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寶典—慧解脫必學的阿賴耶識(完結)
真覺居士
四、解脫成佛與阿賴耶轉識成智:
《解深密經》說解脫有二:相解脫與粗重解脫。只有徹底獲得了兩種圓滿的解脫,才能成就無上大菩提。
1、【相解脫】:《攝大乘論》無著菩薩說阿賴耶識的實質如「幻、焰、夢、翳。」所謂如幻焰夢翳,也就是有而非眞真之意。因為阿賴耶識亦是緣生法,它必須具備以自種為因緣,以現行的前念開導後念為等無間緣,以種子、根身、器界為所緣緣,以第七末那識為根作增上緣,具此四緣,方成阿賴耶識。即然阿賴耶識是緣生法,當然緣生之法也就無有實體,本性是空了。
《中論》雲;「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即道出了緣生法的實質。但是現在仍有一些教內學人不明阿賴耶識的實質,往往錯誤地把它執為本體魂或靈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宇宙間哪有一法是本體、靈魂呢?無有無有,徹底無有,若執有本體或靈魂,便是外道,於法不能了達其眞實性相,於內不能破除其我法執著,這樣的人萬劫千生不能解脫。因此,無著菩薩特在《攝大乘論》中說阿賴耶識如「幻、焰、夢、翳」,其目的就是讓眾生了解阿賴耶襫的實質,不要曲解阿賴耶識,以破除一切眾生頑固的我法執著。
既然阿賴耶識自身是緣生不實的有為法,當然依阿賴耶識所生的一切諸法更是如幻焰夢翳的緣生法了。但是一切眾生,無始時來,迷而不覺,不達一切皆是有為緣生之法,於內執為自我,於外執有實法,起顛倒見,造有漏業,作繭自縛,不得解脫。佛陀為了悲憫愚迷而不覺的眾生使其解脫,
故特在《金剛經》末後作畫龍點睛地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觀者認識義,也就是要認識包括阿賴耶識在內的一切諸法皆是眾緣和合所生,只有假相,而無實體,從而在內心裡遠離我、人、眾生、壽者四相,這様才能證得「一空一切空,萬境自如如」的清凈境界,證此境界恰與《金剛經》所說:「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的聖言相符合。到此之時,這就是《解深密經》所說的「相解脫」。相解脫者,解脫了一切法相的束縛也。
《心經》雲;「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證此無有顛倒夢想的究竟涅槃,即是眞正「相解脫」的境界。
2、【粗重解脫】:如上所說阿賴耶識中有二取習氣亟染污業習氣,此兩類習氣是生起六道輪迴、有漏世間的勝增上緣。學佛者若要解脫成佛,只有徹底將此兩類習氣對治盡凈,才能成就圓滿的佛果。那麼,如何才能對治二取習氣及染污業習氣呢?這就必然要把凡夫有我法執著的錯誤認識、以及由錯誤認識支配欲行惡行的錯誤行動,轉變為無有我法執著的正確認識、以及由正確認識支配正確的行動。這樣正確認識便是般若,般若熏習成種,自能對治由我法執著熏習所成的二取習氣;同時正確的行動屬善業或凈業,由凈業熏習成種,自能對治由欲行惡行熏習所成的有漏業習氣。這様不斷由凈代染,阿賴耶識中的有漏習氣自能減之又減,直至全無,爾無漏凈種自能增之又增,直至圓滿,這時便能徹底轉舍污染的阿賴耶識而轉得清凈的無垢識和大圓鏡智,最終獲得圓滿的「粗重解脫」。粗重解脫,也就是因果解脫。《心經》云:「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此處所說「粗重解脫」的實義。
如上所講兩種解脫,其中相解脫主要偏重於自覺,粗重解脫主要偏重於覺他。自覺可以積慧,覺他可以積福;自覺隨順無我律,覺他隨順因果律;隨順無我律是於法不取,隨順因果律是於法不舍;不取屬真諦,不舍屬俗諦,實證真諦是內聖,不舍俗諦是外雄;內聖是《金剛經》所說;「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的無我四相,外雄是《金剛經》所說;「修一切善法」的廣度無邊眾生;外修一切善法屬漸修,內無四相屬頓悟。以故眞正的學佛者一定是悲智等運,眞俗圓融,自覺覺他,不取不舍的頓悟漸修兩相結合。因此,可以肯定地說;相解脫是粗重解脫的基礎,粗重解脫是相解脫的圓滿,此兩者一因一果,緊密相聨,猶如《大阿彌陀經》所說;「先達諸法性,夢幻本來空(相解脫);次度諸眾生,遠大無窮極;如是寶剎者,有何不可成(粗重解脫)」的解脫意義一様。
3、【轉識成智】:凡夫在有漏位,識強智劣,識為心王,智為心所,以識為主,故言唯識。在無漏位,智強識劣,智為心王,識為心品,以智為主,故言唯智。阿賴耶識通過長期無漏福慧的熏習,積集無邊資糧,在圓滿時,染污有漏的阿賴耶識不復存在,爾轉為以智為主的大圓鏡智和與此相應的無垢凈識心品,故名「大圓鏡智相應心品」。大圓鏡智實證法性身,與無垢識心品結合變現佛的自受用報身,法性身與自報身結合,是為佛陀的真身,《成唯識論》雲;「大圓鏡智相應心品,謂此心品,離諸分別,所緣行相,微細難知,不妄不愚,一切境相,性相清凈,離諸雜染,純凈圓德,現種依持,能現能生身土智影,無間無斷,窮未來際,如大圓鏡,現眾色相」。這就是對大圓鏡智相應心品最精確的解釋。因為大圓鏡智對一切諸境皆能如實了知其眞實性相,清凈無染,遠離分別,性屬無漏,純由根本後得二無分別智圓滿所成,又能變現身土色相。故《佛地經》說:「如來智鏡,諸處鏡識,眾相現故」。《莊嚴論》也說:「大圓鏡智,於一切境,不愚迷故。」即是此中所說大圓鏡智的實義。
上文已說大圓鏡智能證佛的法性身,又能變現佛的自報身。但是法身有廣義與狹義的不同,狹義専指法性身,也就是清凈的無為法;廣義的法身不但包括清凈無為法的法性身,同時也包括佛陀受用廣大法樂的自報身以亟一切無漏有為功德在內。
法身:《攝大乘論》說的法身有五相:
⑴、轉依為相;轉舍染污阿賴耶識變現有漏的異熟身,而轉得大圓鏡智變現無漏的法身等。
⑵、百法所成為相;謂修六波羅蜜圓滿爾得十種自在。
⑶、無二為相;謂有無無二、有為無為無二、一相異相無二。
⑷、常住為相;為清凈真如、無漏有為功德、利樂有情的願業等永無有盡,顯法身常住,永不般於涅槃。
⑸、不思議為相;謂諸佛法身,體依真如,遠離尋思,唯應信受親證,不應思議。
總之,第七末那識所轉平等性智,第六意識所轉妙觀察智,前五識所轉成所作智,阿賴耶識所轉大圓鏡智,同時與四智各各相應的二十二心品,總名大菩提,此大菩提皆是廣議的法身所攝。
五、總結:
回顧上文,可以概見阿賴耶識在世出世間的偉大作用。《阿毗達摩大乘經》雲;「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亟涅槃證得」。世間六道輪迴的形成不能離開阿賴耶識,爾出世間證得大涅槃與大菩提亦不能離開阿賴耶識。所以唯識把阿賴耶識以及由阿賴耶識所變現的緣生染凈諸法統稱之為「賴耶緣起」。如果人們不能通達賴耶緣起的眞實義便是愚迷不覺的六道凡夫;若能通達賴耶緣起的眞實意義,便是大覺不迷的出世聖者。因此,《華嚴經》說:「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唯心造者,也就是正確通達賴耶緣起的眞實義從而在認識上遠離增益損減兩邊,使心清凈;同時又能隨順內因緣生法的出世因果規律。這様不但能夠轉變前六識為正確的認識和行動,同時也更能轉變阿賴耶識為無垢識和大圓鏡智,從而成就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的無漏佛果,這便是「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的真實含義。 總結前面所講阿賴耶識在各方面的情景,可從以下六點加以歸納。
1、阿賴耶識是人生宇宙一切諸法運動轉化、前後相似相續的總根據地。
2、阿賴耶識是人生宇宙的根本,其實質是緣起性空。
3、阿賴耶識是生死輪迴的主體,其實質是業果相續。
4、阿賴耶識是有情根身的執持者,其實質是無我無作。
5、阿賴耶識是種子的儲藏所,其實質是剎那生滅。
6、阿賴耶識是解脫成佛的有力保障,其實質是轉世成智。
推薦閱讀:
※諸佛菩薩的威神之力,時來運轉,好運連連*
※觀音靈感近聞錄-至誠稱觀世音菩薩聖號,感觀音菩薩授蛋二枚,順利分娩
※諸佛菩薩說法沒有定法可說
※菩薩品第四 第二十章
※觀世音菩薩三十二化身圖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