蒙氏教室里的孩子天天都在學什麼?感官學習篇

專業的蒙氏教育共圍繞五大領域展開教學: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語文教育、數學教育和文化教育。由於蒙氏教育是非常龐大的體系,教學內容廣泛且涉及教具種類多樣,很難用幾句話幾張圖來表述清楚,所以會根據五大領域詳細的分為5個系列專題來講述。

第一期講述的主題是:感官教育

為什麼第一期選擇感官教育?

因為感覺系統是大腦與外界環境聯絡的唯一橋樑,是孩子和環境中人事物接觸的開始。正如蒙特梭利博士在她的著作中提到:感官是我們與環境接觸的點,心智則可以藉由感官所吸取的經驗而變得非常熟練。感覺系統也是學習和累積智慧的開端:一位聽覺敏銳的孩子,會因為這項感官上的優勢本能而對音樂特別感興趣,甚至有所發揮。反之,一位聽覺不敏銳的孩子,再加上生活中缺乏聽覺刺激,便不可能對音樂有興趣而有所表現了。

感官教育包含哪些?

感官教育包括五種感覺系統: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

  • 視覺教育引導孩子辨別物體的大小、形狀和顏色;

  • 聽覺教育的重點是使孩子能辨別聲音的強弱、高低和種類;

  • 觸覺教育在引導孩子辨別皮膚的溫度感覺、壓覺和實體認識感覺;

  • 味覺教育的重點是用舌頭來感覺不同的味道;

  • 嗅覺教育的內容則是用鼻子來嗅聞不同的氣味。

  • ◆ ◆ ◆ ◆ ◆

    1感官教具之

    【視覺篇】

    視覺教具 / 大小

    粉紅塔:能幫助孩子認識大小。

    棕色梯:幫助孩子認識高矮。

    長棒(紅棒):可幫助孩子認識長短。

    帶插座圓柱體:通過操作孩子學會區分大小,高低。

    彩色圓柱體:進一步鍛煉對不同尺寸和大小等概念的識別能力;加強比較和辨別相似、相異、對應的能力。

    視覺教具 / 形狀

    幾何圖櫥:認識不同的幾何形狀。

    幾何立體組:培養幼兒對實體的感覺,通過視覺和觸覺的共同作用來掌握立體形狀。

    構成三角形:通過三角形的拼圖活動,孩子可以明確了解有很多圖形是由數個三角形組合而成。

    視覺教具 / 顏色

    色板:認識不同的顏色,培養視覺觀察能力、分辨顏色的能力和對顏色的美感。

    視覺教具 / 其他

    單項式:理解二倍數的概念,認識簡單倍數關係,導入平方概念。

    二項式:發展孩子對三度空間的認知和理解,為孩子將來學習代數(a+b)3來做間接的準備。

    三項式:發展孩子對三度空間的認知和理解,為孩子將來學習代數(a+b+c)3來做間接的準備。

    ◆ ◆ ◆ ◆ ◆

    2感官教具之

    【聽覺篇】

    聽覺筒:幫助孩子辨別聲音強弱。

    音感鍾:訓練孩子辨別音調的高低,這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

    ◆ ◆ ◆ ◆ ◆

    3感官教具之

    【觸覺篇】

    觸覺教具 / 觸覺

    觸覺板:通過觸摸培養孩子辨別光滑和粗糙的能力。

    布盒:蒙上眼睛,孩子憑觸覺分辨布料的質地,並予以分組。

    觸覺教具 / 溫度覺

    溫覺筒:瓶子內裝有不同溫度的物質,可讓孩子通過觸覺分辨不同的溫度。

    溫覺板:由不同材質構成,通過觸摸分辨不同的溫度,提升觸覺的敏感度。

    觸覺教具 / 壓覺

    重量板:認識、辨別輕重。孩子戴上眼罩,完全用手去感覺重量的差異。

    觸覺教具 / 實物

    神秘袋:在蒙氏教室,孩子從「神秘袋」開始了觸覺活動。袋子里裝著不同的物品,通過觸摸來分辨。

    ◆ ◆ ◆ ◆ ◆

    4感官教具之

    【味覺篇】

    味覺瓶:瓶子里裝有不同味道的可食用物品,通過品嘗辨別味道,並學習味道語言的表達。

    ◆ ◆ ◆ ◆ ◆

    5感官教具之

    【嗅覺篇】

    嗅覺瓶:裝有不同物質,可讓孩子學習分辨各種物質的不同氣味,進而認識新物質,並增加新的辭彙。

    ◆ ◆ ◆ ◆ ◆

    六七歲之前是孩子腦部發育最快速的時期,感官敏感期主要分為0-3歲和3-6歲兩個階段。

    0—3歲感官教育

    這個時期的孩子正處於「接觸各項事物來累積智力」的感官探索過程。面對這個時期的孩子,我們該給予的感官學習應該是孤立的、單純的:

    比如,我們要孩子學習通過視覺辨別顏色,就應該運用質料、尺寸、外觀、形狀皆一樣,唯獨顏色不一樣的物品;而這些不一樣的顏色,最好有強烈的對比屬性,如紅色和黃色,這樣才能突顯單一的特性,也能避免孩子在累積感官經驗時,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等孩子能分辨對比強烈的顏色後,再逐漸縮小對比差異性,學習過程會更加清晰、順利。

    在蒙特梭利教室里,有幾種提升孩子感官敏銳度的方法,包括配對、分類和序列:

    配對

    在對比的條件中,尋找相同的配成一對。比如,準備一組嵌板拼圖(各種幾何形狀),透過一對一對應的視覺辨識,讓孩子尋找相同的幾何形狀做配對。經由這樣的活動,孩子學會分辨事物的異同。

    分類

    依據物體的屬性,將相似的聚集成一組,或者做分門別類的判斷。

    比如,提供孩子一盒積木,讓孩子根據積木的顏色做分類,將相同顏色的積木放在一起;或是以積木的形狀做分類,將同樣是立方體的積木歸納為同一類。

    這是協助孩子以感官來增進觀察力的方法,為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奠定基礎。

    序列

    依據某種屬性的等級排列,也就是在一些相似的物體當中,根據物體的特性依序排列。

    如蒙氏感官教具「紅棒」,即是顏色一樣,但長度以相同差遞減的木棒,孩子須把這些木棒從最長的一根,依序排列至最短的一根。

    經由這樣的活動,孩子學會用視覺來分辨木棒之間的長短差異。

    上述的三種教學方式,就是蒙氏教育中的「實物教學」。雖然,這個時期的孩子還不太會說話,但是經由已發展的感覺系統和內在強大的記憶體,他們會把這些經驗記憶在腦內,這種記憶稱為「吸收性心智」 。因為0~3歲的孩子會記住感覺,能把經驗直接吸收到自己的心智中,只要成人不斷的提供感官刺激,當孩子的發聲器官成熟了,他們就會把這些經驗轉換成語言,經由口說、提問而深植在孩子的知識系統里。

    3—6歲感官教育

    這時期的孩子心智已經開始成熟,他們需要更精緻、更高層次的感官教育,包括提供書寫、數學和社會行為等更精深的學習。如果這個時期的孩子,仍然停留在單一的觸碰物體、淺嘗味道或是辨別顏色的話,是無法培養生活適應能力,進而累積智慧。蒙台梭利博士曾經將感官教具比喻為「提供探索世界的一把鑰匙」,使孩子能看得到更多、更仔細、更明白。因此,對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累積實際生活經驗是很重要的。

    當孩子能以視覺辨識紅棒的長短之後,我們就可以引導孩子將數棒做為測量工具;或是當孩子能為各種不同物體做分類時,我們就可以協助孩子將分類的經驗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推想和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孩子可通過操作數棒學習數量的概念

    感官教育和其他教育的關聯性

    日常生活教育

    孩子透過操作日常生活區的各項工作,能掌握粗大動作、精細動作和協調動作之後,就可以適時的引導感官教育中的各種概念,如大小、長短、高低、粗細、冷熱和輕重等。

    語文教育

    每天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人事物,都可以適時的以「語言」教導孩子,這種方式不僅自然,而且是真實、具體的。例如,在介紹水果時,可以告訴孩子正確的名稱:「這是蘋果」「這是桔子」「這是柚子」,而不是只告訴孩子「這是水果」而已。透過視覺、嗅覺、觸覺,孩子對水果的名稱、形狀和味道皆有正確的了解和認識,為語言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數學教育

    感官教育是孩子學習數學的預備教育:

  • 孩子透過感官教具中的「配對」練習,學習辨別物體的「相同性」;

  • 分類是學習辨別物體在質方面的「相似性」;

  • 序列則是學習辨別物體在量方面的「等級性」。

  •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稱「一對一對應」是建構數概念的基礎,因為「一對一對應」是衡量兩組集合是否「等量」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

    文化教育

    蒙台梭利文化教育領域包括:動物、植物教育,歷史、地理教育,天文、地質教育等。孩子在成長過程,感官所接觸到和接收到的刺激和訊息,即包括了「文化教育」的內容。而這些文化教育充滿在我們的環境中,只要我們張開眼睛觀看、側耳傾聽、伸手一摸、開口品嘗食物、用鼻子聞一聞氣味,文化教育的因子皆潛藏在此。由此可知,孩子是透過感官學習,進而對文化教育產生認識和提升。

    世界上許多知名人物,貝多芬、達芬奇、愛因斯坦等人,在音樂、藝術、科學各方面,都發揮了高度的觀察能力與感官能力。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天賦,藉由正確的教育方式,期望每個孩子的潛能都能得到發揮,善用自己的長處,為自己的生命,也為這個世界增加更多豐富的色彩與芬芳。


    推薦閱讀:

    這家店這麼黑,居然還天天被包圓?
    那些天天高喊女權主義的人,你真的知道什麼叫女權嗎
    ?欺騙我的人,褲襠天天開線,縫都縫不上!
    莊子:煩惱天天有,不撿自然無
    32道湯品,天天換著喝 – 楊桃部落格

    TAG:孩子 | 學習 | 感官 | 教室 | 天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