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淺談楊氏太極拳技擊快架

  我學練的楊氏太極拳108式小快架是北京的一位恩師傳授的,他老人家在世時說,他師父(我的師爺)的太極拳是跟前輩楊少侯先生學的,這套快架的口訣與以前的叫法有少許差別,師爺說改點俚語叫法(比如「簸箕式」、「轆轤勢」、「反穿枝」等)主要是為了有利於記憶和理解拳架口訣,動作結構沒有什麼改變,保留了楊少侯先生當年所教的練法。108式小快架的口訣是:1起勢、2太極旋轉、3攬雀尾、4單鞭、5踩腳提手上勢、6踢腳白鶴亮翅、 7左摟膝拗步、8左手揮琵琶、9左摟膝拗步、10右摟膝拗步、11右手揮琵琶、12右摟膝拗步掌、13缷步震腳搬攔捶、 14進步如封似閉、 15十字手、16抱虎推山、17斜攬雀尾、18斜單鞭、19竄步肘底捶、20右倒攆猴、21左倒攆猴、22右倒攆猴、23右斜飛勢. 24進步踩腳提手上勢、25踢腳白鶴亮翅、26左摟膝拗步、27海底針、28山通背、29翻身撇身捶、30缷歩震腳搬攔捶、31挒手分擊掌、32上步攬雀尾、33單鞭、34開合雲手、35單鞭、36右高探馬、37右飛踢、38轉身左蹬腳、39左摟膝拗步、40右摟膝拗步、41進步摟膝栽捶、42翻身撇身捶、43缷步震腳搬攔捶、44右蹬腳、45左披身打虎、46轉身右手揮琵琶、47右披身打虎、48右蹬腳、49雙峰貫耳、50披身左踢腳、51回身右蹬腳、52落步震腳搬攔捶、53進步如封似閉、54十字手、55抱虎推山、56斜攬雀尾、57斜單鞭、58右野馬分鬃、59左野馬分鬃、60右野馬分鬃、61太極旋轉、62攬雀尾、63單鞭、64左玉女穿梭、65右玉女穿梭、66左玉女穿梭、67右玉女穿梭、68太極旋轉、69攬雀尾、70單鞭、71開合雲手、72單鞭. 73蛇身下勢、74左金雞獨立、75震腳右金雞獨立、76右倒攆猴、77左倒攆猴、78右倒攆猴、79右斜飛勢、80進步踩腳提手上勢、81踢腳白鶴亮翅、82左摟膝拗步、83海底針、84山通背、85翻身肘擊撇身掌、86卸步震腳搬攔捶、87挒手分擊掌、88上步攬雀尾、89單鞭、90開合雲手、91單鞭、92左高探馬、93白蛇吐信、94轉身右蹬腳、95采手指襠捶、96挒手分擊掌、97上步攬雀尾、98單鞭、99蛇身下勢、100上步踢腳七星捶、101退步跨虎、102回身左斜飛勢、103右擺蓮腳、104左右彎弓射虎、105進步震腳搬攔捶、106進步如封似閉、107十字手、108收勢合太極。優酷網、56網上有我練習這套快架的視頻。   1986年,我拜四川的林墨根先生為師學練楊氏太極拳傳統115式慢架。十幾年後的一次因公出差到北京,有幸亦有緣的懷著好奇心跟京城老師學練了楊氏太極拳108式小快架。這套傳統快架的勁道以擊打勁為主,步型、步法和身法接近實戰要求,擒(如「右手揮琵琶」拳式)拿(如「踩腳提手上勢」拳式)摔(如「左高探馬」拳式)打(如「進步震腳搬攔捶」拳式)踢(如「披身左踢腳」拳式)的技法都有練習。根據我練習傳統快架的體悟有以下認識:  一、浦漢健先生在《太極散手闡秘》一文中說:「太極散手之秘在於『用勢法打人』!」這句話說得較實在。 拳架中的一個拳式由若干拳勢組成,如「攬雀尾」 這個拳式由「掤、捋、擠、按、」四個拳勢組成,拳勢體現了拳式動作的虛實轉換、剛柔相濟、技擊和養生的變化等等。傳統快架的練速(練一趟快架3至5分鐘)相比傳統慢架(練一趟慢架25至40分鐘)是快得多,所以拳勢變化要認得准(起始、轉換、終點),要反應快,才能符合技擊的要求。  二、傳統快架放鬆練拳的要求比傳統慢架相對高些,由於盤架速度較快,所以不易松練到位。楊少侯先生說的「松彈抖炸」,如肢體松不好,手、腳就彈不出去,何來楊少侯先生說的「發勁冷脆為快如放箭」?皮、肉、筋、骨松不好,身體就沒有雄獅抖擻的氣勢;身勢內外松不好,擊打之勁就沒有爆炸的威力。  三、傳統快架的虛實變化配合與傳統慢架相比,不易掌握。特別是腿的虛實轉變,慢練有較長的調整時間,可以體會得比較清楚。楊少侯先生說:「快架宜步樁合一,要求是勢中有樁,樁中含勢,身形肢體要靈活,不僵滯,不扎樁,實腿能走,虛腿能抬,虛腳亦能踢。」還說:「剛柔相濟,虛實變換……變換陰陽,移精變氣……」快練則調整時間較短,如肢體之松和頭腦意念跟不上,那是達不到要求的。這套快架身高步小(有利於機動靈活和反應變化),步法迅捷,飄忽不定。練成沉穩不僵、輕靈不浮,要比練慢架下多點功夫。  四、傳統快架動作和呼吸的配合與傳統慢架相比,修鍊難度大些。我老師說:「練得較好的傳統快架在緊湊中不失開展,在活潑中不失穩重,在輕靈中不失松沉,在快速中不失連圓,整套勢式到位的一氣呵成約需三至五分鐘,如練後閑庭信步,不喘粗氣方顯太極的內家功夫。」這等功夫還真的不好練啊!太極內家拳法,動作與呼吸吐納導引相結合,是一項良好的有氧運動。若打完快架以後氣喘吁吁,說明動作與呼吸配合欠佳,未能內外合一,這不是一年半載的修鍊功夫。  五、練傳統快架的精神相比練傳統慢架的精神,更要集中一些。練拳速度較快了,加上動作變化又較頻,精神就更要始終保持高度集中,心靜、神斂、氣聚、勁整就更為講究。精神集中後,心裡安定和頭腦寧靜才能提高應變能力。在實戰中,如精神上跟不上動作的節奏,未能保證注意力一直在觀察周圍的變化,必然導致失利。拳諺:盤拳時無人似有人,說的就是要在盤拳時始終保持高度集中精神,不要使精神與肢體骨肉分離。  六、在練前的熱身基本功對於傳統快架來說,作用較大;而對於傳統慢架來說,相比之下的作用不是較大。因為傳統快架的練速較快,動作的虛實變化較頻,多是擊打的勁道,有站在地面上的指戳、掌劈、拳打、肘擊、肩靠、腳踢動作,亦有縱身一躍而離地的腳擊動作。所以,每當練習快架之前,先應做些熱身基本功,武術上有句話說:「下場不蹓腿,到老冒失鬼」。伸筋拔骨,拉長四肢,鬆開筋骨關節,協調筋骨與皮肉的配合,有利於血氣和順,提高練拳的舒適度,避免或減少運動損傷。如無這些準備活動,還真的是容易練傷筋骨(意與松未能合一時,經驗表明肘關節、膝關節因拉得太開而較易受傷)呢!  七、傳統快架的綜合要求比傳統慢架相比高些,主要體現在「養」和「傷」的問題。楊少侯先生說:「手急足輕,手到腰到,氣要中定,勢要騰挪……外有手眼身步,內有氣勁意神……」所以說在這等綜合要求之下,快架練歪了的「傷」要比慢架來得重些。拳諺云:練拳不懂養,百練功不長。既要明理會練,又要得法懂養。太極拳前輩指出:放鬆練為養,緊張練會傷;用意練為養,用力練會傷;中和大方練為養,心存打人念會傷;斂神聚氣練為養,片面發勁跑氣會傷;練拳似休息為養,疲勞身心練會傷;練拳似行氣為養,努氣練會傷;推手善柔化松放者為養,頂力相抗不善運化者會傷。所以在練習快架中,多點體悟「松空圓活」和「道法自然」,通過盤坐靜養精氣神,是有好處的。  八、這套傳統快架中有震腳配合上肢發勁的動作,震腳也存在著「用意不用力」的問題,不用拙力是震腳的原則。震腳之足為虛,立腳之足為實,在震腳時還應避免足跟落地。震腳之勢並非用勁向腳下發力,而是借震腳穩定此前運化中的動勢,有助自身中定併兼有加強全身開合之勢;再有說震腳是形似斷而意不斷的剛勁,不震腳是柔勁,震腳與不震腳只是意念引導下的動作而已。但對於初學者來說,在意氣未通、內勁未整時,只是為了好看而刻意震腳,則卻有可能練傷身體有關部位。初學者在練震腳之勢時,有點意思就行了。把太極拳功夫練好了,震腳之寸勁似棉里藏針,用於踩擊對方腳面骨。  九、學練拳架的順序是先練好慢架,然後再練快架,如沒有相當的慢架基礎就學練快架,轉換跟不上,亦練不出快架的功夫。缺少太極內涵(比如松肩、垂肘、含胸、拔背、尾閭中正、神貫頂、氣沉丹田、分虛實等)的快架不是內家拳的東西,而是近似外家拳的東西,或練成太極操了。
推薦閱讀:

第667期:論太極拳之通
張晉僖:陰陽學說在太極拳虛實中的妙用
陳式太極拳核心綱領 — 陳小旺
段位制楊式太極拳六段單練套路分解教學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