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圓明師父講《心經》(四)

圓明師父講《心經》(四)

  下面是「時照見五蘊皆空」。我們心中心法老人講:為什麼把時斷句斷在後面,不是斷在前面呢?以前是「般若波羅蜜多時」一般性讀,那麼在我們心中心法裡面呢,老人講這個「時」應斷在後面,要時時照見五蘊皆空,五蘊皆空要時時地觀照,綿密的觀照。這個我們修法的時候呢,修到一定的時候,修持到咒也念不出來,好像一下住了空寂的狀態,其實這個空寂的狀態是一個大好的事情,得到無念的狀態,無念就是一心,一心就是無念。當一心修持打坐持咒的時候,咒也念不出來了,什麼感覺也沒有了,這個其實就像我們積極提撕的時候,提就是提起精神,這個撕,撕破了。因為我們打坐啊念咒啊,本來就是妄念,當我們提起精神的時候,一心修持,一心持咒,就把這個提起來後就撕破了。把這些都撕破了,妄念有間接的出入,這是好事情。很多人修到這時害怕,又回來了,哎呀,我怎麼沒有了。因為你這個明妙的覺心還在,我怎麼沒有了,一下子又回來了。這個時候不要回來,要「多」,要棄法,把這個法要棄掉,要登岸。所以不能這個叫什麼,老人曾經提示過,抱樁搖櫓,抱住個樁頭,抱住個法,船呢?要棄岸了還抱住個樁頭,那麼這個船是開不遠的,肯定也不會開的。所以我們這個時候要棄法,棄法上岸。

  這個五蘊啊本空,本來都是多餘的話。因為我們這個明妙的真心被無明所遮,被我們的習氣所遮,所以不能顯現自性,不能把自己的大光明藏顯現出來,所以我們必須要藉助於法,來除去我們的無明。這個無明一除呢,那麼光明自現。這個無明就是我們的習氣,習氣就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東西。所以我們通過學習了佛法,佛所教導我們的智慧,使我們對佛所教導的智慧,深深映入到我們的心裡,認識我們自己的本性原來是光明的,正因被無明所遮,所以我們要除這個無明,就必須借佛所教導的方法,這就是佛法。因為我們眾生被五蘊所迷,執取在這個境上而不能自拔,當我們修持到三禪四禪定的時候,到五禪定,到五禪的時候特別難過。修持的人到五禪的時候為什麼難過呢?他住著於四禪的喜樂,叫喜樂地,他不放,四禪多開心呀坐在那裡。這個喜妙之心啊,是無法描繪的,他不肯放棄,不肯棄,所以佛教導大家要「多」,到達彼岸要棄,要棄法。

  因為我們這個五蘊啊,就是我們所見到的境。因為我們這個功能在,被這五蘊所遮蓋。這個五蘊啊,其實就是我們的寄居的一個地方。我們凡夫在修持的時候呢,要建立自己修持的功夫真身,必須要建立兩個地方來認可它,那兩個辦法呢?就是兩頭:一頭就是我們在苦難、在困苦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認空;認為它是假象,我們的心是不是被這個苦惑所困,所困惑,我們會產生很多悲傷啊,嚎哭啊,做出一些被境所牽的境相。這個呢,很多人能夠認識。但是這個當自己的喜樂之心升起的時候呢,那個微細流大家不能認識,大家住在喜樂上不能認識。就像我們住在阿彌陀佛的大願船上一樣。在風浪顛簸時能夠渡的這個船上面,能得到一時的安樂,那麼我們不肯棄舟,不能登到更好的彼岸。因為大家對因緣假合的境相不能了解,我們凡夫以妄系著認為這些都是實有,所以我們要除去這些東西。所以大家在修持上面要時時綿密的觀照,照見自己的五蘊皆空。因為這些五蘊啊,都是假合緣離之相。所以佛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如幻,如泡、如影。所以我們不管修持什麼法,都是權宜之法,不要執取這個法上,執取這些境上面。所以很多修持的人呢,就是修到後面時候就不肯離開。所以我們呢,要照破、要看破。就像印光大師說的一樣,要積極提撕,要撕破,撕破這些假相,這些幻相,不要認假為真。所以要照見五蘊皆空。因為一切的身心之法,都是因緣假合,皆沒有自性。因為我們狂寄執為實有,於是呢,被這個境相所系。被這個境相所系呢,即我執顛倒。那麼我們這個修行的人呢,就是觀自在菩薩,觀音啊,觀這個五蘊啊,沒有常,無常變異。既然是無常變異的,那何得有我在呢?所以我們現在這個身體都是由四大合成,假設將我們的身體歸四大的時候,四大就是皮肉筋骨歸地,膿血精液都歸水,那麼這個暖氣歸火,這個動轉出入歸風。所以歸完之後,這個身體又在何處呢?那麼這個我又在哪裡呢?那麼既然這個身體都沒有,那攀緣之心也就滅掉了。當我們一念不生的時候,身心世界全部熄滅,哪裡還有什麼五蘊之境呢?一念不生,一心寄在這個咒語上面,最後了一念不生,沒有能念的人也沒有能持的咒,也沒有能持的阿彌陀佛的佛號,那麼一念不生就是到了無念的狀態,心也沒有,身又在哪裡呢?所以很多修行的人啊,修到這個時候,就害怕了,很多人問我:我怎麼修的時候怎麼咒也念不出來了呢?我說這是好事情,你要堅持,不要害怕。咒念不出來是好事,那個偷心已經死掉了,這個身心已經明滅掉了,這個到了好的境上,但不要住在上面。所以很多人都在問,這個菩薩是不是到了見性的地步了,我說菩薩到了見性的地步他習氣還沒除,他還執在法上,他也根本不能了斷。所以這個羅漢還執在法上,所以大家在修持的時候要注意。

  這個身心寂滅,那麼我們的攀緣之心也就滅掉了。因此我們這個妄心啊,其實歸根結底我們的妄心何來?其實都是由我們的六根和外六塵和合而成,產生了這個了別之意。都是由我們六塵和六根相互合和的。所以我們揣摩這個五塵入細的影子,假名為心。五蘊就是我們緣合之心。我們眾生任用之間,擔任此假影為心,我們追逐這個假影不放,追逐這個妄念不放,我們時時的不放。所以我們現在啊,如何沒有身體可對,又沒有六塵的寄居,我要問我們沒有身也滅有六塵,身心不對的時候,那我們這個心又有何用呢?就像我們六塵的緣影境相不現的時候,那我們自性光明烏雲被除了以後,不是就顯現自己的本性了嗎?所以我們修佛法的人,在修持的時候要做到一念不生,於妄念系在咒上,系在這句佛號上,那麼我們做到一念不生,咒也提不起來了,那麼心也沒有了,那還有什麼身心世界呢?哎,一切身心世界都是在我們一心歸在這個咒上面後,這個六塵啊和這個偷心啊都沒有的時候,那時候我們才能得到這個圓滿的境界。所以大家在修持上面啊,一定要注意。其實我們一切的修持都是除這個無明,除這個習氣開始的。

  所以我們講「時照見五蘊皆空』。那麼很多修持佛法,都是執取這個明心見性上面。所以我們講心中心法,它的殊勝之處,就是讓人增加佛法的智慧,得到明心的地步。明心了以後你才能認識這個世界的一切,你才能變得大智慧,你才能用這個智慧之刀,智慧之火熏息我們八識田裡的習氣的種子,才能使自己的本性顯然。所以大家在修持到一念不生的時候,念頭皆住身心隕滅的時候,待我們前六根消失的時候,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第七識,就是我們的傳遞識。這個傳遞識是什麼就是我們的意生身。這個意生身是我們佛教里所說的,稱為叫意生身。那麼在道教裡面,它是叫陽神。前段時間有人問我這個問題,當六根清凈不動的時候,那麼這個傳遞識沒事做了,它空了,前六識沒東西做壓住它了,它沒事做了,那麼這個意生身就會跑出來。時照見五蘊皆空,一切空化了,也沒有什麼人我,也沒有什麼身和心,那麼一切都空,化為一個空曠的時候,這時候容易出意生身出來。意生身它空了,第七識空了沒事了,沒事了它不免有時候出來遛達遛達。那麼在修到這個時候,意生身出來的時候,不要理它。因為我們佛性有妙用,第八識佛性還有妙用,能管住它,所以剛出意生身的同修要千萬注意,不要到外面瞎逛。在自己室內走走可以,因為它還是個小孩子,出去會闖禍。所以大家修持到一念不生以後,後面的意生身自然會出現,所以大家要注意這些問題。這個意生身並不是什麼神通,沒有什麼神通。早呢,離修持後面還早呢!

  有的人認為明心見性是神通,明心見性也不是什麼神通,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明心見性只不過把自己的頭伸到人家窗口看了一下,看到裡面的東西。為什麼你怎麼進不去呢沒呢?因為頭進去身體沒進去,因為身體啊有很多的習氣在。身體的習氣就是與世俱來的,不是我們這一世,也不是我們上一世,多少劫來的種子還沒清除清楚。所以我們認為自己真正能夠清凈,見性了就認為自己清凈了,剛我說的就在兩頭上面尋找:一個是在困境上,第二個就在順境上。在困境上我們不悲,在順境上我們不喜。因為這個菩薩是不住相,不住一切相上面,能平安清淡的認定,隨緣度世,那麼這個種子逐步逐步得到消除。即使你明心見性了以後,有一個最差最差就是七世不住人身,七世必定成佛。所以我們大家修持的時候,首先要從繫於一心上面,修持不能散心修持,要繫於一心上面修持。一心得到無念,無念就是一心,所以大家要特別注意這方面的事情。

  那麼我們回過來講:「時照見五蘊皆空」就是我們平時日常生活中,不但在座上要照見五蘊皆空,那麼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時照見五蘊皆空。這個「時」就是綿密的意思,時時的意思。所以座上綿密打坐持咒,那麼座下綿密觀照,「照」就是觀照,「見」就是認識,時時的觀照,觀照自己的念頭。當根塵相對的時候,念頭一時就用我們主觀意識隕除它,假的空的。這個在座上能做到,在座下大家未必能做到。所以要不斷地培養,培養這個習慣,養成我們這個觀照的念頭,要提的起來。禪宗什麼,禪宗叫提,起疑情。疑情要起的起來,那我們心中心法是什麼?叫提起念頭,積極提撕。提就是什麼?打起精神來,時時保持一個清涼之心。警覺自心,不要為這個六塵的緣遇之影,被它所惑,而被它所牽是自己不能當家做主。因為我們這個念頭啊不清凈,到最終的時候是很痛苦的。當這個風大來臨的時候,我們這個身體啊被風急劇的切割,而不能正念,把它化空。那麼會產生昏沉,那麼產生昏沉呢,這個心就不能做主了,就隨波逐流了。所以我們打座的時候是增加定力,增加自己的功夫,那麼我們在座下的時候呢?那是正修。要積極提撕,這個提的起來念頭,提得起來精神,念頭一來馬上覺知,撕破它,要看破它。

  所以我們講這個《心經》呀,雖然字很短,只有兩百六十個字,它每個字每句話都是蘊含著甚深的密行裡面。昨天有人在講:多讀點顯經。其實顯經你沒有正修,你是不會認識到。所以顯里隱密,顯裡面隱含很多密意在裡面。一個不經過修行的人,你肯定讀不了這個佛經,顯經。還有不經過老師的指點,這個密經你也讀不了。只不過是根據字面文字的解釋,才能認識這個字的含義,但其實真正呢?並不是這個意思。所以大家在學習佛法,對經文上一定要什麼,加以行證,加以行證修行,行證來認識。那一句經文裡面一個字裡面,就蘊含很多深深的密行在裡面,這個一個觀照法門就有很多。其實佛法很多法門,其實就是一個,就是講心,講心的妙用。所以這個:時照見五蘊皆空,這個五蘊本來就是空的,其實都是多餘的,因為我們這個五蘊啊,被這個凡塵的客影所攝,所纏縛,所俘虜,那麼在這個紅塵滾滾中,迷失了方向,而不認得回家之路。是佛出世指月,給大家指明了這個回家的路程。那麼這就是法。所以我們要借於這個法回家。所以我們要發大願力,要大修行,一定要歸家,要除這個無明。所以大家修持的時候,在座上呢?座上要時時觀照;座下更要時時觀照。我們的正修就是從這個座下開始,座上是增加我們的定力。我們修這個心中心法是大乘佛法,所以大家一定要發大願。只有發大願的人,他這次不成功下次肯定成功,決定成功。所以大家要發大願力,修大乘佛法是要發大願力,我們畢竟成功。所以大家要在這個時時觀照上面下功夫。要綿密的觀持,這個觀照法門要綿密的觀持。

  所以《心經》每一個字的含義,要一點點撥出來。我在下一講的時候繼續講這個觀照的幾種方法,怎麼破這個五賊?怎麼離開我們這個四喜地?破這個禪的四喜。怎麼離喜?因為修佛法的人在這個第四關很難過,下一講我把這個詳細的講一下。今天我就講到這裡。下面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來問,謝謝大家。

  你就???p??????了,你的觀察也起不了作用了,你的般若智慧就沒有了;你有了般若智慧,你就觀察到自己的自在了,你不被外境所束縛,你就得大自在。

  所以大家要嚴格地注意修持佛法,就是從觀照法門入手,不要為那些假相、幻相所動,也不要認假為真,一切相於一切時,不著不取,回歸我們的自在之心,得到一個大逍遙、大自在。就像祖師大德所說的:三界任橫眠。在三界里隨便走來走去,無所謂,任橫眠啊,你看都是大氣在。這就是得到了大自在,我們不要六道都逃脫不了,我們不能得自在,不能自己做自己的主人,那多冤屈呀!

  今天就把這個觀自在和大家做一個講解交流,就講到這裡。下面請大家有關這個問題展開討論。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心經悟解·悟解10
學佛問答:早課誦無量壽經、晚課阿彌陀經、往生咒、心經,請問如法嗎?
南師講《心經》(五)
心經原文 加註

TAG:心經 | 師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