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時代——以霸業為主線的春秋戰國史(長篇連載) / 醉罷君山 / 第59頁

鐵血時代——以霸業為主線的春秋戰國史(長篇連載)共124頁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10-03-01 09:30      (鐵血時代-203)    五、楚共王扳回一城    楚共王的退卻只是暫時的。  更猛烈的攻擊波很快會到來。  不過楚共王首先要追究陳國背叛的幕後黑手。令尹子辛強行勒索小國的罪行漸漸浮出水面,楚共王氣壞了,他臉色陰沉,陰沉得象暴風雨前的烏雲,所有人都看得出來,有大事要發生了。  寡人日夜為國事操勞,可你子辛倒好,不思為國家儘力,反倒挖牆腳,中飽私囊,不殺你不足平寡人之怒!  子辛的腦袋被砍下來,懸掛城門之上,以告誡百官,這就是貪污腐化者的下場。中飽私囊又如何,把命都搭上了,只能九泉之下去享用罷。  由於有前車之鑒,楚共王在挑選新的令尹時,格外的慎重。品行兼優的子囊走馬上任,楚共王藉此向陳國人傳達一個信息:陳國遭到楚國官員勒索的歷史不會重演了。  子囊的上台,令晉國人感到新的威脅正在形成,很顯然,楚國重新奪回陳國的方針政策不會改變,以晉國為首的中原聯盟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一支由中原諸侯各國拼湊起來的多國部隊,開進陳國,協助陳國人積極備戰。果然不出所料,在公元前568年冬季,楚國的攻勢開始了。子囊擔任令尹後的第一次沒有取得戰果,因為晉悼公聯合了十一國的軍隊,馳援陳國,挫敗了楚軍的攻勢。  兩年後(公元前566年),子囊又來了,這次帶了更多的兵力,進攻更猛烈了。  小小的陳國把希望都寄托在晉國的身上了。可是晉國人卻突然打起太極,陳哀公左顧右盼,沒有迎來晉國的軍隊,只迎來一名特使,還有一封晉悼公的書信,通知他前往鄭國開會。究竟晉悼公葫蘆里賣什麼葯呢?  原來晉國人想打退堂鼓了。  晉國將領士匄的看法是:「陳國距楚國這麼近,時刻面臨楚軍的威脅,不歸附楚國行嗎?晉國距陳國遙遠,保護陳國,不是我們所能做得到的,必須要放棄它。」  對於有著雄心壯志的晉悼公來說,放棄陳國,是他所不願意的。可是他又不能不承認,士匄的分析是對的,晉、楚兩國實力相當,誰對誰都沒有壓倒性的優勢,只要楚國對陳國略加施壓,晉國就必須要不遠千里前往援救,這麼一來,遲早非讓晉國人累趴下不可。可是要是不對陳國施予援手,那麼晉國個這霸主如何向各諸侯交待呢?索性就用個「拖」字訣,怎麼拖?召會諸侯會,一下子來了十幾個國家的元首,在鄭國開會討論如何救援陳國。    陳哀公丟下臣民,去開會了。  留守國內主持大局的慶虎、慶寅兩兄弟沉不住氣了。這裡戰打得如火如荼,陳國朝不保夕,那邊的各國政客們卻在磨嘴皮子,徒耗時間,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晉國人無非就是做做秀罷了,哪裡真想前來援救呢?  兄弟兩人一商量,晉國人靠不住,反倒是楚國人略為可親,那個作惡多端的子辛不是被楚共王殺了嗎?再說當年陳成公去世時,楚共王恪守國際公約,不伐有喪之國,斷然撤軍,也不失有情有義了。  得了,與其依賴晉國,不如投降楚國,反正有奶就是娘了。  慶虎與慶寅兩人自作主張,秘密向楚國令尹子囊請降。不過國君陳哀公正在鄭國參加諸侯會議,投降一事,必須要秘密進行,否則一旦晉悼公得知陳國投降的消息,很可能將陳哀公扣為人質。  為了讓陳哀公安全返回,慶虎、慶寅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們派陳哀公的弟弟公子黃前去楚軍營地談判,並暗中囑咐楚軍統帥子囊將公子黃扣留,然後快馬送書到鄭國,通報陳哀公,告知其弟弟被楚軍扣押了。陳哀公不知詳情,得知弟弟被楚軍扣押,心中焦急,會也不開了,索性啟程回國。  回到陳國後,陳哀公才得知慶虎與慶寅已經打算投降楚國了。生米煮成熟飯了,陳哀公還能怎麼辦呢?再說了,晉國人裝模作樣地開會,其實根本沒打算出兵相援,還是死心吧。這樣,陳國又投入楚國的懷抱中。  楚共王長長吁了一口氣。  陳國叛而復降,楚共王總算撿回一些顏面。可是要與晉國一爭長短,楚國還必須重新奪回鄭國。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10-03-04 16:26    (鐵血時代-204)    以援救陳國為主旨的鄭國諸侯會議,因為陳哀公逃走、陳國降楚而不了了之。在這次諸侯會議中,還發生了另一件大事:鄭國首相子駟刺殺鄭僖公。  鄭僖公是鄭成公的兒子,名叫伯髡,這個人頗為狂妄自負,老臣們他都看不上眼,先後得罪了實力派人物子罕、子豐等人。在諸侯會議期間,鄭僖公又氣勢凌人,得罪了首相子駟。當時鄭僖公有一名侍從,規勸他不要胡作非為,鄭僖公不但不聽,反而將這名侍從處死。  這樣的人,怎麼能當國君呢?  子駟憤怒了,他秘密與子罕、子豐等實力派人物聯繫,在取得他們的默許的情況下,派出刺客,在深夜裡潛入到鄭僖公的卧室里……  不久,從卧室里傳出一聲慘叫聲。  房門打開時,鄭僖公已經倒在血泊之中,氣絕身亡。刺客逃得無影無蹤了。  子駟很快就控制了局面,他不動聲色,向各諸侯君主發出一條喪訊:鄭僖公暴病而死。鄭僖公年僅五歲的兒子被扶為國君,史稱鄭簡公。  雖然這次政變相當成功,也很順利,但紙包不住火。鄭僖公的兄弟們很快就得知真相,他們將鬥爭的矛盾指向首相子駟,甚至準備以牙還牙,發動政變,殺死子駟。  可是子駟的反應更加迅速,還沒等他的政敵們準備好,他就先下手為強,一舉將其一網打盡,參予謀反的公子狐、公子熙、公子侯、公子丁等人全部被子駟處死。公子狐的兒子公孫擊、公孫惡逃得快,一溜煙逃到了衛國。  幾次的政變令鄭國政局動蕩。為了轉移國人的注意力,子駟決意對蔡國發動侵略戰爭,試圖以一場勝利來平息國人的議論。  蔡國是楚國的嘍啰國,入侵蔡國,既可轉移國人的注意力,又可藉機向晉國表示效忠。公元前565年,鄭國司馬子國揮師攻入蔡國,蔡軍倉促上陣,大敗而回,蔡軍總司令、司馬公子燮也成為鄭軍的階下之囚。    攻蔡戰役的勝利,確實起了效果,鄭國人都陶醉在勝利的喜悅之中,彷彿回到了戰無不勝的鄭莊公時代,而子駟的聲望自然水漲船高,鄭國政壇的陰雲也一掃而空。  鄭軍總司令、司馬子國自然也是得意洋洋,當他臉上掛著勝利的驕傲回到家中時,卻發現兒子子產的臉上卻寫滿了憂慮。子產對父親的這次勝利卻憂心忡忡,他認為進攻蔡國是一大失策,蔡國是楚國的嘍啰國,楚國能置之不管嗎?楚國人來了,鄭國能抵擋得住嗎?只得投降楚國了,一投降楚國,晉國人又要來問罪了,子產以不安的語氣對父親說:「從今以後,鄭國大約在四、五年的時間裡不得安寧了。」  子國的臉色很快由晴轉陰了,所有人都對他的勝利表示祝賀,偏偏只有自己的兒子說這種喪氣話,他怒氣沖沖地罵子產道:「你懂個屁!國家有執政的正卿發布出兵作戰的命令,小孩子胡亂說話,要被砍頭的。」  子產被父親教訓一通後,不敢吭聲了,懾懾而退。  可是事實證明了子產確實是高瞻遠矚。    鄭國欺負蔡國,作為南方霸主的楚國,自然要為蔡國撐腰。  半年後,楚國首相子囊統領大軍,攻打鄭國。這下子鄭國政府慌了,鄭國的六位上卿緊急召開碰頭會,六個人兩種意見,子駟、子國、子耳三人認為楚強鄭弱,得投降才行,而子孔、子蟜、子展三人則認為應當要堅守,等待晉國來援。  投降還是抵抗?三票對三票,兩方都沒有取得壓倒性的優勢。  子駟試圖說服反對者,他說道:「我們這幾個人在這裡討論來討論去的,意見不統一,這會使國民不知所從,這樣事情更難辦了。現在楚軍攻勢很猛,民眾心急如焚,依我的看法,不如先投降楚國,以免百姓受苦受難。等到晉國的軍隊來了,我們也向晉國投降。小國嘛,最好的外交策略,就是準備好錢財,恭迎大國來取。誰讓我們夾在晉、楚兩大強國之間呢,只有用這個辦法,才能避免戰爭,保護百姓。」  對子駟的說法,反對派可不太買賬,子展反駁道:「小國之所以能與大國周旋,保全自己,憑藉的就是信用二字。一旦沒有信用,戰亂將綿延不絕,隨時可能亡國。鄭國已經參加五次中原諸侯大會,曾經發過誓的,現在卻要自食其言,晉國一定不會放過我們的。我們曾經歸順過楚國,楚國不過將我們視為它的一個縣,與其投降楚國,不如等待晉國前來救援。如今晉國君主勵精圖治,軍力強大,將領之間合作無間,一定會支援鄭國的。而楚國人遠道而來,只要糧草用盡,勢必要退兵,有什麼可害怕的呢?」  首相子駟聽後很不以為然,既然六位上卿在投降與抵抗上見解分歧,且三票對三票,他作為執政,有權來作出最後的決定。  子駟站起身來,以堅定的語氣說:「參與謀劃的人太多,准辦不成事;發言的人太多,誰來承擔責任呢?我看還是歸服楚國,這個責任由我來承擔吧。」  此言一出,其他人也不吭聲了。  不是歸附楚,就是歸附晉,這就是鄭國的命運吧。現在首相子駟把話說到這份上,得,那就降楚吧。    鄭國這支風向標又轉了個方向。  楚國首相子囊頓時成為英雄人物,自從收拾陳國後,他又一次逼降了鄭國,為楚國立下赫赫功勛。更高興的還有楚共王,在晉國咄咄逼人的進攻態勢下,他又扳回一城,挽回些臉面了。  可是子駟卻低估了晉悼公的雄心壯志,他擅自投降楚國的冒失之舉,徹底激怒了晉國人,晉國的鐵拳將砸向鄭國,子駟能躲開這記重擊嗎?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10-03-08 09:23    (鐵血時代-205)    六、在夾縫中掙扎    面對著王子伯駢滔滔不絕的辯解,荀罃開始顯得不耐煩了。  作為鄭國的特使,王子伯駢的使命,是向晉國政府解釋鄭國重新歸附楚國的原因,他沒有在意荀罃的臉色越來越陰沉,繼續侃侃而談:「楚國責備我們對蔡國用兵,便出動大軍進攻,我國民眾陷入深深的恐慌之中,國家危在旦夕,形勢萬分緊急,只得與楚國談和。國君與大臣們只得順應民心,暫時屈服於楚國,故特遣在下前來向貴國解釋。」  此時荀罃已經取代韓厥成為晉國首席執政官兼中軍元帥,他是一個頗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在邲之戰中,他曾被楚軍俘虜,並且在被關押了九年。他的這一段戰俘生涯不僅沒有令他灰心喪氣,反而使他返回晉國後平步青雲,當然這也得益於荀氏家族在晉國巨大的影響力。在荀罃聽來,鄭國人無非是在為投降的行徑狡辯,他目無表情,冷冷地問說:「鄭國在遭到楚國進犯時,可有派人向晉國求援?」  王子伯駢一聽,怔了一下,尷尬地答道:「沒有。」  荀罃帶著冷嘲的口吻說道:「你們不用向我國求援,就自作主張投降楚國,看來貴國政府早有這個打算了。既然如此,也不必多說了,我國君自會率領各國軍隊前往鄭國,與貴國君相會於城下。」  看來荀罃是屬於強硬的鷹派人物,對鄭國人的背信棄義,他的回應就是:武力解決。    戰爭機器開始動員起來。  晉國中軍副帥士匄馬不停蹄地趕往魯國,向魯國政要季武子通報晉國出兵的決定,實際上是要求魯國出兵配合。魯國是晉國最忠實的盟國之一,季武子爽快地答應士匄的要求。魯國的表態很重要,其他中小諸侯也紛紛表示效忠晉國,擁護其出兵鄭國的決定。  可是霸主也有倒霉的時候。  就在荀罃磨刀霍霍的時候,天災降臨了。  晉國遭遇到了一場大饑荒,突如其來的災難,使得晉國軍方不得不推遲了進攻鄭國的時間表。更糟的是,西面的秦國要趁火打劫。  自從秦穆公死後,秦國東進的道路被晉國阻斷了,有晉國這頭攔路虎的存,決定了秦國在春秋時代的後半段,幾乎在中原地區沒有任何政治影響力。正如晉國借吳國之手牽制楚國一樣,楚國也與秦國結盟,以抗衡晉國,如今晉國天災降臨,秦景公想要撈點好處了,他派人照會楚共王,請求楚國出兵,配合秦軍進攻晉國。  楚共王以南方人的爽快,答應了秦景公的請求。  可是楚國首相子囊卻不無擔憂,在他看來,晉國雖然在天時上處於劣勢,但卻擁有人和的優勢。子囊提醒楚共王:「現在不可與晉國爭鋒。為什麼呢?晉國君主英明,在選拔人才上擇優錄用,晉國大臣多是賢良之輩,民眾也致力於生產,而且晉國的八大將領和睦相處,這樣的國家是難以戰勝的。在這麼一種情況下,與晉國爭鋒是不明智的。」  子囊的話固然有理,但楚共王有自己的打算。首先,秦國作為楚國的戰略盟友,秦景公的請求,不可貿然拒絕;其次,楚國雖然出兵,但主要是搖旗吶喊,以壯秦軍聲勢,如果秦軍打了勝戰,固然能挫挫晉國的銳氣,萬一秦軍戰敗了,楚軍也不會有什麼損失。  公元前564年秋季,秦軍大舉進犯晉國。晉國人餓著肚子,沒有氣力,怎麼打仗呢?只得堅城固守,秦軍在城外一陣擄掠後,便心滿意足地撤走了。楚國軍隊並沒有進入到晉國,只是到了離晉國較近的武城,為秦軍助威。  雖然晉國並沒有遭受重大損失,但在總司令荀罃看來,也算是奇恥大辱了。攻打鄭國的戰役計劃,必須要儘快實施,否則晉國的威望將大大受損。  在中原各國的支援下,晉國終於渡過了饑荒的難關。秋去冬來,戰爭準備就緒,晉悼公御駕親征,伐鄭戰役拉開序幕。  

本文由<貼庫網>脫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01363/59.html


推薦閱讀:

峨眉派始於春秋戰國司徒玄空創編的通臂拳?
中國禮法關係新論——以春秋戰國至唐代為中心
鐵血時代——以霸業為主線的春秋戰國史(長篇連載) / 醉罷君山 / 第99頁
春秋戰國著名君王錄

TAG:時代 | 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