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級鞋廠停產 系耐克普拉達等多家大牌代工廠
歷經風雨13年的萬人級別台資鞋廠,如今受經濟形勢的影響,後續經營難以繼續,不得不作出關閉工廠,實施經濟裁員的決定,令人唏噓。
昨日,鞋業界人士的朋友圈肯定被這條新聞刷屏了,東莞興昂停產的消息引起巨大反響,《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我國東南沿海的人力成本高企,是很多製造業企業往內陸以及東南亞地區搬遷的主要原因。
昨日(1月11日),東莞興昂鞋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莞興昂)發布公告稱,「東莞興昂在大家的努力下歷經風雨走過了13年,如今受經濟形勢影響,公司客戶訂單嚴重萎縮,後續經營難以繼續,公司不得不作出結束東莞興昂的全部生產、實施經濟裁員的決定。」同時公司還表示,自公告日起,東莞興昂進入結束生產前的留守期,公司將在2016年2月10日正式結束生產經營活動。
東莞興昂這則公告在東莞鞋業界瘋傳,引來一片唏噓。實際上,東莞興昂是台資企業興昂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昂國際)的下屬子公司,而興昂國際2007年正式在香港上市,股票名稱為「九興控股」(01836,HK),目前是全球十大鞋業製造商之一。
《每日經濟新聞》了解到,東莞興昂是興昂國際的女鞋事業部,為NIKE、PRADA(普拉達)、ROCKPORT(樂步)等世界知名品牌的代工廠。興昂國際人力資源部主管鍾偉傑告訴記者,東莞興昂是所有生產單位關閉,但仍保留研發、行政等部門,裁員涉及員工1900多人,停下的產能將往東南亞國家轉移,原因則是人工成本的上升。據其介紹,近兩三年,東莞興昂人工成本年增15%左右,而人工成本的增加直接影響到公司的訂單量。去年東莞興昂凈利潤大幅下滑,下滑幅度超過50%。
人工成本大增導致裁員
昨日,記者來到位於東莞大嶺山鎮的東莞興昂公司,在員工生活區,到處可見經濟裁員的公告,不少員工已經停工,正在做離職前的準備。由於員工得到妥善安排,本次裁員並未見衝突,遣散工作正在有序進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1月7日,東莞興昂就已經下達過一次規模裁員的通知。多名員工證實,東莞興昂本次裁員分兩次進行。公司倉管部門員工陳先生告訴記者,已有大部分員停工。「生產端還有一些貨還沒做完,還有幾條生產線(在運作)。但是生產線上游的物料倉管之類的已經停工,現在還在上班的工人也不多。」
東莞興昂另一名員工張先生也告訴記者,「現在已經不上班了,這次相當於是全面停產、解散。」而鍾偉傑則強調,東莞興昂關閉的是生產部門,但仍會保留研發、行政等部門。
據了解,東莞是興昂國際在全球核心生產基地,興昂國際在東莞有興昂、興雄、興鵬三大鞋廠。公開資料顯示,興昂國際於1982年創建;1990年到東莞長安設立第一家分工廠;截至2013年,興昂國際有員工7萬餘人,在全球有分廠60餘家。除了代工世界品牌,興昂國際也推出STELLA LUNA等自營品牌,並在大陸有500餘家門店。
據陳先生告訴記者,東莞興昂最鼎盛時期曾有過萬名員工,「大概是2009年的時候。」
鍾偉傑表示,東莞興昂工廠最高峰是約6500名員工,整個工業園區員工過萬。據其介紹,東莞興昂目前有將近3000名員工,經濟裁員涉及1900多名員工。公司停產後,產能將往東南亞國家轉移。
「成本上升太快,我們不得不做出停產決定。」鍾偉傑告訴記者。他透露,人工成本的上漲主要來源於社保、公積金以及養老保險等。
「除去社保和公積金,我們的人工成本這幾年來每年漲幅是10%。我們的社保、養老保險員工覆蓋率幾乎是100%,公積金採取的是自願購買原則,但也幾乎所有員工都要。所以這樣算下來,我們這兩年人工成本上漲很快,漲幅大概是15%左右。」鍾偉傑向記者解釋,他表示,「我們要往更有競爭力的地方轉移,往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家轉移。」
代產普拉達等女鞋
人工成本的上漲直接影響到公司的訂單量,東莞興昂在經濟裁員公告中明確指出,「公司客戶訂單嚴重萎縮,後續經營難以繼續。」
但鍾偉傑只保守表示,由於人工成本上漲,公司去年訂單量輕微下降。據其透露,東莞興昂去年收益大幅下滑,下滑幅度超過一半。「訂單數量微降,訂單單價是持平的,但是凈利下滑幅度很大。」
此次停產的東莞興昂是興昂國際的女鞋事業部,為普拉達、樂步等全球頂級女性休閑鞋代工。「相對於男鞋,女鞋這兩年的增長開始鈍化,」鍾偉傑表示。
不過,鍾偉傑多次強調,興昂國際去年整體訂單還是增加的,這只是個別廠區的特殊情況。他告訴記者,東莞興昂的客戶主要是頂級品牌里相對中檔的品牌,人工成本一上漲影響很大。
鍾偉傑表示,停產是為了興昂國際更好發展,在東莞,很多訂單因為成本問題,以前沒辦法接。「到了我們可以負擔成本的地方,我們就可以接下更多以前接不下的單子。」
在東莞,遭受經濟轉型期下的鞋業,除了中低端鞋業製造破產退出生產外,鞋業大鱷近幾年也陸續離去。同時擔任東莞大嶺山鎮台商協會副會長的鐘偉傑向記者透露,由於人工成本的上漲,東莞大嶺山鎮去年一年台企「消失」了將近30家。
據媒體報道,寶成集團旗下裕元工業 設於東莞高埗鎮的工廠高峰期達10萬人左右,而今也縮減至3萬~4萬人,正在加快往越南以及印尼轉移。去年3月份,東莞製鞋「大鱷」力凱也轉戰緬甸,東莞僅留採購研發部門。據鍾偉傑介紹,越南的人工成本大約相當於國內的1/2,緬甸勞動力成本相當於國內1/2至1/3,印度尼西亞勞動力成本也僅及國內70%。
記者觀察
人工成本太高 九興控股向內陸及東南亞轉移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胡飛軍
1月11日,九興控股旗下東莞興昂鞋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莞興昂)全部停止生產和實行經濟性裁員的消息引起外界關注。
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作為從事世界名牌鞋子的代加工企業,公司並不是經營不下去,而是機器取代有限,且成本壓力增加,向內地及東南亞轉移是企業必然的戰略規劃。
增設內地和東南亞據點
資料顯示,此次宣布全部停產的東莞興昂為台資企業興昂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昂國際)旗下子公司。九興控股為全球十大鞋業製造商之一,集設計和生產於一身,2010年開始往湖南、廣西等省份擴張產能,並在東南亞設廠。
「東莞興昂實際上是進行遷移,並不是如外界認為的做不下去了,它在東莞時間很長了,產品也是定位為高端,很多高層我都認識,之前就在做規劃轉移製造基地。」對於此次東莞興昂全部停產,一位在東莞待了20多年的台商人士劉大偉(化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記者注意到,九興控股在其2014年報中披露,自2007年以來,公司已穩健多元化及優化位於沿海地區的生產基地而遷移部份至內陸省份(如湖南等)以及東南亞地區(如越南、印度尼西亞及孟加拉國),還在2014年內於菲律賓及緬甸建立據點,以備不久將來於當地之潛在的產能拓展計劃。
九興控股所憂慮的問題得到上述長期在東莞打拚的劉大偉證實。「這也是形勢所迫,鞋業這種工廠,世界上目前為止全部依靠機器生產的鞋子幾乎沒有,因為每個人的腳型不同,尤其是高端訂製的鞋子要求更高,一定是需要大量人工的,機器取代有限,沒有勞動力根本活不下去。」劉大偉表示,「現在外來人口可以作為勞動力的,僅剩下東莞此前高峰期的三分之一,還有五六千家台資企業要分,勞動力根本不夠。」
與此同時,劉大偉表示,近年來,東莞的台商基本都要繳納保險和公積金,且繳費的基數也在不斷提升,不再享有稅制優惠,台商的成本負擔加重,而內地一些工業區社保和公積金繳費級數沒有沿海高,甚至還有優惠,搬移過去能直接降低成本開支。
「出口萎縮不振,預期較差,加之產能過剩,不得不撤離沿海工廠,」廣州社科院彭澎教授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製造業企業在成本增大之下,不得不向內陸和東南亞轉移。」
進軍手袋向多元化轉型
實際上,九興控股除了將生產基地從沿海地區轉向用工廉價且充足的內陸省份和東南亞地區,產品上也不甘於做世界品牌代工廠,推出了自有品牌並進軍手袋行業。
財報數據顯示,受外界環境影響,九興控股業績出現下滑,其中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15.4億美元,同比下降0.6%,凈利潤為1.23億美元,同比下降19.6%;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為16.6億美元,同比增長7.9%,凈利潤為1.2億美元,同比下降2.4%。
從2006年以來,為了能持續增長,不甘心做世界名牌代工廠的九興控股,努力從OEM(即代工生產)向OBM(即代工廠經營自有品牌)轉型,推出了一些自有品牌,這些品牌零售門店主要分布在中國,在法國、菲律賓、泰國、科威特、黎巴嫩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也有一些門店。
九興控股年報還披露,從2014年開始,九興控股開始進軍手袋市場,並定位為向高端客戶供應皮件產品的整合方案供貨商。為此在東莞及義大利威尼斯等地投資頂尖設計研發中心,希望培育公司皮件產品研發能力,以追求高附加值產品。
「不管是轉移還是多元化,這種類型的企業屬於"逐水草而居"的產業,成本在上升,企業利潤空間在不斷的縮減,」劉大偉對記者表示,「最後只能向利潤空間更高的地方轉移。」
2015年10月15日,九興控股披露2015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為13.2億美元,同比增長9.5%,銷量為4330萬雙,同比增長9.6%,主要因為市場時尚運動鞋履需求的持續上揚以及若干客戶增加訂單,出貨量上揚。
《每日經濟新聞》就上述問題致電興昂國際官網電話,但始終無人接聽。
推薦閱讀:
※做代工與做品牌有什麼不同?
※工業4.0時代工廠 人與機器協作實現互補
※如何評價「網易嚴選」?
※淺談宋代工筆花鳥畫的寫實性.pdf
※台灣人對郭台銘有什麼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