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國畫名作欣賞
001 《五牛圖》 唐 韓滉 紙本設色 縱20.8厘米 橫139.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韓滉(723—787),字太沖,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東西兩道節度史,後封晉國公。以畫牛著稱於時。此圖畫五頭狀貌、姿態各不同的黃牛。五頭牛均膘肥體壯,強健有力,沉穩而行動遲緩,但又各自有不同的性情,居中一頭更顯沉靜本份,蹭癢那頭顯得有些調皮,回頭舐舌那頭較為活潑,昂首那頭似乎有些膽怯。此畫行筆粗放凝重,設色較為淡雅。作品以淳樸的畫風和精湛的藝術技巧,表現了唐代畫牛所達到的高度水平。
002《照夜白圖》 唐 韓幹 紙本設色 縱30.8厘米 橫33.5厘米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韓幹(706—783前後),陝西西安人,少時家貧曾為酒肆僱工,經王維資助,學畫十餘年而藝成。工畫馬,師曹霸而重視寫生。杜甫言其馬圖「逸態蕭疏,高驤縱姿」。圖中所繪「照夜白」駿馬,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一匹坐騎。它昂首嘶鳴,四蹄飛驤,鬃毛豎立,膘肥肌健。韓幹曾對玄宗說過:「陛下內廄之馬皆臣之師也。」而此畫以富有彈性的、遒勁的線條和略加渲染的繪畫技法,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了駿馬的矯健和奔騰氣勢,使之成為中國古代畫馬的精品。
003 《牧馬圖》 唐 韓幹 絹本設色 縱27.5厘米 橫34.1厘米 台灣故宮博物院藏 唐代大詩人杜甫在《畫馬贊》中說:韓幹畫馬,毫端有神。……魚目瘦腦,龍文長身,雪垂白肉,風蹙藍筋。對他的畫馬,讚賞倍至,後人將他與當時最善畫牛的戴嵩並稱為「韓馬戴牛」。《牧馬圖》描繪駿馬肥碩雄駿的英姿。圖中畫黑白二馬,有一人物手執韁繩緩行。此圖線條纖細遒勁,寥寥幾筆勾出馬的健壯體型,結構嚴謹,用筆沉著,神采生動,純是從寫實中來。畫上有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款:「韓幹真跡」。
004《溪蘆野鴨圖》 五代 黃荃 紙本設色 此圖見《歷代名筆集勝冊》第一冊。此圖雖無款,卻是北宋早期之作。一望即知是狀物至精的畫幅。舊題黃荃作。黃荃集諸家之善而兼有之,凡山花野草,幽禽異獸,溪岸江島,釣艇古槎,莫不精絕。廣政癸丑歲(953),嘗畫野雉於八卦殿。有五方使呈鷹於陛殿之下,誤認雉為生,掣臂者數四。以此知筌之用意為至,悉取生態,豈是踏襲陳跡者哉。
005《紅寥水禽圖》 宋 徐崇矩 紈扇 設色 此圖原載《歷代名筆集勝冊》第一冊。耿昭忠題云:「傳寫物態,蔚有生意。徐崇矩豈惟不墜祖風,真可領袖後學。」他是徐熙的孫子。《宣和畫譜》云:「畫克有祖之風格。熙畫花竹禽魚,蟬蝶蔬菜之類,極奪造化之妙。一時從學者,莫能窺其藩也。崇矩兄弟,遂能不墜所學。作仕女益工,曲眉豐臉,蓋寫花蝶之餘思。」此圖狀水禽棲於枝上,雙目凝注於水里的游蝦之態,最為俊逸可喜。
006《晴春蝶戲圖》 宋 李安忠 此圖原載《四朝選藻冊》(見《石渠寶笈續編》)。簽題李安忠作。李安忠,居宣和(1119—1125)畫院,歷官成忠郎。紹興間復職畫院,賜金帶。工畫花鳥走獸,尤工捉勒,山水平平。此幅狀各色蛺蝶,翩翩飛舞於空中,雖不見花,卻似嗅得出晴春的百花香味。
007《墨竹圖》 宋 文同 絹本水墨 縱131.6厘米 橫105.4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文同(1018—1079),字與可,號笑笑居士,石室先生,錦江道人。梓州永泰(今屬四川)人。後中進士,仕為太常博士司封員外郎。他的畫風瀟洒姿致,如迎風而動。《墨竹圖》筆法謹嚴中又瀟洒之致,所謂「濃墨為面,淡墨為背」,由此可見。其墨竹選取其清灑生動姿態,運用了書法行書的用筆,因他的竹木怪石獨具一種風味,後人號之為「文湖州竹」。此圖寫倒垂竹一梢,出枝微曲取橫空之勢。著葉不多,疏密有致,其莖多新枝,以淡墨渲寫,生趣蓬勃。
008《杏花圖》 宋 趙昌 絹本設色 縱25.2厘米 橫27.3厘米 台灣故宮博物院藏 趙昌, 字昌之, 劍南(今四川省)人, 生卒年不詳, 主要活動於北宋前期。他工畫花卉, 兼草蟲。他繼承了其師深入觀察花卉的創作方法和筆跡輕利、設色鮮艷的畫風。他常在清晨朝露未乾時, 繞欄諦視花卉姿容情態, 手調色彩當場畫之, 他以能為花卉傳神著稱, 常自號「寫生趙昌」。《杏花圖》形象秀雅清俊,設色古秀沉著,杏花嬌而不艷,媚而不俗,花朵盛開而迎風招展,是宋代畫家所流行的折枝畫法。
009《枇杷山鳥圖》 宋 趙佶 絹本設色 縱22.7厘米 橫24.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趙佶于靖康二年(1127)被金兵俘虜,後死於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在位時廣收歷代文物、書畫,擴充並親自掌管翰林圖畫院。其畫重視寫生,以精工逼真著稱;亦擅書法,自稱「瘦金書」。此圖繪一山鳥立於枇杷樹上,描繪精微細緻,構圖雖然簡潔,筆法卻極為簡括而具表現力,是宋徽宗花鳥畫中的精品。
010《柳鴉圖》 宋 趙佶 紙本淡設色 縱34厘米 橫223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趙佶(1082—1135),即宋徽宗, 宋神宗趙頊之子,哲宗趙熙之弟,初封為端王,元符三年即位。詩書畫卻有精湛的造詣,尤以花鳥畫見長,以工細彩墨為主, 有時並能寓巧於拙。此幅《柳鴉圖》中的柳樹和鴉採用沒骨法, 設色淺淡, 構圖洗鍊, 粗壯的柳根、細嫩的枝條、姿貌豐腴的棲鴉畫得都很工整精細。棲鴉雙雙憩息嬉戲, 形態自然安詳, 用生漆點睛, 更顯得神采非凡。
011《祥龍石圖》 宋 趙佶 絹本設色 縱53.8厘米 橫127.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趙佶繪畫重寫生,以精工逼真著稱。此卷分左右兩部分,右部畫宮苑中一珍奇石頭「祥龍石」,左部為趙佶以「瘦金書」所寫的題記、題詩。 徽宗皇帝以細勁線條勾勒玲瓏剔透奇石的輪廓和紋理,並施水墨層層漬染,表現出石的堅硬和濕潤的質感,顯得一絲不苟。 而作為皇帝的畫家之所以對描繪「祥龍石」如此感興趣,則如題詩所說,是因為「彼美蜿蜒勢若龍,挺然為瑞獨稱雄」。作品具有「瑞應」的象徵寓意。
012《臘梅山禽圖》 宋 趙佶 絹本設色 縱82.8厘米 橫52.8厘米 台灣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寫一株臘梅枝幹略彎而勁挺直往上伸,極富彈性,互相交錯而有變化。枝頭幾點黃梅開放,似乎有陣陣清香襲來。臘梅枝頭上的一對山雀相互依偎均向著左側畫面,將觀者視線引向畫外。刻畫工整細緻,富有生活情趣。臘梅枝幹以勁細墨筆鉤勒,再用水墨渲染;山雀、萱草均用水墨畫出。筆墨的細粗、乾濕配合協調和諧。左下有畫家以瘦金書的題詩一首:「山禽矜逸態,梅粉弄輕柔,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
013《雪中梅竹圖》 宋 徐禹功 紙本設色 縱29.4厘米 橫926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圖畫雪梅一枝橫空而出,修竹兩管,雪壓枝頭,筆法清逸灑麗,意境清幽朦朧,充滿詩情畫意。作者徐禹功畫史無考,惟在卷後趙孟頫題跋中始知為畫家揚無咎之及門弟子,又從書於竹節之名款「辛酉人」考之,當生於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或北宋元豐四年(1081)。畫上有清代乾隆皇帝及董邦達、梁詩正等人的題詩。
014《寒鴉圖》 宋 佚名 絹本水墨 縱27.1厘米 橫113.2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圖淡彩畫雪霽嚴林、群鴨、寒塘衰草。此畫無名款,原定為李成,然風格相差太遠,後認為是南宋初期畫院之作。元人趙孟頫題跋譽為能品。拖尾題跋還有元代知名詞章家錢塘仇遠和樂府名家蒙古族貫雲石兩題,尤為難得。
015《枇杷綉羽圖》 宋 佚名 此圖原載《宋人集繪冊》(《石渠寶笈三編》)。與上載林椿的《果熟來禽圖》是尺寸相同的對幅,作風也極為相同。如果不是林椿之作,也必出於同時代的畫院中的高手。
016《瓦雀棲枝圖》 宋 佚名 此圖原載《宋人集繪冊》(《石渠寶笈三編》)。無作者姓氏。按其作風,與林椿為近,當是同時代之作,故附於此。筆法生動傳神,具有典型的宋畫風格和神韻。
017《雞雛待飼圖》 宋 李迪 此圖原載《宋人名流集藻冊》(見《石渠寶笈續編》)。上題云:《慶元丁巳歲李迪畫》。按寧宗慶元丁巳是1197年。迪如於宣和末年(1125)在畫院,其年齡為30歲,則到了慶元丁巳,他已是過百歲的人了,怎能畫出這麼體物入微的這幅 《雞雛待飼圖》來呢?他當是與馬遠同輩的人,是一個唐、宋朝(1190-1224)的畫院待詔。此作當是他盛年的作品。
018《太液荷風圖》 宋 佚名 絹本設色 縱23.8厘米 橫25.1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屬於工麗嚴整的院畫體系,卻又清新別緻。荷葉田田,有的花開粲然,迎風帶露;有的含苞待放,顧盼生情。再加燕子低徊,一派迤邐。構圖巧妙,設色濃麗而清韻自具。
019《柳塘呼犢圖》 宋 佚名 絹本設色 縱24.9厘米 橫26.6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畫上無題款。畫柳塘邊,柳樹洒脫,樹下一老翁倚鋤而立,張嘴呼喚不遠處翹首做回應狀的耕牛,場景很是動人。畫家對牛犢的描繪很是細膩逼肖,特別是牛犢的眼睛,婉轉流動,脈脈含情,對主人感激和依戀之情溢於言表。
020《秋葵圖》 宋 佚名 絹本設色 縱24.2厘米 橫26.9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畫面無署名,南宋人作。寫秋葵一枝,工筆勾勒填彩,花瓣用粉細勾,葉用重綠,姿韻生動,重彩渲染,布局嚴謹。兩朵開著的花與疏疏的葉子,充分表現出秋葵的神態,是南宋寫生佳作。
021《四羊圖》 宋 陳居中 絹本淡設色 縱22.5厘米 橫24.1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陳居中,生卒不詳,南宋畫家,曾任畫院待詔,專工人物、番馬,描繪物態準確自然,畫法精細,形神兼備。此圖以左實右虛的一角景式構圖,描繪四隻毛色各異的山羊。畫面構圖簡潔,精練的筆墨,淡雅的設色和準確生動的形象,充分而傳神地表現了山羊頑皮、好鬥的天性。坡上枯木荊棘,木葉凋零,野草枯黃,畫面上一派清秋幽曠的氛圍,富於生活情趣。
022《白薔薇圖》 宋 佚名 此圖亦是散頁,不知原載何冊,上有「馬遠」二字簽名。馬遠所畫的花卉,見者不多。此幅畫盛放的白薔薇,一筆不苟,可稱是宣和畫院的嫡傳子孫。如果不是有他的題名,我們不會以它為馬遠所作的。可見能者所寫,是無所不臻其極的。
023《雪灘雙鷺圖》 宋 馬遠 絹本淺設色 縱60厘米 橫38厘米 此圖顯示出馬遠富有創造性的卓越構圖技巧和特定的環境氣氛與意境的表達能力。隱約出現的遠遠的高大雪山的一角幾乎布滿整個畫面。以此為背景,不僅點明了作品的環境氣氛,而且對作為重點描寫的前景的山石、樹木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從左側伸出的帶有積雪的樹枝,向下彎曲後轉向右上伸長,橫斜曲折極富變化。左側及下部的山石,以帶水的墨筆作大斧劈皴畫出方硬有稜角的「一角」。
025《層疊冰綃圖》 宋 馬麟 絹本設色 縱101.5厘米 橫49.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是馬麟花鳥畫的存世名作。描繪綠萼梅兩枝,一俯一仰,婀娜多姿。據稱,綠萼梅花萼、蒂純綠,枝梗帶青,系梅花中極名貴的品種。畫面梅開似玉蕊占風,瓊葩含露,綽約玲瓏,清幽冷艷。扶疏的瘦枝玉蕊清冷,暗香浮動,為典型的「院體」宮梅。畫家以鉤勒法淡墨細線寫出花瓣,再層層填色。以水墨繪枝,重彩染花,強烈的對比映襯,生動地體現了寒梅冰肌玉骨之美。
026《暮雪寒禽圖》 宋 馬麟 絹本設色 縱27.6厘米 橫42.9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馬麟繼承了家學淵源,不但山水樓閣畫得如泣如訴,在花鳥畫方面也有深厚的功力和獨到的美學思想。《暮雪寒禽圖》畫蒼寒暮雪中展翅未禁寒的小鳥,在簌簌的寒風中依然挺立的情景,將寒禽那種不畏嚴寒風霜的品德作了很好的渲染。畫家精心刻畫盤錯多節的枝椏和風竹傲雪的景色,畫面設色古雅清逸,筆墨清淡,是一幅意境清幽的花鳥畫佳作。
027《紅梅孔雀圖》 宋 佚名 此圖原載《歷代名筆集勝冊》(見《虛齋名畫錄》)。簽題馬麟作。細審畫上題名,與馬麟的風格十分迥異,其作風亦不相似。馬下一字模糊不清,不宜誤認為麟作。所以只好以無名氏收錄於此。或許是馬氏一家之作,但作品的年代似乎比馬麟早。
028《菊叢飛蝶圖》 宋 朱紹宗 此圖原載《四朝選藻冊》,見《石渠寶笈續編》。簽題朱紹宗作。畫幅上題一「朱」字,其下已無字跡。今從《四朝選藻冊》,作朱紹宗作。《圖繪寶鑒》云:朱紹宗工人物貓犬花禽,描染精邃遠過流輩。隸籍畫院。《繪事備考》云:朱紹宗隸籍院中。當補祗候,而恬退不仕。日作墨畫數幅,以為酒資。同列有供御筆墨,輒攜酒就商焉。
029《松澗山禽圖》 宋 佚名 此圖不知原載何冊,無作者姓氏。幽邃的山溪,參天的老松,疏零的竹篁,長尾的山禽,在那裡或飛鳴往來,或息或啄,靜謐清韻似溢出絹面上來。
030《秋蘭綻蕊圖》 宋 佚名 紙本設色 此圖原載《四朝選藻冊》(見《石渠寶笈續編》)。簽題馬麟作,無根據,故今改題無名氏作。蘭花吐蕊,芳香四溢,滿紙清韻,頗為生動。
031《出水芙蓉圖》 宋 佚名 絹本設色 高23.8厘米 長25.1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出水蓉圖》一畫雖小, 畫得卻十分精緻生動。此畫系用沒骨法。用筆輕細, 敷色柔美, 幾乎不見筆跡。淺粉色的花瓣、嫩黃花蕊, 似乎還帶有拂曉時分的露珠, 這正是花苞初發的最佳時刻。粉紅色的蓮花在碧綠的荷葉映襯下顯得格外的清妍艷麗。它突出地表現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品格。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難得的上乘佳作。
032《碧桃圖》 宋 佚名 絹本設色 縱24.8厘米 橫2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繪碧桃兩枝,枝上的碧桃花有的吐露盛開,有的含苞待放。花瓣用細筆勾描後多層暈染,富有層次變化和立體感。全圖用筆精細,設色淡雅,畫面雖小,意趣無窮,是南宋寫生妙品。畫面無款。畫中鈐有「於滕」、「何榮精賞」。 宋內府曾收藏。
033《墨蘭圖》 宋 趙孟堅 紙本水墨 縱34.4厘米 橫90.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堅(1199—1264), 字子固, 號彝齋, 宋宗室。寶慶二年(1226)中進士。趙孟堅擅畫水墨梅、蘭、竹石等, 畫法上學揚無咎、湯正仲一派, 用筆勁利流暢, 微染淡墨, 風格秀雅。《墨蘭圖》畫蘭兩叢, 葉、花淡墨一筆點劃, 有柔脆婀娜的姿態, 流利俊爽。屬文人畫筆墨淡墨一路, 開後世墨蘭法門。款字行書少嫩, 應是早年之筆, 自題詩曰:「六月衡湘暑氣蒸, 幽香一噴冰人清。曾將移入浙西種, 一歲才華一兩莖。彝齋趙子固仍賦。」
034《桃枝松鼠圖》 元 錢選 紙本設色 縱26.3厘米 44.3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描繪結著兩隻鮮桃的桃枝的松鼠正欲前去偷食的情景。一隻松鼠躡手躡腳,小目圓睜,直視鮮桃,長尾翹起,正欲前行。畫面構景極簡,布局平正中寓奇俏。其筆法精緻細密,造型具體嚴謹。桃樹枝葉的翻轉變化一一描畫而出,尤其那隻松鼠,動態傳神可愛,其身上的細毛根根精描細勾,顯出毛茸茸的感覺,憨態可掬。畫中著色濃麗,但卻精緻典雅,有宋畫遺韻,而且富於清淡雅逸的士大夫氣息。此畫無款,中有清乾隆皇帝的御題詩:「綏山果熟踔枝嘗,五技何妨用所長。自是託身遠穹窒,不須老吏畏張湯。」
035《八花圖》 元 錢選 紙本設色 縱29.4厘米 橫333.9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錢選早期的花鳥畫工麗細緻,受宋院體畫風影響。晚年在院體畫基礎上吸收揚無咎一派水墨花卉的技法,轉向清淡,形成工中富拙,秀中見雅的藝術格調,與北宋以來文人畫風格頗為接近,創造了新的體格。《八花圖》是錢選的早年作品,繪海棠、梨花、杏花、水仙等8種花卉,工整秀雅,受宋院體畫風影響。
036《竹石圖》 元 劉秉謙 絹本設色 縱147.7厘米 橫78.7厘米 旅順博物館藏 劉秉謙的作品元氣淋漓,天真爛漫。《竹石圖》畫竹石的風雨變化,追求天趣。竹干以中鋒運送,略呈飛白筆法,由根至梢,粗細得體,筆意相屬,竹葉順枝而出,濃淡相疊,以現向背,用筆挺勁洒脫,而俱在法度之中。
037《秋郊飲馬圖》 元 趙孟頫 絹本設色 高23.6厘米 長59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秋郊平原水澤, 一紅衣奚官驅策騮馬, 近處雙馬似嘶如鬧, 遠處雙馬追逐騰躍, 余者皆入澤飲水。人物馬匹形態生動。岸上林木稀疏, 樹葉錯落。全畫渾厚, 設色濃麗, 具有濃郁的情致和意趣。畫面剪裁看似平淡,像是信手拈來之作,卻顯示出畫家駕馭畫面的非凡本領。畫上自題:「秋郊飲馬圖,皇慶元年十一月子昂。」
038《枯枝竹石圖》 元 趙孟頫 絹本墨筆 此圖描繪由奇石、枯木、叢竹、蘭草所構成的田野小景。一石布置於畫面正下方而取斜勢,石後有二三枯木,高低錯落,相互扶助,與石一起構成畫面主體。奇石前後有高低不同三叢細竹扶襯奇石,石腳並有三叢蘭草,整體布置居正而有勢。畫家用筆直以寫法,頓挫自然,松秀靈活,墨色濃淡變化雖不明顯,但其枯潤變化豐富。蘭竹多以濕筆,樹石則枯濕結合,依其行筆的速度、提按、轉折,筆鋒正側等造成氣勢流動之感,雖為枯木,卻仍生機勃勃,極具生命力。
039《古木竹石圖》 元 趙孟頫 絹本水墨 縱108.2厘米 橫48.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古木竹石圖》畫古木叢篁,散佈於大石旁側。近似於蘇軾《枯木竹石圖》,雖木石無似蘇畫的虯曲和怪異,但畫法構思顯然皆從蘇畫變化中來。用筆姿意縱橫,格調卻秀潤,清逸。此圖的行筆較蘇畫用筆迅疾、流暢,畫石富於篆書的趣味,畫竹、樹的運筆也頗有書法用筆的味道。《古木竹石圖》是畫家將書法筆法融於繪畫的典型作品。
040《調良圖》 元 趙孟頫 紙本水墨 縱22.7厘米 橫49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是一個早熟而多能的畫家, 其繪畫淵源, 具體表現在力追晉唐和北宋風貌。其工筆重彩人物鞍馬, 取唐人風範, 法度嚴謹, 風格古樸。《調良圖》僅畫一矯健的、長鬃毛的馬和一奚官,毫無背景,但從奚官飄拂的衣袖、鬍鬚及被風吹得往前傾的馬的鬃毛、馬尾來看,當時似乎狂風大作,似乎已力透紙背,直往觀者刮來。
041《趙氏一門三竹圖》(部分) 元 趙孟頫 管道昇 趙雍 紙本墨筆 縱34厘米 橫108、57、65厘米 此圖卷可分三段,分別為趙孟頫、趙孟頫之妻管道昇、趙孟頫次子趙雍所畫竹三支。第一段趙孟頫所畫之竹,自畫卷後方斜出,以淡墨畫出,濃墨加點,筆法溫雅厚重,墨色變化細膩豐富。第二段為管道昇所寫竹。此竹亦從畫面左下斜出,向右伸展,筆法文秀,墨色溫潤,頗見女性嫻淑氣質。第三段為趙孟頫之次子趙雍所畫。其竹從畫面右下斜出,筆法勁健,以重墨寫出,枝幹多見干筆,更有一種生機勃勃之勢。
042《墨竹圖》 元 管道昇 紙本水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管道昇,趙孟頫之妻,字仲姬,浙江吳興人。至元後隨夫入京,封魏國夫人。工詩文書畫,擅畫梅、蘭、竹。傳世墨跡不多見。《墨竹圖》是她親筆之作,用筆尖勁,密葉中有趙孟頫潤飾處—用筆較圓厚的部分。自識:「仲姬畫與淑瓊」, 鈐白文「管氏仲姬」一印。此圖與趙孟頫、趙雍墨竹合裝一卷, 被稱為《一門三竹》卷。
043《水鳧圖》 元 任仁發 絹本設色 縱114.3厘米 橫57.2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任仁發的人物鞍馬師法唐人李公麟,用筆工細,線條簡練而精確,設色快而秀麗,形象真實生動,具有唐人風範,與趙孟頫齊名。花鳥畫師法黃筌工整艷麗一格,接近宋代院體花鳥畫風。此圖描繪的花鳥,格調優美,是接受了南宋院體的創製,與他描寫人或者馬的傳統畫法有所不同,在傳世的任氏畫中,為僅有的佳作。
044《喬松竹石圖》 元 李士行 絹本墨筆 縱181.9厘米 橫106.4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蒼松一株、枝幹虯曲彎轉,細枝伸張,古節老麟,斑駁欲落。此畫構景簡潔,但卻布置精心,通過松樹枝幹的虯曲姿態與其下的竹石取得呼應協調,並通過松枝的伸張之態與石的伏卧之態,松枝的枯老與竹枝的青蔥等形成對比,使畫面顯得簡練而又多姿。畫中筆法蒼勁而沉穩,石以披麻皴法,造型溫厚,松樹勾線枯濕疾徐,變化靈活,極具動感,而其畫竹則筆法爽利而形態謹嚴,品性清雅堅貞,有其父風範。
045《修篁竹石圖》 元 李衎 絹本墨筆 縱152厘米 橫100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李衎曾遍游東南山川林藪, 出使過交趾(今越南), 深入竹鄉觀察各種竹子的生長狀況, 是一位既具深厚傳統功力, 又注意師法自然的畫家。此圖題材還是修竹與樹石,修竹清秀流暢, 怪石形制奇異,樹枝則枯澀古拙, 雜以蘭花野草,共同構築了此畫幽雅明快的意境。
046《琪樹秋風圖》 元 倪瓚 紙本水墨 縱62厘米 橫43.4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倪瓚(1301—1374),「元四家」之一, 字元鎮, 號雲林, 別號幻霞生、荊蠻民、奚元朗、凈名居士、朱陽館主等, 常州無錫梅祗陀村人。出身江南富豪, 家境十分富裕。此圖畫怪石兀立,筆墨凝練。《琪樹秋風圖》有多方收傳印章和題款。盛讚此畫頗有生意和意韻。
047《墨竹譜》 元 吳鎮 紙本水墨 共22頁 每頁高 40.3厘米 寬52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館藏 吳鎮除山水畫外, 兼善水墨竹石。喜用禿筆重墨, 筆鋒勁利沉著, 氣勢渾厚豪邁。此《墨竹譜》畫竹及石, 寫竹用禿筆重筆, 竹姿情態生動, 筆意豪邁; 畫石則用濕墨, 墨氣淋漓, 畫法蒼勁簡率。冊上題句印記, 系統記述了寫竹的經驗和創作理論。吳鎮的畫竹法對後人影響巨大。
048《雪竹圖》 元 郭畀 紙本墨筆 縱31.8厘米 橫145.2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人追求一種隱居和出世的生活方式,因此梅蘭竹菊便成了文人士大夫們經常借題發揮或寓意的對象。此圖表現的翠竹傲雪的場景。畫面上似乎有一股寒流迎觀者撲面而來,瀟瀟清竹在霜雪的肆意侵襲下,寧折不屈,顯示了修竹的高風亮節。畫面意境十分凄美感人。畫上有清乾隆皇帝的長篇題跋,也盛讚了雪竹的冰清玉潔和高貴品質。
049《墨梅圖》 元 王冕 紙本水墨 縱31.9厘米 橫50.9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冕(1287—1359),字元章,號煮石山農、梅花屋主等,浙江諸暨人。出生農家,幼時好學。年輕時熱衷功名,屢應舉不中,便絕意仕途,浪跡天涯。王冕存世代表作有《墨梅圖》,畫倒垂老梅一枝,繁枝參差,密蕊交疊,以圈花法勾勒花瓣,淡墨烘染。
050 《南枝早春圖》 元 王冕 絹本水墨 縱151.4厘米 橫52.2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冕愛梅,也善畫梅。他畫梅干,用筆遒勁,頓挫得宜。繪花瓣,或用濃淡水墨點染的點花法,或用雙線勾勒的圈花法,或點、圈合用,變化多端,均能生動地表現出梅花的特有形態,並通過對梅花的刻畫,寄寓或抒發自身的情懷、理想和抱負。《南枝早春圖》畫一折枝梅,枝幹勁健,用濃墨填塗,顯得氣勢雄勁。枝上梅花報春,迎春怒放,生機盎然而清新純凈。是一幅設色清麗、筆墨嚴謹的花鳥精品。
051《風雨竹圖》(部分) 元 顧安 紙本墨筆 縱25.1厘米 橫183.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描寫兩竿綠竹在雨中隨風起伏,斜逸旁出。墨葉紛披,淋漓酣暢。其用筆如作草書,皆中鋒長毫,蒼潤勁拔,錯落有致。本幅自識:「至正甲辰四月二日,連日雨初霽,天朗天清,從兄攜杖登山望遠,偶見一儒者油然而來,問之,則劉性初也,自霅川持此卷遠訪余寫竹,已作風雨枝以贈。迫署,余方醉眠,童子扣門後求余作,適興寫之,頗為石室遺意,識者當發笑也。定之。」
052《雙鉤竹圖》 元 張遜 紙本水墨畫 縱43.4厘米 橫68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張遜,字仲敏,號溪雲,吳郡(今蘇州)人。善畫竹,作鉤勒法。張氏用「鉤勒之法,殆若絕響」。有「妙絕當世」之評。《雙鉤竹圖》畫土皮又鉤竹二叢,中間巨石,接畫古松偃卧高坡,稍間枯樹數枝,其後以古木老乾,平坡叢所收尾。畫面陂陀間松竹飄拂偃仰,姿態橫生,坡石用中鋒圓筆乾皴,雙勾飛白竹,筆法勁利凝練,枝葉繁而不亂,疏密有致, 極得扶疏瀟洒之意。
053《竹鶴雙清圖》 明 王紱 邊文進 紙本設色 縱109厘米 橫46.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為王紱與邊文進合作的花鳥畫精品,很有藝術性和意境。從畫上清代乾隆皇帝的御題詩中可以看出此畫的主題和意境。乾隆的詩為:「九龍沙縣兩幽人,一味芝蘭氣合親。恰似綠筠將白鶴,無心常自結高鄰。」除畫家的題款和印跡外,畫上還鈐有「石渠寶笈」、「乾隆御覽之寶」等帝王的收藏玉璽。
054《牛背橫笛圖》 明 郭詡 紙本水墨 縱208.7厘米 橫2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郭詡(1456—1529),字仁宏,號清狂道人,江西泰和人。擅長畫山水、人物,兼有粗筆和細筆兩種面貌,他的水墨寫意人物畫,風格豪放與吳偉齊名。精於粗筆寫意畫。此畫是他的出色代表作之一。畫面一牛一童,用筆極為精練,運墨更見特色,非有高深的藝術修養,實在難以達到這種境界。
055《雜畫冊》 明 郭詡 紙本設色 《雜畫冊》是畫家的傳世作品,可以代表畫家的藝術風貌。此圖冊為山水、花卉、人物集,共繪圖八幅,它們分別是《青蛙草蝶圖》、《青山花村》、《雞冠蛺蝶》、《竹石秋菊》、《草亭釣艇》、《蘆塘芥菜》、《溪山空亭》。每幅圖各題七絕一首,以詩配畫,抒發胸中意緒。圖冊之中的山水畫都構造一種清寂的意境,以寄寓畫家淡泊的生活情致。此外,幾幅草蟲、花卉、人物小品,充滿著活躍的生氣。在花鳥畫方面,畫家的突出的創造性的成就是採用沒骨法來繪寫花卉草蟲。如畫水草時,用筆尖先後蘸上紅和綠兩種顏色,飽和著水分,下筆勾畫時兩色自然過渡,秋草泛黃的感覺十分真實。此畫為《雜畫冊》中《蘆塘芥菜》。
056《秋花圖》 明 孫龍 絹本設色 縱21.8厘米 橫22.9厘米 孫龍和林良同時。畫翎毛、花卉、草蟲,富有生趣,但作品流傳極少。此圖所寫秋花,風格獨特,深得物象的神貌。
057《三友白禽圖》 明 邊文進 絹本設色 縱152.2厘米 橫78.1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畫題中的「三友」,指松、竹、梅三種花木,畫家常常將花木人格化,借其自然特性比喻或象徵人的品德氣質。此圖畫寒冬季節,坡石旁兩枝翠竹聳立上伸,梅枝從左上部與竹枝交叉斜插而下,枝頭梅花點點競放,禽鳥多而不亂,在繁複的構圖中巧於安排。畫家將象徵傲霜耐寒高尚人品的「三友」與多姿多彩的「百禽」畫在一起,其構思顯然富有深意。
058《瓜鼠圖》 明 朱瞻基 紙本淡設色 縱28.2厘米 橫38.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列朝詩集》中說朱瞻基「點染寫生,遂與宣和(宋徽宗趙佶)爭勝」。他臨政時明畫院比較興盛。《瓜鼠圖》是一幅寫意小品畫,畫面右下角的大石之上,一小鼠踞石蹲伏,苦瓜藤條沿大石旁的竹枝攀繞而上,枝葉豐茂,苦瓜成熟肥厚,小鼠的目光正注視著苦瓜,急待攫食。整幅作品布局緊湊,虛實結合。用水墨粗筆點染瓜葉,淡墨虛筆寫出藤條,其根梢一直曲折地向外伸展開來,填補了半幅的空間。其畫法兼用沒骨和勾描,別開生面
059《松石圖》 明 沈周 紙本墨筆 縱156.4厘米 橫72.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筆墨簡逸而又沉著,物象寫實而又生動,畫法兼具寫生、寫意之妙,誠如王世貞所評:「石田氏乃能以淺色淡墨作之,而神采更自翩翩,所謂妙而真也。」
060《蘆雁圖》 明 林良 絹本設色 縱138厘米 橫69.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林良以擅畫寫意花鳥著稱。早期所做設色花果翎毛,畫法工細精巧,後來師承南宋放縱簡括一路,變為水墨粗筆寫意,取得突出成就。在表現技法上,挺健豪爽的筆法,既有迅捷飛動之勢又比較沉重穩練;在運筆頓挫之間講究規矩法度。此圖描繪了兩隻向下飛翔的大雁,其身姿矯健嫵媚,羽翼豐滿,充滿活力。
061《雙鷹圖》 明 王乾 絹本設色 縱172厘米 橫10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乾(15世紀前後),字一清,初號藏春,後更號天峰,浙江臨海人。他擅長畫花鳥,多以寫意法作寒塘野禽,輕墨淡彩,獨具風格。此圖描繪的是寒石之上,兩隻蒼鷹,傲然屹立在朔風峭厲的漫天大雪之中。在用筆上,作者運用草書的筆法入畫,掃出雙鷹身後的陡峭的山壁,腳下突兀的岩石,由此加重了畫面的力量感。作品在筆墨敷色上,墨韻色潤,富於層次、力度和節奏感。整個畫面,以簡筆粗放為主,構圖飽滿而有法度,氣勢雄渾不凡。
062《桂菊山禽圖》 明 呂紀 絹本重彩設色 縱190厘米 橫10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呂紀善畫花鳥,初學邊景昭,後研習唐宋諸家名作,略變南宋畫院體格。此圖畫一株高大的桂花樹斜立在土坡上,枝幹蒼勁,花葉繁茂,佔據了畫面的一半。在表現技法上花與葉勾勒填色,禽鳥羽毛暈染而成,用筆工細設色鮮麗屬於典型的工筆重彩畫法。用筆工細與粗放形成對比,兩相映襯,使畫面燦爛奪目。
225 《竹雀圖》 明 呂端俊 絹本墨筆 縱153.2厘米 橫84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呂端俊,明代畫家,善畫竹,生卒及生平均不詳。此圖以墨筆描繪了叢竹、湖石、蘭花、麻雀等。在湖石旁邊,叢生著數竿竹枝,其枝幹粗壯挺直,竹葉茂密,濃淡疏密,俯仰有致。此圖中,畫家極善運用對比的手法,在這布局飽滿大方又清疏合度的畫面上創造了一種幽美而富於生趣的氣氛。此畫用筆勁爽,墨色溫潤,濃淡變化豐富自由。描繪形象真切準確,生動自然,堪稱明代畫竹佳作。
063《卓冠群芳圖》 明 王謙 絹本設色 縱206.4厘米 橫117.6厘米 王謙(14—15世紀),字牧之,號冰壺道人。善畫梅花,系從王冕畫派發展而來,與鄞縣陳憲章齊名。此圖寫千花萬蕊,表達出梅花的優美丰姿,是作者經意之筆。
064《寒鴉月夜圖》 明 周臣 絹本水墨 縱24.6厘米 橫21.3厘米 周臣,江蘇蘇州人,山水學宋人李、郭、馬、夏諸家,運筆純熟,兼攻人物,古貌奇姿,與戴進齊名。此圖寒月當空,枯樹鴉棲,書法蒼勁,境界超脫,寒夜景象,躍然絹素之上,殊覺意境深遠,不愧為唐寅、仇英之師。
065《秋葵折枝圖》 明 文徵明 紙本水墨 縱65.4厘米 橫30.3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文徵明的花鳥畫大都細緻、清麗、秀婉,偶作粗筆,大都寓奔放於凝重,氣象雄渾,即不施丹青,也光彩照人。畫史上就有「細沈粗文」之論,意思是說沈周的畫多縱逸,故以細筆為重;文徵明的畫多工細,故以粗放為貴。此畫寫秋葵一枝,取其正面之勢,與一般斜欹折枝不同。花開粲然,葉呈多貌,濃墨淡墨穿插其間,神韻清俊舒朗。
066《枯木疏篁圖》 明 文徵明 紙本墨筆 縱88.2厘米 橫47.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吳中四大畫家各具複合的風格,沈周厚重雄放,唐寅俊逸峭麗,仇英工整伶俐,文徵明勁爽縝密。尤為值得注意的是,文徵明學習傳統,所獲最多,有評為:遇古人妙跡,惟覽觀其意而師心自詣,輒神會意解,至窮微妙處,天真爛漫不減古人。文徵明綜合前人的藝術成果,形成了自己獨到的風格特徵,不愧為明代傑出的藝術家。此畫充分顯示了畫家的美學追求和藝術風格。
067《墨梅圖》 明 唐寅 紙本水墨 縱95.9厘米 橫36.1厘米 此畫畫折枝梅花,其花用濃淡水墨點成,頗有質感。自題:「黃金布地梵王家,白玉成林臘後花。對酒不妨還弄墨,一枝清影寫橫斜。公堂看梅和王少傅韻,吳趨唐寅。」唐寅的這幅折枝梅花固然有孤芳自賞自命清高的一面,但整個畫面清新的意趣,卻給人一種秀雅的美感。唐寅的這幅墨梅,主幹虯曲勁挺,用筆瀟洒勁健;枝幹或斜刺而出,或扶搖而上,蒼勁挺秀。梅花疏而有致,錯落組織自然,用濃淡的水墨點出,質感傳神。
068《菊花圖》 明 唐寅 紙本設色 縱135厘米 橫55.5厘米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唐寅是一位放蕩不羈的曠代才子,在琴棋書畫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詣,尤其在山水畫方面,他那才子型的才思敏捷與自由飄逸的思維方式,更是造就了他那瀟洒的筆法墨法以及獨特風格。畫中畫家自題:「彭澤先生懶折腰,葛巾歸去意蕭蕭,東籬多少南山影,挹取荷花入酒瓢。唐寅。」點出了畫意和畫家胸臆
069《雜畫圖》 明 張翀 紙本設色 縱29.6厘米 橫804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張翀,生卒不詳,明代畫家。字子羽,號渾然子、圖南,江都(今江蘇南京)人;一作江寧(今南京)人。他以人物畫見長,上追古法,筆墨豪邁。他筆下的仕女,艷麗委婉,但設色古雅,神態超逸。評者以為他得人物畫之正傳,而又不流於庸俗。他也能畫山水,所畫山水樹石,蒼鬱深秀。他的寫生雜畫亦佳。這幅畫寫春秋四時瓜菜果蔬、河鮮、家兔、鮮花。表現技法多樣,用濕筆、干筆、破筆運筆豪放洒脫,似亂而不亂,筆致生辣而不失法度,顯示了畫家深厚的筆墨功夫。
070《紅梨詩畫圖》 明 陳淳 紙本墨筆 縱34.2厘米 橫106.4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陳淳以水墨寫意花卉著稱,也擅長設色沒骨法和勾花點葉法,然亦工寫結合,更多簡逸的寫意成分。圖繪折枝梨花,自上而下斜出。紅色的梨花和墨青的葉子均不加輪廓勾勒,直接用色畫出,色即形,形即色,簡練而不失其真。徐沁《明畫錄》曾如是評析其水墨淺設色花卉畫:「其寫生,一花半葉淡墨欹毫,疏斜歷亂之致,咄咄逼真,久之並淺色、淡墨之痕俱化矣。」
071《萬玉爭輝圖》 明 陳淳 絹本墨筆 縱116.5厘米 橫61.7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陳淳早期的花鳥畫受到老師文徵明的影響,筆墨較為工緻秀潤,氣格含蓄安詳。後來他得到沈周淺色淡墨寫意花鳥畫法的啟發,憑著他英發的才氣,朝著放逸縱肆的方向發展。並結合他草書的飛揚筆法,充分發揮水墨濃淡暈化的性能,最終形成他筆致瀟洒、墨色酣暢、意足氣振的獨特風格。在此圖中,畫家不厭其煩地盡情狀寫梅花,顯得梅花繁茂而多,很有氣勢。真正是畫家自己所題:「萬玉爭輝」。
072《梅花》 明 陸復 絹本墨筆 縱205.3厘米 橫108.7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繪老梅一枝,筆勢遒勁而老辣,古拙而生動。從畫中畫家自題「大雪圍林僵葉木,老梅瀟洒正開華」中可以看出,此畫是表現雪中傲梅不畏霜雪、不畏嚴寒的高貴品質。畫上有「宣統御覽之寶」等收藏印章。
073《墨葡萄圖》 明 徐渭 紙本水墨 縱116.4厘米 橫64.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構圖奇特,信筆揮灑,似不經意;藤條錯落低垂,枝葉紛披,以豪放潑辣的水墨技巧造成動人的氣勢和葡萄晶瑩欲滴的效果。畫上題詩為:「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其書為行草,字勢欹斜跌宕,令人聯想其畫家的不平經歷。自宋元以來,寫意花鳥畫就有一定的發展,但真正能夠發揮中國畫筆墨紙張特殊效果而創立了水墨大寫意畫法的,應該歸功於徐渭。
074《黃甲圖》 明 徐渭 紙本水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在這幅畫上,畫家以奔放精練的筆墨寫出螃蟹的爬行之狀和荷葉蕭疏的清秋氣氛。此畫畫在生紙上,作畫時在墨中加了膠水,這樣可以避免水墨滲散,徐渭時喜用此法。蟹的造型,雖然是寥寥數筆,卻濃、淡、枯、勾、點、抹諸多筆法參用,其質感、形狀、神態歷歷具足。覆蓋在上面的荷葉,用筆闊大,一氣貫成,偃仰有致,在點畫之外更具無盡的秋意。
075《牡丹蕉石圖》 明 徐渭 紙本水墨 縱120.6厘米 橫58.4厘米 徐渭晚年又號青藤道人。性情奔放,不拘禮節。畫法學米南宮。山水、人物、花鳥、蟲魚都極佳妙;筆簡意賅,善於概括事物的形象,實開明代以來水墨寫意一畫的新風格。此幅墨韻氣勢,奔放橫溢,為徐氏不可多得的傑作。徐渭的寫意畫不僅生動地表現了筆墨和造型,顯示出其於花鳥、蔬果、走獸、魚蟲 、人物、山水等無所不工,令人耳目一新,其特點更在於他以筆墨形象寄予濃烈的思想感情。
076《玉堂芝蘭圖》 明 孫克弘 紙本設色 縱135.8厘米 橫59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用雙鉤填色法畫玉蘭,蘭花以湖石相襯托。筆致清秀,色彩淡雅。湖石用墨厚重,點染結合,濃重的玲瓏湖石與輕盈的素白玉蘭,對比強烈而又和諧,畫風清麗。這幅作品屬於畫家細筆風格一路,整幅作品有典雅秀雅之態,顏色對比鮮明,富於節奏感,是能代表畫家細筆花鳥畫風的一幅作品。
077《朱竹圖》 明 孫克弘 紙本設色 縱61.7厘米 橫29.9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朱竹圖》除秀麗淡雅之外,又具高爽清氣古淡之風。在藝術表現手法上,構圖布局,一瓶枝菊處在畫面的下半部,畫面上方和瓶花左右留下大面積空白,使得瓶菊更加奪人耳目。菊花用鉤花點葉法,筆法粗簡,設色清麗淡雅,似學石田一派。
078《荷花鴛鴦圖》 明 陳洪綬 絹本設色 縱184厘米 橫99厘米 陳洪綬對人物、山水、花鳥畫無所不精,當時有「南陳北崔」的美譽。花鳥畫勾勒精細,色澤清麗,風格鮮明。此圖畫水中亭亭而生的紅蓮花。赭墨石色的湖石襯托著綠葉、紅蓮。水中一對鴛鴦在戲嬉。花鳥以勁細的線條勾勒,敷色艷麗,層次細膩,變化微妙。湖石用筆方折粗硬,襯託了描繪精細圓潤的蓮花、蓮葉。這種對比襯托的手法是陳老蓮常用的。圖上自識:「溪山老蓮洪綬寫於清義堂。」
079《蓮石圖》 明 陳洪綬 紙本水墨 縱151.9厘米 橫62厘米 陳洪授人物宗李公麟,軀幹偉岸,衣紋圓勁;花卉學宋人雙鉤,設色雅麗;山水法王蒙,都能自出機杼,獨創風格,為明末大家之一。此圖墨色變化多韻,寫荷塘清趣,幽雅靜穆,為具有別調的陳氏佳作。
080《花卉草蟲扇面》 明 陳洪綬 紙本泥金 16.6厘米 橫52.7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館藏 此圖繪花卉和數只彩蝶,花及蝶的畫法均極工整,花用粉多次輕染,分出濃淡,再用工筆勾勒,烘托出花瓣的肥厚、白嫩;蝴蝶先用輕細的線條勾出輪廓,用淡墨輕色逐層暈染,刻畫精確。畫幅構圖大膽新穎,平穩巧妙,設色明麗溫和、層次細膩、變化微妙,在赭色的絹底上更顯典雅端麗。
081《落花游魚圖》 清 惲壽平 紙本設色 縱65.5厘米 橫30.1厘米 惲壽平(1633—1690),原名格,字正叔,號南田,又號東園生、雲貴溪外史、白雲外史,武進人。為清六家之一。山水學元人簡逸小品,筆墨超脫,別具風格;花卉學北宋徐崇嗣沒骨法,一洗時習,別開生面,對後來花卉畫家,影響甚大。此幅意境清新,設色秀潤,氣韻生動,且富變化,代表了惲氏的風格。
082花卉扇面 清 惲壽平 紙本設色 縱17.9厘米 橫52.8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惲壽平為「清初六大家」之一。善山水、花卉、山水早年師承家學,從堂伯惲向,並上溯元四家傳統,風格超逸靈秀,花卉繼承、發展了北宋徐崇嗣「沒骨花」法,創造了設色明凈、格調清雅的「惲體」沒骨花卉畫風,別開生面,一洗時習,被稱為「寫生正派」的「常州畫派」。畫上自題:「艷雪微歌處,紅羅醉舞時。彩霞長在手,含笑看瑤姬。」揭示了畫意。
083《蕉石圖》 清 朱耷 紙本墨筆 縱220.5厘米 橫8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朱耷的繪畫學董其昌,又上承黃公望、倪瓚。他的筆法多取自董其昌,又變其溫和平靜為荒寒寂寞,潤澤秀雅為雄健質樸。他的布局構境承倪瓚之法,但卻善於用他人之法直抒胸臆。此圖繪芭蕉、文石、幽篁。
084《荷花小鳥圖》 清 朱耷 紙本墨筆 縱182厘米 橫98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荷花小鳥是朱耷最擅長也最喜愛的題材。畫中荷葉呈即將衰敗之勢,荷花也將凋謝,兩隻小鳥則鼓著一雙惑眼,四目對注,流露出幾多對未來的惶惑和不解……整個畫面,墨荷生動,各有姿態,意趣盎然。八大山人描繪荷塘,多是淺水露泥,荷柄修長,扶搖直上,亭亭玉立,具有君子之風。在這幅圖中,與蓮荷相呼應的左下面畫水中露石,組合得當,右部留在畫外,用筆放逸,疏秀而具生氣。八大山人曾自云:「湖中新蓮與西山宅邊古松,皆吾靜觀而得神者。」可見其畫荷是觀察入微,靜觀悟對而以意象為之,信手拈來,妙趣自成。
341 《竹石梅蘭圖》 清 石濤 紙本墨筆 縱205.9厘米 橫94.8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這是一幅能代表畫家藝術風格的作品,竹葉梅花畫法奔放自如,墨色濃淡相間,並富有層次。石頭畫法也簡率放逸,形象洗鍊,造型誇張。整幅作品,意境空靈,餘味無窮。 「一葉一清靜,一花一妙香。只些消息子,料得此中藏。……」畫面誠如石濤自題,清香四溢的花卉隱逸於樹榦竹葉間。
085《浦上生綠煙》 清 石濤 紙本墨筆 這幅畫描繪的是清風拂過的河塘,水波漣漪,闊大的荷葉與荷花也隨風輕輕搖動。荷塘的水面畫家沒有完全用空白的虛境表現,而是用濕筆淡墨富於動感的筆勢略加點染,表現水波蕩漾。此畫上有畫家自題:「浦上生綠煙,波底盪紅雲。勿搖雙桂楫,猶恐濕湘裙。相約採蓮來,艇子打兩槳。驚起白鷺鷥,飛入橫塘港。……」描繪荷葉田田、荷花盛開的荷塘風景。
086《柏鹿圖》 清 沈銓 絹本設色 縱98.2厘米 橫47.2厘米 此軸可視為作者翎毛走獸的代表作品之一,極為清麗活潑。畫面內容是柏樹下、溪流畔的風景,兩隻梅花鹿一立一卧,神態悠然,動態生動,極是傳神。最為引人注意的是鹿的描繪,十分工整、細膩,山石的點染、溪波的勾勒也有類似筆調,十分細緻而並非完全照抄寫實,顯得畫面既真實又不泥於細節。柏、鹿均是中國傳統的吉祥物,從題款可知,這是作者為友人祝壽而作,選用此題材是有考慮的。
087《梧桐雙兔圖》 清 冷枚 軸 絹本設色 縱175.9厘米 橫9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冷枚,生卒年不詳,字吉臣,號金門畫史,膠州(今屬山東)人。曾經跟隨康熙時宮廷畫家焦秉貞學畫。畫風工整、細緻,色彩較濃麗,具有裝飾性。此圖為工筆重彩畫,線條挺拔有力,頗見功夫,色彩也很鮮艷明快;但是同時又受到歐洲畫風的影響,雙兔造型準確,皮毛的質感較強,尤其是兔子的眼睛用白粉畫出反光(即高光),顯得晶瑩透亮,這些借鑒西洋畫法的長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088《桃潭浴鴨圖》 清 華喦 紙本設色 縱271.5厘米 橫13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描繪春日水潭中野鴨嬉逐落英的場景。畫家大膽地以濃艷的硃砂點綴桃花,奇古妍麗,別饒天趣。在構圖上力求新巧,以兩枝垂柳隔在繁簇的桃花枝幹間,更襯托出春光的燦爛、明媚。他以大片的空白代表平靜的水面,以乾枯的濃墨擦出水禽的毛羽,質感逼真蓬鬆,而野鴨彎轉的頸項和專註的眼神,更表現出潭中幽謐的環境與水禽閑靜的意態,使作品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與清新的審美情趣。
089《竹蔭西狑圖》 清 郎世寧 絹本設色 縱246厘米 橫133厘米 畫面主體是一隻西方品種的良犬,身量細長,目光機警而溫和,作者刻畫得極其細緻,連眼睛中的細微明暗變化,犬口部細細的毫髮,甚至犬身上體表微現的脈絡都被一絲不苟地表現出來。在犬周圍,散生著一些小草,野花等,左端是苦瓜繞生的兩竿翠竹,亦是極盡工整細緻之能事,不僅明暗、紋理等被刻畫得十分清晰,甚至可以辨認出花草的種類。
090《仙萼長春圖》之二 清 郎世寧 絹本設色 縱33.3厘米 橫27.8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幅描繪桃花的花卉圖還極為寫真地描繪了兩隻春燕。燕子身姿嫵媚矯健,極富生趣,畫上桃花也取中國繪畫所常用的折枝。郎世寧在繪畫技法上善於用中國繪畫之所長,融為一爐,創作出一批寫實工整的工筆花鳥畫。
091《松鶴圖》 清 郎世寧 絹本設色 郎世寧的中西結合的形式的確比較適合於花鳥類繪畫作品風格,此類風格的中國畫可以說只有郎氏一人為代表,最終也未能蔚然成風,究竟原因,可能就在於它過分寫實,不是中國畫之風。而後世西學東漸時,這樣的枝葉改進也不足為訓了。這只是特殊時代的特殊產物。
092《菊石圖》 清 錢載 紙本設色 縱185厘米 橫79厘米 瀋陽博物館藏 錢載(1708—1793),字坤一,號擇石,晚號萬松居士、百福老人,浙江嘉興人。乾隆進士,官至禮部侍郎。學問淵博,人品修潔,工詩,善書,善寫生。此圖繪秀石挺立,五色菊花盛開四周。上鈐「乾隆御覽之寶」、「乾隆鑒賞」、「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寶蘊樓書畫錄」等收藏印章。
推薦閱讀:
※【藝塾】國畫入門教程之翠鳥的畫法
※國畫收藏門道:捂住名家名作
※美國畫家 GLENN HARRINGTON
※客廳掛什麼字畫內容好 國畫牡丹最佳選擇
※國畫入門教程——枇杷的畫法
TAG:國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