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籌建40國反恐聯盟有名無實
「伊斯蘭國」武裝4日在互聯網公布燒死約旦飛行員穆阿齊·卡薩西比的全部過程,這是繼斬首兩名日本人質後的又一暴行,再次顯示該組織的慘無人道,以及對國際法則和文明標準的任意踐踏。極端主義是世界公害,恐怖主義是全球公敵,集二者為一體並在中東腹地濫殺無辜的「伊斯蘭國」武裝,顯然又是地區國家的直接禍害和死敵,剿滅這股勢力,理應成為地區國家特別是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的當務之急,尤其需要阿拉伯國家聯盟主導一場地面圍剿戰。
「伊斯蘭國」自從割占敘利亞、伊拉克各40%的國土以來,已非法建立所謂常態化管理,甚至有報道稱,它已開設銀行,發行貨幣,提供就業,征繳稅費,按照伊斯蘭教法規範公共秩序,並依靠綁架和敲詐補充財源。這是自民族國家邊界劃定以來,中東腹地首次出現非法武裝割據的大面積「跨國飛地」,不僅直接危害敘伊領土與主權完整,還可能像癌症那樣在阿拉伯乃至伊斯蘭世界擴散。
去年,遠在奈及利亞的「博科聖地」就已宣稱效忠「伊斯蘭國」,如果慮及索馬利亞和北非恐怖組織的持續活躍、埃及西奈半島暴恐頻繁的亂象,人們可以隱約看到,一個鬆散的「恐怖主義哈里發國」實體已在亞洲和非洲大陸隆起,而「伊斯蘭國」宣稱將征服的疆域遠不止歷史上的地跨亞非歐伊斯蘭帝國版圖。這個武力擴張過程,必然是顛覆現有國際秩序和地緣格局的殺伐過程,必然伴隨著更多流血和死難,中東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也必然首當其衝。
擊潰和消滅「伊斯蘭國」的戰幕已經拉開,美國籌建的40多國反恐聯盟卻有名無實,它們自去年10月後發動數千次空襲,收效平平。伊拉克安全部隊,特別是庫爾德武裝相繼發起幾輪地面攻勢,只收回零星失地,而「伊斯蘭國」武裝最近又在中北部攻城略地,實力未見消減。數月戰況表明,美國無力也無心做更大投入,其本周公布的2015年軍費預算顯示,只有53億美元用於反恐,更無望派大規模地面部隊圍剿「伊斯蘭國」武裝。敘利亞政府軍沒有能力對付「伊斯蘭國」;伊拉克三派難以形成合力;土耳其坐山觀虎鬥,指望庫爾德人與「伊斯蘭國」兩傷俱敗;沙特也只能斥巨資自保,沿伊拉克邊境修建近965公里「沙漠長城」——防衛牆,問題是,這道防衛牆能阻擋「伊斯蘭國」武裝以後的擴張嗎?能比知名的馬其諾防線和巴列夫防線更有意義嗎?
阿盟必須有所行動,聯合國安理會必須有所行動。但說到底,解決「伊斯蘭國」武裝需要依靠阿拉伯自己的力量。也許,由阿盟起草提案,安理會通過決議,授權成員國根據憲章第51條行使集體自衛權,單獨或聯合發動對「伊斯蘭國」的全面圍剿,才是最終出路,僅靠定點空襲和金融封鎖,永遠不會摧毀類似的恐怖組織,反而容易使其獲得喘息之機並羽翼漸豐。阿盟曾主導多國力量武裝干涉利比亞,也著實製造了敘利亞亂局,甚至可以說支持和放縱了「伊斯蘭國」畸胎成長,因此,對剷除這股禍水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獲得安理會授權,以阿盟多國部隊名義出兵,這個選擇是完全可能的。埃及作為阿拉伯、伊斯蘭和中東地區頭號大國,雖然自1973年後未再歷戰,但埃軍多次參與中東戰爭並在「齋月戰爭」中創造過奇蹟,有足夠的兵員、信心和經驗派出幾十萬部隊投入戰場,擔當圍困、分割和剿滅「伊斯蘭國」武裝的主力。對埃軍而言,傷亡風險自然難免,但實戰練兵機會難得,重塑地區大國地位也需戰爭淬火。富裕但無力自保的沙特等海灣產油國,應該樂意出資助戰,因為浪費於「沙漠長城」的美元,足以支持一場中等規模的地面戰,更何況,它們一直信任並大力支持埃及塞西政府。
當然,複雜的地緣關係也許是根本性障礙,敘利亞政府是否接受埃及遠征軍入境作戰,因為雙方關係一直很緊張;伊拉克對埃及馳援的態度,將受制於教派門戶之見,也會被伊朗左右,因為伊朗與塞西軍政府關係不睦;即便是土耳其也未必願意給埃及過境提供便利,雙方曾因為穆兄會的權力博弈而一度交惡。
但是,任由「伊斯蘭國」持續作亂膨脹,畢竟最終會傷害地區所有國家的共同和長遠利益,因此,為了消滅共同敵人和維護共同利益,相互協調,彼此讓步,儘快開闢地面戰場,並非絕無可能。最近,美國對敘利亞政府的態度已有明顯變化,不再重申讓巴沙爾下台的原有訴求,伊朗也參與了對「伊斯蘭國」目標的空襲,這些新跡象,都為整合地區力量,合力消滅「伊斯蘭國」提供了合理想像空間。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清真食品認證費被取消?
※先行者——WOT中北約進入阿富汗初期的部署情況
※終結恐怖主義需要「霸王道雜之」:與周研究員商榷
※如何看待俄軍中將阿薩波夫在敘利亞遭極端組織襲擊陣亡?
※倫敦恐襲事件再敲歐洲反恐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