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拾零】但用此心――王陽明「心學」解析



編輯:方略書院(flsy2017)

越是真理,越簡單明了;一切困擾、答案盡在此心。

儒家經典《大學》說:「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只有心靈達到寧靜、安穩的境界後,人才能夠洞察萬物之規律,這時考慮問題才能周詳,處理事情才能完善。一切問題都是心的問題。「心學」強調心靈的自由,認為只有心靈豁達、寧靜了,我們的心才能變得更強大。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偉人,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內心強大的人。

內心決定人生的高度。當今,很多人過於追求外在的東西,忽略了心靈的力量和智慧。在當今社會裡要想實現自己人生的高度,更重要的是關注自己的心靈,如此才能不浮不躁、不偏不倚,進入全新的人生境界。「心學」是一種讓心靈強大的哲學,也是最能幫助你成功的哲學。為什麼天天讀卡耐基人際關係還是一塌糊塗,為什麼天天讀曾國藩還是仕途失意,為什麼日夜學胡雪岩仍然是一貧如洗?因為你沒有經歷和他們一樣的心路歷程。

人世間所有的鬥爭,剝除了種種外衣後,都是心戰。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堅強的決心和意志可以戰勝一切困難,執著的信念和無畏的心靈才是最強大的武器。不為外物所屈的王守仁說:「世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心學」教會我們一件事—不要被自己一時的情緒所左右,偏激永遠是因為你看得還不夠多。

使人疲倦的往往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裡的一粒沙子。「心學」是一門煉心的學問,不在正心上下力,不在立志上用功,只貪求權術,違背聖人之道,永遠不可能達到隨心所欲、運用自如的最高境界。以靜安心,以靜養生。參禪可以讓人靜下心來,認真思考人生的大義,反思自身之過失,以及生活之真諦。王陽明對靜坐修身養性下過很大功夫。他在靜坐中創建「知行合一」的「心學」。唯有堅持修鍊靜坐,才能有健康的身體,頑強的意志,才能開悟得道,用正確的思想指導人的行動。

郭沫若的靜坐養生之道,就是從王陽明的著作中得到啟迪的。郭沫若曾意味深長地說「靜坐於修養上是真有功效,我很贊成朋友們靜坐」。靜坐,不僅能使人的心靈得到凈化,而且能夠使人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最近的一些研究成果顯示,有規律的靜坐不但能夠緩解人的精神壓力,而且還能有效治療心臟病、高血壓、焦慮、沮喪、失眠等疾病,增強人的免疫力。

培養慷慨的定力—淡定。在這個世界上,有人八面玲瓏、四面春風,一腳兩船、左右逢源,有人不問是非、抽身事外,但只有立志堅定的人,才可能有所作為。在內,王陽明「心學」讓人不把外界的是非毀謗、個人的進退榮辱看得太重,養成無所云蔽,無所牽掛、無所恐懼憂患、無所好樂憤懣,富有彈性的心理狀態。在外,由於有了內在的支撐,一事當前,不待思考,所行便能執兩用中,恰到好處,動容周旋而中禮,從心所欲而不逾,既不過分也無不及,理直氣壯而又通達權變,最終邁入無內外之分、無人我之間,與天地同德,同萬物一體的境界。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如意的事,這是我們不能控制的,要使自己的心靈面對這些事情時仍能保持從容淡定的狀態,必須先控制自己容易波動的情緒,自己的情緒控制住以後,自然不會心浮氣躁,這時那些不良影響就不能輕易侵入。

《靜心錄.答友人問題》:「君子之學,務求在己而已毀譽榮辱之來,非獨不以動其心,且資之以為切磋砥勵之地。」王陽明認為,有抱負、有修養的讀書人的學習,其目的是在於提升自己。外來的毀譽榮辱,不但不要讓它們觸動、影響到自己內心的安定,而且還要借用它們來修身養性。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許多人做事沒有定力,常常受外物的干擾,聯想翩翩,雜念紛紜,很難把一件事情堅持做到底。如果在面對許多外物的誘惑時,我們能保持內心鎮定,不為外物所動,達到「任憑風流起,穩坐釣魚船」的超然境界,這樣就能從容自如地處理各種問題。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只有提升自己的心靈,從根本上增強自己的內在,讓內心浮躁情緒平靜下來,才能經得起各種險惡環境的考驗,在關鍵時刻才能經受住巨大的壓力,從而發揮出自己本來就具有的潛力來。

常快活便是功夫。很多人感覺壓力很大,活得很累。其實,很多時候煩惱和不快都是自己的原因贊成的。如果能正確認識一些事情,作好自我調節,那麼你的生活將充滿陽光。人只要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有很多煩惱。痛苦或快樂,取決於你的內心。如果人不是戰勝痛苦的強者,就會成為屈服痛苦的弱者。

煩惱,往往是自找的。正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之所以痛苦,不是追求錯誤的東西,而是沒能領悟人生的真諦。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放不下。我們也許不能選擇生活方式,也許不能選擇命運,但我們每個人都有選擇快樂的權利。

曾有一個少年問一位智者:「我怎樣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能帶給別人快樂的人?」智者送給少年四句話:「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自己,把別人當成別人,把自己當成自己。」把自己當成別人。受到挫折、屈辱時,把自己當成別人;功成名就、取得成績時,把自己當成別人,就不至於得意忘形,讓勝利沖昏頭腦。

把別人當成自己。與人交往,遇事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這事碰到自己頭上,我會怎樣想、怎麼辦?對別人多點同情心,多給點幫助。把別人當成別人。做人不要自以為是,要學會尊重別人,任何時候都不應怠慢別人,不能強求別人怎樣做,怎樣做是別人的自由,你無權干涉。把自己當成自己。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獨立性、個性,你就是你自己,不是別人。把自己當成自己時,就得承擔自己的責任;當然,該把自己當成別人時,就得站在別人的角度看自己,這樣就不至於自我封閉,作繭自縛。


推薦閱讀:

一招鮮
心外無物
《管心學》--第二章:律人(領袖)
原創書評 | 《知行合一》只是了解王陽明心學世界的入門級讀物
因信稱義與因義稱信——宗教與信仰的不同

TAG:心學 | 讀書 | 王陽明 |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