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涅盤十大特性

「涅槃」,就是佛教四聖諦「苦集滅道」中的「滅諦」。「滅」並不是一般觀念里消滅、幻滅的「滅」;的「滅」,應該包括動詞的滅和名詞的滅。動詞的滅是指滅除了煩惱、痛苦、人我、是非、差別、障礙等種種無明;滅除之後的滅,就是名詞的滅,代表寂滅無染的世界,那便是充滿快樂、光明、物我合一、自由自在的世界。對於「」的解釋,我們又可以從四方面來說它:

  • 涅盤同義異名的詮釋來解說從否定意義來詮釋涅盤-像《法蘊足論》對涅盤的解釋就有「無為、無邊、無漏、無生、無住、無作、無滅、無起、無染……」等四十三種說法;《四諦論》則有「無壞、無失、無等、無礙、無求、無上、無量、無憂……」等六十六種解釋,這些都是從否定層面的觀點來詮釋涅盤的意蘊。從肯定意義來詮釋涅盤-《法蘊足論》有「真實、彼岸、微妙、寂靜、恆在、安穩、勝義、至善、稀有……」等五十種解釋;《四諦論》則有「解脫、超絕、唯一、圓滿、清凈、最上、真諦、真如、態度……」等四十六種解法,這些都是從肯定的觀點直接對涅盤作廣義的詮釋。各種經典的說法-則各具經義上的不同風貌:《大涅盤經》說:「佛性」就是涅盤。《華嚴經》上講:一切諸法的自性就是涅盤。《法華經》裡面說:最上的一乘道就是涅盤。在《般若經》里,「理無所知、無所不知」的「般若」就是涅盤。《楞嚴經》則說:證顯了「理絕動靜」即是涅盤。《維摩經》中的「十地不二法門」就是涅盤

  • 《勝鬘經》里說「如來藏」、「自性清凈心」也是涅盤。另外,禪宗的證得「本來面目」就是涅盤。各家經典對於涅盤的詮釋,雖然名義各異,可是理實無二,都是指這個「清凈自性、真實本體」。我們學佛法,主要的是要凈化自己,找回自己真實的涅盤。在座的各位有沒有找到自己真實的涅盤呢?我且提出四個題目來考考大家,從《雜阿含經》中對涅盤的四個定義,來看看自己印證了多少涅盤:  第一:貪慾的心掃除凈盡就是涅盤。  第二:嗔恨的心清除滌盡就是涅盤。  第三:愚痴、無明、邪見之心去除盪盡即是涅盤。  第四:煩惱、是非之心破除泯盡即是涅盤。四題一百分,請問大家得了多少?及不及格呢?如果對涅盤的境界把握得還不夠,那就要多多努力加緊修持了。  (二)從涅盤本身的意義來解說《雜阿含經》中說:「貪慾永盡,嗔恚永盡,愚痴永盡,一切煩惱永盡。」可見涅盤首在破除貪嗔痴,斷滅一切煩惱。《大毗婆娑論》說涅盤的意義是「煩惱滅,三火息;三相寂,離諸趣。」因此,一切煩惱滅盡,貪嗔痴三毒火止息;解脫相、離相、滅相三相寂然,也就是無生死相、無涅盤相,無相亦無無相;並且遠離五趣六道輪迴受生之苦,這種災患永盡的境地就是涅盤的境地。玄奘大師將涅盤譯為「圓寂」。圓,指圓滿,應有的一切功德都具足了;寂,指泯寂,一切污染的習氣、煩惱都泯除了,這便是涅盤的真諦。我們常說「人生無常」,可是,在這個無常裡面有一個恆常的涅盤。人生是苦,而涅盤卻是絕對的快樂。人生無我,因為這個「我」不究竟,而涅盤有我,因為涅盤里的「我」是真我;人生很污穢、煩惱,而涅盤是我們最究竟、最清凈的本性樂土。  我們用最平易的話來說明:  涅盤是佛教最高的理想。  涅盤是佛陀追求真理的目的。  涅盤是人類思想最深究的探討。  涅盤是最真實,最有價值的人生。  涅盤是人生最究竟的歸宿。  涅盤是快樂之境、幸福之地。  涅盤是宇宙之源、萬物之本。  涅盤是常樂我凈最美滿的境界。  (三)從涅盤的特性來解說  我們知道涅盤是什麼之後,再從各種的經典中,選取證悟涅盤的聖者對涅盤的描繪,來說明涅盤的特性。從前人的聖言量里,我們知道涅盤有十大特性:

  • 涅盤具有十大特性:

    1.涅盤如凈蓮:蓮花不能離開淤泥而生長,但是卻不被淤泥所污染;涅盤也和蓮花一樣,不為一切煩惱所污染,不必遠離生死而證得

    2.涅盤如水:涅盤具有水的清涼性,能息滅一切煩憂熱惱;涅盤更具有水的止渴性,猶如雨淋旱土,能解除我們對愛欲的渴望。

    3.涅盤如解毒藥:涅盤是一切被煩惱毒物所苦的眾生安養休息之處,猶如袪除百病的甘露靈藥,能滅除世間一切苦惱病症。

    4.涅盤如大海:大海對於一切屍骸沒有愛憎之念;涅盤也是一樣,遠離煩惱形骸,無所罣礙,這就是涅盤的「無愛憎」。大海浩瀚無涯,沒有此岸彼岸之分,容納百川而不溢;涅盤廣大無邊,也能包容眾生而不壅塞

    5.涅盤如食物:食物能解除飢餓衰弱;涅盤也能去除眾生心靈的飢餓。

    6.涅盤如虛空:涅盤是一種不生不死、不來不去、無所罣礙的境界,就好像虛空一樣無邊無際,不住一處而遍於一切處,不依一物而為一切物所依,令聖者自由自在遨遊其中。

    7.涅盤如摩尼寶珠:涅盤如摩尼寶珠,能放射道德的光輝,除人熱惱,予人清涼。

    8.涅盤如赤旃檀:赤栴檀是最稀有難得的奇樹;涅盤也如赤栴檀,散發出無與倫比的芬芳戒香,為聖者所讚歎,世間所稀有。

    9.涅盤如風:涅盤之妙理,猶如在順風中行駛舟船,可吹送人至於菩提。

    10.涅盤如山峰:峰頂土質堅實,所有無明、痛苦的種子都不能生長,是完全脫離一切有漏染污的境界;涅盤也是任何煩惱惡賊都難以攀登的。

    《彌蘭陀王問經》說:「求道者若安住於戒行,精進修行,無論住於何處,皆可實證涅盤」。可見,

    我們只需安住於戒行,不執著於慾望的擁有。能在當下降伏自心、安住自心,當我們不再受制於貪瞋痴煩惱的束縛時,當下就是一種涅盤解脫的境界。只是涅盤解脫的境界,超越世間的一切對待,無法透過人生表相的見聞、覺知獲得,必須自己下真功夫,從修行內證中,漸漸體悟它的存在。無餘依涅盤-這種涅盤的境界是大學的階段了,這時候,業報已盡,身體亦無,身與心的組合都離散了,不再引發新的身體、新的苦果,而能將自己的真如本性流露於造化之間,與萬事萬物合而為一,無跡可尋,所謂「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無邊剎土自他不隔於毫端」,就是說明這種通天人、合內外的無餘依涅盤

  • 在《增一阿含經》中,曾經記載通天梵志尊者證得神通,能一眼看出各人的宿命和造化,如果有人指著一堆死人的骸骨請他辨認,他只稍略看一眼,就立刻可以斷知這是某人某人的,死於某年某月,絲毫沒有差錯。有一次,佛陀指著一堆骷髏要他辨認,梵志凝神看了很久,天上地下三世十方都辨認過了,就是看不出是誰,也不知死因及往生處所,佛陀才開示他:「這是已經證悟涅盤的人,他的精神已經提升到無始無終、無內無外的光明世界,能夠無生無死,契理契機,橫遍十方,貫通法界;所以,你無法從他遺留下來的骨灰中辨識出來,因為他就是東方世界普香山的南優陀延比丘!」可見證得無餘依涅盤的阿羅漢,是無法從肉身滅處來指認的,因為他早就業盡報息,完全不受凡身牽繫掛礙了。

  • 涅盤-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如來的法身。勝鬘經中說;「法身即如來大般涅盤的體」,大涅盤是諸佛的法界,是諸佛甚深的禪定,也就是常樂我凈的境界。《法華經》裡面也有一段闡釋解說:「惟如來證大菩提,究竟圓滿一切智慧,是名大涅盤。」說過了上面四種涅盤的層次後,我還要順帶講說一下唯識家所講說的四種涅盤。這四種涅盤是:1自性清凈涅盤-一切的法相真如,雖然會受外在的影響而有污染的情形,但是法身自性是清凈不變的,具有無數無量的微妙功德,可以無聲無滅,澄明虛空,一覽無遺。這個真如本性是一切有情萬物眾生平等共有的,與一切法不一不異,任何人都可以不假外求的證得這個清凈自性。2有餘依涅盤-與前面所說的有餘依涅盤相同,這時真如已脫離煩惱障,雖然還有微苦所依未滅,但是種種煩惱都已經了斷,不再受眾苦交迫了。3無餘依涅盤-能出離生死輪迴苦海,煩惱既斷,余依亦滅,所有微苦皆已離盡,和前面講的「無餘依涅盤」相同。4無住涅盤-如前面的「大涅盤」一般,此時真如已出所知障,以大悲大智而應化世間,圓融無礙。因為有真正的慈悲心胸,所以不會貪著於涅盤境界的安樂,而能觀照眾生疾苦,倒駕慈航,常為眾生的依怙。有了真實的般若智慧,必然不會沾滯於生死輪迴的空假,而能覺知諸法的虛妄,引導迷津,常為眾生的明燈。經上說:「因智慧故,不住生死;因慈悲故,不住涅盤。」能夠證悟無住涅盤,就能悲智雙運、染凈俱超。好比「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的「天」一樣,包容一切而不自以為包容,擁有一切而不自以為擁有,這種用而常寂的境界,就是菩薩不住一法而善運一切法的涅盤妙境。從以上各種涅盤的層次,可以了解涅盤的境界並不一定等到死亡才能證得,如釋迦牟尼佛三十歲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早已證悟了涅盤,只是還有身體的依報在,為有餘依涅盤;八十歲在娑羅雙樹下寂滅證入的是無餘依涅盤;而佛陀五十年間行化各地、接應群機,過的是無著無染的無住涅盤生活,這種住而不住、應化自在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大涅盤。我們講完了涅盤的種類和層次以後,為了使各位能更深一層的了脫塵勞、求斷嗔恚,我接下來還要講「涅盤之後安住在哪裡?」二.涅盤之後安住在哪裡?大家都知道:我們眾生住在世間,住在五欲六塵的煩惱里,住在夜眠八尺的房子里,可是大家知道涅盤之後的菩薩、羅漢住在哪裡嗎?佛經裡面說:「菩薩清涼月,常游畢竟空;眾生心垢凈,菩提月現前。」就是說涅盤的菩薩是在虛空之中。各位一聽到住在虛空之中,心裡也許立刻就會想到「什麼都沒有了、什麼都消失了」的那種虛空,心裡會感到害怕?不要怕!因為對證悟涅盤的菩薩來說,這個虛空是無所不在的空,無處不有的空,無相無不相的空,是「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那種千古亘在常存的空,住世時是一種清凈滿月的人格,出世時是一種自在明星的天慧;你如果懂得涅盤,那麼,虛空宇宙之間,無處不為你的法身自性所遍滿,畢竟空的境界,就是「處處無家處處家」的安住之所。佛經上曾經記載了這樣一段典故:有一次,唐順宗問佛光如滿禪師佛涅盤後的情形說:  「佛從何方來?滅向何方去?既言常無住,佛今在何處?」  禪師就回答他:  「佛從無為來,滅向無為去;法身滿虛空,常住無心處。  有念歸無念,有住歸無住;來為眾生來,去為眾生去。  清凈真如海,湛然體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慮。」  意思就是說:佛的法身遍滿虛空,理體常住於清凈真如海里,是無為而為,無住而住的,不可以一般識見忖度。而唐順宗不了解「無住而住」的涅盤境界,就繼續問禪師:  「佛向王宮生,佛向雙林滅;住世四十九,又言無法說。  山河及大海,天地及日月;時至皆皈盡,誰言不生滅?  疑情猶若斯,智者善分別。」  因為順宗只從一般世俗的色身生滅去體會佛陀的存在問題,不能了悟佛陀的法身理體是無所不在的,因此佛光如滿禪師又再一次開示他說:  「佛體本無為,迷情妄分別;法身等虛空,未曾有生滅。  有緣佛出世,無緣佛入滅;處處化眾生,猶如水中月。

  • 寺院所供奉的佛像,一般有立姿、坐姿、卧姿的不同。卧姿又稱涅槃像,表示福慧圓滿、動靜一如。所謂圓滿,就是了生脫死、超越時空、泯滅人我對待、自他融和一體之義。所以,涅槃不是一般人以為的死亡,而是最真實,最有價值的人生,是快樂之境、幸福之地。  根據《涅槃經》說:"滅諸煩惱,名為涅槃。』《大毗婆沙論》說明涅槃的意義是:"煩惱滅,三火息,三相寂,離諸趣。』《雜阿含經》說,涅槃是"貪慾永盡,嗔恚永盡,愚痴永盡,一切煩惱永盡』。所以涅槃就是四聖諦中的滅諦,是滅除貪慾、嗔恨、愚痴、無明、邪見、是非、煩惱的一種清凈無染,也是物我雙亡、圓滿光明、自由自在的世界。  在佛教各經論中,對"涅槃』有種種不同的異名詮釋,如《法蘊足論》的"無為、無邊、無漏、無住、無生、無作、無滅、無起、無染、真實、彼岸、微妙、寂靜、恆在、安穩、勝義、至善、稀有……等』,以及《四諦論》的"無壞、無失、無等、無礙、無求、無上、無量、無愛、解脫、超絕、唯一、圓滿、清凈、最上、真諦、真如……等』,這是分別從否定與肯定來詮釋"涅槃』的意義。  此外,《大涅槃經》說,"佛性』就是涅槃;《華嚴經》說,一切諸法的自性就是涅槃;《般若經》說,"理無所知,無所不知』的"般若』就是涅槃;《楞嚴經》說,證實了"理絕動靜』就是涅槃;《維摩經》說,"十地不二法門』就是涅槃;《勝鬘經》說,"如來藏』、"自性清凈心』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不生不滅的自性。  鳩摩羅什大師將涅槃譯為"滅度』,就是滅煩惱障,度生死海的意思。玄奘大師則將涅槃譯為"圓寂』,"圓』指圓滿,"寂』指靜寂;具足一切功德,泯除一切污染的習氣、煩惱等,就是涅槃的真義。  涅槃的詮釋,雖然諸經所用名義各異,可是理實無二,都是指"清凈自性,真實本體』,此自性本體"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因此《方等般泥洹經》卷二說,涅槃具有常住、寂滅、不老、不死、清凈、虛通、不動、快樂等八種法味。  此外,涅槃具有十大特性:一、涅槃如凈蓮;二、涅槃如水、三、涅槃如解毒藥;四、涅槃如大海;五、涅槃如食物;六、涅槃如虛空;七、涅槃如摩尼寶珠;八、涅槃如赤旃檀;九、涅槃如風;十、涅槃如山峰。  涅槃是證悟的境界,它有層次上的區別,各宗派對涅槃的分類也有不同。天台宗依體、相、用,認為涅槃可分本自具足的"性凈涅槃』、透過修行證得的"圓凈涅槃』、為教化而示現的"方便凈涅槃』。法相宗將涅槃分為:自性清凈涅槃、有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無住處涅槃等四種。  涅槃是止滅一切痛苦聚集的究極理想境地,當我們不再受制於貪嗔痴煩惱的束縛時,當下就是一種涅槃解脫的境界,所以涅槃乃人人可證,當下可得。  涅槃具有常、樂、我、凈四德,具體而言,涅槃是一種無生的境界、無住的境界、無我的境界、無缺的境界。涅槃超越有漏世間的一切對待,無法透過人生表相的見聞覺知獲得,必須自己下真功夫,從修行內證中,漸漸體悟它的存在。從歷代證悟涅槃的聖者教示中,可知欲求證涅槃,必須:(一)依於戒行;(二)依三法印而修;(三)依三學、四攝、六度而學。  涅槃是佛教最高的理想,因此列為三法印之一,稱為"涅槃寂靜』。涅槃是人生最究竟的歸宿,但是涅槃的境界並不一定等到死亡才能證得,當初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成就正等正覺,這種正等正覺就是涅槃。所以,涅槃就是我們自己清凈的本性,是真實的自我,是宇宙之源、萬法之本。求證涅槃,就是要找回清凈的自性,能夠證悟涅槃,就能泯除人我關係的對立,超越時空的障礙,不被煩惱、痛苦、人我、是非、差別等種種無明所束縛而流轉生死。所以,涅槃是超越生死的悟界,能證入"涅槃』,就是人生的解脫。
    推薦閱讀:

    十大水壩
    女人十大氣質
    從流氓到皇帝——趣談劉邦十大流氓行徑
    遠古十大神獸(正版)
    十大天干在地支中的「根」

    TAG: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