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24個月嬰兒餵養育兒方案 - Ivy_wawa的博客

【字體:小 大】

作為剛為人媽媽的你是否在撫養孩子的時候感覺力不從心,無從下手呢?是啊,沒有經驗,確實比較難做一個好媽媽,下面看看育兒專家寫的1到24個月育兒方案,我想你會進步很多哦。

第一篇 兒童保健

第一章 1—3個月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徐秀

1、體格生長

此期是小兒體格生長最為迅速的時期,體重平均每月增加750-1000克,身長平均每月增加2.5-3.0厘米。

1-3個月男童體格發育

月齡 體重(千克) 身長(厘米) 頭圍(厘米) 胸圍(厘米)

1個月 5.22 57.0 38.2 38.0

2個月 6.37 60.7 40.0 40.4

3個月 7.23 63.5 41.3 42.1

1-3個月女童體格發育

月齡 體重(千克) 身長(厘米) 頭圍(厘米) 胸圍(厘米)

1個月 4.91 56.3 37.5 37.3

2個月 5.82 59.3 39.0 39.2

3個月 6.55 61.9 40.3 40.7

2、如何給寶寶稱體重

體重是兒童的健康標誌,是判定小兒體格發育和營養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一個正常的小兒體重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不斷增加的,年齡越小體重增加越快,而且還有一定的規律。一個足月新生兒的平均體重為3千克左右;在2.5-4.0千克之間均屬正常範圍。幾乎每個新生兒在生後的最初2-3天內,都會出現體重下降的現象,這叫生理性體重下降。生理性體重下降一般在生後3-5天降至最低點,下降幅度可達出生時體重6%~9%,但最多不超過出生體重的10%。以後隨著吃奶量的增加體重逐漸增加,大多在生後第7-10天內,體重可恢復到出生時水平。到滿月時,新生兒體重能增加1000克左右。在生後的頭三個月,體重增加迅速,平均每月增加750克左右。

給寶寶稱體重的方法有幾種,也很簡單,可在家中進行。

(1)先用小被單將孩子兜住,用稱稱重,然後減去小被單及包括尿布在內的一切衣物重量,即為嬰兒體重。

(2)家長抱著嬰兒站在磅秤上稱體重,減去大人的體重,即為嬰兒體重。

測體重時應注意,在測量前最好空腹,排去大小便,盡量嬰兒脫去衣褲、鞋帽、尿布等,僅穿單衣褲;所測得的數據應減去嬰兒所穿的衣物及尿布的重量。

每次測得的寶寶體重都應作記錄,在注意寶寶體重是否達到參考標準的同時,還應注意體重增長的速度。有的小寶寶出生體重比較輕,但其增長速度已達到甚至超過正常水平,儘管測得的體重還沒有達到參考標準,家長大可不必擔心,因為寶寶不但生長健康,還在努力「趕上生長」呢。相反,有些寶寶雖然測得的體重尚符合參考數值,但增長速度比較慢,倒要認真尋找一下原因,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

3、如何給寶寶量身高(身長)

身高(身長)是孩子骨骼發育的一個主要指標,它包括頭、脊柱和下肢長的總和。身高的增長速度和體重一樣也是年齡越小增長越快。在生後第一個月,寶寶身體可長高5厘米左右。在生後頭三個月,身長平均每月增加2.5厘米。

3歲以下的小兒 應躺著測身長,在醫院有特定的量板測量小兒的身長。測量前先脫去孩子的鞋、襪、帽、外衣褲及尿布。讓小兒仰卧在量板的底板中線上,頭接觸頭板,面向上。測量者站在孩子的右側,用左手按直小兒的雙膝部,使兩下肢伸直、併攏並緊貼量板的底板;右手移動足板,使其緊貼小兒的足底,讀取身長的刻度。在家裡,如果沒有量板,也可讓小兒躺在桌上或木板床上,在桌面或床沿貼上一軟尺。在小兒的頭頂和足底分別放上兩塊硬紙板,測量方法和醫院量板的量法一樣,讀取頭板內側至足板內側的長度,即為小兒的身長。測量身長時需注意足板一定要緊貼小兒的足底,而不能只量到腳尖處,否則,會使測得的身長大於其實際身長。

3歲以上的小兒 可站著測身高。可用身高計或將皮尺釘在牆上進行測量。小兒直立,背靠身高計的立柱或牆壁,使兩足後跟、臀部、雙肩及頭部均接觸到立柱或牆壁,兩手垂直於身體兩側,兩膝站直,不能彎曲,足跟併攏,足尖稍分開,兩眼平視正前方,頭不能上仰或俯視。用一橫木板緊壓頭頂,讀取數值,即為身高。

孩子將來能長多高是每位家長關心的問題。人的身高受很多因素影響,如遺傳、內分泌、營養、疾病以及活動鍛煉等等。一般來講,5歲以前,孩子的身高受遺傳的影響不大,主要受營養、慢性疾病和內分泌因素的影響。5歲以後,遺傳因素起一定的作用,父母高大的,孩子一般也長得較高。但也有不少矮個子的父母其子女身高遠超過父母的,這說明除了遺傳因素外,環境因素也很重要,保證寶寶合理營養,充足的睡眠,一定的活動量,促使孩子健康生長。

4、如何測量寶寶的頭圍

頭圍是反映腦的發育,腦容量的大小也是體格發育中的一項重要指標。嬰兒出生後頭兩年大腦的發育迅速,頭圍增長也很快。二歲以後頭圍的長速逐漸減慢。出生時頭圍平均34厘米,出生頭三個月頭圍平均每月增加1.5厘米。

測量頭圍時選用一軟尺,用左手拇指將軟尺零點固定在左側眉毛的上緣,然後緊貼皮膚經過枕骨結節最高點繞頭圍一圈回至零點,讀取的數值即是頭圍。

頭圍的大小也象體重、身高一樣有個正常範圍,並不是象有些人認為的那樣,頭大肯定大腦發達,小孩聰明,這是不正確的。如果一個小兒出生時頭圍正常約為34厘米左右,到3個月時頭圍迅速長到42厘米時,這就要懷疑是否有腦積水、佝僂病或其他疾病。如果一個小兒出生時頭圍就比正常小,生後頭圍的增長速度也很慢,甚至停止生長,那麼要高度懷疑是否有腦發育不良,是否有頭小畸形的可能。因此,當寶寶的頭圍長得過快或過慢,都是不正常現象,家長都應及時帶他去醫院作進一步檢查。

5、如何測量寶寶的胸圍

胸圍是用來評價小兒胸部的發育狀況,包括肺的發育、胸廓的發育以及胸背肌肉和皮下脂肪的發育程度。新生兒出生時胸圍約32厘米,比頭圍小1-2厘米,出生第一年增加迅速,平均可增加12厘米。一般情況下,小兒在1歲以內頭圍比胸圍大,1歲時胸圍逐漸超過頭圍。

3歲以下小兒測量時取卧位,讓嬰兒平躺在床上,兩手自然平放,將軟尺零點固定於乳頭下緣,使軟尺接觸皮膚,經兩肩胛骨下緣繞胸圍一圈回至零點,讀取的數值即是胸圍。3歲以上測量時取立位,兩手自然下垂,測量方法同上。

胸圍的大小與體格鍛煉及衣著有關。小寶寶正處於迅速生長時期,日長夜大,而有的家長喜歡給寶寶穿束胸的褲子,人為的束縛其胸廓的發育,時間一長可導致寶寶肋骨下陷、外翻,胸圍過小。因此,家長應注意給寶寶穿寬鬆的衣褲。同時,經常給寶寶做被動操鍛煉其肌肉和骨骼,如擴胸運動等,鍛煉孩子的胸肌,促使寶寶的胸肌發達,帶動胸廓和肺部的發育。

6、定期帶寶寶去健康體檢

看著日長夜大的小寶寶,父母總有點不放心,心存疑慮:我的寶寶長的健康嗎?那麼定期帶孩子去兒童保健科體格檢查是解決您心中疑慮的最佳方法。

定期體格檢查,首先可以系統了解寶寶各個年齡段的體格生長情況,通過定期的多次測量,不僅可以知道孩子目前的生長水平是否達到參考標準,還可以及時了解一段時期內,寶寶生長的動態變化,觀察他的生長速度是否和參考標準相近,能及時發現生長異常,仔細尋找病因,使一些癥狀不明顯的疾病得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其次,對孩子的智能發育作出評估,了解孩子的智能發育是否在正常水平。發現有疑,進一步通過神經心理測試對孩子的智能發育做全面的評價,對有智能發育遲緩和心理發育偏離的孩子可以及時採取相應的干預措施,進行早期的康復治療計劃。另外,在定期體格檢查時,還能從保健醫生處得到科學育兒的知識指導,了解許多有關孩子餵養、護理、衛生保健和早期教育等方面的新理念,促使寶寶長得更健康。

帶寶寶定期體格檢查,一般來講,6個月以內的嬰兒每隔1-2個月一次;6個月到1歲,每2-3個月一次;1歲到3歲每半年一次;3歲以後每年檢查一次。

全面的體格檢查應包括:

一般情況 詳細詢問寶寶的進食、大小便、睡眠、戶外活動、疾病等一般情況。

全身檢查 體重、身高、頭圍、胸圍的測量及評價;嬰兒前囟的閉合情況、牙齒萌出或患齲齒的情況,眼、耳、淋巴結有無異常,以及胸部、腹部、外生殖器、四肢關節、骨骼、皮膚等全面檢查。

發育評估 評估內容包括孩子發育的粗動作、細動作、言語發育、社會適應及與人交往能力等方面。

必要的實驗室檢查 如嬰兒生後6-9個月應進行血色素檢查等。根據檢查結果進行相應的指導。

每一次的體格檢查都應記錄在寶寶健康手冊上,父母應妥善保管好這本寶寶健康手冊,它就象寶寶的健康護照,記錄了寶寶成長的每一步。記住不管去何處就醫,均應帶上寶寶健康手冊,以供醫生系統了解孩子的生長發育進程。

7、神經心理發育

1個月的寶寶在俯卧時已能稍抬頭片刻,到3個月俯卧時能抬頭45度,同時眼睛也能追隨物體轉頭過中線。小手開始逐漸放鬆,不再一直緊握拳頭,有時會兩手張開,有時看到玩具會手舞足蹈,全身亂動;2個月時,吃奶會用小手去觸摸乳房、觸摸媽媽的臉,偶爾也會吸吮手指;3個月能在胸前玩耍自己的雙手,碰到物體能隨意抓握。雙腿開始蹬踢有力,扶著寶寶的腋下,雙腿已能支持部分體重。此時寶寶愉快時會微笑,並發出咕咕的喉音,與成人交流。

1個月的嬰兒已初步具備感知覺,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

視覺 1個月的嬰兒可注視物體並且目光隨著物體移動,但在生命最初的兩個月里,嬰兒只能看到20~30厘米以內的東西。兩個月時已能調節視焦距,並且分辨不同波長的顏色,到3個月時,調節範圍擴大,頭眼協調好,頭部可靈活轉動,轉向有光亮、色彩鮮艷的地方盯著看。對顏色視覺已接進成人,喜歡紅色、黃色、橙色。

聽覺 研究表明新生兒已有良好的聽覺靈敏度,稍響一點聲音會引起寶寶一些細微的動作改變,如眨眨眼睛、動動咀唇、或加快呼吸等。1個月左右已能分別人的言語聲和環境發出的非言語聲。小嬰兒喜歡聽和諧、輕柔的聲音,媽媽的聲音對寶寶來說是最動聽的音樂。一般嬰兒到3個月時能感受不同方位發出的聲音,將頭轉向聲源。

嗅覺和味覺 1個月的寶寶能區分母乳的香味,不喜歡刺激性的氣味,到2-3個月時碰到難聞的氣味會扭頭避開;嬰兒天生喜歡甜味,嘗到甜味會露出愉快的表情,不喜歡苦、酸、鹹味的食物。3個月左右的嬰兒已能區分食物的細微改變,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小寶寶習慣了媽媽的奶香味後,不喜歡吃其他奶粉的原因之一。

觸覺 寶寶全身皮膚都有靈敏的觸覺。小嬰兒的觸覺非常發達,當身體不同部位受到刺激時就會作出不同的反應。當您抱起寶寶時,他們喜歡緊貼你的身體,依偎著你。當寶寶哭的時候,媽媽溫暖的手輕輕撫摸他的面部、腹部或背部,大多能使寶寶逐漸安靜下來,停止啼哭。在平時,父母應學會用皮膚接觸來表達自己對寶寶的愛護和關懷,每天給寶寶作撫觸訓練有利於寶寶身心健康。

8、寶寶每天需睡多長時間

新生兒每天要睡16個小時(可能更多),一般每次持續2-3小時。寶寶睡眠也有幾個階段:打盹,快速動眼睡眠,深睡眠,和極深睡眠。隨著寶寶的成長,他們清醒的時間逐漸增加。

由於寶寶每次2-3小時的睡眠周期可能會使你們困惑,因為他不同於我們成人的睡眠習慣。更有甚者,寶寶白天呼呼大睡,晚上精力旺盛開始不睡覺,也就是常說的睡倒覺。耐心些!這些狀況會隨著長大而改變,並開始適應子宮外的生活節律。同時,家長可以盡量安排讓寶寶在下午保持清醒狀態,特別是到下午4-5點鐘以後不要給寶寶睡覺,逗他玩一會兒,到晚上7點鐘左右再給寶寶做睡覺準備,可以開始建立一些睡前準備(如洗澡、閱讀、唱歌),這些當孩子大一些後,有助於他放鬆。既使目前寶寶還太小,還不能接受這些信號,從小開始睡眠習慣訓練,有助於幫寶寶調節好他的生物鐘,並使他受益無窮。

小寶寶睡在哪兒比較合適 在剛出生頭幾個月,大多數父母親將寶寶的睡床放在自己的卧室內。在這個時期,給寶寶獨立的房間好像離爸爸媽媽太遠了。從安全的角度來考慮,大多數的兒科醫生反對讓寶寶睡在父母親的床上。不管如何睡,應時刻將睡眠安全記在腦海里。不要在搖籃里放任何可能堵住孩子呼吸的物品;包括長毛絨玩具。避免放有繩索的物品和那些有尖銳角的物品。同時確信所買的搖籃符合寶寶睡眠的安全標準。

如果寶寶易煩躁、睡覺不安寧怎麼辦 適當的搖晃、親拍、小聲唱歌給他聽直到他安靜下來,這是對的。但要避免對寶寶睡眠的過分關注,寶寶在淺睡眠中有時會出現輕微的哭吵、躁動不安,這屬正常現象,應讓他慢慢學會從淺睡眠自行調節進入深睡眠。

當然,煩躁還可能由其他許多原因引起:飢餓、疾病、過度疲勞、腹絞痛、過緊的睡衣束縛等等。那麼,什麼時候需要就醫呢?如果寶寶看起來過度煩躁且安撫無效,可能需要請教兒科醫生。另外,如果寶寶很難從睡眠中喚醒而且平時對進食不感興趣,應立即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9、寶寶為何易驚嚇

小嬰兒在睡眠時,若有大的聲響,寶寶常常會雙臂和雙腿同時向上收縮,或肢體快速抖動,出現「驚跳」現象,有時甚至會大聲啼哭。別擔心!這是小嬰兒特有的無條件反射,屬於正常現象。這時,嬰兒大腦發育尚不成熟,神經髓鞘形成不全,當外界刺激作用於末梢神經而傳入大腦時,因無髓鞘的隔離,興奮可波及鄰近神經纖維,在大腦皮質內不能形成一個明確的興奮灶;同時無髓鞘神經傳導比較慢,因而小兒對外界刺激反應比較慢,而且易於泛化,表現為容易引起驚嚇與啼哭。

10、如何做果汁、菜汁

滿月以後,可以給小寶寶喝少許水果汁和菜汁,以補充一些維生素和礦物質。一般每次可以喝上20-30毫升。

青菜汁 將新鮮青菜洗乾淨,切碎,放入水中煮沸4-5分鐘,然後用過濾網濾出菜水,裝入奶瓶或杯中。

胡蘿蔔汁 將胡蘿蔔洗凈、去皮、切碎,放入水中煮沸5分鐘,然後用過濾網濾出汁,裝入瓶中。

番茄汁 將番茄洗凈放入沸水煮2分鐘,去皮除子,然後用湯勺擠壓番茄肉使肉汁流出,盛入瓶中。

橙汁、橘汁 將橙或桔洗凈對切,然後放在榨汁器中榨出汁,倒入瓶中。

蘋果汁、梨汁 將蘋果或梨洗凈、去皮除核,放入粉碎機內粉碎,然後用過濾網去渣取汁,倒入瓶中。

11、如何抱小寶寶

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全身軟綿綿的,看上去是那麼的軟弱,頭抬不起來,頸部、腰部都支撐無力,這主要是因為他的頸部和背部肌肉發育還不完善。因此,抱小嬰兒時須知:一隻手應托住他的頭頸部,另一隻手應托住嬰兒的腰部與臀部,使嬰兒的頭部和肢體受到很好的支持,有安全感。

抱嬰兒的方法有好幾種。

將嬰兒橫抱於臂彎中 寶寶仰卧時,你用左手輕輕插到他的腰部和臀部,用右手輕輕放到他的頭頸下方,慢慢地抱起他,這樣,寶寶的身體有依託,頭也不會往後垂;然後將寶寶頭部的右手慢慢移向左臂彎,將他的頭小心轉放到左手的臂彎中,這樣將嬰兒橫抱在你的臂彎里,會使他感到很舒服。

將嬰兒面向下抱著 讓寶寶的小臉頰一側靠在你的前臂,雙手托住他的軀體,讓他趴在你的雙臂上,這個姿勢還可以來回搖擺嬰兒,往往會使他非常高興,而喜歡這樣的抱姿。

讓嬰兒面向前 當寶寶稍大一些,可以較好的控制自己的頭部時,讓寶寶背靠著你的胸部,用一隻手托住他的臀部,另一隻手圍住他的胸部。這樣,讓寶寶面向前抱著,使他能很好地看看面前的世界。

讓嬰兒騎坐在你的跨部 寶寶和你面對面,讓他雙腿分開,騎坐在你的跨上,你一手托住他的臀部,一手圍住他的背部。這時寶寶若覺得還不夠安全,他小手會緊緊抓住你的臂膀。

一般來講,1-2個月的嬰兒主要是橫抱在臂彎中,3個月後主要採取豎著抱了。不管何種抱姿,都要注意保護好嬰兒,不僅要抱得舒服,還要讓寶寶有安全感。抱起、放下動作要輕柔。

12、如何幫寶寶穿脫衣褲

給寶寶穿衣脫衣是父母每日的必修課,有些家長認為給小寶寶穿衣脫衣很不方便,喜歡給他包上「蠟燭包」,其實這很不科學,因為打上「蠟燭包」不利於寶寶四肢的活動,阻礙了他的動作發育。

通常小寶寶不喜歡穿衣脫衣,他會四肢亂動,不予配合。媽媽在給寶寶穿脫衣服時,可先給寶寶一些預先的信號,先撫摸他的皮膚,和他輕輕說說話,與他交談,「寶寶,我們來穿上衣服,或寶寶,我們來脫去衣服」等,使他心情愉快,身體放鬆。然後輕柔地開始給他穿脫衣服。

穿衣服時,讓寶寶躺在床上,先將你的左手從衣的袖口伸入袖籠,使衣袖縮在你的手上,右手握住嬰兒的手臂遞交給左手,然後右手放開嬰兒的手臂,左手引導著嬰兒的手從衣袖中出來,右手將衣袖拉上嬰兒的手臂。脫衣服時,同樣先用一手在衣袖內固定嬰兒的上臂,然後另一手拉下袖子。穿脫褲子的方法與上類同,也是需要一手在褲管內握住小腿,另一手拉上或脫下褲子。

嬰兒的衣服宜選購質軟保暖透氣,內衣褲最好選購棉布質地,服式寬鬆舒適,穿衣服時不要用長帶子繞胸背捆縛,也不要穿很緊的鬆緊帶褲子,以免穿著不當,阻礙胸部發育。平時嬰兒衣服要勤換洗,內衣、布尿片洗凈後最好能在日光下暴晒,陰雨天不幹,也可用電熨斗熨干。

13、用紙尿褲,還是布尿布

自紙尿褲進入中國市場後,越來越多的父母拋棄了傳統的尿布,為寶寶穿上了方便的紙尿褲。紙尿褲使用方便,穿過就仍,不僅使父母從繁重的清洗尿布中解脫出來,也不再有尿布泄漏的尷尬和手忙腳亂。不過,儘管紙尿褲便利多多,但父母對紙尿褲的方方面面還是心存疑慮:使用紙尿褲是否容易出現尿布疹?使用紙尿褲會不會有可能導致男嬰不育?

紙尿褲流行於市場,有其獨特的優點:(1)使用方便。一次性紙尿褲用過就仍,使父母不再有換洗尿布之累;(2)保護環境衛生,減少污染。一次性紙尿褲比傳統尿布更能減少糞便中細菌的傳播和污染,使寶寶的生活環境更加清潔衛生;(3)一次性紙尿褲吸水性強,回滲小,尿布表明較乾爽,可以減少嬰兒因尿濕而醒來的次數,延長寶寶的睡眠時間,保證寶寶的睡眠質量,有利於寶寶的生長發育。

一次性紙尿褲比起傳統的尿布來有如此多長處,對它的偏愛也是自然的事。但使用紙尿褲也要注意一些事項,有的媽媽以為寶寶穿上紙尿褲就萬事大吉,有時三、四個小時也不觀察一次,使尿布包裹的皮膚過分潮濕,發生尿布疹。因此爸爸媽媽在白天還是應該每3小時察看一次紙尿褲,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更換紙尿褲的時間間隔,做到勤換尿布。同時根據季節的不同,選用厚薄不一的紙尿褲,冬天可選擇稍厚的紙尿褲,夏天則應選用輕薄的紙尿褲。另外,嬰兒的皮膚細嫩,容易被擦傷,因此選用紙尿褲時要檢查一下其兩側的鬆緊度,避免太緊傷害到寶寶的腿部皮膚。

使用紙尿褲會不會有可能導致男嬰不育?這個問題讓很多男嬰的媽媽在紙尿褲面前猶豫不決了。其實紙尿褲所用的原料相當於一層能吸收並留住尿液的布料,吸收尿液後,不會產熱。寶寶尿濕後,尿液在紙尿褲的吸收層迅速擴散,其溫度很快下降。實驗結果顯示,使用紙尿褲的*囊平均溫度為35.7-3*4攝氏度,相對於將嬰兒包裹在毛毯里嬰兒的軀體皮膚溫度。而研究發現,即使*丸處於腹腔內的溫度條件(平均37攝氏度)下1~2年,仍可保持正常功能而不致造成不育。男性不育症是一種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涉及的病因很多,受遺傳、發育、環境、營養、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單純使用紙尿褲是不會造成不育的。因此,男孩的媽媽大可放心,正確使用紙尿褲不可能導致男嬰將來不育。

最後,很重要一點需說明的是,為嬰兒選購紙尿褲一定要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符合***全質量標準的合格產品,確保寶寶使用衛生、安全。

14、寶寶一天生活作息表

從寶寶出生的第一天開始,你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寶寶有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好的習慣並不是一日就能形成,而是來自於天長日久。好的生活習慣養成,將會讓寶寶一生受益。

生活習慣包括飲食習慣、睡眠習慣、衛生習慣和玩耍習慣。1-3個月的寶寶每天平均要吃6-8次,每次間隔時間在2.5-3.5小時左右;相對來說,睡眠時間較多,一般每天要睡18-20個小時;每天清醒活動的時間在1-2小時左右。也就是說,在小嬰兒時期,寶寶生活的主要內容是吃了睡、睡了再吃。根據小寶寶的這個生理規律,來妥善安排他的一天生活作息。

6:00 - 6:20 喂母乳或配方乳。

6:30 - 9:00 睡覺

9:00 - 9:20 餵魚肝油,母乳或配方乳。

9:30 - 10:00 戶外活動,曬太陽,遊戲活動。

10:00 - 10:10 鈣粉水。

10:20 - 12:00 睡覺。

12:00 - 12:20 喂母乳或配方乳。

12:30 - 15:00 睡覺。

15:00 - 15:20 喂母乳或配方乳。

15:30 - 16:00 戶外活動,曬太陽,遊戲活動。

16:00 - 18:00 睡覺。

18:00 - 18:20 喂母乳或配方乳。

19:20 - 19:40 做被動操、洗澡。

19:40 - 23:00 睡覺。

23:00 - 23:20 喂母乳或配方乳。

23:20 - 3:00 睡覺。

3:00 - 3:20 喂母乳或配方乳。

3:30 - 6:00 睡覺。

這樣的生活作息制度安排將小寶寶一天生活的主要內容:睡眠、進餐、活動、遊戲等各個生活環節的時間、順序和間隔給予合理的安排。不僅保證寶寶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培養其良好的飲食習慣,還穿插了遊戲活動,使小寶寶精神飽滿,心情愉快。制訂了小寶寶的生活作息表後,家長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恆,輕易不要去打破孩子的生活習慣。當然孩子的生理規律存在著一定的個體差異,相信父母能通過細心觀察,制訂出適合自己寶寶的生活作息表。

15、預防接種

寶寶出生以後,需要按次序進行預防接種。目前我國實行的計劃免疫,進行常規接種的有5種疫苗製劑。這五種疫苗製劑能預防7種傳染病。卡介苗預防結核病;脊髓灰質炎疫苗(糖丸)預防脊髓灰質炎(俗成小兒麻痹症);百白破三聯混合疫苗預防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麻疹疫苗預防麻疹;乙肝疫苗預防乙型肝炎。預防接種程序表

預防接種程序表

疫苗種類 初種年齡 複種年齡

卡介苗 出生時 3個月後做OT試驗,陰性需複種;以後每3~4年複查OT試驗,陰性即需複種

乙肝疫苗 0、1、6個月

脊髓灰質炎疫苗 2、3、4個月 1.5歲、4歲

百白破三聯混合疫苗 3、4、5個月 1.5歲

麻疹疫苗 8個月 4歲

每個小寶寶到了預防接種時間,家長都應按時帶他去當地醫院進行預防接種。寶寶預防接種後,會出現一些局部或全身反應。在接種後數小時至24小時左右注射部位可能出現紅、腫、熱、痛,或發熱、頭痛,偶有噁心、嘔吐、腹瀉等。這時,應給孩子多喝水和充足的休息,一般這些反應在2-3天內會自行消退,不需作特殊處理。如發生有異常的過敏或暈厥、休克等反應,或局部紅腫繼續擴大,高熱持續不退,均應立即送醫院診治。

其他還有一些疫苗,如乙腦疫苗預防乙型腦炎;流腦疫苗預防流行性腦膜炎;風疹疫苗預防風疹;腮腺炎疫苗預防腮腺炎;各種流感疫苗預防各種類型的流行性感冒等。這些疫苗均可按需要進行接種。

預防接種還應注意,如小兒患有發熱、急性感染、或有心、腎、肝和神經系統疾病及活動性結核病未治癒前,或正服用類固醇皮質激素或免疫力低下小兒,及上次注射疫苗有過敏史者都應暫緩接種。

16、嬰兒被動操

嬰兒被動操,不僅是促進嬰兒全身發育的好方法,還是一個很好的親子遊戲項目。每天堅持給孩子做被動操進行體能鍛煉,不但可以促進他的體格發育,還能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嬰兒被動操適用於2-6個月的嬰兒,根據月齡和體質,循序漸進,每天可做1~2次,在睡醒或洗完澡時,寶寶心情愉快的狀態下進行。做時少穿些衣服,所著衣服易寬鬆、質地柔軟,使寶寶在全身肌肉放鬆。操作時動作要輕柔而有節律,可配上音樂。

嬰兒被動操共8節。上肢運動預備姿勢:嬰兒仰卧,媽媽雙手握住嬰兒手腕,把拇指放在嬰兒手掌內,讓嬰兒握拳,兩手放在嬰兒二側。

第一節:擴胸運動 (1)兩手左右分開,向外平展,與身體成90度角,掌心向上;(2)兩手胸前交叉。(3)同(1)動作;(4)還原。重複二個八拍。

第二節:屈肘運動 (1)向上彎曲左臂肘關節;(2)還原;(3)向上彎曲右臂肘關節;(4)還原。重複二個八拍。

第三節:肩關節運動 (1)握住小兒左手由內向外作圓形的旋轉肩關節動作,重複四拍;(2)握住小兒右手做同樣的動作,重複四拍。

第四節:上肢運動 (1)兩手左右分開,向外平展與身體成90度角;(2)兩手向前平舉,兩掌心相對,距離與肩同寬;(3)兩手胸前交叉;(4)兩手向上舉過頭,掌心向上,動作輕柔;(5)還原。重複二個八拍。

第五節:踝關節運動 (1)預備姿勢:嬰兒仰卧,媽媽左手握住嬰兒的左踝部,右手握住小兒左足前掌;(2)將嬰兒足尖向上屈曲踝關節;(3)足尖向下,伸展踝關節;(4)換右足做相同動作。重複二個八拍。

第六節:下肢伸屈運動 (1)預備姿勢:嬰兒仰卧,兩腿伸直,媽媽雙手握住嬰兒兩小腿,交替伸展膝關節,做踏車樣動作;(2)左腿屈縮到腹部;(3)伸直;(4)右腿屈縮到腹部、伸直。重複二個八拍。

第七節:舉腿運動 (1)預備姿勢:兩下肢伸直放平,媽媽兩手掌向下,握住嬰兒兩膝關節;(2)將兩下肢伸直上舉90度;(2)還原;重複二個八拍。

第八節:翻身運動 (1)預備姿勢:嬰兒仰卧,媽媽一手扶嬰兒胸腹部,一手墊於小兒背部;(2)幫助從仰卧轉體為側卧;(3)從側卧轉體到俯卧;(4)從俯卧再轉體到仰卧。重複二個八拍。

17、親子遊戲

寶寶抬頭遊戲:讓孩子俯卧在床上,兩臂屈肘手心向下,兩臂距離稍比肩寬,使其支撐身體,媽媽在前面可呼喚寶寶的名字,或拍手或用發響的玩具逗引孩子努力抬頭、支撐。這項活動可鍛煉嬰兒的頸、胸、背的肌肉,促進孩子的體能發育。每次遊戲時間1~2分鐘,可在睡醒或洗完澡後進行。

寶寶目光追隨玩具遊戲:讓孩子仰卧在小床上,在小床上方懸掛一個較大的色彩鮮艷的響聲玩具。媽媽在旁邊說:「寶寶看看,漂亮的玩具」,並用手使玩具發出聲響,當孩子用眼睛去看這個懸掛的玩具時,再用手輕輕在水平面上移動玩具,誘導寶寶目光來跟隨移動的玩具。這個活動可逐步訓練孩子學會用眼睛追隨在視力範圍內的移動物體,促進孩子的視覺發育。

第二章 4—6個月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姚海麗

1、體格生長

此期體格生長較出生頭三個月有所減緩。體重平均每月平均增長500-600克,身長每月平均增長約2.0-2.4厘米。有部分孩子在6個月左右開始萌出第一顆乳牙,一般為下門牙。

4-6個月男童體格發育

月齡 體重(千克) 身長(厘米) 頭圍(厘米) 胸圍(厘米)

4個月 7.58 65.06 42.14 42.51

5個月 8.24 67.46 43.24 43.52

6個月 8.77 69.66 44.44 44.35

4-6個月女童體格發育

月齡 體重(千克) 身長(厘米) 頭圍(厘米) 胸圍(厘米)

4個月 7.14 63.98 41.39 41.58

5個月 7.62 65.89 42.18 42.59

6個月 8.27 68.17 43.31 43.57

2、神經心理發育

4個月 寶寶扶坐時,已經能穩穩地豎直頭部,並能向兩邊自如轉動,因而眼睛能看到的範圍擴大了。將其俯卧位時,能抬頭和肩胛成90,並向周圍看。兩眼能長時間地注視物體及移動的物體。扶腋讓寶寶站立時,能支撐自己身體部分的體重。會將兩手放在一起,並互相玩弄,喜歡將手放入嘴裡。經常會旁若無人地將自己的小手咂吧得津津有味,甚至將整個拳頭伸進嘴裡,其投入之狀,令人忍俊不禁。當看見一件玩具時會表示高興,能抓住玩具,握物時,常是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對握。對周圍事情感興趣時,會立即表示微笑。當和他講話時,會發出「咕咕」及「咯咯」聲。能認出母親和熟悉的東西,並開始與別人玩,特別喜歡爸爸媽媽將他豎抱起來,並象大人一樣地東張西望。

5個月 寶寶全身肌肉功能逐漸增強,頭逐漸地可直立並自由轉動;手腳的活動也相當頻繁自如,喜歡抓大人的鼻子,抓到東西時不是搖動就是放到嘴裡去吸吮,兩腿喜歡亂蹬,常常把蓋著的被子蹬開,把寶寶抱在腿上時,能稍微扶站一會兒,並一蹦一蹦地跳躍,稍不高興時,還會把身體挺得筆直。如果是春夏季出生的寶寶,此時有的已會側翻身,因此,如果讓孩子一人睡在床上,沒人看著是很不安全的。這個月齡的寶寶,睡眠時間較以前要減少,醒著時喜歡東瞧西看,對自己周圍的事情也積極關心起來,經常開心地笑出聲來,喜歡咿呀學語,自言自語,開始明顯表現出願意和成人交往,已能分清熟人與陌生人。

6個月 寶寶已能夠從坐位拉起,放下時能獨立坐一會兒。大部分寶寶會熟練翻身,扶著雙手站立時,能將臀和膝關節略微彎曲,作蹬跳動作。會很熟練地將東西從一手傳到另一手,伸手的動作明顯增多,只要在眼前的東西,不管是什麼伸手就一把去抓,有時兩手同時抓,還會把物體從一隻手換到另一隻手玩弄。並有目的地向前移動身體抓取他要但夠不到的東西。而且寶寶開始能手眼協調地自己吃小甜餅了,還會把餅乾送到爸爸媽媽的嘴裡。叫寶寶的名字時,寶寶會很快轉頭,表現出興奮專註的神情。高興時,能發出歡叫聲,尖叫聲,當哭叫時,會發出「m、m、m」的聲音。這時候的寶寶,情緒變化特別快,剛才還哭得極其投入,轉眼間又笑得忘乎所以。寶寶還開始明顯地認生,可以認出熟悉的人並朝他們微笑,而對陌生人表現出認生現象,知道怕羞,聽到自己的名字會有所反應比如會笑或會轉過頭,會哈哈大笑,發起脾氣也很厲害。

這一時期是建立親子依戀之情和對周圍世界的信任的關鍵時期,良好的依戀關係的建立可以促進小兒對環境積極的探索。他們對周圍的各種物品都感興趣,喜歡撫摸敲打東西並把拿在手裡的任何東西都放在嘴裡去品嘗一下其味道和質地。此期開始出現對食物的偏好,對食物的任何變化都會表現出非常敏銳的反應,會出現對新食物的恐懼現象,不喜歡品嘗新食物,而一些吃慣了母乳的寶寶在剛剛換吃牛奶的時候往往會加以拒絕。

3、營養與餵養

繼續堅持母乳餵養。但4個月以後的寶寶,消化酶分泌日益完善,為補充乳類營養成分的不足,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鍛煉咀嚼功能,為斷奶做準備,從4個月起,無論是人工餵養、混合餵養的寶寶,還是母乳餵養的寶寶,都應開始逐步地添加輔助食品。輔助食品應用小勺餵食,盡量避免裝在奶瓶里讓寶寶吸吮,讓寶寶學會和習慣用勺,充分鍛煉咀嚼和吞咽功能。餵食前要先洗手,給寶寶戴上圍嘴或墊上小毛巾,並準備一塊潮濕的小毛巾,隨時擦凈臟物。餵食要基本定時、定量,有固定的吃飯場所,並一次喂完,不要吃一點玩一會,過後又吃。

寶寶一日飲食舉例

6:00 母乳或配方牛乳200毫升左右,小兒魚肝油丸1粒。

8:00 開水或果汁30-60毫升。

10:00 營養米粉10-20克,食油2克,蛋黃1/4-1/2個,菜泥15克-30克。

14:00 母乳或配方牛乳200毫升左右。

16:00 開水或水果泥少許。

18:00 奶糊15克,魚泥15克,胡蘿蔔泥5克,食油1克。

22:00 母乳或配方牛乳200毫升左右。

2:00 母乳或配方牛乳200毫升左右。

4、生活照料及安全防護

進入第四個月的寶寶,頭部已能較平穩地豎直,喜豎抱,但時間尚不宜過長,仍需大人經常用手或肩托扶住他的頭部。隨著寶寶的活動量不斷增加,衣著式樣也應隨之變化,上衣可稍長,可將和尚領的短衫改為翻領襯衫,下身除夏季外可穿寬鬆的背帶連腳褲以便保暖和自由活動,應盡量少穿橡皮筋的褲子,且不宜束得太緊太高,以免束縛胸部,影響寶寶胸廓和肺部的發育。

寶寶4個月左右時唾液腺發育較完善,但尚未學會吞咽技能,常常流涎,有些寶寶開始長牙,更加加重流口水,因此這階段應多為寶寶準備幾套衣物,也可給寶寶穿上一件罩衫,戴上吸水性強的圍嘴。

隨著寶寶的抓握能力增強,要特別注意玩具安全和環境的安全。千萬不要把藥品、洗滌用品等有毒有害物品放在寶寶能抓住摸到的地方,以防誤食中毒;剛盛好的熱粥米糊菜湯等食物也切忌放在寶寶能摸到的地方,以免燙傷寶寶。寶寶經常抓握的玩具也要經常洗滌和消毒。

這個階段的寶寶,白天醒著的時間逐漸增多,在床上可以自己翻身;手喜歡東摸西摸,然後放進嘴裡;獨坐還不穩;扶站時喜歡上下蹦跳,既好動有不能自由活動,如無專人照料,極容易發生危險。這時候,可以考慮給孩子使用兒童車。把寶寶放在兒童車裡,既能練坐,並可給予一些玩具讓他自己玩耍,家長還可以放心地去干其他事情,不需要一步不離地守在嬰兒身旁。但注意不能長時間地讓寶寶坐在兒童車裡,正確的方法應是讓寶寶坐一會兒,然後大人抱一會兒,交替進行。

5、寶寶出牙

牙齒不但與咀嚼、消化及發育有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反映孩子的健康情況。乳牙是幼兒的咀嚼器官,咀嚼功能刺激可促進頜骨和牙弓的發育,而保持頜骨和牙弓的正常發育是恆牙能夠正常排列的一個重要條件。但乳牙的發育和鈣化受母體的健康狀況如營養、疾病和遺傳等因素的直接影響,恆牙的鈣化和發育則主要在嬰幼兒時期。飲食中的無機鹽類、維生素類,飲用水中的微量元素如氟等都與牙齒髮育有密切關係。乳牙保護不好,齲壞過早脫落,則往往使萌出恆牙排列不齊,甚至造成牙齒畸形,這不但影響咀嚼功能,造成飲食不便,同時還會影響一個人的面容。因此,牙齒保健從寶寶第一顆牙做起。

牙齒是健康的指標之一,但出牙遲早與智力無關。有些疾病如佝僂病、營養不良、呆小病、先天愚型等,出牙延緩、牙質欠佳。因此母親要隨時觀察寶寶的出牙及牙齒情況。

牙齒髮育是需要多種維生素(如A、D、C)和礦物質(如鈣、磷、鎂、氟),如果母親在孕期缺乏上述營養素,便可影響胎兒的牙胚發育造成牙釉質發育不全。因此,要讓孩子長一口好牙必須從孕期做起,母親懷孕期間應多吃些新鮮蔬菜、水果及牛奶、蛋類、魚、瘦肉等營養食物,以保證胎兒乳牙胚及頜骨正常發育。懷孕期間要注意預防感冒發燒,以免影響胎兒乳牙牙胚發育;在懷孕期間要注意用藥,尤其要避免用四環素類藥物,以免胎兒出生後患四環素斑牙。嬰幼兒牙胚的發育生長也需要大量鈣質以及促進鈣質吸收的維生素D。孩子生後如果沒有及時補充魚肝油和鈣劑,又很少曬太陽就容易得佝僂病使出牙延遲。孩子缺少維生素C會影響牙釉質的生長,缺氟時牙齒易蛀蝕,但氟過多又會使牙釉質上出現棕褐色斑紋而且質脆易裂。人體氟的攝入主要來源於水,因此,要了解本地區水中氟的含量。小兒常服四環素會使牙齒變成棕黃色而且易蛀,應避免使用該類抗生素。

4-6個月的寶寶就可能萌出第一對牙齒,也可能在4-10個月甚至一歲時才出第一顆牙,這都屬於正常現象。各月齡寶寶乳牙數=月齡-4(或6)如8個月的寶寶乳牙數應為2-4個。

乳牙萌出的時間和順序表

牙齒名稱 萌出時間 萌出總數

下中切牙 4-10個月 2

上中切牙 4-10個月 2

上側切牙 4-14個月 2

下側切牙 6-14個月 2

第一乳磨牙 10-17個月 4

尖牙 16-24個月 4

第二乳磨牙 20-30個月 4

6、輔食添加的重要性

4個月以後的嬰兒需要及時添加輔助食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嬰兒滿4個月以後,從母乳或牛乳中獲得的營養成分已不能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必須及時添加一些食品,以補充母乳或牛乳中營養素的不足,幫助嬰兒健康成長。比如4-6個月的嬰兒從母親獲得的鐵已基本用完,而無論是母乳還是牛乳中鐵的含量都不足,因此,此階段的孩子容易得缺鐵性貧血,在添加輔食時就應注意添加含鐵豐富的食物。

(2)添加輔助食品也可以為嬰兒的斷乳做好準備,所以嬰兒的食品又稱離乳食品,其涵義並不完全是指在斷奶時所攝入的食品,而是指從單一的母乳(或牛乳)餵養到完全斷乳這一階段內所添加的食品。

(3)為了訓練嬰兒的吞咽能力。習慣於吃奶類(流質液體)的嬰兒逐漸過渡到將來吃固體食物,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這個過程要有半年或更長的時間,嬰兒可以從吃糊狀、細軟的食品開始,最後逐步適應接近成人的固體食物。

(4)為了訓練嬰兒的咀嚼功能。隨著月齡的增大,嬰兒的齒齦的黏膜逐漸堅硬,尤其長出門牙之後,給以軟的半固體食物,嬰兒會用齒齦或牙齒去咀嚼食物,然後吞咽下去,所以及時添加輔食有利於嬰兒咀嚼功能的訓練,有利於頜骨的發育和牙齒的萌出。

7、如何給寶寶添加輔食

吃對於我們成人來說何其簡單,可是對於一個新生的嬰兒來說又是一個新的嘗試和鍛煉。因此,給寶寶添加輔食也有許多的問題。

首先就是嬰兒在什麼時候添加輔助食品。一般來說,嬰兒在4-6個月期間可以開始添加輔助食品,但具體到每一位嬰兒來說,什麼時候該添加輔食應根據不同的情況來決定。1,根據嬰兒對熱能的需要來看,開始添加輔食時嬰兒的體重已達到出生時體重的2倍,比如一個體重已達6公斤的孩子每天餵奶次數8-10次,但嬰兒看上去仍然經常處於飢餓狀態。此時可以添加少許輔食以滿足其生理需要。2,嬰兒發育上的成熟,比如,在動作發育上,要求嬰兒可以扶著坐,俯卧時抬頭、挺胸,有兩肘支持身體重量。在感覺方面孩子可以有目的地將手或玩具放入口內來探索放入口內物體的形狀及質地。表示孩子已經有能力添加輔食。3,在進食時,當匙觸及口唇時嬰兒表現出吸吮動作,並將食物向後送、吞咽下去。當嬰兒觸及食物或觸及餵給者的手時,表示出笑容並張口,說明嬰兒有飢餓感。相反,如果餵食物時嬰兒頭或身體轉向另一側或閉口拒食,則應減慢喂送的速度。家長應尊重嬰兒所反饋的信息。

其次,怎樣具體地給孩子添加輔食。開始添加輔助食品,應在嬰兒的狀況良好,母親情緒穩定、放鬆的時期,同時要形成愉快的進食氣氛,要用親切的態度和歡樂的情緒感染寶寶,使他樂於接受輔食;新添加輔助食品應在餵了一半母乳或配方奶的時候,在半飽的狀態下再喂輔食,嬰兒比較容易接受;每次添加一種新食物都要從一勺開始,在勺內放少量食物,輕輕放入寶寶舌中部;食物溫度應保持室溫或比室溫略高一些;對有些孩子,一種新的食物要經過15-20次的接觸之後才被嬰兒所接受。在給孩子添加輔助食物時應注意觀察孩子進食的反應及身體語言。如果孩子肚子餓了,當他看到食物時會興奮得手舞足蹈,身體前傾並張開嘴。相反,如果寶寶不餓,他會閉上嘴巴,把頭轉開或者閉上眼睛睡覺。

給嬰兒添加輔助食品的原則

嬰兒胃腸道發育還不夠成熟,輔食添加不當容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亂,甚至引起腹瀉,所以,給嬰兒添加輔助食品應該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讓嬰兒逐步適應。先試一種輔食(如米粉),經3-7天適應後再試另一種(如麥粉),逐步擴大品種。在嬰兒「試吃」階段要注意是否有過敏現象(如皮膚出疹、腹瀉、嘔吐等),如果有過敏現象應暫時停喂。

(2)輔食要由稀到稠、由淡到濃。開始沖調米粉時要衝得稀薄一些,使嬰兒容易吞咽,嬰兒適應之後在逐漸增加其厚度。

(3)輔食的量從少到多。一種輔食已經適應之後,可以逐漸增加其量。

(4)輔食要由細到粗。細嫩的食物容易吞咽、消化,如先用菜葉製成菜泥餵給嬰兒,以後逐漸可以將菜剁得粗一些,製成碎菜。

8、本階段可以添加的輔食

(1)米粉糊或稀粥:鍛煉寶寶的咀嚼與吞咽能力,促進消化酶的分泌

(2)蛋黃:蛋黃含鐵高,可以補充鐵劑,預防缺鐵性貧血。做法:煮好的蛋黃1/4個用米湯或牛奶調成糊狀,用小勺喂。

(3)魚泥:補充蛋白質、鐵及各種維生素。做法:將鮮魚去內臟洗乾淨,放入鍋內蒸熟或加水煮熟,去凈骨刺,擠壓成泥,可調入米糊中食用。

(4)水果泥:補充維生素、纖維素。做法:將水果用匙刮成泥狀喂,逐漸增加量。

(5)菜泥:將新鮮深色蔬菜(如菠菜、青菜、油菜等)洗乾淨,細剁成泥,在碗中蓋上蓋子蒸熟;胡蘿蔔、土豆、紅薯等塊狀蔬菜宜用文火煮爛或蒸熟後擠壓成泥狀;菜泥中加少許素油,以急火快炒即成。

9、營養性缺鐵性貧血如何預防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是6個月到2歲的嬰幼兒最常見的疾病。嬰兒體內儲存的鐵只能滿足4個月內生長發育的需要,而4-6個月的寶寶,體重、身高增長迅速,對鐵的需求量也高,因此,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有研究顯示,嬰幼兒期長期貧血將影響其終生智力的發育,因此,應防患於未燃,積極預防嬰幼兒貧血。

大多輕度貧血的癥狀、體征不明顯,待有明顯癥狀時,多已屬中度貧血,主要表現為上唇、口腔黏膜及指甲蒼白;肝脾淋巴結輕度腫大;食慾減退、煩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智力減退;明顯貧血時心率增快、心臟擴大,常常合併感染等。化驗檢查血中紅細胞變小,血色素降低,血清鐵蛋白降低。

具體預防措施:

1、堅持母乳餵養,母乳含鐵量與牛乳相同,但其吸收率高,可達50%,而牛乳只10%,母乳餵養的嬰兒缺鐵性貧血者較人工餵養的少。

2、及時添加含鐵豐富的輔食(如蛋黃、魚泥、肝泥、肉末、動物血等)。

3、及時添加綠色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以促進鐵的吸收。

4、選擇輔食時應選擇強化鐵的輔食。

5、定期檢查血色素,出生6個月或9個月需各檢查一次,以後每半年檢查一次。以及時發現貧血。

胎兒從母體獲得的鐵以孕期後3個月最多,而且,剛出生的小兒體內鐵的總量與體重成正比,所以早產、雙胎及低出生體重兒體內鐵總量較少,加上早產兒出生後有一個生長追趕期,必須攝入更多的鐵,以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早產兒可以於出生2個月起給予鐵劑(每天每公斤體重2mg元素鐵)補充。

10、吃水果的小學問

水果味道甜酸、汁液多、口感好,能提供大量有機酸和酶,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利於食物的消化,作為一種膳食補充是很好的。但是,給小兒吃水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吃水果不要影響飯量、奶量由於小兒的胃容量較小,水果吃得過多,會影響孩子吃菜、飯和奶,使得熱能和營養素攝入不足,影響小兒生長發育。

2、選擇新鮮的水果水果變質腐爛後,又可引起微生物大量繁殖,有時甚至會產生毒素,食用後會危害健康。因此,水果必須吃新鮮的,當其變軟、變酸或腐爛後一定不能吃。

3、水果要清洗由於水果生長過程中使用農藥,在採集、運輸、銷售過程中又極易沾染微生物,特別是致病菌和寄生蟲卵或其他有害物質。因此,水果在食用前必須清洗乾淨,尤其是一些皮很薄的小水果如葡萄、草莓、楊梅、杏、李等,在水中清洗掉表面的灰塵雜物後,在清水中浸泡幾分鐘可除去30%的農藥,再用千分之1-5的洗滌劑浸泡15分鐘可除去30-60%的農藥,最後用流動水清洗乾淨。也可用萬分之一的有效氯消毒液浸泡5分鐘,滅菌效果可達90%以上。過去常用的高錳酸鉀對腸道菌的殺菌效果較差,不推薦使用。家長在準備工作中也要注意手的清潔,否則易引起小兒的腸道感染甚至中毒。

4、水果雖然營養豐富,含有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但是,水果仍然不能代替蔬菜蔬菜尤其是深色蔬菜中B族維生素及尼克酸、胡蘿蔔素的含量遠高於水果,另外蔬菜中還有一些成分是水果中沒有的,如大蒜中的植物殺菌素能殺滅多種細菌,蘿蔔中的澱粉酶有助於消化,這些均是水果所不及的。因此水果蔬菜各有其特點,不能互相取代。

11、怎樣訓練寶寶定時大便

訓練嬰兒定時大便應按照孩子自己的排便習慣。嬰兒剛出生大便次數比較多,而且較難掌握規律,尤其是母乳餵養的嬰兒,大多孩子滿月後大便次數會減少,到3、4個月,大便次數基本上一天1、2次,而且時間基本固定。

4-6個月的嬰兒,可以按照孩子自己的排便習慣。先摸清孩子排便的大約時間,發現嬰兒有臉紅、瞪眼、凝視等神態時,便可抱到便盆前,用嘴發出「嗯、嗯」的聲音對嬰兒形成作為條件反射,每天應固定一個時間進行,久而久之嬰兒就會形成條件反射,到時間就會大便。便後用溫水輕輕洗洗,保持衛生。

12、教寶寶認識周圍的世界

4-6個月的寶寶雖然不會說,不會站,但是他的視、聽、觸覺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而且這時的兒童情緒經常是很愉快的,逗引時兒童會燦爛的歡笑。這時可以通過眼、耳、手部觸覺的刺激來促進孩子的發展。可以選擇顏色鮮艷、結構簡單的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帶聲的玩具,如手搖鈴、撥浪鼓、能拉響的手風琴等,讓孩子傾聽、觀看玩具,常常能使他喜歡得手舞足蹈,以後會逐漸學會自己弄響這些可愛的玩具。這些玩具不僅讓孩子聽到悅耳的聲音,而且還發展了手部的動作。這階段的寶寶,多數已具備了主動抓住桌面上玩具的能力,父母要經常逗引並鼓勵寶寶自己主動伸手去抓握、碰撞物品,使物品擺動或發聲,這樣不僅讓寶寶練習手和眼的協調動作,掌握抓住懸吊玩具的技能。而且通過成功的抓握讓寶寶體驗到自己的力量而高興萬分、信心百倍。此外,更重要的是要讓他把看、聽、觸、嗅、嘗、運動等感覺聯繫起來進行綜合感官訓練。每玩一樣東西都應給他看,講給他聽。能摸的都要摸一摸,能搖動的都要搖一搖,鍛煉他完整地感知事物的能力。

在平日父母應有意識、有計劃地教寶寶認識日常物品。在料理寶寶的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識地養成和寶寶在一起,做到幹什麼就講什麼。從而有計劃地教寶寶認識他周圍的日常事物了。寶寶最先學會認的是在眼前變化的東西,如能發光的音調高的或會動的東西,如燈、收錄機、機動玩具、貓等。開始你指給他東西看時,他可能東張西望,但你要吸引他的注意力,堅持下去,每天至少5-6次。寶寶越感興趣的東西,認得就越快,要一件一件地學,不要同時認好幾件東西,以免影響學習效果。

另外,還可以結合寶寶的生活起居自然地讓寶寶聽音樂,選用一些輕鬆柔和、舒緩高雅的音樂以及大自然聲音的音樂,來伴隨寶寶的晨起、運動等日常活動。4-6個月的孩子對音樂能有明顯的情緒表現並能配合音樂節奏擺動四肢,也就是說,他已具有初步的音樂記憶力並對音樂有了初步的感受能力。因此,可以有步驟地讓寶寶欣賞音樂,可以讓寶寶反覆聽某一樂曲,增強孩子的音樂記憶力;還可給寶寶聽模仿動物叫聲和大自然中某些音響的音樂,引起他的興趣和愉快的情緒。

13、寶寶自己會翻身了

4-6個月的寶寶開始學翻身,在最初的階段,媽媽可以幫助寶寶學習先從仰卧翻身為俯卧:寶寶仰卧時,在其一側放一個玩具,逗引他翻身去取。同時也可以握住寶寶另一側手臂,輕輕地把身體拉向玩具一側,幫助他學習翻身。寶寶學會從仰卧翻身為俯卧後,再從俯卧翻成仰卧似乎是件非常容易的事,媽媽還沒注意到,就會發現寶寶已從俯卧變成仰卧,很舒適地躺在床上了。學會翻身,是寶寶探索世界邁出的第一步,也是他體驗一個了不起的成功感覺。從此以後,他可以移動自己的身體,努力去攝取他需要的的東西。

14、坐的訓練

從4個月起,媽媽可以每天和寶寶玩拉坐起遊戲來訓練寶寶的腰肌。寶寶先仰卧在床上,媽媽握住他的雙手腕部,面對孩子,一邊和他說話,一邊慢慢將其從仰卧位拉到坐位,然後在慢慢讓寶寶躺下去,每次可以連續做二個八拍。到5個月時可以讓寶寶靠著沙發背坐或靠在媽媽胸前坐來進行靠坐練習,也可以在大床上用幾個大墊子圍成一個三角形讓寶寶靠坐在其中。剛開始訓練坐時,寶寶經常會左右搖擺或身子前傾,但每多久,媽媽就會發現寶寶己能挺直腰部,穩穩地靠坐在那兒了,偶爾身體前傾,媽媽可教他用雙手在前支撐一下。進入6個月後,大多數寶寶已能穩穩獨坐在那兒,此時,在寶寶面前放些玩具供他抓取玩耍,他可以獨自坐在那兒,玩耍好一會兒,坐的訓練在開始階段一般每次幾分鐘即可,逐漸可以延長至15-20分鐘。

父母們應注意如果發現寶寶到了6個月尚不會靠坐,8個月不會獨坐,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15、親子依戀關係

依戀是指一個人對他最親近的人的那種強烈而深厚的情感關係。它是人的社會性的最基本的表現形式之一。3-6個月的嬰兒開始認識經常照顧他的人。當他們出現時,寶寶會眉開眼笑、興奮起來手舞足蹈,而看到他們離開時,又會顯得那麼的憂傷、不開心,這就是所謂的依戀行為。這種對父母、照料者的依戀情緒,使孩子感到安全,由此他才敢伸出雙手去探索周圍的世界。

6個月左右的寶寶已經有了比較發雜的情緒,他喜歡自己熟悉的親人,能聽懂大人嚴厲的或親切的聲音,見到親人就笑,伸手要抱,害怕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當你突然離開他時會產生懼怕、悲傷等情緒。所以作為父母在寶寶年幼時應注意沒有特別的原因,請不要隨便調換寶寶的照料者,不要因為這星期媽媽沒空讓外婆帶,下星期外婆有事就讓奶奶帶,應該至少有一個固定的照料者。平日不要在陌生人剛來時,突然離開你的孩子,或把孩子交給他抱,也不能用恐怖的表情和語言來嚇唬孩子。更不能把自己在工作中的怨氣發泄在孩子身上,對孩子冷落、不耐煩,甚至打罵等,在他幼小的心靈投下陰影,產生不安全情感。父母的細心照料,照料者愉快的音容笑貌以及和他一起活動和遊戲的快樂時光,都將使他產生歡快的情緒,從而建立起對父母的依戀和對周圍世界的信任,更主動地去接近他人,探索周圍的世界,為健康心理奠定基礎。

16、親子遊戲

遊戲(一):照鏡子:可將寶寶抱在穿衣鏡面前,讓他捕捉、拍打鏡中的人影,用手指著他的臉反覆叫他的名字,再指著他的五官(不要指鏡中的五官)以及頭髮、小手、小腳,讓他認識熟悉後再用他的手,指點他身體的各個部位。經常練習,可讓寶寶學習認自己、認五官、認身體,了解實物和鏡影的不同。

遊戲(二):捉迷藏:媽媽在床上盤腿而坐,讓寶寶面對面坐在她的腿上,媽媽一手扶著寶寶的髖部,一手扶著他的腋下保持平衡。爸爸在媽媽的背後,讓寶寶一隻手抓著爸爸的手指,另一隻手抓住媽媽的胳膊,爸爸先拉一下被寶寶抓住的手,當寶寶朝這邊看時,爸爸卻從媽媽背後另一邊突然伸出頭來親熱地叫寶寶的名字,當寶寶轉過頭找到爸爸時會「咯咯」地笑起來。這個遊戲可讓寶寶快樂,增進與父母的感情,發展感知能力。

第三章 7—9個月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丁艷華

1、體格生長

此期小兒體格生長速度相對前面6個月來說,繼續減慢,體重平均每月增加300-400克左右,身長平均每月增長1.5厘米左右。

7-9個月男童體格發育

月齡 體重(千克) 身長(厘米) 頭圍(厘米) 胸圍(厘米)

7個月 9.12 71.2 44.9 44.9

8個月 8.52 72.9 45.4 45.5

9個月 9.72 74.2 45.9 45.7

7-9個月女童體格發育

月齡 體重(千克) 身長(厘米) 頭圍(厘米) 胸圍(厘米)

7個月 8.58 69.2 43.8 44.1

8個月 8.90 71.2 44.4 44.5

9個月 9.15 72.6 44.8 44.8盛頓

2、神經心理發育

7個月 寶寶已經能單獨坐穩,還能自己從俯卧位坐起;手的動作也更加靈活,兩隻手都能握住玩具,並逐步學會用拇指與其它四指對立來抓東西;手-眼協調也不斷完善,能取放在離他較遠處的玩具,能尋找掉落的玩具;開始對周圍環境產生好奇心,喜歡用手指到處捅,也時常用手指捅自己的耳朵、鼻子、嘴和肚臍眼;能注視周圍更多的人和物體,隨不同的事物表現出不同的表情。這時的寶寶雖然還不會說話,但已經能聽懂一些大人簡單語言的意思了,如對「不、不」和不愉快的聲音有反應,當大人用語言說到一個常見的物品時,寶寶會用眼睛看或用手指該物品。能更加敏銳地辨認陌生人、辨認陌生的東西和環境,對父母的依戀開始產生,母親在身邊就會感到安全和快樂,陌生人靠近他或抱他,就會哇哇地哭。特別喜歡和大人玩躲貓貓的遊戲。

8個月 寶寶已經坐得很穩,坐著可以左右前後自由轉身;能腹部著地爬行或用手和膝爬行,爬行訓練了腦指揮肌肉協調活動,擴大了寶寶認識世界的範圍,有利於寶寶腦的發育。手的動作進一步發展,有的已經會使用拇指與食指捏起飯粒、糖丸等小的東西,喜歡使勁地用雙手拍打桌面,對擊拍發出的聲響感到新奇有趣。拿到東西後會翻來覆去地看看、摸摸、搖搖,表現出積極的感知傾向。這段時期的寶寶,嘴裡常會無意識、大聲地叫著「爸—爸」、「媽—媽」,還能用聲音來表示要東西,慢慢懂得一些簡單的命令,如「把手伸給媽媽」、「指指小眼睛」、「張開小嘴巴」,問他爸爸或媽媽在哪時,知道去尋找,等等。對周圍環境的興趣大為提高,喜歡到戶外活動,不喜歡呆在家裡。

9個月 寶寶在動作方面較前有很大的進步:能從卧位自己坐起來,能較靈巧地自己拉著東西站起來,發育快的寶寶還能扶著欄杆在小床上或圍欄里來回走。手的動作也更加自如了,能用拇指與食指指端去捏取小物品,兩隻手在眼的合作下能玩弄各種物體,如兩手各拿一個玩具,並歡樂地把兩個玩具互相對敲,或把小盒子放進大盒子里、用小棒敲擊鈴鐺等,喜歡摸各種物品,能拉開抽屜,能把杯子的水倒出來,還會模仿大人的動作,如大人拍手他也拍手。在語言方面,寶寶已經能聽懂不少詞、句,對大人的語言指示能作出反應,如對他說再見時,會擺手或點頭示意,呼喚他的名字時,會循聲轉頭。向他要玩具時,能伸出手將玩具交給別人,但不肯放手;能配合穿衣時伸手,穿襪、鞋時伸腳;喜歡與成人交往,但見到陌生人仍怕羞。喜歡重複的遊戲,如「再見」、玩拍手遊戲、躲貓貓。

3、營養與餵養

6個月以後的寶寶,一晝夜仍需餵奶3-4次,如果是喂牛奶的,全天總量不應少於600毫升。在以奶或奶製品為主的基礎上,外加兩頓輔食。此期輔食添加品種:

1、添加干、硬食物:如粥、爛面、小餛飩、烤饅頭片、餅乾、瓜果片等,以促進牙齒的生長並鍛煉咀嚼吞咽能力,還可讓寶寶自己拿著吃,以鍛煉手的技能。

2、添加雜糧:可讓寶寶吃一些玉米面、小米等雜糧做的粥。雜糧的某些營養素高,有益於寶寶的健康生長。

3、增加動物性食物的量和品種:如可以給寶寶吃整隻蛋了,還可增添肉鬆、肉末等。

要逐漸使輔食多樣化。寶寶每天的飲食包括五大類,即:(1)乳類:母乳或牛乳;(2)糧食類;(3)肉蛋、豆製品類;(4)蔬菜、水果類;(5)油類。只有每天都吃到這些食物的混合製品,寶寶才能獲得均衡合理的營養。

從7個月開始,還可開始訓練寶寶用杯、碗喝東西。開始嘗試時,可先給嬰兒一隻體積小重量輕易拿住的空茶杯,讓他們學著大人樣假裝喝東西,有了一定興趣後,父母每天鼓勵他們從杯、碗里呷幾口奶或水。

8、9個月的寶寶非常喜歡和大人一起進食,看到父母吃飯時,他會不由自主地吧嗒著嘴唇,會伸出雙手,一副讒嘴相,父母可以抓住時機給他喂些食物。寶寶對吃飯的興趣濃,也是培養寶寶定點吃飯的好機會,一般常可選擇在小推車上或嬰兒專用餐椅上。如果到了1歲再來培養坐在一處吃飯的習慣,難度就比較大,因為那時一方面寶寶身體的需要減少,一方面他的興趣日益廣泛,再也不把大部分的興趣都集中在進食上。所以,父母千萬不要錯過這個良機。

若想要給寶寶斷奶的話,還應做好斷奶的準備:逐漸停掉白天的餵奶,以牛奶、穀類食品、蛋、蔬菜、水果來取代,再慢慢停掉夜間的餵奶直至過渡到完全斷奶。寶寶的中、晚餐可以輔食為主。

寶寶一日飲食舉例

6:00-6:30 母乳或牛奶220毫升,餅乾3—4塊

9:00-9:30 蒸雞蛋1個

12:00-12:30 粥一碗(兒童碗約30克)加碎菜、魚末、豆腐

14:30-15:00 蘋果1/2—1個(刮泥)

15:30-16:00 母乳或牛奶220毫升

18:00-18:30 爛麵條一碗(約50克)加肉末加碎菜

20:00-21:00 母乳或牛奶220毫升

4、生活照顧

這個時期的寶寶,生活比較有規律,基本上定時飲食,定時睡眠,大小便也比較有規律,大便每天1—2次,小便間隔時間也比較長,大人可定時把尿。寶寶會坐穩以後,也可以讓他坐盆大小便。

隨著寶寶長大,白天睡眠時間及次數會逐漸減少。此期寶寶,白天約睡2-3次,上午睡1次,下午睡1-2次,每次1-2小時不等,夜間睡眠10小時左右。多數寶寶由於晚餐完全由輔食替代,睡前再餵奶後,夜間可以不吃奶,一覺睡到天亮,也有部分寶寶夜間會醒來2-3次解小便,在這些寶寶中,有一部分換好尿布後就接著入睡,也有一部分換好尿布後需吃一次奶再入睡,對於這部分寶寶每晚入睡前除了餵奶,應再喂點輔食,使他吃飽,漸漸養成夜間不需吃奶的習慣,這樣有利於孩子和大人的休息。

這個年齡的寶寶由於生長發育比較迅速,活動量也較以前明顯增大,所以衣服要做得寬鬆些,如果過緊,會妨礙寶寶的活動和呼吸。但衣袖不能過長,以免妨礙寶寶手的活動。

此外,8、9個月的寶寶開始能扶著欄杆站起來,平時也喜歡站在大人腿上又蹦又跳,因此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子顯得十分重要。鞋子最好選擇鞋底稍硬的布鞋。鞋子大小一定要合適,太大了,寶寶活動不方便;太小了,容易擠壓寶寶的腳。

由於寶寶此時睡眠時間減少,活動能力增強,寶寶對外界環境越來越感興趣,因而戶外活動時間可增加到每日2-3小時。除了給孩子玩遊戲,與人交往外,應盡量多地讓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讓自然界的各種動植物、自然景觀,給寶寶以良好的感官刺激,使寶寶得到心理的安寧與美的享受。

5、寶寶變得愛生病了,怎麼辦

6個月以內的寶寶很少生病,可是6個月以後,寶寶卻明顯變得愛生病了,是因為領養者照顧不周嗎?可別先急著埋怨,並不是只有你家的寶寶愛生病哦。這主要是因為寶寶還在媽媽的肚子里時,媽媽就通過胎盤向寶寶輸送一些抗感染的免疫球蛋白,母乳中也含有大量的免疫因子,這樣共同來幫助6個月內的寶寶度過生命中脆弱的階段。然而到了6個月時,這些抗感染物質,因分解代謝逐漸下降以致全部消失,而寶寶自身的免疫系統還沒發育成熟,免疫力較低,因此寶寶就開始變得比以前愛生病了,如患各種傳染病以及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其他感染性疾病,尤其常見的是感冒、發燒和腹瀉等。也正因為此,預防傳染病和各種感染性疾病是6個月以後寶寶保健的主要內容。

作為孩子的父母,可以做好以下幾點:

1)定期帶寶寶到兒童保健門診進行健康檢查,以便及時發現生長發育中的偏移,及時干預,促進寶寶更加健康等等。

2)按期帶寶寶進行預防接種,這是預防小兒傳染病的有效措施。

3)合理餵養,保證小兒營養:各種營養素如蛋白質、鐵、維生素D等都是寶寶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特別是蛋白質是合成各種抗病物質如抗體的原料,原料不足則抗病物質的合成就減少,寶寶對感染性疾病的抵抗力就差。因此,加喂輔食後,仍應保持每天3次以上的母乳餵養,人工餵養的寶寶除輔食外,應保證每天喂牛奶600毫升。

4)保證寶寶每天有充足的睡眠也是增強體質的重要方面。

5)進行適當的體格鍛煉是增強體質的重要方法,可進行主被動操以及其他形式的全身運動,還可多帶寶寶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和多呼吸新鮮空氣。

6)合理安排寶寶一天的生活,講究衛生,從小培養寶寶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6、寶寶變得「挑食」了,怎麼辦

很多的媽媽都會有這種感覺:自己的寶寶在6個月以前吃東西是很乖的,幾乎是給他吃什麼他就吃什麼,怎麼到了7、8個月以後,反而挑食起來,不喜歡吃的東西他就會用舌頭頂出來。這是因為,隨著嬰兒味覺的提高,對食物的好惡就越來越明顯,而且會用抗拒的形式表現出來。但他的這種「挑食」並不能同大孩子的挑食相提並論,在這個月齡不愛吃的東西到了下個月齡就愛吃這是常有的事。所以,父母用不著太在乎嬰兒的這種「挑食」,。如果他只是不愛吃動物性食物魚、雞蛋、豬肉等中的一兩樣是不會造成營養缺乏的。穀類食物里的品種很多,不吃其中的幾種也是完全沒有關係的。做爸爸媽媽的千萬不可強迫,這次不吃,可以過一段時間再試試看,也不能因為一次不吃,以後就從不見面。還可以通過改變一下食物的形式再餵給他吃,或選取營養價值差不多的同類食物替代,比如,寶寶不愛吃碎菜或肉末,你可以把它們混在粥內或包成餛飩來喂;實在不愛吃雞蛋羹的話,可以炒雞蛋給他吃,或者給他幾個煮熟的鵪鶉蛋,自己抓在手裡吃。

7、寶寶光喝魚湯、肉湯,行嗎

寶寶到了7、8個月時,已經能進食魚肉、肉末、肝末等食物了,但不少父母特別是領養孩子的祖輩們,仍然光給孩子喝湯,不給他們吃肉,怕孩子還小,牙沒幾顆,吃不動。其實,是他們低估了孩子的消化能力;還有的家長是抱著湯的味道鮮美,營養都在湯里的想法,而這些想法都是錯誤的,它限制了孩子去更多地攝取營養。

根據化驗測定:湯里含有的蛋白質只是肉中的3%-12%,湯內的脂肪低於肉中的37%,湯中的無機鹽含量僅為肉中的25%-60%,所以可以這樣說,無論魚湯、肉湯、雞湯多麼鮮美,其營養成分是遠不如魚肉、豬肉、雞肉。因此,父母在喂湯的時候要同時喂肉,既能確保營養物質的攝入,又可充分鍛煉寶寶的咀嚼和消化能力,並促進寶寶乳牙的萌出。

8、大小便習慣的培養---訓練寶寶坐盆

進入8個月的寶寶已經能單獨穩坐,因此從8個月開始,在前幾個月訓練的基礎上,可根據寶寶大便習慣,訓練他定時坐盆大便。寶寶的大便次數一般每天大約1次-3次,這與每個孩子的習慣、腸道的功能或飲食的內容有關。若發現寶寶有發獃,停止遊戲,扭動兩腿,神態不安時應及時讓他坐盆,大人應在旁邊扶持,並發出「嗯、嗯」的聲音,促使小兒排便。開始坐盆時每次2-3分鐘,逐步到5-10分鐘。如果寶寶一時不解便,可過一會再坐,但不要將寶寶長時間放在便盆上。坐便器最好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掌握小兒排便規律後,令其坐盆的時間也宜相對固定,這樣多次訓練,便可成功。便盆周圍要注意清潔,每次必須洗凈;冬天注意便盆不宜太涼,以免刺激引起大小便抑制;也不要把便盆放在黑暗偏僻處,以免寶寶害怕不安而拒絕坐盆。此外,切忌養成在便盆上餵食和玩耍的不良習慣。

9、出牙與乳牙的保護

一般來說,寶寶在6個月左右開始萌出第一顆乳牙。但是,乳牙萌出的早晚受著遺傳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各個孩子多少有些差異,有的可以早到4個月,有的可以晚到10個月。但也並不是牙出得早,孩子就聰明,出得晚就顯得遲鈍。只要孩子是健康的,牙出得早晚與智力無關。

牙齒萌出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多數寶寶沒有特別的不適。有些會出現暫時性流涎增多、哭鬧、煩躁不安、低熱等現象,一般也不需要特別的處理,在牙齒萌出後就會好轉或消失。

乳牙對兒童的咀嚼、發音、恆牙的正常替換和全身的生長發育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從乳牙萌出開始就應該特別注意對乳牙的保護。應做好以下幾點:

1)供給適量的營養物質,尤其要多補充蛋白質和鈣質。同時也要吃一些易消化又較硬的食物,以促進乳牙的生長,方便牙面的清潔。

2)少吃甜食、減少不規則的零食。吃完後應立即喂溫開水漱口,去除齲齒的誘發因素。

3)糾正口腔不良習慣,如吸吮手指、含奶或含飯在口中入睡等。

4)增強身體抵抗力,預防傳染性疾病。

10、爬行的重要性

寶寶在7個月時,多是匍匐爬行,以腹部蠕動,四肢不規則地划動,往往不是向前,而是向後退,或者在原地轉動;到8、9個月時發展為四肢爬行,用手和膝蓋爬行;最後發展為兩臂和兩腳都伸直,用手和腳爬行。

有些父母以為爬行是孩子自然而然的事情,不注意創造條件讓孩子早點學爬和讓孩子多爬,這是因為他們不了解爬行對孩子身心發育的好處。

那麼,讓孩子多爬有那些好處呢?首先,爬行時嬰兒必須頭、頸抬起來,胸腹離地,用四肢支撐身體的重量,這就使手、腳、胸、腹、背、手臂和腿的肌肉得到鍛煉而逐步發達起來,為以後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另外,寶寶學會爬行以後,擴大了視野和接觸範圍,通過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官刺激大腦,促進各方面的協調,對大腦的發育和智力的開發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爬行,還能提高嬰兒的新陳代謝水平,有助於身體的生長發育。爬行,對嬰兒來說可謂是一項劇烈的運動,能量消耗較大,這種活動與坐著相比能量消耗要多1倍,比躺著要多2倍。由於身體能量消耗增多,寶寶就吃得多,睡得香,身體也長得快和結實。

11、爬行的訓練與安全衛生

一般嬰兒能夠自如翻身就有了學爬的機會,開始他只能趴著玩但不能向前爬,或者是在原地扭轉及向後退,此時家長可有意識地教嬰兒練習爬。首先要有一個適合爬行的場地,如一個大的床或地板,鋪上席子、毯子或泡沫地板墊,要平整乾淨,若是用床則不能太軟。將寶寶俯卧在床上,媽媽在寶寶前面擺弄會叫或會響的玩具如小鴨子、小熊打鼓等,吸引他的注意,並不停地說:「寶寶,小鴨子叫了(或小熊敲鼓了),快來拿啊!」爸爸則在身後用手推著寶寶的雙腳掌,使其藉助爸爸的力量向前移動身體,接觸到玩具,以後逐漸減少幫助,訓練寶寶自己爬。開始爬行時寶寶可能很費力,腹部離不開床面,大人可用一條毛巾放在他的腹部,然後提起腹部讓他練習手膝爬行,漸漸地他會上下肢協調起來,可以用雙手及雙膝協調靈活地向前爬行。練習爬行不但輪流鍛煉了四肢的耐力,而且能增強小腦的平衡與反應聯繫,這種聯繫對寶寶日後學習言語和閱讀也會有良好的影響。

8、9個月的寶寶一旦學會了獨立爬行,爬行就成了他們最喜愛的活動,他會在家裡的床上、地板上、沙發上甚至角角落落到處爬來爬去。這時,做家長的可千萬要注意寶寶爬行時的安全和衛生。家裡的布置要重新審視,地板要打掃乾淨,鋪上席子、地毯或棉墊之類的東西。傢具的尖角要用海綿或布包起來,藥品也不要放在他能抓到的地方。室內電線要絕對安全,電線、電源開關、插座、檯燈等電器,要放在孩子摸不到的地方。如果有不用的插口,應當用絕緣材料將它們塞好、封上。窗戶應有護欄,或者使床遠離窗戶,防止寶寶爬上窗檯。熱的湯、飯菜上桌後,不要讓他接近或爬上桌子。放在桌上的熱水瓶、茶具、花盆等儘管孩子夠不著,但他有可能抓住桌布把它們拉下來。不要讓寶寶用爬髒的小手直接拿東西吃。寶寶爬來爬去時,家長最好在一旁看護,否則一旦孩子發生危險,將追悔莫及!

12、寶寶貧血了,為什麼?怎麼辦?

6個月左右的寶寶特別容易發生營養性缺鐵與缺鐵性貧血,一方面是因為小兒生長發育迅速,需鐵量也就相對比成人要多,另外也因為此年齡的寶寶處於血液量增加,血液溶質生理性稀釋的階段。如果再有餵養不當,添加輔食不及時,飲食習慣不好、慢性腹瀉,或其它有關疾病,造成攝鐵量不足和吸收不良等,更增加了小兒患缺鐵與缺鐵性貧血的機會。

缺鐵性貧血對小兒的生長和身體各器官的功能都會造成不利影響。臨床研究發現,長期貧血的患兒,會出現生長緩慢,身材矮小,體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記憶力差,智力減退等表現。

那麼寶寶得了營養性缺鐵性貧血該怎幺辦呢?

首先,應加強護理,保證小兒有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飲食,消除發病的原因。餵養不當所致鐵攝入不足者應改善飲食,給予富含鐵的食物,如肉、肝、魚等或鐵強化食品,並且宜從小劑量開始逐漸調整,不能操之過急,避免引起胃腸道不良反應。餐後多給維生素C或新鮮水果促進鐵吸收。民間還有用紅棗赤豆湯補血的做法,但臨床觀察發現,這種方法的效果不明顯。這是因為,植物性食物中鐵的吸收率較低,只佔1-7%,而動物肝、肉、血等食物中血紅素鐵吸收率可高達10-22%。此外,對於有慢性腹瀉、腸寄生蟲、腸息肉等的患者,均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對於血紅蛋白在100-110克/升之間的輕度患者,可通過改善飲食矯治,不用服藥。但如果血紅蛋白在100克/升以下,就應該服鐵劑治療。鐵劑是治療缺鐵性貧血的特效藥。常用的有硫酸亞鐵和乳酸亞鐵、富馬酸鐵、葡萄糖酸亞鐵。應按規定的藥量服用,這樣能使鐵的吸收率達到最高限度,超過規定的劑量反而會使鐵的吸收下降,還會增加對胃黏膜的刺激,發生噁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反應。鐵劑最好在兩餐之間服用,既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又有利於吸收。鐵劑還不應與牛奶、茶水同服,因牛奶中含磷較高,茶水含鞣酸,都會影響鐵的吸收。如果有的孩子服藥後副作用比較大,可服用刺激性比較小的葡萄糖酸亞鐵,或把藥物減至半量,待胃腸道癥狀消失後再加至足量。

一般來說,小兒在服藥3-4周後貧血即能被糾正,但此時不宜馬上停葯,應在血紅蛋白恢復正常水平後再繼續用藥6-8周,同時應給予孩子含鐵多的食物。

13、寶寶認生怎麼辦?

一般嬰兒能夠自如翻身就有了學爬的機會,開始他只能趴著玩但不能向前爬,或者是在原地扭轉及向後退,此時家長可有意識地教嬰兒練習爬。首先要有一個適合爬行的場地,如一個大的床或地板,鋪上席子、毯子或泡沫地板墊,要平整乾淨,若是用床則不能太軟。將寶寶俯卧在床上,媽媽在寶寶前面擺弄會叫或會響的玩具如小鴨子、小熊打鼓等,吸引他的注意,並不停地說:「寶寶,小鴨子叫了(或小熊敲鼓了),快來拿啊!」爸爸則在身後用手推著寶寶的雙腳掌,使其藉助爸爸的力量向前移動身體,接觸到玩具,以後逐漸減少幫助,訓練寶寶自己爬。開始爬行時寶寶可能很費力,腹部離不開床面,大人可用一條毛巾放在他的腹部,然後提起腹部讓他練習手膝爬行,漸漸地他會上下肢協調起來,可以用雙手及雙膝協調靈活地向前爬行。練習爬行不但輪流鍛煉了四肢的耐力,而且能增強小腦的平衡與反應聯繫,這種聯繫對寶寶日後學習言語和閱讀也會有良好的影響。

8、9個月的寶寶一旦學會了獨立爬行,爬行就成了他們最喜愛的活動,他會在家裡的床上、地板上、沙發上甚至角角落落到處爬來爬去。這時,做家長的可千萬要注意寶寶爬行時的安全和衛生。家裡的布置要重新審視,地板要打掃乾淨,鋪上席子、地毯或棉墊之類的東西。傢具的尖角要用海綿或布包起來,藥品也不要放在他能抓到的地方。室內電線要絕對安全,電線、電源開關、插座、檯燈等電器,要放在孩子摸不到的地方。如果有不用的插口,應當用絕緣材料將它們塞好、封上。窗戶應有護欄,或者使床遠離窗戶,防止寶寶爬上窗檯。熱的湯、飯菜上桌後,不要讓他接近或爬上桌子。放在桌上的熱水瓶、茶具、花盆等儘管孩子夠不著,但他有可能抓住桌布把它們拉下來。不要讓寶寶用爬髒的小手直接拿東西吃。寶寶爬來爬去時,家長最好在一旁看護,否則一旦孩子發生危險,將追悔莫及!

14、7-9個月寶寶的語言訓練

7個月左右的寶寶不僅會經常模仿你對他發出的雙輔音,而且有50~70%的寶寶會自動發出「爸爸」、「媽媽」等聲音。當寶寶自動發出「爸爸」、「媽媽」等重複音節時,說明他已步入了學習語音的敏感期,爸爸媽媽要敏銳地捕捉住這一教育的契機,在寶寶愉快時,或者每天臨睡前,經常給他高聲朗讀圖書、念兒歌、說繞口令;在日常的生活當中,隨時隨地多和寶寶說話,並注意將語言、物體和動作聯繫起來,通過嬰兒的視覺、聽覺及觸覺等來幫助寶寶進一步理解語言。比如,寶寶口中亂叫「爸爸媽媽『時,開始時他還不懂得語意,但只要你一旦發現他發出「爸爸」的聲音,你就立刻讓他的臉朝向爸爸,用你的手指著爸爸,並模仿他「爸爸」的聲音。漸漸地當你說「爸爸」時,他就會朝爸爸看;用同樣的方法,當你說「媽媽」時,他就會轉向媽媽一方。再比如,媽媽一面拿著蘋果,一面發出「蘋果」的聲音,同時,讓寶寶摸摸、聞聞、嘗嘗,這樣,經過多幾次的重複,媽媽一說「蘋果」兩字,寶寶就能知道是什麼意思了。還可以用類似的方法,教寶寶指認自己的五官等等。

對8、9個月的孩子,還應有意訓練語言和動作的聯繫,如「謝謝」、「再見」。爸爸給寶寶玩具或東西吃時,媽媽在一旁要講「謝謝」,並要求寶寶模仿點頭或鞠躬的動作以表示「謝謝」。當家裡有人出門,你一面說「再見」,一面揮動寶寶的小手,向要走的人表示「再見」。通過逐漸訓練,使他一聽到「謝謝」就鞠躬或點頭,一聽到「再見」就揮手。但要注意教會一種動作後再教另一種,一般訓練學習一種動作約需1周-2周才能穩定鞏固,並且以後還需經常做。

15、遊戲

遊戲(一):坐、躺遊戲

對於7個月左右的寶寶,可經常與他玩坐起、躺下的遊戲,以增強寶寶的頸背肌和腹肌力量,幫助他儘快坐穩。

方法如下:媽媽握住寶寶兩隻手腕,也可把大拇指放在他手心,讓他緊握,慢慢把他從仰卧拉起成坐位,然後輕輕放下,如此來回拉坐。也可母子對坐,雙手握住寶寶手腕,讓其前俯後仰玩拉大鋸的遊戲,每天可玩1次-2次,每次5、6分鐘。

遊戲(二):爬行遊戲

9個月的寶寶特別喜歡爬來爬去,多爬能夠促進腦的發育。你可以為寶寶設置各種有趣的爬行遊戲,如鑽「山洞」——讓他從你的肚皮底下爬過去;越「盆地」——讓他從大澡盆上爬進來,爬出去;「突破封鎖線」——把你的身體作為障礙物,讓他從你的身上爬過去;你還可以給他一個滾動的小球,讓他「跟蹤追擊」。

遊戲(三):拾物

拾物練習主要是練習嬰兒彎曲及直立身體,還可促進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

寶寶學會扶站後,可將他扶站在有欄杆的小床邊,讓他一隻手扶欄杆,在寶寶腳邊放一個玩具,引導他彎下腰用另一隻手拾身邊的玩具。拾到玩具後,大人應加以稱讚,如說:「寶寶真棒」或親吻一下寶寶,寶寶就會很高興地再次去拾玩具。

千萬記住,在遊戲當中,做家長的可不要吝嗇你的讚揚話,而要用豐富的表情、由衷的喝彩、興奮的拍手、豎起大拇指的動作,營造一個「強化」的親子氣氛,讓寶寶充分體驗到成功的歡樂。而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將不斷地激活寶寶探索的興趣和動機,極大地促進他形成自信的個性心理特徵,更加健康茁壯地成長。

16、嬰兒主被動操

嬰兒主被動操適用於7-12個月的嬰兒。是在成人的適當扶持下,加入嬰兒的部分主動動作來完成的。嬰兒主被動操的動作主要有鍛煉四肢肌肉關節的上下肢運動,鍛煉腹肌、腰肌以及脊柱的橋形運動、拾物運動,為站立和行走作準備的立起、扶腋步行、雙腳跳躍等動作。嬰兒每天進行主被動操的訓練,可活動全身的肌肉關節,為爬行、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

嬰兒主被動操共八節,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節:起坐運動。(1)預備姿勢:嬰兒仰卧,兩臂放在軀體的兩側,媽媽握住嬰兒手腕,拇指放在嬰兒手心裡,讓嬰兒握拳。(2)把嬰兒雙臂拉向胸前,兩手距與肩同寬。(3)媽媽握住嬰兒的手腕,慢慢拉引嬰兒向上、向前,但不要過於用力。(3)讓嬰兒自己使勁坐起來。(4)還原成仰卧姿勢。

第二節:起立運動。(1)預備姿勢:嬰兒俯卧,雙手支撐在胸前,媽媽雙手握住嬰兒肘部。(2)握小兒肘部,讓嬰兒慢慢從俯卧位變成用雙膝跪地。(3)扶嬰兒站起。(4)雙膝再跪地,還原至俯卧姿勢。

第三節:提腿運動。(1)預備姿勢:嬰兒俯卧,兩肘支撐身體,兩手向前平放。媽媽握住嬰兒的兩小腿。(2)媽媽輕輕向上抬起嬰兒雙腿,只抬高嬰兒的下肢,胸部不得離開床面。(3)還原成預備姿勢。

第四節:彎腰運動。(1)預備姿勢:讓嬰兒背向媽媽站在前面,媽媽一手扶住嬰兒雙膝,另一手扶住嬰兒腹部,在嬰兒前方,放一玩具。(2)讓孩子彎腰前傾。(3)鼓勵孩子拾取玩具。(4)拾取玩具成直立狀態,復原。

第五節:托腰運動。(1)預備姿勢:嬰兒仰卧,成人一隻手托住嬰兒腰部,另一隻手按住嬰兒踝部。(2)托起小兒腰部,使嬰兒腹部挺起,成橋形。並鼓勵孩子自己用力。(3)放下小兒腰部,復原。

第六節:游泳運動。(1)預備姿勢:讓嬰兒仰卧,成人雙手托住小兒胸腹部。(2)懸空向前向後做來回搖擺動作,鼓勵小兒活動四肢,做游泳動作。

第七節:跳躍動作。(1)預備姿勢:讓嬰兒面對面站在媽媽面前,讓媽媽用雙手扶住嬰兒腋下。(2)媽媽雙手扶住嬰兒腋下,稍用力將嬰兒托起離開床面,讓小兒足尖著地,輕輕在床上做跳躍動作。

第八節:扶走運動。(1)預備姿勢:小兒站立,媽媽站在小兒背後,或前面,扶小兒腋下或前臂。(2)扶著小兒,讓他向前邁步走。

第四章 10—12個月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徐秀

1、體格生長

體格生長進一步放慢。體重每月平均增加150-250克,身高增長1-1.5厘米。乳牙萌出約4-6顆門牙。

10-12個月男童體格發育

月齡 體重(千克) 身長(厘米) 頭圍(厘米) 胸圍(厘米)

10個月 9.90 75.4 46.3 46.0

11個月 10.17 76.7 46.6 4*4

12個月 10.42 78.0 46.9 46.8

1-3個月女童體格發育

月齡 體重(千克) 身長(厘米) 頭圍(厘米) 胸圍(厘米)

10個月 9.40 74.0 45.2 45.2

11個月 9.52 75.2 45.4 45.3

12個月 9.64 7*4 45.6 45.4

2、10-12個月寶寶神經心理發育特點

10個月的寶寶已能很好的用雙手扶住傢俱或欄杆站立,11-12個月會扶家具行走,能由成人牽著兩手或一手行走,有的寶寶還喜歡自己推著童車前進。大約有1/4-1/2的小兒在12個月時已會獨自行走幾步。軀體靈活度和平衡功能也大大增加,能在床上或平地上自由改變體位,由卧位翻身或坐位再攀欄站起,或由扶站位跪下或轉成坐位。

手指動作更加靈活,能準確地伸手用拇指和食指指端摘起小物品(如小丸、飯粒等),部分12個月的小兒用拇食指摘小丸時腕部已能離開桌面,與成人相似。會熟練地將鈴和搖蕩鼓搖動發出聲音;能聽從命令將積木從盒子里取出,部分小兒已能將兩塊小積木搭在一起。用手指拿東西吃得很好,但用匙吃東西時還需要幫助,已會用手掌握筆塗塗點點。

從11個月起能聽名稱指物或圖5-6種;對一些圖畫中的畫面有興趣,這是有意注意的萌芽;11-12個月的小兒能聽懂父母說的一些話,並執行簡單的命令,如「把帽子拿起來」等。已開始理解成人的肯定(讚揚)和否定(制止),並能作出相應的反應。對成人的讚揚有積極反應,如他的某個動作引起父母哈哈大笑,他也跟著笑,並一遍遍地重複這個行為以引人發笑。對成人否定的語言、語氣甚至眼神也能應答,如聽成人喊「不要動、不要拿」,他會把正要拿起的物品放下。語言發育已進入的萌芽階段,開始學說話,會說一些簡單的詞,能將語言與實際人、物聯繫起來,常常是一個詞代表很多的意思;部分孩子已能說出1-2個有意義的詞(如「媽媽」、「爸爸」)或模仿動物的叫聲(「汪汪」表示狗)。語言發育個體差異較大,約半數小兒至12個月還不能說出有意義的詞,但他們對成人的語言應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此外,此年齡的小兒能準確地表示憤怒、害怕、嫉妒、焦急、同情等情感;能用手勢表示簡單的需要;顯示出更大的獨立性;不喜歡被大人攙扶和抱著;喜歡故意把東西扔掉又揀起;喜歡玩藏東西的遊戲。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能聽指令幫忙拿東西;能玩簡單的想像遊戲,如輕拍或搖動玩具娃娃。

第四章 10—12個月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徐秀

3、1歲寶寶還不會開口叫媽媽,怎麼辦?

孩子到了該開口說話的年齡尚不開口時,媽媽首先要注意一下寶寶的聽力如何,假如聽力沒有問題,且已能聽懂、理解成人的一些簡單指令,則可寬寬心,然後再檢查一下平時帶教孩子的態度和方式、家中的語言環境如何。寶寶開口學說話,不僅需要有正常的聽力、發音器官和健全的大腦,還需要有良好的周圍環境刺激。1~2歲孩子初學說話時積極性並不是很高,只有在他對事物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且心情愉快時才喜歡說話,因此做父母的可以從以下這幾個途徑著手,教孩子學說話。

首先,讓孩子多聽。媽媽可以在各種場所對寶寶進行說話,讓寶寶多聽,訓練他的聽覺靈敏度和對語言的理解。如對寶寶的日常生活照料過程中,可以一邊做,一邊對寶寶說「寶寶舉舉手,媽媽給寶寶穿衣服」;電話鈴聲響起的時候,指著電話說「電話」,門口小狗叫,可以說「汪汪狗」等。也可以放一些兒童歌謠,讓寶寶多聽,通過一段時間量的積累,寶寶的語言會有質的飛躍,模仿著開口了!

其次,鼓勵孩子多說話。只要孩子能開口發聲,儘管剛開始往往還不會以正確的語音發音,大多講的是「娃娃語」,成人不一定能聽懂,但此時媽媽應該給予積極回應,給他鼓勵:「寶寶說得真好,再講給我聽聽。」如寶寶指著小狗叫「汪汪」,媽媽可以接下去講,「哦,寶寶是在告訴媽媽這是小狗,是嗎?」,給孩子一個回應,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將話題繼續下去,提高孩子講話的興趣。

第三,積極給孩子創造開口的機會,積極誘導孩子開口說話。平時多與孩子接觸,多和孩子一起做遊戲,在和孩子一起的過程中,帶他廣泛地認識各種事物,如帶他去公園遊玩時,開始先教他,「寶寶看,小鳥、紅花、綠樹……」,再次去的時候,可以問他:「寶寶,小鳥在哪兒?紅花呢?綠樹呢?……」,慢慢地可以問他:「寶寶,這是什麼?」,若寶寶講得對,媽媽立即給予鼓勵和表揚。若講不出來,也沒關係,媽媽自己再說一遍,然後鼓勵寶寶模仿。

孩子開口說話進展如果較慢,做父母也不必過分擔憂,語言的發展需要有家庭語言環境的良好刺激,孩子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過程,多給他機會,多和孩子講話,終有一天孩子會象一下打開話匣子,象百靈鳥一樣,天天圍著媽媽講個不停。

4、寶寶餵養及一日食譜舉例

經過了近半年的各類輔助食品添加訓練,到這階段的小兒幾乎能接受除奶以外的其他任何食品。這時候嬰兒能吃的食物品種基本和成人相似,但因其自身的生理特點如乳牙尚未完全萌出、口腔咀嚼能力尚不夠發達等等,對食品的質地和烹飪還是有些特殊的要求,要求食物碎、爛、軟為主,如給孩子吃肉要燒得酥爛些、肉塊要細小些,不能象成人一樣給他咬大塊的紅燒肉。但此時需要訓練嬰兒的口腔運動能力和咀嚼能力,別小看寶寶的小乳牙,此時的他已能用幾顆門牙和牙床咬熟菜塊、啃蘋果、吃餅乾了,因此可以給他吃有一定質地、適當硬度的食物,繼續訓練他的進食能力。少數孩子開始吃稍有點質地的食物就出現作嘔現象,大多因為平時只吃泥糊狀和流質食物,一下子接觸塊狀食物口腔各部分運動不協調、不適應造成的。

這階段的孩子斷母乳後,為保證營養、促進孩子健康成長,每天仍需要500~600毫升左右的牛奶攝入以保證其優質蛋白質、脂肪的來源,同時保證一日三餐葷素調配合理,每餐不僅要有主食米飯的攝入,還要有一定量的魚、肉、蛋等動物性食物和蔬菜的攝入。家長對食品的選擇觀點要靈活多變,如在蔬菜的選擇上,品種有許多種,不要僅局限在青菜、胡蘿蔔、西紅柿,象菠菜、白菜、土豆、豆芽、芹菜、洋蔥、韭菜等都可以嘗試,而且不要以為孩子一次、兩次拒吃蔬菜,就認為孩子不喜歡吃該菜,今後再也不給嘗用,而應經常反覆給他嘗試,讓他有個適應的過程,切忌採用硬哄、硬騙、硬壓等方法使孩子吃東西,從而讓孩子對進食、食品產生一個心理抵觸情緒。

10-12個月孩子的一日食譜舉例:

早上7點:牛奶一瓶220毫升,小饅頭夾肉鬆一個

上午9點: 蒸蛋一個

上午12點: 米飯半碗、清蒸帶魚肉25克、菠菜豆腐湯小半碗

下午3點: 酸奶一杯150毫升,餅乾2塊

下午6點: 薺菜肉末麵條一小碗(其中肉末約20克)

晚上8點: 牛奶一瓶220毫升

5、如何訓練寶寶學走路

10個月時,嬰兒的手腳動作大多已能夠很好協調,使他能扶著傢具自己站起來,下一步是開始扶著傢具向一邊拖著腳走,最後他在沒有人扶的情況下,自己開始搖搖擺擺地邁出最初的幾步,但不是很穩,通常需要伸出雙手來保持身體的平衡。這個階段,孩子會經常跌到,這時父母應鼓勵他自己爬起來,鼓勵他「再來一次」。並對每一次的獨走成功立即給予表揚。這樣,在一次次跌到爬起起步走的過程中,孩子學會了如何保持身體平衡,學會了如何行走自如,在提高他的能力同時也增強了他的自信。

有些孩子生性比較膽怯,開始不敢獨自開步走,這時父母可採用以下這幾個方法幫助他學走路:(1)孩子與你面對面,讓孩子的雙腳分別站在你的雙腳背上,握住他的雙手,然後你左右交替一步一步邁步向後退,帶動他左右交替向前邁步。(2)讓孩子站在床沿或長沙發的一頭,你在旁用玩具逗引他移步走。(3)讓寶寶牽著父母雙手或單手走路。(4)父母面面相對蹲下,距離為伸手能相觸,讓孩子在這段距離內自己獨立行走。(5)讓孩子靠牆站立,你在距他不遠處用玩具逗引他走過來。

孩子早期心智的發展,都有個最佳時期,這時期給孩子施以適當的刺激,能促進孩子身心的成熟。有些做父母心疼孩子,怕孩子摔痛、摔傷,用「學步車」來代替教孩子走路。殊不知,省去或縮短了孩子鍛煉的過程,孩子的大腦和神經得不到相應的刺激,沒有通過四肢的主動運動,達不到刺激大腦神經細胞發育的目的,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反而受到了明顯的影響和阻礙。

6、如何給寶寶斷奶?

寶寶長到10個月左右,媽媽該考慮給他斷奶了。在氣候宜人的季節、寶寶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可以逐步實施。記住給寶寶斷奶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容易事,需要有一段時間的過渡。首先,漸漸減少母乳餵養的次數,如由一天4次漸漸減到3次、2次、1次,直至完全不吃母乳。與此同時,一日三餐開始試著喂軟飯、饅頭、麵條等主食加各類菜肴來替代喂母乳的次數,這不僅促進他味覺的發育,訓練他的口腔運動功能,讓他學會如何吃厚稠食物、固體食物,且使他吃同樣體積的食品可獲得更多的能量和營養素。其次,在減少母乳的同時,應增加一定量的奶粉或牛乳,要知道斷奶指的是斷母乳,而不是所以的乳製品。小兒每天攝入的魚肉蛋白質不僅量有限且消化不完全,而乳製品不僅營養豐富,又容易消化吸收,乳製品還是小兒優質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因此在斷母乳同時培養孩子習慣喝牛奶,保證至少一天有2~3杯,總量在500毫升左右的牛奶攝入。這樣逐步用飯、面、牛乳來代替母乳,是喂母乳的次數越來越少,直至自然的完全斷去。

斷母乳過程是一個較複雜的過程,孩子要有個逐漸適應的時期,不但生理上要有個適應過程,在心理上也有個適應過程,切忌不能用粗暴簡單的方法來解決。有的媽媽在斷奶時,採用一些不科學的方法,如在乳頭上塗上紫藥水或抹上辣椒、黃連等,企圖通過惡性刺激、恐嚇孩子來達到斷奶的目的,這些做法很容易使孩子產生恐懼、焦慮、憤怒、悲傷等不良情緒,不僅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傷害,還可能引起其他許多問題,因此是極不可取的。

由於寶寶開始逐漸少吃母乳,可能會變得越來越依戀母親,易出現母子分離焦慮,此時媽媽要給他多些愛護,親自喂他吃飯菜,和他一起做遊戲,特別是在臨睡前可以給他將個故事,唱個搖籃曲,讓他在媽媽柔和聲音中入睡,讓他感到雖然吃不到母乳了,媽媽還是時時在他身邊,關心他愛護他。

7、幫寶寶學會自己吃飯

1歲左右的孩子往往吵著要自己吃飯,不要媽媽喂,在飯桌上和媽媽搶著抓勺子。但真的讓他自己動手時,又笨手笨腳弄得滿地都是飯菜。使媽媽大傷腦筋,該如何對待這個「小淘氣」呢?幫寶寶學會自己吃飯是此時的最佳對策,也是為他將來獨立生活邁開重要的一步。那麼如何訓練寶寶自己吃飯?從何時開始較適宜呢?

首先要及時滿足寶寶的願望,培養他的興趣。一般寶寶到了7-9月大時寶寶小手的鉗取物品能力已發育良好,能準確地用拇指和食指揀取任何食物並把它放入口中。從此,他就開始對自己的進食有自己動手的願望-喜歡自己捧奶瓶喝奶、抓餅乾吃等,並從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父母也就從他這個年齡開始經常給他一些小食品自己拿著吃,教他自己捧杯子喝奶等,讓他體會自己的能力。漸漸得他的小手功能更加靈巧了,開始讓寶寶學著用小勺來吃東西。學會用小勺進食為他自己吃飯打下成功的基礎。

其次,在開始時,要給他容易吃、吃起來方便的食物,如煮爛切碎的豆、炒蛋、小塊肉片等。讓他品嘗成功的喜悅。否則,會使他易於受挫折甚至失敗,從而失去興趣和信心。再者,也是成功幫孩子學會自己吃飯關鍵的一點,父母要有耐心,給他一定的時間和機會。孩子剛開始自己動手吃飯時,不能指望他一開始他就能如你所願,吃飯乾淨利索。恰恰相反的是吃得往往不是一片狼藉,就是慢條斯理、左右扒拉不進口,此時做父母的切不可因此訓斥他,讓他感到緊張和壓力,也不要輕易越庖代徂喂他吃,打擊他的積極性,甚至失去想學的願望。做父母的應該鼓勵孩子自己吃,吃得不得法,不要責備他,應鼓勵他再試試,也可在一旁示範給孩子看,教會他一些基本技巧,如握勺、取食、平衡等技巧,直到他順利完成。

通過幫寶寶學會自己吃飯,不僅培養他獨立生活的能力,也訓練了他的小手靈巧功能,對促進大腦皮層的發育成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俗話說「心靈手巧」,通過日常生活鍛煉雙手的功能,手越來越靈巧,大腦也在不斷地接受外界信息刺激中逐漸發育成熟起來。

8、如何科學為小兒烹調食物?

由於嬰幼兒本身生理、心理的特點,1-2歲的孩子乳牙尚未長全,咀嚼能力差,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對烹調小兒的菜肴要求也很高,既要注意盡量多保存食物中的營養素,易於消化吸收,又要講究菜肴的色、香、味、形俱全,有利於增進小兒的食慾。

首先,在菜肴原料選擇上,宜選擇新鮮、易煮爛、易咀嚼的食物,如多選新鮮綠葉菜,少選筍類,多選豆製品,魚類選擇肉多刺少的海魚或淡水魚,如帶魚、鯧魚、鯰魚等。肉類宜買少骨少筋的,如雞胸脯肉、豬腿肉等。

其次,在食物初加工時,做到先洗後切。蔬菜先浸泡半小時到1小時左右,然後清洗;魚、肉、蝦應清洗乾淨,減少腥味;切菜時注意,1歲左右小兒的菜肴還應切得稍微小一點、細一點,既適合孩子口形的大小,又可以成為孩子的手指食品,能拿在手上吃。水產品、肉類須去骨、去刺。

第三,烹調的方法多採用炒、煮、蒸、燜、煨等,而盡量不用或少用油煎、油炸、燒烤等方法。蔬菜一般用急火快炒;肉類可先用蛋清、澱粉上漿後炒用,也可燉湯;魚類以清蒸或燉湯為佳。在調味時講究清淡、少刺激,低鹽、少糖、不用味精,特別注意不要以成人的口味標準來對待嬰幼兒的口味。

第四,在烹調過程中,講究各種菜肴的搭配,注意色、香、味、形,刺激孩子的食慾。食物的品種應經常變換,以引起孩子的興趣,有新鮮感,願意嘗試。

第五,食物的製作和烹調中,除了強調平衡膳食外,也要考慮季節特點:春季,春光明媚,萬物復甦,太陽日照好。孩子生長快速,多吃些含鈣豐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蝦米、肉骨頭燉黃豆湯等,促進嬰幼兒骨骼生長;夏季天氣炎熱,出汗量多,應多吃一些清爽食品,如各類瓜果類冬瓜、苦瓜、西紅柿、百合等;秋季天氣乾燥,可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荸薺、藕、芋艿、山藥等;冬季氣候寒冷,人體生理活動需要的熱量增加,多吃富含熱能、高蛋白的食品如羊肉、鴨肉、紅薯、紅棗、核桃、蘿蔔等。

總之,為孩子準備適合的膳食,不僅使他能吃、愛吃,保證孩子能攝入足夠其生長發育需要的營養,還讓他感到進食是個愉快、享受的過程。

9、培養孩子早期閱讀可以嗎?

嬰兒翻看圖書的技能發展迅速,是早期閱讀的基礎。到了10個月後,小兒手部動作技能的發展迅速,手指靈活,手眼協調是嬰兒主動學習的開始,是他們成長的重要標誌,是翻看圖書、閱讀圖書的基礎。

在早期教育的過程中,適當地給嬰兒提供畫面較大,內容簡單,與實物相近的圖畫書,讓他們重複翻閱,是嬰兒通過自己的雙手把圖書打開,找出自己喜歡的圖畫,體驗手作用於圖書而產生變化的樂趣,有重複翻閱的願望,從而培養對圖書的興趣。

研究表明,嬰兒視覺運動的調節能力及覺察、辨認能力到了4-6個月時已發展得很快。眼的視焦距調節能力與顏色視覺基本功能已接近成人,具備了早期閱讀的生理條件。而色彩鮮艷、畫面象形生動有趣的圖書,則為他們在與外界的接觸中,提供了一種視覺刺激,以幫助嬰兒學習吸取符號化的信息。

對圖書的有意識的注視,也是早期閱讀的基礎,也是早期培養嬰兒注意力的良好方法之一。越是有機會讓嬰兒看圖書,看畫冊,嬰兒注意的持久性就越能發展。

圖書為成人和嬰兒提供了一個相互交往、交談的主題,以及一起觀察的生動圖形,有利於成人與嬰兒的溝通,也有利於嬰兒練習發音、積累辭彙、學習說話,在這相對安靜的圖書閱讀活動中,會對嬰兒的智力發展更有利,且使親子關係在最融洽的閱讀氣氛中得到進一步發展。

朗讀故事是最成功的父母們的最大秘方之一。他對幼小的心靈有著深遠的影響,使孩子從小熱愛讀書。從9~10個月開始,家長就可以幫助孩子學習翻書頁,講讀故事。

10、如何給寶寶選購玩具?

玩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道具和夥伴,可促進小兒視覺、聽覺和觸覺的發展,鍛煉寶寶動手、動腦能力,讓孩子有個自由創造的空間,邊玩邊學邊創造,充分發揮他的豐富想像能力。

為孩子購買玩具,安全應放在第一位。購買的玩具首先要認清有無「CE」標識,這是符合***全檢測標準,沒有這個標識就不能買。其次還有一個綠色環保的標識,有綠色環保標識的玩具可以反覆清洗消毒,特別適合嬰幼兒玩耍。

不同年齡有適合其年齡特點的玩具,有些家長在給孩子買玩具憑自己的喜好,往往導致所買的玩具超前,使玩具沒有達到應有的功用。隨著孩子年齡的長大,各時期選擇的玩具應各不相同,下面簡單例舉各年齡段的適合玩具及其功用。

根據兒童年齡選擇玩具年齡 功能 玩具種類及名稱

0-1歲 發展視、聽、動作的文具 彩色氣球,懸掛玩具;八音盒;手搖鈴、響鈴棒、風鈴、撥浪鼓;布娃娃;小容器、套環、套碗、小推拉車、搖馬;積木、拼擦玩具等。

發展語言及認識能力的玩具 各種動植物形象、立體幾何圖形的玩具、交通工具、小用具等。

1-2歲 發展動作的玩具 推車、拉車、球類、攀登玩具(小滑梯等),投擲玩具(沙包、塑料小手雷、玩具保齡球等;平衡木、套疊玩具(套環、套杯、插棍等)、敲打縋床、穿繩玩具(木珠、塑管、木線軸等)、積木、拼插玩具等。

發展語言及認識能力的玩具 各種動植物形象、立體幾何圖形、交通玩具、小傢具及日用品玩具、木偶、畫片、畫冊等。

2-3歲 發展動作的玩具 球類、投擲玩具、攀登及鑽爬、搖蕩玩具(鞦韆);套疊玩具、穿繩玩具、結構玩具(各種積木);橡皮泥、面泥、紐扣板等;玩沙玩水玩具。

發展語言及認識能力的娛樂玩具 各種動物形象、交通工具、過家家用具;各種小樂器(鼓、鑼、手鈴、角鐵)、玩沙玩水玩具;醫療、商店、軍事等方面的形象玩具。

3-4歲 形象玩具 過家家玩具、動物玩具、交通玩具、醫療、商店、軍事等玩具。

建築結構玩具 積木積塑、沙、水、泥等天然材料。

智力玩具 牌類、拼圖、摸箱、摸袋、套人、套筒、配對、釣魚等玩具及簡單的棋類。

體育運動玩具 推車、槍、頭飾、風車、大中類球類、跳繩、沙坑、攀梯、鑽圈、橡皮筋;沙包、飛鏢、降落傘等;三輪腳踏車;樂器、木偶、手指偶等。

4-6歲 形象玩具 模擬人物、動物及其物品原物的形象玩具,飲具、餐具、醫療玩具等。

建築結構玩具 積木積塑、金屬組件、沙、水、泥等天然材料。

智力玩具 棋類(動物棋、軍旗、象棋、五子棋、跳棋);牌類(撲克牌、計算牌等);鑲嵌板、拼圖、套桶、滾球盒、穿株、魔方及各種電動、機械電腦機器人等。

體育運動玩具 手推小車、風車、風箏、鐵環、馬韁繩;皮筋、線繩、塑料圈、高蹺、鞦韆、平衡木、毽子、鑽筒、攀登架、軟梯等。

自製玩具 廢品收集箱,用來製作小玩具。

娛樂玩具 小樂器、洋琴、木琴、手風琴、電子琴、鋼琴、滑稽面具、布袋木偶等。

11、為寶寶買雙合適的鞋

為開始學走路的寶寶選購一雙雙合適的鞋是件很重要的事。這不僅對寶寶學會正確的走路姿勢息息相關,還是從小保護好孩子的腳的最基本的一件事。

為孩子選擇鞋子首先考慮穿著舒服。根據孩子的腳形、腳的實際尺寸,要求鞋既要有空間讓腳生長,又不能使孔隙太大以免不合腳,不便走路。鞋底稍柔軟而不滑,宜選擇橡膠底或布底為佳。鞋面以布或軟皮製的為好。其次,鞋子質地要輕便、柔軟,既要能保暖,又要宜透氣;鞋底要有彈性,能增強腳弓彈性的作用;鞋腰要結實不宜變形,避免孩子穿上後易將腳滑出來;鞋跟要平跟,有利於維持孩子的正常腳弓,不致引起肌肉和韌帶損傷;鞋面和鞋幫要有一定彈性、易起皺,使孩子在走路時,腳能自然地彎曲。第三,給學步的孩子買鞋,還應考慮到這時期的孩子在學走路時,從來都是眼睛向前看,而不向下看,稍不注意他的小腳就會踩到或踢到什麼東西,而痛得哇哇大哭。因此,鞋底和鞋幫應有保護小腳的一定厚度,能保護寶寶的腳不受粗糙地面或其他尖銳物品等潛在危險的傷害。最後,給孩子買鞋,最好帶孩子一起去試穿,真正做到心中有數。

此外,每隔一段時期,就要檢查一下寶寶的腳和鞋適合度,是否又該換鞋了,一般來將,嬰幼兒平均每2-3 個月就要換一雙大一點的鞋。

12、寶寶為什麼喜歡扔東西、撕紙片

接近一歲的孩子,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力量。他會喜歡扔東西,他能把放到他手中的東西一次又一次地扔到地上,從中得到極大的滿足和快感。同時他也將這樣扔東西行為當作一項「科學實驗」,看看東西被自己扔出去後,會有什麼反應?探索自己的動作(扔)和動作的對象(物)在扔前和扔後會出現什麼變化和效果。扔鈴鐺到地上會有很大的響聲;扔布娃娃到地上無聲無息……。孩子從「扔物」中發現物體有許多不同的屬性,從而增長其不少的見識和經驗。如果你在旁不停地幫他拾起來給他,他會扔得更歡,扔得更高興。他以為這時一種可以兩人玩的遊戲,而樂此不疲。想結束這種現象的最好辦法是將他放到乾淨的地板上玩,讓他自己扔,自己拾。另外,你還可以教育孩子什麼可扔著玩,什麼不可以扔。將孩子的扔物興趣,正確地引導到遊戲和日常生活中去。如扔物進玩具箱、和大人一起玩扔皮球、扔廢紙進紙簍等。

同樣,在這個年齡段里,孩子還喜歡做的一件事便是撕報紙、書本等。通過撕紙張,他能看到自己動手後的成果,感覺到自己的力量,帶給他很大的信心。

一般來講,孩子喜歡扔東西、撕紙片的過程不會持續很長時間,過了這一階段,孩子逐漸學會了正確玩玩具、翻看圖書後,他的興趣和注意力會逐漸轉移到其他許多更有趣的活動中,扔東西、撕紙片的行為就會自然消失。

13、如何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既不是文化知識的積累,也不是培養「天才」,而是創造條件使嬰幼兒的潛在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為培養健壯的體質,發達的智力和良好的個性與品德打下結實的基礎。

許多家長抱怨工作忙,家務重,平時沒有時間教育孩子。有些家長望子成才心切,但不懂應該怎樣教。事實上,只要父母有心,時時刻刻都可以對孩子進行教育。(1)結合日常生活進行教育。每天日常生活的照料是接觸、教育孩子的最好機會。舒適的生活照顧,不僅使孩子在生理上得到滿足,而且父母的愛撫、逗引讓他們在心理和感情上也得到滿足,產生信賴和安全感。在照料孩子生活時,可以親切地和他講話交流,使他認識有關事物的名稱,並逐步耐心引導孩子學會自己料理生活的能力。(2)利用各種機會和孩子講話,促進語音和智力發展。語言發展與智力有密切關係,凡是語言發展好的孩子,對事物的理解、接受教育和適應環境的能力都比較強,思維和想像能力也較好。從嬰幼兒期開始就讓孩子聽輕快悅耳的樂曲和歌聲,給孩子唱童謠並讓他跟著學,儘管孩子尚不能完全理解童謠的內容,以後也可能忘記,但是這些是培養其節奏感、訓練其正確發音,使其口齒清楚、記憶力增強的好辦法。(3)聽故事和講故事是孩子最感興趣的活動之一。它能促進孩子對語言的理解和表達,增長知識,培養良好行為。故事要講得生動,要變化語調,富有感情,有時還可以誇張些,故意提高音調,引起孩子注意,但發音一定要十分清楚,吐字要準確,速度要慢。另外,當孩子稍大一些,有一定的語言能力時,還可鼓勵孩子敘述一天的見聞,培養他的表達能力。(4)孩子對周圍環境的好奇是他學習的動力。孩子外出時,周圍任何事物都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和興趣。剛出生沒幾天的小嬰兒,媽媽抱他外出曬太陽時,就會目不轉睛盯著來來往往的行人和汽車看;每天最喜歡的是戴上帽子、穿好衣服到外邊去;剛會走路,不好好在平地上走,喜歡走堆滿石子、黃砂的地方,特別喜歡踩水哇,看看一腳下去有什麼反應。孩子就是通過對周圍事物的觀察,發展注意力、記憶力和認識能力。父母應該利用這些機會,讓孩子接觸不同的人和事物,進行模仿、學習,如:認識不同的車輛、不同的顏色、了解交通燈的意義等等,還可以培養他對他人的感情、禮貌,培養其適應環境的能力。

14、親子遊戲

(1)躲貓貓遊戲

媽媽和寶寶面對面,媽媽手中拿一小方巾或手帕。遊戲開始,在寶寶注視媽媽的情況下,媽媽用小方巾遮住自己的臉,然後問「寶寶,媽媽在哪裡」,幾秒鐘後再將臉從方巾後露出來,並沖著寶寶笑著說:「喵喵」,此時的寶寶會開心得手舞足蹈,要求媽媽和他一遍一遍玩下去,且漸漸的他還知道用手去抓開方巾來找躲在後面的你。

一種東西或人從視野中消失,又變魔術般地再現。這種遊戲對嬰兒懂得「東西或人會消失但又重現」的概念,是很重要的。這有助於逐漸建立一個良性的母子依戀關係。

(2)辨別家人的稱謂和家庭環境中熟悉的物體

媽媽和寶寶坐在一起,媽媽問寶寶:(1)爸爸是哪個或家中其他成員,讓寶寶用小手指給媽媽看。(2)燈燈在哪裡;電話在哪裡;電風扇在哪裡等。(3)寶寶的小手、小腳、鼻子、耳朵等。訓練孩子理解大人的簡單語音,能將語言與實際的人或物聯繫起來,同時鼓勵他進行模仿複述,從而不僅教會孩子能指出所熟悉的人、衣、物、身體各部位等,還促進他對語言理解的興趣。

(3)寶寶站站好、準備起步走。

爸爸兩手扶孩子的腋下,讓他靠牆站立,幫助他站穩後,然後逐漸放開手,邊拍手邊說:「一、二、三,寶寶站好了!」若孩子稍有不穩的現象,爸爸應立即幫助他站穩,這樣反覆練習幾次,待寶寶能站穩後,爸爸稍退後幾步,向寶寶伸開雙手,作保護他的樣子,解除孩子怕摔的顧慮,鼓勵他大膽邁步向前走。經常這樣練習,不久孩子就會獨立走路了。

第五章 1歲-1歲半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姚海麗

1、體格生長

出生第二年起體格生長開始明顯較前減緩。體重平均每月平均增長200克左右,身長每月平均增長約1.0厘米左右。從第二年起,寶寶的胸圍開始超過頭圍,一般前囟門也在18個月以前關閉。

12-18個月男童體格發育

月齡體重(千克) 身長(厘米) 頭圍(厘米) 胸圍(厘米)

12個月 10.42 78.0 46.9 46.8

15個月 10.84 80.7 47.5 47.6

18個月 11.55 83.5 48.0 48.4

12-18個月女童體格發育

月齡體重(千克) 身長(厘米) 頭圍(厘米) 胸圍(厘米)

12個月 9.64 7*4 45.6 45.4

15個月 10.42 79.9 46.2 46.5

18個月 11.01 82.5 46.8 47.2

2、神經心理發育

12個月左右的寶寶已學會站和扶走,其中部分孩子已能獨立開步走2-3步。用手指拿東西吃得很好;用匙吃東西時需要幫助;會用手掌握筆塗塗點點;會說一些簡單的詞,常常是一個詞代表很多的意思;部分孩子開始主動地叫爸爸、媽媽;對一些圖畫中的畫面有興趣,這是有意注意的萌芽;能準確地表示憤怒、害怕、嫉妒、焦急、同情等情感;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能聽指令幫忙拿東西;能玩簡單的想像遊戲,如輕拍或搖動玩具娃娃。

15個月時多數孩子已走得較穩;會拿蠟筆在紙上亂畫,會翻書頁(也許是2-3頁一翻),能搭起2塊方木;手指握杯,但握得不穩有傾斜,常常把杯子里的東西潑出;能聽懂許多話,會執行媽媽的指令,如「把帽子拿來」;多數孩子會主動叫「爸爸、媽媽」,說一些重疊的詞,如「抱抱」、「球球」等,常是一個詞代表多種意思;會指出或說出要的東西;打開盒子,能在柜子里或櫥里找東西;用手指和東西戳洞;會表示自己的情緒,有時好發脾氣、扔東西;對陌生人表示新奇;對形象生動、色彩鮮艷的畫書、玩具能引起注意,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有一定的記憶力,如能認出家中其他的人。

到了18個月寶寶已經可以走得較穩,會起步、停步、轉彎、蹲下、站起來、向前走甚至向後退。扶著欄杆能一級一級上台階;推動椅子自己坐下;牽拉玩具行走;能用力過肩擲球;疊3-4塊方木;自發地用力亂塗;稍能用勺自己喂,會用杯子喝水,潑出很少;已掌握一些基本自我生活料理技能,如自己會脫手套、襪子,拉開衣服的拉鏈,會在媽媽的幫助下進行沖洗手。有時也會象大人一樣拿本書一頁一頁地翻。會按要求指出鼻子、眼睛、頭髮;叫出一些東西的名稱;指出方向,如「在椅子上」;注意力集中時間很短;不斷地從一處轉移到另一處;探索他所遇到的每件事;有目的地說再見。對陌生人表示新奇;受挫折時常常發脾氣;對選擇玩具有偏愛;模仿母親做家務,如掃地;吃飯時走來走去;吮手指習慣達到高峰,特別在睡覺時;會依附安全的東西,如毯子;仍然自我注意;對常規的改變和所有的突然變遷表示反對。且這個時期孩子支配事物的能力大大增強了,也已經開始要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周圍的環境了。他們喜歡探索新環境,發現新物品,模仿成人的動作如咳嗽,語調等,並喜歡追逐打鬧,更喜歡到室外環境中活動。

3、寶寶囟門該關閉了

囟門是嬰兒頭頂顱骨互相連接處還未完全骨化的部分,由額骨、頂骨、枕骨合併而成,有前囟、後囟兩個囟門。前囟為額骨和頂骨形成的菱形間隙,又俗稱「天門蓋」位於頭頂部前中央。嬰兒出生時前囟對邊直徑大小約為1.5-2.0厘米,出生頭幾月內前囟會隨頭圍的增大而擴大,一般6個月後隨著額骨和頂骨逐漸骨化而縮小,到了18個月左右閉合。後囟為頂骨和枕骨形成的三角間隙,位於枕部,一般約在嬰兒出生後6~8周關閉。在正常情況下,未閉合的囟門外觀平坦,稍微內陷。

從囟門的緊張度和閉合的早晚可以推測嬰兒的腦發育狀況,如果囟門關閉過早而頭圍又明顯小於正常值範圍,這說明嬰兒可能患有頭小畸形;如果囟門晚閉則多見於佝僂病、呆小病或腦積水。

有的家長擔心,孩子6-7個月時囟門已經關閉,會不會影響智能的發展?甚至提出要不要再吃小兒魚肝油丸和鈣粉。雖然前囟正常在18個月左右關閉,但有些孩子前囟關閉較早,但並不意味著頭顱不再增大,因為頭圍停止生長要等到13-14歲時骨與骨之間的骨縫融合。因此有些嬰兒雖然囟門早閉,但隨著腦的發育,頭圍依然會繼續生長,一般不會影響智能的發育。但有一種情況,頭小畸形的小兒,其囟門早閉,是由於腦發育差,因此智力發育遲緩。因此,對於囟門早閉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判定其是否影響會到孩子的智力發育,最合適的方法是定期測量頭圍和隨訪孩子的神經精神發育進程。如果頭圍增長速度在正常範圍內,同時孩子的神經精神發育與其年齡相符,則即使囟門早閉,也不會影響其智力的發育。

4、一歲以後孩子的合理膳食

一歲以後的幼兒其生長發育雖不如出生後第1年迅速,但每年仍可增加體重2-3公斤,因此,其營養素的需要量仍然相對較高。1歲以後的小兒飲食應該由原來的以奶為主逐漸過渡到以糧食、奶、蔬菜、魚肉、蛋為主的混合飲食。至於其一日的食物大類的數量,上海市營養學會根據調查研究綜合後,提出了學齡前兒童食物定量指導方案,以金字塔圖形表示,標明了各類食物的合理比例範圍,稱為「上海市幼兒膳食4+1方案」,其中1-3歲幼兒的食物量簡單概括為:

1-2瓶牛奶,1個雞蛋,1-2份禽、魚、肉,2份蔬菜與水果,2-3份谷與豆。(1份相當於50克;1瓶牛奶為227克;具體食物量還應隨年齡適當調整)。

應該注意的是,牛奶還應是1-3歲幼兒的主要食物之一,每日平均350克左右,切不可認為斷奶就將所有的牛奶或奶製品全部取消掉,而是應該繼續食用直至一生;另外,幼兒的咀嚼功能還不夠發達,每天應該單獨為兒童加工、烹調食物,少用油炸或面拖,以防脂肪過多,食物過硬,幼兒的食物加工要細且體積不宜過大;要引導和教育兒童自己進食,進餐要有規律,進餐時讓其暫停其他活動,集中精神進餐。

寶寶一日飲食舉例

早餐:牛奶220毫升糖10克麵包25克 奶油2克 果醬5克。

午餐:軟飯(米40克)、肉末土豆泥煎餅(豬肉末25克、土豆泥25克、胡蘿蔔泥10克、油4克、生粉鹽適量)、炒草頭(草頭50克、油4克、鹽適量)。

午點:蛋糕(麵粉25克、雞蛋15克、糖5克)。

晚餐:牛肉煨面(麵條35克、牛肉末25克、青菜25克、油2克、鹽適量)、橘子100克。

晚點:牛奶220毫升、糖10克。

5、生活照料及安全防護

隨著孩子自己能走動以後其活動量也較前增大,因此平日衣服不要穿得太多,一般和大人穿得一樣或多一件就足夠了。在這個時期媽媽要有意識培養孩子的自我進食能力,讓他自己用勺吃飯,這不僅是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還能+提高孩子對進食的興趣,促進其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同時進一步強化訓練寶寶用杯子喝水,不要貪圖方便,一直用奶瓶給孩子喝水、喝牛奶,養成孩子一直有含奶瓶的習慣,時間一久易導致門齒的齲齒及上下牙齒生長排列不齊。

1歲以後孩子一天小便約10次左右。可以從1歲後培養孩子會表示要小便的衛生習慣。媽媽首先應掌握孩子排尿的規律、表情及相關的動作如身體晃動、兩腳交替等,發現後讓其坐盆,逐漸訓練孩子排尿前會表示,在孩子每次主動表示以後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表揚。一歲以後,孩子的大便次數一般為一天1-2次,有的孩子兩天一次,如果很規律,大便形狀也正常,父母不必過慮,均屬正常現象。每天應堅持訓練孩子定時坐盆大便,慢慢養成孩子定時排大便的習慣。

孩子滿周歲後,應穿滿襠褲,這樣避免孩子因經常席地而坐,污染外陰部及尿道口而引起尿路感染。此外,孩子也不易長時間穿緊身褲、芭蕾褲或牛仔褲。

此期還是一個易發生意外危險的年齡,因為這時的孩子已經會獨立行走,然而動作平衡、協調及靈活性還差,容易跌跤。由於孩子對外界事物都感到很新奇,不僅要看,還要用手摸、用鼻子聞、用嘴嘗,雖然這是孩子認識事物的方法,但他們生活經驗不足,不懂得保護自己,常易發生意外傷害。因此,在家裡的傢具應注意有稜角處用上保護套,避免孩子萬一跌交撞著出危險。家中的任何藥丸、消毒劑、金屬小物件等均應放在鎖住的抽屜或小櫃內,避免孩子拿到後誤食。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媽媽要有意識逐漸教會孩子懂得危險,什麼東西不可以碰、什麼地方不可以去,教會孩子保護自己。

6、視覺保護

嬰幼兒時期是視覺發育的關鍵時期和可塑階段,也是預防和治療視覺異常的最佳年齡。因此,應積極做好預防與保護非常重要。

首先是照明的要求,寶寶居住、玩耍的房間,做好選擇在窗戶較大、光線較強的房間里,如朝南或朝東南方向。不要讓花盆、窗帘及其他物品妨礙陽光直射室內。寶寶房間的傢具和牆壁最好是鮮艷明亮的淡色如粉色、奶油色等,使房間獲得最佳採光。如果自然光不足可加用人工照明。人工照明最好選用日光燈,一般電燈泡照明最好再加上乳白色的圓球型燈罩,以免光線刺激眼睛易於疲倦。燈泡和日光燈管均應經常擦乾淨塵土,以免降低照明度。

其次是看電視衛生。孩子大多非常喜愛觀看電視節目,但3歲前兒童每周看電視最好不多於兩次,每次不超過15分鐘,3-4歲兒童看電視每次最好不超過30分鐘,5-7歲不超過60分鐘。電視機熒光屏的中心位置,應略低於寶寶的視線。眼睛距離屏幕一般以4-6倍於屏幕對角線的距離為宜。最好在座位的後面安裝一個8瓦的小燈泡,可以減輕看電視時的視力疲勞。

另外還有看圖書、畫畫的衛生。寶寶看圖書、畫畫等坐姿要端正,書與眼的距離宜為33厘米,不能太近或太遠,不能讓寶寶躺著或坐車時看書,以免視力緊張、疲勞。

最後,要供給寶寶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肝、蛋黃、深色蔬菜和水果等,經常讓寶寶進行戶外遊戲和體格鍛煉,有利於恢復視覺疲勞,促進視覺發育。

7、怎樣給孩子選衣服

孩子一天一個樣,尤其是3歲以內的孩子,長得特別快,給孩子買衣服便成了家長頭痛的事,衣服買得小,沒幾天就穿不上了,又得再花錢去買,現在小孩衣服的價格和大人衣服差不多,甚至還要貴。因此,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買衣服時都選擇比孩子本身大許多的衣服。

我們也經常看到有些孩子穿的衣服袖子很長,手都露不出來,這樣不僅防礙了孩子手部的活動,而且,由於手在袖子里,不容易抓住物體,一旦發生身體不平衡時,手抓不住東西,容易摔跤。有些家長為了保暖,給小嬰兒買的衣服袖子長得把寶寶的手完全包在裡面,常次以往,有些孩子到了7、8個月手連東西都不會拿。手是人體一個敏感的感覺、活動器官,也是孩子探索世界、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徑,通過手可以讓孩子了解不同的物體,通過手的觸摸還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

因此,不要給孩子穿太大的衣服,尤其是袖子不宜過長;同樣褲子、鞋子都不宜太長,太大,都會影響孩子活動。一般來說,衣服可在小兒身長的基礎上,長5~6公分,這樣有些外套衣服可以穿兩個季節。買的鞋子孩子穿上後可空餘1~2公分,給孩子買鞋子最講究合適,否則不僅影響孩子運動,還可能影響到孩子走路的姿勢。

8、怎樣與寶寶一起做遊戲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陳鶴琴先生指出,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以遊戲為生命的。教育家誇美紐斯指出,在遊戲時,智慧總是會由此而緊張地活動,甚至常常會由此而得到磨練。孩子有其獨特的認知方式,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不宜呆板、長時間的學習。他們通常以遊戲的方式來認識事物,關鍵是父母如何正確組織、引導孩子的遊戲活動。

按皮亞傑的研究,遊戲最早出現於嬰兒2個月時,寶寶看到小床邊有氣球或響鈴就會手舞足蹈,以後還逐步會用小手去擺弄玩具。到1、2歲時,隨著嬰幼兒獨立行走能力的獲得,以及雙手活動能力的增強,他們的遊戲範圍由感覺性遊戲向運動性、操作性遊戲提高。但是,這年齡段的孩子還處在自我中心階段,他們玩耍與遊戲常常處於獨立遊戲狀態,因為他們還沒有玩伴意識。他們喜歡一個人擺弄玩具,即使有其他小朋友在場,他們也是自顧自地,彷彿如入無人之境。因此,1歲半左右的孩子,他的認知和行為水平一般來說還處於無規律階段,這年齡段的遊戲適合於自發性的獨立遊戲。嬰兒早期,孩子就有永不滿足的好奇心和探求欲,這促使他不斷地想活動、想撫摸、想模仿、想探索、想交往。不要給予過多的干預和限制。這是其本能的自發行為,它會給小生命帶來快感和愉悅,會給嬰幼兒早期發展帶來健康和積極的影響。因此,這一時期的遊戲活動,應以自發性的無規則遊戲為主,不宜過早強調它的規則性和有序性。

運動性遊戲是比較適合於這一階段的活動,它不僅有利於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而且有利於身體的發育。常見的方法有:1)叫孩子像魚、兔、龜、小蟲一樣翻滾,爬行、遊動,2)叫孩子用積木設置障礙,進行跨欄比賽;3)做玩球遊戲,等等。

9、如何對待愛闖禍的寶寶

好動和貪玩是兒童的天性,1-2歲的孩子無時不動。美國心理學家奧陸多額爾對這階段的嬰幼兒作了這樣的敘述:從人類學的觀點來看,接近兩周歲的嬰幼兒,身體雖然還處於比較原始的階段,腳短頭大,走路時腳步不太穩,姿勢、軀體稍有前傾,很像舊時器時代的尼安得塔爾人那樣。但是,由於他們活動能力的提高,手腳的解放和白天大部分時間都處在活動之中,他們要求不停地進行遊戲,而且喜歡到處亂跑和四處搗亂。

寶寶到了1歲半了,路已經走得很穩,他的好奇心似乎永遠得不到滿足,在他眼中,家裡的抽屜、柜子、甚至瓶瓶罐罐里都象藏著寶貝,在你不注意時,他就會打開抽屜,專心致志地一件一件地把東西全拿出來,似乎最好的東西就在裡面。結果是滿地狼跡,家象是被搶劫過了似的。這是家長們經常會遇到的事。這時你該怎麼辦呢?跟他講道理,或是狠狠地打一頓還是聽之任之。

如上所述,好動、貪玩、好奇是兒童的天性,而恰恰又是好奇,才使孩子不斷成長,柏拉圖也說:「好奇者,知識之門「。小孩子6個月大時一聽見聲音就要轉頭去尋,一看見東西就要伸手來拿。再大一點的孩子好奇的動作更多。如果孩子不好奇,那就不去與事物相接觸了,不與事物相接觸,那他就不能明了事物的性質和狀況了。所以好奇動作是小孩子得到知識的一個最緊要的門徑。這一階段,不僅允許嬰幼兒去觸摸周圍的物體,而且要給嬰幼兒創造各種機會,給嬰幼兒去觸摸周圍的物體,讓他能最大限度地在家中自由活動,並給他以驚喜和稀奇,來鼓勵他的好奇心的發展。所以,遇到上述情況,打是不起作用的,也是對孩子的發展不利的。

那麼,就與寶寶耐心地講道理吧。可是,大多父母在嘗試後就再沒耐心了。其實,兩歲前後的嬰幼兒雖然還不會說許多話,但心裡已經有了自己的許多小主意。但其社會性考慮的思維能力還未形成,所以許多想法都帶有自我為中心的色彩。還不會體會或考慮對方的心態及造成的後果,再加上他們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即使和他講道理,他聽不懂也不會聽,還十分自信。因此,父母必須詳細了解嬰幼兒的內在心理。學會觀察和等待,採取因勢利導的對策。這樣既能滿足嬰幼兒的好奇好玩的心理,又能培養自主自信的好品質,還可以防止寶寶與父母的頂牛和反抗。但也不是說就順著孩子的性子,聽之任之。對於上述事例,我們不妨這樣做:鼓勵孩子和自己一起把地上的東西整理起來,並告訴孩子,這些東西的家就在抽屜里,我們一起讓他們回家吧。另外,你還可以為孩子準備一個百寶箱,讓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放進去,並告訴孩子這是屬於他的,每次玩好玩具後也應鼓勵孩子讓玩具寶寶回家。當然也可以採取比賽的方式,比比誰的抽屜更整潔。

10、如何開展早期的音樂啟蒙教育

音樂教育是開發兒童智力的最佳途徑。1-2歲的孩子正處於聽覺發展的關鍵期,而活潑好動又是孩子的天性。優美的旋律、鮮明的節奏不僅能激起孩子愉快的情感,而且伴隨著音樂讓孩子翩翩起舞、引吭高歌使他充沛的精力有了用武之地。因此早期的音樂教育是符合孩子身心健康的需要。那麼平日父母該如何來對他進行有意識的訓練和熏陶呢?

首先,選擇一些旋律優美、節奏鮮明、情趣健康活潑的中外優秀兒童作品,安排在孩子的日常活動中給孩子聽,在優揚的音樂聲中,孩子不僅能體驗音樂的美感,而且音調的高低強弱、節奏的快慢,有利於發展其聽覺能力,豐富想像能力,陶冶情操,培養美好的心靈。

其次,常帶孩子觀賞各種兒童音樂節目,讓孩子觀察他們的唱歌、跳舞、彈奏樂器的動作,通過視覺的注意和觀察獲得對音樂的感性認識。

再者,隨著孩子語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模仿聲音能力的逐漸增強,讓他開始模仿著一起唱。可以讓孩子跟著磁帶唱,也可以媽媽教他一句一句地唱,從簡單的兒童歌謠唱起,慢慢要求他發音準確、吐字清楚。

此外,啟發孩子在聽音樂的同時展開豐富的想像力,邊聽音樂,邊進行動作模仿,隨著歌聲的內容模仿各種動作,如小鳥飛、青蛙跳、開火車、搖小船等。

總之,在嬰幼兒時期父母要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孩子逐漸學會聽、唱、欣賞音樂,使孩子對音樂充滿興趣,這不僅對兒童早期智力開發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還為孩子成年後的音樂文化修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11、讓寶寶拿起小畫筆

寶寶在這階段特別喜歡大人手中筆,對這小小的筆特別著迷,只要看到就想搶著拿到手。此時的他雖不會正確的握筆姿勢,但他依然能用整個手以拳握的姿勢拿起筆進行他的大作,在牆上、桌上、地上塗畫出亂七八糟的線條。常常是一邊畫,一邊玩,走一處,畫一片,有時還邊塗邊講,為自己能創造出這麼多的「抽象」作品而嘖嘖稱奇,倍感自豪。

繪畫是一項眼、手、腦緊密配合的活動,因此孩子繪畫能力的發展和他的生理和心理的發育有著密切的聯繫。繪畫活動有利於發展兒童各方面的智力(觀察力、思維能力以及創造力),在幼兒時期,通過美術活動培養這種素質是非常有利,為幼兒今後的成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以,近年來,許多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一技之長或培養其美學概念,花錢讓孩子學繪畫,但是,兒童繪畫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根據我國兒童的實際情況和觀察,兒童繪畫發展過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塗鴉期:大約在1-3歲。2)象徵期(又叫表象符號期):3-5歲。3)主觀感覺表現期:5-9歲。4)視覺寫實期:9歲以後。在教兒童繪畫時一定要遵循他的發展規律,否則將會阻礙他興趣愛好的發展與提高。18世紀法國教育家盧梭說過:在教育中要「把孩子看成孩子」,「在他們心靈還沒有具備種種能力以前,不應當讓他們運用他們的心靈,因為它還處在蒙昧的狀態時,你給它一個火炬,它也是看不見的。」

因此,在輔導孩子繪畫中,必須按照兒童繪畫發展階段進行。1歲期是兒童繪畫的亂畫期,處於塗鴉階段。周歲嬰兒用他們能接觸到的工具(如鉛筆、蠟筆、竹竿、樹枝等),不管在什麼地方,都會胡亂塗畫。在塗抹活動中,他們感到新奇好玩,樂於嘗試。開始還沒有想畫什麼的想法,只是孩子好動的本能,他們對自己手的動作和塗抹的效果感興趣。經過反覆塗畫,促進了手、眼、腦機能的發展,不斷增加線、形、色的感知積累。一開始塗得亂麻一團,線條沒有分別,毫無秩序,進而反覆同一動作,有一定方向,說明視覺上有所控制了。這種控制能力會發展到更複雜的動作?繪出了圓形,雖然很不象樣子,但已是一大進步。成人可能對幼兒畫的形狀難以理解,但從那些線條的動態中感受到幼兒內心的喜悅和驚奇。

因此應給他們多提供這種機會,為他們提供紙、筆,如果他們得不到紙、筆一類的工具,他們便會在地上、牆上或傢具上亂塗亂畫。不要過於責怪孩子,那是因為你沒給他畫畫的工具。

12、給寶寶一個鍛煉的機會

寶寶走得穩了,小手也更靈活了,活動範圍擴大了,隨之而來的是開始有了獨立性的萌芽。父母會明顯地感到,能自由活動的寶寶更接近於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了。他好象不再完全地依賴父母了,父母的溫情和愛撫在他的眼中已經不如以前重要了,媽媽處處關照有時可能變成了一種限制,寶寶甚至不耐煩接受。他什麼都想自己干,儘管有時又力不從心,但他願意努力去嘗試。此時面對這個初步獨立的寶寶,父母的態度也應該有所改變,不管你內心有多擔心和緊張,都應放手讓寶寶有適當的獨立活動的機會和自由,這時寶寶成長的必由之路。

布置一個能滿足寶寶需求的生活空間,安全而富有創意,讓孩子在其中自由地發揮他的才幹。如在吃飯前,讓孩子洗乾淨雙手,坐在孩子專用凳子上,將他的飯菜放在面前,讓他自己自由用勺或手來取食自喂,媽媽只要在旁協助就行,不必再像1歲以前那樣全包全攬;外出遊玩前,可囑咐寶寶自己拿上帽子、手套等小物價;上下樓梯時,家長可先讓孩子學會爬樓梯,然後一手攙扶他先讓他一步一步走上樓,走下樓;逐漸過度到讓孩子自己扶著樓梯的欄杆上下樓。對孩子來說,每一項日常活動都是一種遊戲,他都會興緻勃勃去做,每一次的成功都讓他信心百倍,為自己的能幹感到自豪,更為其下一步的探索周圍世界積累豐富的經驗。當然在這過程中,父母的鼓勵和表揚也是必不可少的。

1歲以後兒童的全身動作、獨立行動迅速發展。從學會走路到隨意行走;能上下台階;逐漸掌握蹲、跑、跳、踢、鑽爬、攀登、平衡等基本動作。因此,應該注意這時寶寶的四肢動作訓練,如果把這些動作訓練結合在遊戲中進行,那麼,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遊戲(一):四輪小推車小推車可以幫助剛學會行走的寶寶走穩,並逐漸離開扶持物獨立行走。同時,還可以發展手臂和腿腳的協調動作。當然在玩的時候還滿足了兒童可以到他想去的地方,引起他愉快的情緒,開擴眼界。可選擇四輪推車,從用手推車向前行走,逐漸學會推車轉彎,躲過障礙物。小車內可放娃娃或其他物品,提高兒童玩推車的興趣。玩的時候應該有大人在旁示範並照顧,以免推力過猛小車向前滑行而摔倒,遇到轉彎或有障礙物時,要加以提醒和幫助。

2、遊戲(二):玩皮球球類玩具能促進這個年齡兒童發展的多種動作,如行走、跑、滾動、扔、彎腰、下蹲等。使兒童全身上下肢的肌肉、骨骼得到鍛煉,動作逐漸靈敏,準確。同時,這些活動還可以發展兒童的注意、記憶、觀察等能力。

玩法:

撿球將球放在兒童前面,由近及遠加長距離讓兒童去撿。成人將球滾出去,讓兒童邊追邊撿。

扔球扔出撿回地玩,可逐漸加長距離,練習跑、撿、彎腰等手腳及全身動作。

滾球兒童蹲下將滾出 再起身撿回,可以和成人相互滾球,練習手眼協調的準確性;將球滾過積木或小凳搭成的門洞;將球放在有斜坡的地方滾下,撿起再滾。也可以小夥伴之間互相傳球玩。以培養友好的人際關係。

踢球將較大的沖氣塑料球放在兒童腳前,腳一碰球即滾動,增加邊走邊踢動作的興趣,使下肢動作靈活穩定。

3、遊戲(三):玩滑滑梯

公園和遊樂場所有小滑梯、攀登架、階梯等設備結合在一起玩,兒童可以得到多種練習活動,並增加樂趣。這個年齡的兒童在玩這些大型玩具時需要成人加以幫助和保護,注意減緩衝擊力,逐漸使兒童學會。有同伴一起玩時要注意中間距離,避免碰撞。培養勇敢和遵守先後次序的行為。

4、遊戲(四):搭積木

積木是兒童非常喜歡的玩具,不僅可以發展精細動作,而且可以發展兒童的思維,想像能力。

剛開始時成人可以搭積木給兒童看,邊搭邊說引起兒童興趣,然後啟發兒童自己動手搭積木。對1歲半以上的兒童,邊搭邊說引起興趣,然後啟發和幫助他自己動手。可以讓孩子搭高、搭長,說是高樓、汽車、火車、小椅、小桌等,還可以配合做簡單的遊戲,如給娃娃搭床睡覺,玩開火車遊戲,小動物找房子等等,整個遊戲過程中兒童可以了解積木的形狀、顏色,搭成物體的名稱、用途、簡單結構等,豐富了孩子的小腦袋。

5、遊戲(五):小小看圖片

選擇一些畫面簡潔、形象逼真,色彩鮮艷的圖片、畫片,媽媽和寶寶每天有1-2次,每次5-10分鐘在一起玩圖片、卡片遊戲。利用圖片、畫片講故事,獲得簡單情節的故事和知識,接受品德教育,也可以利用畫片、圖片講述上面的形象、故事或兒歌。讓孩子看圖片是學習更多的辭彙,豐富孩子的語言的好方法之一。

第六章 1歲半-2歲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丁艷華

1、體格生長

1歲半-2歲孩子的體格生長速度仍較第1年慢,此時小兒一般已有12隻牙,萌出上下尖牙。前囟門已經逐漸閉合,如果18個月以後,前囟尚未閉合,則為前囟閉合延遲,應去醫院檢查原因。

1歲半-2歲男童體格發育

月齡體重(千克) 身長(厘米) 頭圍(厘米) 胸圍(厘米)

18個月 11.55 83.5 48.0 48.4

21個月 12.23 86.5 48.6 49.0

24個月 12.89 89.9 48.8 49.9

1歲半-2歲女童體格發育

月齡體重(千克) 身長(厘米) 頭圍(厘米) 胸圍(厘米)

18個月 11.01 82.5 46.8 47.2

21個月 11.62 85.1 47.4 48.1

24個月 12.33 88.8 47.7 48.8

2、神經心理發育

此階段的小兒,步態明顯平穩,能自如地行走;下蹲容易,如果你在地上放一個玩具讓他撿起來,他會很樂意地走過去蹲下來拿起來送給你;能有目的地投擲,會用腳踢球;多數已經能扶著欄杆上下台階,或自己攀上小樓梯然後滑下來;有的已經會跑,但跑起來還不太穩,搖搖晃晃,步幅小、步子快,容易摔倒。手的動作也更加靈活了,已能搭起4-8塊積木,能握筆在紙上隨意畫,有的已經能模仿畫直線,能用拇指和食指捏東西,會穿木珠,會自己拿勺子吃飯等。

在語言方面,小兒進入了積極的言語活動發展階段,在理解語言的基礎上,說話的積極性逐漸提高,掌握的辭彙量也不斷增加,掌握的詞類也由過去的名詞、動詞擴展到形容詞和副詞等。在原來18個月前只會叫人講單字的基礎上,開始會說片語、會講自己的名字和說一些簡單的句子。例如,18個月左右的孩子肚子感到飢餓時,還只是說:「飯飯」,21個月時則會說:「吃飯」,而到2歲左右時,已經會很清楚地用多詞句來表達:「寶寶要吃飯」。

這階段的孩子,由於活動能力增強和探索的範圍擴大,好奇心很強,對什麼都感興趣,凡是夠得到的、拿得動的東西,他都要拿來擺弄擺弄,弄不好還要把東西拆散或扔到地上。記得我搬進新家的時候,我的女兒正好是剛過1歲半的年齡,有一陣子,她對衛生間的抽水馬桶特感興趣,趁我們不注意,她就飛快地奔進衛生間,一遍遍地去扳抽水的把手,樂此不疲。

1歲半-2歲的孩子已開始能集中注意看圖片、看電視、玩玩具、念兒歌、聽故事等。但是,集中注意的時間較短,一般在15分鐘左右,並且以無意注意為主。記憶的內容也比較簡單,只能記些零散片段,面也較狹窄,一般是他們熟悉的生活內容,如做遊戲、分吃東西、玩玩具、看動畫片等。且記憶的時間短,很容易忘記。

雖然這個年齡對大人的依賴性還很強,但孩子的自我意識和獨立行動傾向正逐漸發展起來,做父母的會覺得孩子的獨立願望越來越強,不管是自己能做的還是不能做的,他都想自己去做,不願別人幫忙。例如,媽媽幫他穿衣服時,孩子不再只是配合,而是說:「我自己穿。」飯桌上,他不再滿足爸爸媽媽喂他,而是想要「我自己吃。」如果帶他出去,他會掙脫大人的攙扶,而要自己走。

除了以上這些,讓爸爸媽媽感到欣慰的還有,18個月以後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確實有了較大的發展。他們多數自己能脫外衣,有的還能試著穿衣服;到2歲時,大多數孩子都能自己較好地吃飯了,也會自己洗手了,還能用毛巾把手揩乾;而且多數已經能在白天完全控制大小便,2歲的孩子正值天熱的時候,還能自己解開褲子坐便盆。

這個時期的小兒活動量日漸增多,胃容量可增加至300毫升,其生長、發育雖不象嬰兒那樣迅猛,但與成人相比,仍然是非常旺盛的,所以其食物的需要量、攝入量增多,然而其咀嚼和消化功能仍未十分健全,故不應過早地讓他進食一般的家庭膳食,在食物的選擇及烹調上仍應注意幼兒的特點,給其容易消化且營養豐富的食物,最好每餐仍能給孩子單獨燒一個菜,並經常變換花樣品種,注意細、碎、軟、爛等。

1)仍應保證孩子每天在早晚各進食1瓶牛奶。

2)食物仍應切碎煮爛,尤其是魚、肉等動物性食物。因為,儘管寶寶已經可以吃塊狀食物了,但因乳牙尚未出齊,咀嚼能力還較弱,所以不宜吃大塊狀的食物。

3)飯菜以低鹽食品為好,不吃腌制的食品;食品中最好不放味精、色素、糖精等調味品。

4)不吃帶刺激性的食品,如咖啡、辣椒、胡椒等;少吃油炸食物。

5)烹調時應注意盡量避免營養素的損失。如:淘米時間不宜過長、水溫不宜過高、淘米後不要浸泡;蔬菜應先洗後切、炒菜時應急火快炒、燒湯時應煮開後再加菜葉,煮的時間不能太長。

6)食物的烹調仍應做到色、香、味俱全。

7)幼兒愛吃帶餡的食品,如包子、餃子、餛飩等,可適當給孩子多做著吃。

此年齡的幼兒很喜歡弄杯握匙,自取食物,這是從餵食到自食的開端。大人要鼓勵寶寶自己進食。因為,自食不僅可以訓練孩子的動作發育及手眼協調功能,還可以培養孩子對飲食的興趣,增進孩子的食慾。孩子進食時,要注意訓練寶寶咀嚼和吞咽固體食物的能力,每口食物吃進去要讓他充分咀嚼後再咽下。因吸吮與咀嚼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進食動作,孩子必須通過訓練才能適應。並且咀嚼鍛煉可促進上、下齶骨的生長發育,為乳牙換恆牙作準備,也可避免牙列不齊及小兒咀嚼困難。

寶寶一日飲食舉例

餐次時間 食物

早餐 7:00-7:30 牛奶肉末粥(鮮牛奶或奶粉200毫升,大米15克,雞肉10克

午餐 11:00-11:30 碎菜粥(大米25克,小青菜20克)、饅頭1隻(麵粉25克)、肝泥碎土豆(豬肝25克,土豆50克,植物油5克)

午點 15:00-15:30 肉包子,水果(麵粉25克,豬肉10克,橘子50克)

晚餐 18:00-18:30 爛飯(大米30克)、蒸雞蛋(雞蛋50克)、菠菜湯(菠菜30克,植物油5克)

晚點 20:30-21:00 鮮牛奶或奶粉200毫升

4、生活照顧

1歲半以後的孩子,白天多數只在中午睡一次,約2-2.5小時,夜間再睡10小時,這樣每天可基本保證12-13小時的睡眠。做父母的應繼續培養和鞏固孩子自動入睡和單獨睡覺的習慣,這樣既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又可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

應繼續訓練孩子定時排便習慣,逐漸讓孩子自己主動去坐盆,但仍需大人在旁照顧。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活潑好動,好奇心強,願意去戶外活動。只要不是刮大風、下雨、下雪,大人都應每天給孩子安排一定的戶外活動時間,並在旁照料,以防發生意外。活動地點以在居民小區的綠化地帶、庭院內或公園為宜。有些家長喜歡帶孩子逛馬路,卻不知道,馬路上人多車多,孩子缺乏安全意識,又喜奔跑,這樣很容易發生危險;而且,孩子的身高與汽車尾氣排放的高度相近,容易招致鉛及一氧化碳的吸入,對孩子的健康十分不利。

戶外活動時,可以讓孩子玩水、玩沙子,如居民小區有滑梯、蹺蹺板等設施的,也可以讓孩子玩,使孩子能從小體驗各種不同的感受,並認識周圍的自然景物。還可以讓孩子學著騎三輪童車,培養孩子的動作協調能力、平衡能力及獨立生活能力。在玩耍中,大人還應鼓勵孩子多與別的孩子一起玩,使他有更多的機會學習遊戲規則和與人交往。


推薦閱讀:

DIY 嬰兒鞋編織方法【目錄】
從零歲到兩歲: 嬰兒發育的腦科學 (一)
嬰兒為什麼喜歡吃手?是因為飢餓嗎?
寶寶頭頂上一片片臟髒的東西是什麼?
嬰兒濕疹

TAG:育兒 | 嬰兒 | 嬰兒餵養 | 博客 | 方案 | 養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