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僅一個奧運冠軍!人口大國印度為何卻是「奧運小國」?

2016年里約奧運會,印度運動員迪皮卡·迪皮卡(藍衣)與巴西舞者一起跳舞。

據2016年6月的統計數據,印度人口達13.26億,佔世界人口六分之一的印度,在奧運會的表現卻讓人震驚!近35來印度取得的獎牌(注意!是獎牌,不是金牌)屈指可數:從1984年洛杉磯到巴塞羅那連續被剃了3屆光頭後,印度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取得了突破,不過僅取得1枚銅牌;2000年悉尼依舊是1枚銅牌;2004年雅典獲得一枚銀牌;2008年對於印度來說是奧運大年,除了得到幾十年來的第一枚金牌外,還有兩枚銅牌;2012年印度整體有所進步,獲得2枚銀牌,4枚銅牌,可謂歷史最好成績。

印度是除中國外,綜合實力增強最快速的國家,在21世紀,兩個亞洲超級大國將展開全面較量。可印度的體育水平與其人口現狀、綜合國力為什麼不成正比?

印度宗教盛行,國民多受教條教規的束縛。受印度教影響,印度人素食者比例高達50%,肉食者中,印度教的教徒不吃牛肉,高等級種性連豬肉都不吃。即便是素食者,植物蛋白的攝入量也不足。因為印度大部分地方不適合種大豆和花生,這兩種農作物是植物蛋白的主要來源。飲食習慣關係一個人、一個民族的健康狀況。可以肯定的說印度人身體素質落後於中國,也落後於其他亞洲國家。比如日本韓國這些發達國家的運動員,雖然個子不高,但是體能很好。根據聯合國2013年《人類發展報告》,印度兒童不足標準體重的人數比例達42.5%,營養不良問題凸顯;根據國際糧食政策研究室的《全球飢餓指數報告2012》,印度糧食問題嚴重程度名列全球第15。一個國家連維持國民的基本能量的糧食供給都無法保證,蛋白質供應從何談起?另一方面,印度又以胖為榮,「說你胖了」是句恭維話,說明你看上去很健康。在這個國家看到年長的印度人大腹便便很平常,到處都能看到印度人排隊大吃麥當勞或其他加工食品。

婆羅門的恆河祭

印度教和佛教的教義差不多,都崇尚因果報應和生死輪迴,都講求「守戒,苦行,虔信」,虔誠,以及繁多的禮儀和祭祀活動,這與體育崇尚參與、競爭、拼搏的精神是相抵觸的。一個天天吃肉、在運動場揮汗如雨的婆羅門(印度最高級種姓),一定不是一個合格的婆羅門。印度教的教義強調精神世界,肉體是只是靈魂的載體,也是靈魂最後解脫的障礙,所以高種姓的衛道者們不會用高能蛋白質來嬌縱自己的身體,也不會刻意強身健體。吃素和鄙視體力活動使印度的富裕階層難以把他們自身的營養優勢、社會地位和金錢優勢轉化為體育運動的能力。而高階層人群遵循的這種生活方式,又自上而下地深刻影響了印度整個社會的思維方式。很多新興的中產階級即使不是出生婆羅門也極度鄙視體力勞動。從事體育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其信仰,這是冒天下之大不諱。

印度的民間文化也窒礙了體育發展。當地大部分家庭都希望孩子長大後能當醫生、工程師、會計師,即使在體育上表現出色,也會被家人鄰里勸阻,以致無法參加高水平賽事。當全世界目光每每聚焦奧運會時,印度國內卻從未形成「奧運熱」。每屆奧運會期間,新德里的大街小巷,很少見到擺放在外面的電視轉播奧運比賽。與印度人聊天,十有八九都表示沒看開幕式。雖然當地媒體沒有漏掉奧運會的報道,但各大報刊只是轉載西方各大通訊社的照片、文章,鮮有自己的現場報道。以至於當雅典奧運會期間,拉·拉托爾為印度贏得歷史性的一枚銀牌後,他的父母妻兒通過親朋好友的轉告才知道——拉·拉托爾出名了。

印度近年經濟急速發展,科技顯著進步,但政府資源卻集中在探索太空計劃等項目上,對體育重視不足。2014年索契冬奧會,選手凱沙文的參賽經費不是由印度政府支出,居然是靠眾籌所得!簡直是眾籌領域的一次創新!

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的印度代表團

競技體育水平說到底兩個方面有關係:一是國家意識 一是經濟水平。兩者具備其一,通常都不會太差。兩者都具備的毫無疑問都是體育強國。很遺憾!印度屬於兩者都不具備的。

《今日印度》報2010年刊文中,印度體育局官員毫不猶豫地表示:從體育文化的角度看,印度已經被中國甩在了身後。相比之下,印度的運動項目基礎並不廣泛,運動員的將來也得不到保證。印度官員估計,中國每年向體育事業投資約7.5億-10億美元,中國的成績也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印度的體育預算卻低於500億盧比,也就是1000萬美元左右。除非印度的體育預算能夠得到增加,否則印度現行的體育體制只能誕生與之相匹配的運動員。

有不少中國媒體稱,印度歷史上只拿過一枚奧運金牌,其實是誤導!根據國際奧運會官方資料,1900年印度首次加入奧運會,此後116年間曾經奪得過9枚奧運金牌,大多來自男子曲棍球,這一成績足以讓印度自稱為奧運史上曲棍球第一強國。1928年到1964年,他們奪得8屆奧運會的7枚男子曲棍球金牌(僅1960年失手)。本來曲棍球是強項,但是後來逐漸大家都去打板球了……於是曲棍球不行了。在雅典,印度曲棍球隊只獲得第7名。而板球又不算奧運項目,所以漸漸印度就沒什麼強項了。同印度人聊天,若問他們最喜歡的體育運動是什麼,回答十有八九會是「板球」。走遍印度各地,無論稚氣孩童還是耄耋老人,無論販夫走卒還是達官貴人,只要提到板球,無不眉飛色舞,津津樂道。新德里公園裡隨處可見揮著板球拍嬉戲的年輕人。板球在12億印度人心目中的地位,如足球之於巴西,橄欖球之於美國,只要印度在國際比賽上贏了一場板球賽,馬上舉國歡騰,歌舞昇平。

2011年,第十屆世界盃板球賽決賽中,印度隊奪冠。

在過去35年里,印度只出過一個奧運冠軍。他就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子10米氣步槍項目冠軍阿比納夫·賓德拉,一個「富二代」。之所以強調賓德拉的「富二代」身份是因為,射擊是一項花費巨大的運動。而印度發展體育事業不靠舉國體制,很多體育項目得不到國家的資金支持。運動員只能自己出錢,賓德拉的成功和他的家境有很大關係。他的父母是一家高科技公司的推銷商,這家公司的營業額達30億盧比(約3億人民幣)。

美國福布斯雜誌2012年公布過一項美國家庭培養出奧運冠軍的費用統計。其中,射擊的培訓費用最為昂貴。專業射擊手平均每天發射500至1000枚彈藥,每25枚子彈價值大約16美元,這是世界紀錄奧運五連冠運動員羅得金(Kim Rhode)的訓練紀錄。平均來說,一天完整的訓練費用是400至600美元。槍支的價格大約是6000美元至3萬美元不等。羅得金花費在她槍支的費用是2萬美元。根據羅得金自己的敘述,她目前在射擊上的總花費已超過三百五十萬美元。這些還只是2012年的價錢。福布斯雜誌提醒美國家庭:要事先了解不同體育項目的費用情況,在培養孩子體育特長時要根據家庭的經濟情況來慎重選擇。

印度內政部長Rajnath Singh在2015年4月說,印度不僅要成為經濟超級大國,而且要成為體育超級大國。

對此,網友是一邊倒的吐槽評論:

首先,政府應該學會尊重運動員,一半運動員是餓死的,一半也是吃不好。

我碰到過許多連一杯牛奶都沒見過的國家級運動員。

印度政府應該向中國學習了,先進的基礎設施,合理的訓練,合理的膳食,無政治干擾。

難道運動員指望印度民眾免費養著嗎?哈哈

讓他們像我們一樣自己去賺取生計。

印度政府可以向中國學習很多東西,但是把運動員拿來做宣傳並非其中之一

班加羅爾翻新後的體育館

自2012年倫敦奧運會歷史性地贏得了6枚獎牌之後,印度表示:希望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再創輝煌。本屆里約奧運會共有28個項目,印度只參加了其中15個項目,而且其中一半項目印度從未得到過獎牌。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部印度電影《靈魂奔跑者》,該片改編自真實的故事——有「飛翔的錫克教徒」之稱的印度傳奇田徑/短跑運動員MilkhaSingh(米哈·辛格),經歷了家破人亡、印巴分治(印度內戰)以及無家可歸,但他戰勝了種種磨難,最終成為了印度最具標誌性的運動員。辛格的最好成績是在1960年奧運會上奪得第四名,但這已經是印度田徑項目的歷史最好成績,至今仍是。為此,辛格在印度成為一個體育圖標,被形容為「印度有史以來生產的最優秀的運動員」。

作者:犟蘿蔔


推薦閱讀:

如果人類平均壽命延長100年,會對地球帶來什麼的影響?
一些有趣的數據
窮人基因差的該不該結婚生窮二代?
什麼叫做人口紅利?怎麼理解人口紅利跟經濟的關係?

TAG:印度 | 人口 | 小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