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丨一橋飛架粵港澳,港珠澳大橋這筆「賬」該怎麼算

2017年的最後一天,港珠澳大橋主體全線亮燈,大橋上的三座通航孔橋和人工島,連同香港、珠海、澳門組成一串絢麗的珠鏈,跨越伶仃洋,點亮大洋上空。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首個落腳點,港珠澳大橋從提出想法到最終建成,歷時14年,期間幾經波折,伴隨無數期待的同時也有多方爭議。

港珠澳大橋被寄予了打通粵港澳大灣區內部交通網路「任督二脈」的厚望,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等創新要素高效流動和配置期望。如今雖然大橋璀璨面世,但圍繞「千億投資如何才能物有所值」,仍有許多問題待解,如何破題?三地經濟如何受益於大橋的開通?證券時報記者近日實地走訪港珠澳大橋,對這些問題進行一一探究。

千億大橋長啥樣?

這座投資了上千億元、耗時十餘年、創下多個「世界之最」的大橋長什麼樣?在地圖從東向西看,港珠澳大橋東接香港國際機場,途經大澳,跨越珠江口,在珠海分成「Y」字型,一端連接珠海,一端連接澳門。

近日,證券時報記者在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驅車來到大橋進行實地走訪。驅車從施工便橋來到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口岸區域內的空地還在施工建設,部分空地剛剛種上草皮和綠化植物,珠海口岸前立著一指示桿,西邊指向珠海口岸,西南指向澳門口岸,珠海口岸和澳門口岸連在一起成為整座大橋的出入通關口岸。

緊接著,經過位於口岸前方的港珠澳大橋收費站,記者驅車上橋,橋面雙向共六車道,中間被白色欄杆隔開,大橋兩邊的海面上泛起層層浪花,從珠海方向出發往香港方向駛去,左邊是珠海知名的旅遊景點情侶路及一排錯落有致的海邊住宅樓宇,右上角是澳門特別行政區。一路驅車前行,記者依次經過了三座通航斜拉大橋,即九洲航道橋、江海直達船航道橋、青州航道橋,它們分別對應著風帆、海豚、中國結的造型。

據工作人員介紹,港珠澳大橋總長約55公里,其中主體工程包括22.9公里的橋樑工程和6.7公里的海底隧道以及連接隧道、橋樑的東西人工島,主體橋樑包括三座通航斜拉橋和約20公里的非通航孔橋。值得一提的是,港珠澳大橋創下了多個「世界之最」,如世界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同時也是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施工難度最高、工程規模最龐大的橋樑。此外,大橋所在海域還是中華白海豚的最大棲息地,也是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通關後出發,前往香港大概需耗時1小時,而去澳門則較近,到達澳門填海新區用時不到半小時。記者採訪時,橋上還有數台施工車輛和多位建設工人對大橋的照明設備和網路設備進行鋪設和調試。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助理、港珠澳大橋跨界通行政策研究工作小組組長蘇毅告訴記者,雖然目前已經具備通車條件,但還要等待驗收,預計大橋珠海段將在春節前完成驗收,而三地口岸的設施還要進一步完善才能真正通行,2018年大橋將從建設轉入運營。

三問大橋效益如何盤算?

2017年12月31日晚,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在粵港分界線附近的東人工島舉行亮燈儀式,宣示大橋已具備通車條件。這時,蘇毅回想起八年前的一幕: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全國兩會答記者問時大聲宣布,「大橋融資問題已解決,年內一定開工」,不禁萬分感慨。從大橋的前期論證、投融資方案選擇、三地政府協議的簽署、項目建設到目前牽頭跨界通行政策研究,蘇毅整整陪伴大橋近14年,見證了一個「超級工程」的方方面面,「希望大橋在新時代不騖於虛聲,真正開啟港珠澳大橋元年。」

時至今日,圍繞大橋建成後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民間依然有不少爭議和質疑,「有擔心是正常的,對我們也是好事,這會倒逼我們做好各項工作,但也不必過分擔憂。」面對記者關注的幾個問題,蘇毅開誠布公地一一回應。

第一,兩地牌照車輛不足,是否會導致大橋資源浪費?對此,蘇毅表示,粵港、粵澳間車輛配額有歷史和現實的原因,但目前三地正協商多個解決方式:

一是香港和內地分別探討適當增加牌照配額;

二是港澳之間是一個新增量,可以增加;

三是借鑒深港西部通道,優化設置一次性配額牌照;

四是目前也在探討香港單牌車來廣東,粵港澳三地的車上橋旅遊開發等方式。

「我們做過測算,在現有的牌照配額條件下,儘管直接財務效益不太樂觀,但社會效益是不錯的。雖然目前政府放寬調節力度和消費者的預期有一定的距離,但政府未來還會根據口岸的承載能力和人流情況進行彈性調節。」事實上,2017年8月,粵港兩地政府宣布發放3000個港珠澳大橋香港兩地牌私家車配額時,由於申請踴躍,到了12月12日,香港特區政府運輸署宣布,粵港兩地政府決定額外增發7000個配額。

第二,三地口岸停車場的容量是否足夠?通關是否便捷?對此,蘇毅表示,在跨境交通方面,三地口岸之間將設有穿梭巴士,為旅客提供來往澳門和香港口岸以及珠海和香港口岸之間的接駁服務。至於三地停車場的容量、怎麼開通接駁巴士、開通多少線路、怎麼接駁等都由三地政府各自統籌規劃,目前正穩步推進。而通關方面,粵澳兩地查驗部門聯手合作的「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新通關模式將在港珠澳大橋的澳門--—珠海邊檢大樓實施,將極大地方便兩地民眾的交流。

第三,關於大橋的收費,蘇毅對近期召開的聽證會評價是「過程和結果都相當積極」。

據了解,此次聽證方案一為私家車、計程車150元/車·次,穿梭巴士、過境巴士450元/車·次,貨櫃車115元/車·次,普通貨車60元/車·次;聽證方案二為私家車、計程車150元/車·次,穿梭巴士450元/車·次,過境巴士200元/車·次,貨櫃車115元/車·次,普通貨車60元/車·次,而現場大部分聽證會參加人贊同方案二。

「大家的訴求都是要便宜,作為公共基礎設施定價不能太高,要社會效益最大化,但畢竟是一項巨大的投資,我們也要兼顧償還大橋建設的銀團貸款,因此要在兩者間找一個平衡點。」

作為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的成果,港珠澳大橋的建設為未來粵港澳進一步的合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蘇毅坦言,三地合作很愉快,但過程也很艱難,「包括大橋線位、錢怎麼出、誰出多少、通關怎麼才能便利普通民眾、三地管制如何放鬆等等,各個政府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和監管規則,在三地之間找一個平衡點實屬不易。」也因此,三地在地方層面和中央層面都分別成立了一個聯絡委員會和專責小組,負責協調三地的利益訴求。

蘇毅還告訴記者,三地各有不同的法律和制度,目前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背景下,三地正研究制定一套創新性的滿足各界需求的跨界通行政策,真正讓大橋發揮最大效益。

三地企業眼中的大橋商機

「我們的港珠澳大橋線路推出,三個小時就收滿遊客了。」廣州一旅行社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記者採訪時發現,目前已有珠海、東莞、廣州等珠三角城市的部分旅行社開通了港珠澳大橋一日游的線路,且報名的遊客絡繹不絕。據介紹,具體行程是從珠海灣仔碼頭出海,途經澳門三座跨海大橋後,再近距離觀賞港珠澳大橋。

即將開通的港珠澳大橋為打造大珠江三角洲三小時經濟圈提供了現實可能,在許多旅遊業人士看來,港珠澳大橋為三地旅遊帶來新的契機,香港麗新集團就是其中一個嗅到商機的港企。「選擇在橫琴建設新的旅遊地產項目更重要是看中其獨特的地理優勢。」麗新集團在橫琴的文化旅遊綜合體項目創新方董事總經理梁浩昌對記者表示,港珠澳大橋的交通優勢會給項目帶來很大的客流增量。

「預計每年會增加好幾十萬到一百萬的客流增量。」梁浩昌分析,遊玩香港順道去澳門過夜的遊客,有機會把他們的行程通過港珠澳大橋延伸至珠海橫琴,因此,大橋起點在香港國際機場附近給他們的旅遊項目帶來非常大的利好,特別是在開拓國際遊客方面,如果沒有這座橋,遊客的多元化和數量會大打折扣。

儘管目前珠海已經有聯繫港澳之間的水上交通,但在梁浩昌看來,對於普通遊客來說,陸路交通有兩大優勢:第一是水上交通容易受天氣影響,出行的不可控因素較大,而陸路交通則比較穩定;第二是陸路交通出行成本更低,從香港到珠海水路往返成本約在300元~400元,而乘坐巴士走陸路的成本可能就在幾十元左右。「現在香港有很多跨境服務,可以從香港各地去到大嶼山交通樞紐,然後旅客再轉乘過境巴士就可以到達對岸的珠海,因此大橋開通後香港人民多了一個便捷的娛樂休閑選擇。」梁浩昌說。

也正因此,創新方項目在2016年與香港跨境服務公司冠忠巴士旗下的環島旅運達成了一項合作協議,雙方將合作發展香港和橫琴之間的跨境巴士服務。「以前的跨境服務主要是連接粵東地區,現在有了大橋,需要申請更多額外的指標,開發粵西線路,發展香港和粵西的旅遊經濟。」梁浩昌說。

作為國家首批經濟特區,在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珠海將成為全國唯一一個與港澳陸路相連的灣區城市。而位於珠海市南部、珠江口西側、毗鄰澳門的橫琴自貿區也將成為全國唯一一個與港澳陸橋連接的自貿區。在去年4月召開的媒體通報會上,橫琴新區黨委副書記葉真表示,自貿區成立兩年間,在橫琴註冊企業以每個月1000多家的數量增長,目前已超過3萬家,註冊資本總額超過1.6萬億元。

由澳門青年周運賢創辦的跨境說也選擇了落戶橫琴自貿區,港珠澳大橋開通後,更有利於他的業務拓展。「我們平台有很多葡語系國家的客戶,他們原來要從香港坐船到澳門,大橋開通估計時間會縮短,而且大橋開通後貨物往來可能會更加便捷。」周運賢介紹,公司更加偏向於國際化方向,因此交通的便捷會促進他們的國際商務往來。更重要的是,因為香港和珠海之間往來更加便捷,公司可以吸引來自香港的人才,「從大橋坐車過來會比坐船的成本更低,受天氣影響也小。」周運賢說。

港澳借橋融入珠江西

2017年7月1日,國家發改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共同簽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標誌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初步進展。而港珠澳大橋開通以後,香港、澳門與粵東、粵西的互聯互通將在物理空間上取得重要突破,港珠澳大橋被視為連通粵港澳之間的「脊樑」,加速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間信息、技術、資金、人才等要素的流動,因此大橋最終的效用至關重要也備受關注。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告訴記者,大橋在做規劃時,正好是珠三角一帶出口加工業最興旺的時候,當時珠江東岸的東莞、深圳出口明顯高於西岸,但東岸和香港已經陸路相連了,設計這座橋就是為了讓香港和西岸連接上,帶動西岸出口加工業的發展,所以這座橋最初主要是以貨運設計為初衷。但是,到了今天,珠三角的經濟模式已經轉型了,所以貨流量可能沒有當初規劃時大,在這個大背景下,保證非貨車也能使用這座橋就顯得至關重要。

在他看來,如今香港和澳門無論在土地空間、車輛保有量等方面都已經非常飽和了,但珠江西的空間會更大一些,廣東對香港的開放調節度可以更大,他建議,廣東可以考慮降低港澳車輛申請廣東牌照的標準,比如只要證明交了稅、買了房或開了公司等,都可以申請廣東牌照。

港珠澳大橋開通後,將給港澳經濟帶來怎樣的積極作用?方舟指出,事實上,現在港澳很多城市功能都面臨空間的局限性,比如生活居住、休閑娛樂和物流倉儲用地,如果有了大橋,或將可以把部分功能向西岸轉移。「比如,如果橫琴保稅區可以和大橋聯動,香港物流就可以以報稅的方式放在珠海。」此外,方舟調研時還了解到,香港機場有些中層員工也在討論,如果通車方便,完全可以住在珠海,在機場上班,但這關鍵在於通關的便捷性和成本問題。

方舟也提出,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期待,香港民眾希望有兩個方面的突破:一是放寬車輛進入廣東,實現灣區一體化生活;二是在個人所得稅上有突破,讓工作在內地的香港人可以按照香港的低稅率來納稅。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教授丁力認為,提高大橋的社會效益,讓大橋真正能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關鍵在於各地政府的開放心態,「政府足夠開放的話,車輛通行的規則都可以變通和調整,這座大橋從最初設計的雙『Y』型到最後的單『Y』型,釋放了香港想加強與珠江西岸聯繫、拓展自己經濟腹地的重要信號。」

此外,丁力還認為,珠海在其中也會發揮很重要的作用。「雖然珠海本身的經濟體量不大,但作為西岸的區域性中心城市,這幾年也釋放了比較大的能量。」丁力分析,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不僅僅是一個經濟發展的舉措,還承載著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內地發展的重要功能,「港珠澳大橋從物理空間上把港澳和內地連在一起,三地可以相互滲透、推進融合,因此建設大橋的意義非常深遠。」丁力說。

作者:卓泳 攝影:宋春雨


推薦閱讀:

港珠澳大橋為什麼那麼牛?
港珠澳大橋車牌辦理流程及條件
媒體:港珠澳大橋將於第2季度通車 大致在5月至6月
中港兩地車牌辦理條件及材料
深中通道,其實比港珠澳大橋來得更實際

TAG:港澳 | 怎麼 | 港珠澳大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