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地震:我們總得學會成長

來源:心靈咖啡網原創  發布時間:2013-04-22 11:08:42  編輯:PSYCOFE-Liz

關鍵字: 雅安地震恐懼謠言心理學

心理引言:4月20日8時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北緯30.3度,東經103.0度)發生7.0級地震,很多人都說,「跟汶川地震時的感覺很相似。」一次大的災難性地震,不僅奪走了許多無辜生命,給不少家庭和整個社會造成巨大損失,而且使人們對地震產生一種恐懼心理,在人們的心靈深處蒙上一層陰影。 ——心靈咖啡網

事件回顧:4月20日8時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北緯30.3度,東經103.0度)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四川各地都強烈地感受到了地震。除了雅安,包括重慶等地在內的很多市民紛紛跑出家門,街上到處都是穿著睡衣避震的市民。很多人都說,「跟汶川地震時的感覺很相似。」截至4月22日6時,四川雅安7.0級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增加到188人。

中國的資料表明,受到地震襲擊時,人們恐怖感主要不是由於地面震動所引起,主要是由於對以往地震災害的記憶所引起,不過地震動是一種重要的誘發因素。

有一個心理學實驗研究了地震動作用下人的心理變化過程,對120個被試進行了試驗,被試中有大學生,有親身經歷過地震,有參加過地震現場調查,有缺乏對地震感性認識但真正從事地震理論研究的,因為是用嚴格的實驗方法進行,分析結果有較高的可信度。實驗表明,地震對人的恐懼心理不完全是地震地面運動引起的,恐懼心理不是起因於物理原因,主要是由人們對以往災害性地震產生的房屋倒塌、人員喪生的恐怖情形的記憶,在一定的地震地面振動誘發下產生的。單純的地震地面震振動不論多大,均無法使人產生強烈的死亡恐怖感,它起源於心理原因。俗話說「心病尚需心來治」,這就給減輕社會心理衝擊,減輕災害指出了具體的方向。

恐慌造成更大的危害


一次大的災難性地震,不僅奪走了許多無辜生命,給不少家庭和整個社會造成巨大損失,而且使人們對地震產生一種恐懼心理,在人們的心靈深處蒙上一層陰影。如唐山大地震,瞬息之間使百萬人口的工業城市夷為平地,40餘萬人非死即殘,7000多家庭斷門絕煙,在人們的心理上留下了深刻的創傷。在這種潛在心理的作用下,加上人們在遇到危險時本能地想要逃離危險的條件反射,使人們在遇到大地強烈搖晃時失去平靜的心情,思維產生混亂,即使某些具有較高知識水平的人,由於受周圍緊張氣氛的影響和從眾心理的驅使,心理上也難於保持平靜,加上本能的生理、安全需要為目標,導致一時自我失控的行為動機,引起不恰當的避震行為,如盲目外逃、跳樓等,還有不少心血管病者因受到驚嚇而致死。這種現象稱為恐震效應。由於這類效應,地震發生後,災害就大大放大了。據悉此次雅安地震就有成都大學的學生從宿舍中逃生,有一些同學腳部受傷,也有幾個男生直接跳樓,可見當時的情況緊急。

微博成為謠言集散地


地震發生後,有不少網友用微博第一時間發出震後圖片,現場播報災情。但有些微博被證實為虛假內容,一些照片是汶川地震或其他事件的照片。一則「21歲女孩媽媽病重尋人」的消息被網友在微博和QQ群中轉發,也被證實為虛假內容。

一次有一定影響的地震發生後,往往會出現地震謠言或誤傳事件,而且會在相當大範圍,相當長時間內流傳,這種效應稱為地震引起社會心理衝擊的謠傳效應。這種效應往往形成「無震」的地震災害,其破壞之嚴重,不可等閑視之。1976年唐山大地震後,大半個中國的居民受到地震的驚恐,恐震心理嚴重。稍微年長的人都記憶猶新。08年汶川地震之後,也是各種謠言,特別是微博上。有人說,地震發生後12小時以內的都是可靠可信的信息,12小時以後就未必了。這麼說雖然武斷,倒也有幾分道理。

救災路上起擁堵


地震發生後,雅安當地多數房屋倒塌,傷亡人數不斷增加,不少網友表達了前往災區的意願,但通往災區的道路不時出現塌方,救援車輛艱難挺進。今天再次看到各大媒體呼籲,請給災區讓出生命通道。地震發生後信息通過網路迅疾傳出,人們急切的心情可以被理解,但有些人的建議就不是特別專業了,比如呼籲離雅安兩小時車程的都可以趕去前往幫忙。有時候往往好心辦壞事,大伙兒都一擁而上,最後使得真正專業的救援隊和救援物資無法抵達。對於災區外圍的人,在得知災難的消息後,最好不要跟著起鬨,應當冷靜地對待,真想要幫忙,可以通過捐助,這也是方法。待日後重建工作開始,自願者前去幫忙也不會太遲。

韓寒21日回憶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到災區做志願者的經歷時稱:「有人對主動去救災的人頗有微辭。其實我部分贊同他們的苛責。在去往重災區的路上,的確看見過一些志願者車拋錨了,身體出狀況了,搞不好救人不成反被救,也偶有志願者的車輛堵路的情況發生。但總體來說,在那樣大的災難前,志願者帶去的幫助遠比他們造成的麻煩多得多。」

從汶川地震中吸取了什麼教訓?


我國地區處於地震帶,近百年來這些地區發中的縣市均有生過地震,有的發生強地震,比如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等。這些地震曾經一度牽連全國人民的關心和關注,但是地震過後,似乎政府和人民並沒有從中學習到什麼,吸取了什麼教訓。筆者認為,對我國地震帶地區尚有眾多人口居住的縣市可以考慮有計劃地進行遷移,此其一;其二,對尚未遷移的地震帶居住的居民進行各種地震自救的常識培訓和演練,讓當地人具備緊急狀態下擅於自我組織的能力以及相應的應急措施;最後,是希望在這些地區加固民房,增加避難的公共設施。

地震心理學上有一個「12秒自救機會」,即地震發生後,若能鎮定自若地在12秒內迅速躲避到安全處,就能給自己提供最後一次自救機會。否則,凶多吉少。日本曾有統計,發生地震時被落下物砸死的人,超過被壓死的人。可見,人在遭遇突發事件時,若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及時採取自救行為或逃離現場,常能獲救,或避免死亡。由此可見,掌握了一定的自救知識是至關重要的,對地震帶居住的人民進行長期的國民地震逃生自救知識的教授和訓練,是一件比災後重建工作更為迫切和重要的事情。政府應該有長遠的目光,幫助災民重建家園的同時也要幫助他們掌握在未來的不可預料的災難發生時有能力逃生和自救。我們目前過多的焦點在於如何救人之後重建家園,卻沒有在逃生技能和心理上給予更多的關懷和支持。這說明政府的工作只能是臨時短暫的,不夠長遠地考慮這些地區人民群眾的生活安全。

寫在最後:

雅安人民是堅強的,一個在災難面前堅強的民族是有希望的。無論是汶川地震,玉樹地震還是這次雅安地震,全國人民的心一次次融合在一次,幫助災區的同胞共同度過難關。同時,我們也逐漸學習到了各種避免災害的知識,自救的知識。但僅此是不夠的,希望不會再有災難降臨,但如果出現,我們應該克服群體的盲從心理,不造謠,不擁堵,學會以更冷靜客觀的心理面對災害。災難,讓一個苦難的民族成長,雖然沉痛,但我們依然勇往直前。讓我們守護災難中擔驚受怕的人,讓我們伸出援手,把愛的力量撒播出去!

推薦閱讀:

一群香港人踢打陸客 大呼:我們不是中國人
其實《蝸居》是告訴我們這些
我們很需要情感雨露
願我們都能碰到這樣的愛人,到老了還能來虐殺單身狗...
還在吃茶葉蛋的你早就OUT了,我們都吃啤酒蛋了

TAG:地震 | 成長 | 我們 | 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