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養生六要素,你知道嗎?
夏至,在每年的6月21日~22日期間,太陽到達黃經90度。在中國古代稱為「日北至」,意思是太陽運動到北方最高端的位置,實為地球本身的俯仰玄曲波韻達到前俯極點這一天。
夏至日,太陽的光幾乎直射北回歸線這個區域,因此,北半球出現白天最長而夜晚最短的一天。這是極其具有標誌性的一天。
(一)夏至的時與度
夏至度數信:以五月中為周期律中的空間之度和時間之數,以土德能量之氣依時而至為信
陽曆時間:每年6月21日~22日
黃道位置:太陽到達黃經90度
節氣序列: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0個節氣,實為第13個
前後節氣:芒種,夏至,小暑
夏至後,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然比從地面向空中散發的熱量多,所以在此期間,天上下降的能量比地球向上散發的能量要強大得多。天宇中五運中的火運能量雖然進入尾聲,但是太陽的能量卻仍然保持著增強的態勢。
圖4-1夏至的黃經度數
夏至時節心火當令,心火過旺則克肺金,故《金匱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說法。根據夏為火、為長、屬心、宜苦的五行生剋關係,苦味食物能助心氣而制肺氣。夏至多汗,出汗多則鹽分損失也多,若心肌缺鹽,心臟搏動就會出現失常。《黃帝內經·素問·藏氣法時論》曰:「心主夏」,「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補之,甘瀉之」。此時宜適量增食用酸味之品,以固表而降低損耗,適量增加進食鹹味之品,以補充心血內的鈉(鹽)平衡。適量進食甘甜之品,以維持動力興奮性。
我們在前面提到過:「腎無心之火則水寒,心無腎之水則火熾。心必得腎水以滋潤,腎必得心火以溫暖。」夏季養生的關鍵,就在於調養好心腎這一對火與水的能量平衡中和。
1.夏至宜食
心臟氣好軟,故以咸柔軟之。夏月伏陰在內,飲食不可過寒。《頤身集》曰:「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涼粉、冷粥。飽腹受寒,必起霍亂。」心旺腎衰,即外熱內寒之意,因其外熱內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則猶可,貪多定會寒傷脾胃,令人吐瀉。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雖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鎮食之。
夏至是一年中人體代謝最旺盛的季節,此時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可口,避免油膩、難消化的食品。注意清心解暑、健脾養胃,早、晚喝點粥,既能生津止渴,又能補養身體,助陽氣,符合「春夏養陽」的養生原則。夏至宜清補,可多食鹼性食物,以保證人體正常的弱鹼性。但鹼性食物不是指其本身酸鹼度為鹼性,而是在人體內分解代謝後呈鹼性。例如水果雖然含果酸,但進入人體分解後呈鹼性,它就是人體所需的鹼性食物。另外也可多喝蔬菜、水果鮮榨汁。而酒類、甜品、肥肉、紅肉(如牛、羊、豬肉)等酸性食品就不宜多食用。
夏至時節,每天喝水量明顯增多,但過量飲水也可能加重腎臟負擔,損傷健康。所以不妨多喝些冬瓜薏米湯、玉米胡蘿蔔湯、海帶黃豆湯等清爽的湯水,在及時補水之餘,又給身體增加有益物質。
2.養生水果撈
薄荷蘆薈撈:
原料:綠豆50克,蘆薈50克,蘆薈汁適量,冰糖10克,綠薄荷(配製酒)15克。
做法:綠豆放入水中煮至熟爛,加入冰塊。蘆薈去皮切丁。冰糖調勻倒入杯中。放入綠薄荷酒、蘆薈丁、蘆薈汁、綠豆和冰塊即可。
功效:散邪解毒、解暑、通便、美容。
對症:凡風熱感冒,風溫初起之頭痛、目赤、口瘡,風疹,胸脅脹悶,熱結便秘,小兒疳熱蟲積,葯食中毒,肌膚暗瘡、粗糙等,皆可一試。
椰汁西米芒果撈:
原料:椰汁150克,芒果30克,芒果醬10克,西米30克,煉乳8克,冰塊3塊。
做法:西米用開水煮好。椰汁放入煉乳調勻,放入西米,倒入杯中。加入芒果丁、冰塊、芒果醬即可。
功效:解暑生津、益胃、止咳、明目,以及有助於防治心臟病和腫瘤。
對症:凡中暑,煩熱口渴,咽干目眩,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血脂高,肌膚暗黃,視物不明之人和腫瘤病人等,皆可食之。
紅色繽紛撈:
原料:紅豆30克,西瓜20克,冰塊3塊,西瓜汁100克,紅糖水適量。
做法:紅豆放入水中煮至熟爛,西瓜去皮切片,西瓜汁倒入杯中,放入紅豆、紅糖水、西瓜片、冰塊即可。
功效: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利尿消腫。
對症:凡暑熱疰夏、小便不利、咽喉疼痛、口舌生瘡、熱病煩渴、心功能欠佳以及面目四肢浮腫、高血壓等病人,皆可食之。
3.養生菜品
清炒馬齒莧:
原料:馬齒莧,色拉油,鹽,姜,香油。
做法:將馬齒莧洗凈,切成3厘米長,入沸水鍋內焯水後撈出,瀝干水分。姜切末。鍋置旺火上,放入色拉油,燒至七成熱,下姜煸香,放入馬齒莧,加鹽翻炒均勻,淋香油,出鍋裝盤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利水祛濕,散血涼血。
對症:適應於目翳、心血管疾病、腎炎水腫、熱毒瀉痢、便血、痔瘡出血等。
涼拌萵筍:
原料:鮮萵筍250克,香油、鹽各適量。
做法:萵筍洗凈去皮,切成長條小塊,盛入盤內加精鹽攪拌,腌1小時,潷去水分,加入香油拌勻。
功效:利五臟,通經脈。
荷葉茯苓粥:
原料:荷葉1張(鮮、干均可),茯苓3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先將荷葉煎湯去渣,把茯苓、洗凈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葯湯中,同煮為粥,出鍋前將白糖入鍋。
功效:清熱解暑,寧心安神,止瀉止痢(對心血管疾病、神經衰弱者亦有療效)。
身識養生
1.心中陰火邪風清理導引方法
功用:主動導引清理排除身內心中陰火濁氣或病氣與邪氣,凈化君火,君能清靜則臣民相安無事。清理心臟風勞,散關節滯氣。
適應:夏至或其他夏時心中陰火過盛,陽水難制陰火,具有邪火濁氣者,心病癥狀者。
注意事項:每次只允許導引七遍,一天不得超過兩次。導引過度容易損傷君火陽氣。
(1)雙手在胸前合掌,掌心相對,掌根用力相推。
發揮想像力,伴隨著細慢深長的吸氣,存想天門(百會穴)打開,天德光明能量從天而降,進入頭顱,延中脈下降進入胸腔心臟區域內,自己心臟區、心包內的濁氣、病氣、邪氣,迅速被光炁分離進入左手臂,直達手掌的勞宮穴區。同時想像心肌、心房、心室、心血內的濁、病、邪氣被光炁分離,被逼迫而進入右手臂至右掌心勞宮穴區。(女性,方向相反)。
(2)心中天德光明能量灌入分明,濁、病、邪氣左右分離,並且被推運至掌心的想像完成以後,雙臂及掌根用力,在呼氣的同時,左右手同時向正前方用力推出,雙手掌心向外凸起,口內與此同時發出「呵」音,但不必出聲。
推出後保持推掌式片刻,想像掌心與前臂中的黑色、灰色濁氣、病氣、邪氣完全排出身外。可以自然呼吸數次進行配合。
收回雙手,仍合掌,進行下一次的導引,深吸氣觀想天德光炁進入,閉氣觀想以正祛邪,凈化心胸,呼氣推送排濁,如此共七遍即可。
夏至治事養生宜忌
1.治事之宜
《瑣碎錄》:「〔五月〕五日並夏至日,有患嗓臭者,於日未出時,汲井花水一盞,作三嗽,吐門閫里,如此三十日,口臭永除矣。」嗓臭指口腔發臭,其臭有發自於胃或肝的疾病,也有僅發自於口腔內本身。此方對口腔本身生臭的效果較可靠。閫,指門坎,現代居室已經難見此物,效果也就更難確鑿可信。
《呂公歲時記》:「夏至一陰生,宜服餌制過硫黃,以折陰氣。」硫黃內服要慎重,必須經過加工,使用藥用硫黃。用量與時間長短需遵醫囑。硫黃外用則比較安全,多用於敷貼劑溫陽制陰祛濕的組方品。
《千金方》:「夏至後宜浚井改水,以去瘟病。」
夏季三伏中是治療清理秋涼冬寒類疾病的最佳時機,可以採用葯貼、葯敷、內服等多種方法進行治理。
2.治事之忌
忌雷雨。夏至多雷雨天氣,防雷擊雨淋。戶外活動要具備防雷電的知識,關閉手機,勿獨行曠地,以及樹下、電線杆下。
忌詛咒。心開竅於舌,詛咒為邪火,出言不慎、詛咒他人是有毒的熱邪能量的播散,心中火毒既有外向作用力,同時具有反饋作用力量,特別是在對方不回應時反噬力最強,陰火熾燃於心表於舌,正如同「玩火者必自焚」,定會內損自己身中肝木、腎水、肺金,埋下難以治癒的禍患。夏至詛咒的憤怨怒的負能量,傷損內臟以後,常在秋、冬、春季轉化成功能性或器質性的疾病。
忌剃頭。發為血之餘,肺主皮毛。外在的毛髮與身內的臟腑互為一體。夏至日正值天地間的能量轉折期,是動態變化,火能灼金,以休養皮毛為宜。故在夏至日不應主動人為地加重攪動身內的氣血為宜。
應當避免夜間飲食生冷的食品和飲料。
應當避免用寒冷之水洗澡或浸泡雙足。
應當避免白晝或夜卧貪涼以及當風吹身。
在天陽能量與太陽能量之間,既存在著大的統一性,同時,太陽的能量也具有自主性。因此,研究天道的「德一」能量朴散為五德以後的輸布規律時,不能單純地用太陽散發的能量完全取代天陽能量的輸布,要避免以偏概全。把這兩個概念分別加以掌握,統一認識,才不至於把五運六炁(氣)的能量性和太陽的熱量性混為一談。
早在幾千年以前,人們在內文明的實證經驗中,就已經對自然環境中火與水的平衡關係、降雨的重要性有了明確的認識。《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中指出:「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水火,所以為陰陽之徵兆,就是因為顯態的水火源自於質象的水火;物相的水火,源自於質象的水火。質象的水火中含有陰陽的屬性,同時也體現出我們在顯態觀察陰陽屬性的徵兆。只有表現出了能量上水火陰陽的徵兆,萬物才開始進入到「三生萬物」的狀態,並且歷代相傳,治人事天,治物事天,順應天地自然的規律與秩序。祖先古聖這些修身實踐者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論和方法,既指導我們在體內進行修身和實踐,也同時指導我們在身外治事的實踐,構成一個內外結合的完整系統。
《夏至九九歌》有很多版本,告訴我們夏天氣象的變化和熱量的變化特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至第四個庚日的十天為初伏,第四個庚日至立秋後初庚的十天為中伏,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又稱為初庚,立秋後初庚起的十天為末伏,《夏至九九歌》形象生動地描述了入伏後從炎炎酷暑到逐漸秋涼的天氣變化。這些變化其實在我們體內,都是有所對應的。
立春、立夏、立冬皆以相生而代。至於立秋,則是以金代火。然而火克金,金自然畏懼火,所以每到庚日這一天金炁能量必然處於蟄伏狀態而不活躍,這是因為義德金炁客觀存在著庚陽與辛陰兩種金炁能量。金炁能量取代火炁能量,是一個逐步展開的過程。古籍中有秦穆公於是日進辟惡餅的記載,是指在歷史上的秦國,秦穆公就曾經讓人在庚日這一天製作辟惡的餅子給他食用,這也就是順應天時而控制飲食的一種方法。所以,在這些內涵上我們要理解透徹,從而順四時而動。要使身識、口識、意識都能夠真正符合天地自然的度數信而動,才是學會了做一個真正的人。在做好一個真正人的前提下,才能談得上去由庶人轉賢人而實踐「聖人之治」的修身方法。
摘自:中國國學院學術常委熊春錦先生《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夏》 篇幅限制,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了解!
熱文推薦: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被忽視的生命真相!
《老子》被誤傳了幾千年,事關性命!
美國哈佛教授盛讚中國文化,西方到底瞄準了中國文化中的什麼內容?
「新高考」第一年,考題就有易經太極,您的孩子怎麼辦?
免責聲明: 本號發布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源自網路的部分,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有疑問敬請告訴我們,定將妥善處理。
推薦閱讀:
※別再亂吃了! 飲食營養的十大誤區, 最後一條父母肯定有
※【藍鳥老師】中老年人養生保健知識
※海參養生(首全海參)
※禪味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