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悟之道,智慧之門 |《三木解易》第二講
作者三木秉鳳
大千世界芸芸叢叢,然其法則萬變不離其宗,「宗」是什麼?宗就是規律!《易經》是中國唯一一部經歷五千歷史風雨驗證過的經典!《易經》是中國文化的縮影,是中華文明靈魂之靈魂,是覺悟之道,是智慧法門!當然提到法門很多人會聯想到宗教,其實《易經》與宗教經典的區別在於《易經》脫胎於中國古人對自然法則的智慧提升,沒有任何神秘的成分僝落其中,完全是一種天道思維,是道法自然的聖人總結!所以孔子在《繫辭傳》中明確說「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易道是自然規律的化身,所以易道是開啟人類智慧的一道法門。
什麼是《易經》的內涵?《易》由誰創作成典?目前仍是正在爭論的話題!東漢班固在《後漢書》中提出「人更三聖,世歷三古」之說,即《易經》成書於伏羲氏、周文王、孔子三位聖人,經歷了遠古、中古、近古三個時代,「伏羲畫卦、文王演繹、孔子作傳」這是目前的最流行的說法。
我們知道《易經》分為八卦即乾、兌、離、震、巽、坎、艮、坤。今天大家將伏羲八卦稱為先天八卦(伏羲易),將文王八卦稱之為後天八卦(周易),然而在先天易和後天易之間還存在過《連山易》和《歸藏易》,只是其內容已經失傳,無以憑古考據了。據說《伏羲易》從坤卦開始而定乾坤;《連山易》從艮卦開始,取之曰「山之出雲,連綿不絕」之象徵;《歸藏易》與《伏羲易》相通,也是從坤卦開始,象徵「萬物莫不歸藏其中」;而文王《周易》則從乾卦開始,有日月星辰皆「創生於虛空」之意,但這些後人推定須經千萬年曆史檢驗方能復出世間。
但是以上四種《易》不管以何卦為開始皆不影響對宇宙規律的探索。例如地球上的一年四季是循環往複的,本來沒有開始也沒有終結,起點就是終點同時終點亦是起點,如果東方世界以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作為一年的開始,東方人類就習慣了春節是一年的開始,若西方世界以元旦作為一年的開始,西方人類就習慣於元旦作為開始日,其實若從四季陰陽的節氣變化而言,每年冬至的一陽來複之日才是一年的真正開始!所以古人將冬至日的十一月稱為「子」月,十二月稱為丑月,正月稱為寅月,以此排序下去。一切規律皆是圓形運動!以上不管我們從哪一個節氣節日切入四時,皆可以探尋到四季循環往複的自然規律。這與《易》之八卦中不論以何卦作為開始都能預測宇宙社會人生的運動規律一樣!人類的悟性提高不是來自於知識的博廣,而是對宇宙道理(易經文化)的認識高度。而我們今天所要研討的《易經》僅以《周易》為探索核心,《伏羲易》《連山易》及《歸藏易》都已失傳,若能零散地將其他三《易》貫穿其中亦僅僅我個人的理解而已,其目的為了更宏偉地觀察《易》之本質內涵(勿作正用)。
「易」從《說文解字》以及歷史通觀有三種解法。一:從形解字,「易者,日月也」,上日下月為易,陰陽剛柔相濟;二:「易者,蜴也」,蜥蜴隨寒暑四季而改變顏色,有變色龍之稱,取其變化之意;三:「易,曰從勿,勿者物也」,日象徵太極,有太極生萬物之象。而近代《易》解將「易」分為三層含義即簡易、變易、不易。此三解將「易」之含義從象之簡易、數之變易、理之不易等全盤概納,易道自然貫徹其中。
那麼《易》到底以什麼作為其內容呢?有人說《易》為古代卜筮之書,有人言《易》為自然哲學巨著,有人認為《易》為研究關於宇宙人生世界觀的思維工具等等不一而論。但從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對《易》做出的高度評價看,《易》應是中華文明及文化思想的總源頭!中國古人依易建立其東方宇宙觀,故而我們將《易經》放在中華文化的活水源頭一點都不為過!其實古代聖人出世育人傳易的真正目的是提高我們的悟性,認識宇宙本質,故易具備「道、理、術」的宗教以及哲學、科學三重性!
「易有太極,以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個我們耳熟能詳的口頭禪語。但從此語中我們可以解讀:「易」有「太極」,而太極是東方世界宇宙哲學觀的最高峰用語。雖然「太極」之前還有「無極」,但太極和無極幾乎沒有人能夠區分兩者的內涵,因為太極和無極是自然天成渾為一體的,在概念上可以區分,在物理學上就是一體,猶如已經結冰的水一般,水就是冰,冰就是水,冰水渾然一體,難分難解。我們的宇宙就是一團氣,日月星辰是飄浮的粒粒塵埃,太極乃混沌未開之氣,陰為濁氣,陽為清氣。那麼什麼是氣!
在研究易之太極之時還有一個概念我們必須把握清楚,這個概念既「氣」。古代「氣」之含義與當代空氣之「氣」的含義完全不同。古代的氣是個宇宙成物概念,是萬物組成的最微小的粒子。這個最微小的再也不可分割的卻能構成萬物的粒子,在儒家稱之為「氣」同時中醫亦稱之為「氣」,道家稱之為「道」,佛教稱之為「性」。因為《易》所卦象出的萬物運動規律實際是太極混沌之氣分出的陰陽兩氣的分分合合、彼長我消而已。(待續)
作者:三木秉鳳,本名周鳳森,《三木解易》作者。1968年生,山東濰坊人,工作濟南,專事法律,文學愛好者,兼任大學執教。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