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袁了凡先生·《了凡四訓》

袁了凡先生略傳    袁了凡先生,生於明朝,浙江省吳江縣人氏。  袁了凡先生博學多才,精通星相、命理、地理風水、音樂、數學、水利、兵法,深入研究。著作甚豐。[了凡四訓]是其誡子之文,為世人所推崇,流傳至今。    袁先生於明朝隆慶四年中舉人,萬曆十四年中進士。歷任寶坻縣長、兵部主事、軍前參贊、督兵待職。    袁先後享年七十四歲。明熹宗追封為[尚寶司少卿],為世人所敬仰。        謹告讀者諸君    自古以來,一般人都被命運所控制,而身不由已。只有明理之人,命運是束縛不了他的,正所謂:[賢達之人能安命]。    [了凡四訓],世人幾乎都曉得,是改造命運創造幸福的寶典。凡是有福份的人,都能夠在獲得人生指南,進而立定志向,力行實踐,能夠化疾病於無形,掃除窮困的威脅,消除生活的煩惱,改變現狀,改變命運,獲得新的生命。    [了凡四訓],做為修身之座右銘,人人可以成聖成賢。若作為處事之準則,舉世可以消除災難與業障。確實是自救,救人的最佳捷徑。    [了凡世訓],內容通俗明了,簡明易讀,適合於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宗教,不同階層的讀者,其所含有[修身律已,安身立命]之道,以及[化凡入聖,超生了死]之理,是明明可鑒的。    因此,凡是有先見之明的人,都不會放過閱讀此書的機會。凡是有智慧、有志氣、有作為的人,想了解宇宙人生真相,服務社會,造福人群的人,在讀完此書之後,逢人介紹傳頌此書可貴之處。而這些寶貴的收穫,正是此書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歷久不衰的真正原因。  [了凡四訓],是袁了凡先生,於七十四高齡,回顧一生的總結,親身經歷,實踐改造命運的精華。      何為四訓:[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    第一篇[立命之學],勉勵世人奮發向上,千萬不要自暴自棄。因為人生的命運,氣數是由前生造因而定,便是命運的好壞,是可以由你今生的善念、善行、或者惡念、惡行,而改變的,因此以立命之學,作為開宗明義。    第二篇[改過之法],要嚴以律已,檢討反省自己的過錯,敢於面對過錯,勇於改過。  只有知錯改過之後,行善才能收到效益,否則是徒勞無功的。所以改過是立命的首要任務。    第三篇[行善之方],在知錯能改之後,要懂得行善的道理和方法,即是不為名利,默默恆久地行善,行善的同時必須除惡。    第四篇[謙德之效],袁先生以故事,生動的暢述[積善之方]。初學行善的人,當行善之後獲報,喜悅的同時,產生驕傲情緒,是常見的毛病。袁先生訓子之文中,再三叮嚀[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    若能夠謙虛為懷,時時抱著行善惟恐不足之善念,才能使立命收到效果,而達到改造命運的目的。    為了便於大家閱讀,讓更多人受益,出版白話[了凡四訓],希望大家閱讀之後,都能夠學習[了凡先生],改造命運的精神,創造自己的幸福,以及社會、國家,乃至全人類的光明前途。     立命之學(一)    一切都是命半點不由人  我童年的時候,就痛失父親,與母親相依為命。母親希望我學習醫術,既可以養家,又可以濟世救人,也可以完成父親生前的心愿。  因此我聽從母親的意願,放棄了考試做官的念頭,而改學醫術。  有一天,到慈雲寺遊玩,遇到相貌非凡的孔老先生,白髮銀鬃,雙目炯炯有神,酷似神仙的老人,令人肅然起敬。孔老先生是宋朝著名皇極數大師,邵康節的傳人,大江南北,人人稱頌孔老先生推算精確。  今天幸會,實在是機會難逢,於是恭敬地向他行禮,並且請求他指點前程,老人望著我說:[你面相宜做官,明年可以考中秀才。]  我就把母親要我學醫的意願告訴他,並且請求他老人家能夠幫助我,說服母親,改變初衷,讓我考試做官。於是邀請老人到我家中。  孔老先生表示願意助我,隨我到家中,見過母親,稟明原因。母親對孔老先生  甚為敬重,並且請孔老先生幫我推算運程。  母親將我的出生時日告訴孔老先生,孔老先生就為我推算明年運程說:[縣考試應得第十四名,省考試應得第七十二名,提學考試應得第九名。]  到了明年,三處考試之後,所錄取的名次,都符合孔老先生所預言。因此再請孔老先生,替我推算終生的運程。  孔老先生推算結果,那一年會考第幾名,哪一年當補廩生(古代科舉優惠考生免費伙食),哪一年當貢生(初舉為優良學生),哪一年當為四川省的縣長,任期三年半,告回鄉,五十三歲那年,八月十四日丑時正壽終,命中注定無兒子。  從此以後,每逢考試,所得的名次,都不出孔老先生的預言所料。  孔老先生還算定,我做廩生的的薪俸,當領取白米到九十一石五斗的時候,會調升為貢生。可是當我領薪俸白米七十石之時,上司就為我呈文貢生。心想此時孔老先生可能為我推算錯了吧!沒想到所上呈的文件被駁回,不準補任貢生。直到丁卯年,上司發現我的考卷出眾,不忍心埋沒人才,特地再為我呈文,正式升任貢生,並且重新計算薪俸,應該領取白米九十一石五斗。至此更加佩服孔老先生的推算,極為靈驗。  經過此次波折,我深信:[升官發財,遲速有時,富貴在天,生死有命],命理運數上天早已註定,從此對人生前程心灰意冷,淡然無求了!    命由已作相由心生    當選了貢生,到北京城裡住了一年,終日靜坐,懶於讀書求進步。    第二年,回到南京。有一天到樓霞山,拜會得道高僧雲谷禪師,二人對坐於禪室,非常清靜,一坐就三天三夜,不曾睡覺,雲谷禪師甚覺不解的問我說:[凡人之所以無法靜坐,皆因世俗雜念、**所纏的緣故。你竟然能夠靜坐三天,不起雜念,是否已看破紅塵,或者其它緣故?]    我說:[我的命數已被孔老先生算定了,榮辱生死,皆有定數,妄想也沒有用!所以心平氣靜。]    雲谷禪師聽後笑著說:[對於凡夫俗子,沒有志氣的人而言,人生是有定數。但是對於聖賢豪傑,是不會被命運所束縛住的]。    我說:[請禪師細為解釋。]    雲谷禪師接著說:[如果本來命數里,註定你要受苦受難的,但你本性善良,心存善念,時時做善事,地論小善大善,樂而為之,善行長年的積累,就不知不覺的改變了你的命運,使你的苦變成樂,使你的貧賤短命,變成富貴長命。]    我問禪師:[難到我的命運,也可以改變嗎?]    雲谷禪師說:[你本來是一個有志向、有智慧的人。但是二十年來,你相信孔老先生的推算,準確無差錯,就這樣,你整個人被命運所控制住了,再也不想進取了,成為凡夫俗子,我還以為你是聖賢豪傑呢!]雲谷哈哈大笑!    雲谷禪師接著語重心長的說:[命由已作,相由心生,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你只要嚴格要求自己,力行仁義道德,一心追求名利,費盡心機,結果是一場空。]    天作之孽猶可違    雲谷禪師又問:[孔老先生推算你終生命運如何?]    我從實詳述了過往的經歷。    雲谷禪師問道:[你認為自己應該得到功名嗎?期望得到兒子嗎?]    我沉思很久答道:[官聲場中的人都有福相,而我的相貌輕簿,又未能積德行善。為人不能忍耐,度量狹窄,縱情任性,輕言妄談,驕傲自大……這些都是無福之相,怎麼能夠當大官呢?]雙答道:[我有潔癖,其因之一。脾氣暴躁,為人刻薄不能舍已為人,同情別人,其因之二,喜酒損精,撤夜長坐不眠,損耗元氣,其因之三。這些都是無子之因。]    雲谷禪師聽後說:[你既然明白自己無當官無兒子的原因,只要你針對這些原因,逐一改掉,例如:化吝嗇為施捨,化偏激為和平,化虛偽為虔誠,化浮躁為沉著,化驕傲為謙虛,化懶惰為勤奮,化殘忍為仁慈,化刻薄為寬容。盡量積德,盡量自愛,珍惜自己,別糟蹋自己,這樣必然能夠根除病根,重新獲得仁義道德的人生觀。]    古有名言:[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其意是天降禍於人,人若能行善積德,禍能變為福。相反的,人若自己作惡,是不可救的,所以人若能了悟立命之道,順天之理,自然就能夠求得厚福。    孔老先生雖然推算你當不了大官,沒有兒子,這是天上作之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你廣積陰德,樂善好施,持之以恆,累年積月,必然能夠感動天地而獲福的。    古語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福及子孫,你應該明白這個道理。      立命之學(二)    去惡向善安於順、逆之現實    聽完雲谷禪師上述充滿哲理的一席話,我頓時醒悟,深信[廣積陰德,多作善事],是趨吉避凶,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並且立刻拜謝雲谷禪師諄諄的教導,把往日之過錯,在佛前盡情表白懺悔,然後懇請賜我考中舉人,同時發願做三千件善事,以報答天地諸神佛。    雲谷禪師又指點我,每日所做的每一件善事,記在功過薄上。如有過錯,必須功與過互相抵消。    人生在世,人人都會經歷生與死,貧與富,成功與失敗,健康與病痛,這一切是時時刻刻困擾著我們,令人身心痛苦,心靈不得安寧。這都是我們心存慾念的緣故。    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心無妄念,勇於面對現實,[能靜心處理順境,以善心安於逆境],隨遇而安,那麼人生會過得瀟洒,煩惱也自然而然地遠離我們了。    人若是能修身養性,去惡向善,安於順與逆兩種截然不同的現實,比毫沒有非非之想,明心似鏡,返回原來善良的本性,這樣一切罪惡和過錯,會自然而然的消失得無影無蹤,命運會稱心如意,從而進入有吉無凶的境界,這才是真正利人利已,有意義的人生。    從此,我把原來外號[學海],改成為[了凡],以紀念悟立命之道理,而不落為凡夫俗子之流。    賢達之人能安命    自此之後,時刻謹言慎行,覺得心安理得,與以前完全不同。改變放蕩不羈的行為,即使身處暗室之中,時刻警惕,絕不做虧心事,不獲罪於天。碰到有人罵我毀我,也淡然處之,不與計較。在學業方面,加倍勤修苦讀,對人生前途滿懷信心,完全改變以前灰心消極的態度。    到了第二年考試,孔老先生原來算定我考得第三名,卻考得了第一名。孔老先生的預言開始失靈了。    到了秋季,舉人考試,也出乎孔老先生的意料之外,竟然中了舉人。    雖然行善之後,很快地改變了孔老先的預言,獲得了上述福報。但是捫心自問,總冷靜的自我檢討,覺得自己行善並不徹底,有時行善很勉強。例如:當救人之時,心中時常猶豫不決。或者身雖然在做善事,但說話常口不擇言。或者日常操持守節認真,但是一旦飲酒,常常酒醉,會放蕩而不拘小節。將以往的功與過,相互抵消,善行就顯得很少了。所以歷時十一年,才完成原先許下的三千件善行。    第二年回到故鄉,隨即到佛堂還願,答謝神恩。同時於佛前祈得求子,許下再行三千件善事,以贖前生今世的罪孽。    從此,每行一善,就筆記於書,內人雖然不識字,每行一善,也以畫一圓圈,作記號。例如:施捨物品救濟窮人,助人急難,放生等等。行善不論大小,有時每天作十幾件善事。經過二年,從不間斷,很快地圓滿達成三千件善事。也就在這一年,內人幸運地誕下了男嬰,令人欣喜萬分。真誠行善,竟然如此神速的獲得福報,叩謝上天恩賜,在佛前還願的同是,再恩請能夠考中進士,並許下再做一萬件善事。    三年後,我考中了進士,當了寶坻縣知縣(縣長)。上任之後,置筆記本於書桌上,名曰[治心篇],凡所行善事,一一登記。晚上設香爐於庭院之中,禱告天地,誓為父母官,這民排難解憮。    內人見我身居衙門,與昔年在家鄉相比較,與鄉民共處,互相幫助,利於行善,三千件善舉,很快完成。現在高坐公堂之上,何日才能完成一萬件善事,因此非常擔憂,未知如何是好?    有一天夜裡,就夢見了神靈前來指點說:[只要下令減收百姓糧租,只此一事可抵萬善,功德無量。]    原來寶坻縣的田租甚高,每畝田須繳交二分三厘七毫白銀的租稅,百姓負擔極重,生活困苦。於是決定減免四成,改為每畝田繳交一分四厘六毫白銀的租稅。    布告出示之後,千萬農戶聞訊,歡天喜地,笑逐顏開,一改苦況。    過了不久,有位五台山禪師抵本縣,我將夢中情況,以及已經實行減租一事告知禪師,禪師聽後說:[全縣減租,萬民受福,一善足以抵萬善。你以前許下的一萬件善舉,已經做到了。]於是我捐獻薪金布施,拜託禪師回山做功德。以表誠心還願迥向。    孔老先生原先算定,我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壽終。多年以來,並沒有為延壽而祈禱,五十三歲那一年無病無痛,平安地渡過。至今已經六十九歲了。孔老先生的推算,再次失靈。    至此方才明白,所謂天命之說,其實是不可信的,命運並非是一成不變的,一切取決於自己善念和善行。    從此我深信,[凡是說人生禍福,惟天定者,必是凡夫俗子。若說禍福憑心定,賢達能安命者,必是聖賢豪傑。]    謙謙君子道可得之    總之,雖然人生是無常的,是人類平煩心所無法預知的。但是,只要當你顯達之時,仍以落魄的心境處世。逢到順境的時候,仍以困難時候一樣謹慎處事。當你富足的時候,仍象昔日平常一樣節儉愛惜物品。就是得到別人擁護愛戴,也不要趾高氣揚盛氣凌人。當成績優良時,也不驕傲,禮賢下士,不恥下問,謙虛待人。若能如此做人,克已復禮,則德可進,道比可得。    如果每日的言行舉止,時時維護祖先的名望,彌補父母的過失。上思報答國家社會栽培之恩德,下謀家庭子女之福祉。待人常懷同情救急之心,待已務必嚴格規律,務必日日反省,時時改過。若能夠這樣約束自己,德業必定大進,成為謙謙君子。    如果安於現狀,自認為自己沒有過失、缺點,自以為自己是十全十美的人,那麼德業不進則退,成為凡夫俗子。    天下聰明的人,比比皆是,為什麼不修道德,為什麼事業不發達呢?那是因為不守法禮,不務實際,貪圖安逸,所以耽誤了一生。    雲谷禪師所說的立命之論,確實是至理名言,世人應該經常頌讀,並且勒力執行,才不會荒廢時日枉度此生。


推薦閱讀:

南懷瑾先生《宗鏡錄略講》之第八章——牛馬道上話前因
金啟榮先生談意拳
【gou】勾溝苟狗垢遘雊:是三行先生金石文、篆體字形彙編
大山860的文件夾【南懷瑾先生】
孫正治先生白話註解的全版《增刪卜易》1

TAG: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