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維也納的咖啡館沒有人,有的只是一條條自由散漫的靈魂

開始依賴咖啡,是從前年冬天和朋友去卑爾根。當時,還在為「冰島都沒有想像中那麼冷,更何況是挪威」這一毫無依據的判斷沾沾自喜。一下飛機,倆人就被出乎意料的嚴寒「裹挾」了,那一霎,只想即刻鑽進一家溫暖的咖啡館,來一杯冒著熱氣兒的咖啡。

為什麼是咖啡?我自己也想不明白,直到朋友的一句話點醒我。她用凍得發顫的嗓音跟我說:就找一家星巴克吧,只要看到星巴克,我就有了歸屬感,興許就沒那麼冷了。

▲卑爾根的星巴克

對,是星巴克。初到陌生的城市,這再熟悉不過的logo,就是背井離鄉時的一絲暖意。在屬於80後的那個時代,正是經歷以星巴克為代表的連鎖咖啡浪潮的那個時代,情懷使然,星巴克自然成為我們心中對咖啡的定義。

隨著時間的推移,關於咖啡,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執著。我們心中的咖啡不再僅限於星巴克,而是來自不同咖啡館、不同種類的咖啡飲品。

記得讀研時,我最愛學校旁邊那家 CaffèNero,每次都會跑去那裡點一杯白色巧克力摩卡,說不上有多愛喝,只是每次放學後無所事事,那裡都是最熱鬧的地方。能看到其他專業正在激烈討論的學習小組,也有正拿著電腦,上網搜資料寫論文的學生,當然也有像我這樣沒事端杯咖啡,觀察店裡一切動靜的「閑人」。

那時我意識到,去咖啡館不僅僅是喝咖啡,而是保持一種介乎繁忙與休閑的灰色狀態。散文作家川口葉子認為:」咖啡館不僅提供了舒適的空間、香氣四溢的咖啡,更改變了客人對事物和世界的看法。」從馬克思、叔本華,到J.K.羅琳、朱天文,這些名人幾乎都在創作時泡了長時間的咖啡館。

▲J.K.羅琳在愛丁堡市的大象屋咖啡館寫《哈利·波特》

而被譽為「咖啡館作家第一人」的阿登博格卻給了我們充足泡咖啡館的理由,他曾在維也納的中央咖啡館深情寫道:

「你如果心情憂鬱,不管是為了什麼,去咖啡館。深戀的情人失約,你孤獨一人,形影相弔,去咖啡館。你跋涉太多,靴子破了,去咖啡館。你所得僅僅四百克郎,卻願意豪放地花五百,去咖啡館。你是一個小小的官員,卻總夢想著當一個名醫,去咖啡館。你覺得一切都不如意,去咖啡館。你內心萬念俱灰,走投無路,去咖啡館。你仇視周圍,蔑視左右的人們,卻又不能缺少他們,去咖啡館。等到再也沒人信你,借貸給你的時候,還是去咖啡館。」

▲阿登伯格

說到泡咖啡館,就不得不提巴黎左岸的咖啡館和維也納咖啡館了,它們並列為歐洲大陸兩大咖啡館文化,於2011年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巴黎的咖啡館

想體驗一下巴黎的市民生活,泡咖啡館就夠了。據說,許多巴黎人清晨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喝咖啡。

對於法國人來說,哪天要是少了咖啡,就像生活沒有了陽光那樣讓人沮喪。巴黎人喝咖啡講究的似乎不在於味道,而是環境和情調,大多不願閉門「獨酌」,偏偏要在外面湊熱鬧。幾乎每家咖啡館,都將桌椅搬上了人行道,而且還搭建了彩色的室外頂棚。

他們並不是匆匆喝了就走,而是慢慢地品,細細地嘗,讀書看報,高談闊論,一喝就是大半天。法國人養成這種喝咖啡的習慣,自覺不自覺地表達著一種優雅的韻味,一種浪漫情調,一種享受生活的寫意感。

這種傳統獨特的巴黎咖啡館文化的興起,要追溯到17世紀末。1686年,義大利商人在巴黎創建了一家裝潢奢華的飲品售賣店,販賣包括酒水、咖啡、檸檬水等在內的各式飲品。伏爾泰、盧梭、拿破崙等都曾是它的常客。

隨著經營的日漸起色,咖啡的銷量日漸佔到主導地位,於是更名為普洛科普咖啡館(LeProcope)。沒錯,就是那家至今已超過300年歷史,坐落在聖日耳曼大道後小巷中的老牌咖啡館。

▲普洛科普咖啡館

到了19世紀中葉,當政的拿破崙三世大興土木,啟動了一項龐大的巴黎城市建設計劃。此舉讓巴黎面貌革新,以塞納河為界的左岸、右岸就此出現。於是乎,巴黎咖啡館開始好戲連台。花神咖啡館、利普咖啡館、雙叟咖啡館等相繼開業迎賓。正是在那個屬於咖啡館的美好年代裡,法國巴黎奠定了世界咖啡館之都的王者地位。

▲花神咖啡館

在巴黎,幾乎每一座擁有百年歷史以上的咖啡館,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傳奇故事。花神咖啡館是薩特和波伏娃這對法國文壇眷侶曠世奇情的「見證人」,在上世紀40年代,哲學家薩特和女權運動創始人波伏娃,曾在近四年的時間裡,每天都來花神咖啡館相聚,或一起伏案寫作,或一起與朋友暢談。

他們每天都坐同一張桌子,點一份花神咖啡最著名的Omlete和熱巧克力,就像薩特自己說的:「花神之路我走了四年,那是一條自由之路」。後來他們的愛情故事,被拍成了一部電影,也就是著名的法國電影《花神咖啡館的情人們》。

▲《花神咖啡館的情人們》劇照

而曾是巴黎新思潮青年聚集地的丁香園咖啡館,當年卻「上演」了大文豪海明威「屌絲逆襲、情場失意」的戲碼。至今,在這家咖啡的一個角落,還保留著一張「海明威之椅」。咖啡館還有一道名菜,叫「海明威胡椒牛排」,據說美國人在巴黎旅遊時,一定回來這裡嘗嘗這道菜。

如今,咖啡館文化在巴黎依然盛行,在我看來它的特別之處倒不是文人墨客留下的名店數家,而是室外的座位並非安排成客人們互相對著,而是所有客人都面朝路人。看過往行人和被過往行人看,或許後者更像在巴黎泡咖啡館的獨家體驗。

維也納的咖啡館

維也納的咖啡館,已經在精緻的小巷裡存在了幾個世紀。對這裡咖啡館最初的印象,是電影《愛在黎明破曉前》,男女主角玩打電話遊戲的那家Café Sperl,咖啡、糖以及水杯統一放在一個鐵盤上。

這家大名鼎鼎的咖啡館由1880年開幕,成為附近分離派會館的藝術家們的聚會之處。建築師把維也納的全盛時代都刻進牆壁和細緻的天花板上,一直保留到現在。金色的吊燈和紅色的復古沙發彰顯著格調,散發著十分維也納的氣息。

▲Café Sperl

早在19世紀末期,維也納就有著多達600家的咖啡館。維也納人著意營造咖啡館的溫馨家庭氛圍,沉溺於個人生活方式的追求。他們喜歡穿著睡衣和拖鞋,端著咖啡遊走在咖啡館和會客室之間,咖啡館是「第二會客廳」「第二空間」的美譽便打這兒來。如今咖啡館的「第三空間」理論也是從這裡「盜版」的。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曾這麼描述維也納的咖啡館:「相當於某種民主俱樂部,以便宜的價格,向每個人開放。每個人都能點一小杯坐好幾個小時,聊天、寫作、玩牌、收郵件,最重要的是,消耗掉大量的報紙和雜誌。」

▲茨威格

當年維也納的咖啡館裡提供免費的報紙閱讀服務,以致於人們紛紛將其視作能提供咖啡服務的報刊閱讀室,嚴重影響了報紙銷量,還曾被憤怒的報社告上了法庭,咖啡館主們與報社之間為此打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

時光荏苒,數百年後的今天,許多傳統出版社被互聯網衝擊得非常嚴重,他們又都不約而同想到了當年的「宿敵」咖啡館,並主動將精美的雜誌和圖書送到咖啡館裡,希望聯手咖啡館來獲得新的生機。

除了名氣最大、歷史最久的那家中央咖啡廳,維也納最值得一去的咖啡館當屬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Café。作為19世紀最引人注目的博物館建築之一,除了大量珍貴的藏品之外,金碧輝煌的裝飾也是這家博物館聞名的重要原因。Café就在博物館正中央,抬頭可以看見圓形穹頂,非常大氣。

諸如此類的咖啡館在維也納數不勝數,在贊那度之前的文章:維也納36小時【贊那度指南】中也有介紹,可點擊查看。

精品咖啡館的進階菜單指南

現如今,隨著第三波咖啡潮的興起,愈來愈多大城市吹起精品咖啡美學風,我們泡的咖啡館不再是美式與拿鐵獨尊,滋生出一些精品咖啡館才常有的菜單,比如:ColdBrew, Dirty,SOE等,你都知道是什麼嗎?

什麼是Cold Brew

ColdBrew中文叫冷泡咖啡,不是熱水衝出來再進行冰鎮的咖啡,而是用時間替代高溫,沉澱出香醇,用0℃高凈化的水將咖啡豆中令人著迷的具有豐富風味的化學物質析出來的咖啡。

這種方法可以大大減少咖啡中苦澀味的酮類、酯類等化學物質的析出,使咖啡喝起來口感更順滑。沒有強烈苦澀味的干擾,味蕾有更多的機會感受咖啡微妙又豐富的風味。

什麼是SOE

SOE這一名詞,是Single OriginEspresso的縮寫,翻譯過來就是單一產區濃縮咖啡的意思,用單一產區咖啡豆萃取出的Espresso為基底的咖啡,都可以稱之為SOE。

什麼是Dirty

CoffeeDirty就是有Espresso以及冰牛奶(不是加冰的牛奶哦)組合而成的。製作時,先以冰牛奶打底,然後把Espresso的加入杯中。這時,為了保證分明的口感,防止牛奶在完成前與Espresso融合,加入Espresso時,需將杯子盡量貼近機器的牛角出口。

當然,咖啡館裡新流行起來的精品咖啡不止這些,叫不上名字不要緊,記住味道就夠啦。


推薦閱讀:

CAFFE PASCUCCI一場咖啡秀,打臉中國半數咖啡館
星巴克的茶館開不下去了 以後可能就只在咖啡館賣茶了
與長腿偶吧一起漫步韓劇中的咖啡館
台北|咖啡館特輯
只要聊天就能免單,這家最孤獨的咖啡館,卻融化了每個人的心

TAG:咖啡館 | 咖啡 | 靈魂 | 自由 | 沒有 | 維也納 | 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