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推進法學教育改革創新(新知新覺)

  今年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習近平同志到中國政法大學考察並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法學學科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教育要處理好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係。要打破高校和社會之間的體制壁壘,將實際工作部門的優質實踐教學資源引進高校,加強法學教育、法學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實際工作者之間的交流。這對中國法學教育的改革發展提出了殷切期望,提供了基本遵循。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重要講話精神,需要積極推進法學教育改革創新,處理好法學教育中理論與實踐、傳統與新興、本土與世界、專業與思政的關係,推動法學教育邁上新高峰。

  注重實踐經驗。法學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這一點已被廣大法學教育工作者意識到,但實踐中又經常被忽略。長期以來,在法學教育課堂上,教師講授的多是法律構成和法律效果的理論闡述,缺乏對實踐經驗的介紹。即使是案例教學,也比較抽象,沒有充分展示實踐中的法律關係,缺乏法律思維的實際運用。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思考如何把新鮮的司法經驗和生動的案例實踐帶進課堂,縮小書本知識與法律實際運行的差距,增強學生回應和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

  加強學科交流。法學教育的發展需要打破學科固化現象。法學中的一些二級學科,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是根據其調整的社會關係性質的不同而劃分的。但教師不能因此而固守自己的領域,不關心其他學科。對學生來講,也不能局限於自己的專業,只學習自己專業內的知識,而不涉足其他學科。況且,如果忽視基礎理論學習和相關社會知識儲備,學生就不可能具備解決問題所需的全部知識和技能。面對一個實際社會問題,如果法律工作者只能根據自己學科的知識進行定性和分析,提出的解決辦法往往就會失之於片面。因此,法學教育應從學科主導向問題主導轉變。在幫助學生掌握法學知識的基礎上,大力提高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研究其他新興交叉學科的能力。

  立足中國實際。在法治建設方面,中華法系獨樹一幟。我們在法學學科建設上不應妄自菲薄,而要有底氣、有自信。應立足中國實際辦好法學教育,努力以中國智慧、中國實踐為世界法治文明建設作出貢獻。誠然,過去一個時期,中國法學教育是在借鑒中成長的,但經過長期法治實踐,我們已經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法治經驗,發掘了更多自己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是無法用西方現成理論來解答的。我們必須面向中國現實,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學學科體系。在學習國外法治經驗方面,應堅持立足中國、借鑒國外的原則,既學習國外的法治經驗、為我所用,又吸引外國學生到中國來學習法律,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為「一帶一路」建設營造良好的法治與人文環境。

  堅持德育為先。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輔相成。習近平同志強調,法學專業教師要堅定理想信念,做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範實踐者,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多用正能量鼓舞激勵學生。這些論述非常具有啟發性。法學教育要堅持立德樹人,培養的學生不僅專業水平要高,還要有較高思想道德修養。廣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塊玉,要時常用真善美來雕琢自己,努力使自己成為高尚的人。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法治人才在法治建設中承擔著重大使命、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的法學教育必須立意高遠,不僅僅教會學生運用法律技術,更要站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高度培養人才,讓法治領域人才輩出,為法治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作者為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

推薦閱讀:

韓和元:秦國改革啟示錄
為什麼說計劃經濟會造成浪費?
明朝「大部制」改革:朱元璋為何廢除丞相?
中國夢的羈絆:若無特別措施,經濟將L型20年!
大江東去之宋運輝與程開顏

TAG:教育 | 法學 | 教育改革 | 創新 | 改革 | 法學教育 | 積極 | 改革創新 | 新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