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慈禧杖斃的記者沈藎 - 《老照片》的日誌 - 網易博客
秘聞片影 2010-12-16 18:30:06 閱讀52827 評論50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選自《老照片》第63輯
www.lzp1996.com
被慈禧杖斃的記者沈藎
林冠珍
在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莫理循眼裡的近代中國》大型圖冊中,收有兩組關於清末革命黨人的照片。 一組是秋瑾烈士的墓葬過程。沈嘉蔚先生在《老照片》第46輯中已詳盡細說。 另一組是沈藎烈士的照片及背面襯卡題籤(見圖)。照片裱在墨綠色的襯卡上,洗印得相當考究。襯卡下方,有燙金「清國天津山本誠陽」等字樣,想必是日本人開的照相館。按常理,這張照片應是沈藎烈士生前送給莫理循的。贈予照片,表示對對方的尊敬與友好。照片背面,有手寫英文「沈克威,杖斃,1903年7月31日,星期五」、「沈藎」字樣。對照莫理循日記中手跡,英文應為莫理循親筆,字體異常工整,一改他龍飛鳳舞的書寫習慣。歷史已匆匆走過一百餘年,不知當年莫理循寫下這幾行字時,該是懷著怎樣的心情…… 照片中的沈藎,眉宇間凝結著文人的睿智和憂鬱。一介書生,何以讓「那個該殺的兇惡老婦人慈禧太后」(莫理循語)惱羞成怒,親下手詔將他杖斃呢! 中國第一位以身殉職的新聞記者沈藎,是一位用生命說真話的湖南漢子。 1903年,沙俄背信棄義,不但拒不履行1902年《交收東三省條約》中分期撤兵的約定,還提出新的「七條」強迫清政府接受。慈禧喪權辱國,欲與沙俄締結《中俄密約》。事關中國命運,沈藎將探聽到的密約草稿寄給天津英文《新聞報》發表,世界輿論一片嘩然,簽約計劃成為泡影,他也惹來殺身之禍,犧牲時年僅三十一歲。 1903年7月21日《大公報》刊出了沈藎被捕的消息,以後又連續發出了七篇報道,直到沈藎被殘酷地立斃杖下。據8月4日報道:「拿來刑部之沈藎,於初八日被刑,……茲聞是日入奏,請斬立決。因本月系萬壽月,向不殺人。奉慈禧皇太后懿旨,改為立斃杖下。惟刑部因不行杖,此次特造一大木板。而行杖之法,又素不諳習。故打至二百餘下,血肉飛裂,猶未至死。後不得已,始用繩緊系其頸,勒之而死。」 9月16日報道:「……當杖斃時……骨已如粉,未出一聲。及至打畢,堂司以為斃矣。不意沈於階下發聲曰:何以還不死,速用繩絞我……」 烈士犧牲得如此慘烈,激起了西方輿論的強烈反應。1903年9月14日《大公報》披露:「探聞政府自杖斃沈藎後,各國公使夫人覲見皇太后時,談及沈之冤抑,皇太后亦頗有悔意。已面諭廷臣,會黨要嚴拿,萬不可株連良善,致離人心,等語。近日政府十分和平,絕無不合公理之舉。蓋恐駐京各國公使嘖有煩言也。」慈禧迫於各公使的壓力,裝出了鱷魚流淚般的「仁慈」和「悔意」。烈士犧牲後,革命派報紙《中國日報》發表唁文:「沈君之死,鬼神為之號泣,志士為之飲血,各國公使為之震動,中西報紙為之傳揚,是君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可以想見,沈藎的犧牲也給了莫理循極大的心靈震撼。莫理循當時是英國《泰晤士報》的記者,他站在英國利益的立場上,早已看不慣俄國在中國東北坐大的態勢。在《莫理循眼裡的近代中國》中,收有一組攝於1901年前後的旅順口照片,以及俄軍駐紮滿洲地區的照片。八國聯軍侵華之後,沙俄以兵相脅,軟硬兼施,逼迫中國地方官員密訂《奉天交地且章程》,企圖將中國東三省變成「黃俄羅斯」。莫理循從李鴻章處獲得情報,立即於1901年1月3日在《泰晤士報》上披露,引起國際輿論和清廷一片嘩然。清政府駐俄公使楊儒拒簽,沙俄吞併中國東三省的陰謀沒能得逞。 沈藎比莫理循年少十歲,莫理循在照片上的工整題字,表露出他對沈藎犧牲的悲憤。莫理循利用《泰晤士報》的版面,呼籲俄國的天敵日本與俄國對決,以至於當時的國際輿論界,把1904年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日俄戰爭」稱之為「莫理循的戰爭」。但在日俄戰爭結束後,莫理循又不滿日本在中國東北的罪惡行徑,不惜與《泰晤士報》上司交惡,筆端轉向抨擊日本,並提醒英國政府,日本威脅了英國在華利益,以至日本人對他也恨之入骨。 《老照片》叢書兩月一輯,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各地新華書店、圖書市場及網路書店有售。歡迎郵局訂閱,郵發代號24-177。
推薦閱讀:
※脫翁筆記(3):我是一個Scanner控│脫苦海
※「消費」是人人躲不過的時代病 網易博客
※引用 橙色春天——拉鏈帶帽衫 - 濃咖啡的日誌 - 網易博客
※提高博客在谷歌排名的5技巧
※37℃男人:女性熱捧的新時代好男人 [和訊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