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師:「節氣灸」養生保健自然治未病
艾灸師:「節氣灸」養生保健自然治未病。祖國醫學認為,人與自然是和諧統一的,保健養生、祛病強身可以取法自然。《內經》中岐伯論述自然規律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這就是說啊,我們人體這個小宇宙,一定要與天地這個大宇宙相對應。衣食住行都順應跟著四季交替變化走,才能起到養生的作用,所以使用灸法祛病保健時,也應該順應四季的自然之氣。
比如春季,在中醫看來是人體陽氣生髮的季節。在一陽來複的時候,我們要注意與天地一起,讓我們的陽氣得以生髮,不要去行房、熬夜,耗費我們的陽氣,這樣才能養好氣血。而當陽氣不足,出現有如「春眠不覺曉」的「春困」現象時,就需要立即灸關元穴和足三里以壯陽氣了。因為具《扁鵲心書》講,灸關元穴可使人「陽氣不絕,性命堅牢」,有「令人長生不老」的功效。而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而脾胃是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的來源,因此灸足三里,可起到氣血雙補的功效。具體艾法是用艾條在關元穴灸30分鐘,而足三里只需灸10—15分鐘。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過完春天這個陽氣生髮的季節,陽氣旺盛的夏季即將到來,在這個人體陽氣達到高峰的季節,尤其是三伏天,由於皮膚毛孔是開合的,所以此時艾灸,熱量和藥理很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從而直達病處,所以夏季,是治療冬病的一個有效時機。目前臨床上治療最多的是: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肩周炎、凍瘡、手足發涼、男子陽痿早瀉及女子宮寒等。而艾灸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艾灸臟腑的背俞穴,因為背俞穴是臟腑之氣輸注之處,是陰病行陽的重要場所。用陽氣灸陽位,可治療五臟六腑虛損。如大家熟知的冬病夏治對咳喘的治療,便可在脊穴上用艾灸的方式進行治療,其具體方法取生薑切片,貼在背部夾脊穴上,取適量艾葉做成艾柱,放在生薑片點燃,燃盡後更換,一次治療30鍾,十次為一個療程,一般在三伏的頭伏、二伏、和三伏三天非別施灸效果最為顯著!當然,夏天艾灸時,一定不要再空調屋裡做,因為艾灸這東西最怕的就是受涼,一旦受涼就達不到治病的目的了,更有可能濕氣入體,起了副作用。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秋天是陽氣漸收,而陰氣逐漸生長的季節,這個季節由熱轉寒的季節。也是一個秋燥橫行的季節,為避免燥邪的傷害,可用艾條在肺俞、曲池、合谷進行雀啄灸,每個穴位各灸5—10分鐘,每日灸1或2次即可。因為肺俞穴肺氣直接輸注到背部的穴位,艾灸這裡可直接調理肺臟功能。曲池、合谷穴都是大腸經上的穴位,而肺與大腸是相表裡的,可以通過大腸經來消除燥邪的危害。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進入這個萬物皆伏季節後,養生要也與時俱進,以「藏」為主。中醫有句名言叫:「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就是說,冬天如果沒好好地養「藏」,春天就會因為陽氣匱乏,導致免疫力降低,結果就是正不能勝邪,各種毛病都會來找你麻煩了。所以,冬季一定要養「藏」,順應冬季自然界萬物生長變化規律,保養精氣,陰中生陽,為來年春日陽氣生髮奠定基礎。對於畏寒怕冷的人,也可艾灸關元穴來進行保健。當然,時機的選擇也很重要,在什麼時灸最好呢?在中醫看來,冬至日後開始施灸效果最好,所謂冬至一養生,冬至之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復甦了,人體的陽氣與自然界一樣,也開始了復甦了,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時施灸,藉助關元灸來強壯元陽。從而達到了壯一身之氣,兩陽相得的功效。具體操作時用艾條溫和灸關元穴。每次灸10—20分鐘,灸後最好適量飲水。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季節變化的時候艾灸,一定要慎之又慎,為何?因為在季節變化之後,人體相對於外界處於一種相對薄弱的狀態,因此艾灸也應當注意到這種變化,在季節變化之際如何施灸呢?《太平聖惠方》的觀點是:「春在左肋,秋在右肋,夏在臍,冬在腰。又男忌除日,女是破日。」也就是說,在春天不適宜灸治左肋處的穴位,秋季不適宜灸治右肋的穴位,夏季不宜灸治肚臍,冬季不宜灸治腰部穴位。男性在除日不適合艾灸。除日指陰曆一年的最後一天,就是除夕。古人認為除日相當於死日,蓋一歲盡處,猶一生盡處。女性破日不適合艾灸。破日是舊曆書中的不吉利的日子,認為一年中有些不吉利的日子(根據天干地支經過複雜計算得出),那一天怨氣衝天,冤鬼、惡靈因為無法超生,又得不到親人的供奉,而且怨氣又得不到緩解,所以在陰氣最盛的時候回到陽間,宣洩自己的怨氣。那一天經常是百鬼夜行、鬼怪重生,所以在古時候家裡的大人在這一天是絕對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出門的,而且每到這天所有人都關緊門窗,燈火全開的等待天明。
可見,古人不僅可以藉助自然之力提高人體的抵抗力,還呼籲要趨避自然對人體不良的影響,適時施灸。
推薦閱讀:
※艾灸後馬上洗澡?
※為什麼要艾灸?
※幾天前奶奶的腰受涼現在十分疼痛,躺著不疼,一動或者彎腰就疼她不肯上醫院怎麼治療?
※4種方法教你購買艾條時如何辨別艾絨的年限
※第3篇 艾灸調理卵巢囊腫穴位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