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滅燈」「轉椅」, 熱鬧背後的寂寞

  配圖:CFP

  2012年電視熒屏,婆媳劇仍是熱點,宮斗劇繼續火爆,一部《甄嬛傳》成為各大電視台一抹久不落幕的風景;最突破底線的是干露露母女錄節目時大爆粗口,熒屏低俗化現象再次引起警惕……但要說這一年熒屏留給人最深印象的,無外乎「滅燈」與「轉椅」。《非誠勿擾》走紅之後,「滅燈」幾乎成為相親節目一張撕不掉的標籤,並迅速席捲到各類求職節目;而自《中國好聲音》火了之後,各種音樂選秀節目紛紛採用「轉椅」這一盲選形式。在熒屏火爆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樂此不疲的山寨與跟風,商業創新理念和原創力的匱乏,仍是國內電視熒屏的痼疾。

  「滅燈」、「轉椅」,熒屏遍地開花

  「昨天拿遙控器換了一圈台發現,當下中國電視節目的現狀基本表現為兩種形式:滅燈和轉椅。」孟非的這條微博用「滅燈」和「轉椅」簡單而直接地概括了2012電視熒屏最流行的兩種表現元素。

  2009年《非誠勿擾》登錄江蘇衛視,把相親這個電視界的老話題玩出了新花樣。與傳統一對一的相親模式不同,它通過創意的流程設置,以「滅燈」來展現男女嘉賓選擇與被選擇之間的博弈,使其結果充滿懸念。正是依靠這種強烈的代入感與懸疑感,「滅燈」模式迅速在全國走紅,《我們約會吧》《愛情連連看》《誰能百里挑一》《非常完美》……這些從周一到周日輪番上馬的相親節目里,總有一群美女或冷靜或霸氣或嬌嗔地在亮燈、滅燈。

  隨後,這樣的博弈模式也為求職節目所借鑒,《職來職往》順勢而生,而後《非你莫屬》《步步為贏》《天生我才》不甘示弱——只是在燈光璀璨的舞台上,求職者取代了男嘉賓,企業老闆代替了女嘉賓。

  「轉椅」則來自火爆的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評委只聽歌聲,認可選手後按鍵,轉到面對選手的位置,這種所謂的「盲選」成為今夏最時髦的聽歌方式。於是,各家衛視都玩起了「轉椅」,廣西衛視《一聲所愛·大地飛歌》設立海選盲聽環節,雲南衛視《完美聲音》邀請「盲人歌手」坐鎮評委席,山東衛視《天籟之聲》則打出了「盲聽選天籟」的口號……

  「滅燈」也好,「轉椅」也罷,都是對傳統綜藝節目的形式創新,它們本質上構建了一種博弈關係,從而賦予了節目戲劇化的可看性。但是,當它們在熒屏上遍地開花時,其帶來的審美疲勞也讓觀眾不勝其累,不勝其煩,消耗掉了他們對這類節目最初的熱情。

  「話題」勝「內涵」,娛樂進行到底

  國內綜藝節目一窩蜂地克隆,各大衛視在「轉椅」與「滅燈」的模式間你追我趕,互不服輸,造成的後果是,熒屏綜藝「千人一面」,看似熱鬧,實則寂寞。

  端出來的菜活色生香,卻也大同小異,如何讓觀眾的遙控器停留在我這裡?編排故事、炒作話題成為很多綜藝節目抓取眼球的法寶。

  有的製造爭議事件,以提升節目的曝光率與知名度。比如求職節目《非你莫屬》中,選手劉琳琳與主持人張紹剛、BOSS團爆發激烈的口水戰,選手郭傑因主持人質疑文憑而暈倒,這兩起事件雖然讓《非你莫屬》身處風頭浪尖、備受批評,但知名度大幅提高、收視率暴漲、廣告價值飆升,就連天津衛視的收視率也一度排名全國第二;有的無中生有、以八卦話題賺足眼球。比如相親節目《誰能百里挑一》由導演安排男嘉賓海維與女嘉賓橙子假牽手,這一「真愛」橋段賺足了當時不明真相觀眾的眼淚;有的玩煽情、以各種情感故事給節目加分。比如《中國好聲音》常常出現選手哽咽、評委飽含熱淚的場景,讓電視前的觀眾感動不已……

  當然,綜藝節目炒作也並不都是名利雙收,過度炒作恰恰會傷害節目和嘉賓本身。河南衛視鑒寶類節目《華豫之門》請託兒演繹「乾爹贈贗品翡翠」,以出位博眼球,最終犧牲了節目乃至電視台的誠信;《中國好聲音》選手徐海星在《花兒朵朵》全國突圍賽時,以「爺爺病危、奶奶入院」為由退賽,在《中國好聲音》中又表示為「剛剛病故的父親」獻唱,過度地呈現「家變」故事,會自然地讓觀眾心生懷疑。事實上,選秀節目、相親類節目、職場真人秀節目等已頻頻爆出「嘉賓身份作假」的新聞,一些嘉賓專業戶在這個節目里用一種身份講述一個感人的故事,在那個節目里又搖身變成了擁有另一種經歷的人。炒作對快速提升節目的知名度不無裨益,但過度會損害節目的美譽度與公信力。

  可喜的是,2012的熒屏還是出現一批優秀的人文節目,央視的紀實欄目《魅力紀錄》、真人秀化欄目《謝天謝地,你來啦》、紀實專題節目《看見》;浙江衛視的生活服務欄目《完美新生活》、紀錄片欄目《人文深呼吸》等。這些節目通過「娛樂嫁接人文」的內容創新,在競爭中掌握品牌創新的主動。

  「製造」到「創造」,路漫漫待求索

  《非誠勿擾》模仿英國的《Takemeout》,《中國好聲音》引進荷蘭的《TheVoice》,然後國內電視台瘋狂抄襲《非誠勿擾》與《中國好聲音》。2012年《中國好聲音》取得了非凡的成果,兩億的冠名權足見創新所帶來的巨大效益,但它的成功更多是「中國製造」的成功,離「中國創造」仍然很遠。

  事實上,中國電視界乃至企業界知識產權意識仍然淡薄。對電視台而言,推出一檔新的綜藝節目成本高、風險大,能否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更像是一場賭博,只不過對投資八千萬的《中國好聲音》,浙江衛視賭贏了。同時,跟風也是電視台追求現實利益的無奈之舉,相親節目火了,廣告商就熱衷在相親節目上投廣告,好聲音火了,商家又一窩蜂地爭這類節目的冠名權,電視台不得不投其所好,流行什麼做什麼。

  但回過頭來看,《中國好聲音》的創意是舶來的,模式是荷蘭的,連轉椅也是進口的,它的成功更像是一檔「中國好生意」。在創意的嫁接與踐行上,國內的綜藝節目綻放了非凡的活力,但偏偏產生不了非凡的創意。這些創意為什麼我們想不到?這或許是電視業乃至中國製造業面臨的共同問題。眾所周知,原創是要付出代價的,甚至要面對千百次的失敗,所花費的時間與金錢成本很高。反觀當下電視業,急功近利、浮躁之風愈演愈烈。通過簡單的拿來主義就可分一杯羹,各大電視台又何須花大力氣、大投資在原創上?

  人才問題也是「中國創造」急需解決的困境。2012年電視界人才流動頗大,一邊是曹穎、朱丹、邱啟明、周立波等主持人紛紛跳槽,另一邊是幕後創意團隊的挖角與換血,山東衛視《歌聲傳奇》、深圳衛視《年代秀》的原創都來自湖南衛視。有人調侃說,湖南衛視擔任了30餘家省級電視台「編導團隊訓練營」的角色。電視台沒有花時間和精力去培養新鮮血液,只剩一批創意團隊在各個電視台忙著「走穴」,如此現狀,中國電視業怎麼能真正實現「中國創造」?


推薦閱讀:

找不到工作,不知道能幹什麼,現在一無所有,一天都感到慌張,壓抑該怎麼調節自己的?謝謝了
單身女人的寂寞小夜曲
哪一刻覺得很寂寞?
高處不勝寒 你有多牛逼就有多孤獨
古代婦女如何排解深閨寂寞

TAG:寂寞 | 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