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心經悟解·悟解9

心經悟解·悟解9 (2014-06-30 15:02:06)

轉載

標籤: 佛學 西方金 心經悟解 禪 分類: 慧風禪林

無無明:三界眾生,六道輪迴,輾轉不息,皆是無明所致(不明心,不明理,不明道),修行的課堂就是破無明,無明破除現光明,剎那滅盡阿鼻業,了得萬法本來空。一切皆空,自然光明,哪有無明?佛經講無明、因果、業力,講三界28天,完全是從有為法講的,是為了恆順眾生而講的,也完全是為了教化眾生的方便,就象渡河的船。一些學佛者執著經文咒語不放,不知開悟明心為主旨,完全用錯了心!這恐怕是當今大多數信眾的通病!不可不知。佛講法,道立文字圖像和符號,完全是一種教化的需要,明知不可為而強為之,但不可追求執著。一旦明心見性之後,這些東西統統拋棄無用!因為入道後,自身完全進入自動自覺自然的與道同行的同一狀態,根本再用不著經典指導和人為努力,全是無為而行,自然而成!

無明是幻想,也是空無的,借喻而已。

無無明盡:沒有無明,也沒有無明盡了的存在。一切皆空啊!正因為人有了「四大」假合幻身才生出無明(無明即被假象矇騙)。有了無明自然出生「三毒」(貪嗔痴);有了「三毒」自然造下「三惡業」,有了「三惡業」必然流浪生死。如果能用真心(空之妙用)轉「三毒」為「三德」,轉「六根」為「六神通」,自然超凡入聖,自然心想事成。心能轉物,心能轉境;物隨心現,境由心生,自然事事稱心如意。這不僅僅是理論,也可成為事實!佛稱「事理圓融」。

古今中外諸多功能者所顯現的神通法力無一不是「心」的性光神力、人之本能。世人不知,視為迷信或列為特異功能。顯發功能神通的關鍵是進入空境。用現代術語講,就是溝通本源,信息聯網。也如禪宗所講的「直指人心、明心見性」的頓悟之法和「達摩西來一字無(即空),全憑心意用功夫」的千古絕唱。

乃至無老死:無明已掃,光明頓生。本無我身,佛經稱「無生法忍」。無生也無死,無死也無生。人之生命本質是先天本性靈光,本無生死。所謂生死即生命外衣軀殼的更換遺棄。世人不知,為死而產生恐懼和悲痛,哭嚎不止。佛教是不允許信眾哭嚎的,而是臨終前通過誦經的引導,令其往生到極樂世界中。

世人對於佛的認識和本源心性的理解很難直達究竟本質,關鍵是立足點。要跳出自我小天地,立足於宇宙全息統一的高度就比較容易悟解了。可以說,這部《心經》完全立足於宇宙本源、道體、空無的基本點上去剖析(觀照)大千世界和個人身心世界萬物的,是將宇宙萬物眾生的生滅演化過程皆視作虛幻不實的生命流轉過程,視如一部連續劇目。也猶如做夢一樣,全是本源心性的幻化。本源心性原本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垢不凈,始終如一無分。佛在《金剛經》中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就作如是觀。」而世俗之人被複雜的社會人生表象緊緊粘著,環環扣著,步步鎖住,動彈不得,誠惶誠恐。生死未卜,前程莫測;百感交集,身病心苦,煩惱無盡。哪還有心思去悟空悟佛?每天辛苦勞作,能養家糊口或略有剩餘就算不錯了,哪還有閑心去修鍊成仙成佛?如此種種無明俗心雜念和惰性慣性,反映出世人遠道、人心不古、夢想顛倒的自然習慣勢力根深蒂固。豈不知天天用心不識心,天天耗神不養神。若能萬緣放下,空去一切,自然行事,不知有我之心、我之身,自然會有終日吃飯,不曾咬破一粒米;終日穿衣,不曾掛過一縷絲;終日忙碌,不曾有過一點勞累的神奇美妙感受!如此不用心,不擾心,不動心,空無一心,自然作為,則能居塵不染塵、在欲不動欲。外邪不入、神鬼無擾、時時合道、等同宇宙。宇宙歸你,上天入地,無量珍寶,任你隨意取,豈不是天下第一巨富?古人講,君子取財有道。要真正悟解此話的深刻寓意,須知世間功名利祿皆是道之幻化,稱之福德果報。修道之人不慕功名利祿就在於他不願丟下西瓜揀芝麻。世人佔得便宜樂不可支,豈不知樂極生悲,樂苦相續,苦難在時刻等候呢。

亦無老死盡:也沒有老死之盡頭。修道者如剝洋蔥,去了一層又一層,剝到無剝處,方得五蘊空。空亦無空處,脫體無蹤影。原本無一物,得見真面目。如古人云: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緣無事可思量。若要說生死、因果、心性,則心是根,法是塵,兩者猶如鏡上痕。痕垢除盡光始現,心法也空無處尋。一切皆空,空無空盡,連佛法道法也是度人的方便,有哪樣不滅永存?這也是最徹底的解脫。

實質上,《心經》主旨內涵是在徹底否定世俗人生的一切思想行為活動和生老病死現象。因為這些現象是自我假象的新陳代謝過程。就象人體中時刻發生著的細胞生滅更新一樣,「死」是生命進入另一層空間,「生」是為「了結」因果業力。生與死原本是生命更換外衣和軀殼的循環過程。可世人不知,以心想目視幻生出諸多奇談怪論和神奇現象。可這些東西都是人心所為,人心所化變,不論怎樣去命名釋解,根本還是人心所致!故佛有萬古真理、永恆不變,即「三界唯心造,萬法唯識生」。是心識造化了大千世界萬事萬物。是誰的心識?是世人的心識,是有道者的心識。「神」的心識不可思議,《聖經》創世紀中不是講「神」用六天時間創造了天地萬物世界嗎?由此可見,天堂、地獄皆由心造,神奇萬象皆由識生。滅了心識,空空如也……

無苦集滅道:苦、集、滅、道稱「四聖諦」,是佛祖在世時所傳的小乘之法。「諦」是究竟真理之意。佛認為社會人生一切,基本上都是苦的,有八苦之說「(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盛陰苦)。生命只要出生,自然就免不了這些苦。人生如苦海是千真萬確的!僅僅是世人習慣成自然,苦慣了反而不覺苦。你說世上哪個人不苦?億萬富翁與總統一樣要承受這些苦!即使苦苦奮鬥掙扎一生也逃脫不了這些苦啊!人生無奈,佛陀有方,神仙引路,瞬間超越即脫離苦海!令人遺憾的是世人尋找出種種借口和理由不去修行,不去認知宇宙真相。若甘心沉淪墮落,誰也無辦法!故佛講:佛法無邊,但不度無緣之人。無緣者就是不願深信佛法而修行者,他們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陷入生死輪迴痛苦的深淵!

集諦,也稱習諦,指造成世間人生及其苦痛的原因,即佛說的「業」與「惑」。滅諦,指斷滅世俗諸苦得以產生的一切原因,是佛教一切修行所要達到的目的,也叫吐棄、離欲、寂靜。根除「集諦」所造成的一切「業」、「惑」,也稱解脫或涅槃。道諦,指超脫「苦」、「集」的世間因果關係而達到涅槃寂靜的一切理論說教和修習方法,即「八正道」之說。小乘之法是有為法,以個人修行解脫為目的;大乘之法,強調在普度眾生中解脫自己。修鍊開始即收攝其心,反觀內照,空去自身一切,五蘊皆空。有身非覺體,無相乃明真。空寂空盡,頓脫凈盡。湛然常寂,本來面目。哪有苦集滅道?本來無一物,何處若塵埃?實質上小乘有為之法是以幻滅幻,頭上長角去角。頭上本沒有角,只因眾生無明生幻,無事生非,本來什麼也沒有啊!而大乘之法,從心地入手,運用慧目性光去照射宇宙人生萬象的「底版」,最後徹底曝光,業幻除盡,空空如也!從而徹悟宇宙人生真相,得大智慧、大解脫,也叫得道成佛。

佛將修行果位大致分為三個層次,即佛、菩薩、羅漢。如果有一天你在求法的路上碰見三個人,第一個人對你說,放下就是!你不明白什麼意思,認為我有金錢和地位,放下來不等於丟失了?另一個人說,別管他,任他去!其中一個人沒有講話,主動幫你拿一些東西,減輕了你的負擔。你說,還是這個人好啊!你知道這三個人代表誰嗎?就是佛、羅漢與菩薩。羅漢是自了漢,修行為自己解脫,不管別人,而菩薩卻以自己的行為去幫助他人解決困難。所以菩薩的威望在世人心目中超過了佛。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人人皆知,戶戶敬仰。佛是以理教化,直截了當,猶如學校校長。菩薩則如老師,羅漢是用功的學生。有人說,那些棄家修行的人不為今生為來世,而世人不講來世,只講今生。只要今生榮華富貴,哪怕來世當牛做馬?更有人說,誰知還有無來世?乾脆今日有酒今日醉,享受一天是一天……於是人生種種的價值觀便產生了!世間各種不同的人生方式和追求顯得五花八門,還有人美其名曰:實現自我。自我到底是什麼?沒有人得知。爭爭鬥斗、嘔心瀝血、煩惱痛苦一生,待精血體力耗盡死亡時,那個難言的恐懼感和死亡體驗令人不寒而慄!苦哇、苦哇!絕望的淚水揪著親人的心,親人也跟著揪心悲痛。如此一代一代沿襲下去,為何不趁早學佛修行?看一看處在疾病痛苦和死亡掙扎時的億萬富佬及高官顯貴名流的慘狀,才知道權力地位和錢財虛名並不能幫他們減輕一點痛苦!這時候你才知道上帝對人是絕對公平的……

無智亦無得:世人所說得大智慧大解脫、得道成佛,究竟是一無所得。徹底凈空無一物,還有什麼可得?所謂得道是名得道,順應世俗而已。所以,是佛、非佛、名佛;是道、非道、名道;是法、非法、名法;是你、非你、名你;是宇宙、非宇宙、名宇宙;是人生、非人生、名人生;是萬物、非萬物、名萬物……世間一切皆是因緣和合而成之假相、幻相、名相(如老子講:名可名,非常名),皆處在不斷生滅流轉之中,沒有一個是真實永遠不變化的。若說絕對真實、無生滅,那只有空,徹底究竟空!連空的概念也不能有,有了空的念頭就不空了。真正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可說、不可思議,乃真道也!

再來比喻,你去電影院看一場生死離別、驚心動魄的電影。你進入角色,忘了自己的存在,與主人公同呼吸共命運,一把鼻涕一把淚哭得好傷心。乃至將美麗的雙眼哭成血桃一般。心潮起伏如大海波濤,一顆本來平靜之心懸至嗓眼,全身每一個關節和細胞都在抖動。最後電影結束了,你還久久地沉迷其中,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走回家的,連路上碰到熟人也忘了招呼……細想一下,你坐在那裡根本沒有動啊!周圍什麼事情也沒發生啊!可你的那個心卻跟隨電影中的主人公跑了。明知電影是膠捲上的映像,是人為拍攝的假像,是編劇將人生場景的有意撮合,可你卻以為是真實而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繁雜多彩的社會人生是不是在演電影?你自己是不是一個演員?你坐在那裡壓根就沒動。沒動的就是你的真心,跑走的就是你的假心妄念。沒動的就是本源性光、真佛、真仙、真面目,跑走的就是流浪生死的人生念頭。一旦你定住自己的心,如如不動,心不為外境所牽,再動魄驚心的電影也干擾不了你的心情。你看後會一笑了之,或者會說,編劇真能挖空心思,以假亂真……

世人所講的智慧聰明與獲得的成果,皆是有限的、不究竟的。是相對存在中的知識和收穫。不可能是全知全能全備的,而是利弊相間的。比如智慧聰明,有的人行正道可為人類造福,但也有人行邪門歪道干擾人心,干擾社會或製造罪惡。比如現代科學技術,它同樣是利害得失並存的一把雙刃劍!所以說,科學技術並不能從根本上拯救人類社會。因為科學技術成果的獲得仍是人的後天識心的功能作用,非人的先天本性真心。所以,救人救世要從人心根本源頭上救起!這也是我常常向人說起的「治世先治心,治心是根本;治病先治心,治心是根本」。

治病也好,治世也好,人生社會的一切活動無非是心的外化活動。若果不從人心救起,不從人心根本源頭做起,任何疾病和社會存在的一切問題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和清除!這猶如當今的醫院越建越多,大小藥店也越來越多,科學對病菌的認識也越來越複雜,高科技醫療方式也同樣越來越高超,可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各種新的頑固不化的疾病為何越來越多?世人只知道在醫療技術和衛生保健上下功夫,而不知從源頭根本上徹底根除!當今社會的現實證明,人心越複雜,問題越多,矛盾越大,社會越動亂,人身安全係數越小。矛與盾的對立是很有內含深意的,「矛」越銳利,則「盾牌」也會變得越堅固,船高水漲,相互作用。何時能了?!

在現代人的思想文化科技發展過程中,要從根本源頭上徹底解決顯然是無能為力!這有能為力的根本方式在哪裡?這就是人生開悟解脫的根本之道!也是佛道兩家教化人生的根本內涵真義!簡單到一句話就是陰陽矛盾的和合統一!陰陽相對消失,沒有矛盾雙方的存在,沒有分別心,沒有自我意識,沒有是非好壞多少大小的分別,沒有宇宙大千世界萬事萬物,沒有你我他……一句話:徹底究竟的絕對真空!只有將人心回歸到這個徹底究竟的絕對真空,無智亦無得,徹底斷除人類通過外部感官和後天意識去認知世界的方式,將複雜多變、一刻不停的人心徹底凈化回歸到無分別的整體「一」中!

這個「一」就是萬有一切的源頭!只有一,沒有二,更沒有三、四、五、六……這個獨特的認知宇宙人生的根本法門就是佛講的「不二法門」,就是佛法大道正理。想一想?只要將這個絕對存在的永恆不變的唯一、整體認知到了,與其相合了,那麼,由這個唯一、整體所演化出來的大千世界萬物眾生一切不都是這個唯一、整體的演化過程現象嗎?知道明白了這個「一」就等於知道明白了宇宙萬物一切!故古人講:「知一則萬事畢」。老子也講:「道生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萬物得一以生。」佛教中所講的佛,基督教中所講的上帝,伊斯蘭教中所說的真主,皆定義為無具體形象方位、無時空、無所不在、無所不具、無所不知,無所不備、無所不能、無所不成!那麼,這個唯一、絕對全能而又無具體形象方位的神秘永恆存在不就是這個先天絕對不變存在的整體「一」嗎?長期令世人及各類學者專家所迷惑的就是這個「一」!這個超越陰陽相對存在,沒法再講,沒法思議,只有修鍊進入到「一」的境界去體悟。進入到這個「一」的境界其實很令人「失望」!因為它什麼也沒有,完全徹底的真空!也沒有智慧沒有收穫。要明白:所謂智慧收穫所能得到的東西,皆是處在陰陽矛盾、相對存在之中的幻化過程表象,沒有一樣東西能永恆不變存在。永恆不變存在的東西就是真空,就是「一真」(一真法界),就是整體不可分!可世人立足於一分為二的立場上,將原本一體無分的整體進行分別,然後根據自我審美和利益需要去進行取捨、爭鬥,於是矛盾是非便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人生世界也由此陷入了這個是非矛盾存在的不斷生滅變化的連續鬧劇中!

這些迷惑、爭鬥、可悲的社會萬象對於開悟有道者來講是十分可笑的。所以他們講:「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世上的事多如牛毛,怎麼說沒事?因為這些多如牛毛的事皆是自然法則下的因果效應,對於真正的「本我」來講,並沒有任何瓜葛牽連,因為人之真心本性壓根就沒有動啊!所動亂的就是人的識心、假心的妄想分別!人們終日處在這個一刻不停的妄想分別中,怎不多事?怎不苦惱?怎不患病?怎能超脫出來?如果不從宇宙人生的根本源頭上認知這個真心本性的真面目,則永遠不能開悟解脫而永離煩惱苦難與生死!這對於當今社會世人來講,也可以說,你的財富再多,地位名聲再高,智慧聰明再超群,社會勢力再大,身體保健條件再好……終究逃脫不了這個由陰陽矛盾相互轉化變幻的人生怪圈!始終被這個宇宙自然法則束縛著無法超脫!

《心經》內涵就是向世人反覆說明這個原本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凈,永恆存在的絕對本體實相。實相無相,絕對無相才是永恆不變的真相。就是因為這個永恆不變的真相,各大宗教祖師由於地域文化信仰不同,分別予以不同的命名和比喻,也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宗教信仰。雖然名相不同,認知的方式不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要認識你自己!千年前的阿波羅神廟裡不是寫著這句千古名言嗎?人類發展至今,還沒有多少人能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內涵本質。待到人類能真正認識自我本質真相時,人類自然就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文明時代!所以,我們讀《心經》不僅僅學會背誦還要能悟解其真義,而後照著去做去體會,爭取早日進入那個不可思議的境界,自然具有神奇的法力神通,以此去開悟眾生,造福人類,而不是將它作為教條或深奧玄理欣賞,重要的是要引導這個後天識心逐步進入那個「天地人合」的先天大境界中,由此顯明真心本性靈覺而無所不知,無所不為!

以無所得故:修行至此,萬象照破,一切皆空,本一無所得。注意,此境與世俗相對。世俗之人,從小學到中學大學,越學越多越複雜,學富五車還嫌少。腦海中充塞了盡所能裝的知識、道理、經驗、教訓,五花八門,勝過大上海的頭號百貨商店,以至腦袋發脹生疼,引起失眠、心悸、神經官能之症。可對於整個人類的知識來說,一生所學僅是滄海一粟。宇宙人生諸多之謎仍未破譯。人生短暫的幾十年中,年年月月如饑似渴地「貪吃」這些所謂的知識經驗方法……真的活得好苦好累!臨走時壯志未酬,還死不瞑目!這種積極求學的精神數千年來被人類大加讚揚,豈不知走了一條充滿曲折坎坷和沉迷於幻境的羊腸小路。

佛說的修行,在於開悟覺醒,恰恰反其道而行之,要斷慮絕學,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進入空境,顯發妙用真心,方可開啟智慧之門而一通百通、一會百會!宇宙大真理大智慧自然顯現。宇宙萬象,生生滅滅,去脈來龍,自然明了。千古之謎,自然破譯。人類文明,自然升華。正如古人所講: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這個心意就是人的真心真意,也是真心的妙用。

此理不是空中樓閣,可望不可做。在青少年的開智試驗中,讓學生進入靜態後,用慧目靈光照大腦,發現大腦是宇宙智慧的海洋,人類所學的全部知識應有盡有,意想便出;隨心顯現,毫不費力。用不著天天進課堂灌輸,用不著死記硬背、勞心傷神。可以在足球場上學習,可以在恐龍世界學習,也可以在宇宙空間學習,一邊觀賞,一邊學習,一心多用,互不相礙。效果神奇(這不是理論上的假設,這是實踐後出現的奇蹟!鄧小平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可思議!由此培養出來的學生是神童,是天才,不是世人所說的聰明人才。神童是運用神光(性光)學習的兒童;天才是能調動宇宙(天)信息的人才。

世人之聰明與宇宙智慧相比有天地之別!在諸多實驗中發現,為什麼兒童和一些文化知識較低的人效果好?知識越多、名氣越大的人反而效果較差?其根本原因就是知識的障礙阻塞和執著,放不下,空不了,本覺元神出不來。僅靠後天思神的努力,知識的點滴積累是極其有限的、局部的、不斷被更新的階段性學問,不象聖哲的經典能超越時代,萬古長存,放之四海而皆準!用老子的話說,叫知人則智,自知則明。這個「明」是佛講的「明心見性」,徹悟根本。儒家叫「明德」,顯發明了自己的本覺真性,自然具有真知大慧!而世人對知識的探索恰恰是外向型的(感官意識),捨本逐末的,豈不知一旦真正認識到自己的真面目,顯發出真知,那就是大智慧、大覺者了。其學習思維方式與世俗截然不同:要消除感覺、喚醒直覺;抑制理性、調動悟性;忘記自我、接近自在。用更直接的話說,就是人腦活化成超級電腦與宇宙溝通聯網。一旦溝通,宇宙的過去、現在、未來的信息會象放電影似地盡現在大腦屏幕上,一覽無餘。用不著計算求證、判斷分析則「一目」瞭然。這「一目」就是慧目、心眼、神光,所觀察到的是絕對真相、真理。未來人類的新文明,新思維,就如佛菩薩一樣,運用人之慧目靈光去觀察宇宙萬物,顯現宇宙人生的真面目!

如果用當代著名的日本腦科學專家春山茂雄的話講,就是開發人的右腦。他經過數年研究發現,人的右腦是「祖先腦」,儲存著人類生髮300萬年以來的信息。只要開啟右腦,就可以追溯人類的生髮歷史。實際上,人之大腦就是一個超級生物電腦,是一個太極構造。人的後天思維,包括語言行為,是由左腦負責,而右腦是深層意識區,人的靈感、潛能儲存於此。當今人類的大腦細胞開發僅有5%左右。據說上個世紀世界著名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大腦細胞僅開發9%左右。就是說,人類的大腦潛能還有95%沒有被開發,這個數字恰恰與當代科學對宇宙物質能量的發現數字相同。科學家將宇宙中95%左右沒被發現認識的物質能量稱「暗物質」、「暗能量」。「暗物質」、「暗能量」就是不被人的感官和儀器所發現的「空相能」,或稱之為宇宙全息統一場能。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宇宙能量信息可以說是遍虛空、盡法界,無處不有無處不在……

大道無形,大音希聲;大巧若拙,大智若愚(《道德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這是老子對形而上之道及大智者的獨到描述。萬緣放下,一物不留,一無所得!才是最大的得(德)!大得(德)而無得(德),無得為真得(德);大身為無身,無身(空身)為真身;大心乃無心,無心乃真心;大寶實無寶,無寶為真寶;大有實無有,無有為真有……空大、空得、空有、空妙、空靈,就是空的大用、全用、妙用,越空越有妙用,這就是宇宙的大智慧大真理!


推薦閱讀:

《<心經>直解》之「三世諸佛」
《心經》修持法門
潘麟著《心經直解》連載十一
佛心經品亦通大隨求陀羅尼
《佛心經》第十講

TAG:心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