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和三道太極拳

和者,和日月之精華,和天地之靈氣,與自然和諧,謂之和也。  三道者,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有道,無為而有為即為道也。  陰陽合為一體,陰中抱陽,陽中負陰,陰陽轉換並相輔相乘,為走太極。  太極為圓,在圓中求變化,在陰陽結合中運用,在圓中運動,為真太極。  「和三道」太極拳是鄭悟清、侯春秀二位先師之高徒王和平在研習武當趙堡太極拳基礎上創立的,拳架共為三十八式,凝聚了王和平先生40餘年心血。該拳架簡潔直白,既繼承了趙堡太極拳的傳統精華內涵,又融入了作者多年的習功體悟,具有易懂易學、上功快等特點。該功法在注重養生的同時,尤顯技擊性能。    一、開太極    兩腳平放,間距比雙肩稍寬一公分左右,兩眼平視前方,舌抵上齶,雙手垂放於兩腿前,脊椎骨垂直(圖1)。  右腳外擺45度左右,雙手外轉於兩腿褲縫外側呈立掌(圖2)。  上左步呈左弓步,兩手上劃於頭前方(圖3)。  上右步,呈兩腳間距比雙肩稍寬一公分左右,雙手下落垂放於兩腿前(圖4)。    二、左高探馬右插足  

  

  

  

    兩腳左擺45度左右,雙掌呈立掌,左掌放於腹前,右掌放於襠前(圖1)。  雙掌左轉,立掌不變,左掌置於胸前,右掌置於襠前,左腳同時左擺,並向前方蹬出(圖2)。  左腳落地,上右步的同時,雙掌變捶向前方擊出(圖3)。    三、右高探馬左插足    雙捶變掌,右轉上劃,右掌高於肩,左掌高於小腹,右腳右擺上起向前(圖1)。  雙掌不變,繼續右轉,左掌高於胸前,右掌置於腹前,雙掌呈立掌的同時,右腳右擺向前方蹬出(圖2)。  右腳落地,上左步雙掌變捶向前方擊出(圖3)。    四、蜷足蹬跟    雙捶上起,左捶高於頭,右捶高於眉,左腿上提呈左提膝式(圖1)。  雙捶變掌,左腳向上踢出,左掌拍左腳,右掌同時向前拍出(圖2)。  左腿下落,雙掌外轉,左腿下落於小腹上方,雙掌呈平掌,抱於左膝內外側(圖3)。  全身左轉90度左右,動作不變,雙掌變捶(圖4)。  雙錘上提於胸前,由下向上轉向兩側擊出的同時,左腳向左側蹬出(圖5)。  左腳落地的同時,左捶下劃落於左大腿外側,右捶上劃於右肩上方(圖6)。    五、拗步    左腳左擺45度的同時,右捶由身前下劃至小腹前,左捶劃至身後尾閭處,右腳抬起由右向左踩落呈丁八步(圖1)。    六、青龍探海    左腳由右腳後向左跨出,雙捶由外向內轉,右捶劃至右肩前,左捶劃至胸前,雙腿呈右弓步(圖1)。  雙捶繼續轉,右捶劃落至左大腿前,左捶劃落至身後尾間處,兩腿呈左弓步(圖2)。    七、轉身二起腳    向右轉身90度左右,雙捶同時由下向上轉劃至頭前方的同時,左腳向右擺跟半步呈右小弓步(圖1)。  全身騰空跳起,左腳向上踢出。左腳落地,右腳向上向前踢出,雙捶變掌向前方拍出(圖2)。    八、分門樁抱膝    右腳落地,雙掌內轉,雙臂隨雙掌轉至胸前呈十字形,左腳向前左側方跨出呈左弓步(圖1)。  雙臂由內向外轉劃至身體兩側,雙掌平立,兩腿呈馬步(圖2)。  雙臂隨雙掌自身體兩側由上向下向外轉劃至小腹前的同時,左腳上提呈提膝式,雙掌呈平掌抱於左膝內外側(圖3)。    九、喜鵲蹬枝    雙掌由下向上轉向前方拍出的同時,左腳向前方蹬出(圖1)。    十、鷂子翻身    左腿下落呈左提膝式,雙掌呈立掌收回,左掌放於左膝內側,右掌立於咽喉前(圖1)。  向右轉體90度左右,左提膝式不變,雙臂轉劃,左掌側立於頭前,右掌側立於右肩前(圖2)。  右腳落地的同時,向內向右擺180度左右,雙臂隨雙掌繼續轉劃,左掌立於頭前,右掌立於咽喉前(圖3)。  右腳向右向外擺90度左右,雙臂轉劃不停,雙掌同時下落於兩大腿前,左掌心向內置於左大腿前,右掌心向外置於右大腿前(圖4)。    十一、左右分馬掌    雙掌不變,提右膝呈右提膝式(圖1)。  右臂隨右掌由下向上向外轉劃至頭前的同時,右腳蹬出(圖2)。  右臂繼續轉劃向右方甩出,右掌呈立掌高於肩,右腳落地向右擺45度左右(圖3)。  右臂內轉下落於胸前,右掌呈立掌的同時,隨身向右轉90度左右(圖4)。  向右轉體45度左右的同時,右掌內轉下劈落於大腿外側,左臂隨左掌由下向上向右內轉,左掌呈立掌於額前,左腿呈前掃步落於左側腳跟著地(圖5)。  左掌下劈垂放於身左側,立掌與肩平的同時,兩腿呈左弓步(圖6)。    十二、掩手捶    左臂落於腹前立掌不變,右臂內轉立掌於腹前,弓步不變(圖1)。  左臂外轉上劃於胸前,右臂內轉右掌變捶上劃立於胸前的同時,呈右弓步(圖2)。  左臂下落,左掌立掌於左膝上方,右捶向身體左側擊出,於左肘窩上方呈左弓步(圖3)。    十三、抱頭推山    雙臂同時下落,由內向外轉,右捶變掌,兩腿呈馬步,雙掌外翻立於兩膝上方(圖1)。  雙臂由下向上內轉上劃至頭前方,呈雙立掌抱圓式,馬步不變(圖2)。  雙臂繼續內轉,雙掌向前推出呈立掌向前高於雙肩的同時,呈右弓步(圖3)。    十四、單鞭    雙臂繼續下轉垂放於襠前的同時,雙腿呈右弓步(圖1)。  左腿收回垂於右腿內側,雙掌立於小腹前(圖2)。  雙臂由下往上左轉,左掌立於頭前,右掌變鉤手下落於小腹前,雙腿呈馬步(圖3)。  左臂左轉,右臂右轉,呈抱圓式,雙臂與胸平的同時,呈左弓步(圖4)。    十五、前招 後招    雙臂內轉,右鉤手變掌,呈立掌於胸前,左掌立掌於左肩前,左弓步不變(圖1)。  左臂內轉,左前右後雙掌立於胸前的同時,雙腿呈馬步(圖2)。  右步向右向後掃步90度左右,身隨步走,雙掌不變,右腳後左腳前,呈前後小馬步(圖3)。    十六、野馬分鬃    雙臂外轉,左掌立與左肩平,右掌立於襠前,兩腿呈左弓步(圖1)。  雙臂繼續外轉的同時,上右步,呈右弓步,右掌外轉上劃至右肩前,左掌外轉下劃至襠前(圖2)。  雙臂外轉的同時,上左步,呈左弓步,左掌外轉上劃至左肩前,右掌外轉下劃至襠前(圖3)。  雙臂繼續外轉的同時,上右步,呈右弓步,右掌外轉上劃至右肩前,左掌外轉下劃至襠前(圖4)。    十七、玉女穿梭    右腿上提呈右提膝式,右臂內轉劃至咽喉前呈立掌,左掌立掌於小腹前(圖1)。  右腿向前方蹬出,雙臂右轉,左臂由小腹前上劃於額前,雙掌呈立掌(圖2)。  右腳落地,右擺90度左右,上左步,呈後右小弓步,雙臂右轉,右臂下劃至小腹前,左臂下劃至胸前,雙掌呈立掌(圖3)。  右腿右擺後掃180度左右,身隨步轉,左腳隨身右轉,呈右弓步的同時,右臂由下向上向外轉劃至右肩前呈立掌,左臂由上向下轉劃至左大腿前呈陰掌(圖4)。    十八、雲手    右臂外轉呈立掌與右肩平,左手內轉於襠前,右弓步不變(圖1)。  左臂於襠前由內向上向外轉劃呈立掌與左肩平的同時,變左弓步,右臂由上向下向內轉劃於襠前(圖2)。  右臂於襠前由內向上向外轉劃呈立掌高於右肩的同時,變右弓步,左臂由上向下向內轉劃於襠前(圖3)。  左臂自襠前由內向上向外轉劃呈立掌高於左肩的同時,變左弓步,右臂由上向下向內轉劃於右大腿外側(圖4)。    十九、童子拜佛    右臂內轉的同時,收右腿,左臂由上向下向內轉划下落的同時,收左腿,呈小立馬式,雙掌垂放於兩大腿前(圖1)。  雙臂內轉由下向上合掌於額前(圖2)。  雙臂外轉分於兩肩平,預備提右腿(圖3)。  雙臂內轉下落的同時,提右腿呈右提膝式,雙掌變捶呈立捶,抱於右膝內外側(圖4)。  右腿落地,雙臂由下向上內轉合掌於額前(圖5)。    二十、跌岔掃膛腿    雙臂向外轉下劈落於雙腿兩側的同時,左腿向左側分出呈下岔式(圖1)。  雙臂外轉橫掃,左掌側立於頭左上方,右掌側立於小腹右前方的同時,向左轉身90度左右,右腿橫掃呈小馬步式(圖2)。二十一、左右金雞獨立    左臂內轉下落於腹前,右臂由下向上外轉側立掌於額前右側(圖1)。  右臂內轉經頭部右側轉劃側立掌於頭右上方的同時,提右膝,左掌下落於左大腿外側,身右轉90度左右(圖2)。  右臂內轉經頭部右側下落於腹部右前呈平掌,右腳落地的同時,左臂由下向上內轉經頭部左側轉劃側立掌於頭部左側前方(圖3)。  左臂上轉高於頭側,立掌於頭左前上方的同時,提左膝,右掌內轉下落立掌於右大腿前(圖4)。  

  

  

  

    二十二、雙震腳    左臂內轉下落於左大腿前呈側立掌的同時,左腿內轉落地震腳,右臂由下向上轉劃於右肩前方呈側立掌高於肩的同時,震右腳(圖1)。    二十三、倒碾肱    右臂內轉下落的同時,右腿後掃退步,右掌落於襠前右側,左臂由下向上向外內轉於左肩前方呈側立掌(圖1)。  左臂內轉下落的同時,左腿後掃退步,左掌落於襠前左側,右臂由下向上向外內轉於右肩前呈側立掌(圖2)。  右臂內轉下落的同時,右腿後掃退步,右掌落於襠前右側,左臂由下向上向外內轉於左肩前呈側立掌(圖3)。  左臂內轉下落的同時,左腿後掃退步,雙臂內轉,雙掌側立於小腹前(圖4)。  右腳右轉45度左右,身隨步走的同時。雙臂由下向上向右轉,左腿跟半步呈小立馬式,雙掌高於肩呈側立掌(圖5)。    二十四、活步白鶴亮翅    左腳向左側前方上步,雙臂內轉下落,跟右步呈小立馬式,雙臂由下向上轉劃於雙肩前,雙掌側立(圖1)。  右腳向右側前方上步,雙臂內轉向上,跟左步呈小立馬式,雙臂轉劃於雙肩前,雙掌側立高於肩(圖2)。    二十五、斜形    右腿外擺,雙臂內轉呈十字形雙掌側立,雙腿呈小弓步(圖1)。  雙臂下落於右膝上,雙掌側立的同時,退左腿呈右弓步(圖2)。  雙臂內轉,向身體兩側分開,雙掌側立於兩膝外側的同時,雙腿呈馬步(圖3)。  右臂外轉翻掌,側立掌於右膝上,左臂外轉翻掌由下向上內轉於胸前,左掌側立於頭前的同時,雙腿呈右弓步(圖4)。  左臂下落,左掌側立於腹前,右臂內轉由下向上行至頭前,右掌側立,稍高於頭,雙腿呈馬步(圖5)。  左臂外轉於身後,左掌變鉤手放於尾間處,右臂內轉下落於小腹上,右掌側立的同時,雙腿呈左弓步(圖6)。    二十六、迎面掌    左臂外轉由身後行至身體左前方,左鉤手變掌側立,右臂內轉側立掌於腹前(圖1)。  右腿右擺45度左右,左臂外轉,右臂內轉的同時,雙掌向右側立,左掌稍高於左肩,右掌稍低於右肩,雙腿呈右弓步(圖2)。  右臂內轉下落於襠前,右掌側立的同時,右腿向內側收三分之一,雙腿呈右小弓步(圖3)。  左臂內轉下落於身後,左掌變鉤手放於尾閭處的同時,左腿向內側收三分之一,雙腿呈馬步式(圖4)。    二十七、閃通背    右腳外擺90度左右,左臂內轉由身後行至左肩前,右臂內轉由下向上行於右肩前,雙掌側立高於肩的同時,上左腳,呈小馬步(圖1)。  左腳內擺45度左右,右腿向右向後側掃,雙腿呈右弓步的同時,雙臂內轉落於襠前,雙掌側立(圖2)。  左腳左擺45度左右,雙臂外轉由下向上行至於額前,雙掌側立,雙腿呈馬步(圖3)。  左腳外轉45度左右,雙臂內轉行至胸前,雙掌側立的同時,右腿前掃,落地呈小立馬式(圖4)。    二十八、十字手    左臂內轉,右臂外轉,雙臂相合呈十字,雙掌側立的同時,右腿外擺上左腿,呈馬步式(圖1)。  左腿向後向左掃步的同時,左臂外轉,右臂內轉,雙臂相合呈十字,雙掌側立的同時,右腳左轉呈馬步式(圖2)。  左腿向前向右掃步的同時,右臂外轉,左臂內轉,雙掌側立,雙臂相合呈十字的同時,右腳右擺呈馬步式(圖3)。    二十九、單擺腳指襠捶    雙臂內轉分開,左臂與肩平,右臂與腹平,雙掌側立的同時,右腳帶右腿外擺由下向上擺出(圖1)。  雙臂內轉,左臂經身體左側轉划下落行至身後腰部下,掌變捶,右臂經身體右側轉划上行下落於襠前,掌變捶,右腿向上向外向後擺出,下落於身體右側呈左弓步(圖2)。    三十、右砸七星擒拿    雙臂內轉,左臂由身後經身體左側由下向上轉劃至胸前,右臂由下向上轉劃於腹前,雙捶變掌(圖1)。  右腳右擺,右臂外轉由下向上向外下落於右膝上,左臂內轉由下向上行至頭前,雙掌側立,雙腿呈馬步式(圖2)。  右臂內轉上行至右胸前,左臂外轉下落行至右小臂下,雙掌側立,雙腿呈右弓步(圖3)。  左腿向左向後掃步,雙臂內轉行至兩大腿前,雙掌變捶的同時,左腳落地呈小立馬式(圖4)。    三十一、回頭看畫    左腿向後向左掃步,雙臂內轉,左臂由下向上向左行至左肩左前側,左捶高於肩,右臂由下向上向左行至胸前,右捶行至左小臂下,雙腿呈左弓步(圖1)。  右臂內轉右行至右肩右前側,右捶高於肩,左臂內轉右行於胸前,左捶行於右小臂上,雙腿呈右弓步(圖2)。  左腳外擺90度左右,身隨步走,雙臂內轉隨身行於胸前,雙捶與肩平的同時,右腳跟步落地呈小立馬式(圖3)。    三十二、突步白鶴亮翅    左腳左擺的同時,雙臂內轉下落左行,右臂行於小腹前,左臂行於身體左側小腹前,雙捶不變(圖1)。  右腳右擺,向前跨出一小步的同時,雙臂內轉由下向上向右行至胸前,雙捶變掌高於肩,左步跟一小步,雙腿呈小立馬式(圖2)。    三十三、左砸七星擒拿    雙臂內轉左行下落,開左腿的同時,左臂由下向上外轉下落,右臂內轉由下向上行至頭右側,右掌立於頭右側,雙腿呈右弓步,左掌立於左膝上方(圖1)。  雙臂內轉,左臂向右上行至左胸前,右臂向左下行至左小臂下,雙掌變捶的同時,雙腿呈左弓步(圖2)。  雙臂內轉,右臂向上向右行至右肩右側前上方。右捶高於頭平,左臂內轉向下向左行至左大腿前左側,雙腿同時呈右弓步(圖3)。    三十四、跨虎    雙臂同時內轉下落十字交叉於小腹前,雙捶不變,雙腿呈馬步式(圖1)。  雙臂外轉分開,右臂右行至右大腿前,左臂由下向上向內轉劃於左肩前上方。雙捶變掌,右掌側立於右膝上方,左掌側立與頭平,雙腿呈右弓步(圖2)。  左臂內轉由上向下轉劃於身後尾閭處,左掌變鉤手,右臂由下向上內轉下落行至小腹前呈側立掌,雙腿呈左弓步(圖3)。    三十五、轉身雙擺腳    雙臂內轉,左臂由身後行至身前,雙臂繼續內轉由下向上行至胸前,向右轉身130度左右,雙臂內轉隨身向右行至雙肩正前方,雙掌側立高與肩平,左腿由左向右向前橫掃180度左右落地,右腳外擺70度左右,雙腿呈馬步式(圖1)。  右腿由下向上向身體右側擺出,雙臂內轉向右下行(圖2)。  右腿擺至身體右後側落地,雙臂內轉由下向上向左而雙掌變捶擊出,雙捶高於腹,雙腿呈左弓步(圖3)。    三十六、彎弓射虎上金剛    右腳右擺,雙臂內轉向上向外對拉,雙捶高與肩平的同時,雙腿皇右弓步(圖1)。  雙臂外轉向左,雙捶變掌的同時,右腳內擺,雙腿呈馬步,雙掌側立,左掌稍高於肩,右掌與胸平(圖2)。  雙臂內轉向左,雙掌呈立掌,再呈按掌式的同時,雙腿呈左前弓步式(圖3)。  左臂外轉,右臂內轉並同時下落,左掌立,右掌變捶,合抱於小腹前的同時,右腿上步落地呈小立馬式(圖4)。    三十七、攬插衣    左腳外擺,右捶變掌,右臂外轉,左臂內轉,雙臂上行,右掌側立胸前,左掌側立腹前的同時,雙腿呈左小弓步(圖1)。  右臂外轉繼續下行落於小腹前,左臂繼續內轉上行於胸前,雙掌側立,雙腿呈馬步(圖2)。  雙臂內轉,右臂向上向右行至右肩前,右掌高於肩側立掌,左臂內旋下落,左掌垂於左大腿前的同時,雙腿呈右弓步(圖3)。    三十八、合太極    雙臂內轉下行,退右步,呈馬步式,雙掌側立於兩膝上(圖1)。  雙臂外轉上行,高於肩,雙掌側立抱圓,雙腿呈右後弓步式(圖2)。  雙臂內轉下落的同時,退左步呈小立馬式,雙掌下落垂於兩大腿前(圖3)。
推薦閱讀:

趙堡太極拳實戰中的摔打拿(1)
三教居士的【中華太極拳劍】2
太極拳——拳論
太極拳身法的要求是什麼?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