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資源

正寧縣第四中學2007年12月19日目 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01「中學生家庭抗拒行為與爭取獨立的探索」實例研究分析………07「幫助中學生形成良好性格的途徑」實例研究分析………………11「克服學德無助的失落情緒及自信心的培養」實例研究分析……21「淺談高中學生學習中的焦慮情緒」實例研究分析………………27「青少年學生情感特點與教育」實例研究分析……………………38「走出早戀誤區和克服與異性交往的心理障礙」實例研究分析…48「中學生前途命運觀初探」實例研究分析…………………………63附錄1:在學生中開展自我完善活動………………………………67附錄2:「暴力」青少年的心理分析及對策…………………………79附錄3:幫助中學生形成良好性格的途徑…………………………82附錄4:正確對待學生的情緒發泄…………………………………89附錄5:克服學德無助的失落情緒及學生自信心的培養…………91附錄6:淺談高中學生學習中的焦慮情緒…………………………98附錄7:青少年學生情感特點與教育………………………………103附錄8:走出「早戀」誤區和克服與異性交往的心理障礙………110附錄9:學生情況與瑞文標準推理測驗成績比較分析報告………122附錄8:走出「早戀」誤區和克服與異性交往的心理障礙………110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中學生家庭抗拒行為與爭取獨立的探索73《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正寧四中一、課程開展背景當代的教育理念是關注個體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心理健康教育正是在這種思想體系中構建的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也是最具有人文關懷的教育。它的實施大而言之,對於構建和諧社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培養全面發展的建設型人才有積極意義;小而言之,對於個人健康和生活質量十分重要。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很早就注意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學生的心理健康被教育界關注,真正納入課堂教學之中則是在本世紀以北京沿海發達地區及內陸大中城市的重點中學為主。然而,偏遠山區的中學生仍然在重壓、困惑、焦慮、孤獨、無助中煎熬,他們需要幫助、關愛、溝通、了解。做為一所農村中學,除了給學生傳授知識,啟迪智慧外,更應該擔負起關愛學生心理健康的重任。因此,我校根據實際並結合學生的年齡、身心特點,確立《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二、課程開展意義和目的1、轉化後進生。我們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在實踐中轉變學生的學習理念,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轉化後進生開始,逐步展開。2、開創新局面。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突出可操作性,參與性,趣味性。注重群體與個體,共性與個性。讓學生在平等、自由、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宣洩情緒,解決困惑,增強自信和心理承受能力,學生能剖析自我,認識自我,發展自我。使學校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三、課程學習的基本內容1、如何樹立正確的前途、命運觀2、如何克服學德無助的失落情緒3、農村中學生學習自信心的培養4、未成年人暴力行為的前期預測與幫扶教育5、走出早戀的誤區6、如何克服與異性交往的心理障礙7、如何消除學習中的焦慮8、情感特點與教育9、如何形成良好的個性四、學校對課程開展的組織和支持1、學校大力支持,確保課程開展順利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教師不斷調適自己教育思想和教學行為的過程,需要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也是一個抱著求真求是的態度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項工作自開展以來得到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首先得到了學校在人力和資金上的大力支持。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一開始,從校長到其他領導都非常重視,2004年學校組織選拔了經驗豐富、有研究能力的老師擔任各子課程的研究工作,幫助制定了實施方案,從實驗的目的、意義、措施,到實驗的形式、內容等,都作了具體地安排。學校先後投入研究資金5000多元作為研究經費。其次是對實踐教學認識到位。課程開展中,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教學目的不僅僅在於轉變學生,還在於教師觀念的轉變,更重要的是著眼於教師的教育水平發展。學校要求課程組不僅僅要明白怎樣組織教學,還要明白樹立什麼樣的課程意識和課程理念,從而解決課程根本性、指導性、方向性問題。第三是課程經費和資料到位。課程啟動後,學校保證課程組購買編印各種資料和各項活動經費,教務處為課程活動製作各種音像光碟50多盤,並充分地利用學校電教網路系統下載央視一套《心理訪談》節目用作教師培訓,有效保證了活動的順利實施,提高了活動質量。2、教師培訓紮實,確保了課程教學的質量。課程組成立以後,課程組教師專業知識薄弱和課程實踐經驗不足是制約整個課程研究活動的瓶頸,提高課程組教師心理知識水平和課程實踐能力是我們的當務之急。課程開展給了我們一個培訓的機會,我們緊緊抓住這一機遇,用較長的一段時間,集中精力,從實入手,從嚴要求,高標準、高質量地進行了課程組成員的培訓工作,並把培訓活動貫穿於課程教學全過程。在培訓內容上,突出發展心理學、學校心理諮詢、心理衛生、心理健康測量、教育科研課程研究方法、心理健康個案放行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資料的獲取和處理方法等方面;在培訓方式上,採取個人自學、理論輔導、集體討論、收視《心理訪談》及中學生心理教育專題片,進行個案觀摩,心理教育實踐演練等方式。五、課程開展途徑正確、方法科學教育教學活動主要通過以下五個途徑進行:1、人性化管理,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施後,學校行政管理決策層以「人的本質都是好的,人有很大潛能,每個人都願意積極進取」為宗旨,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和心理教育管理體系,創設科學的教育管理氛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2、優化環境,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我校地處山區,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我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綠色場所。據心理學專家指出:天氣、空氣質量、噪音、擁擠、色彩都會影響人的身心健康。我校領導著眼於學生身心健康,早在2000年就致力於綠色學校的建設,先後受到縣、市、省、國家的獎勵,被確立為國家級綠色學校,目前學校環境寧靜優雅,腳下有小河,眼前有瀑布、潭水、竹林簇擁,頭頂楸樹、楊樹上有學生親手編製的鳥籠,小鳥啁啾,鶯哥燕舞,置身其中,使人身心放鬆,情緒安寧,心理健康教育「潤物細無聲」的展開。3、開展家長學校,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家庭是人的第一生存環境,家長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影響是巨大的。我校地處山區,偏僻落後,群眾文化素質不高,經過調查85%的家長對孩子都採用粗暴、單一的管制型教育方式,嚴重影響了中學生的身心健康,在青春期心理健康課程組的建議下,學校大力支持下,於2001年成立了家長學校,2005年被確立為省級示範家長學校,至今共舉辦了40多次家長培訓活動,共培訓家長8000多人次。培訓活動內容充實,形式靈活多樣,採用專題講座、學生與家長對面交流、專題記錄片等方式使家長提高了自身文化素質,了解了孩子心理特點,掌握了教育孩子的方法,為學生身心健康開闢了空間,促進了心理教育的開展。4、學科滲透,全面發展。各科的課堂教學是學生和教師佔據時空最多的場所,它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場所,承擔了課程研究的教師在本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又負責本年級組老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拉近了同事間的關係,創造了和諧的人際關係。年級組老師在課程組老師的影響下,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在學科教學中,又滲透了心理分析與教育。學科滲透使心理健康教育呈支狀化推進。5、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特別課堂。本課程立項後,學校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特別課堂,由課程組成員擔任組織教學,每雙周晚7:30——8:00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心理知識輔導。在實施心理教育進程中,通常採用的方法有:1、談話法。教師主動找教育對象談心,了解其心理,尋找幫助學生走出心理障礙的一種教育。2、觀察法。在教育對象不知情的情況下,從側面了解他們的心理行為的一種方法。3、個案研究法。對於教育對象全面的了解(包括家庭成員、經濟狀況、親屬關係等),長期跟蹤、分析、研究的方法。4、他人評價法。通過他人對教育對象的評價,教育對象客觀的認識自我、認識他人、認識社會的方法。5、創設情景法。在一定的情景氛圍中,讓教育對象進行情感、心理體驗,進一步進行自我行為評價的一種方法。6、心理驗證法。通過活動利用教具來驗證其心理是否有問題。7、心理諮詢法。這是通常所採用的方法,老師運用心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能,給學生以啟發、幫助和教育,促進其健康發展。8、賞識教育法。有意對學生的點滴優點去肯定,增強學生自信心。六、課程開展成就顯著一是課程開展極大促進了後進生轉化工作。後進生多有程度不等的心理問題,通過該項課程的開展,我們從心理入手,從根上治病,走近後進生,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極大促進了他們的健康發展。二是通過實踐,指導大量學生克服了心理障礙,全身心投入學習,學校形成了良好的學風、校風。主要體現在:1、學生能與家庭成員和睦相處,增強了學習自信心,各科成績明顯提高;2、學生能從實際出發,樹立正確的前途、命運觀。上網學生大為減少,有的學生為上大學在拼搏,有的為將來更好的謀生在拼搏,校園到處是忙碌進取的身影。3、學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質。兩年來,學校打架鬥毆的現象極大減少,學生知書達理,團結友愛,形成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良好和諧氛圍。4、學生能正確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與社會,能準確處理與他人特別是異性的關係。形成了積極樂觀、活潑向上的個性。5、學生有了自我心理健康保護意識,心理出現障礙能及時尋找途徑消除。6、周邊群眾文化素質得到提高,掌握了教育孩子的方法。家長學校自成立以來,共舉辦家長培訓班四十次,培訓家長8000多人,每一個在校學生的家長都接受過心理健康教育培訓。7、學校形成了人性化教學的特色。在研究實踐中,我們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果:《在學生中開展自我完善活動 》(趙維楨)《中學生家庭抗拒行為與爭取獨立的探索》(張偉虹)《「暴力」青少年的心理分析及對策》(趙英龍)《幫助中學生形成良好性格的途徑》(邵鴻娟)《正確對待學生的情緒發泄》(趙維楨)《幫助學生克服學德無助的失落情緒及自信心的培養》(趙英龍)《淺談高中生學習中的焦慮情緒》(馬亞妮)《青少年情感特點與教育》(范春會):9、《幫助中學生走出早戀誤區》(趙瑩莉)10、《正寧四中學生情況與瑞文標準推理測驗成績比較分析》(魏馮選)11、《如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前途命運觀》(鞏正寧)12、《教育現代化幾個問題的思考》(趙維楨)13、《心理健康教育召喚辦好家長學校》(魏馮選)14、《成長的啟示》(趙維楨)總之,心理健康教育和後進生轉化對我們來說,是一個不斷調適自己教育思想和教學行為的過程,需要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也是一個抱著求真求實的態度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們要提高認識、不懈努力,在實踐中轉變廣大教師的教育理念,培養出一批擅長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師,提高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為將來更好的搞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課程資源一「中學生家庭抗拒行為與爭取獨立的探索」實例研究分析:正寧四中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 張偉虹個案(一):張某,女,14歲,父母中專學歷,聰明活潑,性格開朗。在家一向懂事,有禮貌,自願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有一次,爸爸不在家,媽媽做飯沒有水,等待張某回家到單位對面的水房抬水,而張某放學後,沒告訴媽媽,跟同學玩去了。媽媽左等右等不見人,張回家後,媽媽就把氣潑到她的身上,指責她,張不願接受媽媽的責斥,頂了嘴,媽媽一氣之下打了她,事後她哭著走出了家,一天沒回去。分析:這種抗拒行為屬於無意義抗拒行為,張X與媽媽爭執的結果對於個人成長有積極意義。矛盾之根源在媽媽將生活瑣事中的煩惱積聚起來,以抬水為引子,發泄在女兒身上。而15歲的女兒正處在青春期主觀意識時期,她有自己的交際範圍,以小大人開始自居,她不願承擔媽媽無理由的責怪,她要維護自己的尊嚴,所以就發展到矛盾的高潮。如果媽媽理智,心胸開闊,就不會因抬水責怪女兒,就不會發生以上事件。張X的媽媽找到了老師,我們從兩方面做工作,媽媽明白了自己的錯誤,也從中了解到了女兒的生長特點,老師又專門找張X談心,分析了媽媽的不容易,此後母女和好,家庭又恢復了夕日的和睦。個案(二):鞏X,男,初中二年級學生,父親、小學文化程度,母親、文盲。該生樂於助人,能吃苦耐勞,學習上進,性格開朗。小時愛唱歌、彈琴。家中有五口人,父親長期有病,兄妹三人都在上學,經濟拮据。家務勞動由母親承擔。有一次,母親將張X叫到跟前說:「你今年上初二,後季就不要上學了,回家幫我幹活,供你弟弟和妹妹,你爸有病也要用錢買葯,我實在沒有能力供你們幾個了。」媽媽的一翻話,給積極上進的鞏X潑了一頭冷水,雖說家庭貧困,但對於鞏X來說,他始終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了信心,艱苦的生活磨練了他堅強的性格,他從來沒有想到要輟學。媽媽的一番話使他非常的生氣,不但不支持媽媽的想法,還頂撞了媽媽,。此後,幾周內,鞏X變了樣,沉默寡言常常發獃,對於班級內的活動也不熱心。分析:鞏X這種行為,屬於有意義的抗拒行為,他與媽媽抗爭的結果對於社會、個人是有益的。他性格剛強,逆境練就了他對待困難毫不氣餒的個性特點。自我意識強烈,以小男子漢自居,在他的意識中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因此,對媽媽的話非常生氣。從後來的表現來看,媽媽的話對他心靈的傷害很大,因為他畢竟懂得、也理解媽媽的苦衷,但不願意向命運低頭,內心進行著激烈的鬥爭,是進、是退?這個問題牽制著他尚未成熟的心靈,行為上,表現為低沉,寡言。而媽媽是文盲,不能理智長遠的看待問題,主觀偏執的挫傷了孩子的心靈。得知這種情況後,我主動的找鞏X談話,讓他得知家庭的困難,社會、學校會幫助他,後來學校為他減免了書本費。再找媽媽進行交流,從關心兒女的心理健康上來關心他們的成長,讓孩子成為自尊、自信、自愛、誠實、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經過幾周後,了解到鞏X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而且,更顯得成熟了。個案(三):趙x,女,16歲,父母初中文化。初中三年級學生,性格開朗,人緣好,善於交際。貪玩,學習成績偏低。因此,父母常常責怪他,「考試你總是在倒數上,我們白養了你」。父母的語言里養孩子就是為了要成績,忽視了孩子的心理感受。有一次,趙x回家,媽媽指著她大罵起來,「你每天在學校幹什麼呀?你聽村裡人怎麼說你,你和那個男生是怎麼一回事,村裡人都知道,我的臉沒地方擱,你不知羞恥,真是丟盡了我的臉。」趙x哭著與媽媽爭辯,可是媽媽還是理直氣壯的說「沒有,村裡人都怎麼知道的」,她被媽媽用低俗骯髒的話數落了好長時間。事後,變得心事重重。分析:產生這個矛盾的根本原因在於媽媽文化素質低,道聽途說,不加思考有意傷害女兒。媽媽的這種行為不加以及時制止,女兒多次被傷害後這種情感積壓起來,會產生兩種結果:(1)女兒心理扭曲對同學產生敵視,心裡裝滿仇恨,會影響她將來做人。(2)女兒反其道而行之:「我本沒有事,你硬說有,我乾脆做個壞孩子,與男同學有不正常關係,看你把我怎麼樣。」這樣的逆反心理會促使孩子滑得更遠。因此,要使女兒回到原來的生活學習上,關鍵在於媽媽的.。我專門找到她的媽媽,與她交談,使她認識到自己關心女兒,其實是傷害了女兒。即使孩子有早戀現象,要及時引導她,與她溝通,要從心開始,簡單粗暴的橫加指責,不但不解決問題,而且會起反作用.。後來,媽媽向女兒道了歉,女兒也將在學校與男同學的交往告訴了媽媽,母女言和。這件事反映了地域及家庭成員文化素質與孩子健康成長有很大關係。個案(四):郭x,男,17歲。父親高中文化,母親小學文化。郭X性格開朗,樂於助人,熱愛班集體,團結同學,愛於同學交往,學習成績中等。有一次,他的同學有病,他主動將自己的外衣給了同學,回家後被媽媽發現,責問衣服哪兒去了,郭x告訴媽媽自己借給了同學。媽媽發起火,「衣服丟了怎麼辦?」說了許多不該說的話,當時他就與媽媽發生了爭執。爸爸回家後不了解情況就打了兒子。分析:這是一種有意義抗拒行為,兒子的做法是社會所崇尚的,是他美好心靈的表露。他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公德做事。可媽媽因文化程度低,中國公民的自私,狹隘制約著她。因此就發生了本不該發生的矛盾。這個矛盾最根本的根源在於本地區經濟、文化落後,家庭成員文化素質不高造成的。啟示:社會的進步、發展更有利於人的身心健康個案(五):張x,男,17歲。父親高中文化,母親小學文化。家庭經濟寬裕。該生為高中三年級學生。張x性格孤僻,父親脾氣暴躁,他小時候膽小聽話,但是做錯了事就會遭到父親的毒打。因此,長期的恐懼使他在家不敢大聲說話、嘈鬧。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的發展,父親的毒打激起了他的反抗,開始有意迴避父親,之間很少交流。父母親不了解他的學習,到了初中三年級成績直線下降,勉強上了高中。這時的他不願再壓抑自己,大出風頭,抽煙喝酒,有意逃課,成了學校的另類學生。變成了老師、學生關注的對象,他自我意識膨脹,處處想要出風頭。一晃三年過去了,看著其他同學為著理想拼搏,而他的理想是什麼?他覺醒了,內心十分痛苦,感到空虛,孤獨無助。世界在他的眼睛裡是灰暗的。在這種心理的困擾下,性格由原來的膽小變到古怪,對世界充滿了仇視。分析:張x最初與父親的抗拒是要爭取個性的獨立,維護尊嚴。他不願再承受父親對他的折磨,屬於有意義的抗拒行為。但是,到了初三、高一、二階段的行為變為無意義的抗拒行為,只是以實現自己被大家關注為目的。這兩種行為產生的原因不同,前者如果父親能及早醒悟,主動關心了解與兒子溝通,那麼現在的張x應該是眼前的世界充滿著夢想和激情,天空瓦藍,陽光燦爛,鮮花美麗。後者的原因在於張x,他的表現實際是強烈的逆反心理驅使|:他聽話怕事會遭到毒打,不如活個瀟洒,玩個痛快。這種心理使他越滑越遠,如果父母親能了解到兒子內心的變化,兒子也不會像今天這樣消沉。啟示:關心孩子,要從心開始。課程資源二「幫助中學生形成良好性格的途徑」實例研究分析正寧四中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 邵鴻娟個案(一):趙某,女,14歲,現為初一年級學生一、問題行為簡述趙某,不善言辭,性格孤僻,上課總是低著頭,迴避老師的目光,她從不主動回答問題,有時被老師叫起,也是一言不發,無論問題多麼簡單,她就是不開口。下課後,也不主動與學生交談,總是一個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低頭不語。其實該生在小學時,性格開朗,成績很好,可是小學快畢業時,有一次上課,老師提了一個問題,她舉手回答,但答錯了,而且錯得很離譜,同學們笑得前仰後合。從此,她變得沉默寡言,不僅和老師、同學的關係處理不好,而且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二、資料收集(一)個案生活背景1、家庭關係:父親:農民;母親:農民,還有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2 、家庭經濟情況:在當地屬於一般家庭,主要靠務農為生3、父母教育態度:提倡「有才自然成」的教育觀念,平時忙於生計,對子女教育不是很到位。4、興趣特長:喜歡唱歌(二)社交生活:能和家人和諧相處(三)各項測試結果:正常三、個案分析最根本的原因是該女生在性格上的缺陷,引起該女生在性格上的變化因素有:個人的生活經歷、個人的自我調節不當與學校教育的影響等。四、個案指導思想引導該生經常參加集體活動。如:讓她在集體活動中展示自己的閃光點,重新恢復自信心,培養積极參与集體活動、善於交際的良好性格;增強她的自我教育和調節的能力,通過自我反省、自我約束,達到自我激勵。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能夠正確面對人和事;引導她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培養她堅強的意志,開朗樂觀的情緒。五、個案指導成果及結論該學生在以後的學校生活中逐漸找回了往日的自信,在課堂上終於敢舉起了她的手,至於其他方面,正在進一步研究。個案(二):王某,女,16歲,現為初二年級學生一、問題行為簡述王某平時愛唱、愛跳舞,學習成績不夠理想,性格屬外向型。在她三年級時,父親因欠別人債就不打招呼離開了家,至今還沒有回來。母親幾年來煎熬著生活的艱苦,帶著女兒過日子,心情一直不好。有時看到女兒不好,打罵是常事。今年,母親因為她沒有去上課,而在外面玩,大發雷霆,打了女兒一頓,女兒非常反感,就離家出走。這樣來回三次,給母親受過傷的心又撒了巴鹽。而且,女兒現在學會了頂撞母親,經常以離家出走來報復母親的打罵。二、個案分析王某的家庭屬離異家庭。由於離異而造成的子女在心裡、性格、行為上的變異與教育問題,而導致了孩子離家出走行為。1、產生強烈的自卑感,被遺棄感,怨恨感等消極情感,這些消極的情感,必將作用於孩子與同伴的交往活動。2、缺乏生活和學習上的自信心。王某具有較多的逆常表現,如易怒,與母親產生強烈的對抗情緒,由於感受不到家庭溫暖而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行為的影響,行為與對立情緒比較嚴重。3、出現較嚴重的性格缺陷、個性的形式和發展受到嚴重影響。母親是孩子的首任老師,而離開家庭帶給孩子的都是殘缺不全的個性影響與教育,如性格不穩重、有衝動性和破壞性等心理。4、離異子女的心靈創傷是有較長時間持續性,難以平靜和恢復。三、治療辦法1、家長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流露自己的反常情緒和行為。2、改善人際關係,矯正自卑、自抑、蓄意報復等不良性格特徵。3、要盡量減少、避免社會不良刺激對離異家庭孩子的不良影響。4、家、校配合教育,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教育好孩子。四、成果經過老師和家長教育,孩子有所改變,現在感覺到沒有必要離去,因為外面沒有家好。而且現在學會了體貼母親,與繼父相處融洽。個案(三):李某,男,16歲,現為初三學生一、問題行為簡述李某平時不願與他人接觸,對周圍的人常有厭煩、戒備的心理。他喜歡獨處,沉默寡言,性格抑鬱,過於內向。凡事漠不關心,情感脆弱很怕別人刺傷,把自己禁錮起來,不願與別人交往。自從2004年,姐姐考上大學之後,他的脾氣更加暴躁,猜疑心加重,做事更加喜歡獨來獨往,表現得與集體生活格格不入,曾經幾次產生過不想念書,甚至輕生的念頭。二、資料收集1、家庭關係:父親、母親和一個長李某7歲,現在正上大學的姐姐2、家庭經濟情況:農民家庭,父母親常年在外打工,要養家,還要供上大學的女兒。3、父母教育態度:因李某有病,學習成績不好,父母偏向李某的姐姐,對李某不聞不問4興趣:特長書法5、生活簡史:6歲以前,比較活潑;6歲時,從樓上摔下受傷,從那以後,身體虛弱三、個案分析李某原本是個活潑可愛的孩子,據他父母講,李某在6歲那年,由於不慎從樓上摔到樓下受傷,此後就常常有病,人也開始瘦弱無力,常年臉色蒼白,且有些獃滯。經多方求醫,也不見有什麼好的起色。上學後成績也不好。而長李某5歲的姐姐,人長得天生麗質,學習成績又好,父母就把愛心逐漸移向姐姐,好吃好喝都會偏向姐姐。姐姐因為父母偏向自己,對弟弟也不那麼關愛。為了解決家中的經濟困難,父母倆常年在外打工,對李某關心很少。由於家人不關心,李某感到寂寞,沒溫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孤僻的性格。2004年暑期,李某姐姐考上大學,父母大為褒獎,而對身體不好,成績不佳的李某既沒有鼓勵之言,也沒有加以開導,看姐姐的得意,對李某又是一次重大的打擊,造成了李某心理的自我封閉,原來內向的他,陷入了極度的自卑之中,變得更加寡言少語了。他覺得沒有人同情關心,沒有理解,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最痛苦的人。在長期的苦悶中孤獨感不期而至。孤獨的長期積累,無疑是成為孤僻性格的成因。四、個案指導設想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先生曾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事業的主旋律,沒有了愛,就沒有了責任感。特別是性格孤僻的學生,他們缺少的恰恰是「愛」。因此,彌補他們缺失的愛,是實施教育的有效途徑。針對李某的情況,我對他做了如下的矯治。1、通過多次家訪,摸清李某的家庭情況、鄰里關係、了解孩子的心理:與李某的父母交流,讓他們給孩子以溫暖、愛心、關心和呵護,要面對現實,多與孩子溝通談心,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多給孩子一份快樂,決不能推卸教育孩子的責任,對孩子間也不能有偏愛,另外,我也和他姐姐溝通,要求她以一個好姐姐的身份,多關心自己的親弟弟,以自己的好行為去感化弟弟,使弟弟健康成長。2、加強與李某的交往。孤僻性格的同學要盡量擴大它的交往範圍,幫他多與別人接觸,真誠坦率的把自己交給別人,才能消退孤獨感。3、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李某的字寫得漂亮,我就推薦他參加書法興趣小組、讓他從孤獨的小圈子裡擺脫出來,投入到廣泛的活動中去。4、積極鼓勵他參加各種活動。性格孤僻的人,喜歡把自己關在屋子裡,或束縛在單獨的小圈子裡,越是這樣,性格就會越來越孤僻。因此,我儘可能鼓勵、推薦他參加各種活動,使他變得愉快起來。五、個案指導成果及總結經過一個學期矯治、引導教育,李某的表現大有改觀,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他不在形單影隻,能主動與同學、老師交流,學習也有了明顯的進步。個案(四):李曉(化名),男,18歲,現為高一學生;吳蘭(化名),女,17歲,現為高一學生。一、問題行為簡述1、高中以前,李曉一直是老師的寵兒。中考使他從最高點掉了下來。進入高中後,內向的李曉不喜歡和不熟悉的人交往,總擔心別人瞧不起他。加上高中學習枯燥單調,他感到難以適應周圍的人和事物。他懷念初中的同學、老師和一切。2、吳蘭,她每天學習到晚上12點,早上6點起床,中午也不休息。作業太多,學習壓力常常會讓她頭痛,使她多疑、失眠、心煩,而且自己厭惡自己,認為自己很差,特別是數理化。又身在尖子班,壓力很大,有時很壓抑。尤其是物理,她很想學好。但一看到物理書就頭痛,一上物理課就走神。她常常失眠,常常在夜晚偷偷地哭,感到只有哭才能發泄壓力。二、資料收集1、家庭關係及經濟情況李曉:父母均為電信局職工,有固定收入;還有一個已參加工作的哥哥吳蘭:父親為教師,母親是農民,還有一個在上小學的弟弟。2、父母教育態度:李曉和吳蘭的父母均對子女的學習抓得較緊,給子女學習上的壓力較大,總愛問子女的學習成績。三、案例分析從學生自身來說:李曉、吳蘭均為高一新生,由於環境變化大,壓力大,新生容易出現害怕、嫉妒、焦慮、自卑等情緒表現。對學習感到力不從心,容易產生厭惡情緒,總認為班上其他同學比自己強,很容易自卑、生氣、產生強烈的孤獨感。性格比較內向的李曉總是很難適應新的環境。從家庭方面來說:家庭壓力過大。不少父母會把升學和就業的壓力提前灌輸給子女。另外,學生心理發展速度加快,但父母的教育方式沒有改變,給青春期渴望獨立和理解的學生也造成較大壓力。從學校方面來說:學校過分強調教學,忽視適應性教育,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跟不上。學生進校後,學校通常希望新生立即投入緊張的學習生活中,給予新生的也主要是學科知識的教學和一般的常規性入校教育。針對新生心理開展的適應性教育沒有跟上,有的甚至沒有。四、指導思想學生:自己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估計一些可能出現的情況;主動向周圍人學習一些必要的適應方法。面臨問題和困難,積極改善,必要時尋求老師、父母和同學的幫助,也可以向校內專業的心理諮詢老師傾訴求助。對家庭而言:要盡量做到「三多」和「三不要」。「三多」是:多觀察子女的表現,多和老師交流,多和子女討論學習、生活和交往。「三不要」是:不要時時刻刻提醒孩子的成績,不要誇大子女在這一時期的表現,不要當著子女的面把孩子與其他人相比。對學校而言:應充分重視新生的適應性問題,並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生活動和心理健康教育。對入校新生進行集體心理講座,對同一反應的學生進行團體諮詢或個體輔導,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傳,進行新生心理健康狀況測查。同時,因為新生的很多問題與家庭密切相關,可開設相應的家長培訓班。五、指導成果針對李曉和吳蘭的這一問題,我首先告訴他們要學會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和同學多交流交流,和老師多談一談,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流和學生自身的調整,他們感覺到心情好了許多;加之我和他們的父母多次交談,告訴他們不要總是問孩子的成績,也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給孩子多一點自由發揮的空間,相信孩子能做好。李曉和吳蘭在新的環境中終於找到了往日學習的感覺和自信,在上次期中考試中,李曉考了全班第一,吳蘭也考了物理全班第一,總分全班第三的好成績。父母們都非常高興。對於李曉、吳蘭的事情解決了,可能還有許多象李曉、吳蘭這樣的學生,他們可能也很難一下子就適應一個新的環境,希望學校能對新生多進行心理諮詢和教育,以便讓學生能更快、更好的適應環境,發揮潛能。個案(五):夏某,17,女歲,現為高二學生一、問題行為簡述中考時,夏某靠死記硬背,勉勉強強考上了高中,自上高中以來,她的付出得到的總是原本遠不如人的成績,一想起她的在家辛苦勞作的父母,她那年少不懂事的弟妹,和自己無緣的大學校門時,總能讓她在對著考捲髮愣時猛地驚醒過來。夏某似乎是個「絕緣體」。為了學習,為了成績,她總是埋頭苦學,她似乎和生活的快樂總無緣,有的只是責任與痛苦。她總是默默地做自己的事情,和同班又同村的小玉過著「宿舍—教室」兩點一線的生活。但奇怪的是她倆之間很少說話,而且是針鋒相對的競爭對手。她們都認為自己不聰明,所以拼了命地學,因此女生宿舍里,最晚睡覺的總是她倆。她們總較著勁,看誰睡得晚,特別是夏某,一看到小玉比自己多讀點,心理就特別難受,一定要找回這段時間來,有時甚至連寫日記的時間都沒了。發展到後來,夏某隻要一抬頭看到坐在前面的小玉就會有心理壓力,讀不進書。夏某終於忍不住了,要求調座位,第一次班主任沒答應她,想讓她再適應適應,經不住她再三要求,也考慮到她的情況,班主任終於為她調了座位。期中考時,夏某的成績不但沒有進步反而退步了許多,發試卷的那天她哭了:怎麼向爸媽交代呢?緊接著怪事又來了,夏某又來要求調座位了,這一次是因為她總覺得周圍有股香味,一聞到它,就頭暈腦脹的。她把懷疑的對象告訴了班主任,經多次調查,周圍的同學都沒聞到,而懷疑的那位同學也沒噴香水,夏某卻又明明聞到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後來,夏某又讀不進書了,因為總覺得眼前有飛蛾在舞動,但她總是強迫自己學習,為了讓腦子不在走神,她就用牙齒咬住右手,結果不知不覺中,手都咬破了,但還是沒有效果。上學期結束了,小芳的成績不見起色,徘徊在四、五十名,新學期開學時,她不忍心再讓父母東挪西湊,自己也沒有勇氣走進教室,她輟學了。二、輔導過程本個案中的當事人性格較內向,有較重的自卑心理,且患有輕度的強迫症,因此要進行心理的疏導必須疏通師生間的「情感通道」,搭建起相互間信任的橋樑,使她在合適的場景中願意儘可能清楚地表達她的感受,才能為輔導提供了可能。在這一環節中,我主要運用了傾聽、共情的技巧,使當事人確信我能理解她的感受,從而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這是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事後,她告訴我:我是第一個能作為一個聆聽者聽她第一次從容地描述她的感受的人。此後,我繼續保持這種信任,一直強調我和她的「共生」關係,經常使用諸如「共同面對」、「同進退」、「分擔」等字眼,總之,無條件積極關注。她也表現出積極的合作態度,將自己的「私人日記」拿給我。同時,在一些難以直接說明的問題上,我則採用了講故事、打比方,由於故事不直接涉及當事人,使她能以旁觀的角度分析事理,轉而投射到自身,起到正移情作用,最終使問題得到化解。成績是學生命根,當事人情緒的波動皆由此而起。我一方面引導她改進學習方法,激起她的頭腦風暴,引導她自我挑戰,自我超越,「小步前進」,獲得自我實現;另一方面,聯繫各科任教師,提醒各科任教師因材施教,有進步及時肯定。另外,聯繫家長,了解情況,進行家校合作。三、個案總結人為了減輕或擺脫焦慮等負面情緒的困擾,保護自尊而常常會使用心理防衛機制因為大多數心理防衛是以迴避現實的形式來擺脫負性情緒,所以往往只是暫時的擺脫。心理防衛每個人都有,如果能有效地減輕和擺脫焦慮則對人的挫折承受力是有益的。但如果常常以迴避現實,自我封閉的心理防衛來保護自尊的話,會具有消極作用,甚至會惡性循環出現心理病態。因此,對夏某我主要是讓她改變自己自卑的性格,變強迫學習為自主自願學習,而且讓她能夠面對現實,正視現實,積極改變對現實的看法或積極去實驗自己的目標,改變強迫自己學習的這種學習方式。而我只是作為傾聽者出現,真誠一致,無條件積極關注,誘導當事人自己解決問題。但由於與夏某相處的時間有限,這場「改造」未能進行到底。只能說,我們分開時,她已經注意到了自己的問題,有所好轉,但問題還未能完全解決。課程資源三「克服學德無助的失落情緒及自信心的培養」實例研究分析正寧四中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 趙英龍個案(一)一、案例介紹:李×,男,正寧四中高一、一班學生,父母親經營一家小服裝店。根據調查發現,李×初一,初二時的學習成績還不錯,智力水平屬於中上等,在升入初三和高一以後,學習成績很糟糕,三大基礎課,除語文外,其他兩門均不及格。為什麼會這樣,後來在和李×談話的過程中才得知,隨著年齡的逐漸長大,父母對他的約束力也隨之而降。李×一般放學後,父親大都不在家,他便幫父母照料鋪子,長此以往,如果兒子的表現好,生意也做的稱心,父親就給兒子獎賞,或買點好吃的東西,或給點零花錢,久而久之,李×便對父母經營的鋪子產生了興趣,學習厭倦情緒日思益滋長,學習成績明顯下降,因學習問題和教師的矛盾也是與日俱增,他甚至對同學說:「老師的話真沒用,學什麼習,真沒勁,還不如跟父母做生意,要吃有吃,要錢有錢,那才夠味!」二、案例分析:李×對學習的這一種失落情緒在很大程度上是家庭不良因素影響的結果,父母經營撈外塊,把孩子也拉上了,還時時給以獎賞,予以「積極強化」這種情形在孩子看來,學習成績好壞無所謂,反正父母又不計較,自己學與不學也沒關係,反正父母賺的錢是可以維持生活的。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小學生其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受家庭影響很大。父母的導向很重要,因此,矯正李×的低落情緒,關鍵是要從家庭環境入手,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整個社會存在「重錢輕學」的不良風氣密切相關。除家庭因素外,我們學校能做的,應該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努力從該生這種失落情緒入手,具體的做法如下:1、這種失落情緒,其直接原因在於家長的「模型示範」和放縱自流,因此學校應及時和家長取得聯繫,全面介紹和分析該生近期的學習表現,充分肯定優點和長處,委婉指出由於家庭的影響而導致孩子這一失常情緒的出現,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力求引起家長的重視和警惕。2、教師要抓住這一典型事例在全班進行教育,但不要公開批評,可以引導該生圍繞「重錢輕學「問題進行討論,使大家明確在學習階段錢與知識哪個重要。3、教師同時要對李x伸出援助之手,使她在學習過程中真正的感到學習的樂趣並且用名人名言進行激勵教育,讓他們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克服學生這一無助的失落情緒。正是本著教育這一根本目的,從以上的方法入手,經過學校和家庭長達一年的教育轉化,該生逐漸對學習有了興趣,學德無助的失落感情緒也逐漸消除,目前這一同學的發展基本良好,本此期中考試還被評為高一級的「進步學生」。個案(二)—、案例介紹:趙×,女,正寧四中高一三班學生,母親患分裂性精神病,父親常年在外打工,該生性格內向,柔弱,上進心較強,智力水平中等,由於特殊的家庭環境,從上小學五年級開始,母親就患了此病,加之家庭中負擔比較重,兄妹三人都上學,父親只能靠在外打工來養家糊口,所以該生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將來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來改變家庭的現狀。所以她一直學習比較刻苦,初中時成績名列全級前5名,可是在升入高中以後,由於沉重的家庭負擔,加之她近幾年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有了自己的認識,感到自己即使現在學習很好,可是大學中那一筆高昂的學費和自己的就業門路問題,因此她的思想有些動搖,致使升入高中以後,學習成績直線下降,由升高中時的前40名學生倒退到今天的210名學生的175名,她感到學習很吃力,在一段時間內,她也曾努力的肯定自己過去的種種錯誤的想法,一心想把學習搞好,可是說起來容易可做來難,儘管自己努力了許多,成績依然那樣,出現了學習無助的失落情緒,她感到很痛苦,也很迷茫.二、案例分析:趙×在學習上和生活上這種失落的情緒,在很大程度上也和家庭有很大的關係。一方面是母親患的病,而另一方面則是家庭收入的拮据,靠父親的打工維持.另外就是嚴酷的社會現實又給她背上了沉重的負擔.該生的情形在農村高中中比較多,但是該生有一定的進取心,基於這中情形,我們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工作:1、從思想上進行開導。從情感上來說,該生是一個不幸兒,不能從家庭中得到同齡人應該得到得那分愛,她即使困惑也不能象其他同學那樣向父母傾訴.所以我們和她的同學都應該伸出友誼之手,化解她心中的孤獨。基於這一點,我們經常找她談心,開導她心中的不通之處,並極力地把她拉進集體這一大家庭中,使她感受到集體的溫暖。2、從行動上給予積極的援助,由於她的家庭狀況,教師和同學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在她交不齊學費時,出面說情,像義務教學階段的學生一樣,學校減免她的學雜費,集體募捐給她繳書本費,使她的內心深受感動。另一方面,在學習上由於在部分學科上有欠帳,主要以班級體為主,把她和各科成績優異的學生結成幫扶隊子。科任教師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她補習,使她深受集體的溫暖。經過我們共同的一段時間的教育、幫扶,該生學習失落的情緒也清除了。學習成績也在緩慢的提高,當然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就是她的情緒不穩定,時好時壞。而要是她真能安下心來,心平氣和的學習,就希望社會廣泛的愛心力量介入,只有那樣。才能給她吃一顆定心丸。個案(三)一、案例介紹:王×,男,家庭環境良好,父母是村上有名的果農大戶,收入可觀。他有兩個哥哥,一個在縣城高中教書,另外一個考上研究生進行深造,該生天資聰明,智力水平中上,在這樣一個家庭環境下,加之個人的基本條件又比較好,家人都對他報有極大的期望,他本人也自命不凡。初中階段學習成績表現都不錯,可是升入高中以後,該生情況發生了一個大轉變。據悉該生在升入高中以後,愛上了同級另一個班的一位姑娘,最終通過努力,該生和哪個女孩戀愛了,墜入了愛河的他,每天一有機會便和哪個女生形影不離,共同出入於學校的操場邊、林蔭下、食堂和大街小巷。這樣以來,該生的學習成績急劇下降。他的整個心思都花在女孩身上,即使上課,他都沉浸在戀愛的回味中,姑娘的一舉一動,哪怕一個小小的微笑,都足以讓他回味半天,由於學習成績的下降,該生多次遭到父母和教師的批評,他也打算在不破壞愛情的前提下,努力讀書,把學習成績提上去,將來考一所好大學與哪個女孩過既高雅又浪漫的上層生活。可是事實那有那麼美好,儘管他花了很大的氣力,可是學習成績依然馬馬乎乎,毫無往日的風采,這令他十分沮喪,感到十分的痛苦。二、案例分析:該生的案例屬典型的戀愛挫折症。這裡的挫折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挫折——情場失意,而是因戀愛而荒廢了學業,致使學業成績下降,使他出現了學德無助的失落情緒。其實這個案例在學生中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因為早戀是學校教育一個不容迴避的事實問題。那麼針對該生的實際情況到底應該怎樣做呢?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努力:1、及時建立家校聯繫。把該生與女友的關係及時通知雙方的父母。首先希望雙方父母能正確的引導、教育他們,給他們講講一些早戀食惡果的例子,另外還試圖讓他們的父母,哪怕只是一方把自己的孩子轉入其他學校進行深造。但是這一努力最終失敗了,因為雙方父母不贊同這一方案,而希望學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共同改造。2、我們的具體做法是思想引導,既然他們的戀愛已成事實,而且密不可分。所以就試圖讓他們的愛情升華,讓他們在彼此保持對對方的良好印象,並把這作為學習的動力,趕學比幫,互助互進。3、加大學習任務,分散他們的注意力。我們心理健康小組成員和他們的班主任取得聯繫,每天讓他們寫一篇心得體會或者練習三篇英語單詞,這樣一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後來他們說,充實的學習使他們的生活也變的很快樂,因為他們都有上進心。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該生的人際關係不僅僅不是所謂的女友一個,而他們之間的情感也變的更加的高尚,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再今年中期總結會上,該生還得了學習進步獎。為此我們感到很欣慰,希望更多的墜入愛河的學子都能夠重新回歸正位。個案(四)一、案例介紹:張×,女,正寧四中高一三班學生,父母離異,長期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智力水平中等,根據研究調查,該生在父母離異之前,性格活潑開朗,學習成績突出,可是父母離異後,母親改嫁他人,父親也遠走他鄉,她只能和年邁的爺爺奶奶共同生活。前幾年,父親還經常給他們爺孫女寄生活費和學費。她各項表現正常,可是這幾年,尤其是她升入高中後,她父親組建了新的家庭,對她的支持也越來越少,很少像以前一樣大手筆的向家裡寄錢,所以她的學費都是在叔父的支持下預交的。可是每當叔父交完學費後,嬸子都要和叔父大幹一場。這些事情她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有時她真想輟學打工,還叔父一個祥和的家庭,可是不論她怎樣理論。叔父、爺爺、奶奶堅決不同意,要她一定要上進,爭取考一所好大學,出人頭地。為此,她的內心很矛盾,上課是也常為自己的事情而想的心慌意亂,不能專心聽講。致使她升入高中以後,學習成績一直不能提高。同時她感到自己是一個沒有父母的孩子,低人一等,感到既孤獨又自卑。她很傷心。二案例分析:張×,在生活和學習上的這種孤獨感和自卑感其實是一種典型的學德無助的心理障礙。她這種失落情緒的形成同樣是和家庭的不幸密切相關,一方面正是由於她的家庭的不幸,她感到很傷心,另一方面,將來學習深造,經濟的無保障,使她感到很迷茫也很困惑,另外父母親的雙雙離開,使她感到自己是一個孤兒,無依無靠,很自卑。從張××的情況來看,造成她目前學德無助的失落情緒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的不幸。那麼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怎樣才能清除該生的失落情緒。我們具體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積極作該生的思想工作,積極伸出友愛援助之手,基於該生的特殊情況,我們心理健康小組全體成員定期單個地和她談心,驅逐她內心地孤獨。在力所能及地情況下,進行了必要地幫助。1、多次和她的父親和叔父聯繫,商討她成長的對策,經過協商,其父保證:只要女兒能考上大學,他一定儘力相助,以安慰女兒那顆脆弱的心,叔父也保證他決不把該生當外人看,他要像對待自己的女兒一樣讓其成才。2、班級採取形式多樣的活動,努力使這個同學參加,讓他深受集體的溫暖,同學間的友愛。經過我們一段時間的努力,該生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也樂於參加班集體中的活動,只是學習成績提高還不明顯,仍需以後的努力。課程資源四「淺談高中學生學習中的焦慮情緒」實例研究分析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 馬亞妮個案(一):XX,女,出生年月:1983年5月一、問題行為簡述:(一)被試的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觀察情況:被試者沉默寡言,常面帶愁容,在班上不合群,人際關係差。(二)被試母親觀察的情況:1、平常顯得心煩,被父母斥責後到處說自己不被父母疼愛;2、經常愁眉苦臉,不做家務活;3、不理解年幼的弟弟,心情不好便責罵弟弟。(三)與被試個別談話發現的情況:1、時常認為父母對她關心不夠,以為自己是養女;2、想一個人獨立生活;3、自卑心理強。二、資料收集:(一)個案生活背景1、家庭關係:父親:電力局工作,母親:變電站工作;被試12歲初中學生;弟弟8歲,小學生。2、家庭經濟情況:父母均為國家幹部,經濟富裕;3、父母教育程度:過去父母管教嚴厲,目前被試逆反心理強;4、興趣特長:獨愛畫畫;5、生活簡史:全家長住本地北原,後因母親工作調動於南原,隨即跟從,且父母工作兩地,父親管教不到,常怨母親嘮叨,致使心煩,曾多次有出走獨立生活的強烈慾望。(二)社交生活1、心裡常想和老師交談,但到辦公室又欲言又止,不知如何表達;2、看到班上的眾多現象心煩,感到不滿,不願和同學過多交往,不願借別人東西。(三)各項測試結果1、智力測驗的結果,智商為85,處中等智力水平;2、學業成績(略);3、個性測驗的結果,被試者有強烈的焦慮情緒,與社會生活不大協調,屬不反省型。且性格較內向,缺少體育鍛煉。三、個案分析:(一)幼年生活:為父母所溺愛,一直長在父母身邊,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二)家庭生活:1、父母的情形:父母生活和諧;2、與家人相處生活情形:被試者認為父母關心不夠,一直持有自己是不是養女的態度,與弟弟不合,任性、一意孤行,多次想從別人的勸告中解脫,但又無法表達。(三)學校生活:被試者不願和班上同學交往,所交僅有的幾個朋友與其性格相同,功課和成績差,在班上無地位。四、個案指導設想:(一)閱讀被試基本資料和各項測試的結果,以了解其基本情況;(二)以個別談話方式,給被試者一個寬鬆的環境,良好的心態,得以傾談,以便發現所在;(三)進行家訪,溝通被試與家人的想法與做法。五、個案指導的成果:(一)個人方面:1、通過多次談話,被試明白父母對她愛的表達,希望自己反省;2、增強生活自信心;3、讓被試的同班同學給予較多的關懷。(二)家庭方面:1、讓父母多理解孩子,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減少衝突;2、改變被試者與弟弟的關係,積極合作,彼此相容。六、結論:1、因被試者從小生活習慣養成,一時難以糾正,只要多給予關懷,耐心教育,會逐漸改正;2、因被試智商不高,任課老師對其要求不宜太高;3、被試在校仍有兩年時間,還可觀察,應繼續進行追蹤研究。個案(二):XX,男,出生年月:1982年6月一、問題行為簡述:(一)被試的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觀察情況,被試者常吸煙、喝酒,心情煩躁,一意孤行,學習成績差;(二)被試父母觀察的情況:1、不喜歡和家人說話,經常回家拉著臉;2、不幫父母做家務活;3、不願待在家裡,想離家出走。(三)與被試個別談話發現的情況:1、不願生活在從小到大見到的小賣部里,心煩意亂;2、認為父母的個體戶經濟意識強,不能賺大錢。二、資料收集:(一)個案生活背景:1、家庭關係:父親:個體戶,母親:個體戶,哥哥16歲,高中學生被試13歲,初中學生。2、家庭經濟情況:父母均做生意,經濟較富裕。3、父母教育程度:父母一味地讓孩子念書考大學,很少詢問學習情況,孩子經常聽到的多是父母談買賣,很少管教。4、興趣特長:打籃球。5、生活簡史:全家本為河南人,因父母做生意,5歲被帶往本地居住,現已適應本地生活環境,但性格與其同齡人相差較大,不願唯唯諾諾,只願干大事業。(二)社交生活:1、不願和老師交談,見面只是一笑而過;2、認為同齡人的諸多做法通俗,不屑一顧。(三)各項測試結果:1、智力測驗結果:智商為86,處於中等水平;2、個性測驗的結果:被試者有強烈的焦慮情緒,性格較內向,不願參加集體活動。三、個案分析:(一)幼年生活:為父母溺愛,一直在父母身邊,性格開朗。(二)家庭生活:1、父母的情形:生活意識強,和諧美滿;2、與家人相處生活情形:被試者認為父母關心不夠,與哥哥不夠歡心,不願向別人傾吐自己的心聲。(三)學校生活:被試者不願和班上同學交往,所交之友性格相近,成績較差,在諸多帶課老師心中無地位。四、個案指導設想:(一)以個別談話方式,讓被試者放鬆心情,引導被試者接觸同班同學,樹立信心,多和父母交談,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二)進行家訪,溝通被試者與家人的做法,理解孩子,給予更多的關懷;(三)與被試者班主任交談,給予被試者關懷,平時要求不宜太高,多談心,讓其他同學多與其交往。五、個案指導的成果:(一)個人方面:1、經過多次談話,被試者思想認識較明確,愛和老師、同學談心,常談父母對他的關心等;2、對生活有十足的信心;3、能夠自覺地戒煙戒酒,養成一定的好習慣。(二)家庭方面:1、父母能關心孩子的學習,常談心;2、改變了被試者與哥哥的關係,兄弟和諧。六、結論:1、因被試者的情緒不夠穩定,有待於進一步耐心教育;2、對被試者的學習要求不宜過高,需慢慢提高、改進;3、被試者在校仍有一年多時間,有待於追蹤研究。個案(三):XX,男,出生年月:1984年6月一、問題行為簡述:(一)被試的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觀察情況:被試者不與異性說話、交往。看到其他同學與異性交往還加以嘲笑,甚至自己感到緊張。(二)被試父母觀察的情況:很少和母親談話,母親再多的關心也不屑一顧。(三)與被試個別談話發現的情況:父母關係歷來緊張,父親常和母親吵架時,總以憎恨異性為話題,使其從小不大喜歡和異性交往。二、資料收集:(一)個案生活背景:1、家庭關係:父親農民;母親農;姐姐15歲,初中學生;被試12歲,初中學生2、家庭經濟情況:農村家庭,均以農作物為經濟收入,生活一般。3、父母教育程度:母親愛嘮叨,父親無意間灌輸消極思想,致使被試者不願同異性交往。4、興趣特長:打籃球。5、生活簡史:從小生活在本地,父母管教,但因性格奇異,致使有焦慮情緒。(二)社交生活:1、有心裡話不願傾吐,尤其是不願和女老師交談;2、看到班上的同學的說笑,覺得怪異、臉紅、緊張。(三)各項測試結果:1、智力測驗結果:智商為87,處於中等水平;2、個性測驗的結果:被試者有嚴重的焦慮情緒,性格異常,不願參加集體活動。三、個案分析:(一)幼年生活:父母溺愛,沒有幫家人幹活的習慣。(二)家庭生活:1、父母的情形:父母經常吵架、打架,父親常出言不遜;2、與家人相處生活情形:被試者受父親思想的影響較大,對異性疏遠,不願和母親、姐姐交談,性格怪癖。(三)學校生活:被試者不願和班上異性交往,學習成績一般,在其他學生眼中為「怪人」。四、個案指導設想:(一)閱讀被試基本資料和各項測試的結果,以了解其基本情況;(二)以個別談話方式,從心理和生理學角度分析此現象;(三)進行家訪,勸解父母搞好夫妻關係,避免不利話題,以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五、個案指導的成果:(一)個人方面:1、通過多次談話,讓被試者從生理學和心理學角度認識、轉變思想;2、幫助被試者走出誤區;3、給予被試者心理上莫大的關懷。(二)家庭方面:1、讓父母減少摩擦,建立和諧的家庭,讓被試者有一個滿意生活環境;2、讓被試者的姐姐多多體諒弟弟的不是,搞好姐第關係。六、結論:1、被試者從小受其影響,一時難以糾正,需耐心教育;2、被試者在校仍有兩年時間,還需要進一步追蹤研究。個案(四):XX,女,出生年月:1982年8月一、問題行為簡述:(一)被試的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觀察情況:被試者學習成績差,精神經常萎靡不振,認為自己在班中無地位。常沉默寡言,不參加集體活動。(二)被試父母觀察的情況:1、平常多處於憂愁狀態,尤其是面對作業,經常性要麼發獃,要麼亂摔東西;2、不願和他人交往,怕別人瞧不起自己。(三)與被試個別談話發現的情況:1、面對老師和同學心煩,怕到校,怕做作業;2、總認為被人在背後說她是一個差生。二、資料收集:(一)個案生活背景:1、家庭關係:父親農民;母親農民;哥哥17歲,高中學生;被試13歲,初中學生。2、家庭經濟情況:3歲父親去世,家中只靠母親維持生活,經濟一般。3、父母教育程度:幼年父親就愛自己,母親也不例外,父親去世後,母親傷心勞累過度,對被試者的教育不夠,尤其是學習上。4、興趣特長:畫畫。5、生活簡史:全家一直住在本地,父親去世後,母親念其兄妹年幼未再嫁,為了生存,母親一心在於種莊稼,外出打工。使被試者有了較強的獨立生活意識,但所受家庭教育太少,致使有了心理疾病。(二)社交生活:1、因學習差,認為老師看不起,不願接近老師;2、因自卑感強,總認為其他學生對自己另眼相看,不願與人打交道。(三)各項測試結果:1、智力測驗結果:智商為87,處於中等水平;2、個性測驗的結果:被試者有焦慮情緒,屬不反省型,且性格較內向,缺少體育鍛煉。三、個案分析:(一)幼年生活:父母非常疼愛,因父親去世,母親勞累,使其未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二)家庭生活:1、父母的情形:父親去世;2、與家人相處生活情形:因學習差,心情煩躁,和母親的共同話題越來越少,和哥哥更無共同語言,因此性格也越來越內向。(三)學校生活:不願接近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不願和同學交往,朋友極少,顯得孤獨。四、個案指導設想:(一)閱讀被試基本資料和各項測試的結果,以了解其基本情況;(二)以個別談話方式,讓被試者樹立自信心,對生活充滿希望,減輕厭學情緒;(三)進行家訪,讓母親、哥哥多與被試者溝通,多給予關心,尤其是學習上。五、個案指導的成果:(一)個人方面:1、通過談話,被試者情緒有所好轉,不再低沉;2、生活有了一定信心;3、願和同學交往以及接受同學的幫助。(二)家庭方面:被試者能和家人談心,在母親的勸說下,決心好好學習,以回報母親的用苦良心。六、結論:1、因被試者從小缺少父愛,一時難以接受周圍人的眾多語言,需要好好交談、關懷;2、因被試者智商不高,任課老師對其要求不宜太高;3、被試者在校仍有一年之多,還可繼續追蹤研究。個案(五):XX,女,出生年月:1984年9月一、問題行為簡述:(一)被試的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觀察情況:被試者學習認真但成績一般,常獨自一人呆坐,不願合群,無人際關係。(二)被試家庭觀察的情況:被試兩歲喪父,四歲母親另嫁,現與爺爺生活,奶奶已去世,自卑感強,總認為自己吃穿不如人,產生了憂慮感。二、資料收集:(一)個案生活背景:1、家庭關係:爺爺農民;被試13歲,初中學生妹妹10歲,小學生。2、家庭經濟情況:靠叔叔支助。3、興趣特長:唱歌、畫畫。4、生活簡史:從小在本地生活,兩歲喪父,四歲母親出走,現與年邁的爺爺及妹妹生活,一家人多靠叔叔救濟,從小養成了自理能力,但精神生活遠不及同齡人。(二)社交生活:1、不願獨自與老師接近,即使成群來老師辦公室,總是保持沉默;2、很少和班上同學交往,尤其是與生活較富裕的學生。(三)各項測試結果:1、智力測驗結果:智商為88,處於中等水平;2、學業成績:(略)3、個性測驗的結果:被試者有較強的焦慮情緒,性格較內向,與社會生活不大協調,很少參加集體活動。三、個案分析:(一)幼年生活:缺少父愛和母愛,和爺爺、妹妹生活。(二)家庭生活:1、父母的情形:父去世,母再嫁;2、與家人相處生活情形:因爺爺年邁,思想守舊,無過多的言語交流,在家中只是盡自己應盡的義務。(三)學校生活:一心想認真學習,但思想包袱過重,學習效果不顯著,自卑感強,與人交往極少,性格越來越孤僻。四、個案指導設想:(一)查被試基本資料,以了解其情況;(二)個人談話:進行多方面的思想工作,減輕壓力,樹立自信心;(三)家訪:讓爺爺及親戚給予更大的關懷;(四)與班主任及帶課老師交談:老師與被試者多談心,多加鼓勵,望其他學生多幫助、多開導。五、個案指導的成果:(一)個人方面:經過多次交流,被試者能從自卑感中走出來,明確生活目標,願意同其他師生暢所欲言,傾吐心聲,減少心理壓力,學習勁頭大,成績較突出。(二)家庭方面:能得到爺爺和親戚的關懷,心情舒暢。六、結論:1、被試者幼年生活辛酸,缺少父愛和母愛,應該多與其交談,多以愛心去教育;2、被試者在校仍有兩年時間,有待於進一步追蹤研究。課程資源五「青少年學生情感特點與教育」實例研究分析: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 范春會個案(一):李×,男,出生年月:1992年6月。一、問題行為簡述(一)被試的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觀察情況:被試對品德、學習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嫉妒心極強。與同學關係不和睦,愛挑弄是非,以表現出自己聰明,引人注目。(二)被試父母觀察的情況:不愛做家務,不聽父母話,花錢大手大腳,常喜歡穿奇形怪狀的衣服。(三)與被試個別談話發現的情況:父母不太關心其學習;自己不服管教,好勝心又強;希望別人都不如自己。二、資料收集(一)個案生活背景1、家庭關係:父親:個體經營者,46歲;母親:農民,40歲;被試14歲,中學生;妹妹13歲,中學生。2、家庭經濟狀況:父親經營狀況良好,經濟條件優越。3、父母教育態度:對被試的學習關心重視不夠,但要求被試聽從自己的話,否則一頓打罵。4、興趣特長:體育運動5、生活簡史:被試家庭情況較好,從小養成很多壞習慣。學習成績差,常遭老師批評,受同學嘲笑,嫉妒心極強,性格怪僻,對其他人心懷怨恨。(2)社會生活1、不喜歡和老師溝通,課堂提問不願說話。2、和同學之間關係不融洽,同學對他沒有好感。(3)各項測試結果1、智力測驗結果:智力為中等水平。2、個性測驗:個性孤僻,妒忌心強。3、學業成績,均不理想。三、個案分析(一)幼年生活:被試幼年時大多時間由母親照顧,父親由於做生意疏於管教,形成了萬事隨自己的習慣。(二)家庭生活:1、父母沒有給被試養成正確的金錢觀,而且要多少給多少。2、妹妹學習成績好,而被試活潑好動,學習成績差,對比鮮明,父母對被試沒有好感。(三)學校生活:被試與同學關係緊張,沒有幾個同學喜歡他,任課老師也討厭他,因為他的學習成績差,因而他的妒忌心極強。四、個案指導設想(一)查看被試的各種資料,了解基本情況。(二)傾心交談,讓被試能放鬆心情,認識問題。(三)與班主任及各科任老師交換意見,共同輔導。(四)增加家訪次數,與家長溝通。五、個案輔導結果(一)個人方面1、被試的自信心增強。2、對金錢有了正確的認識,有了勤儉意識。3、與同學之間關係趨於好轉,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二)家庭方面1、父母認識到了自己教育方法的不對之處,對其學習能抽出時間關心。2、被試與父母、妹妹的關係也日益和睦。六、結論1、要多關愛孩子,並且不溺愛孩子,讓被試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2、多關心被試的學習,樹立其自信心。3、培養被試的興趣與特長。個案(二):趙×,女,出生年月:1992年9月。一、問題行為簡述(一)被試的班主任的任課教師的觀查情況:被試經常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別人,驕傲。但有時很自卑,輕視自己。人際關係差,愛打扮自己,覺得自己很漂亮。(二)被試父母觀察的情況;回家後總愛說別的同學這不對那不是,議論老師這個丑那個難看;考試成績不理想,有自卑心理,有自殺行為,。(三)與被試說話發現的情況:自己長相較好,有人說過自己是當明星的料;但學習成績不好,自卑感強,又不想讓別人發現,所以就以看不起別人來掩飾。二、資料收集(一)個案生活背景1、家庭關係:父親:某單位會計,40歲;母親:個體經營者,38歲;被試14歲,初中學生。2、家庭經濟情況:經濟來源較廣3、父母教育態度:長時間縱容,遷就被試,不注意培養其自主能力。4、興趣特長:喝酒、跳舞5、生活簡史:被試幼時隨父母生活,父親在×× 市一個單位工作,母親經營商店,經濟富裕,對被試嬌慣,被試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沒有自立意識,又喜歡炫耀自己,有時遇到不順心的事,承受能離差,有自殺行為。(二)社會生活1、喜歡和家庭條件好的同學交往,看不起家貧的同學。2、和音樂任課老師關係融洽,除此,與其他老師均發生過衝突。(三)各項測試結果1、智力測驗結果:處中上智力水平。2、學業成績除音樂較好外,其它均不及格。3、個性測驗結果;被試自立意識不強有自卑感。三、個案分析(一)幼年生活;被試幼年父母忙於增加經濟收入,未受良好的教育。(二)家庭生活:被試常與父母發生爭吵;被試好多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是父母做,沒有自立意識。(三)學校生活:喜歡與不務正業的男生交往,自以為討他們喜愛。四、個案指導設想(一)調查了解被試基本情況。(二)個別談話,拉近距離。(三)進行家訪。(四)與其他任課老師交換意見。五、個案指導成果(一)個人方面:1、認識到了內在的美與外在美要統一。2、在學習上能夠下工夫。3、調整好了心態。(二)家庭方面:父母對被試教育方面有改變,能用正確的方式教育。(三)學校方面;被試對同學的優點能認真虛心學習,對同學能平等相待,能和睦相處。六、結論1、壞習慣是長時間養成的,要耐心地去改正。2、只要在學習上下功夫,成績就會有進步,自信心也會增強。個案(三):文×,女,出生年月:1992年2月一、問題行為簡述:(一)被試的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觀察情況:在受到批評或學習成績不理想時容易產生極度恐懼心理,以致不能正常上課。﹙二﹚被試父親觀察的情況:在閃電打雷時很恐懼,甚至整夜不能入睡,大哭大叫。父親對被試不對的做法輕微地說兩句後,被試就戰戰兢兢,不敢說話。(三)與被試個別談話發現的情況:被試幼時因車禍失去母親而深受驚嚇;對響聲大一點的事物有恐懼感;對老師的批評不在乎,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二、資料收集(一)個案生活背景1、家庭關係:父親41歲,農民;被試14歲,初中生;弟弟11歲,小學生。2、家庭經濟情況:父親靠打零工維持生活,經濟拮据。3、父親教育態度:父親文化程度低,又由於被試母親出了車禍,教育以訓斥為主。4、興趣特長:寫作5、生活簡史:被試幼年時隨母外出,母親不幸遭遇車禍,被試受到驚嚇,父親情緒低落,經常對被試無端打罵,長時間形成膽怯懼怕心理。﹙二﹚被試社交生活1、害怕與老師交談,與老師不能溝通。2、只與幾個性格內向的女同學交往。(三)各項測試結果1、智力測試結果,處中上等智力水平。2、學業成績,各門平均80分以上,屬中上學生。3、個性測驗結果:性格內向,恐懼心理嚴重,與別人不能正常溝通。三、個案分析(一)幼年生活:幼年失去母愛,又因父親不能關愛她,情感缺失大。(二)父親常責罵被試,弟弟有時也欺負她,被試沒有更多親情關懷。(三)學校生活;喜歡埋頭學習,把不高興的事寫進日記,不與大多數同學交往,很孤單。四、個案指導設想(一)家訪,了解被試在家中的生活習慣及其他情況。(二)個別談心,深入了解其思想動向。(三)查閱測試資料,分析總結。(四)詢問班主任及周圍同學有關被試的情況。五、個案指導成果(一)個人方面1、能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同學的建議。2、開始與同學交往。3、恐懼心理有所減輕。(二)家庭方面:父親改變了訓斥的教育方式,與弟弟能友好相處。(三)學校方面;老師、同學給以關懷,上課敢於發言。六、結論1、親情的力量是偉大的,它能使孩子健康成長。2、教師要正確引導,多方幫助,同學要關心照顧,只有這樣,被試才能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個案(四):李×,男,出生年月:1993年10月一、問題行為簡述(一)被試的班主任及任課老師的觀查情況;經常不交作業,一問原因總是找來各種借口。喜歡說謊,愛在同學面前誇耀自己家裡富有。(二)被試父母觀查情況:不愛學習,經常撒謊;謊騙家裡錢物。(三)與被試個別談話發現的情況:喜歡被同學羨慕的感覺,不愛學習,成績較差。二、資料收集(一)個案生活背景1、家庭關係:父親39歲,單位職工,母親38歲,單位職工 被試13歲,初中生2、家庭經濟情況;父母均有固定工資,經濟寬裕。3、父母教育態度:父母均為中專畢業,被試為獨生子,長期溺愛嬌慣。4、興趣特長:打藍球、上網5、生活簡史:被試自幼生活在舒適的家庭環境中,小學時,很聽父母、老師的話,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但上中學後經受不住其他同學的誘惑,學上網後成癮,但因沒錢,學會了撒謊,以此騙取父母的錢。(二)社會生活1、與老師關係處理較好,特別愛找幾個年青的老師交談。2、與同學以前關係友好,但因撒謊,關係變疆。(三)測試結果1、智力測試結果:屬上中等智力水平。2、學業成績:均不理想。3、個性測驗結果:性格外向,思維敏捷,但說謊成為習慣。三、個案分析(一)幼年生活:自幼父母疼愛,有求必應,上小學時,品學兼優,深受老師喜歡。(二)家庭生活:父母文化程度較高,但溺愛被試,沒有培養其堅強的意志。四、個案指導設想(一)溝通家長與被試的感情。(二)經過談話,讓被試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三)制定一些計劃培養被試的意志力。五、個案指導成果(一)個人方面1、克服了撒謊的毛病,能誠實待人做事。2、逐漸樂於學習。(二)家庭方面:父母主動學習正確的教育方法,注意培養被試的各種能力。六、結論1、要把熱情和意志聯繫起來,注意培養被試的各種能力。2、注意把關心和溺愛區別開來,要注意愛的「度」。個案(五):楊×,男,出生年月:1992年5月一、問題行為簡述(一)被試的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的觀察情況:喜歡戲弄別人,愛指出別人的缺點,以恥笑別人的缺陷為樂,對同學缺乏同情心。(二)被試父母觀察的情況:與鄰居孩子的矛盾很多,回到家裡愛甩東西,對家裡的動物有虐待行為。(三)與被試個別談話發現的情況:自己沒有的或得不到的東西,別人也不應該得到或擁有,喜歡自己比別人強。二、收集資料(一)個案生活背景1、家庭關係:母親37歲,個體經營者;被試14歲,初中生。2、家庭經濟情況:基本維持生活。3、父母教育態度:父母離異,母親一個人開門市,無暇顧及被試學習與生活,放任自流。4、興趣特點;寫作。5、生活簡史:被試幼時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中,5歲時父母離異,這對被試傷害很大。被試希望得到的別人一樣的親情,但得不到,所以行為就帶有強烈的攻擊性。(二)社會生活與老師、同學的關係都不和諧,在各種場合都會引起別人的反感。(三)測試結果1、智力測試結果:屬中等智力水平。2、學業成績:一般。3、個性測驗結果:性格孤僻,帶有攻擊性,缺乏同情心。三、個案分析(一)幼年生活:幼時父母很疼愛被試,但在父母離異之後,被試深受打擊,對周圍的人和事失去愛心。(二)家庭生活:父母離異,父親對被試關心不夠,其情感挫傷嚴重。四、個案指導思想(一)找被試個別談話,以實例讓被試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二)與被試父母多次談話,發現其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三)多給被試關愛、照顧。五、個案指導成果(一)個人方面:1、能與同學友好相處。2、具有同情心,開始幫助有困難的同學。(二)家庭學校方面:父母主動關愛被試,同學也積極幫助被試克服心理障礙。六、結論1、培養被試 的愛心、同情心是很重要的。2、用親情、友情去感化處於心理困境中的人。課程資源六「走出早戀誤區和克服與異性交往的心理障礙」實例研究分析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 趙瑩莉個案(一):何x,女,出生年月:1987年6月一、問題行為簡述(一)被試的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的觀察情況:1、被試有明顯的早戀跡象。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神思恍惚2、課外不大與其他同學交往;3、在自己器物多處寫有李x(男友)的名字以及「李x,我喜歡你」,「我愛你」等話語;4、多次發現何與李一起出入;5、學習成績明顯下降;6、同班同學還曾發現一封何x寫給李x的信件。(二)被試父母觀察的情況:1、喜歡一個人發獃,或者把自己關在房間里,與家人的隔閡越來越多;2、周末不願待在家裡,一有時間便單獨與李x在一起;3、經常與李x有電話聯繫;4、喜歡看言情小說。(三)與被試個別談話發現的情況:1、自己的思想、觀點很難與父母相通,父母不理解自己;2、喜歡文學閱讀,想像力豐富;3、李x是最了解、最關心自己的人;4、對文學中美好的愛情深信不疑。二、資料收集(一)個案生活背景1、家庭關係:父親45歲,個體經營者;母親44歲,個體經營者;被試17歲;高中生。2、家庭經濟情況:父母都為個體經營者,經濟比較富裕。3、父母教育態度:因父母忙於個體經營,不大重視對被試的教育。4、興趣特長:喜歡文學閱讀和寫作,富於想像。5、生活簡歷:小學到初二,學習成績總在全級前十名;上初三之後,成績明顯下滑;隨著被試獨立意識的增強,與父母的溝通越來越少。(二)社交生活性格較內向,不大喜歡與老師、同學交往、接近;喜歡獨來獨往;很少參加集體活動。三、個案分析(一)家庭生活:1、被試認為,父母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如何賺錢上,對自己不夠關心和重視;2、與父母很難溝通,自己的思想、觀點完全不被父母認同;3、父母對自己閱讀課外的書籍非常反感,常持之以斥責的態度。(二)學校生活:被試性格內向,在學校不大和老師、同學交往,人際關係一般,基本上沒有值得信賴的朋友。四、個案指導設想(一)掌握被試基本資料,深入調查,以全面了解其基本情況。(二)以個別談話方式,先建立與被試之間良好的關係,使其在寬鬆氣氛下,得以傾談,以發現問題所在。要使被試能充分、清楚地 認識到早戀的危害,走出誤區。(三)進行家訪,以了解被試家庭環境,並藉以溝通被試與家人的思想觀點和作法,縮小彼此之間的隔閡。(四)與班主任及其任課老師交換意見,以了解被試在學校生活的情況,並通過其他同學進一步了解被試。(五)與李x談心,使其能夠正確、恰當地處理與何xx的關係以及學業與感情之間的關係。五、個案指導的成果(一)個人方面1、通過多次談話,使被試明白父母並不是不關心她,不重視她,不愛她,而是有時忽略了這一點,需要被試諒解。2、使被試明確認識到早戀的危害。3、讓被試的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給予她較多的關懷。4、使被試明白正確處理學業與感情之間的關係。(二)家庭方面父母因賺錢忽視了對女兒的教育和幫助,忽略了女兒情感體驗,很不正確,要使父母多關心孩子,多與孩子交流、溝通,求得相互了解、諒解。六、結論(一)因被試性格內向,獨來獨往已成慣性,一時難以轉變,需多給予關懷和溫暖,其他人應積極、主動接近被試。(二)對於被試的早戀情況,應從正面引導,且不可粗暴干涉,橫加指責,甚至採取一些極端的懲罰、制止措施。個案(二):高三學生拍拖現象調查距離2006年高考只剩44天,伴隨著高考腳步的臨近,學校、學生、家長都進入了高考衝刺最後階段,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問題高發期。在這些問題當中,不論是學校、家長,還是學生,最敏感的莫過於情感問題。隨著社會進步、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拍拖在高中校園已不再是私下談論的話題,而是一種校園現象,也是必須面對的學生情感問題。那麼作為畢業班的學生,面對高考,面對個人情感,他們怎樣處理?目前在本校的高三畢業班裡,拍拖現象雖不是很普遍,但平均到每個班,一個班少則有五六人,多則十來個。這是日前調查發現的。據在本校隨機調查得出的數據,20%的學生對高三應不應該拍拖這個問題表示無所謂;但同時有超過80%的學生認為高三拍拖會影響高考,少數人認為影響不大。拍拖的高三學生中,高達87%的學生認為高考的壓力讓很多學生不得不放棄個人感情,這其中,有近兩成學生是在進入高三時放棄的。放棄拍拖的學生中,一部分是為了自己的理想,想考個好學校,而另一部分,則是為了讓父母放心。與此同時,仍有13%的學生高考和個人感情同步進行。以下則是在調查過程中收集到的頗具代表性的三類觀點。觀點一:為了理想,應該放棄愛情陸x,本校高三(3)班學生我記得高一高二時,班上拍拖的人還要多一點,那個時候好像有八九個,在我們年級不算最多。但到了高三,身邊拍拖的朋友,有好幾對分開了,班上有幾對也聽說分開了。我覺得是因為高考才分開的,因為我那些朋友告訴我,高考壓力太大,兩個人在一起壓力更大,還是分開好些。其實我個人認為,高考挺殘酷的,看到好朋友跟男朋友分開後的痛苦樣子,覺得挺難受的。但是也沒有辦法,大家能進這個高中也挺不容易的,還是應該為自己的理想拼搏一次。觀點二:可憐天下父母心曾x,本校高三(2)班學生一模結束的時候,班上原來拍拖有七對,現在好像陸續分開了,有一對是一模過後才分的。女生成績特別好,男生是隔壁班的,成績不是很好,不過人還不錯,兩個人是從高一開始的。分開是因為家裡知道了,可能壓力太大吧。不過我覺得,分開還是好的。我進高三的時候,我老爸老媽就經常給我敲警鐘,雖然沒明說,但我也知道。特別是我媽,經常借用我手機,我知道她是想看看我有沒有跟男生髮簡訊,開始的時候特煩她這樣,還真想拍拖。但我媽有一段時間老喜歡在我床頭貼一些小紙條,上面寫好多激勵我的話,覺得她也是對的,反正是為我好,後來就沒怎麼想那事。其實只要想明白了,也就沒什麼,爸爸媽媽他們也是為我們好,我們現在上的學校又不是重點,少分點心,也許就能考上大學。觀點三:備考和感情可以平行。彭x,本校高三(4)班體育特長生無所謂啦!又不是小學生,再說現在都什麼年代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更何況是感情問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我現在還在拍拖,不過就是覺得時間很緊張,每天除了上課,還要訓練,感覺很累。但這不影響兩個人的感情,她忙她的,反正大家在一起也是為了相互安慰、相互鼓勵,畢業後誰知道誰去哪裡。至於說現在為了備考,就不談感情,我覺得不是很合適。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感情也不一樣,看個人的把握。針對上述情況,我認為:1、有效預防,積極疏導。2、為學生提供如何正確與異性進行交往的指導。3、尊重孩子的情感和人格。4、以平等態度和孩子溝通,積極引導孩子避免早戀帶來的不利影響。5、持寬容態度,切不可指責、辱罵,甚至粗暴地採取打壓、隔離等強制措施。如果採取「棒打鴛鴦」的做法,很可能讓孩子心理扭曲,甚至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和極端行為。個案(三)一、案例:小雯媽媽來電:我的女兒小雯今年讀初三,但她總是無心向學,時常精神恍惚。有時背著書包出門了,但老師卻打電話說她並沒有到學校上課。以前小雯是個乖巧聽話的好孩子,我覺得她現在這個樣子是她讀初一時發生的一些事情造成的。那時,她有一個很要好的女同學,她常常到她家玩,女同學有個比她們高一年級的哥哥。不知怎的,女同學的哥哥漸漸對小雯產生了好感,後來還常常寫情書給小雯,如今小雯已經收到了厚厚的一疊情書,突如其來的追求讓她不知所措。後來,女同學的哥哥離開了學校,但還是時常回來找她,她為此很煩惱,之後整個人也變得不太愛說話,而且精神恍惚。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我們做父母的真不知怎樣才能幫到她!二、案例分析與建議:1、重新評價孩子的情感體驗。家長和老師都應重新評價對孩子的前期印象,孩子在青春期已不像孩童時代那樣單純如一張白紙,現在要重新、提早定位。初中生「早戀」更像是一種自我認同,是種「掙脫自戀(喜歡不同性格的人)」或「尋找自戀(喜歡相同性格的人)」的心理遊戲,它把同性接觸的依戀經驗轉移到異性接觸中,「只戀不愛」。父母不要想當然的把成人的戀愛與孩子的「早戀」劃等號,父母要不斷的淡化孩子早戀中「愛」的意味,增加友誼或情誼的味道。建議小雯的媽媽首先要弄明白女兒內心的真正想法,在愛慕者強大的「示愛」攻勢中,女兒究竟持何種態度。如果小雯非常厭惡對方,小雯的媽媽一方面可以幫助她調整好心態,一方面想辦法與男生的家長或直接找這名男生談談,徹底弄清事情的前因後果,找到導致小雯心神不寧的癥結所在。另外,如果小雯也對對方有所好感,而只是因為一時不知如何處理這段突如其來的「感情」而感到煩惱,那麼作為父母先不要忙著制止,而應抱著「欣賞」的態度,心平氣和地慢慢走進小雯的內心。2、給孩子講講自己的「早戀」。想讓孩子自願與長輩談「早戀」的事,或者是一些關於情感成長的事,很多時候顯得並不太容易。因此,父母覺察出孩子因青春期引發對異性的好感,這並不是壞事。建議家長們可以試著將自己過去的相關經歷以說故事的方式告訴孩子們,以深入淺出的談話給正處『迷惘』的孩子正確引導。比如,當媽媽和女兒交談時,可以告訴她:「我在十五歲的時侯,曾經也喜歡過一個男生……但逐漸懂事後,我毅然放棄了這段不成熟的『感情』!」讓孩子對情感發展形成前期預警的能力,「早戀」的衝動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漸漸淡化。家長們應注意不要將孩子的情緒活動和情感活動與他們的學習活動對立起來,認為孩子只要有任何學習以外的思想或者愛好,都是影響學習的。事實上,儘管學習對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來說是重要的生活內容,但不是全部,孩子要成長,需要發展的技能很多。無論是行為上的技能、知識上的技能,還是情緒體驗方面的技能,都需要全面地發展。此外,紀主任還提醒家長,要與學校配合,切實掌握孩子每天的行蹤,注意孩子的安全,用愛心喚回孩子「飄忽不定」的心。個案(四)一、被試簡況:被試李x,男,出生日期:1988年3月,高二年級學生二、調查與指導全程:小李第一次來找我,是在今年3月份的一個中午,他進來的時候,神情沮喪,顯得很痛苦的樣子。看到他的表情,我當時就斷定,面前的這個學生不是簡單的學習困擾或者說是單純的同學交往問題。果然不出所料,該生正是被早戀的苦惱困擾著。剛剛坐定,小李就向我倒出了他的苦悶。他原來是一名比較不錯的學生,在班上的學習成績中等,人際關係也很不錯,但最近一年很苦惱,常感到寢食不安,學習無興趣,成績明顯下降。小李向我敘述了以上的這些之後,看了看我便低下了頭。很顯然,他並沒有把苦悶的真正原因說出來,而是以一種試探的方式等待我的反應。看到他的這一反應我以一種平和的語調對他說:「很高興你來找我,我將給你最大的幫助,那麼,你希望我給你哪些幫助呢?只是提高學習成績嗎?」小李抬頭看看我,以很微弱的語調說:「不是。」「那麼,你還希望老師幫你做什麼呢?」--我接著發問。「我還希望老師幫我解決另外一個問題。」「什麼問題?」「我喜歡一個女生,但不知道她喜不喜歡我。」「願意把具體情況說給我聽聽嗎?」於是,小李給我講了一個故事。他和小青從高一開始就是同班同學,兩人非常要好,無話不談。但高一下學期兩人因為一點小事友誼破裂,從此很少說話有時甚至連招呼都不打,而小李又非常希望與小青做好朋友,他曾經試著跟小青說話,而小青反應冷漠,只是出於禮貌應一聲。小李為此非常苦惱,常常精神恍惚,覺得生活沒意思,將來沒有什麼作為。聽了小李的敘述,我覺得小李的情況比較嚴重,初步斷定是因感情的矛盾而引起的抑鬱性神經症,理由如下:1.對生活的興趣明顯減退,不願參加娛樂消遣;2.自我意識低,誇大自己的缺點,自卑、內疚;3.覺得生活無意義,對個人前途悲觀失望;4.對社會有退縮行為,不願意與他人過多交往,社交時缺乏自信;5.對學習、生活缺乏信心。這個判斷讓我覺得小李的問題不是輕而易舉能解決的,但我並沒有表露出什麼。為了進一點了解小李內心的真實想法,我不慌不忙地說:「我理解你現在的心情,我也體驗過喜歡一個人而不被理睬的感受,但做朋友是兩方共同的願望,也許是小青不願意與你做你所希望的那種好朋友呢?」小李聽了我的話,很急,忙說:「我只是想與她做好朋友,不是談戀愛。」小李著急的表情告訴我,他非常喜歡小青,但又不想承認,以做好朋友為借口。我說:「也許小青只是想與你一般同學關係呢?就像你不能與其他同學都做好朋友一樣。」小李聽了我的話,沒有立即反駁,開始沉思起來。我知道,小李覺得我的話有道理。一分鐘後,我打破了沉默,說:「你今天來好像有兩件事需要我幫助,現在我們一件一件地說,好嗎?」於是,我們先來討論他的學習問題。經過詳細詢問,我了解到:小李學習的知識缺乏系統,無法把前後學習的知識連貫起來。我建議他回去後,從某一學科入手,列出所學過內容的提綱,然後運用這些知識。其次,我建議他回去後注意觀察小青的言行舉止,並判斷小青是否想和他成為與其他同學不一樣的好朋友。但小李則讓我幫助他了解小青的真實想法,原因是我認識小青。我答應幫他這個忙,但也希望他自己做觀察判斷。小李走後,我陷入了沉思:「看來小李已經陷入了早戀的誤區,他無法認清同學之間的感情和戀人之間感情的區別,更無法將兩者統一起來。怎樣幫助小李呢?首先應該採用認知療法,讓他對自己目前的情況及生活的目標有清楚的認識。」有了這樣的想法,我感到輕鬆了不少。後來,我對小李的輔導一直採取這種方針。事後,我找小青了解情況。小青說,她知道小李喜歡她,有些同學已經在議論了,但她不想與小李有過多交往,以免引起小李的誤會,況且,她想全力以赴地準備高考。我建議小青找一個合適的機會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小李,但要注意方式,不要傷害小李。一周後,小李如約來到我的辦公室。我問他一周以來有什麼收穫。他說,學習感到有點入門了,但關於小青的問題毫無所獲。我委婉地告訴他,小青現在只想把全部精力用於學習,不想與某個男生保持密切的來往。小李聽了很激動,他說:「我又不想和她談戀愛,只想和她做好朋友還不行嗎?」我告訴他,做朋友是雙方的事,不能一廂情願,況且,同學之間保持一種純潔的友誼不是更好嗎?小李沒有做聲。我建議他談談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童年。小李顯得很激動,他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看得出,小李仍然很激動,他因自己的願望不能實現而憤憤不平。因為上課時間又要到了,我不能聽他更多的傾訴,我要求他回去之後做好這樣幾件事:1.想想現在的我和從前的我一樣嗎,哪一個才是真實的我?自己更喜歡哪一個我?2.如果只想和小青做好朋友,為何不找她當面好好談談?兩周後,小李又一次來到我的辦公室。他臉上洋溢著的笑容告訴我:他現在的心情很好。他說,他已經和小青談過,認為她已經默許和他做朋友,因此他很開心,學習勁頭十足,不知疲倦,晚上只睡幾個小時也不覺得困,因為有了精神支柱--要幫助小青學習首先自己要弄懂答案。為了幫助他更好的找回真正的自我,我為他做了16PF的人格測試,並且給他一張紙,上面定著10句「我是__________」,讓他回去填寫。一周後,小李又一次如約來到我的辦公室。他首先把自己寫的10句「我是__________」拿給我看。我一看,他都是從否定自己的方面定的,定的都是缺點。我問他:「這是真實的你嗎?你真的有這麼多的缺點嗎?」他說:「是的,我很無能,什麼問題都處理不好。」接著他說,他有兩重性格,有時很殘酷,但對感情很執著,他夢想將來有一天能和小青生活在一起,如果不能,就自己一個人生活。感到很吃驚,沒想到他會對小青鍾情到這個程度。同時,我意識到:提高他的自我認識和自信心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我告訴他,人格測試的結果已經出來了,從測試的結果看,他是一個很不錯的人。並且說,幾次接觸,我發現他是一個有思想、有主見、重感情的人,只是有點偏激、固執。他聽我這麼說很高興,說:「老師,你說的都是真的嗎?」我點了點頭。他說:「這麼產,我還是相當不錯的。」「對,你是一個不錯的男孩子,如果你願意,你還可以找回原來那個樂觀、上進的你。如果你不反對,就現在我們來談談你與小青的問題好嗎?」下面是我與小李關於男女生交往問題的對話。「你覺得現在與女生保持過分密切的交往合適嗎?」「我覺得沒有什麼不合適的。」「你覺得自己已經很成熟了嗎?你能確定將來的想法與現在還會一樣嗎?」「也許會的。」「你保證很多年以後你還會像現在這樣喜歡小青嗎?」「我想會的。」「你能確定嗎?你知道幾年之後自己會發生什麼變化嗎?」沉默。「老師、家長反對中學時男生與女生過分密切地交往是有他們的道理的,因為現在你們還沒有長大,你們不知道將來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聽過小雞和老鷹的故事嗎?小雞和老鷹小的時候可以在一個窩裡生活,並且相處得很融洽,但當他們長大的時候卻不能在一起,因為老鷹總是翱翔在高高的天空中,而小雞卻無法飛到鷹的高度,它的生活空間是在地上。--你明白老師意思嗎?」小李默默的點了點頭。看來,他已經在默默地接受我的思想了。我進一步說:「感情是需要推敲的,我覺得高中時期男女同學之間保持過分密切的交往是不合適的,更不宜談戀愛。」這一次的輔導,我與小李只限於談論他的自我以及他一直困惑的與小青交往問題,而沒有涉及其它問題。因為我相信他能走出迷失自我的誤區,他自己會作出正確的決定。兩周後,小李又來找我,他告訴我他已經想通了,現在他的最主要的任務是搞好學習因為自己還沒有真正的成熟起來,況且,感情不能一廂情願,要把感情分成兩部分來處理:一是丟掉,一是珍藏。我為他的成長感到高興,由衷地說:「你能這麼想我很高興,說明你已經走出了困惑,你已經獨立地處理很多問題,以後不用再依靠心理老師了。--當然,心理老師隨時有意幫助你。」接下來他又與我談了他與同學交往的問題,他說,最近他跟同學的關係很好,發現同學們還很關心他。只是因為自己有些偏激,常得罪同學,但得罪同學之後總是主動道歉,所以並沒影響同學之間的關係。我告訴他,我很高興,為他的進步高興,為他找回自我高興,如果他在與同學交往的時候,能夠注意方式就會比得罪了同學之後再去道歉更好。小李表示自己會努力去做,將盡量學會把事情處理得圓滿。就這樣,我對小李的輔導告了一個段落。後來我常常在校園裡碰到他,看到他與同學會們有說有笑的樣子,我感到很欣慰。三、結論:小李這個案例給了我很多啟示。高中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成熟的時期,許多問題他們都似懂非懂,有時執著任性,有時盲目效仿,這時需要有人指點他們,幫他們擺脫困惑與苦惱。早戀問題是困擾高中生的普遍問題,他們往往把同學間的好感與男女之間的感情等同起來,或者單相思,苦惱煩躁;或者信誓旦旦,追求浪漫,每天把大部分時間耗費掉,影響學習,影響健康成長。一方面,他們性早熟,希望獲得異性的好感;另一方面他們心理還不夠成熟,不能正確認識感情,也無法正確處理感情。老師、家長要正視高中生的這一心理特點,一旦發現早戀的現象,不要大驚小怪,不能強制地干涉他們,更不能聽之任之,要引導他們把對異性的好感與早戀區別開來,幫助他們走出早戀的誤區。作為同學,不要把交往密切的男女同學對號入坐,拿他們開玩笑,更不能議論紛紛,嘲笑他們,而是要和他們保持密切的交往,分散他們彼此之間的注意力,使他們之間的交往只保持在同學或好朋友的程度。小李的案例證明,在心理輔導中,首先要與學生建立信賴關係,當學生信任你的時候他才會接受你的幫助,甚至接受你的觀點。其次,說話要講究分寸,不可傷及學生的自尊,更不可給學生的行為定性。比如,在輔導中,我從來沒說小李是早戀,而是用「男女同學密切交往」這句話來代替。另外,在心理輔導中,輔導老師不可急於求成,有些問題需要學生慢慢地體會。當學生悟出道理的時候,他自己會擺脫心理困擾。個案(五)陳x,男,出生年月:1988年4月一、問題行為簡述(一)被試的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觀察情況:1、被試先後與三名女同學建立戀愛關係;無心學習,紀律觀念差;有很強的逆反心理;做事情從不考慮後果,缺乏責任意識;有明顯的報復心理。(二)被試父親觀察的情況:1、性情古怪,不聽家長的話,被責罵時常常出言相撞,不服管教;2、與家人幾乎沒有感情可言;3、常以各種理由向父親索要錢財,甚至有竊取的行為;4、不願待在家裡一有空隙便出去,經常有離家出走的意圖。(三)與被試個別談話發現的情況:1、與其父有隔閡,甚至有仇視心理;2、不服從父親管教,極想脫離目前的家庭;3、沒有自信心,自卑感重;4、主觀意識太強,做錯事不知反省,反一味責怪他人,無法與人維持良好的關係;5、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和愛護。二、資料收集(一)個案生活背景:1、家庭關係:父親47歲私企老闆;繼母38歲無業;被試17歲初三學生。2、家庭經濟情況:經濟富裕3、父母教育態度:其父過去對被試過於縱容,目前已漸長大則要求自主,但因被試脾氣古怪,有時遭毒打;其母(繼母)無視被試的存在,對被試感情冷漠,形同陌路人,不加任何管教。4、興趣特長:喜歡上網。5、生活簡史:原為和睦、幸福的三口之家,後因其父投資興辦企業,家中經濟日漸富裕,且生活作風不正,有婚外情,遂於其母經常發生口角,甚至打架,其父提出離婚,其母服毒自殺,被試隨與其父一起生活,後其父與其繼母結婚,被試對其父與其繼母持仇視態度。其母去世後,被試性情大變,沉默寡言,學習成績一落千丈。(二)社會生活1、不和老師接近。2、與班上同學相處不融洽,常有吵架行為發生。3、性格內向,很少參加集體活動。三、個案分析(一)家庭生活:被試原來的家庭生活和睦、幸福,後因變故,難以接受突如其來的巨大創傷;被試其父是害死自己親生母親的兇手;加之其父生活作風不正使被試更加仇視其父,且有明顯的報復心理;加之被試繼母對其冷漠的態度,更使被試覺得自己是多餘之人,在家感受不到溫暖,對家缺乏歸屬感,所以極想脫離家庭,渴望從老師、同學中求得愛的補償。(二)學校生活:被試在學校與同學不和睦,且性格古怪,找不到真正的朋友。四、個案指導設想(一)掌握被試基本資料,深入調查,以全面了解其基本情況。(二)以個別談話方式,先建立與被試之間良好的關係,使其在寬鬆環境下得以傾談,發現問題所在,使被試能充分清楚地意識到早戀的危害。(三)進行家訪,以進一步了解被試家庭環境,並藉以緩解被試與其父母之間的矛盾和衝突,縮小彼此之間的隔閡。(四)與班主任及其任課老師交換意見,以了解被試在學校的情況,並通過其他同學進一步了解被試。(五)與被試談心,使其能夠正確、合理地處理與家人、老師、同學以及其他幾名異性同學之間的關係。五、個案指導的成果(一)個人方面1、通過多次談話,使被試對父母不再持仇視的態度。2、使被試明確認識到早戀的危害。3、讓被試的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給予他較多的關懷。4、使被試能夠正確處理與家人、老師、同學之間的關係。(二)家庭方面使其父母轉變對被試的態度,多關、了解心被試,加強與被試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六、結論(一)因性格古怪已成慣性,一時難以轉變,需多給予關懷和溫暖,其他人需積極、主動地接近被試。(二)對於被試的早戀情況,應叢正面引導,且不可粗暴干涉,橫加指責,甚至採取一些極端的懲罰、制止措施。課程資源七「中學生前途命運觀初探」實例研究分析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 鞏正寧個案(一)趙宇飛,男,出生年月:1989年8月13日一、行為簡述:該名學生現就讀於本校高二(1)班。綜合各方面資料所所知:該生平時能遵守學校紀律,在班集體中行為表現良好。但該生對學業缺乏足夠的興趣和耐心。對學習很少投入精力,滿足於得過且過。二、有關資料收集(一)生活背景1、家庭關係:父母親均為農民;一個妹妹尚在小學讀書。2、家庭經濟狀況:年人均純收入一千元左右,屬偏低水平。3、父母教育態度:希望孩子能多讀點書,將來好自食其力,過農村「小康」人家生活。無其他過高目標追求。4、興趣特長:體育運動;善於機械修理。(二)社交生活:能與同學和諧共處,待人接物大方,有分寸,無不良交友記錄。(三)各項測驗結果1、智力測驗結果:智商正常,指數98。2、學業成績:較差,平均分數為46分。3、個性測驗:性格外向,活潑開朗,有較強的是非觀念。三、情況分析該生的各種生活經歷無大的挫折,屬正常情況;思想、行為、表現均為良好,但由於家庭經濟條件和家長觀念影響,該生對學業無過高追求,喪失進取精神,因而在學校里對學習認識不清,抱著「混光陰」的態度,致使成績較差。四、個案指導設想針對該生存在之實際,特提出如下指導意見:1、做好父母的思想工作,促使其轉變教子觀念、生活觀念,從而求得對學生的支持。2、建議班主任老師多和該生談心,從而逐漸影響其生活觀念、就業觀念,最終改變其對前途命運觀的錯誤認識。3、建議各科任老師在功課方面給該生以個別輔導,以提升其課業成績,從而樹立該生的自信心,重新揚起美好理想的風帆。五、個案指導成果1、通過對該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近一年多來,該生進步較大,特別是對學業的態度有了徹底轉變,目前該生學習較為刻苦認真,成績也在逐步提高。人生觀、價值觀、前途命運觀得到端正,達到了預期的目的。2、利用家校聯繫,舉辦家長培訓,該生的家庭教育環境得到徹底改善,家長觀念得到更新,為該生進一步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個案(二)高博文,男,出生年月:1993年2月16日一、行為簡述該生現就讀於本校初二(2)班,綜合各方面資料所知:該生紀律觀念淡薄,行為散漫,在班上經常打罵同學,不服從管理;缺乏時間觀念,經常遲到、曠課;且有上網惡習,影響學習,上課老睡覺;在家裡目無長輩,好逸惡勞,生活習性較差。二、有關資料收集(一)生活背景1、家庭關係:父母早年離異,現只有父子二人。2、家庭經濟情況:家有果園5畝,年收入超過兩萬元,屬中上水平。3、父親的教育態度:父親只忙於個人事務,疏於教育管理,基本上對孩子放任自流。4、興趣特長:喜歡電腦遊戲。(二)社交生活:校外交往廣泛,常常與社會閑散人員有所來往。(三)各項測驗結果1、智力測驗結果:智商正常,指數101。2、學習成績:極差,平均分29分。3、個性測試:內向、任性;很難與人溝通;缺乏是非觀念。三、情況分析該生家庭背景複雜、曲折,童年心理創傷較為嚴重,缺少愛心的呵護,特別是缺少母親的關愛,因而性格扭曲較為嚴重,思想、行為、表現極為不良;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和追求,對前途命運缺乏認識,致使學習、生活等各方面問題嚴重。四、個案指導設想針對該生的特殊情況,特提出如下指導意見:1、做好家庭方面的工作,特別要促使其父親加強對孩子的教育與管理。2、動員全體任課老師給該生以更多的關愛,特別是生活方面,重建孩子的自尊與生活的自信。3、在學生中開展幫扶活動,鼓勵班上的同學給該生以更多的學習、生活上的幫助,使其能感受到集體的溫暖。4、強化行為矯正的力度,特別是要斷絕其與校外的不良往來,從而從根本上改變該生的思想與行為,達到端正其人生態度的目的。五、個案指導成果(一)通過動員各方力量對該生進行思想、行為矯正,近一年來,該生有了明顯進步,特別是有了一定的是非、紀律觀念,斷絕了與校外閑雜人員的不良交往,能遵守校紀校規,團結同學,尊敬師長,學習成績也有提高。特別是經過教育,該生已經有了明確的人生態度和目標追求,這是最難能可貴的。(二)通過開展家訪工作,舉辦家長培訓,明確了家庭的教育責任,家長的觀念和態度發生了徹底改變,對孩子的關心、教育意識得到了加強。附錄一在學生中開展自我完善活動正寧四中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 趙維楨在學生中開展自我完善活動是前蘇聯有關教育專家曾經做過的研究與實驗活動。我們從一九九六年開始也做了這方面的探索與研究,現將其主要理論與做法以及我們的方案介紹如下:一、自我完善的含義及其意義自我完善是人有意識地改變自己個性的活動,其實質就在於被認清的個性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乃是自我改造的最高水平。自我完善有助於更全面地實現教育的綜合方法。因為:①任何確保個性綜合教育的方法,如果不取得個性本身的支持,協助和對自我完善的相應努力,就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目的。②可彌補教育工作中由於不考慮具體學生的某些品質形成的實際水平,不考慮他的強點和弱點而平均使用某些教育方法所造成的缺陷。③把教育和自我完善緊密結合起來,④教學方法改革的中心點在於強化學生的自學能力,而自我完善的目的在於增強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二.內容及實施步驟(一)準備工作:1.加強班級管理,統一思想,形成基本的班級凝聚力,蓬勃向上的班級風氣。2.認真細緻地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①學生簡歷,成長中較有影響的轉變;②家庭構成,對學生有影響的成員的個性特徵等;③學校教育中對其較有影響的老師的情況;④對學生個性的初步判定。3、向學生宣傳有關自我完善的基本知識。並讓學生書面回答下列問題:①你在學習、社會工作以及同其他人的相互關係中,成功與失敗的原因是什麼?②這些成功與失敗是否影響你對自己個性的看法?③你認為你個性的主要特徵是什麼?④你的學習成績是由什麼決定的?你的學習成績是否符合你的能力?⑤人能否發展自己的積極和克服自己的缺點?你自己這方面做得如何?(二)自我完善的心理、教育學基礎1.從教育到自我完善組織活動,把外部要求轉化為個性對自身的內部要求。①克服說教(包括政治課等)中的空洞成份;②糾正勞動教育及其他活動教育中的唯措施論思想及不良傾向;③豐富個性的感受(情感與想像)—主要通過文學藝術等;④榜樣與理想,榜樣的三個層次——榜樣知識、程序榜樣、個性榜樣。要使教育的榜樣成為促進自我完善的個性理想。2、個性的自我完善與群體的發展。個性的自我完善取決於群體的發展水平,群體發展的三個水平對個性的不同層次的影響。3、對自我完善活動的教育促進。①傳授自我完善知識是調動自我完善積極性的手段;②組織集體自我完善;③前途在自我完善中的作用;④正確運用表揚。4、自我評價形成的途徑和方法。①形成集體評價和比較評價的氣圍,使自我評價趨於準確,形成條件;②組織學生的專門活動(有關的課程及作業、組織有關活動,建立行為與個性的聯繫)。(三)制定義務準則(自我完善計劃)1.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缺陷及奮鬥目標制定自己的義務準則;2.交流學生各自的義務準則,在基礎上初定集體的準則;3.根據集體準則修訂自我準則;4.確立集體準則,確定個體準則。準則要求列舉:列舉一:少年通常是根據從周圍環境,文學作品等方面獲得的有關社會對人的要求,有關道德和意志品質以及英雄個性和模範人物的大量信息,制定他們的自我完善計劃。這種計劃通常由一系列的自定義務構成。如培養獨立性、勇敢精神、頑強性、責任感等。列舉二.比較認同的自我完善的個人準則;①有原則性。②做事善始善終。③發生爭論不急躁;不說粗魯話,不侮辱人;說話要仔細斟酌。④克服自己的急躁情緒。列舉三.蘇聯的烏申斯基認為,在自我完善中,下列準則對他是有幫助的;①沉著鎮靜,至少表面上如此;②言行正直坦率;③三思而後行;④堅定果斷;⑤不炫耀自己,不講任何不負責任的話;⑥不虛度時光,做自己需要做的事,而不是碰到什麼做什麼;⑦把精力用在必要的或者令人愉快事情上,而不憑一時熱情;⑧每天晚認真總結自己的行為;⑨對過去、現在和 將來的事情,任何時候不吹牛。列舉四:托爾斯泰認為下列準則對自我完善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①決定必須做什麼,那就無論如何要完成它;②做什麼事情,就一定把它做好;③任何時候都不要靠書本,如果你忘記什麼,要自努力去回憶;④要經常使你的大腦較大限度地開動起來。(四)自我監督、自我報告、自我命令:1.自我監督。只有當個性按照自我完善的要求隨時監督自己的活動時,承擔的字定義務才能夠實現。在自我完善過程中,有意識地運用自我監督,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完善自我監督,進一步提高在實現自我完善計劃中的矯正和穩定行動的作用。教師指導學生的自我完善,首先以提供有關自我監督的專門信息、幫助他們掌握自我監督這一自我完善的手段為前提。然而,自我監督僅僅是自我完善過程中的一個環節,它只有在和自我完善手段相互作用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這些手段包括自我命令、自我說服等。2.自我報告。當學生認識到他本身是自己監督的客體和利用自我監督對自己施以影響的事實時,就為提高自我監督效果創造了特別有利的條件。這樣就會使學生為改善自我監督而進行自我報告。一個學生的自我報告是這樣的:「我不能很好的監督自己履行自己的諾言。為了更好的監督自己,我現在決定每天作自我報告;」「我堅持每天晚上作自我報告的制度,查明這一天做了什麼,什麼忘記做了,什麼完成得好,什麼完成得不好,應當做出什麼樣的結論,將來如何改正自己的錯誤,如何鞏固自己的成績;今天嚴格監督自己了,今後應如何檢查監督自己。」自我報告有助於提高自我監督的效果。3.自我命令。往往有這樣的情況,當一個人認識到自己沒有完成自我完善計劃,偏離了他的方向,從而對活動計劃作相應的修改並進行自我監督時,仍然不能使自己的活動符合這個計劃,不能完成規定的任務。這種現象往往是在實現計劃道路上存在一定困難的情況下出現的。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意志問題。這種情況下需要自我命令。保爾在生命危機時刻「拿起了手槍」。這時,他命令自己道:「放下手槍,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不能談起這事。即使在生命不堪忍受時也要生活下去,而且要生活得有意義。」自我命令取決於人的信念。符合於個人主要生活目標和信念的自我命令,同違反個性方針及基本任務的自我命令相比明顯更有效。對於任何違反自我命令的意願不能遷就,在每天的活動中必須完成它。自我命令的效能取決於個性的責任感水平。認清的自我命令比未被認清的自我命令具有更大的潛力,同少年相比,青年的自我命令,特別是被認清的自我命令,具有更大的潛力。(五)自我評價1.自我評價是人的自我認識和自我態度的統一。自我評價包括人對自己的能力、行動、品質和行為的動機與目的的分析,以及對它們的認識和評價態度。它以其方式不同(過高、過低、符合)可以壓制或激發人的積極性。自我評價的發展是自我完善的動力。發揮自我評價中的年齡潛力取決於外部教育和條件,因此有理由認為,在各種不利的生活和教育條件下每個年齡階段自我評價的潛力發揮得不夠充分,從而使人的生命中的每個年齡階段所固有的、合乎規律的自我評價性質的進化受到抑制。2.自我評價的四種水平第一.程序——情勢化水平。人在自己的行動和 個性品質之間還未建立聯繫。評價自我只是根據活動的某些直接的外部結果。第二.品質——情勢化水平。個人在自己的行動和品質之間建立起直接聯繫。他的自我完善計劃往往總是局限於某些分散的孤立的行動。自我完善的偶然性行動導致了自我完善的情勢化。第三.品質——保守性水平。在行動與個性品質之間建立的直接的、形式上的聯繫的破壞。個性品質從具體行動中抽象出來,並且作為獨立的客觀現實進入人的潛意識。第四.品質——變動水平。認清個性品質與行為之間的複雜聯繫。內部世界脫離直接具體行為的情況逐漸被克服。作為評價發展的每後一水平的出現不是通過消滅前一水平,而是在改造前的基礎出現的。確定和認清自己在情境中的地位是人的一項高度複雜的任務。對於低齡的兒童有代表性的是第一種水平,少年期是第二種水平,對由於少年期向青春期過度的兒童來講,典型的作為評價是第三種水平。而青年則是第四種水平。3.自我評價的手段和方式自我評價是其形成的各種因素長期而複雜的相互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包括:周圍人物的評價,本人對自己的成功與失敗以及表現其個性品質的活動結果的分析。起初人的行動為受別人的評價和活動結果的調節,行為的外部調節只是逐漸地讓位於內部調節,行為的外部調節只是逐漸地讓位於內部的調節,而內部的最重要機制之一就是自我評價。當自我評價是在周圍評價的基礎上出現,而本人又缺乏獨立評價自己活動結果和行為的能力時,就有可能形成不正確的自我評價。自我評價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有: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報告,自我監督,對比。自我觀察:就是人對自己的行動、行為、活動以及自己的體驗進行觀察。自我分析以自我觀察為前提,並運用自我觀察的結果中獲得的材料。自我分析要在人們的各種日常活動和自我思考中不同程度地進行。自我分析也有得出片面性結論的危險和主觀主義地解釋自己這樣那樣的行動、行為、成功與失敗的可能性。自我報告:就是人向自己報告個人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個人的行為以及這些行為所表現出的個性品質。可分為兩類:總結性報告和臨時性報告,總結性自我報告,就是報告相對長的一段時間內,也就是在一定的生活階段內所表現出的在自認為力能勝任並自願接受的任務和活動的客觀結果之間相符合的程度,臨時性自我報告是人在短時間內的自我報告。自我監督是人判明被實行的活動計劃偏離原定計劃和修正活動的能力。比較法經常被人們用於自我思考,用於評價自己的行為中所表現出的個性品質。分為總體的、綜合的或全面的比較,部分的或局部的比較,現時比較,回溯比較。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中學生家庭抗拒行為與爭取獨立的探索正寧四中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 張偉虹家庭是一個人生存的第一選擇,其成員首先是母親和父親,他們對孩子的態度,對孩子的評價,與孩子的交互作用,直接影響孩子的自我意識。孩子在12歲之前,大多數按照父母的意願做事。而進入青春期,隨著年齡、知識的增長,閱歷的增多,自我意識的不斷發展,於是他們渴望了解自身,渴望得到父母、老師的認同,渴望突顯個性,得到他人的賞識。曾經在家庭中百依百順的孩子,變得不聽父母指教,進而與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產生矛盾,言不聽計不從,按自己的想法做事,表現出抗拒行為。抗拒行為是中學生渴望成熟的具體表現,也是中學生心理趨向成熟的外部顯現,是為了爭取他人的認可,獲得社會、家庭地位的鬥爭行為。因此,抗拒行為實質是中學生自我意識發展後爭取個性獨立的行為,他們所表現出的抗拒性與成人相比有其自身的特點,作為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對此應有足夠的認識。一、抗拒行為是自我意識的表現自我意識是「主體對其自身的意識」,即人們對自己各方面的情況以及與周圍人關係的認識、感受、評價和調控。它是一個人在後天的生活環境中,在個體與客觀環境,尤其是與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的自我意識發展一般經過三個時期,(1)自我中心期,從出生八個月到3歲左右為止。這個階段兒童以自己為中心,從自己的觀點立場去反映事物。(2)客觀化時期,從3歲到青春期。這個階段的孩子慢慢能比較客觀地評價自己、認識自己。學會擺正自己同社會、同別人的關係,社會適應能力也相應增強。(3)主觀自我時期,一般指由青春期開始到成年這個階段。主觀自我時期,學生的個性逐漸形成,能以自己的傾向和價值觀、世界觀去對待社會,處理問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個時期正是一個人處在初、高中階段時期。中學生希望得到領導、父母、老師的關注和尊重,這個時期的自我意識具有敏感性、獨立性、穩定性、深刻性和全面性。他們渴望認可的同時,也渴望擺脫父母、老師的制約,由此產生逆反心理,這是青春期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根據我們在全校20個班300名學生中調查統計,強烈地追求個性自由、個性獨立,不願讓父母過多管理自己,認為和父母很難溝通的學生達125名,其中男生93人,占被調查的74.4%,說明中學生自我意識強烈,其中男同學遠遠高於女同學,特彆強烈的自我意識表現在行動上即為抗拒行為。二、農村中學生抗拒行為的特徵及分類抗拒行為是中學生的自我意識發展的結果,是逆反心理的行為表現,孩子不能與家長意見保持一致,唱對台戲,是中學生普遍的行為特徵。抗拒行為受地域文化、家庭文化素質的影響,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不同家庭文化素質下,中學生抗拒行為表現特徵不同。地理條件不好,家庭文化偏低,學生的抗拒行為越強;我校地處子午嶺山邊,偏僻閉塞,交通不便,經濟滯後,學生95%來自農民家庭,群眾文化素質偏低,學生的抗拒行為嚴重,表現出正直性和盲動性。如果用有無意義來劃分,則稱之為有意義抗拒行為和無意義抗拒行為。有意義抗拒行為表現為中學生與家庭的抗拒行為後果對社會、家庭和本人有積極意義。學生王x用自己的東西幫助同學,回家後遭到父母的指責,後來凡是在學校發生的事他一概不告訴父母,父母感到兒子有事瞞著自己,就再三追問,逼迫之下,兒子與父母又產生矛盾。兒子這種行為後果對於社會公德、個人良好品質的養成有積極意義,屬有意義抗拒行為,反之,稱為無意義抗拒行為。學生李x家庭富裕,父母嬌慣,其經常打著學校的旗號跟父母要錢,父母意識到兒子的不良行為,不再給錢,可李x不肯妥協,不給錢就不上學。這種抗拒行為屬於無意義抗拒行為,其後果輕者會使本人品德敗壞,家庭不和睦,重者影響社會的安定。我們通過對有抗拒行為學生利用《學生基本情況一覽表》中家庭信息分析表明,有意義抗拒行為的中學生,父母有的文化素質偏低;有的狹隘、自私、保守,不懂事理;有的以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來框范孩子等等,而孩子憑藉閱歷、知識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他們有了獨立的判斷能力,他們對父母的意見不能苟同,產生對抗。這種現實例子很多,如:父母只顧打麻將,忽視孩子,孩子從心理上輕視父母;孩子與異性同學走在一起,父母疑心他們在早戀,粗暴指責;因經濟拮据,無故指責孩子亂花錢;因做錯了一件小事,父母揪住不放,輕者責斥,重者毆打;因孩子在經濟上給予有困難的同學幫助而責怪其為敗家子等等,這些行為都會激怒孩子,產生抗拒,隨著年齡增加,有意義抗拒行為呈增加趨勢。無意義抗拒行為的中學生,父母的文化素質一般較高或懂事理,能理性的對待孩子的觀點,而這類學生的想法不成熟,具有幼稚性、衝動性,過分自我表現,抗拒行為完全是為了爭取獨立,凸現個性,不理智接受父母意見,「即使錯了,也要這樣做」的想法驅使他們做傷害家庭,危害社會,殘害自身的事。抗拒行為的年齡特徵。根據抽樣調查表明(如下表),隨著年齡的增長,要求個性獨立,得到社會的認同的意識越強烈,有意義抗拒行為遞增,無意義抗拒行為在下降。這表明中學生逐步走向成熟,能理性的認識自己,以社會公德約束自己,作為父母應該感到高興;反之,年齡越小,無意義抗拒行為遞增,有意義抗拒行為在下降。年齡人數項目13——16歲17——19歲100百分比100百分比有意義行為5151%8484%無意義行為4242%1515%無抗拒行為77%11%三、抗拒行為對於中學生身心的影響中學生與家庭產生的抗拒行為對於他們成長的身心健康不利。有意義抗拒行為的學生如果長期與父母處於對抗狀態,父母的批評、指責、嘲弄,使他們學會了譴責,學會了爭鬥,性格要麼暴躁,要麼憂鬱,如果長期得不到矯正,就會失去老師、同學的喜愛,處在孤獨無助中,與人相處的親和力降低,不利於學生學業的進步,更不利於學生個性健康的成長。無意義抗拒行為的學生過分自尊,過分追求自我,幼稚、衝動,無視社會公德與親情,與父母處於對抗狀態,長期不能反省自己,與父母出現代溝,得不到親人更好的幫助,在學校、社會中狂妄自大,唯我獨尊,無視校紀校規,成為品行、人緣和學業不良的後進生。根據調查統計表明,在校後進生85%屬於無意義抗拒行為學生,與父母不和,長期處在抗爭之中,轉移了學習的注意力,於是學業一天天荒廢,成為學校關注的焦點,而他們扭曲的心理得到了暫時的滿足,不久,空虛和無聊會像洪水猛獸吞嗜稚嫩的心靈,他們又會尋找新的刺激,越滑越遠,會給社會、家庭和本人帶來無可挽回的損失。有意義抗拒行為與無意義抗拒行為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可以相互轉化,通過對個案分析發現,抗拒行為學生一般情況下的轉化方式為:1、有意義抗拒——無意義抗拒;2、無意義抗拒——有意義抗拒;3、有意義抗拒——無意義抗拒——有意義抗拒;4、無意義抗拒——有意義抗拒——無意義抗拒。這為我們教育轉化提供了可能,四、幫助中學生消除抗拒行為的途徑中學生抗拒行為是為爭取獨立,但是長期的抗拒是不利於他們身心健康。因此,根據對抗拒行為產生原因的分析,家長要減少中學生在家庭中的抗拒行為,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做起:1、提高家長自身的文化和思想素養。家長應多了解孩子心理發展的特點,掌握教育孩子的技巧。基於這一認識,經課題組建議,我校從2004年就開始成立了家長學校,先後共舉辦家長培訓活動三十次,培訓家長8000多人次。根據跟蹤調查,培訓過的家長與孩子的關係大為改善,能與孩子平等交流,關注孩子心理的變化,學生在家庭中露出了燦爛的笑臉,學業進步,待人接物有禮貌,與老師、同學能和睦相處。2、幫助中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做好家長工作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在於幫助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別人,認識社會,認識人生,學會用社會價值尺度來評價自己。根據三年來課題組的經驗,採用以下方法比較有效:(1)心理輔導培訓。每周在固定時間進行心理知識輔導,讓學生相互傾吐心聲,相互出謀,教師再幫助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源,尋找解決的方法。(2)個別談話。學生與家庭不和,往往不願向老師訴說,我們就主動地以朋友的身份,尋找談話的機會,打開他們的心扉,了解真實情況,掌握內心活動,進行心理指導,幫助他們解除心理困惑。(3)跟蹤觀察。從側面觀察學生的言行,判斷其心理變化,為做好思想工作積累一手資料。(4)朋友相互評價。例:同學高某,一向與父母不和,好長時間不與父母談話,高本人心理也很苦惱。先讓他與知心朋友交談,了解自己的缺點,他就從內心認可了自己的缺點。(5)創設情境與人比較。在研究中,讓高某跟隨好朋友回家,通過朋友與父母的和諧關係,認識到自己的不足。(6)優點賞識。讚賞優點,讓其產生成就感,心理融入到家庭,從鬱悶中走出來,反省抗拒行為給自己帶來的不利影響,感受與家庭成員和睦相處的快樂,注意處理與周圍人的關係。(7)自我反省。引導有抗拒行為的學生自我反省,自我分析抗拒行為產生的原因、結果,調整自我評價,學會自控。(8)讓學會保持積極的心境。「人逢喜事精神爽」,心境良好時會覺得陽光燦爛,白雲飄飄,花兒對我笑,鳥兒對我鳴,在積極地心境下,遇到父母的責斥時也會平心靜氣。長期積極心境的沉澱會成為個性特徵,使他們具有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心理品質。中學生青春年少,良好的生活環境,和睦、溫馨的家庭氣氛,會使他們朝氣蓬勃,鬥志昂揚。不和諧的家庭關係使他們長期陷於不良情緒之中,會消沉,心理變態,甚至走上歧路。因此,作為父母、老師應關注這個群體的內心世界,掌握教育孩子的技巧,拋棄傳統的教育觀念,在關注、幫助、了解、溝通中扶一扶,看一看,望一望,讓他們上路。最後將英國多蘿西·勞·諾爾蒂的一首詩的一部分送給為人父母和即將為人父母的人,以與天下父母共勉:「鼓勵伴隨著孩子/他信心日增;寬容伴隨著孩子/他堅韌不拔;認可伴隨著孩子/他愛心長存;稱許伴隨著孩子/他自愛自尊;賞識伴隨著孩子/他明白人生終當一搏;誠實與公正伴隨著孩子/他領悟出真理與正義;友善伴隨著孩子/他信賴他人與自己;寧靜伴隨著孩子/他就會心靜如水,附錄二「暴力」青少年的心理分析及對策正寧四中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 趙英龍近年來 ,青少年暴力現象愈演愈烈,打架鬥毆事件不斷發生,這已經嚴重影響著家庭的和睦、學校的發展、乃至社會的和諧,是整個社會生活中最令家長和教師頭疼的事情。如果青少年的「暴力」行為長期得不到教育和改正,最終很可能導致犯罪行為的發生,所以經常有暴力行為的青少年就會淪為「暴力」青少年,甚至罪犯。儘管我們學校地處偏遠山區,但是這一現象依然存在,隱患依然存在。為了防患於未然,現就「暴力」青少年問題的點滴看法分析如下,僅供各位同仁參考。一、「暴力」青少年的顯著特徵1、多為中胚葉型體質(肌肉發達、體格健壯、行為敏捷、相當於「鬥士」)。2、在氣質上經常表現為不安、易衝動、富有侵略性、攻擊性和破壞性。3、在情感與態度上經常表現出敵對的、挑釁的、怨恨的、頑固武斷的與不服從的特徵。4、心理方面喜做直接具體的學習,不喜歡抽象的智能活動。5、社會文化方面,多在父母不適當的管教下長大,家庭生活素質較差且無文化氛圍。二、「暴力」青少年的心理因素1、以自我為中心的偏執狹隘的價值取向。可表現為極端利己主義的人生觀、狂妄自大的英雄觀、無原則的友誼觀、歪曲的道德觀和淡漠的法制觀等。2、難以克制的強烈欲求和惡習。這些欲求或惡習往往與個體生而具有的食物反射、性反射或防禦反射以及被稱為「快樂中樞」的神經活動相聯繫而成為自己行為的主要動力。3、社會道德情感和義務感的淡漠或缺陷。4、自制力的相對缺乏,不顧後果,突出表現為衝動性和冒險性。5、自以為可以逃脫懲罰的僥倖心理或厭世輕生。6、對挫折或壓抑的反應,對缺憾的補償要求,對不滿的發泄,嫉妒心、仇恨心、報復心以及與此相聯繫的情緒反應等等。三、導致「暴力」青少年「暴力」行為的原因1、家庭原因:有些青少年生活在文化素養差、父母脾氣暴躁的家庭,從小就受長輩「暴力」行為的影響,耳濡目染,最終繼承「老子英雄兒好漢」的人生觀,遇事以暴力、武力解決;有些青少年從小就嬌生慣養,是家中的皇帝、公主,「老子天下第一」思想嚴重,遇事稍有不順心,便會悲狠交加,大打出手;有些青少年由於家庭的不幸,如父母的離異,報復社會和他人的不良情緒等等。2、社會原因:現實生活中的不良行為的影響和「熏陶」(如地痞流氓的惡作劇,惡棍、無賴的負效應等);影視文化的衝擊,電影、電視、網路是我們時代的驕子,20世紀的無冕之王,但是它們所宣揚的「暴力」和性是足以殺人,尤其是青少年。有人認為它們是導致社會不安定的罪魁禍首。為了迎合商業利潤和趣味的節目,它們常常充斥著暴力、死亡和性。美國有人作過統計,一個14歲的中學生就已經可能在電視上看到1.8萬樁謀殺案,目睹1.3萬人死亡,這足以構成生活充滿暴力的印象。3、學校原因:有些學校對這些「暴力」青少年放棄(由於難以管教採取開除,使之進入社會);有些學校對他們則聽之忍之,有些教師甚至姑息遷就,不能很好的教育他們。當然,導致「暴力」青少年形成的原因還與青少年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特徵密不可分,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四、針對「暴力」青少年的對策1、營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環境,使青少年的成長有適宜的土壤;2、營造良好和諧的社會環境,使青少年遠離暴力,遠離色情和性;3、營造良好、愉快的學習環境,提倡賞識教育,永遠忌言「壞孩子」;4、定期和青少年交流溝通,做到防患於未然。當然,對青少年的教育是一個龐大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各方面的參與,尤其是有「問題」的「暴力」青少年,更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幫助與教育。附錄三幫助中學生形成良好性格的途徑正寧四中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 邵鴻娟學校心理健康輔導是一門新興的應用心理學學科,雖然它進入農村學校課堂的時間較短,還有待於成熟和完善,但對學生健康人格、積極態度的形成,學生自尊、自信、自強、自製、情緒愉悅、富有愛心等健康行為的養成十分重要,更有助於學生消除煩惱,健康成長。特別是如今社會高速發展的情況下,快餐文化,傳媒的偏差,學校家庭的高期望,時時刺激著我們這些生理和心理還不十分成熟的孩子,使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不同程度的遇到各種心理困惑,形成心理障礙,嚴重的發展為心理疾病。據統計,農村學校中至少有百分之十五以上的學生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良心理障礙,城區學校則更高。因此,作為一個教育者,作為農村學校心理健康課題組成員,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探究學生常見的不良心理,尤其是分析不良性格成因及其影響,加以預防和化解輔導,力爭主動權,把學生心理困惑消滅在萌芽狀態。一、培養中學生良好性格的意義「性格是人對客觀現實的穩固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的個性心理特徵。」一個人做什麼,怎麼做,直接受他所生活的社會條件和所處的社會地位所制約,也受他的動機、興趣、理想和信念等個性傾向性的制約,並受一定的道德規範約束。青少年的誠實、正直、謙遜、助人為樂的良好性格,往往產生融洽的人際關係,增強學習與生活的樂趣,提高學習與工作績效的心理效應。反之則會導致人際關係緊張,甚至發生矛盾和衝突,給人們造成精神上的負擔和痛苦,給學業帶來損害,從而影響人的身心健康與精神文明程度。「青少年良好的性格,是指有利於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品質與行為向著社會需要健康發展的一系列良好的心理特徵的總和。」性格研究專家從90名初中、高中、大學的校級三好學生的性格特徵的分析中發現,儘管他們的性格各異,但他們基本上是健康的,且有如下共同點:熱愛祖國、熱愛集體、誠實、遵守紀律、勤奮、自信,具有較強的目的性與自制力,思維積極且比較科學。反之,心理不健康的青少年,其性格也是不良的。據專家對某私立學校的291名受試學生的主要不良性格特徵的調查,發現違法犯罪青少年的心理都是不健康的,其不良性格特徵主要有自私、兇狠、粗野、任性、虛偽、浮華、驕橫、自卑、無恥,孤僻等。」我國學者錢曼君也對70名犯罪青少年的研究,證明了他們的犯罪與16種不良性格特徵有關。(70名違法犯罪青少年的不良性格特徵分析)不良性格特徵人數比例(%)不良性格特徵人數比例(%)膽大妄為6187.1難於自製70100虛偽5477.1驕橫2028.6兇狠3955.7自卑1521.4好勝逞強4868.7冷酷1420任性3245.7無恥2332.8粗野1927.1孤僻811.4浮華3854.3敵視2637.1自私5172.8懶散6694.3加之,青少年犯罪率的逐年上升,從對優秀青少年與違法犯罪青少年的比較研究表明,青少年心理是否健康,其中性格是關鍵的因素。性格影響行為既依照心理系統內在的運動規律又離不開社會環境的催化作用。必須遵循心理衛生學關於健康心理形成的規律,認真解決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的現實的社會心理問題。二、中學生性格特徵及其類型「所謂性格就是人們對待現實的態度和行為方面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和心理素質。」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現實的比較穩定的態度體系,二是與態度體系相適應的習慣的行為方式。性格有幾種不同的劃分方法:按獨立性的程度劃分可分為獨立型和服從型兩種。獨立型性格的人善於獨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不輕易為外界因素所干擾,有自己的主見。順從型個性的人獨立性差,易受干擾,沒有主見,習慣於人雲亦云。按理智、情緒何者佔優來劃分可分為理智型性格和情緒型性格。前者習慣於以理智支配自己的行動,後者習慣於以情緒支配自己的行為。按心理活動的傾向性劃分主要可分為內傾型(內向型)、外傾型(外向型)兩種。所謂內傾型,是指心理活動傾向於內部,這種人表現沉靜、多思、反映緩慢、適應環境較為困難。所謂外傾型,是指心理活動傾向於外部,這種人活潑、開朗、活躍、善於交際。按性格的客觀作用劃分可區分為積極型和消極型兩種。積極型的性格特徵具有熱情、直爽、豪放、大方、誠實、正直、勤奮、勇敢、細緻、謙虛、自信、創新等表現。消極型的性格特徵具有孤僻、虛偽、偏激、拘謹、懶惰、粗心、粗野、驕傲、放肆、自卑和墨守成規等表現。在有些情況下,不同性格的學習者如果能積極發揮自身性格的長處,抑制或克服其短處,對自身的各種活動包括學習活動也會起到積極促進的作用。我們不能要求人們都是內向型性格或都是外向型性格,不能要求人們都是理智型性格或都是情緒型性格等等。人的性格一旦形成之後,有較強的穩定性,在任何場合下,都會表現出這種性格特徵來。「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但性格「難移」並不是不可移。國內一項研究認為,學生自小學六年級前後到高中二年級前後兩個時期,由於在生理的發展中出現的一些新的因素,導致性格上迅速產生髮展和變化,這是塑造良好性格的關鍵期。人的性格的形成和變化,有先天的因素(如生理和遺傳等)為基礎,但也有後天的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後天因素(主要是社會環境)則對性格的形成起決定作用。許多研究表明,家庭對孩子的性格形成起重要作用,並對兒童的性格發展上有著深遠的影響。如父母性格開朗,家庭民主氣氛濃厚的子女比較樂觀、開朗。家庭經濟拮据的學生容易產生自卑感等等。其次學校教育對中小學生的性格特徵也有較大影響。三、不良性格的成因1、從中學生心理適應能力分析當小學生畢業進入中學後,教學環境的改變,使得他們的角色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要適應這種角色變化,他們必須在心理上要做好入學的準備,包括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準備。如果沒有及時適應新的環境,就會對新學校產生消極態度,出現逃學現象,或出現學習障礙,還有可能出現交往障礙,表現為不善於與同學進行正常交往,如蠻橫不講理,或孤僻受同學的排擠。學習障礙往往是由於學生不良習慣等原因引起的。此外,還有不少不良性格特徵和行為習慣,如任性、孤僻、恐懼、性別角色混淆、說謊、偷竊行為和離家出走等。2、從學校教學、師生關係分析由於如今的升學手段與模式仍以「分而優則取,一考定乾坤」,教師不得不重知識輕心理、重分數輕能力,對學生抱著過高期望,有時不乏「恨鐵不成鋼」,往往採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手段過火,使學生幼小的心靈難以承受如此壓力。有時許多中高段學生有思想、有情感、有需要,他們對自己也有一定的目標要求,也願意付出努力,但卻得不到教師的關注,得不到體現與肯定,特別是後進生總是受到冷落,沒有地位,缺乏安全感、成就感,同時也會缺乏克服困難的毅力,出現厭師、厭學、焦慮、恐懼、自卑、逆反等不良心理困惑,形成不良性格。3、從家庭背景條件分析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品德修養,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環境條件等對學生品德和心理成長有直接而重大的影響。有相當一部分家庭教育方式不利於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有的家長對子女經常訓斥,使孩子對父母見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難得不到幫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勵,使孩子有種「壓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雙親離異,嚴重摧殘了孩子的心靈。更有些「問題家庭」家長本身品德低劣,作風不正,對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當,是孩子出現不良性格的重要原因之一。4、從社會環境分析近年來社會上的一些負面影響對學生衝擊甚大。由於我國社會正處在變革時期,因此存在於一些人身上的種種浮躁心態和虛無精神,社會節奏加快帶來的心理壓力,拜金主義的橫行等社會陰暗面對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青少年由於缺少辨別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學生的非正常心理。在小學中高年級及中學生階段出現了追求高消費,追星族等群體,他們的理想、信念發生偏差,缺乏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盲目地受制於追求自由享樂,失去求知的歡樂,失去自我。四、形成良好性格的途徑中學生要對自己的性格特徵要做到「自知之明」。所謂「自知之明」就是既看到自己性格特徵的積極方面,也要看到其消極方面,實事求是地看待自己。不可全盤否定自己的性格,也不可把自己的性格看得完美無缺,要有迫切發展自己良好性格的願望。第一、要努力增強自己的社會和歷史責任感。一個對社會、國家和集體,對人生,對工作有強烈責任感的人容易形成正直、熱情、誠實、心胸開闊等性格特徵。第二、自身要樹立性格方面的學習榜樣。古人講:「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學生應多讀書,尤其要讀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傳記,現實生活中的英雄模範、優秀青少年等的先進事迹。以他們為榜樣,經常對照他們而檢查自己,激發自身的情感和模仿意向。第三、經常參加一些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在實際工作和活動中有意識增強和培養自己的組織性、紀律性、獨立意識、創造性和開朗、活潑、善於交際的性格特徵。第四、要有堅忍不拔和持之以恆的堅強意志。性格的改變絕非輕而易舉,朝夕間事。它需要人們在實際生活中不斷地磨練自己,要經常地、反覆地自我分析、自我控制、自我鼓舞、自我命令、自我禁止、自我監督等等方能奏效。特別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尤其需要堅定性。任何學習者在實現學習的目標時不可能不遇到困難和阻力,有時這種困難阻力還是相當大的。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學習者依靠持之以恆、堅忍不拔的毅力和精神去克服和戰勝它。古印度有句諺語「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人生。」可見,性格對學習是重要的,培養良好性格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創造必要和有利的條件。更要依賴學生自身的修養和自我教育。巴甫洛夫說:「人是有統一的高度民主自我調節能力、自我改進的一個系統。」總之,只要我們社會、學校、家庭都來重視學生的心理問題,都來關心幫助、引導有不良心理的孩子,那麼我們的孩子就能健康成長,我們的教育就能更趨向平衡,我們的心理健康事業才能更上一層樓。參考文獻:1、心理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師範教材中心組編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2、教育心理學 皮連生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83、教育學 王道俊、王漢瀾主編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4、教育學原理 胡德海著 甘肅教育出版社 1998附錄四正確對待學生的情緒發泄正寧四中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 趙維楨在教育學生過程中,最難對付的是學生的情緒變化,這裡有必要探討一下。日本松下公司設有「出氣室」,裡面塑著各管理人員的像,員工如果對誰有什麼不滿,便可以對塑像進行攻擊和報復,這是一種情緒發泄的方式。可見情緒的產生與發泄是正常的,我們應該正確面對。人的情緒變化主要是一種化學的變化。一種不滿的情緒產生的時候,就會伴著分泌一種激素,比如腎上腺素等。通過一種發泄使這種物質的分泌受到抑制或減少以達到內分泌平衡。情緒的形成與所處的地域環境和生活方式有關。比如,北極圈內的一個國家多半人不愛說話,時間長了自殺率就比較高;東亞有一個國家的人就特別講究為人謙恭,很少與人坦誠的交流,所以自殺率也比較高;長時間不與人交往、愛玩電腦遊戲的青少年自殺率也比較高。情緒的發泄與一種文化有關。西方文化重對外物施加攻擊以達到發泄,中國重內斂的方式、自解的方式;西方崇尚決鬥、鬥牛、吃飯用刀叉等;中國重道德修養,講仁義,講奉獻是享受,講和諧,吃飯用筷子等。儒家文化講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文化講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講任何事物是兩個矛盾的方面組成的,所謂一生二,一是世界的本原,二是陰陽等兩個相對的方面,二生三,三是陰陽相互作用、運動、變化,三生萬物,對立統一就是各種事物運動的方式和產生的根本。萬物如此,人亦如此。這些道理想通了,人的情緒就平衡了。我們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學生不滿的事情,傳統的教育方法主要還是以壓製為主,我們會發現學生頂撞老師的事情有時周期性發作,其實就學生而言這是一種正常的發泄,在學生的認知上,他會覺著老師不講理,他多次積聚了不滿,於是便找機會發作出來。從心理學角度講這是正常的,我們一是要正確對待學生的衝動,二是要檢討自己的教育方法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當然,情緒發泄的方法最好還是從認知方面解決問題,要把問題想通了,體內的激素分泌通過心理調適達到平衡。藉助某種攻擊性發泄會導致習慣性行為的產生,像一個人在冬瓜上練剃頭,要停的時候把剃頭刀往冬瓜上一紮,習慣了有時就會把刀子扎在人頭上;在「出氣室」的假人身上動武,習慣了就會在真人身上動武。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具體問題具體解決,最主要的是要從認知上解決問題。附錄五克服學德無助的失落情緒及學生自信心的培養中學生青春期心理健康課題組 趙英龍研究時間:2003.5――2006.5研究對象:正寧四中2003屆全體學生研究目標:通過對正寧四中2003屆全體學生的研究分析,準確定位「問題學生」,即患有學德無助失落情緒的學生,努力幫助他們克服不健康心理,使所謂的「問題學生」能夠消除思想障礙,迎頭趕上,達到品學兼優.關鍵詞:克服 學德無助 失落情緒近年來,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及快速轉型,激烈的社會競爭使一部分人的思想趨向迷茫。尤其是中學生.到底他們為什麼而學,為什麼而努力,他們自己也說不清.有些學生好壞不分,是非不明,「一切只是向錢看」,整天沉迷於拜金、追星、趕時髦,思想極度空虛。學習不思進取,毫無目標;生活安於現狀,馬馬虎虎,其心理素質也是相當的脆弱。他們一旦遭受挫折,就會產生無能為力或自暴自棄的心理狀態,表現為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自我設限,變得自卑、悲觀、絕望,聽任外界的擺布。對於他們來說,由於其心理發育還不成熟,正處於半幼稚、半成熟時期,不能全面看問題,因此往往容易形成「學德無助」的失落心理。比如,當學生在某一方面總是受到他人的批評或負面評價,他們漸漸傾向於形成一種信念,認為自己在這方面真的不行,從而放棄努力;同樣,學生在做某一件事時,如果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失敗,他們也會傾向於放棄再試一次的努力。另外,如果激烈的社會競爭超出了他們的思想承受能力時,他們就會變得孤僻、失落。這個時候,他們就會出現學德無助的失落情緒。本文主要從中學生出現學德無助失落情緒的原因、特點和解決方法做以探討。一.出現學德無助失落情緒的原因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導致學生出現學德無助失落情緒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社會因素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的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這種環境使一部分人的思想趨於迷茫。正如思想界一位權威人士所說的那樣,「80年代出生的一代是迷茫的一代」.這種現象近幾年在農村中學生中表現的也比較突出。因為這幾年農村經濟發展的速度要快於教育發展的速度。由於教育理念的相對滯後,許多中學生認為,考上大學、考進名牌大學又能怎麼樣!大學生的失業率不是在逐年上升嗎?而且高昂的大學學費,好多家庭根本就負擔不起。根據我們調查的結果顯示:在調查的210 名學生中,56%的學生認為考上大學,考進名牌大學也不見得生活的幸福;28%的學生認為高校的收費他們的家庭是負擔不起的。另外,是社會上的歪風邪氣的影響。在他們看來,品學兼優的學生未必比那些早早就墮入社會的學生混得滋潤。「讀書無用」、「好人無用」的思想對他們毒害較深,這些現象在鄉村中學很具代表性。2.家庭因素 一方面,許多家庭在教育子女的認識問題上存在局限。認為他們只要能為子女提供優厚的物質生活條件就可以了,至於教育就是學校和教師的事了。持這一觀點的家長佔了我們調查家長人數的45%。這些人大多數文化素質比較低,有31%的人 是小學 文化程度,44%的是初中程度,而且有相當一部分是農村的暴發戶。對於我們這樣一所地處偏遠山區的農村中學而言,這種情況更為突出,家庭教育從某中意義上來說是一片空白。許多學生的星期天是在田間地頭度過的,節假日也是為了學費四處奔波。誠然,這些對於鍛煉學生的社會生存能力大有裨益,但是,對於文化課成績的提高,對於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其積極作用可想而知。另一方面,現在的許多學生是家中的獨生子女或嬌生慣養長大的,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唯我獨尊思想嚴重,心理非常脆弱。據調查在所有調查人數中這種情況佔了21%。這些學生是在家長的懷抱中長大的,一旦出現挫折,他們就會自我否定、自我設限、自我懷疑,甚至輕生。3.個人因素 由於新的學習環境、新的競爭對手,一部分學生以前的優勢蕩然無存,有些還由以前的「雙優生」變成了現在的「雙差生」,人生坐標的錯位使他們產生了失落感,他們變得自卑、悲觀、甚至絕望。認為自己無能、無用,破罐子破摔,不求上進,虛度光陰。這種情況的學生佔了總調查有「問題」學生的61%。還有一部分學生因其他事情(如早戀、上網、賭博等)而淡化了學業,以至於出現了學德無助的失落情緒。在調查的30名「問題」學生中,有7人因為早戀而產生失落情緒;有11人因為上網而荒廢學業;有4人因為賭博而不學無術,荒度光陰。二.患有學德無助失落情緒的學生的特徵及表現:1.學習成績、行為習慣都相對比較差。2.思想上不求上進,安於現狀。3.心理上自卑、悲觀甚至絕望,喪失自信。我們心理健康小組在確立研究課題後,便著手進行取證研討。通過對2003屆210名高中生的心理問卷調查顯示,患有各種心理障礙問題的學生佔到了總調查人數的46%。其中,患有學德無助失落情緒的學生30名(男生22名,女生8名),佔總調查人數的1/7。在這30名學生當中,95%的學生學習成績差,83%的學生行為習慣差,98%的學生安於現狀、不求上進,77%的學生在心理上很自卑,63%的學生對生活、對前途悲觀失望.這些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對自己喪失信心,對未來失去希望。表現為自我否定、自我設限、自我懷疑,變得自卑、悲觀、絕望。他們安於現狀,破罐子破摔,甚至產生輕生念頭。三.消除學德無助失落情緒的措施1.保護學生的自尊是克服「學德無助」心理的重要前提。希望被人尊重,是人的精神需求,有的學生之所以形成「學德無助」心理,往往是教師過多的消極評價或教師嘲笑、奚落造成的。所以,充分尊重學生的自尊心並保護其自尊,是克服學生「學德無助」心理的重要前提。首先,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在批評和處分學生時一定要慎重行事,講究方式上把握分寸、注意場合,千萬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學生一旦傷了自尊心,就會把善意的批評和恰當的處分當成是「跟自己過不去」、「瞧不起自己」,因而產生前途渺茫的自卑心理,會處處感到自慚形穢。我們常常見到的那些「越批評越差」、「破罐子破摔」的學生,就是因為他們受到的批評和處分失當,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加重了他們的自卑感所致。其次,愛是教育的前提,教育者對「學德無助」學生的愛,絕不是為了追求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態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誠情懷的自然流露,教師應懷著強烈的愛心給學生的心靈以呵護,幫助他們樹立做人的尊嚴。2.鼓勵自信是克服學生「學德無助」心理的重要途徑。喪失自信,是「學德無助」的一大心理特徵,因此,鼓勵自信,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是克服「學德無助」的重要途徑,在這裡教師要做到:引導,學生正確歸因要創設使學生通過學習獲得成功經驗的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歸因,在失敗和挫折面前,強調自己付出的努力不夠,而不是能力的不足;及時指導和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歸因,使學生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正在進行的學習過程中,而不是過分擔心失敗的結果,產生焦慮情緒,即使失敗也不氣餒。發現「閃光點」,及時表揚造成部分中學生「學德無助」心理有他們自身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由於我們的的教育觀念的偏頗與畸形,特別是教學評價手段的片面與單一,使學生的自我同一感發生了混亂,形成失敗的角色定位。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把每個學生視為一個個具有豐富而獨特精神世界的個體,注意,控制自己的言行,以關心、支持、鼓勵和幫助的態度對待學生。教師要善於挖掘和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他們取得的進步,哪怕是很小的進步都要及時給予熱情的鼓勵和肯定的評價,並提出合理的期望,這樣就會堅定他們的自信心。創造體驗成功的機會成功是啟我激勵、增強自信心最有效的途徑,因此,教師應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承認差別,分層次、有目的、有步驟地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發揮特長和展示才華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自己是「有出息」的、是有所作為的。3.激發自強是克服學生「學德無助」心理的根本如今的學生,大多是在優越的環境中「抱著長大」的,是在平穩、順利的條件下學習和生活的,幾乎沒有經歷過什麼磨難;這就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待挫折的承受力差,一遭挫折,就心灰意冷。所以加強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提高他們承受挫折的意志力,是矯治學生「學德無助」心理的根本。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挫折和失敗要讓學生懂得,學習、生活、工作中的挫折和失敗總是難免的,但又只是暫時的現象,一兩次失敗,不等於以後永遠失利。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只要通過自身堅持不懈的努力就廣定能戰勝挫折和失敗,決不能因為眼前的失敗而自暴自棄,不能因為幾次挫折就輕易斷定「自己不是這塊料」。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教師要從學生的專心聽講到認真完成作業,從課內活動到課外活動,從參加勞動到體育鍛煉等多方面有意識地,不失時機地培養他們意志品質的果斷性、自制力和頑強性,激發學生產生一種百折不撓地去克服困難和挫折的勇氣和力量。鼓勵學生戰勝自我,教師應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意志力鍛煉計劃並逐步實施,鼓勵學生戰勝自我,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勇敢地面對命運的挑戰。當然,「學德無助」學生的「自我教育」很難一勞永逸,相反是一個充滿反覆的長期教育過程,教育者應該容忍他們一次次「舊病複發」,應充滿熱情、滿懷信心地鼓勵他們一次次戰勝自己,看到自己點點滴滴的進步,體驗進步的快樂,從而增強繼續進步的信心,最終成為敢於迎接各種挫折和失敗的挑戰,敢於同命運抗爭,同困難拼搏的強者。四.研究成果和以後努力的方向根據調研結果,我們發現在中學生中患有學德無助失落情緒的學生的數量比較大,佔到了總人數的10%-15%,其中男生的數量多於女生;高年級學生的患有率高於低年級學生。基與這一現狀,我們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使原來確定的30名「問題學生」中的21名得到了轉化。他們的失落情緒已基本消除,生活上和學習上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斷增強。其他的幾名同學正在轉化中。根據這一成功的經驗,我們今後打算採取同樣的方法,使所有患有學德無助失落情緒的學生都能夠得到幫助-----由高一級輻射到初中各級和高二高三,最終形成"星星之火",達到燎原之勢.當然,經過我們不懈的努力,在幫助學生克服學德無助的失落情緒這一工作上,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局限。如幫助的學生面不廣,教育後部分學生的反覆,對一些學生的定位不準確等等,都將成為我們以後工作的方向。參考資料:1、鄭日昌、陳永勝: 《學校心裡諮詢》 (人民教育出版社著)2、黃堅厚:《青年的心理健康》(台北心理有限公司1985年出版)3、陳仲庚主編《心理治療與諮詢》,(遼寧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4、蘇黎《逆境——砥礪人才的硎石》,《祝你成才》,1983年第2期。附錄六淺談高中學生學習中的焦慮情緒正寧四中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 馬亞妮焦慮症是人「由於精神內在衝突,積累到某一程度時導致自我控制能力失效,從而致力於激烈的心理內部防禦而產生的持續性精神緊張或發作性驚恐狀態,伴有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和運行性緊張」的常見心理疾病。中學生中因學習、生活而焦慮的心態普遍存在。而且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焦慮表現。適度的焦慮對學生並無害處,還有利於學生審時度勢、深思熟慮地分析和處理自己所面臨的各種問題,激勵自己不斷上進。若焦慮過度到學生長期不能擺脫煩惱、不安、恐懼的心態,並出現不良生理反應和異常的肢體語言時就成為焦慮症。因此,研究中學生的情緒狀態及焦慮症對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焦慮原因及其表現分析人在認識客觀事物和現象時,總帶有一定的態度,產生不同的體驗,情緒就是作為認識主體的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情緒可以影響和調節人的知覺、記憶和思維等認知過程。當學生的情緒良好時,可使人體肌肉放鬆,心情平靜。持這種情緒學習,可使人精力集中,對事物的感知清晰,記憶牢固,思維敏捷、靈活,想像力活躍。情緒還可影響學生學習的效率,積極的情緒,對學習起積極作用;反之,焦慮情緒則有阻礙作用。由於情緒在學生心理發展中的普遍性,所以情緒特別是焦慮情緒一直是心理健康研究者重視的問題。一般情況下,高中學生的焦慮狀態屬於中等水平。其原因是:進入高中的學生在初中期間均為各校的「尖子生」,他們不僅學習成績優異,往往還是班幹部,進入高中後只有少數學生仍擔任班幹部,成績原來很優秀的同學現在表現一般,自我定位來不及調整,很多學生會產生失落感,課程學習時對學生的思維要求較高,部分學生不能適應這一變化,加上面臨會考、高考等各種考試的壓力,容易引起內心的緊張、憂慮和恐懼,從而導致學生產生焦慮情緒。據對高二某班56人進行的心理測驗報告分析,具有焦慮、緊張易感素質的學生有13人,佔全班人數的23.2%,在這13名具有焦慮的學生中,有不同程度生理反應的學生有8人,佔據焦慮心理學生人數的61.5%,心理承受能力指標為中、差的有12人,佔92.3%。高中生焦慮過渡嚴重影響著學生心理和生理健康,應引起學校、社會、家庭的高度重視。其表現:1、自卑心理:部分中學生由於學習成績不好,屢犯錯誤,所以無論在家庭還是在學校,他們受到的批評多於表揚、指責多於鼓勵、懲罰多於引導。於是自認為無藥可救、低人一等,變得心灰意懶、萎靡不振、自暴自棄、消極頹廢,形成一種「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還有部分中學生並不是其本身具有某些缺陷與短處,而是不能悅納自己,自慚形穢,常把自己放在一個低人一等、不被自我喜歡、進而演繹成別人也看不起自己的位置,並由此陷入不可自拔的痛苦境地,心靈籠罩上永不消散的愁雲,他們缺乏自信心,優柔寡斷,毫無競爭意識,享受不到成功的歡愉。如:南南同學,女,1990年出生。父母均在電力局工作。南南出生後,由於祖父母存有重男輕女思想,父母之間思想、個性和脾氣的不合,家庭矛盾日益激化。南南從小學到高中學習成績一般,在校得不到老師和同學的表揚,在家很少有人過問。每當聽到別的同學說起自己的父母如何在學習和生活上關照自己,南南覺得自己活的不如別人,此後學習成績逐漸下降,曾多次遭到父母的指責和同學的嘲笑。南南自慚形穢,心理壓力越來越大,性格也越內向,對生活失去了信心,經常愁眉苦臉,自暴自棄。從南南同學的自卑心理癥狀可以看出,學生的自卑心理會造成生理心理上的危害,因此需要學校,家長共同配合作長期細緻的心理疏導工作。2、懼怕心理:懼怕可以說是人類情緒之冠,往往會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甚至會影響社會和歷史的發展進程。就中學生群體來說,存在著優生懼怕同學的競爭、中間生懼怕掉隊、後進生感到前途無望等現象;就中學生個體來說,存在著懼怕數學或作文、懼怕父母的期望落空、懼怕記憶力突然衰退等現象。一旦懼怕慣了,往往就形成性格上過於膽怯和羞澀,從而產生心理障礙。他們可能處處疑心,事事戒備,缺乏自信心和主動性;在學習上,也常常會表現為隨大流,缺乏闖勁和首創精神。如:高二某班學生趙某,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上高中以後因同學之間競爭強,每次考試成績未公布前,趙某總是提心弔膽,生怕其他同學超過自己而無心學習。還有劉某懼怕寫作文,原因是詞語貧乏,總是生搬硬套,寫的文章無活力,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作文「恐懼症」。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懼怕心理嚴重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切實做好心理諮詢工作。二、應對措施通過諸多焦慮癥狀可以看出,中學生焦慮癥狀會造成學生心理上、生理上和行為上的危害。焦慮症具有遺傳性、易感性、突發性和終生性的特徵。焦慮症的反覆發作會形成嚴重的人格障礙,因而,需要學校、家長共同配合做長期細緻的心理疏導工作。1、要做好學生的早期預防工作焦慮症患者的心理障礙來自於幼年結下的癥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外界壓力的承受能力,面對困難的耐挫能力是後天形成的。家長、教師要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決不能走入誤區。例如,要營造一個和諧歡樂的家庭氣氛,建立互相尊重、民主的家庭關係(如父母不應無辜責備孩子,不應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等);要有意識的訓練孩子調節情感的能力,從小養成熱愛勞動,自理生活的能力(如教育孩子做事情不能憑藉自己的好惡感,而且要自己的事自己干,學會自理自立等);通過孩子的生活、學習、勞動培養他們勇敢,堅毅,沉著、果斷的意志品質(如通過古今中外感人的英雄事迹以及媒體報道的諸多事實,培養孩子高貴的品質等);家長、老師對學生要少一點呵護,挫折教育,從小抓起。要讓他們在逆境的搏鬥中提高應付逆境,擺脫挫折的能力(如家長教師讓孩子在學習課本知識外,應多參加社會實踐,提高各種應對能力等)。2、要加強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教育工作對於具有焦慮症反應的學生,首先要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擺正外部世界和自我的關係:要幫助學生正確了解自我,正視現實:幫助學生全面客觀和冷靜地對待自己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要鼓勵他們述說內心的不安和焦慮,緩解壓力,通過暴露內心困苦和恐懼,釋放他們長期以來因被壓抑而積累起來的心理疾苦;要幫他們分析產生焦慮心理問題的根源,指出學生產生焦慮心理活動的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從而使他能正確把握自身的心理活動;幫助他們調整和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逐步指導他們營造良好心境和防禦焦慮過度心理的方法;通過長期的調整,逐步排除誘發焦慮產生的因素,增強克服焦慮的能力,使他們從焦慮症的陰影中走出來。3、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學生心理環境影響於他們生存的社會環境,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利於減少學生焦慮症的發生。就學校方面來說,要力求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避免造成學生長期處於高亢奮,極度緊張,過度疲憊的精神狀態。要減少不必要的考試,使學校的考試規範化,學生成績的評定方法可進行適當變革,更不能將每次學生成績張榜公布,引起學生情緒上的強烈反應,造成心理失衡,出現恐懼和害怕。學校要加強優良班集體建設,營造一個團結和睦、互助互愛的人際氛圍。老師要關心和愛護每一個學生。對學生的教育方法要科學,對學生的要求和標準不要期望過高,以免學生時常產生挫敗感,對自己產生疑慮感,誘發學生的焦慮情緒。學校要科學按排學生的學習時間,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體育活動,增強學生的身心健康。4、要做好調查、研究、疏導工作,經常開展心理諮詢活動學校要定期進行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工作,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除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教育以外,對於個別存在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要重點進行心理疏導工作。尤其是對患有焦慮症的學生還要給予必要的指導。在焦慮症急性發作時,要幫助他放鬆情緒,調整呼吸,轉移意念,暫離焦慮產生的情景和場所。為了使患有焦慮症的學生能經常得到心理上的救助,老師和學生可以結對幫教。學校要經常性地開展心理諮詢活動,為他們分析原因,提供方法,幫助他們擺脫困境。因此,只要我們學校、家庭、社會全面關心,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加強學生的心理培養和疏導工作,這樣,中學生焦慮症的發生一定會減少到最低程度,學生的心理素質也會日益提高,成為新世紀祖國建設的棟樑之材。附錄七青少年學生情感特點與教育正寧四中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 范春會人的情感是極其多樣的。我國古代就有喜、怒、哀、樂、愛、惡、懼七情的說法,當今青少年學生的情感也日益多樣化。那麼,什麼是情感呢?情感是客觀事物與人的需求之間關係的反映,而客觀事物是情感的源泉,人的需要是產生情感的中介。隨著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關係的不同,人對客觀事物就產生不同的態度,從而使人產生不同的情感。青少年學生容易動感情,也很重視感情,充滿熱情與激情,活潑好動,富有朝氣,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與幻想。他們常常嚮往英雄事業行為,但也可能因為盲目狂熱而做出蠢事。當他們對客觀事物採取肯定的態度時,就會體驗到滿意、喜悅、幸福等;採取否定態度時,就會體驗到悲哀、恐懼、憤怒等。總之,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主觀體驗。而青少年學生情感的兩極性表現很明顯,教師、家長要針對其特點有的放矢引導教育他們,使他們的情感符合社會需要,既體現個性又有社會價值。目前,已有許多教育者及家長對青少年學生情感教育有了充分的認識,並且做了不少工作,但在青少年學生身上存在的情感問題還很多,而且特點各不相同。比如青少年學生情感內容的社會性日益增強,情感體驗日益豐富,快樂、憤怒、悲哀、恐懼等情感容易變化。基於以上原因,我們「中學生青春期」心理健康課題組採用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深入實踐,大膽探索,目的是對青少年的情感特點加以研究總結,讓眾多處在不良情感傾向中的青少年學生得到良好的引導與教育,從而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一、研究途徑和方式我們在調查總結青少年情感特點時主要是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來進行的:學生接受調查,學生開展情感演示活動課;教師在各學科學習中觀察總結;家長反映情況等。1、以問卷調查的形式讓學生把自己的情感表現出來。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了不同次數的問卷調查,有些班級進行了5次,有些2次,學生很樂意通過這種方式表現自己的感情。2、在活動課上設置多種情景,讓學生在自然場景中流露出各種情感。在不同的學科中,我們設置了多種可以讓學生自然表露自己情感的情景,目的在於把握學生的真實情感,更好地對其進行情感教育。3、在各學科學習中,教師通過細心觀察或詢問、對話等方式,總結其情感特點。4、通過家訪及問詢家長,了解學生情感特點。學生的教育和家長關係密切,所以,家訪在學生的情感教育中必不可少。對教育比較困難的學生,我們多次進行家訪,經常與家長聯繫,以便更清楚地了解其情感特點。二、青少年的情感特點青少年時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是身心發展的半幼稚、半成熟向逐漸成熟的過渡時期,教師必須把握學生的情感特點,「動之以情」,從而縮短學生與教師、家長的心理距離,讓學生產生信賴感。具體而言,青少年情感有如下特點:1、青少年學生情感的兩極性表現明顯,如取得好成績時非常高興,甚至忘乎所以,唯我獨尊,一旦失利又極端苦惱,甚至悲觀失望。我們通過對一個班級60名中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有70%的學生情感變化很快,很容易走向兩極,在遇到快樂的事時就極度高興,稍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萬念俱灰,天昏地暗。有20%的學生情感變化處於中間狀態,兩極性不太明顯。僅有10%的學生可以控制自己的情感。由此可見,青少年學生情感的兩極性表現明顯。他們的情感兩極性在量上表現為強烈和微弱,緊張和輕鬆,激烈和平靜等。而這些又是相輔相成的。沒有滿意,就無所謂不滿意;沒有愛,就無所謂恨;沒有緊張,就無所謂輕鬆。因此兩極性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所以教育者要根據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及情感發展特點引導和教育好他們。2、青少年情感內容的社會性日益增強,情感體驗日漸豐富。青少年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珍視友誼等高級社會情感日益發展,社會責任感、義務感、正義感、民族自豪感等道德意識也有所明確,情感體驗日益豐富,如表(1)所示。教育者應促使這些情感深刻而持久地發展,為他們形成高尚的品質,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內容人數總數熱愛祖國、集體珍視友誼責任感義務感正義感、民族自豪感604058303463565040426450523840表1、青少年的情感日益豐富3、青少年情感逐漸趨向穩定。他們情感的自我調節控制能力逐漸提高,但情感波動性明顯,往往容易外露,不易根據時間、地點、場合支配和控制自己的情感。比如,他們一旦與一個同學建立友誼,就會覺得這是生死之交,「牢不可破」;一旦對一種事物產生愛好,就會達到「迷戀」的地步;一旦對什麼東西產生厭惡之情,就會很長時間不去接觸。在初二年級的三個班級185名學生中,有120個學生情感趨於穩定,佔總人數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情感很不穩定的僅有50人。但是,他們的情感穩定性有一定的限度。有時會因為外界的各種變化影響,使比較穩定的情感迅速發生變化;有時因為一點小糾紛與似乎友誼深厚的同學成為「仇敵」。這些特點要求教師重視情感教育和引導培養他們的耐挫力。青少年受到挫折時,往往情緒消極,理智降低,可能做出不該做的事。由於青少年情感逐漸穩定,因此對他們內心世界的洞察,不能僅僅以其表情作為判斷的依據,而要綜合一段時間內的全部表現作深入細緻地分析。4、青少年學生的情感體驗受意識的支配作用增強。他們情感體驗的獨立性逐漸加強,情緒依賴逐漸減少,較為自信,但是,其自我意識仍然處於不完全成熟狀態,意識對情緒的支配還不穩定,有時過分強調自信心,覺得自己了不起,甚至達到固執的地步;有時又過分低估自己,有很強的自卑心理,完全依賴成人,甚至陷於消沉狀態。如表(2)所示。所以,教育者應當培養青少年學生的自信心,穩定他們的情緒。內容人數總數自信自強固執自卑604018106256121565501316表2、青少年的情感受意識支配三、情感培養措施我們在對青少年進行情感培養時,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對青少年學生的教育必須符合他們的情感特點,順應其身心發展的規律。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不同於成人,在對其進行情感教育時應把握其特點和規律,讓他們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2、對青少年進行情感教育時,必須以正確的教育理論作為指導,並且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在一個班級中,學生的情感特點是各不相同的,情感的種類也是不相同的。這就要求教育者在進行情感教育時不能只用一種方法,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3、強調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間通過交流產生情感共鳴。所謂共鳴,就是情感體驗上的一致和相通。為了使師生之間情感產生共鳴,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有利於教育目的的「情景」,並使之對受教育者在情感上起感染作用;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學生帶著豐富情感進入教育情景。這樣,就能充分利用學生良好情感的心理效應,把在教育情景中的教育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自覺需要。4、用適合青少年特點的方法引導培養其情感健康地發展。在培養與教育的過程中,要有選擇地運用適當方法,不強迫學生,不生搬硬套,力爭使我們的要求符合其個性心理成長的特點。5、要求堅持激勵的原則。青少年學生正處於身心發育的轉型時期,其情緒波動大,心理問題多,稍不注意就會適得其反,因此我們要用激勵型的語言引導其情感健康積極地發展。大部分青少年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好勝心很強,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肯定、稱讚,如果經常用「你不行」「你很差」「看人家多能幹」等語言說他們,其做事的積極性就會失去,心理問題、情感問題也就很難解決。所以,我們要堅持用激勵性的語言去引導他們。四、研究成效(一)通過「青少年情感特點和教育」課題的研究,提高了青少年學生的智力水平,溝通了師生之間的感情。1、青少年學生把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對學習的不良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通過對初二100名學生的調查,我們得出的結果是:有50名學生已經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忘掉以前或剛發生的事情,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有40名學生基本上可以在學習時控制自己的情感,只是偶爾想起對自己情感影響很大的事情;只有10名學生在學習時受到情感的影響。2、消除了師生之間的隔膜,構建了和諧莊重的師生關係。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越來越默契,學生對老師再也不是敬而遠之。(二)通過課題研究,教師的教學效率提高了,教學活動開展更為順利,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提高,促進了綜合素質地提高。1、學生消除了情感困擾,從而使記憶敏捷牢固,思維深刻靈活,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很快,大部分學生的成績從課題研究開始到現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關係更為融洽,教學效果較為顯著,效率提高很快。學生在老師提出問題後,能爭先恐後地討論,發表意見,每節課的教學效果都很好。3、與教學有關的其它教育活動能順利有序地開展。(三)通過課題研究,取得了許多寶貴的教育教學經驗,提高了我們的研究能力,為以後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五、結論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是有益的,它可以使學生的思想品德更為良好,使學生學習效率得到提高。(一)情感在品德教育中有著特殊的功能,他不僅是使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信念的必要條件,而且是促使道德行為和意識發展的內部動力。(二)情感的培養既是教學活動的重要任務,又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條件。情感對教學的影響是極其複雜的,不同性質的情感對學生學習效率具有不同的影響。六、存在的問題(一)青少年情感特點的研究與總結還不完善。 青少年情感的特點日益多樣化、複雜化,有待於進一步深入研究、認真分析總結。(二)青少年情感教育者的隊伍太小,力量薄弱。眾多的青少年情感問題需要大量的教育者參與研究,而且僅靠教師還不夠,還需要廣大家長積极參与。(三)對這一課題的研究力度、深度還不夠。雖然,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問題依然不少,這就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和廣度,增強深度,力爭在下一階段的研究中取得更大成績。附錄七走出「早戀」誤區和克服與異性交往的心理障礙正寧四中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 趙瑩莉早戀,俗稱「牛犢戀」,是指未成年男女過早建立戀愛關係的行為。年齡在18歲以下的青少年和中學生談戀愛,都屬於早戀行為。早戀,這是一個一提起來就會使學生、家長和老師們敏感的話題。近些年來,中學生早戀的問題已經得到了家長,老師甚至是教育學家的高度重視,教育學家認為應該「泰然處之」,老師們「不知如何是好」,家長則是「草木皆兵」,「談戀色變」。中學生早戀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我們不能只簡單地認為是單個學生思想的毛病。對待學生早戀不能持「一棒子打死」的做法,這樣會適得其反,因為「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早戀是很正常的,這是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的表現,只是有些學生表現的突出,有些比較隱蔽。學生出現早戀,說明他們的生活、思想有了波動,這時候學生正需要我們老師的幫助,我們要伸出關愛的雙手幫助學生度過青春期這一關,這是我們老師和家長的責任。我們對青少年早戀的成因、特點、類型、危害、應對策略等主要做了如下幾方面探討分析。一、早戀的成因面對人數日趨漸多的中學生戀愛問題,禁止並非良策,默許是一種失職,教育學生把握成才才是關鍵。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學生早戀呢?從調查得來的數據歸結起來有以下幾方面:有的認為對方英俊漂亮;有的認為對方與自己興趣相投;有的認為對方學習成績優秀;有的則說是看了有關愛情的書籍、電影、電視,所以想嘗試一下。其實中學生早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歸根結底在於兩個方面,即內因和外因。1、內因首先是青春期性心理和性生理髮育的自然本能作用。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隨著生理的發展開始發生性意識。他們開始敏感地看待男女同學間的交往,他們開始關注異性同學有關自己的一舉一動。逐漸地,在異性好感的基礎上各自形成一個或幾個異性的「理想模型」,並在眾多的男女共同交往中逐漸由對群體異性的好感轉向對個別異性的依戀,形成一對一的行動,即進入早戀。心理上的「斷乳」和與異性交往的需要是中學生早戀的心理原因。隨著中學生的生理逐漸進入成熟狀態,他們的思想、性格、情感等方面也在急劇變化,出現心理上的「斷乳」,即以生理成熟為基礎且必須要在一定的社會環境里通過學習才能獲得的心理成熟,未能與生理成熟達到同一水平。對愛的需求、渴望和好奇,使他們要嘗試自己從未接觸過的事物,想見識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其次是道德觀念相對薄弱和自制力不強。許多青少年由於自身道德觀念薄弱,把談戀愛當作兒戲,絲毫不考慮愛情中的責任和義務,不理解什麼是美的行為,什麼是不道德的行為,個別人甚至出現不道德的性關係或違法現象。也有些青少年由於意志薄弱,自制力不強,明知是不對,但產生激情時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2、外因首先是家庭往往對這個問題採取嚴厲禁止的態度,不允許孩子有正常的異性交往,封鎖一切有關性知識和愛情描寫的書刊,導致一些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其次是有的學校、老師對這個問題採取迴避態度,絕對禁止異性同學交往,一旦發現任何蛛絲馬跡,便不分青紅皂白地定性為早戀,甚至公開處罰,常常會嚴重地挫傷學生的自尊心。還有另一種迴避態度,就是對青少年的早戀現象置若罔聞,導致早戀在學校中蔓延,但更多的是前者。第三,社會對中學生的早戀給予過多的渲染,描寫中學生早戀的文學作品,影視節目紛紛出台,使青少年覺得早戀成為學校中的主流,其結果反而對學生的早戀起到一種推波助瀾的作用。學生早戀的原因當然很多,但社會的影響應該是起重要作用的。第四,媒體輿論的不正確導向。不良書報雜誌、低級趣味的黃色影視、錄像、網站等也對青少年的早戀有直接影響。當前流行於文化市場的那些不健康的東西,數量之多,覆蓋面之廣,是前所未有的。各種傳播媒介中,性刺激量大大增加,那些庸俗的格調低下的文藝作品特別容易污染青少年純潔的心靈。學生李某,16歲,學習成績優異,被學校列為上重點大學對象。他思路開闊,才思敏捷,被人稱為「超常少年」。可是他偶爾看了張黃色小報,結果一夜輾轉翻側,難以入眠。第二天他就盯上了同班的一位女同學,並很快與她談上了「戀愛」,後來逐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由於以上種種原因的衝擊,使越來越多的中學生走進早戀的迷宮。二、早戀的特點一般來說,早戀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朦朧性。早戀的青少年對於早戀關係的發展結局並不明確。他們主要是渴望與異性單獨接觸,但是對未來組建家庭、如何處理戀愛關係和學業關係、如何區別友誼和愛情都缺乏明確的認識。2、矛盾性。有早戀關係的青少年內心也充滿了矛盾,既想接觸又怕被人發現,早戀的過程中愉快和痛苦並存。3、變異性。早戀關係是一種充滿變化、極不穩定的感情關係。青少年之間一對一的早戀關係缺乏持久性,一般不會持續很長時間。4、差異性。青少年的早戀行為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在行為方式上,有的青少年的早戀行為十分隱蔽,通過書信、電話等方式來傳遞感情,但有的很公開,在許多場合出雙入對,儼然像一對情侶。在關係程度上,大多數有早戀關係的青少年的主要活動是在一起聊天,交流隱秘的感情,從人際關係來看,還沒有超出正常的關係。有的則關係發展很深,除了談論感情以外,甚至發生性關係。在年齡喜好上,女孩兒喜歡比自己年齡大的、比較成熟的男性。在年齡相當時,多半是女孩兒採取主動。男孩兒喜歡年齡比自己小的女孩兒,在交往中體現自己的陽剛之氣。三、早戀的類型通過觀察了解、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家長談話以及學生的個別談話等活動,我們對早戀的類型進行了歸納和總結,早戀的類型大概可以歸納為以下8種:第一種:愛慕型,即青少年之間由於愛慕對方而產生的早戀現象。根據愛慕對象的不同,又可分為:儀錶型,就是由於愛慕對方外在的儀錶而產生的早戀;專長型,就是因為愛慕對方的能力專長而產生的早戀;品性型,就是由於愛慕對方的優秀品性而產生的早戀。第二種:好奇型,即由於對異性的好奇心而產生的早戀現象。對異性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是青春期的青少年隨著性意識的發展而自然產生的一種心理現象。青少年由於生理髮育和性成熟,很容易產生性衝動,對異性變得很敏感,渴望了解異性的心理和生理,了解異性對自己的態度。為了滿足這種好奇心,就想結交異性朋友,建立「戀愛」關係。第三種;模仿型,即因為模仿別人的行為而產生的早戀現象。模仿的對象主要來自社會生活,影視作品和報刊書籍。第四種:從眾型,即迫於周圍人的壓力而產生的早戀現象。周圍人是指所處的同年齡群體。一位家長反映:有一天,女兒照著鏡子,這樣問她:「媽媽,我是不是長得不好看?為什麼沒有男生追我?」她一下子愣了,想不出用什麼話才能安慰這位「失戀」的女兒。據這位母親說,她的女兒在正寧一中上高一,女兒告訴她,班上只有連同她在內的3個女孩沒有男朋友,其他人都找了男朋友。有的是找高年級的,有的找的是同班同學。她的女兒很傷心,學習靜不下來,經常照著鏡子發獃。她懷疑自己是因為長得不夠好看,所以男同學才沒有追她。第五種:愉悅型,即為了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而產生的早戀現象。青春期男女之間的密切交往,往往會給雙方帶來愉快的體驗,這種愉快的體驗會進一步促進青少年之間的密切交往,逐漸轉變為早戀。正如一女生自述:「我是一個多情善感的女孩……學習成績自然不佳……一男生向我伸出了友誼的手……隱隱之中我覺得自己開始喜歡他了。」第六種:補償性,即為了獲得感情補償和排解受挫的情緒而產生的早戀現象。感情補償是指青少年在學業上或感情方面受到挫折時,出於爭強好勝的心理,或者為了擺脫感情創傷,一些青少年就想用早戀的方式排遣受挫的情緒,從異性那裡獲得感情補償。如個案研究實例(一)中的早戀者何 x x。第七種:逆反型,即由於青少年在兩性交往中受到別人不恰當的干預所產生的早戀現象。最典型的心理就是「你們不許我這樣做,我偏要這樣做」。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正常的異性交往會迅速向早戀關係發展。第八種:病理型,即由於病理原因而產生的早戀現象。在當代社會,由於營養過剩、一些食品中含有性激素的作用,或者生理上的疾病、家庭遺傳等原因,造成一些青少年身體早熟,身體外觀像成年人,或者心理早熟,或者性變態心理,這些都會誘發青少年的早戀現象。四、早戀的危害有人說,早戀是一朵不結果實的花,不僅如此,早戀還對中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認清早戀的危害,時刻敲響警鐘,對於青少年防微杜漸,避免產生不當的戀情是很有幫助的。一般認為,早戀從以下幾個方面危害青少年學習、生活和身心發展:1、影響學習和生活。 有的中學生錯誤地認為「只要兩個人志同道合,談戀愛不會影響學習」,或者認為「相愛產生動力,促進兩人學習」,這些都是極不客觀的。實際上,早戀者往往以戀愛為中心,以對方為航向,感情為對方所牽制,學習沒有不分心的,成績沒有不下降的,許多早戀者兩人交往雖然很隱蔽,之所以最終還是被家長、老師發現,主要的原因就是學習成績下滑引起家長的注意,追問之下,道出實情。「去年高三的我,經歷了一場愛情,一場高考後就夭折的愛情,如同夏天的雷雨,轟轟烈烈,卻使我刻骨銘心。歷時三個月的愛情,其實不能稱之為愛情……學習壓力越來越大,成績的排名離前十名卻越來越遠,老師的眼神中有希望和無奈,父母依舊是每天叮囑、關懷,而我每天的痛苦遠遠多於快樂,縱然是面對她的時候,我也很難開心起來……現實如同著了心魔一樣,壓力更大,痛苦更多,我卻越發下不了決心和她分手,一天天拖著,逃避著,直到高考失敗,才讓我們從夢裡驚醒。接下來是長時間無法面對的沉默,後來,再沒有聯繫了。這場所謂的愛情,我們什麼也沒有收穫,除了內心的傷痛,還是傷痛。高三的我們,有戀愛的權利,卻沒有戀愛的資本。高三的我們,真的太年輕了,愛情對於我們,真的太遙遠,我們承諾不了未來,我們承擔不起責任,我們只是剛長大的孩子,可以談「喜歡」,卻不能輕易說「愛」,我們背負著太多,愛情從一開始就註定是傷害!」-----一位高三複讀生的自述。「如果說早戀有助於學習,我還沒有遇見過。在我20多年的教書生涯中,基本上所有早戀的孩子都會學習成績直線下降。」一位中學教師這樣說。他以前所帶的班中有一個成績非常優秀的女孩子,考試成績一直保持在班級前五名,後來卻因早戀,成績不斷下滑,高考時落到班級最後幾名。據許多教師觀察,戀愛中的男女學生情緒都不穩定,聽課注意力也不集中。如某校一位16歲的女生,剛進校時,成績優異,由於與同班的一位男同學產生了愛慕之情,並很快談上了戀愛,上課「走神」,下課思念,放學約會,結果不到一學期,學習成績急劇下降,最後竟沒有升入高中。又如一位因為早戀致使學習成績下降,思想空虛,最後輟學的中學生說:「我現在的一切都是『早戀』造成的,不知怎麼搞的,那時我若是一天不跟男同學講話,就感到心裡悶得慌!」2、早戀更容易使人受到傷害。 青少年態度還不穩定,戀愛中容易產生矛盾,心理上不成熟、脆弱且耐受力差,容易在感情的波折中受到傷害。有的青少年因早戀受挫懷疑人生,懷疑是否有真正的愛情,給自己的感情生活投下陰影,影響成年後的婚姻生活。3、早戀者容易出現性過失。 青少年性意識萌發,對異性慾望強烈,容易激動,感情難以自控,行為容易衝動,容易憑一時興緻而不計行為後果,從而出現一些越軌行為,如性行為等。這些行為一旦出現,會讓當事者羞於見人,擔驚受怕,即使當時不覺得怎樣,但日後給她們造成的挫折感、自卑感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對成年後感情生活的影響,往往也是難以彌補的。在對有性行為的早戀者進行的調查中發現,他們首次出現性行為的年齡在15-19歲之間者,男性佔50.1%,女性佔71.9%。4、早戀極難成功 。 由於早戀的盲目性和不成熟性使早戀者極少走向婚姻的殿堂。父母、學校的干預,兩人感情的裂痕,升學、轉學、工作等太多的因素都使早戀這個不健康的嬰孩中途夭折。據王友平對大、中學生的調查,有戀愛史的學生中,有42.9%的人調查時已中斷戀愛關係;有30.2%的人表面上雖然保持戀愛關係,但心中明白分手是遲早的事;仍然保持戀愛關係的僅佔26.9%。即使早戀走向婚姻,這種婚姻的牢靠性也值得懷疑,據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研究,在離婚案件中,男子在23歲之前結婚的占的比例最高,而其中又以19歲結婚者為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從別人的現狀想到自己的結局,早戀者應儘快懸崖勒馬,亡羊補牢!5、早戀有可能導致犯罪。據有關部門調查的結果,中學生過早涉及愛情,也會給社會帶來不安定。流氓、毆鬥、盜竊等社會現象的發生,有很大一部分是與學生的早戀有關。中學生氣盛,不肯輕易吃虧,特別是在女朋友面前,更不願意丟臉,他們往往會因為對方對女朋友說了一句不禮貌的話,做出了一個不雅的舉動而喪失理智,大打出手,甚至聚眾鬥毆,以顯示自己的本事,以至違法犯罪。另一方面,中學生戀愛還需要有物質上的消費,但他們的經濟依賴於父母或他人,自己還不能自立,在從初戀到結婚的一段「馬拉松」式的戀愛期間,需要相當的一筆金錢花費。而父母所能提供的一點零花錢又往往滿足不了需要。這樣中學生就容易誤入歧途,誘發偷和搶的念頭,最後鋃鐺入獄。有一位早戀的中學生,家裡生活比較困難,平時自己手裡就沒有零花錢,談了女朋友之後,為了掩飾自己家庭生活的拮据,便萌生了給女朋友買一條金項鏈的念頭。由於借的錢不足,他就利用晚上時間,和幾名同夥一起破門而入,偷了一條項鏈,送給了女朋友。案發之後被捕入獄,家長、老師無不為之痛惜!類似這種例子不勝枚舉,足以引起廣大中學生的警惕了!以上我們談了中學生早戀的危害,從總體上看,中學生早戀的影響面廣,危害極大。青少年 學生要珍惜青春年華,不要過早地涉入早戀,切莫被異性的撞擊弄昏了頭腦,特別需要的是理智和冷靜。要切記:「早戀,是一枚包著糖衣的苦果!」五、對待早戀的正確方法和策略早戀現象日益增多及其不容忽視的危害性,使家長、學校、社會都在積極尋求如何正確對待並轉化早戀現象的方法。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方面:1、學校是主陣地(1)及早發現苗頭。早戀期間的學生一般有下列幾種表現:講究打扮和髮型;在異性面前表現失常;上課聽講注意力不集中;心事重重;學習成績呈下降的趨勢;沉默不語;不能按時就寢;逃避集體活動;出現不正常的交往或來往書信明顯增多……如果出現了這些情況,作為德育工作者,既不能不聞不問,也不能小題大作。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特點實施不同的教育,有的需進行個別的談心教育,寓教育於談心之中;有的只需通過適當形式的「暗示」教育;有的則需要進行悄悄地說理;有的還需要進行個別的有說服力的批評。(2)教育者應充當傾聽者。一個成功的教育者應該具有足夠的耐心與寬容,那麼,面對學生中存在的早戀問題傾向更應具有這方面的修養。要想成為一個傾聽者的先決條件是必須將自己與學生放在同一個高度上,把自己當作是他們的朋友,樂意聽他們訴說,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可能知道學生最真實的想法,並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3)要有正確的態度和處理方法。當發現有些男女學生之間交往密切時,一定要先分清他們之間的交往是一般交往還是早戀。事實上許多男女學生間的交往只是正常交往,並無戀愛動機,如果對他們胡亂猜疑,捕風捉影,橫加指責,動不動就扣上早戀的帽子,反而提醒了那些純真的孩子而弄假成真。但如果發現他們確有早戀現象,作為教師一定要冷靜、慎重地對待他們,理解他們的純潔情感,尊重他們的人格,幫助他們具體分析早戀的原因,指出他們戀愛的盲目性,教育他們正確認識早戀對學習和進步甚至身心帶來的危害,幫他們樹立正確的性道德觀念及遠大的理想,引導他們回到集體和同學中來。(4)進行審美教育,防患於未然。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心理波動,許多事情的發生不是可以事先制止的,所以,應該儘早地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一方面,讓學生明白初戀是人生中最純潔的感情之花,不論它開在什麼時候都是應該珍惜的。另一方面,讓學生明白異性間的接近是以傾慕為基礎的,要想讓對方注意自己,就必須讓自己變得更出色。(5)轉移學生注意力。有人說:「青春期萌動的愛情,就如『微睡的火山』,一旦遇到外界的刺激,便會爆發出來。」而當前社會上的不利因素都是最強的誘發、刺激物。小小的班主任當然無法左右社會上的不利因素而改變社會環境,但完全可能也很有必要創設班內良好的「小氣候」--通過緊張而有序的課內學習,健康有益而又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來充實學生們的課內外生活,使他們把全部精力、智慧集中到學習上,把興趣和愛好集中到組織的活動中。(6)積極開展性知識的教育。「性是人類最誘人的花朵,也是最脆弱的花朵」。中學生的課程中已有了一點生理衛生的知識,現在的情況是加強性知識的教育已經成為新的課題。「現在的電視電影太厲害了,小孩子小小年歲就什麼都見過了,什麼都敢想,也什麼都敢做。一旦出了麻煩,可怎麼得了。遮著蓋著,不如面對實際。」一位心理醫生的話。中學生的性行為顯然是不對的,但在電影電視等傳媒的許多鏡頭裡,對性的渲染與誇大,對孩子的影響無疑是重要的。目前的情況是學校的性教育落後於社會的性渲染和誇大。現在,人們在討論這個問題時,不要停留在道德與不好意思的層面上,要更多地想一想保護孩子是最重要的。2、多方配合作為家長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確有早戀現象,一定要平心靜氣地勸阻引導,通過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消除他們的心理負擔,向他們講明早戀的危害和嚴重後果,尤其是女孩子的家長,更應小心謹慎地幫助女孩,以減輕其心理壓力,喚起她們對遠大理想的追求和成才意識,這樣才能幫助她們走出情感的誤區。社會各界一方面應多製作一些有益於中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廣播、電視節目或讀物,同時定期開展各種健康、激人奮進的文娛、體育、藝術活動;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禁止、打擊不良書報雜誌、黃色音像的製作和售賣,使純潔的青少年免受污染、毒害,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現在中學生「戀愛」已出現了低齡化、普遍化和公開化的趨勢。對此,學校和家庭不要驚慌失措,「棒打鴛鴦」、「跟蹤盯梢」反而會使孤立無援的兩個人風雨同舟。如果我們珍視他們的情感,並和他們一起審視這種情感,共同探討中學生戀愛值不值、本該學習的時光戀愛該不該、能否既不違背情感又被社會規範所承認等問題,會比粗暴干涉的效果好得多。可見,早戀雖是教育過程中一隻令人生畏的「攔路虎」,但只要每個教育者都能以寬容的態度和合理的方式加以引導,就會發現它也不過是只「紙老虎」,甚至在與學生的平等交流中還會發現我們所未曾有過的觸動呢!六、存在的問題與討論1、生活中依然普遍存在中學生早戀和不理智、不科學對待早戀的現象。應進一步開展對這些學生的教育和疏導工作, 使他們「迷途知返」。應進一步加強、密切家庭和學校的配合教育工作,積極開展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的雙重教育模式。2、對中學生早戀的科學、有效方法有待於進一步深入研究。應在對中學生早戀形成原因作進一步調查、研究、分析、總結的基礎上,探索出恰當、合理的應對方法和措施,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3、師資培訓仍然是一個較為嚴峻,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本研究而言,師資培訓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相關知識的完善,特別是心理學知識是教師知識結構中的缺陷性知識;另一方面是觀念上的更新,尤其是要轉變在思想中、思維定勢上,甚至是深埋在潛意識中的傳統的、落後的、保守的觀念。(四)進一步加強對子課題的管理。大範圍地進行研究還有很大的難度,子課題的發展還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需要在下一階段的研究中大力改善。本階段的研究已告一段落,然而需要研究的問題卻越來越多了,這一方面說明我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了;另一方面也說明擺在我們面前的研究任務更重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學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們都將持之以恆地進行研究,用矢志不移的探索精神把這項研究更深入、更紮實地開展下去。參考文獻:1、張璐斐、王玲《中學生心理健康》廣東教育出版社 2002年10月第一版2、陳家麟《學校心理衛生學》教育科學出版社 1997年7月第一版3、陳永勝《引導人生--心理衛生學》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第一版4、葉奕乾《心理學》[M] 北京中央電大出版社 1994年5、賈文華《淺談在青年學生中開展防範心理教育》教育探索 2001年6、陳鍵興《走向心理健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廣西教育出版社 2001年附錄八正寧四中學生情況與瑞文標準推理測驗成績比較分析報告正寧四中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 魏馮選本次瑞文標準測驗旨在研究我校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清晰知覺能力和思維能力,發現和利用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能力,有效地適應環境生活的能力,試圖說明這些能力與學習之間的關係,為我們今後工作提供借鑒。瑞文標準推理測驗成績:測驗人數高三級高二級高一級統計初三級初二級初一級統計24920128773714583232460平均成績47.5748.5647.447.8441.7742.0543.0142.27成績比較分析說明成績與思維智力比較分數相對集中,智力水平良好,D、E組成績較好,抽象思維能力較強,無智力超常和缺陷學生。初一、初二分數相對集中,初三平行班差別較大,整體智力良好,A、B組成績相對較好,形象思維能力較強,無智力超常和缺陷學生。成績與情商比較瑞文標準測驗成績與學生各項表現比較,其與學生的學習成績、行為習慣、自控能力、家庭和諧程度、勤奮程度、為人處事能力並不一定成正比,測驗成績高的,學習、情商及其他表現不一定好。通過分析,出現成績差別的主觀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對此測驗重視程度;2、環境情緒也是影響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我校測試成績有如下規律:1、初中部學生A、B組題中成績較好,D、E組成績較低,說明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抽象思維能力較低;高中部學生D、E組成績較為良好,說明抽象思維能力較初中部強。這符合學生各階段知識體系的構成和年齡特徵;沒有發現智力超常或智力缺陷學生。2、單個學生的測驗成績與學生的行為表現、自控能力、家庭和諧程度、為人處事能力、勤奮程度等並不一定成正比,說明人的情商並不一定完全受智力因素、思維能力的影響。思維能力、智力較高的學生,有的情商反而較低,相反,思維能力、智力較低的學生,有的情商反而較高,與人的親和度高,行為表現良好。3、我校初、高中階段學生平均分數相差為5.57分,根據瑞文標準要求,初、高中階段相差6-----10分應為正常,說明我校高中學生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處理信息能力、有效適應環境能力尚欠缺。這與我們農村高中部高考應試壓力過大,教育方法、教育理念落後,學生只重視知識積累,思維品質欠活躍有內在的聯繫。4、初三級平行班差別較大,並低於初一、初二兩級,這與我校當年招生有內在聯繫。本屆學生在升初中時,正值全市小學學制由五年制轉為六年制,我縣沿公路幹線「窗口」小學校舍寬鬆,五年級畢業後均轉為六年級,而初中部所招學生均屬交通不便的邊遠農村小學。這與這些小學對學生的思維品質、智力水平培養相對不足有關。5、初一級年齡最小,但成績優於初二、初三,一方面與初一學生自小學剛入初中,學習負擔相對較輕,學習壓力較小,思維活躍有關;另一方面與我校教育教學規劃有關,2004年正值我校借鑒學習山西曲沃課改經驗,初一實行新課改,教學重在激發學生自主創新意識,學生思維品質培養良好有關。基於以上分析,今後我們在教育教學及管理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問題:1、發展素質教育,從應試教育的桎梏中把學生解放出來,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加快高中教育教學改革步伐,以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為己任。2、全社會要加強薄弱學校管理和建設,尤其是給邊遠農村學生智力和思維發展創造一個公平的機會,搭建一個成才的平台。3、全面貫徹課改精神,讓學生自小就在良好的思維狀態中學習,保護好學生自主創新意識,並加以正確引導。
推薦閱讀:

關於中傳2016年的藝考,請師哥師姐們指點一番?
美國的「女童子軍」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
妻子決定一個家的幸福
生小孩後辭職在家還是繼續工作呢?
華人最悲哀的教育,莫過於把普通家庭的孩子,養成了「富二代」

TAG:心理健康 | 健康 | 教育 | 青春 | 心理 | 青春期 | 資源 | 心理健康教育 | 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