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第三章 耳根圓通 之一)

菩提心

當年在我痴迷於各種功法的時候,我得到了一個口訣,如獲至寶,又毫不保留的傳抄給感興趣的道友共享。口訣的內容是這樣的:

初於聞中  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  動靜二相

瞭然不生  如是漸增  聞所聞盡  盡聞不住

覺所覺空  空覺極圓  空所空滅  生滅既滅

寂滅現前  忽然超越  世出世間  十方圓明

後來,從《心經》開始,漸漸接觸佛典,方知道這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的法門。根據《首楞嚴經》的記述,昔時楞嚴會上,釋尊命憍陳如等大阿羅漢、菩薩各自陳述最初修道時證得圓通的門徑,有二十五種。佛令文殊進行取捨評判,文殊獨取觀世音的耳根圓通法門。

《首楞嚴經》的全稱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智旭在《閱藏知津》中稱:「此經為宗教司南,性相總要。一代法門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

在《首楞嚴經》里,觀世音菩薩的彙報是這樣開始的:

「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找到大德的注釋一看,才知道,我雖按照口訣的要領精進修法,卻離觀音法 門差了十萬八千里。文字雖是不錯,但掐頭去尾,因地不真,果招迂曲,稱之為「入魔」,是一點不差的。

如經中所說,此耳根圓通法門的第一步,是發菩提心。豈止是觀音法 門,發菩提心是大乘佛教的一個根本出發點。菩薩最初發菩提心是一切正願的正始,是菩提的根本,是大悲的所依,也是菩薩學的所依。

菩提。這是印度話,它的含意就是覺悟。發菩提心就是發了徹底覺悟的心,即是具有大智慧、大慈悲、大願力的心,願共一切眾生究竟覺悟的心,也即發求取正覺成佛的心。

此菩提心之內容,就是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知,佛道無上誓願成」。

此外,菩提心也就是《起信論》的三心。《大乘起信論》雲發三心:一者,直心,正念真如法故。二者,深心,樂集一切諸善行故。三者,大悲心,欲拔一切眾生苦故。

舊譯《華嚴經》卷五十九云:

菩提心者,則為一切諸佛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

菩提心者,則為良田,長養眾生白凈法故。

菩提心者,則為大地,能持一切諸世間故。

菩提心者,則為凈水,洗濯一切煩惱垢故。

菩提心者,則為大風,一切世間無障礙故。

菩提心者,則為盛火,能燒一切邪見愛故。

菩提心者,則為凈日,普照一切眾生類故。

菩提心者,則為明月,諸白凈法悉圓滿故。

《華嚴經》中還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此為華嚴經中所列十種魔業之首。

圓瑛法師在講《首楞嚴經》這段時,說到:「昔有菩薩,往昔遇佛,已發菩提心。後在世間修行,將前所發菩提心忘失、並不記憶。如是所修世出世善,皆名魔業。」

有問:出世善法,何以亦為魔業?

圓瑛法師答:「本經五十種陰魔,聲聞緣覺亦列其中。即此可知,皆由不發菩提心故。忘失尚爾,況不發乎[1] !」關於五十種陰魔,後面還有介紹。

黃念祖居士說:「菩提心是心中之王。菩薩要修行,要以此心為先。若不發這個心,你一切的萬行都沒有根本,就無從建立。」「忘了利他的心,忘了覺悟的心,你就是作善法,也只是作魔的事業[2] 。」

現在再聞這段話,仍有振聾發聵之效。

(上一篇:無所得:太虛大師的體驗 )

(下一篇:首楞嚴三昧者,有五種名)

(返 回:《觀音》總目錄)

--------------------------------------------------------------------------------

[1]圓瑛《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講義》

[2]黃念祖《大佛頂首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舉要》


推薦閱讀:

(930)菩提心是大悲、大願、大智慧結合一體的心(黃念祖)
海濤法師: 丟失菩提心 學藏傳無意義 
土登翁修堪布:你懶誰崩潰
慈悲心和菩提心的關係?

TAG:菩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