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小眾先鋒

華語盤點|十大華語電影「三部曲」  2016-11-16 小眾先鋒  自1979年香港電影新浪潮以來,兩岸三地華語電影人除了保持本土票房以外,更有不少作品上有藝術的突破,屢屢在國際上獲獎。很多導演通過其自身對電影的獨特解讀,拍攝出一系列風格化的作品,大都具有強烈的共性,稱之為三部曲系列。今天就來盤點一下華語電影史上的著名三部曲。

  10、移民三部曲:《秋天的童話》、《非法移民》、《八兩金》  導演:張婉婷(香港)  上榜介紹:張婉婷作為香港為數不多的女導演,其個人電影風格在當時可算是特立獨行,廣辟海外,電影格局小而精巧,意圖卻大。以《秋天的童話》為例,全片敘事波瀾不驚,像圍著爐火夜話,溫馨,曲折卻都在其中,三十歲男人的初戀,平淡真實,憨厚如酒。另兩部電影知名度雖不及《秋天》,但其好評並不比前者差,尤其是《非法移民》(非常難找),1984年在香港一鳴驚人,取得傲人佳績。張婉婷準確的抓住時代脈搏,流行於時下的移民潮,從不同角度思考,卻又不乏溫情的拍攝手法,講述了這群時代變遷下小人物的命運。  上榜理由:秋天的童話還在,移民的人潮不在。  值得觀看指數:

  9、都市三部曲:《阿飛正傳》、《重慶森林》、《墮落天使》  導演:王家衛(香港)  上榜介紹:1991年,香港文化界最轟動的莫過於王家衛的《阿飛正傳》,影片雖然票房慘淡,但王家衛獨特的電影風格在本片中凸顯無疑,本片亦獲得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最佳男主角獎(張國榮唯一一個影帝),最佳女配角獎,王家衛風格由此確立,雖然很多人認為這些電影就跟他墨鏡後面的那雙眼睛一樣,永遠讓人捉摸不透,不過這並不影響其藝術地位,這是對香港本土進行反思的系列電影,不僅開闢了香港藝術電影新的篇章,從而也宣告了香港一位新的國際性電影藝術大師的出現。  上榜理由:香港藝術電影的鎮山之寶。  值得觀看指數:

  8、英雄三部曲: 《英雄本色》、《喋血雙雄》、《辣手神探》  導演: 吳宇森(香港)  上榜介紹:多數人心目中的英雄三部曲想必是英雄本色系列,但真正能較完整體現出吳宇森的暴力美學的三部曲個人認為必是這三部,周潤發自主演這三部電影之後便奠定其在香港電影里的獨特地位,也奠定了吳宇森暴力美學的電影風格。而《英雄本色》亦打破了香港開埠以來的票房紀錄,黑幫大哥,殺手與警察,溫情而殘酷,浪漫而暴力。是香港電影為數不多的風格佳作。  上榜理由:香港電影英雄本色永不褪。  值得觀看指數:☆

  7、風雲三部曲: 《監獄風雲》、《龍虎風雲》、《學校風雲》  導演:林嶺東(香港)  上榜介紹:林嶺東作為自吳宇森之後又一位風格化的香港本土導演,1987年的《龍虎風雲》在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評選中一舉斬獲了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周潤發)兩項大獎。之後,林嶺東又接著拍攝了寫實風格的《監獄風雲》(1987)以及《學校風雲》(1988)受到關注,票房成績也驕人,成就了「風雲系列」,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路數。與吳宇森標榜的「暴力美學」不同,林嶺東在類型片的框架里,用放大的「現實暴力」探討了社會問題 。自此,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專業還是非專業的評選中,風雲三部曲都以其獨特的類型風格而名揚四海。  上榜理由:無論風雲如何變幻,香港電影依然是我們記憶中最美好的年代。  值得觀看指數:☆

  6、城市三部曲: 《麻將》、《一一》、《獨立時代》  導演:楊德昌(台灣)  上榜介紹:本人沒去過台灣,對於台灣的印象幾乎全部來自於楊德昌和侯孝賢的電影。而楊德昌作為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最具影響力的台灣電影大師之一,他的電影作品深刻,理性,具有強烈的社會意識,其電影雋永的主題是台北城市生活狀態轉變下,華人中產階級的心理狀態,情感狀態。台灣社會日新月異,新的都市生活,新的建築,都在這三部電影中一一體現,這裡不過度敘述電影的具體內容,局外局提醒各位看客,將來如赴台旅遊,楊德昌的電影是非常有必要一看的。  上榜理由:台灣獨特的歷史地位,在光影中我們一一詳盡。  值得觀看指數:

  5、父親三部曲: 《喜宴》、《推手》、《飲食男女》  導演:李安(台灣)  上榜介紹:李安如今作為好萊塢知名導演,想必早已淡然看淡其早年拍的頗具文藝的電影。這三部作品恰好也是李安獨立執導的前三部,早年我還是很喜歡李安導演的,後來卻漸行漸遠,反而覺得他要是立足於台灣本土或許會更好。回到這三部電影中,家庭、父親、子女永遠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因素,平淡中顯真情,生活中見親情。尤其是中國式的家庭關係,尤其值得我們思考。  上榜理由:家庭、父親、子女,像一杯茶一樣需要品味。  值得觀看指數:

  4、故鄉三部曲: 《小武》、《站台》、《任逍遙》  導演:賈樟柯(中國大陸)  上榜介紹:賈樟柯,山西汾陽人,中國內地第六代導演。附上一句賈導曾經說過的話作為介紹:「我願意直面真實,儘管真實中包含著我們人性深處的弱點甚至齷蹉。我願靜靜凝視,我們甚至不像侯孝賢那樣,在凝視過後將攝像機搖起,讓遠處的青山綠水化解內心的悲哀。我們有力量看下去,因為——我不迴避」  上榜理由:賈樟柯的電影從不偽飾,這才是我們最欣賞他的地方。  值得觀看指數:☆

  3、回歸三部曲: 《香港製造》、《去年煙花特別多》、《細路祥》  導演:陳果(香港)  上榜介紹:陳果是香港電影界的一個另類,一個怪才。被譽為香港「草根導演」。而97對於他們一代香港人來說,無疑是有重要意義的,陳果用別人丟棄的十萬膠捲拍出了一部香港金像獎最佳影片《香港製造》,過期的膠片的質感在他的片中被幻化為一種凄冷驚艷的效果,映射出97在香港人心中或濃或淡的種種心緒。  上榜理由:香港製造,寄語香港電影97以後煙花特別多。  值得觀看指數:☆

  2、台灣三部曲: 《悲情城市》、《戲夢人生》、《好男好女》  導演:侯孝賢(台灣)  與楊德昌導演不同,作為台灣電影又一大師的侯孝賢導演早期對台灣歷史的反思更讓人動容,「台灣三部曲」的核心敘事主題是反思台灣的歷史。「台灣三部曲」所體現的寫實主義美學精神是對1949-1970年代台灣當局獨裁政治和文化強權的最勇敢、最有力的反抗,也是對電影紀實的最忠誠的堅守。「台灣三部曲」所堅持的寫實主義美學精神愈發顯得難能可貴,令人感動,因為它不與既得利益集團合謀,去編織麻醉觀眾的白日夢,而是追求電影的獨立性和藝術尊嚴,致力於用膠片來顯影人生的真相。可以說,「台灣三部曲」展示了有良知、有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中國電影人直面歷史真相和現實處境的勇氣。  上榜理由:用電影語言反思歷史,是大時代下普通電影人對歷史的尊重,對觀眾的尊重,平凡而偉大。  值得觀看指數:

  1、越南三部曲: 《獅子山下》、《胡越的故事》、《投奔怒海》  導演:許鞍華(香港)  上榜介紹:許鞍華作為華語電影最成功的女導演(沒有之一),在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大背景下,許鞍華導演拍攝了這三部帶有極強政治隱喻色彩的抒情片,但是卻並沒有講述太多的關於政治黑暗的醜陋主題。相反,它講述的是一個人的悲劇——或者說是一個人修正自己過錯的過程。而電影語言作為社會文化的產物,在潛移默化中與觀眾相互影響。許鞍華的影片為觀眾帶來一種熟悉的陌生感,突破日常感覺的習以為常,很難想像這三部電影會出自一位女導演之手,也許這正是她的勇氣。  上榜理由:新浪潮的代表作,從而開闢了香港電影一個新的時代。  值得觀看指數: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點擊展開全文
推薦閱讀:

小眾包包第二波 | 趁還沒漲價,快把它們拿下!
一個人的旅行之關西篇(下)
上帝打翻了調色盤,從此,世界便有了你
第22篇:代理國外的小眾品牌

TAG:小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