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講 一個帝國的形象代言人(2)
06-03
因此,在東北邊境,後金軍的實力大大勝於明軍。在力量對比如此懸殊的情況下, 袁崇煥聲稱「五年復遼」很顯然是不切實際的。當時在場的大臣都為袁崇煥的豪言壯語捏了一把冷汗,給事中許譽卿趁崇禎帝入內室小憩之機悄悄問袁崇煥為何出此 狂語,袁崇煥笑笑說:「聊慰聖心耳。」許譽卿正色道:「上莫甚,豈可浪對?異日按期責功,奈何?」袁崇煥一聽大夢方醒,甚覺失言。待崇禎帝再出,立即跪奏 道:「東建四十年蓄聚,此局原不易結,但皇上留心封疆,宵旰於上,臣何敢言難?此五年之中,須事事應手,首先錢糧。」接著提出了在軍隊調度、兵需供給方面 的諸多要求。崇禎帝一一答應。 袁崇煥擔心自己遠離京師遭人妒陷,又奏道:「以臣之力,制全遼而有餘,調眾口而不足。一出國便成萬里, 忌功妒能,夫豈無人。即凜凜於皇上法度,不以權掣臣之手,亦能以意見亂臣之方略。」崇禎帝一聽此話甚覺刺耳,但為了邊疆大事,也不便發作,沉默了一會兒, 對袁崇煥說:「條對方略井井,不必謙遜,朕自有主持。」命賜尚方寶劍,准其先斬後奏。 不久,袁崇煥離京赴任。崇禎帝親自為其送行,把 恢復邊疆的宏願完全寄托在袁崇煥身上。袁崇煥深知身負重命,但仍慮皇上不能信而不疑,便再次懇請皇上「任而勿貳,信而勿疑」。還一再說明「軍中可驚可疑者 殊多,但當論成敗之大局,不必摘一言一行之微瑕。」崇禎帝皆「優詔答之」。 袁崇煥剛到御遼前線,即遇上了駐寧遠的士兵因長期缺餉而嘩變。他當即單騎入營,懲治了貪虐的將領以撫軍心,又將兵變為首者梟首示眾,以嚴明軍紀。為了從根本上穩定軍心,他連連上奏,要求朝廷發餉濟遠。 崇禎帝見袁崇煥到邊境未立一戰功,請餉之奏卻頻傳,心中頗為不悅。在召集眾臣討論時,崇禎帝沒好氣地說:「將兵者果能如家人父子,自不敢叛,不忍叛。不敢叛者畏其威,不忍叛者懷其德,如何有鼓噪之事?」 站在一邊的禮部右侍郎周延儒聽出了崇禎帝的弦外之音,趁機挑撥,說什麼軍事嘩變實非缺餉,而是另有隱情。崇禎帝一聽,對袁崇煥的十分信任頓時減去三分,雖然勉強發去了軍餉,但心中卻開始懷疑袁崇煥恃邊逼餉以充私囊。 不久,又傳來了袁崇煥擅殺皮島守將毛文龍的消息。毛文龍原系遼東明軍將領,遼東失陷後撤到瀕臨朝鮮的皮島上,他在島上擇壯為兵,多次襲擊後金軍隊後方,有力地牽制了後金軍的南下。但毛文龍恃功跋扈,不聽袁崇煥的指揮。 為了統一邊防號令,袁崇煥借督餉赴皮島之機誘捕毛文龍,先斬後奏。崇禎帝接到袁崇煥的奏疏,心中十分惱怒他竟敢不經聖裁擅殺邊將。但礙於自己曾親賜尚方寶劍,又指望袁崇煥早日恢復遼境,強忍怒氣「優旨褒答」。還「傳諭暴文龍罪,以安崇煥心」。 崇禎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極率大軍避開袁崇煥的防地,從蒙古繞道入關。由於薊州一線邊防鬆弛,使得後金軍輕易攻破,很快便會師於遵化,直逼京師 而來。袁崇煥得知後金軍入關的消息,心急如焚,立即親率精銳部隊,馬不停蹄,急赴京師救援。他們趕到北京城外,與圍攻廣渠門的後金軍交鋒,一場惡戰,後金 軍敗退。 崇禎帝在城內得知袁崇煥援軍已到,十分驚喜,連忙發餉犒師,並命各路勤王軍統歸袁崇煥調度。袁崇煥擔心所部日夜賓士,馬卒疲怠,請求入城休整再戰。但遭到了崇禎帝的堅決拒絕,只好移師城外駐防。 皇太極見又遇勁敵袁崇煥,心中又恨又怕,決定利用崇禎帝多疑猜忌的性格,借崇禎帝之手除去心頭大患。他首先假擬了兩封所謂的「密信」,讓部下有意「丟失」在明軍經常出沒的地方,信中以自己的口氣約袁崇煥私下議和。 此信一傳開,京城中人心惶惶,怨謗紛起。那些往日與袁崇煥有隙的朝臣也趁勢「誣其引敵協和,將為城下之盟」。崇禎帝正在半信半疑之際,兩名從後金營中逃 回來的宦官又報告說在後金軍中親耳聽見將士議論,稱袁崇煥已與後金國主議和,不久將不戰而獻北京。崇禎帝至此深信不疑,當即傳令袁崇煥入見,趁其不備將他 逮捕下獄。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十六日,以「謀叛欺君罪」將袁崇煥處以磔刑。 直到後來後金軍入關後,人們方知所謂的袁崇煥通敵不過是皇太極的反間計,那兩名逃回的宦官是後金軍有意識讓他們聽到議論後又故意放歸的。崇禎帝輕率疑臣,自毀長城,致使袁崇煥忠心報國卻含恨九泉。 長城被毀的思索袁崇煥無力改變當時明朝政治的腐敗,而且抗擊後金根本就是治標不治本。但是袁崇煥不可能什麼也不做,他還是有可能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做到訓練士兵,將後金控制在北方,甚至如果皇帝信任,假以時日,消滅後金也不無可能。 看皇帝的戰略,需要看到政治的高度,需要看的是吏治、政策、管理、用人。就一個將帥而言,要看的就是他在自己能力和權力範圍內的作為,尤其是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的作為。 袁崇煥初到遼東的時候,局面很艱難。明軍已經是幾番慘敗,頗有軍事才能的熊廷弼也被無端逮捕,士氣低落。背後是昏聵糊塗的皇帝、屈殺忠良的權奸、嫉功妒 能的言官;手下是一批飢餓羸弱的兵卒和馬匹,將官不全,兵器殘缺,領不到糧,領不到餉。當時明軍一切守御設施都集中在山海關。 山海關 是「天下第一關」,防守京師的第一大要塞,然而它沒有外圍陣地。後金兵若是來攻,立刻就衝到關門之前。袁崇煥提出了將防線向北移的戰略,不久他到達了寧 遠,寧遠在山海關外二百餘里。袁崇煥到後,當即築城,次年完工,城高牆厚,成為關外的重鎮。這座城牆把後金重兵擋在山海關外達二十一年之久。 袁崇煥指揮明軍打贏了兩次寧遠大戰,都是血戰險勝。但是這兩次的勝利都是屬於防守性質的,什麼時候開戰、什麼時候撤走,都取決於後金,後金兵有了這樣的 機動性和靈活性,可以掌握戰機,不利的時候就撤退,所以並沒有給後金兵造成實力上的致命一擊,而且明軍野戰能力極弱,防守已經是十分勉強,更不用說追擊。 這兩次大捷,其實都是後金兵的戰略撤退,而不是潰敗。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TVB影視帝國輝煌不再? 追憶那些經典TVB劇
※對於一句話的思考
※帝國的衰落與歷史的終結(上)
※李嘉誠4千億港元地產帝國誕生
※此人一輩子隱於山林,只用一招就建造了大漢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