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古今書法拾貝之概述篇(1)

[圖集]古今書法拾貝之概述篇(1)2010年03月06日08:51 來源:網路(1) (2)(3)(4) (5) (6)(7) (8) (9) (10) (11)(12) (13) (14) (15) (16)(17) (18) (19) (20) (21) (22)(23)(24) (25)(26) (27) (28)(29) (30) (31) (32)目 錄

一、 古今書法拾貝之概念篇(1)

二、 古今書法拾貝之近現代篇(2——10)

1、毛澤東題名集(2)

2、四代領導人手跡(3)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

3、中共政要墨跡(4)喬石、林彪、朱鎔基、張思卿、胡耀邦、徐向前、陳毅、李瑞環、彭德懷、彭真、吳官正、周恩來、陳雲、劉少奇、朱德、華國鋒、任弼時、李嵐清、聶榮臻、肖克、廖漢生、趙紫陽、吳儀、楊成武、陳永貴、宋慶齡

4、歷史名人手跡(5)林彪、江青、康生、姚文元、邱會作、吳法憲、李作鵬、成克傑、毛新宇

5、歐陽中石書法(6)

6、啟功等當代書法名人手跡(7)啟功、季羨林、柏青、史樹青

7、名醫手跡(8)蕭尤友、施今墨、汪逢春、孔伯華、曹穎甫、余無言、秦伯未、丁福保、李重人、任應秋、章次公、黃文東、程門雪、劉渡舟、董建華、顧筱岩、何其偉、彭澤民、謝觀、葉橘泉、黃星樓、魏龍驤

8、近現代名人書法手跡(9)蔡元培、郭沫若、魯迅、李叔同、舒同

9、國民黨首腦及下屬書法墨跡(10)孫中山、蔣介石、蔣經國、汪精衛、戴季陶、黃興、胡漢民、宋哲元、阮肇昌(師長)、付曾湘

三、 古今書法拾貝之清代代篇(11——12)吳昌碩、劉墉、鄭板橋、鄧石如、梁啟超

四、 古今書法拾貝之明代篇(13——15)唐寅、董其昌、祝允明、謝縉、王鐸、黃道周

五、 古今書法拾貝之元代篇(16——17)趙孟頫、鮮於樞、王安石、楊維楨、鄧文原

六、 古今書法拾貝之宋遼金篇(18——22)蘇軾、趙佶、黃庭堅、米芾、歐陽修、朱熹、張即之、岳飛、蔡京

七、 古今書法拾貝之隋唐五代篇(23——26)楊凝式、荊浩、張旭、褚遂良、柳公權、顏真卿、歐陽詢、賀知章、懷素

八、 古今書法拾貝之魏晉南北朝篇(27——29)王僧虔、羊欣、王羲之、王獻之、陸機、鍾繇、索靖

九、 古今書法拾貝之秦漢篇(30)李斯、蔡邕、皇象、張之

十、 古今書法拾貝之先秦篇(31——32)甲骨文、金文、刻石、簡帛

書法概述 書法,又稱「中國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從狹義講,書法是指用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和規律。包括執筆、運筆、點畫、結構、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內容。從廣義講,書法是指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涵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 簡介 書法,又稱「中國書法」,另分為「軟筆書法」和「硬筆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古往今來,中國漢字是勞動人民創造的,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又因祖先發明了用毛筆書寫,便產生了書法,古往今來,均以毛筆書寫漢字為主,至於其他書寫形式,如硬筆、指書等,其書寫規律與毛筆書寫規律相比,並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基於索本求源(指甲骨文之後),這裡重點介紹毛筆書寫漢字

毛筆狂草書法的規律。只要我們對書法有了「狹義」的理解,那麼對領會「廣義的書法」也會大有裨益。  從狹義講,書法是指用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和規律。包括執筆、運筆、點畫、結構、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內容。例如,執筆指實掌虛,五指齊力;運筆中鋒鋪毫;點畫意到筆隨,潤峭相同;結構以字立形,相安呼應;分布錯綜複雜,疏密得宜,虛實相生,全章貫氣;款識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寧高勿低等。  從廣義講,書法是指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涵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隨著文化事業的發展,書法己不僅僅限於使用毛筆和書寫漢字,其內涵己大大增加。例如,從使用工具

硬筆狂草書法上講,僅筆這一項就五花八門,毛筆、硬筆、電腦儀器、噴槍烙具、日常工具等種類繁多。顏料也不單是使用黑墨塊,墨汁、粘合劑、化學劑、噴漆釉彩等五彩繽紛,無奇不有。過去的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其涵義也大有擴展,品種之多,不勝枚舉;從執筆方式上看,有的用手執筆,有的用腳執筆,就是用其他器官執筆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人寫字根本就不用筆,如「指書」「擠漏書」等;從書寫文種上說,並非漢字一種,有的少數民族文字也登上了書法藝壇,蒙文就是一例;從書體和章法上看,除了正宗的傳統書派以外,在我國又出現了曲直(線)相同、動靜結合的「意向」派,即所謂現代書法。它是在傳統書法基礎上,加以創新,突出"變"字,融詩書畫為一體,力求形式和內容統一,使作品成為「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佳作。在日本不少書家摒棄文字的語言性,樹立文字的「形象性」,出現了「墨象」派,以用筆的輕重和徐疾、筆鋒的開合及落筆位置的變化等,寫出各種形象的文字。這一書派,雖突出「意象」,其字賞之也新穎,但漢字並非都是「形象」字,因此步履艱難,發展受到限制。所有這些(當然不僅是這些),可以看出書法和其他事物一樣,也是在不斷地發展和變化著。這一點必須引起書法界人士的高度重視。中國書法傳統有行草隸篆楷五種書體,現在又誕生了第六種書體--馬體。就是說,中國書法現在一共有六中書體,即行書體、草書體、隸書體、篆書體、楷書體和馬體六種書體書法。 解釋

毛筆楷書書法,是一門有法度的高級藝術。重在「法度」!有「法」無「法」,就是書匠和書法家的區別。傳統藝術之一。指用毛筆書寫篆、隸、正、行、草各體漢字的藝術。技法上講究執筆、用筆、點畫、結構、章法等,與中國傳統繪畫、篆刻藝術關係密切。有三千多年歷史,以商周的金文為萌芽;其後秦篆、漢隸、晉草、魏碑、唐楷、宋行,各擅其勝。  (1) 古代史官修史,對材料處理、史事評論、人物褒貶,各有原則、體例,謂之「書法。」  (2) 文字的書寫藝術。亦指書法作品。  (3) 指漢字形體。  (4) 措辭方式。  【英語】calligraphy, penmanship[法]chirography  【日語】書道.書法家書家.  【韓語】[??](1) ??(書道). ??? ??.(2) ??(史家)? ?? ??.(3) ??(漢字)

毛筆行草書法 .(4) (??·?? ?? ?? ???) ??? ??? ??(辭句)? ??.   【法語】[n.] calligraphie  【德語】[Kunst] Chinesische Kalligrafie[S] Kalligraphie  【義大利語】[名] calligrafia; serittura  【世界語】belskribado,kaligrano  【西班牙語】caligrafia;escritura  【葡萄牙語】[f] caligrafia  【阿拉伯語】?? ? ??? ???? ? ?? ????  【維吾爾語】????????????? ???? ???? ???? ?????????  【俄語】почеркподрисованныйписчий?  【基本解釋】  [calligraphy] 書寫藝術,特指用毛筆寫漢字的藝術  中國之畫與書法為緣,而多含文學之趣味。--蔡元培《圖畫》  【詳細解釋】  1. 古代史官修史,對材料處理、史事評論、人物褒貶,各有原則、體例,謂之「書法」。  《左傳·宣公二年》:「 董狐 ,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唐 劉知幾《史通·惑經》:「故知當時史臣各懷直筆,斯則有犯必死,書法無舍者矣。」 宋 謝采伯 《密齋筆記》卷四:「《論語》書法之嚴,即《春秋》書法也。」 明 劉基 《春秋明經·鄭伐許鄭伯伐許》:「蓋與 鄭 伐 許 、 鄭伯 伐 許 之書法同矣。」  2. 文字的書寫藝術。亦指書法作品。  《南齊書·周顒傳》:「少從外氏車騎將軍 臧質 家得 衛恆 散隸書法,學之甚工。」 宋 錢勉 《錢氏私志》:「 元章 書法之妙,今日可謂第一。」《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作詩的從古也沒有這好的。又且書法絕妙,天下沒有第三個。」 周揚 《在中國書法家第一次代表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書法作為一門 中國 獨特的藝術,我們應該重視它。」  3. 指漢字形體。   清 葉名灃 《橋西雜記·壹貳叄肆等字》:「至如 秦 漢 碑,惟一二三書法不同。」  4. 措辭方式。   呂叔湘 《<通鑒>標點瑣議》:「《通鑒》書法,『夜』一字為句,必有所承。上文未說何日之事,『夜』字連下讀,『夜』字點斷,意為『到了那天夜裡』;『夜』字不斷,意為『趁夜裡』。」 起源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采。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近代經過考證,關於中國文字起源,一般認為在距今約5000-6000年左右中國黃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時期」,已經創造了文字。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澠池仰韶村發現而得名的。近40餘年,又陸續有許多發現。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來有三大類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漢字則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表意文字。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實物畫出來。不過畫圖更趨於簡單化、抽象化,成為突出實物特點的一種符號,代表一定的意義,有一定的讀音…… 我們的漢字,從圖畫、符號到創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隸、楷、行、草,各種形體逐漸形成。在書寫應用漢字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獨一的、可以獨立門類的書法藝術。 各種書法體 1:甲骨文 (契文)  古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也是現存中國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於卜辭(殷代人用龜甲、獸骨占卜。占卜後把占卜時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邊,有的還把過若干日後的吉凶應驗也刻上去。學者稱這種記錄為卜辭),是對未來事情結果的占卜,盛於殷商。甲骨文發現於1889年,是殷商晚期王室占卜時的記錄,發現於河南省安陽小屯村一帶,距今已 3000多年。甲骨文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第一塊瑰寶,其筆法已有粗細、輕重、疾徐的變化,下筆輕而疾,行筆粗而重,收筆快而捷,具有一定的節奏感。筆畫轉折處方圓皆有,方者動峭,圓者柔潤。其線條比陶文更為和諧流暢,為中國書法特有的線的藝術奠定了基調和韻律。甲骨文結體長方,奠定漢字的字型。甲骨文的結體隨體異形,任其自然。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圓多異,長扁隨形,錯落多姿而又和諧統一。後人所謂參差錯落、穿插避讓、朝揖呼應、天覆地載等漢字書寫原則,在甲骨文上已經大體具備。   2:金文  古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銅器上銘文字體的總稱。興盛於周代。 金文為中國書法史上的又一豐碑。依附於青銅器,鑄鼎意在「使民知神奸」故是一種宗教祭祀的禮器。金文也被稱為鐘鼎文,器文,古金文。和青銅器一起鑄成的銘文線條較之於甲骨文更為粗壯有力,文字的象形意味也更為濃重,最早的金文見於商代中期出土的青銅器上, 資料雖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周代是金文的黃金時代,出土銘文最多。   此時期主要作品有:《利簋》《天亡簋》《大盂鼎》《牆盤》《散氏盤》《虢季子白盤》。尤以《司母戊鼎》《散氏盤》《毛公鼎》最為著名,藝術成就也最高。   3:石刻文   石刻文產生於周代,興盛於秦代。東周時期秦國刻石文字。在10塊花崗岩質的鼓形石上,各 刻四言詩一首,內容歌詠秦國君狩獵情況,故又稱獵碣。傳說中的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時的《嶁碑》,刻詩文體格調與《詩經》大小雅相近。字體近於《說文解字》所載籀文,歷來對其書法評價甚高 。主要作品有:《石鼓文》《嶧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玡石刻》《會稽石刻》等。   4:簡帛墨跡   書法藝術最重真跡,但秦漢以前的書法中的真跡,一般只有在簡帛盟書中才能見到。古代的簡冊,以竹質為主,編簡的繩用牛筋、絲線、麻繩。考古發現最早的簡帛墨跡,有湖北雲夢出土的秦簡,山西侯馬出土的戰國盟書(盟書即寫於石策或玉策上的文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戰國帛書。中國書法由甲骨文、金文,至春秋戰國時期,由於諸侯割據,因此殷商以來的文字,在諸侯各國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這一時期,書法的形態和技巧亦呈現了一種百家爭鳴的局面。如北方的晉國的"蝌蚪文",吳、越、楚、蔡等國的"鳥書",筆畫多加曲折和拖長尾。春秋戰國時期的金文已不似西周金文那種濃厚的形態,替之以修長的體態,顯示出一種圓潤秀美,如《攻吳 王夫差鑒 》。這時期留存的大量墨跡,為簡、帛、盟書等。 各朝風格 史前至夏  混沌萌生的書法  中國的書法藝術來開始於漢字的產生階段,「聲不能傳於異地,留於異時,於是乎文字生。 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因此,產生了文字。書法藝術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畫符號--象形文字或圖畫文字。   漢字的刻畫符號,首先出現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畫符號只表示一個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沒有確切的含義。   距今八千多年前,黃河流域出現了磁山、斐李崗文化,在斐李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較多的符號,這種符號,是先民們的交際功能、記事功能與圖案裝飾功能的混沌結合,這些雖不是真正的漢字,但確是漢字的雛形。   緊接著距今約六千年前的仰紹文化的半坡遺址,出土了有一些類似文字的簡單刻畫的彩陶。這些符號已區別於花紋圖案,把漢文字的發展又向前推進了一步。這可以說是中國文字的起源。   接著有二里頭文化和二里崗文化。二里頭文化考古發掘中發現有刻畫記號的陶片,其記號共有二十四種,有的類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單個獨立的字。二里崗文化已發現有文字制度。這裡曾發現過三個有字的骨頭,兩件各一個字,一件十個字,似為練習刻字而刻。這使得文明向前又邁進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種模仿的本能,用於形象某個具體事物。它儘管簡單而又混沌,但它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審美情趣。這種簡單的文字因此可以稱之為史前的書法。  商至西漢  渾然入序的書法 從夏商周,經過春秋戰國,到秦漢王朝,二千多年的歷史地發展也帶動了書法藝術地發展。 這個時期內各種書法體相續出現,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簡帛朱墨手跡等,其中篆書、隸書 、草書、行書、楷書等字體在數百種雜體的篩選淘汰中定型,書法藝術開始了有序發展。  秦代    書法開創先河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文字差異很大,是發展經濟文化的一大障礙。秦始皇統一國家後,丞相李斯主持統一全國文字,這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偉大功績。 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而來。著名書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繹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玡石刻》《會稽石刻》即為李斯所書。歷代都有極高的評價。秦代是繼承與創新的變革時期。《說文解字序》說:「秦書有八體,一曰 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書,八曰隸書。」基本概括了此時字體的面貌。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書寫不便,於是隸書出現了。「隸書,篆之捷也」。其目的就是為了書寫方便。到了西漢,隸書完成了由篆書到隸書的蛻變,結體由縱勢變成橫勢,線條波磔更加明顯。 隸書的出現是漢字書寫的一大進步,是書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漢字趨於方正楷模,而且在筆法上也突破了單一的中鋒運筆,為以後各種書體流派奠定了基礎。秦代除以上書法傑作外 ,尚有詔版、權量、瓦當、貨幣等文字,風格各異。秦代書法,在我國書法史上留下了輝煌燦爛的一頁,氣魄宏大,堪稱開創先河。  東漢至南北朝    求度追韻  兩漢書法   兩漢書法分為兩大表現形式,一為主流系統的漢石刻;一為次流系統的瓦當璽印文和簡帛盟書墨跡。「後漢以來,碑碣雲起,」是漢隸成熟的標記。在摩崖石刻中(刻在山崖上的文字)尤 以《石門頌》等為最著名,書法家視為「神品」。於此同時蔡邕的《熹平石經》達到了恢復古隸 ,胎息楷則的要求。而碑刻是體現時代度與韻的最主要的藝術形式,中以《封龍山》、《西狹頌》、《孔宙》、《乙鍈》、《史晨》、《張遷》、《曹全》諸碑尤為後人稱道仿效。可以說, 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北書雄麗,南書朴古,體現了「士」、「庶」階層的不同美學追求。至於瓦當璽印、簡帛盟書則體現了藝術性與實用性的聯姻。   書法藝術的繁榮期,是從東漢開始的。東漢時期出現了專門的書法理論著作,最早的書法理論提出者是東西漢之交的揚雄。第一部書法理論專著是東漢時期崔瑗的《草書勢》。   漢代書法家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漢隸書家,以蔡邕為代表。一類是草書家,以杜度、崔瑗、 張芝為代表。  最能代表漢代書法特色的,莫過於是碑刻和簡牘上的書法。東漢碑刻林立,這一時期的碑刻,以漢隸刻之,字型方正,法度謹嚴、波磔分明。此時隸書已登峰造極。   漢代創興草書,草書的誕生,在書法藝術的發展史上有著重大意義。它標誌著書法開始成為 一種能夠高度自由的抒發情感,表現書法家個性的藝術。草書的最初階段是草隸,到了東漢時期,草隸進一步發展,形成了章草,後由張芝創立了今草,即草書。   魏晉南北朝書法藝術   1: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隸書開始由漢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變出楷書,楷書成為書法藝術的又一主體。楷書又名正書、真書,由鍾繇所創。正是在三國時期,楷書進入刻石的歷史。三國(魏)時期的 《薦季直表》。《宣示表》等成了雄視百代的珍品。   2:兩晉時期   晉時,在生活處事上倡導「雅量」「品目」藝術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書法大家輩出,簡牘為多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妍放疏妙的藝術品味迎合了士大夫們的要求,人們愈發認識到,書寫文字,還有一種審美價值。最能代表魏晉精神、在書法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家當屬王羲之, 人稱「書聖」。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其子王獻之的《洛神賦》字法端勁,所創「破體」與「一筆書」為書法史一大貢獻。加 以陸機、衛瑾、索靖、王導、謝安、 鑒亮、等書法世家之烘托,南派書法相當繁榮。南朝宋之羊欣、齊之王僧虔、梁之蕭子云、陳之智永皆步其後塵。   兩晉書法最盛時,主要表現在行書上,行書是介於草書和楷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其代表作「三希」,即《伯遠帖》《快雪時晴帖》《中秋帖》。   3:南北朝時期   南北朝時期,中國書法藝術進入北碑南帖時代。   北朝碑刻書法,以北魏、東魏最精,風格亦多資多彩。代表作有《張猛龍碑》《敬使君碑》。碑帖之中代表作有:《真草千子文》。北朝褒揚先世,顯露家業,刻石為多,余如北碑南帖,北楷南行,北民南土,北雄南秀皆是基差異之處。   如論南北兩派之代表作,則是南梁《 瘞鶴銘》。北魏《鄭文公碑》可謂南北雙星,北派書寫者多為庶人,書不具名,故書法時冠冕,被譽為「書中之聖」,北派王右軍。  隋唐五代  求規隆法  隋朝書法   隋結束南北朝的混亂局面,統一中國,和之後的唐都是較為安定的時期,南帖北碑之發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書之形式,居書史承先啟後之地位。隋楷上承兩晉南北朝沿革。下開唐代規範的新局,隋有碑版遺世,多為真書,分四種風格:   1:平正淳和如丁道護的《啟法寺碑》等   2:峻嚴方飭如《董美人墓志銘》等   3:深厚圓勁如《信行禪師 塔銘》等   4:秀朗細挺如《龍藏寺碑》等。  唐代  書學鼎盛   1:唐朝書法簡介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輝煌燦爛,達到了中國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謂「書至初唐而極盛」。唐代墨跡流傳至今者也比前代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寶貴的書法作品。整個唐代書法,對前代既有繼承又有革新。楷書、行書、草書發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個新的境地,時代特點十分突出,對後代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以前任何一個時代。   唐初,國力強盛,書法從六朝遺法中蟬脫而出楷書大家以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歐陽通四家為書法主流。總特點結構嚴謹整潔,故後代論 書有「唐重間架」之說,一時尊為「翰墨之冠」延至盛唐歌舞昇平,儒道結合,李邕變右軍行法,獨樹一幟,張旭,懷素以顛狂醉態將草書表現形式推向極致,張旭史稱「草聖」,孫過庭草書則以儒雅見長,余如賀知章,李隆基亦力創真率夷曠,風骨豐麗之新境界。而顏真卿一出納古法於新意之中,生新法於古意之外。董其昌謂唐人書取法,魯公大備。到晚唐五代,國勢轉衰,沈傳師。柳公權再變楷法。以瘦勁露骨自矜。進一步豐富了唐楷之法,到了五代,楊凝式兼采顏柳之長。上蒴二王,側鋒取態,鋪毫著力,遂於離亂之際獨饒承平之象,也為唐書之回光。五代之際,狂禪之風大熾,此亦影響到書壇,「狂禪書法」雖未在五代一顯規模,然對宋代書法影響不小。   唐代書法藝術,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個時期。初唐以繼承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晉代書法的勁美。中唐不斷創新,極為昌盛。晚唐書藝亦有進展。   唐代最高學府有六種,即國子監、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其中書學,專門語養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是唐代的創舉。歷朝名家輩出,燦若繁星。如初唐的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顏真卿、柳公權等,都是書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書,李鶚的楷書和楊凝式 的「二王顏柳」餘韻。   隋唐五代書法可分為三個階段    (1)隋至唐初   隋統一中國,將南北朝文化藝術相容包蓄,至唐初,政治昌盛,書法藝術逐漸從六朝的的遺法中蟬蛻出來,以一種新的姿態顯現出來。唐初以楷書為主流,總特點是結構謹嚴整飭。    (2)盛唐、中唐階段   盛唐時期書法,如當時的社會形態追求一種浪漫忘形的方式。如「顛張醉素」(張旭、懷素)之狂草,李邕之行書。到了中唐,楷書再度有新的突破。以顏真卿為代表為楷書奠定了標準,樹立了楷模,形成為正統。至此中國書法文體已全部確定下來。    (3)晚唐五代階段存唐遺風   西元九零七年,割據者朱全忠滅唐,建立後梁,由此歷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稱五代。由於國勢衰弱和離亂,文化藝術亦呈下坡之勢。書法藝術雖承唐末之餘續,但因兵火戰亂的影響, 形成了凋落衰敗的總趨勢。五代之際,在書法上值得稱道的,當推楊凝式。他的書法在書道衰微的五代,可謂中流砥柱。另外還有李煜、彥修等有成就的書家。至此,唐代平正嚴謹的書風已告消歇,以後北宋"四家" 繼之而起,又掀起了新的時代波瀾。   宋至明中    尚意宣情  宋朝的書法   宋朝書法尚意,此乃朱大倡理學所致,意之內涵,包含有四點:一重哲理性,二重書卷氣,三重風格化,四重意境表現,同時倡導書法創作中個性化和獨創性。這些在書法上有所體現,如果說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體現,那麼到了宋代,書法開始以一種尚意抒情的新面目出現在世人面前。這就是要墀書家除了具有「天然」、「工夫」兩個層次外,還需具有「學識」即「書卷氣」,北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晉帖行書遺風。   無論是天資既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的蘇東坡,還是高視古人的黃庭堅和蕭散奇險的米芾,都力圖在表現自己的書法風貌的同時,凸現出一種標新立異的姿態,使學問之氣鬱郁芊芊發於筆墨之間,並給人以一種新的審美意境,這在南宋的吳說、趙佶、陸遊、范成大、朱熹、文天祥等書家中進一步得到延伸,然南宋書家的學問和筆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四家相比了。宋代書法家代表人物是蘇、黃、米、蔡。  元代書法藝術   元初經濟文化發展不大,書法總的情況是崇尚復古,宗法晉、唐而少創新。雖然在政治上元朝是異族統治,然而在文化上卻被漢文化所同化,與宋不拘常法的意境追求不同,元朝之意表現為刻意求工的開式美的追求,所以蘇軾標榜的是「我書意造本無法」,趙孟俯鼓吹的是「用筆千古不易」前者追求率意之意,後者才強調有意之意。元朝書壇的核心人物是趙孟俯,他所創立的楷書「趙體」與唐楷之歐體、顏體、柳體並稱四體,成為後代規摹的主要書體。由於趙孟俯的書法思想絕對不逾越二王一步,所以,他的書法對王派書法的精妙之處頗有獨到的領悟,表現為「溫潤閑雅」、「秀研飄逸」的風格面貌,這也和他信佛教、審美觀趨向飄逸的超然之態而獲得一種精神解脫有一定聯繫。在元朝書壇也享有盛名的還有鮮於樞、鄧文原,雖然成就不及趙孟俯,然在書法風格上也有自己獨到之處。他們主張書畫同法,注重結字的體態。   縱觀元代書法,元代書法的特徵是「尚古尊帖」,其成就大者還在行草書方面。至於篆隸,雖有幾位名家,但並不怎麼出色。這種以行、草書為主流的書法,發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變。有元一代書風,仍沿宋習盛於帖學,宗唐宗晉,雖各有其妙,亦不能以一家之法立於書壇,較之文學,繪畫等藝術門類,尚顯冷落無成得多。  明朝書法藝術   明朝書法的發展表現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明初   明初書法「一字萬同」,「台閣體」盛行。沈度學粲兄弟推波助瀾將工穩的小楷推向極致。「凡金版玉冊,用之朝廷,藏秘府,頒屬國,必命之書」,二沈書法被推為科舉楷則。明初書法家有擅行草書的劉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隸的宋遂和名滿天下的章草名家朱克。和祝允明、文徽明、王寵"三子"。  第二階段──明中  明中期吳中四家崛起,書法開始朝尚態方向發展。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王寵四子依趙孟俯而上通晉唐,取法彌高;筆調亦絕代,這和當時思想觀念的開拓解放有關,書法開始邁入倡導個性化的新境域。   第三階段──明末   晚明書壇興起一股批判思潮,書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蕩的視覺效果,側鋒取勢,橫塗豎抹,滿紙煙雲,使書法原先的秩序開始瓦解;這些代表書家有張瑞圖、黃道周、王鐸、倪元瑞等。而帖學殿軍董其昌仍堅持傳統立場。  明中至清  抒情揚理 明末與清,美學主潮以抒情揚理為旗幟,追求個性與發揚理性互相結合,正統的古典美學與求異的的新型美學並盛。清代書法的總體傾向是尚質,同時分為帖學與碑學兩大發展時期。   明末書壇的放浪筆墨,狂放不 。憤世疾俗的風氣在清初進一步延伸,如朱傅山等人的作品仍表現出自我內在的生命和一種不可遇止的情緒表現。這一點在中期「揚州八怪」的身上又一次 復現。於此同時,晚明的帖學統也同時進一步光大發揚,姜英,張照,劉墉,王文治,梁同書翁 方綱等人在刻意尊 傳統的時候,力圖表現出新面貌,或以淡墨書寫,或改變章法結構等。但由於帖學長時期傳承,未有很好地加以清理,認識,調整,某種積弊也日益加深,這就使帖學的頹勢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正此時,金石出土日多,士大夫從熱衷於尺牘轉而從事金石考據之學,一時朝野內外,學碑才趨之若鶩,最後成為清朝書壇的發民主流,加之阮元,包世臣。康有為大力張揚,碑學作為一種 與帖學相抗衡的書學系統而存在。當時著名的書家如金農、鄧石如、何紹基、趙之謙、吳昌碩、 張裕釗、康有為等紛紛用碑意寫字作畫,達到了盡性盡理。璀璨奪目的境地。可謂是中國書法文化的一在景觀。如果說,帖學家們力圖尋找質的願望沒有實現的話,那麼這種願望在碑學那裡實現了。  現代  時尚-今天的書法 在書壇走向多元化的今天,書法藝術升華到觀念變革的高層次,這無疑是邁了一大步。書法現代性並不是簡單地取決於書法藝術的形式、結構、線條等外在面貌,而是取決於內在精神的現代化。書法現代性的精神是指當代書法藝術所體現、傳導的現代社會的價值趨向。  當代  當代書法家馬永安創作出第六種書體《馬體書法》--馬體,經過專家論證,於2010年2月13日在國家版權局註冊登記,被正式命名《馬體書法》,稱作第六書體。馬體書法和傳統書法對照,六個書法標準,有五個標準完全不同,是一種全新的書法概念。  六種書體風格特點對照表   

書 體 點 畫 結 構 取 勢 運 筆 起 筆 收 筆 折 筆
篆書體 沒變化 右上 沒變化 藏鋒 回鋒 不停
楷書體 有變化 右上 有變化 藏鋒 回鋒 停頓
隸書體 有變化 右上 有變化 藏鋒 回鋒 停頓
行書體 有變化 變化 有變化 變化 變化 不停
草書體 有變化 變化 有變化 變化 變化 不停
馬書體 有變化 右下 有變化 露鋒 露鋒 不停

  書法具有廣泛的實用性   學書法最基本的活動是寫字,而寫字首要的目的是為了記事和交流感情,起碼的要求是把字寫得規範、整潔、清楚,使人看了樂於接受,如果把字寫得雜亂無章,甚至隨心所欲,胡亂造字,讀者如釋"天書",無法辨認,就失去了它的實用價值。有些人認為寫字用毛筆不如用硬筆方便,硬筆完全可以代替毛筆,只有寫毛筆字才學書法;有些人認為書法是"天才"的專利,"咱不是學書法的料"。特別是一些年歲稍高些的朋友,受"人過三十不學藝的"陳腐思想的束縛,認為學書法為時己晚。也有人認為書法及神秘,高深莫測,神不可征,形乃難表,好事難成。所有這些想法都是不可取的,因為只要寫字就有法則可言,特別是有不少場合沒有書法"門面",絕對不行。例如,商標、廣告、標語、對聯、字畫條幅等都離不開書法。不可否認,使用鋼筆、圓珠筆及其他工具寫字是方便快捷,但不管用什麼工具寫字其法則基本與使用毛筆相同,所以無論用何種方式寫字都應該學習書法。關於學書法年齡問題,從幼年或少年開始學,無疑優勢很大,但上了年歲的人學書法,也有不少長處;有知識、有生活、有閱歷、理解快、感受深、善抒發等,年輕人是無法可比的。書法家梅湘涵答:至於"天才",是專指"有這種才能的人",任何聰明智慧都是靠熱情、勤奮和科學的學習換來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狠下一條心,不怕事不成"。梅湘涵書法家答學生問時幾句短語很有教益,言簡意明,回味無窮。問"什麼年齡學書法最適合?"答:"從識字起,任何年齡都適合"問:"我能成為書法家嗎?"答:"你認為你能---你准能!"學習書法和學習其他藝術一樣,只要我們不懷疑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有熱情,加上方法得當,定會獲得成功。千萬不要被一些壟斷者的玄學所嚇倒。他們把書法說得神乎其神,傳授抽象,舍本求末,昧於閉合圈內循環,貽誤後學。其實書法也像"窗戶紙",也是"一捅就破"。它的神韻可征,形象可表,技法可取,章法可達。"升堂入室",望而可及。  書法具有藝術性   中國文字的點畫、結構和形體與外文不同。它變化微妙,形態不一,意趣迥異。"通過點畫線條的強弱、濃淡、粗細等豐富變化,以書寫的內容和思想感情的起伏變化,以字形字距和行間的分布,構成優美的章法布局,有的似玉龍琢雕,有的似奇峰突起,有的俊秀俏麗,有的氣勢豪放,這些都有使書寫文字帶上了強烈的藝術色彩。"書法己是民族藝術中一枝永開不敗的鮮花,世人賞以欣慰,可從中領略其精神風度,心靈意境,生活情趣,審美追求,時代氣息·······這樣一種觀之激人感奮,聊以勵精自慰的藝術,何樂而不為呢!  書法有益健康   「作書能養氣,也能助氣。」練書時,須絕慮疑神,全軀啟動,力送毫端,注於紙上,抒胸中氣,散心中郁。這樣,對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有一定的調節和鍛煉作用,久而久之,可使人靈心煥發,無疾而壽。即便不幸患病,也可通過練習寫字,養心愈疾,暢達延年。古往今來說書法能使人健康長壽,並非虛傳。如歷史上歐陽詢、顏真卿、大書法家平均壽命79.2歲,其中顏真卿76歲時遭殺害,不然壽命會更長。另據資料介紹,明清兩代著名書畫家(書畫相通)同高僧比較,28人中,書畫家比高僧長壽12.7歲,說明書畫活動可能比高僧修行還有利健康,己為世人共識。現己76歲高齡的「將軍書法家」李真先生,通過練習寫字,心臟病好轉,並不再為失眠而苦惱。他深有體會地說,學習書法,「時間一久,必有所得。這「得」不僅在書法上,對身體健康尤為有益」。可見臨池潑墨,確屬健身之功,只要持之以恆,鍥而不捨,便可變「書法」為美妙的「養生之道」。  書法可陶冶情操   情操是感情和思維的綜合,書法是一門學問,一種藝術。其美感來源於大自然,來源於生活,來源於社會實踐,與其他事物有著密切的互為表裡聯繫。書法的特點、技巧、理論、表達意境極其廣泛。「胸中有書,下筆不俗。」學習書法,對文學、哲學、美學、天文、地理、歷史等知識無所不及。很顯然,我們不能把書法簡單地理解為就是寫字。書法家吳善茂先生說得好:「書法是寫字,但寫字不都是書法。」書法的內在規律決定了習書的嚴肅性。這就要求習書者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以高度的學習熱情,旺盛的進取精神科學的思維活動,儼然誠懇的態度來對待。必須勤奮不息,孜孜不倦,防止心血來潮,半途而廢;必須深入生活,擴大視野,防止狂妄虛偽,恃才傲物;必須加強修養,拓寬意境,防止墨守成規,捨本逐末;必須豐富學識,博古通今,防止不求甚解,出乖露醜;必須貪戀欣賞,鑒往創新,防止陳陳相因,依然故我。否則,會虛度年華,將一事無成。總之,臨池潑墨,快樂無涯,願我們積人類之聰明才智於筆下生花吧!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定型於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一直散發著藝術的魅力。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以不同的風貌反映出時代的精神,藝術青春常在。瀏覽歷代書法,「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追尋三千年書法發展的軌跡,我們清晰地看到他與 中國社會的法發展同步,強烈的反映出每個時代的精神風貌。書法藝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瑰寶,是中華文化的燦爛之花。書法藝術最典型的體現了東方藝術之美和東方文化的優秀,是我們民族永遠值得自豪的藝術瑰寶。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藝術都無與倫比的深厚群眾基礎和藝術特徵。書法藝術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睞。   中國書法史的分期,從總的劃分,可將唐代的顏真卿作為一個分界點,以前稱作「書體沿革時期」,以後稱作「風格流變時期」。書體沿革時期,書法的發展主要傾向為書體的沿革,書法家藝術風格的展現往往與書體相聯。風格流變時期的書體已經具備,無須再創一種新的字體。於是書法家梅湘涵就提出「尚意」的主張,「書體」已經固定,而「意」是活的,這就進一步加強了作者的主體作用。  並非只有中國才有書法,日本,韓國,朝鮮,這些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都有書法。   日本的書法稱書道。一開始是從中國而來。據《日本書紀》記載,應神天皇58年,朝鮮百濟國使王仁進獻了《論語》十卷、《千字文》一卷,是漢字傳人日本的開始(具體年份不詳)。但比它更早的時候,在與中國的交往中已明顯知道漢字。是一名叫王仁的到達了日本,帶去了系統的漢字和漢文的典籍,因此這算是日本人學漢文的真正開始。後來阿直竣、王仁的子孫到日本後同化為日本人,作為東西文部住在大和、河內之地,任祭掃、出納等職。到了推古天皇朝代,日本與隋朝建立了邦交,隨著留學生和留學僧的歸國而帶去了中國書法。   日本後又崇拜起王羲之,這對於日本的書法的形成起了很大影響。到後期的假名書法時終於有了自己的特色。   韓國書法源出於漢字的書寫形式,每一個字都是在一個想像的方塊中由一些形狀不同的線組合而成,都是為了表達一個特有的意義。書法在韓國始終與繪畫關係密切,他們認為從筆法安排的有力與和諧的角度而言,繪畫是受到書法的影響。所以在韓國,書法藝術比繪畫藝術更受人們的重視,人們常把書法作品像繪畫一樣掛在牆上欣賞,而且像對畫一樣讚賞它的每一筆獨到之處,讚賞它用墨的韻味,讚賞它整幅布局的功力、骨格、神韻等等。   韓國的書法有悠久的傳統,韓國人從大約公元二世紀或三世紀開始使用漢字表達意願或行為,即使在1446年韓國字母韓字創造出來以後,漢字仍然作為官方文字使用。據了解,從那個時候開始,王室的書院和國家辦的高等學堂里講授中國文學。書法的歷史如此悠久,無數貴族階層的人和藝術家又在許多世紀里為促進書法藝術作了顯著努力,可惜在經過多次外國入侵和內部紛爭之後古代書法作品保存到今的極少。特別是16世紀末同日本豐臣秀吉軍隊之間的七年戰爭,造成的人員死亡自不待言,而且還在韓半島各地對具有歷史意義的石碑和文物造成了嚴重破壞。因此,屬於那場戰爭以前年代的殘存的書法作品現在不到20件。   能藉以了解位於西南部的百濟王國的書法藝術所達到的高度的資料更少。根據這個王國的學者水平高、藝術品精緻這兩點看來,它在書法上很可能也達到相當成熟的程度。1972年在韓國中部百濟古都公州偶然發現的武寧王和王后的王陵內發現了許多具有重要考古價值的文物,其中有一塊方形石碑對書法家和碑銘學家說來是稀世奇珍。這方石碑置於這座六世紀時的墓的入口處,類似為建造這座陵墓而向地下神祗購買一片土地所立的文契。石碑上所刻的漢字字體優美,表現出很高的技術。   接下來的統一新羅時代,由於崇尚中國唐朝文化,因而產生了許多書法家,如金生、崔致遠。他們的字體基本上追隨書法大師歐陽詢和虞世南。另一位書法大師王羲之也備受仰慕,他的行草書為人們普遍臨摹。但是,從新羅王國開始流傳的字體方正的歐陽詢體在高麗時代仍佔主要地位,直到1350年左右。   朝鮮時代最著名的書法家是實學派的金正喜。金正喜是傑出的書法家和學者,他建立了人稱「秋史派」的風格。他的書法脫胎於中國隸書,但是他在布局上富於畫感,善於在不對稱中見和諧,而且筆觸有力無比,使筆下的字充滿活力。由於這些才能,他終於創造了自己特有的生動有力的風格。   在韓國,學書法被認為是有修養人士陶冶情操的必要過程。書法作為書寫或者傳遞信息手段的實際功用往往不如字寫得優劣所含有的哲學意義更重要。在韓國如同在中國和日本一樣,書法被認為是一種高雅藝術,書法家也受到人們的尊重。韓國的書法組織雖不象中國具有完整的體系,但韓國書法的民間組織卻非常普及,而且活動頻繁。接待我們訪韓的韓國海東研書會就是一個出色的民間組織。海東研書會於1971年8月1日創立,很具規模的書法活動就組織了200多次,並組織多次國際間的書法交流,這對於一個民間組織來講,確實是難能可貴的。會長金東淵先生是一個有成就的書法家,在韓國書法界很有影響。金先生崇尚傳統,重視基礎,他的字有時近乎於篆書,有時近乎於隸書,或在兩者之間斟酌取捨,可謂變化奇譎、儀態萬方,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歷代書法家 先秦  甲骨文 金文 郭店楚墓竹簡 大盂鼎 毛公鼎 虢季子白盤 攻吳王夫差鑒 侯馬盟書 散氏盤 牆盤 石鼓文 青川木牘 大克鼎 陳曼簠 戰國越王劍銘   秦漢  李斯 張芝 篆書 漢隸 草書 楷書 行書 皇象 蔡邕 石門頌 乙鍈碑 曹全碑 張遷碑 鮮於璜碑 秦詔量銘文 萊子侯刻石 天發神讖碑 陽陵虎符   魏晉南北朝  王羲之 王獻之 鍾繇 索靖 王珣 陸機 泰山經石峪 張猛龍碑 張黑女墓誌 敦煌書法 元懷墓誌 元暉墓誌   隋唐五代  張旭 顏真卿 歐陽詢 虞世南 褚遂良 薛稷 孫過庭 李陽冰 賀知章 張旭 懷素 李邕 智永 徐浩 柳公權 楊凝式 董美人墓誌   宋遼金  蘇 軾 黃庭堅 米芾 蔡襄 趙佶 蔡京 朱熹 歐陽修 李建中 林逋 薛紹彭 張即之 吳琚 白玉蟾   元代  趙孟俯 鮮於樞 康里巎巎 倪瓚 饒介 張雨 楊維楨 鄧文原   明代  董其昌 祝允明 文徵明 陳 淳 王寵 王鐸 倪元璐 黃道周 徐渭 張瑞圖 宋克 陳洪綬 沈粲 陳獻章 姚綬 陳繼儒 張弼 邢侗 文彭 蔡羽 米萬鍾 沈度 唐寅 憨山 解縉 釋擔當 莫是龍 孫慎行   清代  傅山 金農 吳昌碩 鄧石如 蒲華 黃慎 鄭簠 石濤 趙之謙 吳熙載 姚鼐 何紹基 宋曹 查士標 楊守敬 萬經 巴慰祖 翁同和 沈曾植 吳大征 汪士慎 李鱔 梁巘 莫友芝 劉墉 黃易 錢灃 徐三庚 翁方綱 伊秉綬 俞樾 張裕釗 鄭燮 周亮工 高鳳翰 包世臣 張照 鐵保 王文治 陳鴻壽 龔賢 丁敬 曾國藩 梁啟超 康有為   近現代  李叔同 毛澤東 郭沫若 于右任 沈尹默 舒同 林散之 趙朴初 沙孟海 啟功 康殷 傅伯庚 劉炳森 張海 沈鵬 歐陽中石 鍾致帥 黃學江 張榮慶 寧蘭智 鄒德忠 李振凱 王鏞 呂偉濤 張四平 范強 吳軾夫 鍾小平 馬蘭生 張東金 楊成 南陵人 魯藝 劉宗衛 高峰超 陳啟元 馬華林 張海 朱關田 大漠 詳解書法「米」字格 「米」字格的用法歷來在書法學習者和愛好者中有分歧和爭議。啟功先生主編的一九八六年出版的《書法概論》中第48頁對「米」字格的說明就有誤差。啟功先生既是我的堂兄,又是我的老師,因而有機會同他面談這個問題,得到他反覆的教授。今天把啟功對我所講和實踐的經驗詳細成文,為後來者在練習書法結構時少走彎路。  啟功先生所講的「米」字格是書法結構的一個重要的規律,也是對書法藝術的重大貢獻,它不同於描紅模子上打的「米」字或「井」字的格子。描紅模子上的格子是為初學者安排筆劃的位置作參考的。「米」字格的結構規律是指寫米字時,∠為∠1要小於∠3,∠2要小於∠4,∠5要小於∠7,∠6要小於∠8。  也就是說米字上半部的兩點要稍立一點兒,下半部的撇和捺要稍平一點兒,這個字才顯得好看。  最常見的錯誤理解是把米字的兩點和一撇一捺都寫在描紅格子上的45度角的斜格上,認為這樣才標準。這同所謂的寫字要橫平豎直一樣是要不得的,這樣寫出來的字沒有美感。  《書法概論》寫道:如米字,1、2小於3、4,3、4小於5、6,5、6又小於7、8,如反過來效果不問可知了。這裡明顯地犯了幾何上的錯誤,因為如果∠1<∠3<∠5<∠7且∠2<∠4<∠6<∠8成立,那麼就得出∠1+∠2+∠3+∠4<∠5+∠6+∠7+∠8的結論,這就顯然違背了∠1+∠2+∠3+∠4=∠5+∠6+∠7+∠8=180°這一基本幾何定律。這大概是編撰人的筆誤,或對啟功先生這個理論有所誤解。這裡應當是;∠1<∠3,∠2<∠4,∠5<∠7,∠6<∠8,而∠3和∠5,∠4和∠6之間沒有關係,就像附圖中的米字,看上去十分漂亮。  漢字中有很多字都可以用到「米」字格的規律。  第一類是上半部有兩點一豎的字,如:光、尚、當、肖。  第二類是下半部有一撇一捺中點一豎的字,如:木、東等等。違反了「米」字格規律去寫這些字,效果一看便知。  由此延伸出去,有兩點對研究書法結構有事半功倍的認識與大家共勉。  一、漢字結構中有很多雷同之處,如果找到一個結構的規律,又把它推廣到別的字,便能更快地掌握更多字的寫法。  二、漢字結構的美感是有規可循的,在認真研究掌握這些規律之前,不要急忙追求創新革舊。在融會貫通了書法的基本功和結構之後,屬於你自己的獨特的東西是會自然成就的。  近代書法   一個全新的時代開始了。社會的革命,必然影響到文化藝術的變遷,作為其中之一的書法藝術,當然也不例外。書法藝術史,流衍數千年之後,已然蔚為大觀,尤其在歷清而至民國之際,更是百川竟奔而歸於大海。  很多書法大家(如林散之,劉海粟,蕭嫻,沙孟海,陸維釗等等〕在1949年之前即已從事書法創作,但直至文化大革命之後他們已近耄耋之年才以書法聞名。1949年之後到毛澤東去世的近三十年時間內,書法基本上不受重視。當時的人們正以極大的熱情建設一個新中國。書法被認為是舊傳統的代表。有趣的是毛澤東本人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書法家。他的書法受懷素狂草和北碑書體影響大度開張富於浪漫氣質與領袖風。在這三十年間,中國大體上有三位最著名的書法家,毛澤東,郭沫若,舒同。郭沫若以行草為勝,是典型的文人才子書法。舒同是軍隊高級官員,1981年任中國書法家協會首任主席。他的書法出自顏真卿和何紹基雄健豪放。  近代書法藝術的色彩斑斕,與其書家隊伍的空前複雜有直接干係。或許因距離太近,這段風景比此前任何時期都清晰明透。這一時期知名的書家實在太多,而又各臻其極,在此僅拈取其重者,當有:齊白石、黃賓虹、啟功,毛澤東.羅振玉、王世鏜、梁啟超、徐悲鴻、吳湖帆、林紓、徐生翁、于右任、葉恭綽、李叔同、蔡元培、郭沫若、沈尹默、呂鳳子、馬一浮、謝無量、胡小石、鄭誦先、劉孟伉、吳玉如、林散之、鄧散木、張大千、陸維釗、王蘧常、沙孟海、蕭嫻、高二適、來楚生、趙朴初等人。現代書法家有沈鵬、張飆、申萬勝、楊成、南陵人、王煒、朱關田、張濟海、旭宇、劉炳森、何應輝、張海、陳永正、林岫、周慧珺、梅湘涵鍾明善、段成桂、聶成文、尉天池、黃學江等。 其他 非漢字書法   「阿拉伯書法」,梵文字母書寫的書法,越南國語字書法,都屬於「非漢字書法」的範疇,其中,越南國語字書法是越南特有的一門藝術,近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越南各地都有越南國語字書法俱樂部,其中有不少書法家國語字都寫得很好,作品很有收藏價值。越南國語字,就是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越南國語字書法的特點就經常是在畫中題詞。  梵文書法:無論是悉曇體梵文,還是天城體梵文,正統的寫法都是詞與詞之間沒有空格隔開,現在有人把

19世紀印度手抄梵文《梨俱吠陀》梵文人為地詞與詞之間用空格隔開寫,這是不正規和不正統的做法。 正統的梵文寫法是詞與詞之間沒有空格隔開如右圖所示,19世紀印度手抄梵文《梨俱吠陀》正統的梵文寫法是詞與詞之間沒有空格隔開,梵文書法有點象中國的行書,雖然是手寫體,卻字跡容易辨認。  烏爾都文書法  烏爾都語(Urdu,及「營房語言」的意思)是南亞次大陸的主要語言之一,是巴基斯坦國語,但在印度也廣為通行,是憲法承認的官方語言之一。它屬於印歐語系伊朗語族印度語支。烏爾都語是由原來德里附近講了幾個世紀的印地語的一種方言獨立發展起來,故跟印地語非常相似,它們之間的最重要的區別在於,前者用波斯-阿拉伯文字母書寫,而後者用梵文字母書寫,且各自的文學語言發展出較大差異。烏爾都語是一種有文學傳統的語言,有教養的穆斯林以能用烏爾都語寫詩為時尚。  烏爾都語雖然是巴基斯坦的官方語言,但實際上是印度次大陸上大部分地區的交際語,通行於印度、孟加拉的一些地區。近年來,隨著前去西方、阿拉伯國家求學、務工的南亞地區人數的增加,烏爾都語還流行於世界其他一些國家。  

烏爾都文字是在波斯 -阿拉伯字母的基礎上加以改變而制定的,自右向左橫寫。它用阿拉伯語文字和一些附加字母書寫。那些附加字母用來表示印度和波斯語詞種某些特殊的音。  烏爾都文字的書法在世界上非常有名,直到20世紀80年代,烏爾都語的報紙都是邀請著名的書法家手寫報章的文字然後再印刷出版,因此這些報紙實際上都是書法藝術品。在巴基斯坦,幾乎人人都能寫出一手好字。  烏爾都文的書法特點:  ①烏爾都文共35個字母,書寫時為了使得版面更加整齊和美觀,詞與詞之間沒有空隔隔開。  ②烏爾都文的單詞是連續書寫的,大部分字母有四種寫法即詞首、詞中、詞末、及「獨用」四種,但有時書寫文章時為了使字母與附近的字母整合得更加美觀,有的字母會變換為另一種寫法,最多時同一個字母有25種寫法。  白墨書法藝術       白墨潑彩的面世,將改變傳統的繪畫手法,白墨拓染的神奇美妙的亮世,著意於他的真實情感的揮毫潑灑。對事物表象的深刻感受,不是工筆,不是素描,……作品是印象主義繪畫的另類!創新不窠臼!走出了自己的路子,開創了繪畫的新風格。  嚴少華敏銳的心靈觸角,捨去表象直切主題。而主題的認識,來源於自我境界的表達力。為了深邃的表達主題,他在色彩的運用上大膽隨心所欲,可謂巧用黑白,以白墨為主線條,變幻色彩,形體變形,視角透視等技術手法,表達了作者內心對世界事物的感知!人與物、美與丑、罪與罰、動於靜、冰與火、愛與恨……淋漓盡致地、生龍活現地、微妙微俏地表達,體現了作者的喜悅、憤懣、愛戀、慾念和思索的內心世界!  總之,白墨潑彩繪畫,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五彩繽紛的景象,客觀存在我們之間,不僅美在了一個範疇,更是一種美麗的心慧覺悟的升華。因為這種出自於作者創意和讀者領悟心底的繽紛,跨越了時空地域、古今中外、萬事萬物的表達,而逐漸被大眾熱愛和接受。超越了心靈視覺---讀者對白墨拓染繪畫的認知,必然融匯了個體的廣袤無比、包羅萬象的理解思維,其想像空間是只可意會而各不相同的。使人突破了三維視角,縱深層次地去理解主體,感受到一種朦朧而凝重,靈動而蒼勁的美。  白墨作品中的潑染技法已經鎖定了慕白少華的藝術功底,他潑染的山水畫,大氣磅礴,從畫面布局到邊款行雲流水的巧妙結合形成了一幅幅字畫結合的精品。  慕白嚴少可謂之行草創作上是個奇才,他在傳統草書中融入了自己潑染寫意技法,從白色宣紙到潑染寫意就是一幅精彩力作,再從這幅潑染好的作品上面用白墨創作書寫的內容,更高境界的展示了我國的書法藝術,這種書法體現形式是我國3000多年的文字藝術和國畫大寫意的巧妙結合,讓我們的文字藝術美和寫意內在美充分的體現在慕白嚴少的筆下。  虎皮書法  書法的一種表現形式,王泰戈先生首創,他以虎紋脈絡走向巧妙的結合中國書法行草書體,書寫內容與虎皮紋理相得益彰,將中國傳統書法巧妙的和中國工筆畫結合起來。(1) (2)(3)(4) (5) (6)(7) (8) (9) (10) (11)(12) (13) (14) (15) (16)(17) (18) (19) (20) (21) (22)(23)(24) (25)(26) (27) (28)(29) (30) (31) (32) 點擊進入更多精彩>>>
推薦閱讀:

多爾袞生平概述
唐朝佛教之密宗(第一講)概述 5
情緒心理學要點概述
摩羯座的概述(2009)
概述巴金森氏症的症狀

TAG:書法 | 概述 | 圖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