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解老子的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06-03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名之曰大。大日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釋: 1、混成:渾然而成,混合而成,不清楚如何而成。 2、寂:靜寂。廖:空虛無形。 3、殆:通怠。懶惰、懈怠。 4、強:勉強,儘力而為。大:老子用「大」指稱「道」,指沒有邊際、高於一切的事物。 5、曰:在本章當作「而」或「則」講。 6、反:通返。返回、回返、反覆。 7、域中:帛書本作「國中」。域:指人的知識王國或知識庫。域中,即人的知識王國中或知識庫中。 8、法:效法。自然:自己的樣子。道法自然:道效法自己的樣子。「天法道」句中的「道」同「道法自然」句中的「道」兩者不完全相同,是兩個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的事物。 譯文: 有一個渾然而成的物,(它)先於天地出生,無聲無息,無形無象,傲然獨立,矢志不改,周而復始,從不懈怠。 它生育了天地兒女,貴為天地之母。我不知他的名字,勉強給它賦字為「道」,冠名為「大」。大道天天運行且愈行愈遠,達到邊界則又返回起點。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知識王國領域中有四大,人是四大之一。 人效法地的樣子。地效法天的樣子,天效法道的樣子,道效法自己的樣子。 解讀: 本章提出了一個渾然而成的『物』作為談論的主題,並從多方面對這個物進行了界定和描述,使這個物在讀者面前逐漸清晰地呈現出來, 接著承接以上話題又提出了混成之物的名稱問題,說明了自己給這個物冠以「道」和「大」為名稱的緣由。 接下來本章轉到了對大道運行方式的具體描述:周行不殆。最後對本章進行了總結:人、地、天、道「四大」既有密切聯繫,它們相互效法,又有差異之處。 老子在本章把大道界定為一個具有多種規定、限制的事物,並對它的運行方式進行了描述,表明了自己關於道、天、地、人相互關聯的思想觀點,具有重要的知識價值和哲學理論意義。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為何容易相信大多數人的言論而不去思考調查?
※為什麼我們不允許濫交?
※「為什麼要報警?小男孩又不是你什麼人」。
※《道德經》名句之「和光同塵」
※社會道德中幫助弱勢群體的行為是否違背「進化論」的優勝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