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教給我的那些事

文|有絲絲慢 圖|Fiona Fu

轉載自知乎問答:心理諮詢真的有用嗎?
2014年剛過去的了一半,我卻有種過了好幾年的感覺。從3月開始做心理諮詢,最後一次是6月1日,累計23個小時的諮詢時間,共計花費6300元。加上半年來好幾次回家往返機票錢,導致直到現在我的信用卡賬單還沒還清。 諮詢對我來說不是新鮮事,曾在校園心理諮詢室做過。第一次在學校里遇到的是一名熱心腸卻實在不太稱職的老師,聊了2個小時到最後他在大談特談自己的家庭狀況,一時間讓我有點迷茫究竟是誰給誰諮詢來了。之後遇到的諮詢師也不那麼理想,或者說,那時候的自己還不夠想解決問題。 到現在我還記得第一次「被迫」去做諮詢的那天。說是被迫,是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心理諮詢是我能抓住的最後一根稻草。那會的自己把一切都搞得很糟,陰晴不定的負面情緒讓朋友們尷尬得無力承接,所有的家人都在對我施加壓力甚至在背地裡指責謾罵似乎我罪大惡極,身體狀況每日俱下心電圖屢次檢查異常醫生開了急救的葯讓我隨身攜帶,全面崩盤時沿著馬路暴走直到體力虛脫被民警扶進值班房。每天都想到死,哭都哭不出來。 讓我真正沒動死的念頭的,是病危的外婆,我想陪著她,多一些時間陪著她。 當時在陰溝里看不到亮光,日子按分鐘來捱。現在回頭看,靠,那他媽是一段什麼時光。 所以在快溺死了的時候,我鬼使神差地展開了自救。那天從醫院又一次看完急診出來,是下午5點,我給之前朋友推薦過的一家心理諮詢機構打了預約電話,我非常冷靜地跟前台接待說,我覺得我得了抑鬱症,我需要看心理醫生,也許我還需要一些葯,立刻,馬上,我希望能約在今晚。說完眼淚就嘩啦啦啦地流成河。巧的是,當晚正好有一位諮詢師有空,於是下午5點打電話的我成功約到了晚上7點的諮詢。現在想想,如果不是立刻馬上能夠約到諮詢師,第二天自己也不一定還會堅持求助心理諮詢。 2個小時之後,我坐在了諮詢室里的沙發上。 感謝諮詢師,也感謝自己,把這段黑暗的路咬碎牙合著血終於走到有亮光的地方。所以才能把碎成渣的自己重新粘好,有力氣回想這段估計會成為人生轉折點的經歷,有些所得所感,很想寫出來和大家分享。當然了,比起宇宙第一牛逼的程浩,這些破事看起來根本不算什麼。 笨人才吃一塹長一智,聰明人看別人吃就好。我笨所以我摔跟頭,寫出來,也算給自己一個交代,畫一分號,這麼貴的諮詢費也不白花。從此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看過之後,你們就別摔了,繞道走。
情緒和理智到底誰能解決問題
在至少前4次諮詢里,無論在諮詢室外情緒多麼跌宕起伏,一面對諮詢師,我立刻進入努力思考冷靜分析的理性派角色。諮詢師問,為什麼你不把一些情緒帶到諮詢室里來?我回答,因為那些情緒過去了,而且,為什麼要一直被它們影響? 直到有一次諮詢結束,諮詢師欲言又止之下對我說,我真的不知道該和你說什麼了,你看的太清楚,想得太明白,但正是這樣對你不好,你應當學會少用理智思考,用心去感受情緒。 當時我就愣住了。 前幾次諮詢我都覺得受益匪淺,因為每次諮詢結束諮詢師都會在最後提出一個問題,我需要花上好幾天的時間,才能想明白怎麼回答這個問題,想得腦仁都疼,但卻有種迎戰的受虐快感。在下一次諮詢時,我扮演能給老師完美答案的好學生,拋出我的思考成果,等待獎勵。讓我失望的是,諮詢師並沒有完全認同我的完美答案,最重要的是,我也並沒有因為用理智思考出完美答案而變得更輕鬆。 諮詢師對我說不知道該對我說什麼,也是最讓我受挫的時候。我一直認為,做心理諮詢的目的是藉助諮詢師的專業技能,找到問題癥結所在。這個目的,是通過諮詢師提出很多可能性、我對這些可能性進行處理對照看是否對症來達成的。100種可能性,總有一種對症吧,找到它,我就能解決困擾我的問題。我就這樣像一個勤奮做題的高中女生,把諮詢這件事當成做解方程式,未知數很多,不停試,總會試出一個正確答案。 所以我愣在了當場,不知道該說什麼,我一直以來奉為真理的問題處理方式,現在居然被告知,不對?用理智不對?難道要信任情緒嗎?你這是告訴我冷靜不能處理問題,要撒潑才能解決問題嗎?這件事對我衝擊太大,離開諮詢室之後半天回不過神來。 我誤會了理智和情緒的關係,高估了理智的力量,也低估了情緒的合理性。 我認同哭是合理髮泄,恐懼是人之常情,情緒在出現之初是合理的,但持續就是不合理的。長時間被某種情緒控制、沖昏頭腦,是懦弱和逃避的表現。要解決問題,就必須儘快平息情緒,冷靜下來,分析情況,得出解決方案,並立刻執行。 然而,所有的情緒都沒有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重點的重點,不在於如何儘快平息情緒,而在弄清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 前面說,比起宇宙第一牛逼的程浩,這些破事看起來根本不算什麼。有些事看起來根本不算什麼,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嗎?並且,真的是「看起來根本不算什麼」嗎? 錯了,都弄錯了。「看起來根本不算什麼」背後的邏輯,是這些情緒,都是狗屎屁,沒有價值,除了矯情招人煩之外,沒有任何價值,無異於任何問題的解決。當我說這「看起來根本不算什麼」時,我在試圖勸服自己,別被這些情緒影響,快,跳出來,別對它們示弱。 與情緒對抗,其實才最無益於問題的解決。越努力運用理智的力量去平息情緒,就會被情緒反擊的越慘。 平息情緒的唯一方式,就是直面它,接納它。 所以,如果面對一個哭泣的人,讓她停止哭泣的方法不是怒吼再他媽哭我打你啊,也不是不停說乖啊別哭了別哭了啊,任何試圖讓她中斷哭泣的主動行為,都不可能真正實現目的。唯一併且能真正讓對方舒服的方式,就是安靜地陪著她,接納她的情緒,不帶任何判斷和評價。 在處理人心的問題上,理智徹底輸給了情緒。
內耗是一件損人十分自殘一萬的虧本事
自從被諮詢師「打擊」之後,我認真反思了很多,開始學著對自己和他人,當然尤其是對自己寬容。 李松蔚在知乎里一個回複寫過這樣一件事,「08年四川地震,我在災區邂逅了一位歐洲人道組織過來的專家。我當時不知為什麼對這個話題有興趣,問她:「像您這樣做了很多年心理諮詢的人看來,是不是一切邪惡都可以理解?」當時這位老太太思考了一會兒,回答說,「一切」這個詞,她不敢說,但要說「絕大多數」,是可以的。然後她伸出一根手指,說:她做了三十多年心理諮詢,真正邪惡的靈魂,她只見過一個而已。這個人,也是個罪犯。」 日常生活里,談不上理解邪惡,但基本沒有什麼是不可理喻的。再不能理解的事情,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原因。這個女生暴躁愛罵人動不動就提分手,那個男生總是害怕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以為這樣就不會傷人,種種種種。我們大可以毒舌吐槽,或站在道德制高點妄加評判。但作為一個個體的人,如何表現,都沒錯,這樣那樣的表現,無論是刻意或無意,都沒錯,所見及合理,必然有導致其所以然的原因。 解鈴還須繫鈴人,所以我們也應當知道,不喜歡自己或別人的某些方面,不是「不要再這樣了」,或「我發誓再也不這樣了」就能解決的,前面說過了,任何對抗式的主動努力,都將是徒勞。這裡的對抗,除了激烈對抗之外,迴避也是對抗的一種表現形式。 你對著打著死結的鈴鐺發脾氣,有用嗎?不還得接受就是有個死結這個事實,然後去找到為什麼打了個死結,這個死結是個什麼結構,才能解開嗎。 人的生命能量有限。花費太多的精力在一些事上,自然不再有能力顧及另一些事。內在的糾結往往比外在的牽絆更消耗能量,做自己喜歡的事十件百件都不嫌多隻恨分身乏術時間不夠,而心中鬱結只需一個便足以把人變成電池空槽的玩偶。我不知道鼓起勇氣去面對自己的心結是那麼難,絲毫不像拆撕快遞包裝,無論包裝的多麼嚴實都能在最短時間裡乾淨利落脆地剝囊取物。 有一回,我癱軟在諮詢室的沙發上,諮詢師說,你把太多的精力內耗在心裡的某個情結上。我急著追問,什麼情結?諮詢師說那我不能說,你得自己發現才能有收穫。靠,又賣關子,又拋出問題讓我用理智找到答案嗎。 分享我的私人內心情結沒有意義,重要的是知道,內心的某些情結會嚴重牽制一個人的精力,成為自己給自己設置的絆腳石,不得輕鬆。 以前我很羨慕那些厲害的女生,勇往直前做自己喜歡的事,永遠有用不完的精力,彷彿會發光,正能量爆棚。現在我知道了,能夠有這樣的生命狀態的人,贏在了起跑線上,他們往往擁有寬容有愛的成長環境,人格完整,自我清晰。 你有自在的情結而不自知,光顧著和自己作戰了,精疲力竭怎麼有力氣去看更廣的世界?怎麼爭取你想要的生活?  
People never change?No.
那怎麼辦,輸在起跑線上,就一直輸了嗎? 每個人人生要完成的功課不一樣,老天給了你獨特版本的劇本,也沒什麼好抱怨。 對抗沒有意義,放棄任何對抗或征服的想法或努力吧,喔,也不要自暴自棄,說什麼People never change看似很有道理的話,你離參破人生,還早著呢。 People just don』t wanna face the reality。欺軟怕硬,尋找捷徑,人就是那麼功利。 我有很多不願面對的問題,打包放在心裡的角落藏得好好的,如果不是心理諮詢,大概一輩子都不會碰,就算哪天被絆了一跤,反正也不會摔死,才不會太在意,為什麼要費那個勁,還花那麼多錢。 把陳年舊事都翻出來在陽光下抖,是一件非常非常非常殘忍的事,對我而言,難受程度絲毫不亞於諮詢之前快要溺死的痛苦。但就像最害怕看牙醫的我躺在拔牙椅子上一樣,麻藥都打了,一閉眼,索性就讓醫生拔掉壞牙落個乾淨痛快吧。麻藥勁過了會疼得失眠,但傷口總有癒合的一天,讓壞牙扎在原地,它不會致命,卻足以攪得你你煩惱不痛快。 所以我非常理解總徘徊在看不看心理諮詢門外的人,還有看了一兩次就無法繼續堅持下去的人,我們自欺欺人的功力實在超出想像,美化粉飾的能力與生俱來不用人教,「看起來好像也沒那麼糟」,「嗯等過去了就沒事啦」,「不管它慢慢就會好的」。 但當不愉快的情況一次次出現,選擇視而不見、自欺欺人,還是做好剖開痛苦的準備帶著好奇弄明白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都是你的選擇。一次次陷入泥潭弄髒鞋子的時候,也沒什麼好抱怨的,也不值得可憐。都是你願意,誰讓你選擇視而不見,而不是面對現實。 你是選擇在牙疼的時候吃止疼葯,或忍過去,還是選擇去看醫生?
沒有界限的拖累症患者
諮詢的最後階段,遇到了一本書,叫《LOVE IS A CHOICE》,中譯版出的很早,在淘寶才買得到。這是美國一家很有名的心理諮詢診所創始人寫的書,美國人就是實用主義,大量的案例事實,比起中國出版界大部分寫成心靈雞湯的心理學書,好太多。 這本書在一開始給出這樣一個自我測試。 你是這樣的人嗎? ——想替別人扛責任,包括別人的感覺、想法、行動、選擇、需求、幸福與人生目標 ——當別人有問題時,會莫名其妙地感到焦慮與負疚 ——為了取悅別人而作踐自己 ——在給予時,心中才覺得舒坦 ——常會尋覓需要你的人,在他們那裡,你才覺得自己有價值 …… 書里說,如果有以上特徵,你就是一名拖累症患者。 這本書對拖累症有大量實證性的描述,但總結起來,拖累症患者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界限。 不幸的是,我是一名符合條件的拖累症患者。反射弧長,常常不會第一時間生氣掀桌,等反應過來不對該生氣時,早就過了那個時候;重視別人的感受甚至超過自己的感受,尤其是父母,害怕讓他們失望;不會拒絕,或不能直接表達不願意。 我不是一個人,物以類聚,我身邊的好姑娘們基本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問題。 因為總是不能第一時間捍衛自己的界限和需求,總會有人來侵犯自己的領地,愛發脾氣的,尖酸刻薄的,愛貪小便宜的,自己煩惱,卻沒有用。 為什麼,因為這年頭賤人多嗎?不是,刻薄地說,是我們自己招來了這樣討厭的人。因為我們不會掀桌,不會捍衛自己願意或不願意的需求,不會勇敢說不,害怕這害怕那,是我們自己允許這些賤人侵犯我們的領地,和他們沒關係。 我見過那些界限清晰的人,讓人非常舒服,周圍也並不會圍繞那麼多賤人,我很羨慕他們,也在學習掀桌的技能,保護自己。 一開始我擔心,會不會自己太自私了,這樣做會不會不好,會超過某個界限了。後來意識到,對於拖累症患者而言,一開始根本不存在所謂過度。你的需求是十分,在你二十多年的生命里,你常常只敢捍衛那一兩分,不夠勇敢,自己都要被擠占的沒位置了,還擔心自己是不是要的太多。想太多,真的想太多,儘管要就是了,要學習的,是從只能捍衛一兩分,到三四分、五六分,再到七八分、九十分,劃清自己的界限。 沒有界限的拖累症患者,你的地盤本來應該是多大?你又勇於捍衛多少?
那些年被爹媽坑的我們
武志紅是心理學暢銷書作家,《為何愛會傷人》、《為何家會傷人》、《身體知道答案》、《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要是在書店看到這些名字,絕對嗤之以鼻藐視掠過。但不得不說,他在解析中國特色的成長史和感情觀方面,很有見地。 我們之中很多人都被迫成為沒有界限的拖累症患者,不是天生的,父母要為之負上百分之八十的責任。以愛之名實行的情感綁架,父親和兒子玩看看誰才是老大的權威遊戲,母親和女兒玩你一定要出色給媽媽爭光的報恩遊戲。我們之中很多人沒有選擇權力,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不是作為一個獨立個體被尊重,替父母承擔了太多本該屬於他們的痛苦和責任。雖然這樣說也不太公道,我們的父母作為獨立個體,也有自己的問題和情結,但他們沒有機會認識到這些,就為人父母,手持父母之愛的武器,我們成了無辜的待宰羔羊。並且出於社會道德和傳統教化,我們習慣不去質疑和反抗他們,不敢表達憤怒,只能壓制自己。 舉感情的例子,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有的人會重複一個固定模式的愛情,常常是很糟糕的模式,不停地被某個類型的人吸引,哪怕別人再不能理解,於是只能用「這就是愛」來美化。感情的輪迴關係,如果你想弄明白,《為何愛會傷人》這本書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我們的很多問題,源自童年,源自父母如何和我們相處的方式。如果我們不能處理好這些問題,我們會成為討厭的父母的樣子,孩子也會變成他們不喜歡的我們的樣子。家族的不幸如果沒有終結者,將世代遺傳,這不是宿命論,《為何家會傷人》對中國式家庭鬧劇見解深刻。 那些年被爹媽坑的我們,是不是可以鼓起勇氣,重新梳理自己的成長曆程,梳理和父母的關係。許多讓我們痛苦的問題癥結,往往藏在這些過去中,隱秘地躲在童年的陰影里。如果你的生活中有無論大小的困擾你的問題,梳理過去是必要關鍵的一步。如果說要學會面對不要逃避,過於心靈雞湯形式主義,那麼梳理過去,就是接近解決方案的可操作的切實一步。 這也是《愛是一種選擇》中推薦的非常有用可以自行操作的方法。在沒看這本書之前,我自己研究出了一個分析成長曆程的模型,帶給諮詢師看,那次換諮詢師楞了,他說,如果你真的沒學過心理學知識那你真是個天才。(終於一雪前恥)
最後,關於你要不要走進心理諮詢室及其他
生活在現代社會,我們何其幸運,心理學和心理諮詢的技術已經非常發達,在大城市裡獲得專業幫助的途徑也非常多,如果你有一定的財力,不要等到迫不得已再敲開諮詢室的門吧,把它當成一件很平常的事,當做給自己的禮物。我找不到比它性價比更高,對提高生命質量如此有效的方式。 當然,如果沒有很好地資源,也建議多讀一些心理學的書,武志紅和李松蔚是在把心理學融入可讀性強文字方面做的很棒的前輩,知乎微博都可以關注。其他的心理學書,在武志紅的《感謝自己的不完美》一書中,都有分類指引,按需閱讀。 還有就是,青春期不長,趁著大家都在人生中最二缺的年紀的時候,不怕有黑歷史檔案,在茫茫人流里留住幾個臭味相投真心相待的狐朋狗友,願意做彼此跌落谷底時的護網。感謝在我跌落時不離不棄的狐朋狗友。 最後一句,人生是自己的,在紛亂之外,是不是可以留一些時間給自己,弄明白關於自己的問題,就能弄明白「為什麼我總是把不到妹」、「為什麼我不知道愛什麼感覺了」、「為什麼我總是得不到我想要的」等等問題。 一切向外求索而不得的問題,答案都在自己身上。 別忙著指責別人,即使看起來好像都是別人責任的問題,這事發生在你身上,一定有導致這樣的你的責任。Find it。Accept it。Then solve it。 弄明白自己怎麼回事,難度一點不亞於弄明白宇宙怎麼回事,也比弄明白宇宙怎麼回事,能讓你受益得多得多。

人生是一場修行,真正的生活才是最大的道場,在諮詢室之外。但如果有機會,為什麼不走進諮詢室,升級自己打怪的武器和技能呢?

推薦閱讀:

感覺自己一路走來,艱難重重,現在精神撐不住要崩潰的感覺怎麼辦?
明明感覺晚上自助餐吃的很撐,為什麼第二天早上會被餓醒?
為什麼有的女生漂亮卻從不發有自己的照片?
思考哲學應該注意什麼(心理)?
自卑有什麼好處?

TAG:心理諮詢 | 心理 | 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