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何以成為值得炫耀的事情?
記得陳丹青在接受一次採訪時就說過:什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話背後其實掩匿的是惟有做官高。確然,「唯有讀書高」這句諺語是一個價值判斷,而不是一個過程判斷,與書本身沒有任何關係,在這樣的教導氛圍下,讀書早已異化為升官發財的工具。昨日是世界讀書日,原本我不應做這個不合時宜的題目,總歸看著有那麼幾分刺眼,有傷和諧,可是生活中的某些涉關讀書的現象實在令人生氣,不如趁此機會一吐為快。我們的孩子自幼被教導「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其實是很扯淡的事情,書中沒有黃金屋,書中也沒有顏如玉,這完全是窮酸文人聊以自慰的事情,如果一開始抱著這樣的目的去讀書,自然導致今後的行為實踐功利無比。記得陳丹青在接受一次採訪時就說過:什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話背後其實掩匿的是惟有做官高。確然,「唯有讀書高」這句諺語是一個價值判斷,而不是一個過程判斷,與書本身沒有任何關係,在這樣的教導氛圍下,讀書早已異化為升官發財的工具。如果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是舊時代的陳酸口號 ,培根的「知識就是力量」作為新時代的本身就極具力量性的口號激勵了多少人努力讀書,而忽略的是,知識只是有限的工具理性,而並不是價值理性,可我們一直將工具理性取代為價值理性,從而我們發現讀書非但沒有讓人(至少相當部分的人)價值觀念變得更崇高,反而是愈加會奴役別人。縱往古今,尚多事實也確然證明,一些所謂的讀書人在取得一定經濟地位後,對社會底層的民眾態度更加惡劣,所做的種種行為比我們言議中的「土豪」更加卑劣,對權勢者的諂媚更加令人嘔吐。我們一直被暗示讀書有多麼多麼的重要,不予置否,讀書確實是很重要的,給你見識和經驗,它使得你的生活精神有了無數種可能性的指向,可是,終歸到底,讀書只是私人的事情,可我們一直強調的重要性更多的是指代世俗層面的,在這樣的態勢下,我們的讀書變成了一種攀比的工具,變成了一種內在的傾軋別人自尊的資源。「讀書人」庸俗的降格為給人帶來無限榮光的稱號,不管是官員、企業家,也不管你讀了幾本書,在向別人介紹時,總要加上一個「讀書人」。我們身邊總有一些人,多讀了幾本書,就自信心爆棚,對誰都一副看不起的樣子,如果沒有一官半職還好,倘若謀了一官半職,那就更厲害了,無處不炫耀自以為深刻得不得了的學識,而據我觀察,那些喜好炫耀讀書的人,其實學識不見得有多深刻,頂多通俗知曉一點哈耶克,弗洛伊德,然後就開始逢人誇頌,這個多麼多麼的了不得,思想多麼多麼的偉大,以此來抬升自己。糊弄糊弄一般人尚好,若逢遇真正的知識分子,不免讓人覺得好笑,關鍵是普通人對「讀書人」總有一種崇拜情結,自滿足了其虛榮心,而真正的知識分子又迫於其權勢,加之知識分子本身的素養,通常不會予以點破,只好連連稱是。這些人,正是余秋雨口中的「偽精英」,在這裡稱之為「偽讀書者」更加合適,「偽讀書者」喜好高談闊論,讀了幾本薄書便自以為是,阻斷與大地相接,嚴格劃分與普通人的界限。而我們社會對讀書者敬畏和尊重的氛圍,給予這些「偽讀書者」留出了遼闊的施展空間。以上還屬於依憑讀書能夠有效轉化為經濟權勢的情況,若是還沒能夠依憑讀書出人頭地,那就更加糟糕了。我們的某些讀書人心理就開始不平衡了,在城市遭遇暫時的知識與物質的嚴重失衡後,試圖回歸鄉村尋覓自己的精神棲息地,訝然發現鄉村早已不是心中的那個「世外桃源」,那裡同樣有著經濟的攀比,同樣有著鄉人的窺伺,給予自己不了心理安慰,可是經濟能力暫時又不行,於是就發出了「知識無力感」的矯情。多讀了幾本書,沒有什麼了不起,炫耀自己的讀書只能意味著你並沒有將讀書作為一個常態化的事情,讀書也並不意味著比傳媒,交際更加深刻,書只是一種信息媒介,信息媒介有很多種,只有形式的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讀書的實質是獲取信息,而不在於讀書本身。讀書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運用書中的知識來認識並改變外在的世界,你可以用自己的思想來幫助別人更好的認識這個世界,這正是盧梭,伏爾泰等人的偉大之處。而你用讀書來炫耀,這就只能證明本身讀書量的匱乏。這是知乎上的一段文字,我覺得寫得真好:錢財也好,文學造詣也好,當你show off的時候就是show off,炫耀的是什麼,本質並沒有什麼不同,都是炫耀。只是人們通常都認為通古曉今和博覽群書show一下是自己的資本,但錢或題主所言的一些範圍就有點膚淺。但是那只是通常,其實我們自己明白,那又有什麼不同呢,安安靜靜做自己喜歡,讓自己感到開心的事情不就好了,否則的話,也不過都是在取悅他人罷了。責任編輯:孟堯
推薦閱讀:
※22事情快樂的人做不同
※別跳啊,太高了,事情不大,可以解決!·杭州日報
※遇到這些事情要躲開,以免被邪氣纏身霉運連連自然要破財
※聰明人必做的10件事情
※她對手指做了這些後...接著最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