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按國際水平今天中國人均收入是美國的60%
36人參與3評論
資料圖鳳凰財經訊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3月26日—29日在海南博鰲舉行,今年年會主題為「亞洲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鳳凰財經全程直播。在27日晚上的「對話林毅夫:中國的奇蹟」的分論壇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名譽院長、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林毅夫在談到「國企的比較優勢」的問題時表示,如果說今天中國的人均優勢是美國的60%,那相當於什麼水平?美國現在是5萬5,60%就是3.3萬美元。林毅夫繼續解釋,而且比韓國現在還高,韓國現在是2萬8,如果說今天中國人均GDP水平比韓國還高20%。但按2005年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GDP,現在的我們現在才佔美國的21%。以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名譽院長、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林毅夫的現場文字實錄:楊燕青:您剛剛的解讀是把美國作為一個坐標系,是拿這些正在趕超的國家和美國人均經濟收入水平的差距作為一個衡量點來看大家還有多大的空間,包括我們還有多快的增長。 另外的分析的角度可能不是看我們和美國的差距,就是看我們人均GDP在什麼樣的水準,我們只看自己,而不是看佔美國的比重。 另外一種比較方式是摩根斯坦利首席經濟學家,他在前幾年做了一個非常優秀的論文,大認為中國人均GDP的水平在三年前,正好是1969年日本的水準和1980年韓國的水準,1969年日本當時的GDP就已經降到了5-6%,韓國同樣也是大約在這個水準上開始下降的,到底我們用哪個不同的坐標體系,我們似乎就得出來了有不同的潛在經濟增長率?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對潛在經濟增長率這個模型的測定和定義可能有不同的選擇?林毅夫:他是沒有理論的,他沒有講日本,他只是說日本達到這個經濟增長水平的時候,它的經濟增長率慢下來了,為什麼慢下來?1969年的時候日本人均GDP的水平已經達到美國的60%了,韓國在1980年的時候,還是比較快的,應該在7%以上,韓國在1980年的時候人均收入大概是美國的30%,你要看韓國在1977年到1997年,韓國是20年的時間7.6,所以它肯定在7以上。日本在1969年的時候,它會降下來,是因為它已經是美國的60%了,這個時候,它的後發優勢當然少多了,如果說今天中國的人均優勢是美國的60%,那相當於什麼水平?美國現在是5萬5,60%就是3萬3。楊燕青:是很好的高收入國家了。林毅夫:而且比韓國現在還高,韓國現在是2萬8,如果說今天中國人均GDP水平比韓國還高20%,那中國的增長速度應該會降到5%左右,跟韓國的增長速度差不多,所以,你用國際水平,當然國際上有不少的學者這麼用。但是,一個常用的標準是按2005年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GDP,如果達到1萬1,那它的增長速度會慢下來,可是德國達到這個水平的時候是1968年,日本是1970年,韓國是1990年。這段時間裡面,美國的經濟都在增長,所以,在1968年的時候,1萬1千美元相當於美國的人均收入的65%,1970年的時候相當於美國的60%,然後在1990年左右,相當於美國的50%,而我們現在才佔美國的21%。楊燕青:為什麼我們和美國的差距就是一個核心的判斷標準?這背後一定要有一個理論的模型或者是邏輯的關聯,假如我們後面趕超的國家和美國有大量的貿易往來,有這樣一個差距,就會保證它至少有存在的可能性,但是有什麼機制保證這種差距的存在,就一定會保持經濟增長的潛在的動力呢?林毅夫:讓一個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的時候,你的產業和技術升級的時候,可以利用發達國家已經走過的道路,你不用重新發明文字,所以,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的成本會比自己要發明技術的成本低多了。楊燕青:它的前提是技術流動大致上是暢通的,假如說我們現在在不斷地升級,我們學習和借鑒或者是跟上美國這樣一個技術的水準也會越來越高,美國在這個過程中給我們的技術轉移就會加以限制和障礙,這個是否意味著會很難獲得這些技術?林毅夫:你按照比較優勢來發展,你今天7500美元所要發展的產業,美國在20年前、30年前、40年前,都已經走過了,那些技術都是很成熟的技術。我們知道發達國家的專利,保護期最長不到20年,一般是15年、16年、17年,你現在和美國的差距那麼大,所以你現在真的要進入的產業都是成熟的產業,專利期大部分都已經過去了。當然了,如果說你現在要跟美國競爭最新的產業,它都在專利保護期內,你如果要拿到那些技術,你當然要付專利費。但即使付專利費,也比自己發明便宜。
推薦閱讀:
※王者榮耀里王者是什麼水平?都是怎麼打到的?
※《白夜追兇》或成爆款?這才是國產劇應有的水平
※以輪子哥為榜樣的程序員的水平如何?
※民間盜墓技術大揭秘:民間盜墓者是怎樣盜墓的?技術水平太高了
※領導會批評人不是水平,敢於向下認錯才是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