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地藏經》(第二十六集)

凈空法師《地藏經》作者:凈空法師發布時間:2010/07/09

(第二十六集)

請掀開經本《科注》卷中第七十面「利益存亡品第七」,請看經文: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是等輩人。如履泥塗。負於重石。漸困漸重。足步深邃。】

我們看這一段。這一段是這一部經裡面,也是重要的一部分。特別是在現在的七月,民間都知道這一些超度的法事,超度法事是從什麼地方起源的?依據什麼樣的理論?在這一段經文裡面,都會給我們說得很清楚、很明白。經一開端是地藏菩薩對釋迦牟尼佛說的一段話,這是他在我們世間度化眾生,所見到一些事實的狀況。『閻浮眾生』是指我們這個地球,『舉心動念』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無非是罪』。地藏菩薩說的這句話有沒有過分?我們自己要認真冷靜的去思惟,起心動念是不是罪?佛講這一部經是在方等會上講的。在那個時候,三千年前菩薩說這一句話,確實會讓我們懷疑。如果在現代這個世間來講這一句話,我們就會很肯定,確確實實起心動念無非是罪。可是菩薩的意思很深,為什麼?起心動念就是罪,這個話說起來難懂。在如來果地上,在法身大士,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我們講圓教初住菩薩,他們還會不會起心動念?不會了。這個意思諸位聽懂了,你就明了起心動念就落到十法界裡面去,所以他那個罪的標準定得高。那個標準是一真法界跟十法界的界限,你落到十法界,你就是罪;十法界裡面,聲聞、緣覺、菩薩,還有佛,藏教的佛、通教的佛。所以起心動念是什麼?已經把你真心真性變成了識。法相宗裡面講修行的標準是「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起心動念是轉四智變成八識,這是罪,是從這個標準上說的。我們今天世間,那個標準就更低了。今天世間標準是什麼?三惡道的標準。起心動念的時候,都是三惡道的罪業。當然地藏菩薩確確實實是指三惡道的標準,指這個。嚴重的分別執著,十法界裡面分別執著很薄、很淡薄,六道裡面分別執著就嚴重,尤其是惡道眾生。

佛在大乘經上跟我們講十法界的業因,這是我們真正想學佛的人,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常常用佛陀這一些教誨來測驗自己,我們功夫是不是得力?我們修學有沒有偏差、有沒有錯誤?用這些教誨來檢點、考察。像讀書一樣,常常要察看自己的成績。佛告訴我們十法界的業因,這業因當然非常複雜,複雜裡面總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我們講第一個因素。佛就給我們說,這十法界的第一個因素。佛,成佛第一個因素是平等,佛是平等心,等念眾生。如果有分別就不平等,所以佛看虛空法界決定沒有分別,那是一體的,平等心是成佛的第一個因素。菩薩是六度心,起心動念能與六度相應,這個人是菩薩。緣覺心是十二因緣,念念跟十二因緣相應,這是辟支佛,念念與四諦相應是聲聞,這都講第一個因素。念念與十善、四無量心相應,四無量心是「慈、悲、喜、舍」這是六道裡面的天道。為什麼會生天?上品十善,還要具足四無量心,這種人生天。到人道裡面來得人身,與五戒相應;我們今天得人身,過去生中修行與五戒相應,這是得人身。三惡道與貪相應,是餓鬼道;與瞋恚相應的是地獄道;與愚痴相應的是畜生道。十法界裡面,這裡頭還有一個修羅道,修羅比較特殊。修羅是修善,也修上品十善,沒有四無量心,而是貢高我慢,嫉妒心很重,好勝心很強,他也修上品十善,這種人是修羅因。

都是罪,無非是罪,我們想想我們起心動念與哪一個相應?在日常生活當中,如果我們很冷靜的去觀察、去思惟,覺得自己起心動念與哪個法相應,將來就到哪一道裡面去受生。你到哪一道去投胎,說實在話,沒有人在這個地方逼迫你,沒有!完全是自己造作,自己感受。這裡頭沒有別人給你做主宰,上帝做不了主,閻羅王也做不了主,佛菩薩還是一樣做不了主,誰作主?自己作主;就是你起心動念與哪一個法界相應,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我們掌握到這個原則,每一天起心動念自己就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念頭落在哪一道,這個人是覺悟的人,明白人。我們要想往善道去,純善至善是佛、菩薩這兩道。要想作佛菩薩,你一定要修清凈平等覺,用清凈平等覺心去修六度,起心動念與這個相應,你走的是佛道,你沒有走錯。如果我們起心動念與貪瞋痴相應,那你走的是惡道,你走的是三途。佛是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告訴我們,我們自己往哪裡去,他管不了,他沒有能力來限制我們。

所以大乘經上才講,佛自己說「佛不度眾生」,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眾生得度是誰度他的?自己悟、自己度,佛只是給你做增上緣而已。所以佛法是師道,佛菩薩是我們的老師,跟世間學校老師一樣,老師能教給我們,把這些道理講給我們聽,我們明白覺悟了;方法教給我們,我們自己要去做,才能得到好的成績。所以成績好壞與老師不相干,老師再慈悲、再愛護我們,也不能把我們的成績提高,要靠自己努力。同樣的道理,我們學佛將來要到哪一個法界,要得什麼樣的結果,完全要靠自己。所以學佛的人,跟不學佛的人差別就很大,不學佛的人不明白這個道理,不知道怎麼個修法。多做善事,世間人現在一般崇尚的,大慈善家多做善事。如果多做善事還有一個好勝心,要名,在社會上他要地位,要大家對他尊重、讚歎,有這個意念在裡面,我們就曉得他的果報在修羅道。看他修的福大小,福大的天上作阿修羅,次一等的人間作阿修羅,再次一等的是餓鬼、畜生裡面作阿修羅。所以唯有接受佛的教誨,知道這些事實真相,斷惡修善而不執著,心地平和,用現在人說的話永遠保持低調,這個好!你走的是菩薩道。佛菩薩對於任何人謙虛恭敬,對善人謙敬,對惡人也是謙虛恭敬,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得。

最近我們在學習《華嚴》,這一部大經可以說把虛空法界都說到,一切眾生之類沒有一類漏掉的。佛在經裡面到最後總歸結,歸結到十大願王,總結十個綱領。所以十大願王展開就是全部的《華嚴經》,《華嚴經》最後濃縮就是十大願王。你要真正了解十願裡面所含的義趣、修學的方法,你不了解全部《華嚴經》,你怎麼會知道!你怎麼會修學!那是總綱目。可是這個總綱目,我們再要把它簡化,我們提出「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二十個字。諸位想一想這二十個字,跟十大願王相不相應?然後我們修行用功才真的掌握到要領,我們修什麼?起心動念與這二十個字相應。把不相應的念頭統統改正過來,念念都相應,那我們曉得我們走的是菩薩道,我們走的是成佛之道。華嚴到最後結歸到西方凈土,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們這二十個字最後結歸到念佛。所以在行門裡面是愈簡單愈方便,解,要深要廣,行門要專、要一,功夫才得力。現在有許多好的同修、好的修行人,常常跟我談起來功夫不得力。很想自己功夫得力,為什麼功夫不得力?你要知道原因。不得力的因素,就是我們舉心動念不相應,依舊還是貪瞋痴慢,那怎麼會相應!道理在此地,原因在此地。

菩薩在此地,後面這幾句話說得好,『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脫」是脫離苦、三惡道。菩薩在惡道裡面教化眾生,諸位要知道,在惡道裡面教化眾生都叫地藏菩薩,觀音菩薩到惡道教化眾生,文殊菩薩到惡道教化眾生,都叫地藏菩薩,所以地藏菩薩的名號絕對不是專指一個人。我們現在學佛的人就很執著,地藏菩薩決定不是觀音菩薩。就像我們學校老師一樣,這老師教國文的,國文老師絕對不是英文老師,哪裡曉得他在我這裡教國文,隔壁教室教英文,他多才多藝、樣樣都能,我們這搞錯了。所以你要真正通達明白,曉得一個人具足一切菩薩名號的頭銜,他都是!他在什麼場合我們就稱他什麼菩薩,諸佛如來也是這樣的。

這是說他教化的這些眾生,好不容易在三惡道,讓他醒悟過來。這種醒悟,一個是菩薩教學的善巧方便,另外還有一個是這個眾生有善根。如果沒有善根,菩薩對他無可奈何,怎麼樣講他也不相信,他不能接受,還排斥。有善根的人你一說他聽了點頭,覺得有道理他相信你,善根深厚的人他能夠依教奉行,所以一定要有善根。菩薩在惡道里度的眾生都是善根很深厚的,這些人回頭向善,這一念回心就離開惡道。離開惡道多半是到人天,到人間來的多,到天上去的少數。而且到天上,多半是四王天跟忉利天。生到人天這是善利,他得到善利了,可是一生到人天之後,又退心退轉了,又迷惑了。

不但迷惑,『若遇惡緣,念念增益』,「益」是加多。我們看看現在這個社會環境,六根所接觸的都是惡緣,自己無始劫以來煩惱習氣很重,再看到外面這種種誘惑的惡緣,「念念增益」就是又造罪業了。這幾句話確確實實是,把我們現前社會的現象描繪得淋漓盡致,太清楚、太明白了。我們自己生活在這個環境裡頭不曉得,所以這幾句經文我們要特別把它記住,時時刻刻想到菩薩的教誨。我們確實生活在這環境裡面,如果沒有高度的警覺,這一生雖然緣很殊勝,得人身、遇佛法,緣雖然殊勝,將來果報並不殊勝,怕的是還要墮三途,得人身都靠不住。你要想來生再得人身,你就想想你的五戒十善有沒有做到?自己非常冷靜客觀去觀察,我們五戒十善可以達到八十分,來生得人身沒有問題。如果五戒十善能夠達到滿分,來生決定生天。假如五戒十善連五十分都保不住,那就危險了,三惡道去了。

我們世間一般人講,人死了去作鬼,六道裡頭為什麼人死一定就作鬼?為什麼不說人死了又來作人?人死了去生天,為什麼不這樣說?大家都肯定人死了去作鬼,這說法也不無道理。鬼道貪心重、嫉妒心重,我們看看哪個人沒貪心,起心動念都是貪。世間人貪圖五欲六塵,現在這個世間特別貪財,學佛的人裡頭還有貪的,貪佛法。諸位要曉得,貪佛法還是得變餓鬼,不是說我們把貪的對象換一換就行,不行!佛是教我們斷貪心,不是教我們換對象。貪佛法還是變餓鬼,在鬼道裡頭比較有福報就是了。理事都要明白、都要清楚,然後才知道自己現前,這一生走的是哪一條道路。

下面這一段是比喻,『是等輩人』,就是指這一些造作罪業的眾生。前世接受佛菩薩的教誨,這一轉世把前世的統統忘得乾乾淨淨,這一生當中未必能夠遇到法緣,未必能夠繼續再修學,多半都是退轉。所以這些人『如履泥塗,負於重石』。這是舉個比喻說,這些人好像走在泥沼裡面,那很可怕、很危險,一不小心就陷到泥裡面去了。不但走險路,而且還「負於重石」;換句話說,是加速度的墮落。『漸困漸重,足步深邃』,這是陷下去之後,你沒有辦法出離。陷在泥沼裡面,我們知道這非常危險、非常可怕,因為陷在泥沼裡面動彈不得,比掉在水裡面還可怕;水裡面你還可以游、還可以動,泥沼裡頭動彈不得。

【若得遇知識。替與減負。或全與負。是知識。有大力故。復相扶助。勸令牢腳。若達平地。須省惡路。無再經歷。】

從這個比喻,我們回頭再來論事。這個人如果他有緣遇到善知識,此地講的『知識』就是菩薩。有緣遇到佛菩薩,佛菩薩幫助你,這從比喻說。或者是幫助減輕你的負擔,或者是把你的重擔完全接過來,這都是比喻。說這個知識有『大力故』,他有能力、有這個力量。「大力」是指什麼?佛法裡面講的「五根、五力:「信、進、念、定、慧。」善知識有這個大力,來輔導你、來幫助你,『勸令牢腳』,勸你站穩。遇善知識的條件就是善心善念,大乘佛法裡頭常說,「佛氏門中,不舍一人」。所以善心善念要生起來,就能夠感動佛菩薩,感應道交,不可思議。「牢腳」比喻善心不退,就是你的腳跟就站牢。

『若達平地』,「平地」這是超生,比喻人天兩道。天台大師給我們講解十法界,他說得很巧妙,把十法界開成一百法界,每一個法界裡面都具足十法界,所以叫百界。《法華經》裡面講每一個法界有十如是,一百法界千如,天台家講的百界千如是講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今天在人法界,人法界裡頭有十法界,如佛教誨,我們起心動念與自性平等相應,我們就是佛法界,起心動念與六度相應,我們就是菩薩法界,所以起心動念都是貪瞋痴慢,是三惡道的法界。雖然我們現在還在人道,但是你造作的是三惡道的業因,將來必定入三惡道。這就好比我們現在已經掉在泥坑裡面一樣,我們遇到善知識、佛菩薩,佛菩薩把事實真相說出來,我們覺悟了,趕緊回頭,腳跟牢住;起心動念一切造作,決定與五戒十善、四無量心相應,這就是牢腳,這就是踏到平地。

末後這兩句話說得好,『須省惡路,無再經歷』,「惡路」是通達惡道之路。就是貪瞋痴慢,這是通達惡道的路,不可以再走,再走沒有人能幫忙。起心動念能與阿彌陀佛相應,這是成佛之道。怎樣才能與阿彌陀佛相應?用平等心念這一句佛號就相應了。平等心就是清凈心,所以念佛堂的堂主,常常提醒大家放下萬緣,放下身心世界。這個世間人好人也好、壞人也好與我統統不相干,我見如不見、聞如不聞,就用一個清凈平等心去念阿彌陀佛,那麼你走的路是成佛之道。決定不受外面境界影響,你成功了。《華嚴經》真的是無上法寶,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世間種種現象,都是諸佛如來變現的,是不是真的?完全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我們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用個什麼心看?清凈平等心去看,統統是諸佛菩薩示現的,凡夫只有我一個,我一個人是凡夫,這個話很有道理。

肯定是諸佛如來示現,為什麼會這麼肯定?《華嚴》上說「唯心所現」,心就是真如本性,心就是圓滿法身。大家常常在經上念「清凈法身」,清凈法身變現出來的境界,這就是諸佛如來應化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所以一切的示現是來度我一個人的,幾時我明白,覺悟過來,看到大地眾生統統是諸佛如來,那自己就成佛了。佛眼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菩薩眼睛看一切眾生都是菩薩,凡夫眼睛看諸佛菩薩都是凡夫,《華嚴》上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今天是動的什麼念頭,你就是在那個法界。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樣去修,如何成就自己無上菩提。這是修行證果絕妙的方法,使自己在一切境緣當中,真正成就清凈心,真正成就平等覺。所以一切眾生種種示現、種種作為,我們不要放在心上,要曉得自己應該怎樣作法。我們知道種種示現都是為度自己,都是叫自己這個心在境界裡頭平下來,我們看到不平,那是我們自己還有煩惱、習氣,還有妄想、分別、執著,過在自己。所有一切境緣,我們接觸到之後心是平靜的,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時候你接觸外頭境界生智慧,清凈平等覺現前。所以「須省惡路,無再經歷」,這八個字苦口婆心,我們要能體會。再看下面經文:

【世尊。習惡眾生。從纖毫間。便至無量。】

『習』是習性,我們一般人叫習慣。無始劫來的習氣,惡習氣多,善的習氣少。如果善的習氣多,他起心動念、一切作為自然跟善相應。為什麼我們一切的造作跟惡相應?是惡習氣太重。起心動念,『從纖毫間,便至無量』,這就受外面惡緣的影響。他註解裡頭也注得好,「惡習」是指種子,「習惡」是指現行,這個說法也很好。我們裡面有惡習的種子,無始劫來的習氣,遇到外面惡緣,它就起現行;起現行就造無量無邊的罪業,這個事情非常可怕!所以墮落在三途惡道,很不容易出離。

【是諸眾生。有如此習。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福。以資前路。】

這是講到修福。家親眷屬要怎樣去幫助他們,在生的時候勸導他,他不肯回頭,我們知道必墮惡道。就如前面婆羅門女、光目女,這是給我們做出示範、做出榜樣,家親眷屬造作罪業墮落惡道,怎麼辦?應該給他『設福』。『資』是幫助,對他的前途希望能夠有所幫助。真正幫得上忙的,給諸位說只有佛菩薩,除了佛菩薩之外太難太難了,誰能幫得上忙?下面這是教給我們修福的方法,方法非常多,此地只舉幾個例子。希望我們能夠在舉的一個例子裡頭能夠想到,許多修福的理論與方法,聞一知十。

【或懸幡蓋。及然油燈。或轉讀尊經。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號。歷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是諸眾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聖因。如是眾罪。悉皆銷滅。】

經上所說的好像很容易,這個事情不難做到,『如是眾罪,悉皆銷滅』,能有這麼大的效果?現在人讀了沒有不懷疑的,我們也懷疑。懷疑的原因是,是對於這段經文所敘說的沒有真正理解,如果真的理解,你就不會懷疑了。第一因素要正法住世,正法沒有了,只有這個形像,形像不管用,樣子沒有什麼用處,如是眾罪消滅不了。我們出家人沒有什麼忌諱,要說真話。有一些出家人天天替別人超度,最後自己死了還墮惡道,你想想看他能度得了人?這不是現成的例子擺在此地,我們親眼所看到,出家人臨終迷惑顛倒,那個相非常難看,不是瑞相。他不是天天在『懸幡蓋』、『然油燈』,天天在讀經嗎?李木源居士前天報告,告訴我們一位出家人每一天從半夜十二點鐘就起來,念經一直念到天亮,什麼經都念,到最後臨終的時候,人家叫他念阿彌陀佛,他就舉個拳頭,迷惑顛倒走的。所以這個地方第一個條件是正法住世,才有這個效果;正法沒有了,裝成這個樣子沒有效果。過去李炳老常跟我們說,「不怕沒廟,就怕沒有道」,沒有廟沒關係,只要有道都能夠超度,真的能超度。我們在倓虛老法師《影塵回憶錄》裡面看到「八載寒窗讀《楞嚴》」那一段,人家沒有廟,人家有道就能超度。

要曉得懸幡、懸蓋是什麼意思?「幡」是佛門裡面的旗幟,什麼用途?是召來大眾聽經聞法共修的,是這個意思。前面我們曾經讀到,我還特別叫同學們注意,幡幢寶蓋上面決定不可以用佛菩薩的名號,不可以用佛菩薩的形像,為什麼?這是供具,供養具,不可以用佛菩薩來供養佛菩薩,那成什麼話。我們地藏菩薩旁邊大殿上懸幡,幡上也寫「南無地藏王菩薩」,用地藏菩薩去供養地藏菩薩。我們要改,別人不要管他。我們韓館長往生的時候我是突然想到,在她病床旁邊看她病很重,想到我們穿的黃海青、紅袈裟不如法,想到一定要如法。別人怎麼做我們不管,我們自己立刻把顏色換過來,感應到阿彌陀佛給我們做證明。

因為韓館長病很重,我們圖書館有二十多位出家人,統統要換這個服裝,要叫裁縫趕工替我們做。我這個念頭才一動,僧服店的老闆就感應阿彌陀佛通知他,囑咐他替我們趕工。我叫悟道師通知僧服店的老闆,晚上到圖書館來給我們量尺寸。他晚上在講經之前來了,我就告訴他,希望能夠快一點給我們做好。他說:我知道了。我們很驚訝!你怎麼知道的?中午阿彌陀佛通知他,圖書館有急事,趕緊要替他趕工,所以他料子全部都準備好。阿彌陀佛通知他,我們做得如法;不如法,佛怎麼會通知他?這是如法,所以我們就換了。聽說現在咖啡色的二十五條衣,現在僧服店都可以買得到了,這個好!我們提倡。

所以幡幢寶蓋不綉佛菩薩的名號,知道這是供養具。我們要供養,是以我們自己虔誠心去供養,這樣才好。沒有正法,你懸幡幢寶蓋,那只是個樣子,沒有內容。像我們現在念佛堂,應當要懸幡,講堂懸幢,今天講經。在過去這是訊息,通知大家,我這個道場今天講經,我們旗杆上掛這個標誌,人家一看知道今天道場有講經,今天道場有共修,幡是共修。現在這是一種紀念,因為都市都是大廈林立,你掛的旗幟外面人看不見。現在我們用報紙廣告,用電話來傳達,這就是幡幢的意思。

「蓋」是寶蓋,這是懸在佛像的頂上,它表法的意思是防止污染,我們今天講的環境保護。用什麼方法來防止污染?要講經說法。講經說法就是防止污染,時時刻刻提醒你、幫助你覺悟,所以你要懂得意思,要真正去做。由此可知,懸幡就是提倡共修,懸幢就是講經說法,名實相副。『然燈』表什麼?捨己為人,燃燒自己,照耀別人,現在的話就是犧牲奉獻,利益眾生你是真的燃燈。要曉得全是表法的,大家不懂這個意思,你這種表示沒有人懂得,沒有人知道,它起什麼作用?所以一定要大家都懂得。大家都懂得,一定要把佛的經教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後這些現象才能產生效果。

『或轉讀尊經』,上面用一個「轉」字,讀經為什麼「轉讀尊經」,轉是什麼意思?轉變我們的念頭,讀經。我們的念頭都是六道輪迴的念頭,輪迴心。轉過來學佛菩薩,轉輪迴心為菩提心,轉輪迴業為菩薩業。學佛,佛不在世了,怎麼個學法?只有依靠經典。三寶,佛在世的時候三寶具足,以佛為第一;佛不在世,只有佛的形像留在世間,給我們做個紀念,以法寶為第一,依教奉行。要讀經,要研究經義,讀了要能解,解了要能行。

『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聖像」就是菩薩像。供養佛菩薩形像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報恩,如同我們中國人家裡面供祖宗的牌位一樣,慎終追遠,返本報始,報恩的意思;佛菩薩是我們的老師,念念不忘老師。第二個意思見賢思齊,我要學得跟他一樣,把佛菩薩形像常常放在我們眼前,提醒我們我要學得跟他一樣。我供養觀世音菩薩,我就希望我要成觀音菩薩,我供養阿彌陀佛,就希望自己成阿彌陀佛,要跟他一樣,是這個意思。

『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這又是一段,又是一種方法。念佛、念菩薩的名號,這比前面更簡單。佛菩薩名號裡面的含義深廣無盡,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要曉得名號裡面含的意思,一定要把自己的性德念出來,佛的名號是性德的名號,菩薩的名號是修德的名號,性修不二。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念這個名號把自己的慈悲心念出來,這叫念觀世音菩薩。念地藏菩薩名號,是把自己孝敬的心念出來,這是地藏,地藏是孝敬。文殊是智慧,普賢是實行真干,所以念菩薩的名號要這樣念,那就真有功德。佛的名號是性德,念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仁慈清凈,釋迦是仁慈,牟尼是清凈,念念以仁慈的心對待一切眾生,在一切境緣當中不失自己的清凈心,這是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無量覺,覺就不迷,覺心不動,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叫一心稱念,念到極處就得一心不亂,一心是不動心。心還會受外面境界所動,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還會起心動念,那不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心接觸外面境界不起心、不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叫阿彌陀佛。

我們能懂得這樣念法,臨命終人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個功德大了。我們念佛的力量,現在我們用波來講大家好懂,這個念力就是波動,真誠的心、清凈的心這個波無比的殊勝。人雖然死了,他的意識還在,他還會去投胎,我們講阿賴耶識還在,這就講『或聞在本識』。阿賴耶識它還在活動,它也有波動,我們這個波動可以跟它的波動起感應道交的作用,這就是加持,這就是他得到的利益,幫助他在阿賴耶識裡面,種下佛的種子。種子力量的強弱在我們念的人,我們念的人明理,念念相應,那這個種子力量非常強大。如果我們不明這個道理,也合掌恭恭敬敬念這一聲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力量就比較弱。有沒有好處?有,這一生得不到。這是說我們修福的一些方式,這舉幾個例子。

『是諸眾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計」就是我們客觀的觀察,我們想一想他一生所造的業,你知道因就曉得將來的果報。佛說得很好,「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他這一生所造作的是什麼,想一想將來應該落在哪一道。如果他造的惡業多,必定墮惡道。惡道裡頭包括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一個學佛的人觀察就很清楚,從這一個人他的習性、嗜好、作為,處事待人接物,就能夠判斷他日後往哪一道。『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聖因』,「聖因」是講供養佛菩薩。諸位特別要知道,供養佛菩薩絕不是在事相上的供養。事相上的供養,你就得到這個殊勝的果報,那不變成賄賂了。有罪業給佛菩薩多送一點禮物,他就保佑了,這個不但沒有福還造更重的罪業。為什麼?我們心目當中,把佛菩薩也當作貪官污吏來看待,你說這個罪重不重?不但對亡人沒有幫助,反而加重他的罪業,所以一定要懂得形式後頭,是有表法、有修持功夫在裡頭。不但我們自己依教奉行,而且表法還能夠勸導大眾如法修行,這個功德就大了。聖因是從這個地方講的,他的罪業才能夠消滅。前面光目女跟婆羅門女做的,那是個好樣子,我們要細心去觀察、去體會,他們是怎麼個修法的。再看底下這一段經文:

【若能更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

這就是說人死以後,在現在風俗習慣裡面做七,做七的來源就在此地。為什麼要做七?七,要怎麼個作法,才對亡人真正有幫助?這個道理我們要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多數人死了以後不是立刻就去投胎,死了之後他還有一段時間,這一段時間叫中陰。人道人身失掉了,還沒有去投胎,當中這一段的期間,佛在經上講,這一段期間大多數人是四十九天,七個七。大多數人都去轉世,看他的行業落到哪一道,他就受果報去了。在這一段期間當中,他每七天有一次變易生死,這個生死在他來說是相當痛苦的,所以給他做這些佛事,減少他的痛苦,增加他的福力,所以教你在七七日內『廣造眾善』。如果七七四十九天,天天都給他修福,那他的福報就大了。世間人是到七天修一次,總比不修的好,實在講是四十九天之內天天要修,這才是真正的幫助,這個緣就非常殊勝。現前家親眷屬要明白這個道理,這是自他兩利。而修福的方法,前面講的辦法好,誦經、念佛給他迴向,這是最有利益的事情。修福,廣造眾善,這裡面包括很多很多,以誦經、念佛迴向為主,如果他有能力,將亡人遺留下的財物廣行布施,那他的福報就更大了。都要我們能夠懂得明了,家親眷屬能夠替他做。

【是故我今。對佛世尊。及天龍八部。人非人等。勸於閻浮提眾生。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魎。】

這是地藏菩薩大慈大悲,給我們說出這些事實的真相。然後我們才曉得,民間許多這些作法,對於死去的人大大的不利,對他們真是毫無幫助,加重他的罪業,這個做得很殘酷。菩薩在世尊面前,與會還有『天龍八部,人非人等』,讓他們做見證,證明地藏菩薩所說的話句句真實。他為什麼不說諸佛如來及大菩薩來做見證?諸佛如來、大菩薩明了,他知道太清楚了。讓這些諸天鬼神來做證明,勸導閻浮提眾生,在臨終之日要謹慎,決定不能殺生,決定不能造惡緣。所以人過世要給他辦後事,要邀請家親眷屬、他的親朋好友,聚會裡面有很多就殺生吃肉、祭拜鬼神,這都是造罪業,這是我們隨時隨處都看到的。我們要想為亡人祈福,還要殺害眾生去祭祀,我們仔細想想,唯恐這個亡人在生的時候,殺業造得還不夠,還要給他添一點,那不是就這個意思嗎?唯恐他墮落得還不夠深,再把他往下塞一點,幹這種事情,這是絕大的錯誤,這個道理要多想一想。下面這才說出所以然的道理,為什麼不可以殺害?為什麼不可以造作惡緣?

【何以故。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

這個開示我們決定不能夠疏忽,要牢牢的記住。因為這種事情我們常常會遇到,一定要講清楚、說明白,讓他覺悟。拜祭鬼神於亡者確確實實沒有一絲毫的幫助,決定不要打妄想,他造作的罪業,我們拜祭鬼神,鬼神會原諒他,鬼神會赦免他,沒這個道理。世間或許有一些貪贓枉法的,鬼神裡頭沒有,中國古書裡頭所說的,「聰明正直之為神」。這些巴結、諂媚鬼神,希望鬼神能夠原諒赦免,這是一種錯誤的心理,這是一種犯罪的行為,哪裡能夠得到幫助!所以這種作法『但結罪緣』。明白這個道理的人,我們世間婚喪喜慶,這一些宴會當中決定不能殺生,殺生就是這兩句話,「但結罪緣,轉增深重」,這部經上講得多、講得詳細。慶生作壽你希望長壽,你殺害這些眾生,你能得長壽嗎?人有老苦、有病苦,臨終的時候那個苦的現象,我們看起來都不忍心。他為什麼會有那些現象?他不懂道理,一生當中只知道跟眾生結罪緣。

即使是世間大富長者也不能避免,富貴人家死的時候,造作種種的業障,我們親眼所見。世間豪門貴族死的時候,都是很長一段期間的病苦,現在所講的老人痴呆症。到末期的時候人事不醒,家親眷屬都不認識,迷惑顛倒。在這種狀況之下,他往哪裡去?當然是三惡道。一生再發達、再輝煌,死了之後墮三惡道,你說他有什麼成就?不如世間一個貧賤之人老實念佛,人家前途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哪裡能夠跟人家相比!所以你在世間得到億萬的財富,也比不上念佛往生的貧窮的人。我們所看到的人家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沒有病苦,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這叫真正的福報,這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臨終最怕的是迷惑顛倒,臨終一迷惑顛倒,連助念都幫不上忙。助念必定是這個人走的時候神智清楚,一直到斷氣都清楚、都不迷惑,這個助念是幫大忙,他能夠一心跟著念佛,決定得生凈土。所以我們要想到,自己將來臨終會不會迷惑顛倒?要想自己臨終不迷惑顛倒,一定要修福。我們中國人講五福,五福最後一條,用現在話來講是好死,那真有福。好死決定有好生,就是說你來生投胎一定是善道,這是一定的道理。如果死的時候迷惑顛倒,善道就沒分。

由此可知,我們在一生當中,決定不跟眾生結怨仇,決定不可以傷害一個眾生。眾生都是凡夫,你傷害他,他懷恨在心,永遠不忘記,逮到機會就報復,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不但不可以殺害眾生,令眾生生煩惱都是罪過,我令眾生生煩惱,眾生就會令我生煩惱,冤冤相報。所以菩提道上要一帆風順,要記住這兩句話,不可以跟人結怨。佛教給我們跟大眾接觸要和顏愛語,我們要常常想到,我們用什麼態度對人,人家用什麼態度對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裡面的含義很深很廣。再看底下這一段經文:

【假使來世。或現在生。得獲聖分。生人天中。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是惡因。亦令是命終人。殃累對辯。晚生善處。】

這段講得好,這是事實。『假使來世』,是說臨命終的人已經死了,死了之後那就是屬於來世。『或現在生』是這個人還沒斷氣。但是這個人在生是個善人、好人,自己沒造什麼罪業,因為他的家親眷屬殺生祭祀,拜祭這些鬼神求諸魍魎,魍魎就是邪神邪道;病重了、病危了求這些鬼神來幫助,不知道他造的是罪業。殺生祭祀,殺生就是為這個病人,他本來是可以生善道,得生人天中,他生善道,因為家親眷屬造這些罪業,這個罪業他要承當,他要到閻羅王那裡去辯論,所以生善處就耽誤了,『晚生善處』。如果已經斷氣了,他在閻羅王那裡還要辯論,耽誤他生善道的時間。如果沒有斷氣,你看他在病床上種種痛苦,他神魂在那裡辯論,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學佛的人,臨終那是我們關鍵的時刻,身邊照顧你的家親眷屬一定要懂這個道理,決定不能夠做錯事情。所以現在《飭終須知》,古書裡頭是《飭終津梁》,文字比較深,現在人不容易看得懂,所以用白話文重新寫,這個小冊子很重要。家親眷屬在病重的時候,一定要叫每一個家人都要讀,都要明了如何來送終,如理如法的送終真正幫助他。世俗裡面送終的方式問題很多,我們讀這個經,自己再細細去思惟,想一想佛講的有道理,還是世俗做的有道理,要平心靜氣很冷靜的去思惟,這個裡頭得失利害關係太大了。一墮三途時間是論劫來算的,經上常講無量劫,多可怕!如果我們對家親眷屬愛護,怎麼能忍心讓他墮三途?即使他造作惡業,我們也想方法讓他從三途裡面,早一天出來超生,怎麼能忍心叫他墮惡道?下面說:

【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據本業。自受惡趣。何忍眷屬。更為增業。】

何況這一個臨命終的人,在生前造的善少,一生的造作惡多善少,惡的力量強,善根的力量薄弱。『各據本業,自受惡趣』。我們在人間現在看到是個人身,仔細再一觀察他是不是個人?中國古書《左傳》裡面講,「人棄常,則妖興」,這意思怎麼說?人要是把人道失去了,這個身是妖魔鬼怪,不是人。常是什麼?常就是五戒,儒家講的「常」:仁、義、禮、智、信。這個人不仁、不義、不講禮、不講信用,這個人就是妖魔鬼怪,不是人。現在是像個人的樣子,死了以後就入三途,所以此地講「各據本業,自受惡趣。」家親眷屬怎麼忍心還造這些惡業,讓他去承受?這是大錯特錯!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這世間有許許多多人不知成佛是怎麼回事
念佛三昧——凈空法師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一五八一卷——第一五九0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八三一卷——第八四0卷
4月16日 凈空法師《香港念佛共修答問》第3集

TAG:凈空法師 | 法師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