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電影應該有自己的活法

藝術電影應該有自己的活法

微信公眾號/文慧園路三號奇愛博士

2015-05-04

這個五一檔,兩部口碑不錯的影片《闖入者》和《念念》由於排片量低導致票房失敗,引發了網路上的熱議。我覺得,首先這兩部電影不能一概而論。王小帥的《闖入者》實際上是部典型的藝術電影,曾入圍威尼斯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雖然整體設計略顯機巧,讓它離藝術傑作和國際大獎還有一步之遙,但無疑仍然令人充滿敬意。

而張艾嘉的《念念》則是一部內核簡單但表現手法極具野心的文藝片。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很多人經常把文藝片和藝術片兩個概念混淆使用,其實是完全不對的:藝術片的對立面是商業片,常常指一些比較突出作者意識的非娛樂電影,重在藝術家的個性表達;而文藝片則是典型商業類型中的一種,通常就指一些改編自文學的感傷情節劇(Melodrama),比如過去流行一時的瓊瑤電影就屬於文藝片。

從這個角度衡量,如果《念念》排片低、影響小,應該主要歸咎於資方的發行實力以及話題的推廣營銷。《念念》的製作工藝和演員陣容並不弱,但這些明星畢竟在大陸市場沒有太大的號召力,又幾乎沒有內地資本的參與,作為一部不佔進口指標的批片,它受到冷遇幾乎是必然的結果。而《闖入者》的尷尬,同樣是早已在預料之中的,但它受冷的原因,則是和電影市場的成熟度和主力群體的消費意識有關。

大家是否還記得當年《三峽好人》和《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那次慘烈PK?無論你獲得什麼歐洲大獎,《三峽好人》都無法獲得排片經理的青睞,因為主流商業影院為了自身生存發展,不可能以犧牲自己的票房來為情懷買單。但,《三峽好人》真得會因為沒有排片就虧損嗎?不會,因為它單單只靠海外市場,就肯定早已收回投資。所以說,《闖入者》這種電影,在今天的市場環境下,就壓根無需寄希望於國內的票房表現。因為這類藝術電影既無需靠國內市場回收資金,也沒有必要靠票房證明什麼。

我想,王小帥包括婁燁、賈樟柯這些藝術家都是聰明人,他們選擇了這條創作道路,自然就有獨特的活法,否則早就去拍商業片了。現在,王小帥在網上大聲疾呼,一副壯志未酬身先死的壯烈姿態;反觀張艾嘉的聲明,倒是簡潔淡然——其實這一切難道不該反過來才對么?

《闖入者》這類藝術電影的國內消費問題,最終需要觀眾、市場和政策多方面合力才能解決。在目前的情態下,它首先應該在既有的框架內(國際市場、國內電視、網路版權以及票房)盡量回收成本,同時應該主動出擊,在有志於支持藝術電影的機構(諸如電影資料館、各藝術影院及高校)進行長線分賬放映。我們當然希望國內能儘早出現藝術院線,同時借鑒外國的經驗,讓政府對藝術電影放映進行補貼,但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商業影院首先解決好生存問題的基礎上,顯然這並不能一蹴而就。諸如《闖入者》這類藝術影片的創作者如能認識到這一點,主動探索各種回收路徑,把當下的條件盡量利用到極致,我看要比被動等待主流院線的施捨好得多。


推薦閱讀:

用心去生活
另一種活法:學會一個人在月光下靜靜漫步-8
?六十歲以後,最快樂的活法就是這四個字!
雜文:窮人的活法
六十歲以後最好的活法就這6個字!早看早享受!(必讀)

TAG:電影 | 藝術 | 自己 | 藝術電影 | 活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