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課堂教學實錄

《雨霖鈴·寒蟬凄切》課堂教學實錄

郭吉成

授課班級:浙江安吉高級中學高二(14)班

時  間:2007年3月20日

教材版本:人民教學出版社第四冊

授課人:郭吉成(特級教師)

課  型:觀摩課(市級)

教學設想:引導學生從柳詞層見錯出的具體形象(意象)里尋繹出其中「隱性」的意義,進而學會讀解詩詞,把握詩情,提高古詩詞的鑒賞審美能力。

教學模式:誦讀——品讀——體悟——拓展

  師:上課!(師生問好)

 師:同學們,在中國文學史上,唐宋文學是值得我們民族驕傲的,因為在那個時代我國古代的詩歌藝術創作達到了頂峰。今天,我們說到唐宋文學時,常用——

生齊答:唐詩宋詞

師:(在學生回答後)唐詩宋詞,對!這是我國文學史上的兩筆重彩濃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宋詞。同學們知道,宋時詞壇產生了許多文學流派,誰能說說你所知道的那時的詞壇文學流派有那些?

(有四位學生站起來回答)

師總結:有蘇軾的豪放派,柳永的婉約派,李清照的「易安體」,姜夔的正宗派,吳文英與姜白石的格律派等。

宋詞確實有很多的流派。流派紛呈,各有各的風格。今天我們學的是婉約派詩人柳永的代表詞作《雨霖鈴》。

(教師板書《雨霖鈴》)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先自由地放聲朗讀兩遍。

(學生打開課本,朗讀)

師:請同學們再聽錄音,注意朗誦者的語氣與語頓,並用筆在詞的字句下面用不同的符號作語頓或輕重音記號。

(學生聽錄音)

師:下面請同學們自己再自由放聲朗讀4分鐘。注意:①要注意節奏與音步的停頓;②初步感受這首詞的內容與婉約風格;③注意層次,盡量識記,爭取背出來。

(學生讀自由讀)

師:誰來讀一遍。

(一學生舉手,教師請學生讀。教師提醒其他學生注意聽)

師:同學們根據自己對這首詞的初步理解,放聲讀一遍。不要求齊讀,但要讀出自己的處理來。

(學生讀)

師:詩要熟讀,甚至要背,多讀熟背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詩的內涵和風格的理解。下面請同學們按前後位置討論一下,這首詞從所寫的內容來看可以歸為哪一類?詞的風格流派是怎樣的?

(學生前後位置討論)

教師在學生討論後,讓學生代表發表自己的初讀感受。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書

生1:內容是寫愛情的,應該是愛情詩;

生2:應該是離別詩,通過離別寫愛情。

師:那是離別詩,還是愛情詩呢?請同學們在看看詩,從所寫的內容再想想從中選擇已項)

(學生在下面討論,一致認為還是說離別詩好,教師板書:詩的內容:離別詩)

師:為什麼說離別詩好呢?

生3:因為從詩內容和場景來看主要是寫離別時的情景。

師:(總結)同學們說的很好。應該是說「離別詩」好。看來同學們對這首詞有了初步的認識。這首詞從風格上看是屬婉約派的詞作。寫法上採用了鋪敘的手法,這首詞是婉約派詞作的代表作。柳永平生專力寫詞,題材以都市風光、歌妓生涯以及羈旅行役為主,擅長白描手法,鋪敘景物大都層次分明。音律諧婉,詞意真切,喜用口語,一掃唐末五代詞人雕琢習氣。又大量創製慢詞,對詞體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下面我們具體地去體悟這首詞的情感。讀詩在於體悟把握作家的情感、詩情,而後才能進入他的內心。這首詞中的詩情——作者的情感,是通過對客觀景物的描摹和場面的描寫來表達的。請同學們再誦讀這首詞,初步體會這首詞的情感。

(專家點評:教學詩歌,必須多讀。通過讀,初步把握詞的內容,是讀懂詞的必要前提,同時也是感知詞的神韻、逐漸品味詞中的獨特的意境的必要鋪墊和準備。)

師:下面我們來學習,重點學習離別時的場景,體悟詩人含蓄的情感時怎樣通過人悟的動作神情來表達的。

(教師布置學生誦讀詞的上闕)

師:全詞用了兩個時段來描摹抒情,請問按詞的結構順序來看應是哪兩個時段?

生4:應是離別前和離別後兩個時段。

師:他回答得對嗎?

生5:「離別前」應為「離別時」。

師:為什麼?你能說說理由嗎?

生6:因為詞的上闕的幾個場面描寫,雖然寫了兩個時空,有時空的轉換,但這兩個時空一個是實寫,另一個是虛寫。實寫的那個時空是分別的場面,虛寫的那個時空是詞作者在分別時對茫茫前途的虛幻想像;詞的第一句「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是他們分別時的場景的描寫,是用來烘托分別時的「凄切」的氛圍的。因此,「離別前」應改為「離別時」

師:很好!這位同學分析的方法很好,能結合具體的文本語境進行分析。他已經在悟詞了。

師:分別時是一幅戀人「別離圖」,如果要是將「別離圖」按連環畫的形式畫出來,你們看可以畫成幾幅圖?

(專家點評:場景喻圖,旨在激趣。)

(學生前後自由討論)

師:誰來回答?(一學生舉手示意回答)好,請你回答。

生7:可以畫成三幅圖。我的依據是柳永在寫戀人分別時寫了三個場景,這三個場景就是三幅圖。

師:好,這位同學已經回答了可以畫成三幅圖。下面請同學們以小小組為單位想像討論一下,這三幅場景圖應該是怎樣的?然後,根據討論的情況,用詞中的一句話作標題,看看誰的想像最豐富,最正確。

(專家點評:引導學生通過想像去品、去悟。)

(學生討論,進入場景,氣氛熱烈,教師巡迴,約4分鐘,有學生示意完成)

師:請那位同學上來展示自己的成果?

(專家評註:讓學生展示,激勵其樹立成功意識。)

(一女生上來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自己畫的場景草圖,標題為「都門帳飲」)

師:大家評價一下她畫的圖有沒有正確地傳遞詞意。

生8:沒有。因為「都門帳飲」只是一種行為,這句詩主要表現「無緒」的心理活動。「無緒」就是沒心思。一對戀人(學生笑)要分別了,面對佳肴肯定沒有心思――套用詞中的話說就是「無緒――吃的,畫面不應該表現他們喝酒的情景。

師:那麼你說,如果讓你來畫這個場面,你該怎麼畫呢?

生9:我還沒想好。

師:其他同學有補充嗎?

(有幾位學生舉手。教師請其中一位說。)

生10:「無緒」是感情的焦點,畫面應畫出面對佳肴不動筷子,而是相互對看的具有複雜心理的場景。

生11:不一定要對看,但一定要畫出「難捨」與「傷心」的情感。比如像女的低著頭用手絹輕擦眼淚,男的則看著女的無所適從就比較符合詞意了。

師:很好!「無緒」是感情的焦點,畫面是應該畫出相互這一複雜的心理活動。

(專家點評:討論與評價,把作品的不確定性和空白結構按自己的理解組織起來,亦為悟。)

(學生接下去分別展示了其他兩幅畫,教師引導學生作簡略的評價修改。)

師:你們怎麼理解「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這句詩所表達的內容與情感的?

(學生作短暫的思考後舉手)

生12:就是手拉手,相互對看,有話要說但又說不出來的意思。

生13:說明他們的感情是很悲傷的。

生14:說「感情悲傷」不符合語法要求,應該說「心中很悲傷」。

師:這位同學聽得很仔細,語法錯誤都指出來了,很好。對這句詩還有不同的理解嗎?

生15:表明了他們難捨難分。

師:能不能再深一層地去悟下去?

生16:我認為這句詩寫出了兩人分別時的感情高潮點。兩人雖然淚眼相對,語噎無聲,但實際上兩人的內心是很複雜的,滿腹衷情盡在這不言中了,因此這句詩字面看似簡單,但它的內涵是很深的,表達的情感是十分強烈的。

師:你能具體地說說你這樣說的理由嗎?

生17:(繼續)「無語凝噎」就是悲傷得說不出話來,表明很悲傷。「執手相看」是說他們手拉手,淚眼相對,悲傷得說不出話來。只能用手拉著手、四目相對的方式來表達此時內心的感受,這不就是滿腹衷情嗎?這不就是分別時的高潮點嗎?這種情景在小說、影視中可以經常看到。

(專家點評:聯繫生活中的間接經驗,拓展聯想,是為悟。)

師:他分析的非常好,真正讀懂了這句詩,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中去了。其實,這兩句詩所寫的人物分別時的情感與情景,我們可用一句非常熟悉的詩來歸納,這句詩是——

(學生全體不約而同地:此時無聲勝有聲。)

師總結:對,「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區別。西方人在分別時常以擁抱、親吻來表達此時強烈的心理情感,而東方人則不然,而是用詞中所寫的方式來表達此時強烈的心理情感,這種表達方式看來很平穩,但實際上更動人情懷,更令人有回想餘地。本詞通過場景的描寫較好地刻畫了一對深情的戀人離別時的意境。詞作者的情感也從場面描寫中得到了很好的表達。這種感情的表達方式顯得——(還未說完,學生便接:含蓄!)

師:對,含蓄。不僅含蓄,而且深沉!

(教師板書:情感 含蓄、深沉)

(專家點評:此時已悟到了深層)

師:我們用一個詞來總結一下上闕場景描寫所表現的這對戀人的情感吧。

(有學生說「難捨」)

師:那位學生說,「難捨」比較好,大家同意嗎?

(生齊聲:同意!)

(教師板書:難捨)

師:請大家思考一下,從寫法、內容、情感表達三方面歸納詞的上闕。

師根據學生歸納發言總結:詞的上闋通過三個場景的描寫,刻划了人物的內心活動,含蓄地表達了一對戀人分別時的難捨情感。

(專家點評:品讀是在誦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將讀提升一個高度,即將感性閱讀階段提升到一個理性閱讀階段。而體悟則是學生對詞的閱讀再次提升到閱讀的更高層面――閱讀的智性階段的必要途徑。學生只有悟了,才能將作品的內容內化為自己的修養。)

師:下面我們來學習詞的下闕,重點品讀名句,體悟詩人是怎樣通過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含蓄地表達情感的。請同學們讀下闋。

(學生朗讀詞的下闋。)

師:下闋有一句千古傳誦的名句,根據你的理解,你能說說是哪一句嗎?

(生幾乎一致認為是「楊柳岸,曉風殘月」這個句子。)

師:這個句子是「楊柳岸,曉風殘月」,那麼這個句子好在哪裡呢?表達的又是怎樣的一種情感呢?

(學生邊讀邊體悟)

師:誰能把自己體悟到的感受說一說?

生18:這個詩句好就好在詩的景物與詩的情感很好地融合了起來。

師:能具體點嗎?注意這裡有哪些意象?

(討論分析後有學生舉手,教師請該學生回答)

生19:有三個意象,即楊柳、風、月

師:對,大家看看,「風」是什麼風,「月」是什麼月。聯繫上下文來綜合考慮這句詩,他想要表達什麼?

生20:這裡好象隱含了時間、地點和情感。「曉風」「殘月」都有點凄清,寂寞的意境。

師:誰能再進一步地把這些意象組合起來,描述一下這幅畫面的意境嗎?

生21:聯繫上下句,這裡可以描繪成這樣一幅圖景:清晨,一陣涼風將我從醉酒中吹醒,與我作伴的只是岸邊的楊柳和天上的一鉤彎月,而我的戀人,不知現在在何處?

師:描述的好嗎?如果好,大家鼓勵她一下。(學生鼓掌)

師:描繪的不錯,對這句詩的字面意思已經理解了,但作者這樣寫顯然是為了突出一種情感,表達心境的,讀詩重要的是走入詩人的心裡。那麼你們考慮一下,可以用一個什麼樣的詞來概括他此時的心境呢?

生22:孤獨。

生23:寂寞。

生24:憂傷。

生25:我認為孤寂更好。

師:我個人也覺得「孤寂」更能準確地傳達詩人的心境。(板書:孤寂)以凄涼的景色寫凄切孤寂的心情,這又是什麼樣的表達情感的方式呢?

師:(在學生討論後明確)含蓄。(板書:含蓄)那麼大家順便思考一下,「楊柳」、「風」、「月」本屬平常的物,酒醒後但見眼前之景很自然,為什麼這句詩會成為傳誦一時的名句呢?

(學生思考,一學生要求回答)

生26:因為「柳」「月」古代都是用來作為離別相思的象徵物的,是一個固定意象。都有「纏綿」「留戀」之意。

師:能舉例說明嗎?

生27:唐朝的韋莊就寫過一句「惆悵曉鶯別月,相別」的詩句。《兩廂記》中崔鶯鶯與張生長亭道別就有「柳絲長,玉驄難系」的描寫。這裡的「月」「柳」就有「纏綿」「留戀」之意。

師:(總結)《兩廂記》中還有一句也很出名,這個句子是「柳絲長,咫尺情牽惹」,我覺得,本詞是寫戀人離別之情與離別之思,這裡將「柳」、「風」、「月」這些古人作吟物來表達思想情感的象徵物都恰到好處地寫在一起,組合成一幅相思的畫面,以此表達心境就非常恰當了。

師:「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情景是實寫嗎?

生28:是幻想。

生:應該說是虛寫。

師:是虛擬。那麼,作者的情感表達是否就此達到了高潮?

(生讀詞後回答)

生29:沒有,後面的情感還在發展。

師:請你說說具體的詩句

生30:「良辰美景虛設,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在表情上更深一層。

師:為什麼?(引入對「良辰美景虛設,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的體悟。)

(學生思考)

師:「良辰美景虛設,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用了一種什麼樣的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生31:我認為。「良辰美景」也是虛想,「更與何人說」是對「千種風情」而言的。是說,即使有良辰美景,我即使有千種風情,能同誰去訴說呢?用美景來反襯「情感」這就顯得悲哀了。

師:「反襯」說得好,但是怎樣的反襯呢?同學們把詩句再讀讀,想想)

(學生讀詩句,相互交流)

生32:這兩句詩在內容是對比,「良辰美景」與「虛設」是對比;「千種風情」與「更與何人說」是對比,前面是美好的情景,後面是悲哀的情感,影視對比反襯。

師:對比反襯,有這種說法嗎?

生33:應該是以美景稱哀情

生34;以樂情稱悲情。

師:這樣說比較恰當了,是以美景稱悲情。這是古典詩詞中常用的手法。

師:那麼這種悲情是「悲哀」嗎?

生35:我認為還是「哀傷「好。

師:為什麼?

生35(繼續):「悲哀」只是一種情感,「哀傷」還有心理活動,更全面一點,有「悲傷、凄切」的情感,這與詞的意境更吻合。

師:「哀傷」大家同意嗎?

生36:(齊聲)同意。

師:好,我同意這位學生的分析,「哀傷」確實好。

(板書:哀傷)

師:那麼,分析到這裡,同學們對這首詞的感情脈絡已經悟出來了。這條感情的脈絡是:

生37:(學生根據板書齊聲)難捨——凄切——哀傷

(教師在原來板書的基礎上,在「難捨」「凄切」「哀傷」之間添加「→」,將感情脈絡連結起來)

師:通過這條脈絡我們可以看到詩人感情表達的方式是(邊說邊板書)逐步推進,委婉含蓄。那麼詞中的這種抒情方式是怎樣的抒情方式呢?

(生:間接抒情)

(教師板書:抒情方式 間接抒情)

師:(總結)讀詩要悟,通過悟我們才能走進詩人的內心,才能真正地把握詩的內涵。當然,對一首詩的讀解不應強求一致,應「因人論詩」、「因時論詩」,同時還應有讀者自己的生活經驗。對這首詩我們就悟到這裡,同學們看看還有什麼問題需要提出來討論的?

(一學生舉手示意有問題。)

師:(對舉手的學生)你有什麼問題嗎?請說。

生38:柳永的這首詞表達的情感是消極的,為什麼卻能流傳到今天呢?

(專家點評: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卻很有價值。它說明學生已進入了悟的深層。)

師:同學們,這位同學提出了一個很有意義的問題,請大家就這個問題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

(專家點評: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沒有迴避,而是因勢利導引導學生進入討論。這就是新課標提倡的課堂生成性教育。)

(學生討論兩分鐘後,有學生舉手示意發言。

生39:首先,我不同意說這首詞的基調是消極的意見。因為這首詞只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戀人相別,不知何時相見,有這種情感是很自然的。(有學生笑)柳永的這首詞正是自然地表現了這種情感,他是生活的反映,是客觀的。正因為是生活的反映,又是情感的真摯的流露,所以它才有生命力。

生40:我同意生39的意見,正是因為這首詞自然而真切地表達了柳永的情感,它才真實,所以它才有生命力。有生命力,它才能流傳。

生38:但要知道文學作品是受思想意識支配的,有思想就有積極和消極之分。很顯然,這首詞,寫男歡女愛,纏綿悱惻,基調低沉,我還是認為屬消極之作。

生41:文學作品當然有積極、消極之分,但除了積極與消極之外,有沒有處於這兩者之間的文學作品的存在呢?我認為應該是有的。再說我們也不能絕對把描寫愛情的文學作品都說成是消極的。只要它表達的情感是真摯的、美好的,就不能說它是消極的。柳永的這首詞真實地表達了一對戀人在離別時和離別後的心理活動,所以它能流傳。

生38:我認為一首好詩或好詞的流傳的因素很多,其中內容與形式的美是主要的。這受詞這兩方面都做到了。內容上它表達了一個永恆的話題――愛情,形式上借景抒情、委婉含蓄。

生39:這首詞寫的是戀人分別的情景,它表達了許多同類人的心境,因此詞中反映的不僅是詞作者的心理感受,更重要的是所有的有過類似或正在經歷的人的共同感受,引起了大家的共鳴。這有點像白居易聽了江面傳來的琵琶聲而「淚濕青衫「的原因一樣,是琵琶女的身世引起了白居易」同時天涯淪落人「的聯想,這大概就是共鳴在其作用吧。這首詞之所以能流傳,這應該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學生熱烈鼓掌)

師:(面露笑容)這位同學的分析很有道理。看來大家都同意他的分析了,這從同學們的掌聲中可以看出。老師不想發表什麼意見了,因為同學們的爭論說明了大家已經在「悟」了,很好!這裡我只說三句話:一是對詞作的讀解要聯繫特定的背景來讀解;二是優秀的詞作一定能流傳,但流傳的不一定是優秀的詞作;三是優秀的詞作一旦形成便是一種情感符號了,它可以使讀者根據自己的生活感受,把作品中的意象作為一種感情表達的暗示來聯想和想像,使其內涵不斷擴大增生,產生極強的藝術魅力,以至流傳。柳詠的這首詞就有這樣的藝術魅力。時間關係,今天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就討論到這裡,同學們課後可以就這個問題繼續討論,也可以寫成小論文。

(專家點評:這以生成性討論將課堂教學推到了最精彩處。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將問題拋出後,讓學生作了充分的討論,在討論中培養悟的能力。但教師也沒有放棄自己的教學責任,最後的總結,看似隨意,但實際是引導,體現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平等中的首席。)

師:下面我們來看看古人是怎樣評價柳詞的。

(教師投影,學生朗讀投影的內容)

1.千里煙波,惜別之情已騁;千種風情,相期之願又賒。其所謂善傳神者。(李樊龍《草堂詩餘集》)

2.「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與秦少游酒醒處,殘陽亂鴉同一景事,而柳尤勝。(王世貞《藝苑卮言》)

3.預思別後情,工於言情。(陳延焯《詞則 雅集》)

4.柳詞格固不高,而音律諧婉,詞意妥貼,形容盡致,尤於羈旅行役。(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二)

(專家點評:扣住教學內容拓展,精到,有用。)

師: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在課文結束之前,讓我們背一遍這首詩,回味一下這首詞的內容和情感。

(下課)


推薦閱讀:

段建業蓬萊課堂筆記 第一卷
LeHBe課堂丨那些年,我們糾結的胸廓出口綜合症(一)
【微課堂】史上最全的8種汽車啟動方式,你用過幾種?
幺學聲課堂筆記4
四柱課堂:第86章 調侯舉例說明 5

TAG:教學 | 課堂 | 課堂教學 | 雨霖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