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十大傲骨,罪人,聖人,冤案...

一、中國歷史上十大傲骨十,不食周粟:傲骨指數:伯夷、叔齊都是殷代孤竹國國君之子。國君死後,兄弟二人互相推讓,誰也不肯繼承王位,最後雙雙棄國而逃。後來姜子牙告訴他們商亡周立,伯夷、叔齊當時掩面大哭,遂進入首陽山隱居,決心不食周粟,以野菜為糧。後有一婦人對他們說:「子義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兄弟二人聽後什麼也不吃,後來活活餓死在首陽山。九: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傲骨指數:中國古代有不少因維護人格,保持氣節而不食的故事。「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陶淵明最後一次做官,是義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過「不惑之年」(四十一歲)的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再次出任彭澤縣令。有一次,縣裡派督郵來了解情況。有人告訴陶淵明說:那是上面派下來的人,應當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淵明聽後長長嘆了一口氣:「我不願為了小小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傢伙獻殷勤。」說完,就辭掉官職,回家去了。陶淵明當彭澤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他這次棄職而去,便永遠脫離了官場。陶淵明因「不為五斗米折腰」,而獲得了心靈的自由,獲得了人格的尊嚴,寫出了一代文風併流傳百世的詩文。在為後人留下寶貴文學財富的同時,也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他因「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風亮節,成為中國後代有志之士的楷模。八:蘇武牧羊傲骨指數:在中國有一個流傳廣泛的故事,就是蘇武牧羊的故事。這個故事講述蘇武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不畏強權,仍然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氣節。蘇武是公元前一世紀中國漢朝人。當時中原地區的漢朝和西北少數民族政權匈奴的關係時好時壞。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權新單于即位,漢朝皇帝為了表示友好,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帶了許多財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蘇武完成了出使任務,準備返回自己的國家時,匈奴上層發生了內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並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單于。......單于知道無論軟的,還是硬的,勸說蘇武投降都沒有希望,但越發敬重蘇武的氣節,不忍心殺蘇武,又不想讓他返回自己的國家,於是決定把蘇武流放到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讓他去牧羊。臨行前,單于召見蘇武說:「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讓你去放羊,什麼時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讓你回到中原去。」......在貝加爾湖,蘇武牧羊達十九年之久。十幾年來,當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單于已去逝了,就是在蘇武的國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兒子繼任皇位。這時候,新單于執行與漢朝和好的政策,漢朝皇帝立即派使臣把蘇武接回自己的國家。蘇武在漢朝京城受到熱烈歡迎,從政府官員到平民百姓,都向這位富有民族氣節的英雄表達敬意。兩千多年過去了,蘇武崇高的氣節成為中國倫理人格的榜樣,成為一種民族文化心理要素。七,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傲骨指數: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傑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稱。他經歷坎坷,思想複雜,既是一個天才的詩人,又兼有遊俠、刺客、隱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氣質。儒家、道家和遊俠三種思想,在他身上都有體現。「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導思想。李白留給後世人九百多首詩篇。這些熠熠生輝的詩作,表現了他一生的心路歷程,是盛唐社會現實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藝術寫照。李白一生都懷有遠大的抱負,他毫不掩飾地表達對功名事業的嚮往。《梁甫吟》、《讀諸葛武侯傳書懷》、《書情贈蔡舍人雄》等詩篇中,對此都有繪聲繪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時代就喜好任俠,寫下了不少遊俠的詩,《俠客行》是此類詩的代表作。在長安3年經歷的政治生活,對李白的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現實,發生了尖銳的矛盾,胸中淤積了難以言狀的痛苦和憤懣。憤怒出好詩,於是,便寫下了《行路難》、《古風》、《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等一系列仰懷古人,壯思欲飛;自悲身世,愁懷難遣的著名詩篇。李白大半生過著流浪生活,遊歷了全國許多名山大川,寫下了大量讚美祖國大好河山的優美詩篇,藉以表達出他那種酷愛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懷。在這一類詩作中,奇險的山川與他那叛逆的不羈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這種詩在李白的詩歌作品中佔有不小的數量,被世世代代所傳誦,其中《夢遊天姥吟留別》是最傑出的代表作。詩人以淋漓揮灑、心花怒放的詩筆,盡情地無拘無束地舒展開想像的翅膀,寫出了精神上的種種歷險和追求,讓苦悶、鬱悒的心靈在夢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詩句,更把詩人的一身傲骨展露無遺,成為後人考察李白偉大人格的重要依據。李白作為一個熱愛祖國、關懷人民、不忘現實的偉大詩人,也十分關心戰爭這一重要問題。對保衛邊疆的將士予以熱情的歌頌(如《塞下曲》),對統治者的窮兵黷武則給予無情的鞭撻(如《戰城南》、《丁都護歌》等)。李白還寫了不少樂府詩,描寫勞動者的艱辛生活,表達對他們的關心與同情(如《長干行》、《子夜吳歌》等)。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最鮮明的藝術特色。作為一個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調動了一切浪漫主義手法,使詩歌的內容和形式達到了完美的統一。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比如,他入京求官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想念長安時,「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這樣一些詩句都是極富感染力的。六:阮籍傲骨指數:阮籍的父親阮瑀曾任曹魏丞相,為「建安七子」之一。阮籍崇尚道教,他本人以瀟洒和不拘禮節而出名。常常待在家裡讀書,數月不出,或者堺游,數月不歸。此外他嗜酒成性,往堀大醉。為了避禍,阮籍做人非常小心?曹爽召他為參軍,但他報病不出。後來曹爽被殺,司馬懿召他為從事中郎,封關內侯。司馬懿死後司馬師繼續用他為從事中郎。後來司馬昭想讓阮籍的女兒作為司馬炎的王妃,阮籍為了避免這場婚事,醉堭十天,別人無法與他通話,最後司馬栭取消了這個打算。司馬昭派鍾會問阮籍對世事的看法,來試探他,但頮籍總是大醉,無法發表任何看法。司馬昭想進為晉王,但假意推脫,他的士僚就讓阮籍寫一篇《勸進文》,阮籍不栿,又採取了喝酒大醉的手段來推脫,最後被逼迫得沒有辦法,立地寫了一文《勸進文》,連改都沒有改,而且文蠞清壯,當時被非常看重。因此,即使衝撞其他官僚,也受到司馬昭的保護.五,徐悲鴻: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傲骨指數:「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是國畫大師徐悲鴻先生的座右銘。是他光輝一生的寫照。徐悲鴻在洋人面前沒有絲毫奴顏媚骨。他20歲成名,被法國猶太富翁看中,專邀他到「哈同花園」畫像,在優厚的待遇面前,他斷然拒絕,保持了「江南布衣」的本色;在赴法留學專攻美術期間,他遭到了洋學生的歧視,被誣為「生就的當亡國奴的材料」,徐悲鴻面對挑釁,義正詞嚴地予以回擊,並以虛心好學換來了一個個優異成績,折服了對手,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回國後,徐悲鴻不為高官厚祿所誘惑,也不被政治上的高壓所屈服,堅決拒絕為蔣介石畫像。他堅持走自己的路,用自己高超的技藝為祖國服務,為中華民族爭光傲骨,不動聲色,虛懷若谷的自然(科學)流露,很難讓人看得見,摸得著,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真實寫照;傲氣,是嘩眾取寵,盛氣凌人的表演,舉手投足,惟妙惟肖,是「不可一世,趾高氣揚」的最好注釋。有傲骨的人,只會使人感到親近,感到和藹,感到一種力量和尊嚴;有傲氣的人,卻會使人疏遠,難以接受。或敬而遠之,或躲而避之,使人感到壓抑和難堪。傲骨是一種氣質,一種風度,一種人格,一種素養,一種知識和道德綜合後的存在,是人格中很高檔次的境界。四: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傲骨指數:在國家民族危亡緊急時刻,文天祥無時無刻不把國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對投降派和姦佞之徒從不留情。1259年,元軍渡江圍鄂州,皇帝寵幸的內侍董宋臣慫勇宋帝遷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斬董宋臣。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軍大將呂文德為和義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呂師孟為後部尚書,投降氣氛一時瀰漫京城,文天祥又上書乞斬呂師孟,以穩軍心。文天祥被俘後,留夢炎一班降賊都曾硬著頭皮來勸降,文一律唾罵之置,就連先已投敵的宋恭帝前來勸降時,也被置之不理。文天祥明確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他並不對帝王愚忠,而只無條件地忠於國家和民族。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義。他死後留下了大量詩文,其中如《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獄中所作的《正氣歌》以及死後從其衣帶中發現的「衣帶詔」(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都已成為光照日月、氣壯山河的絕唱,成為民族精神財富的寶貴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三:吉鴻昌:「我是中國人!」傲骨指數:1931年秋,吉鴻昌擔任第二十二路軍總指揮的時候,曾被迫出國作了一次考察。出國之前,已是震撼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我國的東北三省。蔣介石為了阻撓吉鴻昌的抗日活動,立逼他「攜眷出國」,作「軍事考察」,而實際上是奪去了吉鴻昌的軍權,將他流放國外。吉鴻昌來到了美國紐約,一次,他穿著整齊的軍裝,率領一行從屬人員走在街上,突然有人攔住他故意問道:「你是日本人吧?!」吉鴻昌叫翻譯回答說:「不,我是中國人!」對方聽了搖搖頭表示不相信地說:「中國人?東亞病夫,不可能有這樣魁梧、高大的軍人……」又一次,他到紐約的一家郵局寄送東西,那裡的工作人員又明知故問地說:「你是哪國人?」吉鴻昌大聲說道:「我是中國人!」對方奚落地說:「地圖上已經找不到中國了。」接連受到這樣的嘲笑和侮辱,使吉鴻昌異常氣憤,甚至連飯也吃不下去了。當吉鴻昌的妻子和屬下勸慰他的時候,他嚴肅地說:「侮辱我吉鴻昌本人,我並不在乎,但是我們是代表中國到美國才考察的,受侮辱的是我們整個國家,整個民族啊!」堅決地表示:「下次外出時,就帶上"我是中國人』的牌子,讓外國的朋友們都知道中國人是有血性的,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一定會重新振興起來了!」果然,他用草板紙自製了一個約半尺長的長方形牌子,用毛筆寫著「我是中國人」幾個大字,並在下邊註上英文。當他掛著牌子走在大街上的時候,引起很多人的注目,但吉鴻昌總是挺著胸膛,昂首闊步地穿過圍觀的人群,顯示出中華民族的驕傲。二,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傲骨指數: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和翻譯家和新文學運動的奠基人。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思想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學醫,後從事文藝等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9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對人吃人的制度進行猛烈,地揭露和抨擊,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誌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運動的最前列,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旗手。1918—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吶喊》、《墳》、《熱風》、《彷徨》、《野草》、《朝花夕拾》、《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表現出愛國主義和徹底的民主主義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反動當局所通輯,南下到廈門大學任教。1927年1月到當時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四一二」事變以後,憤而辭去中山大學的一切職務。其間,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響,徹底放棄了進化論幻想。1927年10月到達上海。1930年起,魯迅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進步組織,不顧國民黨政府的種種迫害,積极參加革命文藝運動運動。1936年初「左聯」解散後,積极參加文學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從1927—1936,創作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這些作品收錄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的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進步的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的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學,批判地繼承了祖國古代文化遺產,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鈔》等等。一.毛澤東:糞土當年萬戶候傲骨指數:毛澤東,從湖南到井岡山.再從井岡山到延安.從延安到北京.南征北戰創建了人民當家做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百多年來.第一個喊出了,中國人們從此站起來了.中華民族從此不再受人奴役了!毛澤東把畢生精力奉賢給了自己的祖國和他所熱愛的人民;毛澤東一心想著「為人民服務」;毛澤東兩袖清風一身正氣。毛澤東遠比彼得大帝和華盛頓更偉大。毛澤東是中華民族引以自豪的英雄!毛澤東是光照千秋萬代的民族之魂!二二、中國歷史上十大奸臣慶父,春秋時魯桓公之子,魯庄公庶兄。又稱仲慶父、共仲或孟氏。庄公去世,他派人先後殺死繼位的子般和閔公,製造內亂。後他所逃奔的莒國受魯賄賂,將其送回,途中自縊而死。孟孫氏是其後裔。趙高(?-前207),中國秦朝二世皇帝時丞相,著名宦官(一說並非宦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名氣的宦官。秦始皇死後與李斯合謀篡改詔書,立始皇幼子胡亥為帝,並逼死始皇長子扶蘇。秦二世即位後設計陷害李斯,並成為丞相。後派人殺死秦二世,不久後被秦王子嬰所殺。梁冀(?-159年),字伯卓,安定(今甘肅涇川)人,是中國東漢時期外戚出身的權臣。出身世家大族,先祖時曾協助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其父親為梁商,有一妹,是漢順帝的皇后。永和元年(136年)成為河南尹。因質帝當面稱梁冀為「跋扈的將軍」,次年即被他所毒殺,另立十五歲的桓帝。此後他更加專擅朝政,結黨營私,且大封梁氏一門為侯為官。董卓(?-192),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東漢末年少帝、獻帝時權臣,西涼軍閥。官至太師,封郿侯。原本屯兵涼州,於靈帝末年的十常侍之亂時受大將軍何進之召率軍進京,旋即掌控朝中大權。其為人殘忍嗜殺,倒行逆施,招致群雄聯合討伐,但聯合軍在董卓遷都長安不久後瓦解。後被其親信呂布所殺,余部由李傕等人率領。來俊臣(651~697) ,唐朝武則天時酷吏。雍州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歷任侍御史、左御史中丞。少時兇險,不事生產。因告密得武則天信任,成為武則天在政爭中的鷹犬。李林甫(683-752),唐宗室,小字哥奴。善音律,會機變,善鑽營。開元中,遷御史中丞、吏部侍郎,深結唐玄宗寵妃武惠妃及宦官等,僭伺帝意,故奏對皆稱旨。開元二十二年(734)五月,拜相,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開元二十四年(736)底代張九齡為中書令,大權獨握。李林甫居相位十九年,專政自恣,杜絕言路,助成安史之亂。天寶十一載(752年)十月抱病而終。李林甫死後遭楊國忠誣陷,時尚未下葬,被削去官爵,子孫流嶺南,家產沒官,改以小棺如庶人禮葬之。秦檜(huì)(1090-1155),字會之,宋朝江寧府(今江蘇南京)人。中國歷史上十大奸臣之一,因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岳飛而遺臭萬年。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登第,補密州(今山東諸城)教授,曾任太學學正。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與宋徽宗、欽宗一起被金人俘獲。南歸後,任禮部尚書,兩任宰相,前後執政十九年。嚴嵩(1480-1567)字惟中,號勉庵、介溪、分宜等,漢族,江西新余市分宜縣人,他是明朝重要權臣,擅專國政達20年之久,累進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師,少師、華蓋殿大學士。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權臣之一。嚴嵩為官專擅媚上,竊權罔利,並大力排除異已,還吞沒軍餉,廢弛邊防,招權納賄,肆行貪污,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晚年,為明世宗所疏遠,抄家去職,兩年而歿。明末宦官,明熹宗即位後,開始平步青雲,拉開了中國歷史上最昏暗的宦官專權的序幕,一時廠衛之毒流滿天下,一大批不滿魏忠賢的官員士子慘死獄中;一大批無恥之徒都先後阿附於他,更有某些阿泱之臣到處為他修建生祠,耗費民財數千萬。他自稱九千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明崇禎繼位後,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自縊而亡,其餘黨亦被徹底肅清。和珅(音:hé shēn)(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即乾隆十五年——嘉慶四年正月十八日),原名善保,字致齋,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曾兼任多職,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兼管吏部、戶部、刑部、理藩院、戶部三庫,還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裁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等要職,為皇上寵信之極,官階之高,管事之廣,兼職之多,權勢之大,清朝罕有。他還是皇上的親家翁,其子豐紳殷德被指定為皇上最寵愛的十公主之額駙。後被嘉慶皇帝賜死。三、中國考古十大發現(1)河姆渡新石器文化(2)殷墟婦好墓銅器和小屯南地甲骨文(3)周原西周建築基址和銅器窯藏(4)侯馬盟書(5)銅綠山古礦冶遺址(6)曾侯乙墓禮樂器(7)秦陵兵馬俑(8)睡虎地秦簡(9)銀雀山漢簡(10)馬王堆四、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罪人排行榜慶父,春秋時魯國貴族,魯庄公之弟。他慣於挑撥離間,先後殺掉兩個國君,後自縊身亡。成語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即源於此。趙高,秦朝宦官,原為趙國貴族。秦始皇死後,他與李斯逼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不久又殺死李斯,自任丞相,後又謀害胡亥,立子嬰為帝,卻被子嬰誅殺。梁冀,東漢大罪臣,兩個妹妹分別為順帝、桓帝皇后。順帝死後,與梁太后合謀,先後立沖、質、桓三帝,專橫朝政近二十年。他掠奪的財產相當於全國半年租賦。公元159年,桓帝誅殺梁氏一家,梁冀自殺。董卓,初為涼州豪強,漢靈帝時任并州牧,兇殘異常,公元189年,率兵入洛陽,毒死少帝,另立獻帝,自為太師,挾天子以令諸侯。後被王允、呂布殺掉。來俊臣,唐武則天時酷吏,因告密受寵,後任中丞,後得罪武氏諸王和太平公主,被武后處死。成語請君入甕講的就是他與右丞周興之事。李林甫,唐朝權臣。玄宗時任禮部尚書兼中書令。他口有蜜,腹有劍。在任19年中,唐王朝政事敗壞,終於釀成安史之亂。秦檜,北宋時歷任御史中丞等職。靖康二年,被金軍擄至北方,不久遣歸,充當內奸。他結黨專權,力主投降,以莫須有罪名殺害岳飛及其子岳雲等,為世人唾棄。嚴嵩,明朝大臣。嘉靖中任吏部尚書,官至太子太師,以其子世蕃等為爪牙,操縱國事。在任時有五分之三的軍餉被他侵吞。公元1562年,御史鄒應龍、林潤相繼彈劾世蕃,世蕃被殺,抄出黃金萬餘兩,白銀二百餘萬兩。嚴嵩遂被革職,不久病死。魏忠賢,明朝宦官。萬曆年入宮。1620年,他被任為司禮秉筆太監併兼管東廠。他網羅死黨,殺害東林黨人楊漣、左光斗等正直官吏。和珅,原在清廷鑾儀衛當差,因逢迎獻媚,為乾隆帝所寵,官至文華殿大學士。乾隆死後,嘉慶帝宣布他20條罪狀並責其自殺。被抄家產價值約八億兩黃金,等於朝廷10年收入。五、中國歷史上的十大聖人酒聖:杜康,即少康,傳說是酒的發明者。文聖: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史聖:司馬遷,字子長,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的作者。詩聖:杜甫,安子美,唐代偉大的現實主認詩人著有《杜工部集》。醫聖:張仲景,東漢著名的醫學家,所著的《傷寒雜病論》和《金匱要 略》兩書對我國醫學發展影響很大。武聖:關羽,字雲長,東漢末期蜀國大將,重義氣,精武藝,後稱其 為「關 聖」、「關帝」。書聖:王羲之,字逸少,是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草聖:張旭,唐朝書法家,擅長草書,對舊隸的草體造詣很深。畫聖:吳道子,唐朝著名畫家,擅長人物畫,有「吳帶當風」之美譽。茶聖:陸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經》三卷。六、中國歷史上的十大賢后竇漪房,從地位低下的侍女躍為漢文帝皇后,又親歷「文景之治」,身為漢景帝母和漢武帝祖母得享高壽,史稱竇太后,為歷史上最幸運的女人之一。陰麗華,管仲之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第二任皇后,劉秀愛陰氏,然聽陰氏之見先立郭氏為後,終於還是廢了同樣患難以共的郭氏,匡扶陰氏為皇后。獨孤氏,隋文帝楊堅開國之後,封為文獻皇后,常與文帝討論時政,時稱「二聖」。竇皇后,與唐高祖李淵生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無霸及平陽公主五位子女,皆為大唐天下的奠基者。長孫皇后,北魏拓跋氏的後代,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史上著名的賢后,生性節儉、深明大義,唐太宗開創李唐江山和「貞觀之治」,與長孫皇后的賢淑是分不開的。唐憲宗李純郭貴妃氏,郭子儀之孫女,唐朝中後期影響最大的賢后。孟皇后,孟氏宋哲宗趙煦的皇后孟氏,賢淑溫婉。孛兒貼,為鐵木真先後生下朮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四個兒子,都是剽悍善戰的武士,成為成吉思汗征戰四方的得力助手,自己也為蒙古帝國的興起起到了關鍵作用。馬皇后,史稱馬大腳,是明太祖朱元璋患難與共的皇后。明成祖朱棣皇后徐氏,徐達之女,先於朱棣葬於長陵,明十三陵之第一陵。七、中國歷史上十大偉人:在中國歷史的滔滔長河中,他們是巍然聳立的山嶽;在中國歷史的滄桑禪變中,他們是堅如磐石的中流砥柱;在雄踞世界的東方文明中,他們是雄才偉略的輝煌巨星!他們終結,他們開闢,他們締造,他們成就了華夏。一、黃帝(華夏始祖)黃帝 (公元前2697-前2599年)少典之子,本姓公孫,長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軒轅之丘(在今河南新鄭西北),故號軒轅氏,出生、創業和建都於有熊(今河南新鄭),故亦稱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軒轅黃帝是中國古史傳說時期最早的宗祖神,華夏族形成後被公認為全族的始祖。上古時期約在姬水一帶形成的較為先進的黃帝族,即因這位傑出的始祖而得名。黃帝族和住在姜水(在今陝西岐山、武功附近注入渭水)一帶的姜姓炎帝族世代互通婚姻。後黃帝族後裔中的一支進入今山西南部,創造了夏文化,遂稱夏族。夏族進入中原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王朝夏代。《易?繫辭》、《世本?作篇》等各種文獻都盛稱黃帝時期有許多發明創造。屬於生產技術方面的,有穿井、作杵臼、作弓矢、服牛乘馬、作駕、作舟等;屬於物質生活方面的,有制衣裳、旃冕等;精神文化方面則有作甲子、占日月、算數、調歷、造律呂、笙竽、醫藥、文字等。其中當然有不少是黃帝以後的發明創造,但也反映了黃帝族獲得的輝煌成就。《戰國策?秦策》記蘇秦把「黃帝伐涿鹿而禽蚩尤」與堯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湯伐夏,武王伐紂並稱,表明這是黃帝一生中主要的戰績。黃帝族經過夏、周兩代與其他各族的衝突、交往與融合,到戰國時期形成了統一的華夏族。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華夏部落聯盟領袖。以他首先統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而載入史冊。他播百穀草木,發展生產,創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車,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制音律,創醫學等,是開創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先祖。相傳黃帝姓公孫,生於山東曲阜,居軒轅之丘,故名號軒轅(天黿)氏,在姬水生長成人,所以又以姬為姓,後來在有熊(新鄭)建立國家,故又稱有熊氏。他以土德為王,土是黃色,所以叫黃帝。二、大禹(家天下)禹,通常尊稱為大禹(生年生地不詳),與堯舜並為傳說中的古聖王,又相傳為夏王朝的開國君主。《史記》說他名文命,《帝王世紀》說字密,「帝禹為夏後而別氏,姓姒氏」,但一般稱作夏禹,在傳說中,禹的家世比較顯赫,「黃帝之玄孫而帝顓頊之孫也」,既是貴胄,其家又世為大臣。禹父即治水無功的鯀,於帝堯的時代登用,帝舜時被放逐。禹於舜時為司空,治理水土,其主要工作是治水,接續其父未竟的事業。大禹治水的傳說故事,歷來傳頌不絕。堯的時代洪水已泛濫成災,為患下民。由於洪水為害,人們生存極其艱難,故爾滿目荒蕪,荊榛遍野,野獸出沒,人煙稀少。堯用鯀治水,9年無功。《尚書?洪範》說:「昔鯀堙洪水。」《山海經?海內經》中有個神話,說鯀偷竊了天帝的寶物「息壤」,這是一塊長生不止、能堆山成堤的寶土,鯀用它去堙塞洪水,但不見成效。從此中可以推測,鯀治水患的方法很成問題,主要是用壅塞的辦法,水無處可去,東堵西決,此堵彼溢,仍然為患,所以治水9年,「績用弗成」。禹受命治水,並有益和后稷作助手。他「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故「勞身焦思」,發憤治好水患。大禹治水,足跡遍九州,許多地方都留下他的文化遺存。大禹治水出於「紫蒙之野」,就是東北地區。踏查由冀州開始,順水而上,一直找到河源。然後又找到江源。在治水工程中,重點一直放在西北及其周邊地區,所以四川的禹跡就相對多一些。從西河到岷江,到長江,有西河口、寶瓶口、壺口等工程;又有「開三峽,疏九河」等,工程量浩大。有文獻說,大禹治水用了十三年,「七」過家門而不入;但多以用九年時間,「三過家門而不入」為共識。相傳禹治黃河水患有功,受舜禪讓繼帝位。禹之子啟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他是我國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聖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國土為九州。大禹姓姒,名文命,禹的故鄉為現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因治水有功,後人稱他為大禹,也就是偉大的禹的意思。後來,大禹的兒子啟創建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三、周武王(大思想)周武王:(約前1087年—前1043年),西周的創建者,姬姓,名發,謚號武王,西周時代青銅器銘文常稱其為珷王。是周文王的次子。約前1050年文王死,他繼承王位,沿用周武王姬發畫像「受命」年。 姬發繼承其父遺志,推翻商朝統治,成為西周王朝的開國之君。姬發繼任後,繼續積極準備滅商,任命姜尚為軍師,負責軍事;任命其弟周公旦為輔佐,負責政務;任命召公、畢公等人為助手。姬發抓住時機,觀兵盟津,大會八百諸侯。兩年後時機成熟,姬發親率大軍伐商。牧野大戰之後,商軍全線潰退,紂王逃回殷都自焚於鹿台。後姬發建都鎬京,建立諸侯國,在位十九年崩,謚號「武王」。周武王,他繼承父親遺志,於公元前11世紀消滅商,奪取全國政權,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政治才能,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代名君。周原為商朝地處西陲的一個小屬國。文王周文王在位50年,實行許多正確的政策,國力逐漸強大,逝世時天下三分已得其二,為滅商奠定了基礎。武王姬發繼位後,對內重用賢良,繼續以姜太公為軍師,並用弟弟姬旦為太宰,召公、畢公、康叔、丹季等良臣均各當其位,人才薈萃,政治蒸蒸日上。對外爭取聯合更多諸侯國,孤立商王朝,壯大自己力量。此時,商朝在暴君紂王統治下,政治上已十分腐敗,但軍事上仍有較強實力。武王審時度勢,積極為滅商準備條件,等待時機。他即位9年後,為便於進攻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將都城由豐(今陝西西安西南灃水西岸)遷至鎬(今陝西西安西南灃水東岸),舉行了歷史上有名的「孟津觀兵」。這次觀兵實際上是一次為滅商做準備的軍事演習和檢閱。他率大軍先西行至畢原(今陝西長安縣內)文王陵墓祭奠,然後轉而東行向朝歌前進。在中軍豎起寫有父親西伯昌名字的大木牌,自己只稱太子發,意為仍由文王任統帥。大軍抵達黃河南岸的盂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有800諸侯聞訊趕來參加。人心向周、商紂王孤立無援的形勢已形成,諸侯均力勸武王立即向朝歌進軍。武王則認為時機還不成熟,在軍隊渡過黃河後又下令全軍返回,並以「諸位不知天命」告誡大家不要操之過急。武王為了鞏固全國政權,日夜思慮,睡不好覺。他還同公旦討論過在當時被認為地處天下之中的洛邑(今河南洛陽市內)營建東都,以便於加強對東方的控制。可惜他未能實現這個計劃,在滅商後不久逝世。他在建立了西周王朝中,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政治才能,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代名君。四、孔子(聖人)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先世為宋國貴族。少年時家境衰落。成年後做過「委吏」和「乘田」等。五十歲時由魯國中都宰升任司寇,攝行相事。後罷官,曾周遊列國,終不再仕。晚年致力於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並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傳「仁」的學說。在世界觀上,對殷周以來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動採取存疑態度,認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遠之」的見解。在認識論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而知新」等觀點。首創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但鄙視「學稼」「學圃」,看不起勞動人民。在政治上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名實相副;在維護貴族統治的基礎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漢以後,孔子學說成為兩千餘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孔子的言行,經其弟子和再傳弟子整理成《論語》一書,成為後世儒家學派的經典,是研究孔子學說的主要資料。世界各國的思想家對孔子的思想極為重視,認為對世界文化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五、秦始皇(大一統)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漢民族實際奠基人、曠世難出的偉大帝王、中華人文始祖,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國家——秦朝的開國皇帝。姓嬴,名政,秦莊襄王之子,漢族。出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歲時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呂不韋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建立起第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的強大秦漢多民族統一的封建大帝國——秦朝。定都咸陽,將尊號改為「皇帝」,宣布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代代承襲。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後人譽為「千古一帝」。秦始皇在政治上推行郡縣制度,統一法令,他在全國範圍內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縣的一整套官僚機構,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統一的法律。在經濟上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發展;並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為標準統一全國的度量衡制度;統一全國幣制,又實行全國「車同軌」,統一車道。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國通行的文字為基礎制定小篆,頒行全國,統一文字。在邊防方面,秦始皇即位後,派蒙恬率兵出擊匈奴,還把戰國時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結起來,修筑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但是,但因刑法苛虐,同時實行焚書坑儒政策,對中國文化的摧殘極其為嚴重,故而加速了秦王朝的滅亡。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修建豪華的阿房宮和驪山墓,先後進行五次大規模的巡遊,在名山勝地刻石紀功,炫耀聲威。三十七年,秦始皇巡遊返至平原津得病。於是作書命長子扶蘇送葬,並繼嗣帝位。行至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趙高勾結始皇少子胡亥和李斯,偽造遺詔立胡亥為太子,並賜扶蘇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後不久,即爆發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秦朝滅亡。六、漢武帝(大輝煌)漢武帝劉徹(前157年—前87年),幼名劉彘,是漢朝的第五代皇帝。漢高祖劉邦的曾孫。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54年,建立了漢朝最輝煌的功業。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漢武帝創立年號,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漢武帝即位後,他在繼續推行他父親景帝生前推行的養生息民各項政策的同時,採取了一系列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措施。在政治方面,首先頒行「推恩令」,使諸侯王多分封子弟為侯,使王國封地被分割,以進一步削弱諸侯王國勢力;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權,鞏固了皇權的神聖地位;再設置十三部刺史,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在軍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權,充實了中央的軍事力量;在經濟方面,整頓財政,頒布「算緡」、「告緡」令,徵收商人資產稅,打擊富商大賈;又採取桑弘羊建議,將冶鐵、煮鹽收歸官營,禁止郡國鑄錢;設置平準官、均輸官,由官府經營運輸和貿易,大大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同時興修水利,引謂入河,引汾入河,引斜入渭等渠道,這樣既可通航,又可灌溉田地;移民西北屯田,實行「代田法」,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在思想方面,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學成為了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對後世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數次大規模出擊匈奴,使得「漠南無王庭」。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絲綢之路。從此西域成為幾大文明交匯之地,漢武帝被稱為「冠於百王」。公元前88年,漢武帝70歲時,開始考慮自己的後事。讓霍光輔佐他的小兒子劉弗陵作皇帝;為了防止太后專權,又殺死了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漢武帝安排好後事以後,不久就死去了。七、唐太宗(大盛世)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第二位皇帝,祖籍隴西成紀人(今甘肅靜寧成紀鄉人),偉大的軍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論家、書法家和詩人。堪稱「千古一帝」。太宗皇帝在唐朝建立中出生入死,運籌帷幄,即位後,統一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同時執行夷漢一家的政策,是歷史上民族關係最為良好的時期,在促進民族團結和融合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在位二十三年,在位期間國泰民安,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繁榮,軍事力量強大。後人稱他在貞觀年間的統治為「貞觀之治」。太宗的飛草非常著名,開創了行書寫碑。太宗詩歌在詩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太宗編寫了著名的秦王破陣樂。唐太宗於隋朝開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出生於貴族之家,是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的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長孫氏,後稱長孫皇后。隋大業十一年(615),隋煬帝被突厥十萬騎圍困於雁門(今山西代縣),世民應募從屯衛將軍雲定興前往救援,提出虛張軍容,晝引旌旗數十里,夜以鉦鼓相應的疑兵計。時值東都及諸郡援兵亦至忻口(今忻縣北),迫使突厥始畢可汗解圍而去。十三年六月,與其兄李建成率兵攻西河(今汾陽),首戰獲勝,促使李淵決意西向關中。任右領軍大都督,統右三軍,於七月隨李淵自太原(今太原西南)南下。途中李淵一度動搖,欲還師更圖後舉。世民堅決主張繼續進軍,提出先入咸陽,號令天下的方略。八月,進攻霍邑(今霍州),先率輕騎至城下,誘隋守將宋老生出戰,繼而率騎猛衝其側背,配合李淵、建成正面攻擊,斬宋老生,克其城。九月,軍至河東(今永濟西南),力主急速進軍長安(今西安),遂奉命率前軍西渡黃河,順利佔領渭河以北地區,各大族豪強紛至軍門投效,數支農民起義軍亦來歸附,兵力迅速發展至13萬人。十一月,會諸軍攻克長安。李淵立代王楊侑為帝。世民被封為秦國公。唐朝建立以後,為統一全國,先後進行了六次大的戰役。這六個戰役李世民就指揮了四個,全部取得了勝利,為唐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第一次是對隴右薛舉父子集團的戰役,唐武德元年,薛舉率軍進攻關中,雙方在現陝西長武縣發生激戰,在這裡,李世民打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大敗仗,退回長安。但不久,他便在淺水原之戰徹底打敗薛軍,消滅了隴東集團。第二次,劉武周依附突厥,南下進攻唐朝,攻佔了晉陽,李世民不畏艱險,終於擊潰了敵人主力,並乘勝追擊,兩天不吃飯,三天不解甲,徹底消滅了敵軍,收復了丟失的土地。第三次是對王世充和竇建德的戰役。這次戰役規模為唐統一戰爭中最大的。在這次戰役中,李世民先將王世充擊敗,圍困在洛陽,令其無糧草供應,待其自斃。就在洛陽將下未下之時,河北的竇建德軍十餘萬眾號稱三十萬為救援王世充,突然出現在唐軍背後,李世民力排眾議,在虎牢之戰中大敗竇建德軍,生擒竇建德。洛陽的王世充也只得投降,這次李世民一舉兩克,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第四次是平定劉黑闥的戰役,劉黑闥是竇建德的部下,他打著為竇建德復仇的旗號,在河北起兵反唐。李世民指揮了平定其第一次起兵的戰役,僅僅兩個月就取得了勝利。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戰後進入長安時,受到部分軍民以皇帝的禮儀招待。武德四年冬十月,封為天策上將、領司徒、陜東道大行台尚書令,食邑增至二萬戶。高祖又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儼然形成一個小政府機構。李世民在戰鬥中注重戰前偵察,雖屢次遇險,但每次戰鬥都能作到知己知彼,善於製造戰機,當敵強我弱時,他經常用「堅壁挫銳」的戰法拖垮敵人,戰鬥中身先士卒,親自率領騎兵突擊敵陣,勝利後勇追窮寇,不給敵人喘息之機,因此獲得了每次戰役的勝利。在統一邊疆的戰爭中,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明於知將,選拔良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李世民用他卓越的軍事才能,為大唐帝國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不愧為我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他的赫赫武功也永垂青史!八、康熙(康乾盛世)康熙(1654年-1722年),愛新覺羅.玄燁,清朝第二代皇帝。在位時間是(1661-1722)。順治十一年(1654年)生於景仁宮,為表世祖順治帝第三子。順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時年八歲,由索尼、蘇克薩哈、遇必隆、鰲拜四大臣共輔政,年號康熙。康熙六年(1667年)親政。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幫助下,在康熙八年,年僅十六歲的康熙,暗結內大臣索額圖等人智捕鰲拜,贏得了與顧命大臣鰲拜的鬥爭,奪回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親政後,宣歷水停圈地,准許壯丁「出旗為民」,又獎勵墾荒,益蜀免糧,任用靳輔,陳潢治理黃河,規定「額外添丁,永不加賦」;設立南書房掌標票擬聖旨,加強皇權;又平定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之了尚之信,靖南王耿繼茂之子耿精忠長達八的三藩之亂,派兵攻入台灣,統一了台灣(1684年),平定事實上準噶爾部噶爾丹叛亂,鞏固了國家統一;又巡行東北,三次發起東准克薩反擊戰,沉重打擊沙俄勢力,派索額圖、佟國綱赴尼布楚與沙俄談判侵略邊境問題,得前確定黑龍江流域的廣大領土「皆我所屬之地,不可棄之於俄羅斯」的原則,簽定《尼布楚條約》,劃定中俄東段邊界,維持了東北邊境一百五十多年的邊界和平。使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得到鞏固發展。他一生苦研儒學,表倡程永理學、開博學鴻儒科,設館纂修《明史》,編纂《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佩文韻府》、《康熙字典》等。同時,屢興文字獄,殘酷鎮壓反清思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死於暢春園,葬於清東陵之景陵。享年六十九歲,在位六十一年,廟號清聖祖。康熙所創的「康乾盛世」被稱為「輝煌」,是因為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將中國傳統社會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創造了中國歷史的奇蹟。康熙自幼勤奮好學,文韜武略樣樣精通,在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統一台灣,平定準葛爾叛亂等一系列軍事行動中或御駕親征,或決勝千里,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慎選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籠絡漢族知識分子等行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廟號清聖祖。從歷史的角度而言,康熙帝還算一位勵精圖治,關心民生的好皇帝。九、孫中山(新思想)孫中山先生(1866.11.12~1925.3.12)幼名帝象,學名文,字德明,號日新,後改號逸仙,旅居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出生於翠亨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0歲入村塾讀書,12歲到檀香山讀書,17歲時回國。1884年與本縣盧慕貞女士結婚。1886年至1892年先後在廣州、香港學醫。畢業後,在澳門、廣州行醫,並致力於救國的政治活動。1894年上書李鴻章遭到拒絕,遂再赴檀香山,創立興中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主張。1905年在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系統地提出其三民主義思想,並與保皇派進行了激烈的論戰。1895年至1911年策劃多次反清武裝起義,屢遭挫折而鬥志彌堅。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得到各省響應,導致清朝專制統治的覆滅,是為著名的「辛亥革命」。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政體。1912年4月卸大總統職,致力於經濟建設的宣傳。袁世凱竊據大總統職位後陰謀復辟帝制,孫中山乃於1913年發動「二次革命」反袁。1914年在日本組織成立中華革命黨。1915年與宋慶齡結婚。1917年,在廣州召開非常國會,組織中華民國軍政府,被推舉為大元帥,開展護法運動。1919年改組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被推為總理,並被尊為國民黨的締造者。 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十七省代表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21年,非常國會又於廣州議定組織中華民國正式政府,孫中山就任大總統,再舉護法旗幟。1923年,孫中山第三次在廣州建立政權,成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復任大元帥。同年接受蘇俄和中國共產黨的建議,決定國共兩黨實行合作,以推進國民革命。1924年1月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改組了國民黨,重新解釋其三民主義。同年秋,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孫中山應邀北上,共商國事。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於北京。十、毛澤東(新時代)毛澤東(1893~1976),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於一個農民家庭,1976年9月9日於北京去世,享年83歲。辛亥革命爆發後在起義的新軍中當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求學。畢業前夕和蔡和森等組織革命團體新民學會。五四運動前後接觸和接受馬克思主義,1920年,在湖南創建共產主義組織。1921年參加了成立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黨代會,以後歷經和領導了十年土地革命戰爭、兩萬五千里長征、八年抗日戰爭、三年解放戰爭,於1949年建立了由人民當家做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毛澤東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傑出的詩人和書法家,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和領導人。對中國現代歷史進程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是中國炎黃史上3000年才出一位的偉大偉人。八、十大美男:潘安 衛玠 蘭陵王 子都 嵇康 呂布 韓子高 宋文公 宋玉鄒九、中國十大文豪是:莊子、屈原、司馬遷、曹操、杜甫、韓愈、蘇軾、關漢卿、曹雪芹與魯迅。十、十大古代名曲:分別為《高山流水》、《廣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和《陽春白雪》。十一、中國歷史上十大噁心太監1、魏忠賢(明朝,1568—1627年)原本一流氓惡棍,雖目不識丁卻深諳拍馬權術。入宮不久得老太監王安提拔,又與皇孫奶娘打得火熱。與皇帝萬曆的親密接觸更是讓他地位權勢與日懼增,萬曆48年,年逾半百的魏忠賢開始飛黃騰達。朱由校即位後便恩將仇報謀害恩人王安,僅如此還不足以讓他高居噁心太監之首。大興冤獄捕殺東林黨,私植黨羽才是魏忠賢無以倫比的罪惡。身為閹黨,他不僅慫恿皇帝泡妞,自己也娶妻納妾,搶奪民女,令無數家庭生死離別。直到另一皇帝朱由檢把他收拾。2、趙高(秦朝,?—前207)秦代宦官,權臣。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宦官宰相。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病死沙丘,趙高與秦二世胡亥、李斯合謀,秘不發喪,篡改始皇遺詔,立胡亥為太子,又更改詔書賜長子扶蘇和蒙恬死。胡亥還至咸陽,立為二世皇帝,趙高任郎中令,常居宮中參與決策。他指使胡亥更改法律,誅戮宗室、大臣,且專擅朝政。在扶不起的秦二世面前指鹿為馬,對不隨聲附和的大臣,捏造罪名加以迫害。秦二世三年八月,劉邦攻下武關,趙高與其婿閻樂等人密謀,乘二世在望夷宮齋戒之機,詐詔發兵圍宮,逼二世自殺,企圖篡位自立。因左右百官不從,只好立二世兄子子嬰為秦王。九月,趙高被子嬰用計殺於齋宮,夷三族。3、王振(明朝)史學家稱朱明王朝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太監帝國」,王振是明朝第一個專權的太監。他本來是一個失敗的教書先生,卻自閹進宮,得到了明英宗的寵幸,開始擅權,結黨營私,干涉朝政,揭開了太監帝國的序幕。為了建立所謂的豐功偉績,根本不知作戰為何物的他,慫恿皇帝親征來犯的也先,結果是皇帝做了俘虜,自己搭上了性命。肢解殘殺劉球為本朝最駭人聽聞的慘案。4、劉瑾(明朝,約1452—1510年)少年自閹入宮,依附劉姓宦官混入乾清宮。自從他服侍的花花惡少朱厚照當上皇帝,劉瑾開始使盡渾身招數,慫恿皇帝吃喝嫖賭,厭倦朝事。劉得以結黨營私,權傾朝野,將反對他的53位大臣一網打盡,製造了「奸黨冤案」。此後還發明一種套在官吏頸上的刑具——枷,許多大臣被重達75公斤的枷刑活活枷死。篡黨奪權陰謀敗露後,皇帝朱厚照發飆,將其碎屍。5、李蓮英(清,1848—1912)從1856入宮-1908出宮,李蓮英在清廷52年。是西太后最貼心的太監。李蓮英是個十分聰明乖巧的人,他從中明白了應該如何擺正主子和奴才之間的關係。李蓮英不僅學會了揣摩主子的脾氣和愛好,千方百計地討主子歡喜。對主子奴才嘴臉,對同類卻兇狠殘暴,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他置諸侯於腦後,視軍機大臣為等閑,文武百官多數對其奉承。6、張讓(東漢,?—189)張讓(?-189),東漢宦官,潁川(今河南禹縣)人。桓帝、靈帝時,歷為小黃門、中常侍、列侯等職。在職時以搜刮暴斂、驕縱貪婪見稱,靈帝極為寵信,常謂「張常侍是我父」。中平六年(189年),何進謀誅宦官,事泄,他和宦官趙忠等殺進。不久袁紹捕殺宦官時投河自盡。7、李輔國(唐,704—762)李輔國唐宦官,本名靜忠,後賜名李護國,再改名為李輔國。他相貌醜陋,看上去有些虛弱,粗通簿書記錄,俸奉大宦官高力士。四十多歲時,高力士才讓他主管閑廄賬務。他由於管的馬喂得肥壯,所以被推薦給皇太子到東宮辦事。他曾矯詔將太上皇(玄宗)逐出原來的住所,又殺張皇后,擁立代宗。代宗尊其為「尚父」,加司空兼中書令。恃策立之功,他跋扈地對代宗說:「大家但內里坐,外事聽老奴處分。」不久罷職,代宗派人將其刺死。8、童貫(北宋,1054—1126)童貫,北宋宦官,「六賊」之一。字道夫(一作道輔),開封(今屬河南)人。初任供奉官,在杭州為徽宗搜括書畫奇巧。助蔡京為相。京薦其為西北監軍,領樞密院事,掌兵權二十年,權傾內外。時稱蔡京為「公相」,稱他為「媼相」,為「六賊」之一。宣和四年.攻遼失敗,乞金兵代取燕京,以百萬貫贖燕京等空城而回,侈言恢復之功。七年,金兵南下,他由太原逃至開封。隨徽宗南逃。欽宗即位,被處死。《宋史》列為「奸臣」。9、安德海(清,?—1869)清末宦官。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自宮入宦,人稱「小安子」。同治初,因受慈禧太后寵幸,漸干國政。同治八年,1869年,秋,奉慈禧太后命往南方採辦宮中用物。乘樓船緣運河南下,張揚跋扈,招權納賄。被山東巡撫丁寶禎以「宦豎私出,非制。且大臣未聞有命,必詐無疑」拘捕上奏,隨即誅於濟南(一說恭親王奕昕密囑咐丁寶禎乘機誅之)。10、高力士(唐,684年—762年)高力士是唐代著名的宦官。他幼年時入宮,由高延福收為養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當時女皇帝武則天的賞識。在唐玄宗管治期間,其地位達到頂點,由於曾助唐玄宗平定韋後和太平公主之亂,故深得玄宗寵信,終於累官至驃騎大將軍、進開府儀同三司,他一生曾多次平息皇室內出現的糾紛。開元末年,高力士甚至可以先審閱大臣們送來的奏章,小事由其處理,大事才交呈玄宗栽決,玄宗甚謂「力士當上,我寢則穩」。當時朝上,連李林甫和楊國忠都爭相巴結高力士,而諸王公主更稱高力士為阿翁,甚至連太子都要喊他一聲二兄,駙馬們都稱他阿爺,此為唐代宦官干政之始,但高力士並不如他的徒子徒孫那般專權,而是擅權,但肅宗時,高力士被彈劾流放至巫州,一代宦官從此自雲頂掉入地獄。按律高力士本該斬,但顧及高力士對玄宗的忠心,於是將他流放。寶應年間玄宗駕崩,始終渴望回宮的高力士雖被赦還,但卻因此而悲痛絕食7日終亡,年73歲,遵先皇遺詔陪葬泰陵。十二、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最強女色狼歷史上最多欲求的女性:胡承華胡承華:北魏宣武帝靈皇后,生子拓跋詡立為太子。拓跋詡沖齡嗣位而為孝明帝,尊高皇后為皇太后,胡承華為皇太妃,不久胡承華就逼皇太后到瑤光寺出家為尼,自己成為靈太后。有才華,處理政務獲得朝野的好評,但私生活靡爛,權力慾望強烈,當上太后之後,不欲讓成年兒子親政,造成官宦之禍。後更殺死親生兒子,立剛出世的小孫女為帝,轉而又推翻重立。少數民族首領攻破洛陽,把胡承華和小皇帝淹死其實,歷史上最多欲求的女性,不是慈禧,她要的只是富貴和權勢;不是武則天,她要的只是天下;也不是趙飛燕,她要的只是肉體之歡——而是胡充華太后,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妃子,元詡的生母。她既有文才,又貪武藝;既愛天下,又喜金錢;既信佛教,又善權術;既貪圖玩樂,又耽於情慾……直想把好處都佔全。眾所周知,天底下哪有這麼多的便宜可占?胡充華出身低微,入宮,不過緣於她有一個做尼姑的姑媽,經常來皇宮打秋風,順便引薦了她。胡氏進了宮,很快就被封為世婦。看多了兩漢兩晉的外戚把宮廷搞得貓三狗四,雞飛狗跳,所以北魏開國君主拓跋珪定下規矩:立太子殺生母。所以,元恪的嬪妃們都寧願生諸王、公主,而不是太子。胡氏批評那些嬪妃:「天子哪能沒有兒子!你們怎能那麼自私,只顧個人生死而不顧國家前途!」她懷孕了,反而禱告說:「賜我兒子吧,讓他當上太子吧,我萬死不辭!」在後宮的角力中,她的兒子活下來了,她也活下來了。看來,同樣的性格在不同的境況下可以成為一枚硬幣的兩面:未發跡時,胡氏的鐵心腸是英豪大略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而獨掌政權後,同一副心腸就成了無情無恥兇殘暴虐的代名詞。很快,太子元詡當上了皇帝,這時的胡氏已成了胡太后。正像有跑車的男人總是會請女人游車河一樣,此姝武藝高強,射箭好,便多次舉行射擊表演巡迴賽;愛登山,便在嵩山祭神,順便在夫人九嬪公主中舉行攀岩比賽,還非得拿冠軍。有了強大的國力支持,北魏成了南北朝時期的體育大國。一次,胡太后去盛放絹布的倉庫巡玩,對從行的王公嬪主一百多人下令:依自己力氣,隨意取絹。這些人醜態百出,使盡氣力左夾右扛成百匹地往家裡搬。尚書令李賢和章武王元融最貪心,負絹過重,顛撲在地,一人傷腰,一人傷腳,太后又笑又怒,讓衛士把兩人趕出倉庫,一匹絹也不給他們,當時被人傳為笑柄。只有侍中崔光和長樂公主拿了很少。魏王朝在胡後掌政初期達至極盛,可惜是迴光返照。高陽王元雍,富可敵國,僮僕6000,樂伎500,一頓飯就吃掉幾萬錢。河間王元琛馬槽都以純銀打制。胡太后本人也好不到哪裡,不停地營造廟觀,並下令各個州都興建五級浮圖,洛陽城內,諸王、貴人、宦官、公主等各建寺廟,相互斗比。同時,這個胡太后也是性情中人,而且一般的白面小生還滿足不了她。她技高一籌,硬生生地把才華橫溢、威望甚篤的清河王元懌逼成了自己的面首,後來又不斷培養和發掘新的面首,天天濃妝艷抹,花枝招展。這位多情女詩人還親自創作《楊白華》歌辭來懷念遠走高飛的情人楊華,「……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秋去春還雙燕子,願銜楊花入窠里。」讓宮女們晝夜連臂環繞,踏足歌唱,憶念情人。就是這幾位面首,釀下了數次宮廷政變的禍根。最可笑的是,胡太后在親生兒子元詡十九歲的時候把他毒死了,強行立了元詡新生一個月的嬰兒為帝;幾天後,宣稱剛立的皇帝是女孩,廢掉,再立了一個三歲的小孩做皇帝。——也太兒戲了。玩不好,Game over,Encore?你以為國家神器是任天堂遊戲呀?兩個月後,胡太后和小皇帝被一個部落首領爾朱榮俘獲了,裝進籠子扔到水裡淹死了。女色狼趙飛燕趙飛燕:名宜主,漢成帝皇后,善歌舞,由於體態輕盈,據說能「掌上舞」,故稱「飛燕」。漢嘉鴻三年,成帝在陽阿公主家見歌女趙飛燕艷麗非常,便召她入宮,寵愛有加。不久成帝又召其妹趙合德入宮,封趙氏姊妹為婕妤,從此趙氏姊妹貴傾後宮。為進一步鞏固地位,趙飛燕誣告許皇后,又指班婕妤有邪媚之道,由是成帝遂廢許皇后,另立趙飛燕為後,封趙合德為昭儀,二人極得恩寵。趙飛燕因為無子失寵,遂淫亂後宮。至平帝即位後,趙飛燕被貶為庶人,自殺身亡。後人稱「燕瘦環肥」的「燕」就是趙飛燕,比喻體態瘦削輕盈的美女。《Sex and the City》里,薩曼莎說:「征服男人的惟一地點是在床上。」兩性的角力的歷史,其實比我們想像中殘酷。連風流成性的紐約職業女性都發此悲音,何況那些溫馴的女人?中國歷史,尤其是宮廷史,就是一部暴力和冷暴力史。可是也出了好些女人,她們是歷史上著名的淫蕩女人,雖然不見得是好東西,但總算給女人出了一口惡氣。南北朝有個山陰公主,跟她的皇帝弟弟說:「陛下六宮數萬人,而我只有駙馬一個,太不公平了!」她就養了30個年輕英俊的男人在後宮。還有唐代的太平公主和胡太后等都是這個德性,理直氣壯地亂搞。還有一種女人更等則下之。漢成帝看中了民間舞蹈家趙飛燕,她又輕又軟,跳起舞來禁不起一陣風,皇帝老兒制了水晶盤讓她起舞,又專門制了七寶避風台怕她被風颳了去——估計趙飛燕同時還是輕功絕頂的民間武術家,不僅「草上飛」,而且可「御風而行」。此人在鄉下時就和鄰居不清不白了,奈何居然冒充處女進了宮,還爬上了皇后寶座。這可能也是今日處女膜修補術盛行之濫觴了。她那著名的妹妹趙合德也進了宮,倆人極其受寵。一般人靠這種水平混到這境地也就偷著樂了,可趙飛燕生不了孩子,為此,她決心給她的皇帝戴戴綠帽子,借「精」生子。趙飛燕以禱神為名義,建了一間小房子,除了左右侍妾任何人不得進入,用小牛車拉著一車的美貌少年,裝扮成宮女進宮,任這位大美人胡作非為。據史料記載,趙飛燕「日以數十,無時休息,有疲怠者,輒代之。」以她那看似弱不禁風的身子骨,真夠聳人聽聞的。有句俗語說:不到北京不知官小,不到廣東不知錢少,不到××不知身體不好。看來,要在漢成帝時代,最後一句應改為:不見識過飛燕不知身體不好。皇帝也沒大家以為的那麼笨。一天,成帝帶著三四個隨從到後宮去,飛燕正與人胡搞,慌慌張張的出迎,成帝一看她那衣冠不整的樣子,心裡就猜疑了幾分。不一會,又聽到壁衣櫃里有人輕聲咳嗽,他馬上明白「Skeleton in the Cupboard」(壁櫥里的骷髏,意譯為家庭醜聞)。為了皇家的面子,皇帝忍著一口氣不動聲色地走了。因為皇帝正在寵愛她的妹妹合德,最終還是沒有殺她。這個膽大包天的女人後來還玩了一出假懷孕假生子的把戲。合德也不是好東西,她把所有懷了孕的妃子、宮女殺死,最後皇帝服食「偉哥」太多,就死在她的肚皮上面,與西門慶大官人的一模一樣,嘿嘿。野史云:飛燕合德最後死得很難看。身為一國之母而放蕩無恥,趙飛燕絕不是孤例。其實中國歷史上,淫佚之風盛行的有幾個朝代,一是商朝和春秋戰國時期,叔嫂、兄妹私通不是奇事,一嫁再嫁三嫁不成問題。二是漢代與南北朝,三是唐代,著名的「亂唐臟漢」,韋皇后竟然和丈夫、情人三人一起下棋,互相知根知底。每次翻到這些歷史,道學家總是氣得要拿塊豆腐一頭撞死。這幾個時期後宮出了好幾個女色狼,說起來是因為她們的男人太不像話,昏庸、放蕩、無能,或兼而有之。紅杏不出牆,花開在這麼齷齪的地方又能怎麼辦呢?熱愛男人的趙合德趙合德:漢成帝妃子。漢成帝劉驁把歌妓趙飛燕召入後宮,又把其妹妹趙合德召入宮。其婉麗美艷,不遜於飛燕,被封為昭儀。成帝曾稱趙合德為「溫柔鄉」,「我要老死在溫柔鄉里,不求武帝的白雲鄉!」趙合德美艷多才,會妝扮,性妒忌,專寵後宮,而且逼著漢成帝殺死兒子。後來劉驁因縱慾過度而亡,趙合德畏懼而自殺。很多人只知道趙飛燕和趙合德是歷史上有名的淫娃,其實這是很不公平的。至少她們還是早期最出色的生物化學家。這兩姐妹是雙胞胎,是郡主遺棄的私生女,窮得要命,一個纖瘦一個豐腴,一個剛愎一個理智,一個乖戾一個溫柔。早年,飛燕還醉心於一個打鳥的毛頭小子,是合德及時地制止了這段愛情——「我們是要飛黃騰達的,別給那些小情小愛誤事啦。」這時候,趙飛燕從一個老虔婆李陽華那裡聽說有一種香精可以永葆青春。為了將來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美好前景,飛燕、合德兩姐妹開始鑽進煉丹室里調配香水。這種提純的香精後來名為「息肌丸」,把它塞到肚臍眼裡融化到體內,更加肌膚勝雪,雙眸似星。後世盜墓者久聞大名,把配方從墳里挖出來了,可惜已風化了一部分,只能看到基本成份麝鹿香。它有向周圍一切滲透的能力。據說這張配方還沿著絲綢之路一路走一路流傳,中東有幾座清真寺修建時,灰泥中摻入了麝鹿香,過了一千年,當太陽照射到這些建築的時候,內部整個大廳仍然散發著陣陣幽香。約瑟芬皇后聽聞之後,梳妝室里也依葫蘆畫瓢地瀰漫著麝香,讓對皮毛過敏的拿破崙聞得渾身發癢。這兩個美女因為發明了這種奇效的青春美顏寶,漂亮得讓人魂飛魄散。兩人當上了陽阿公主府上的舞伎,又先後被漢成帝帶進宮裡。趙飛燕看見皇帝時故意渾身哆嗦,假裝處女,讓皇帝又憐又愛。而合德則想通過嫁給皇帝,來換取調製延年益壽丹藥的大筆科研經費。這一帖香精還是強烈的催情劑,史官哪裡懂那麼多,書上只含糊地說,飛燕和合德擅房中術。趙氏姐妹入宮以後極受漢成帝寵愛,兩人迅速調整為政治同盟,飛燕當上了皇后,合德也當上了昭儀。不過,「息肌丸」最大的缺陷就是會破壞生殖系統,永遠不能生育。皇宮藥劑師上官嫵教趙飛燕用羊花煮湯洗滌,可是已無法挽救。飛燕合德,百密一疏,悔不當初。不再有子嗣可以依靠,在此,兩姐妹的生活方式開始分歧。合德堅持要得到皇帝劉驁一人所有的寵愛。凡是和劉驁有染的女人一律處死,嬪妃生的孩子逼著皇帝下令殺死;她指東皇帝絕不敢向西,她要星星皇帝不敢給月亮。而飛燕則乾脆裝懷孕避開皇帝老兒,一車一車地往皇后寢宮裡運帥哥。那時的咸陽城,十四歲以上四十歲以下的男人,沒有跟飛燕上過床的,出了門啊,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他們有個稱號,叫做「青年近衛軍」。也許,趙飛燕皇后正是覺得,自己身材美妙,床上功夫一流,美好的事要大家一齊分享啊!全咸陽的人都知道,皇帝也知道,不過,合德求情:「姐姐得罪了很多人,經常會有人構陷,您不要聽啊,一聽我們倆就死定了。」以後,凡是有人告密說皇后淫亂,皇帝就把告狀人殺了。也罷,眼不見為凈。作為優秀的生物化學家,合德還給皇帝貢獻了一種春藥。先用大瓮貯水滿,把丹藥投在水中,水馬上沸騰,換水,再沸騰,過了十天,水不開了,就可以服用了。——這麼狠的葯也敢吃,以博一次快活,這個皇帝,唉。想必也是色情狂。最後一次,劉驁酒喝多了,一口氣服了七顆,死在合德的懷裡。合德也自盡身亡。趙皇后還硬撐了幾年,才懨懨地自殺。這一對姐妹,與其說她們愛男人,還不如說她們熱愛控制男人:只不過妹妹喜歡控制一個男人,而姐姐喜歡控制一群男人。不過,最終失控的顯然不是她們手中的男人,而是由偶然帶來的必然命運。賈南風:醜人多做怪賈南風。西晉惠帝司馬衷之妻,又稱惠賈皇后。其父是西晉的開國元勛賈充。其貌不揚,生性殘酷,曾親手殺過人。善於鑽營,精於權術,性多妒忌,並生性淫蕩,穢亂春宮。惠帝黯弱無能,國家政事,皆由賈南風乾預。她暴戾而專制,廢黜太子,挑起了「八王之亂」,使西晉陷入了長期的內戰,後在戰亂中被廢並被殺。大一統的中國,從此陷入了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據局面。「恐龍守則」上說:一個女人,如果不性感,就要漂亮;如果不漂亮,就要有氣質;如果沒有氣質,就要很可愛;如果不可愛,就要很溫柔;如果不溫柔,那就要年輕;如果不年輕了,那麼——有可能當上皇后,如果你是賈南風的話。在任何一個新政權中,開國元勛往往是一代精華,靠才幹取得尊榮。不過晉王朝的開國元勛,卻是那個時代中最腐敗的一群無恥之徒。比如皇帝司馬炎,他皇宮中的姬妾多達一萬餘人,以致使他每天發愁,不知道到誰那裡睡覺才好,就乘坐羊車,任憑羊停在何處,他就在哪裡過夜。這樣的情況下,他有了一個白痴的嫡子司馬衷,而且是合法皇室繼承人。聽見青蛙叫聲,他問:「它們為什麼叫?為公?為私?」聽見有人餓死,他大驚說:「沒有飯吃,為什麼不吃肉粥?」連老爸司馬炎也想廢了他,便出了份試卷給兒子。太子身邊的一群侍從官員代為答題,時任太子妃的賈南風一看就搖頭:「不行。答得這麼好,皇上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她找了幾個獃頭獃腦的太監代為答題,讓司馬衷筆錄。晉武帝一看:嗯,兒子是笨,不過,有常識,頭腦正常。就安心地死去了,這個白痴就做了皇帝。這一次,是賈南風的小試鋒芒。賈南風生得粗、短、黑,面貌奇醜,眉後有疣痣,而且性格暴躁,妒忌心重,殘酷冷血,根本不宜做太子妃。有一次她聽說某妃子懷孕了,居然挺著長戟當飛鏢把人家捅死了。賈南風當了皇后,她給自己的封號是「美艷絕倫學富五車秀外慧中大聖皇后」,簡稱「美智皇后」。誰若敢不這麼稱呼,她的手輕輕在脖子上做個手勢,那個不肯昧良心的人頭就落地啦。所以開始的時候,賈南風走到哪裡,後面總有一隊精於業務的劊子手跟著待命,因為有需求,一時間劊子手就成了熱門行當;後來,骨頭硬的、說話真誠的官員嬪妃都殺得七七八八了,這個劊子手隊就遣散了,咸陽的失業率馬上上升了一個百分點。白痴皇帝對賈南風怕得要死,也不敢和別的妃子有染;賈南風就不同了。她不僅和太醫公開偷情,還派人去宮外物色獵物,看到英俊少年就連哄帶騙,蒙上眼睛打個包裹寄到皇后房間里。後生看到雕樑畫棟,絲緞綾羅,只當自己來到天堂;然後,一個中年醜婦出場了……這些不知情的小夥子在仙宮裡欲仙欲死,幾天之後,又蒙上眼睛,裝進包裹,特快專遞郵寄到刑場,上面寫著寄件人對郵件的處理方案是:「即刻問斬。」所以,那些年輕人剛剛從包裹里鑽出來,那邊就刀起刀落,他們眼睛睜開來看到的第一個東西,就是自己已經沒有頭顱的身軀,迷迷糊糊就上了真正的天堂。——例外也有,有個小吏一夜暴富,華服美食,奢靡無比,被當盜賊抓起來了,經過審訊,這個小官吏才知道他夜夜承歡的原來就是皇后,官員也就把他放了。平心而論,上帝給她關了一扇門,又給她開了一扇窗。賈南風儘管有千般醜惡、萬般無恥,她還是有一項能耐能在宮裡立住腳,而且把手伸很長,就是權術。史書說她「妒忌多權詐」。看來,權力不僅是男人的春藥,也是女人的。賈南風與楚王司馬瑋合謀,先殺死楊駿,誅其親族數千人;又殺死司馬亮及其黨羽;最後以圖謀不軌的罪名,反手除掉年僅21歲的楚王。賈南風從妹妹那兒抱來一個男孩,冒充自己的兒子,殺死了太子。一路殺將過來,也把她的慾望挑逗得愈加鬥志昂揚。不在玩弄權術的時候,便是在玩弄男人。杜拉斯說:「如果我不是作家,我會是妓女。」我猜,賈南風想說的是:「如果我不是皇后,我會是妓女。」而這兩者,她都勝任。魚玄機:情慾世界的女皇魚玄機:字幼薇,又字蕙蘭,唐代詩人,長安人。《全唐詩》存其詩1卷。性聰慧,好讀書,有才思,尤工詩歌,與李郢、溫庭筠等有詩篇往來。初為補闕李億妾,以李妻不能容,出家於長安咸宜觀為女道士。自傷身世,有「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的慨嘆,後來大開艷幟,咸宜觀車水馬龍,她本人從棄婦變成了蕩婦,過上了半娼式的生活。因殺侍婢綠翹,被處死。多年以後,當魚玄機面對行刑隊的時候,一定會想起她初次見到溫庭筠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在那個暮春時節,魚玄機還不叫魚玄機,而是叫幼薇,溫庭筠特意來到窮街陋巷中拜見這位年未及十三步的詩童。他出了道「江邊柳」的考題,而幼薇揮筆寫就「根老藏魚窟,枝底系客舟」的五律應答。溫庭筠既驚艷不已,又隱隱地看透了這個小妮子的命運:「系客舟」,也許意味著她終將難免以色事人。在唐代,與魚玄機齊名的兩位才女李治和薛濤都以詩著名。李治五六歲時,在庭院里作詩詠薔薇:「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她父親生氣地說:「此必為失行婦也!」後竟如其言。薛濤的故事更有名,她八九歲就知聲律,其父指著井裡梧桐詠詩:「庭除一古桐,聳干入雲中。」小薜濤應聲道:「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也讓她父親黯然了許久。這三個女人最終都成了形態不同的妓女。早年的詩果然都成為她們命運終局的讖語。事實上,史上有名的女詩人幾乎只剩李清照是良家婦女了。溫庭筠終究沒有娶魚幼薇。這位才情非凡的「丑鍾馗」沒有勇氣接受一位年未及笄的女孩的感情。從此,他們一直堅持著亦師亦友的關係。16歲時,魚幼薇嫁與吏部補闕李億為妾。可惜李億的老婆裴氏出身望族,眼裡容不下小魚,硬把幼薇掃出家門、踢進長安咸宜觀作道姑,起道號為玄機。那時,魚玄機才17歲。在以前的小說話本中,一般寺院道觀,都是專門收容看破紅塵之人的,尼姑庵女道觀更是專供痴情女逃情或避難的。不過唐代的道觀寺院卻發揮了另一種功能:偷情。像唐玄宗的胞妹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就建起自己的道觀,因為出家可以更自由地交納風流才子,從此,這裡青樓不似青樓、庵堂不象庵堂,武則天、楊玉環乾脆以出家為幌子,重新入宮了。這些公主、嬪妃入道修真,帶動了一撥知識女性,像李冶道、盧媚娘、卓英英、楊監真、郭修真都在這裡寫下不少好詩,同時也撩起了道觀里的無邊春色。性學專家潘綏銘在他的《存在與荒謬》一書中說:「尼姑一般不會跟男人有什麼瓜葛,但是恰恰因此,她們實際上只是男性社會裡的貞節花瓶,以便讓男人們覺得,這個世界多麼圓滿啊,畢竟還有一些守身如玉的聖女供我們崇拜,有時候,還讓我們有的可偷。」換上道袍,道觀里的女郎,成為男人最後的性幻想對象。魚玄機並非沒有愛過李億,奈何李億雖是狀元,人品才華都不過爾爾,心也就死了。「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這句詩是她人生的分水嶺:從自戀自憐,到自戕自毀。及時行樂吧,沒有誰值得留戀。艷幟高張的咸宜觀寫下「魚玄機詩文候教」的廣告,確是吸引了不少心存挑畔的才子。曾和魚玄機交遊的文士有:李郢、溫庭筠、李近仁、李騭等。魚玄機從來沒有過這樣的自由自在:她可以以盛宴和狂歡來招待客人,看誰不順眼也可以一腳就把人家踢出門去。魚玄機的生動、鮮活、潑辣、才華,迷倒了整個長安城,男人都俯在她的石榴裙下,聽候她的差遣。那一刻,她是情慾世界的女皇。誰都知道魚玄機是出了名的蕩婦。可是,她的道觀門前,還不是排成了長隊?無怪乎她縱聲大笑,要把天下無行的男人都視為腳底泥。然而,放浪和狂傲之外,她從自己的詩和文字里,照見了自己的卑微:一旦失去了追求者和愛慕者,她將無處可逃。外表依然美艷絕倫的魚玄機,內心卻開始生出霉斑,開始蔓延,她不是不知道這點。就像武林第一美人林仙兒的下場一樣,魚玄機24歲的時候,人人都看出來,她人老珠黃了。因為和丫環綠翹爭寵,魚玄機把綠翹打死了。而審問她的,竟是舊日追求她而被掃出門去的裴澄。魚玄機被斬首了,終年24歲。「一個會寫詩的賣笑的道姑,最後捲入一件普通刑事案件。」歷史最終對她竟然用了這樣一句評價。只有在王小波的《尋找無雙》里,還殘留著她的一縷香魂,還有她那一大把水草一樣茂盛而動人的長髮。夏姬:資深美女的身體與政治夏姬:春秋時鄭穆公之女,初私通子蠻。子蠻早死,繼為陳國大夫夏御叔之妻,生子徵舒。御叔死,她與陳靈公、大夫孔寧、儀行父私通。徵舒射殺靈公,孔寧等奔楚,請楚師伐陳。她被楚莊王所俘,送給連尹襄老為妻。襄老戰死,她從申公巫臣謀,託詞歸鄭,後申公巫臣娶以奔晉。以前看希臘神話,總是不明白,那些徐娘半老的王后們,怎麼會有這麼多的追求者呢?追求奧德修斯的老婆的各國王子,住滿了整個宮殿;俄狄浦斯的娘親答應天下人,誰查出事件的真相就嫁給誰;她們看起來都新鮮熱辣得很,是男人們的獵物、誘餌,光是風韻猶存是解釋不了的。而咱們,中古近古以來,都是些老夫少妻的命,只有老頭娶小妾,哪有寡婦老樹發新枝的?偶有幾個太后級人馬跟少壯青年胡混,顯然都是權勢逼迫,男人嘛,只得半推半就。哪像人家,一女寡居百家求。但春秋時期的夏姬不同。生在上古時代,雖沒什麼貞操觀念,但頭腦正常的人也不興亂倫、玩3P、4P,但夏姬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這樣幹了。凡是沾過她的男人基本上都死了,國都衰滅了,老老少少的追求者,還是從尖沙咀排到旺角,再排到佐敦。夏姬是鄭穆公的公主,年紀輕輕就跟親生哥哥公子蠻私通,夏姬不得不被許配給小陳國一位御史大夫。公子蠻兩年後就死掉了。兒子長到十幾歲的時候,夏姬的丈夫也死了,她成了寡婦,陳國的國王陳靈公就當了夏姬的情人。同時,他的「同情兄」還有朝中的大臣公孫寧和儀行父。看得人只覺得夏姬有本事,把君臣三人管理得就像後宮一樣整齊有序:他們具有推薦新情人給夏姬的「賢淑」和「美德」,仨人不僅不妒忌,還常常一起飲酒作樂,一起討論共同的情人夏姬,穿著夏姬送的內衣上朝談論風月,還當著夏姬兒子的面說這是他們三人共同的兒子。這可把夏姬的兒子氣壞了,找人殺了陳靈公。這個少年的弒君行為給了楚國借口,楚莊王出兵滅了陳國。楚莊王搶到了夏姬,正流著哈喇子,大臣子反也迷上了這個中年婦女,兩君臣因此而吵個不停。巫臣勸諫說:「這個女人不尋常。不祥之物不能要啊。」楚莊王只能咽著口水把夏姬嫁給一個老貴族,可不到一年,這個老貴族就在戰場上被一箭射死了。夏姬就跟他的兒子黑腰好上了。唉,亂倫之人,其行必不端。這個黑腰有了後媽,連親爹的屍體都不去接了。楚國人對夏姬的不祥和淫蕩的名聲十分反感,楚莊王只好不情不願地把夏姬送回鄭國老家。就這樣過了十四年——當然,這十四年里,這個國王的姐姐幹了什麼,就沒有人過多地追究了。反正在她過五十歲生日的時候,當初那個不讓楚莊王和子反娶她的巫臣跑過來,把她搶回家做老婆啦,還帶著她投奔到敵國晉國。原來十幾年前早就不懷好意了呀。楚莊王醋意大發,把巫臣在楚國的家人滅族,那個跟後媽有染的黑腰也身首異處。巫臣也不是好惹的,培植吳國成為楚國的敵人,從此兩個國家一有空就打仗。由於她與陳靈公等三位國君有不正當關係,人稱「三代王后」;先後七次下嫁,故為「七為夫人」;九個男人死於她的床裙下,又稱「九為寡婦」。可追求她的男人還是前仆後繼、無怨無悔。而這個女人,除了男人的熱身子,似乎不作他想。更稀罕的是,公元前七世紀,什麼陰陽採補,什麼《素女經》、什麼《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還沒有甚囂塵上,夏姬是如何青春永駐的?莫非真是流行姐弟戀?似乎中國文人史上,「關關睢鳩」、「有女懷春」的情史都是由二八花信的少女寫就的。一旦嫁了人,她的故事就像電視劇打上了一個完字,曲終人散,就像死魚眼珠,毫無光彩可言。即使有,那也是相夫教子、齊家治國的功績,而非性吸引力。夏姬儘管是個人盡可夫的蕩婦,但也算是創造了一部傳奇吧——且看年已半百的資深美女如何勾引男人。齊文姜:艷星洗底記之從蕩婦到軍事家齊文姜:春秋時代齊僖公的次女,與她的姐姐齊宣姜,同為絕色美人。文姜的婚姻則一波三折,與其兄亂倫,轟動了天下各國。後來,她一心一意地幫兒子魯庄公處理國政,因為處置得宜,使得魯國威望提高了不少,還在長勺挫敗了霸主齊桓公的進攻。人們一面諷刺她的蕩婦淫娃行徑,一面又一再歌頌她的絕世艷麗,《詩經》上就留下了許多有關文姜的篇章。春秋時代,美女如雲,各國的小公主都在競芳妍、斗美艷,你方唱罷我登場。但齊國與眾不同,他們推出的一是對「Twins」:齊宣姜和齊文姜。兩姐妹都是齊僖公的女兒,就像詩歌里稱頌的那樣「手若柔荑,膚若凝脂」,都貌若天仙。齊家兩位Twins公主成為各國哄搶的目標。姐姐齊宣姜十五歲的時候嫁給衛國太子,沒想到她的公公衛靈公卻迎娶了她,宣姜只好當上了意中人的後媽。後來親兒子和太子爭權奪位雙雙成了刀下鬼,宣姜也被迫再嫁。這個絕代佳人命蹇時乖,只好做了亂世的犧牲品。妹妹齊文姜更不好惹。那時齊國正當財大氣粗,捧誰紅誰,而尊貴的公主又美艷驚人,求婚的君侯王子紛紛藉機前往齊國都城臨淄攀扯關係。在眾多的追求者中,文姜特別欣賞鄭國世子姬忽,認為他端正勇健,如玉樹臨風。齊、鄭兩國便為兒女締結了婚姻。原本是一樁令人艷羨的美事,鄭國的世子忽然聽到了「齊大非偶」的傳言,單方面撕毀婚約。被人退婚?齊文姜一口氣堵在胸口,終於懨懨成病。這兩朵姐妹花運氣都不好。鄭、衛兩國,本就是淫風大熾的地方,溱洧之地,男女淫奔不禁,性觀點非常開放。這兩位天生尤物剛好許配給這兩個國家,結果私生活就被攪得一團糟。文姜遭此重大刺激,居然就和自己的親哥哥姜諸兒之間,發生了男女私情。她的爹爹齊僖公知道以後,嚇得半死,趕緊把女兒嫁給剛好趕過來求婚的魯桓公。為了防閑,齊僖公還一反兄弟送親的慣例,親自將女兒送往魯國成親。齊僖公對這對Twins羞愧不已,不讓她們倆回娘家。宣姜很委屈,文姜也沒有辦法,只好安心地做魯國夫人,並生下了兩個兒子。十四年後,老爹齊僖公終於死去,哥哥姜諸兒新任齊國國君。又過了4年,文姜終於逮著機會了,便夥同魯桓公一同去道賀,結果是,姜諸兒和文姜合謀把魯桓公給殺了。文姜也借口不回魯國,讓兒子魯庄公接她到了齊魯之間的禚地,說:此地不齊不魯,正是我的家呀!哥哥姜諸兒也會意,把行宮蓋在鄰地,方便兩人相會。為杜天下悠悠之口,齊襄公姜諸兒作為國君,還是得結婚,於是向周莊王的妹妹求婚,周莊王指派同宗的魯庄公就近主婚。這樣一來,齊襄公是魯庄公的舅舅,又是他的殺父仇人,還是其母的情夫,為他主婚,魯庄公心情微妙。不過,後來由於齊襄公的極力討好,兩人的敵意盡消,母親與舅舅雙飛雙宿從此更自由。齊襄公姜諸兒後來被手下殺死了,文姜也沒有離開禚地,就在那裡遙遙地指揮兒子魯庄公管理政事。正如動作片英雄不一定不能成為政治家一樣,以放蕩出名的艷星就未必胸大無腦。文姜在處理政務上展現了她敏銳的直覺和長袖善舞的本領,同時也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沒過多久,文姜就掌握了魯國的政治權柄,還把魯國這樣原本只是森林裡的小白兔的角色,培養成經濟軍事強國,成了大灰熊,在諸國戰爭中屢屢得勝。文姜以前做下的風流賬不僅被民間文本紀錄下來,而且還放在《詩經》里廣為傳唱;難得她聰慧無比,還是一寸寸從谷底爬起來,化蛹成蝶。文姜去世的時候,魯國為她風光大葬,大赦天下,也算對得起她的美艷和功績。不過,就像三級艷星一樣,就算爬出了井底,又怎麼樣呢?大家記得的,還是你被情慾纏綿、束縛、掙扎、哀嚎的醜態。胡皇后:好色一代女胡氏:北齊武成帝高湛的皇后,可算是個少有的蕩婦。高湛繼承帝位後,逼奸嫂嫂李祖娥,胡皇后不耐宮闈寂寞,同高湛的親信隨從和士開勾搭上了。兒子高緯登基後,和士開則排除異己,封淮陽王,後被高儼殺死。胡太后又與和尚曇獻等人私通,淫亂後宮,被皇帝發現,幽禁後宮。不久,北齊亡國,胡太后與皇后淪落娼門。總會有一些人,把床上運動當作了最好的娛樂。不然,你就無法解釋滾石的四個成員,為何能和不少於兩千個女人上過床;為何七八年前,尚未從良的麥當娜姐姐的性夥伴的公開數目接近兩百;為何還會有位新加坡性女,勇於創下了同一次和兩百五十一個男子做愛的世界紀錄。而對數目字比較執迷的中國古代女鬥士,當數武成帝高湛的正妻武成皇后了。她把這種床上娛樂活動看作自己畢生的工作重點,最後,由皇后而成為妓女。歷史上大概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生意自然興隆。高湛繼承帝位後,胡氏冊立為皇后。高湛寵愛嫂嫂李祖娥,常常宿在昭信宮,胡皇后耐不住宮闈的寂寞,便同高湛的親信隨從、給事和士開勾搭上了。高湛還有意成全他們,讓和士開教胡皇后學槊,兩人乘機調情。和士開為討好太子高緯,勸高湛作太上皇,這樣可進一步享樂。高湛聽從了他的意見,便讓位於太子,從此深居宮中,一味淫樂,三年後因酒色過度而亡。高湛死後,胡太后和和士開的關係正式公開化,和士開則排除異己,權頃朝野,被封為淮陽王。琅琊王高儼恨透了和士開,制定了剷除他的計劃,發動襲擊殺死了他。皇帝高緯認識到高儼的能力,十分不安,便謀劃將其殺害了。和士開死後,胡太后難耐寂寞,借拜佛為名,經常出去寺院,終於又勾搭了一個名叫曇獻的和尚,兩人經常在禪房私會。胡太后把國庫里的金銀珠寶多搬入寺院,又將高湛的龍床也搬入禪房。宮中上下人人皆知,只有皇帝高緯蒙在鼓裡。一次,高緯入宮向母親請安,見母親身邊站著兩名新來的女尼,生得眉清目秀,當夜,命人悄悄宣召這兩名女尼,逼其侍寢,可是兩名女尼抵死不從。高緯大怒,命宮人強行脫下兩人的衣服,一看,原來是兩名男扮女裝的少年僧侶!原來這兩人是曇獻手下的小和尚,生得十分漂亮,被胡太后看中,讓他們喬扮女尼帶回宮中。高緯又驚又怒,第二天就下令將曇獻和兩名小僧斬首,將太后遷居北宮,幽閉起來。看來,寺廟經常被那些太后級的貴婦人們,當作配種站和叫春應急中心。有這樣的女子母儀天下,有這樣的糊塗天子,當然國將不國。果然,後北齊帝國很快滅亡了。40多歲的胡皇后重獲自由,很快便跟她的媳婦、高緯的正妻、二十餘歲的皇后穆黃花,在北周的首都長安的鬧市區內,公開賣淫。昔日兩位皇后成為妓女,長安人自然是競相前往,誰不想跟皇后睡覺呢。胡皇后還興奮地對穆皇后說:為後不如為娼,更有樂趣。哈里路亞,我們不談國事,只談性。看來二人算是找到自己滿意的歸宿了。夫死、子亡、國滅,對她們來說,其實都不在心上。關於道德操守,她們從來沒有過,將來也不會有。她將笑著跳進墳墓,因為她和數百個男人上過床,而這使她心滿意足。上官婉兒:管不住自己的慾望上官婉兒:陝州陝縣(今屬河南)人,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孫女。祖父被殺,上官婉兒被配沒掖廷。她聰敏異常,後武則天讓其掌管宮中詔命,參決政務,權勢日盛。705年,唐中宗複位,拜上官婉兒為昭容。上官婉兒與武三思成婚,私生活複雜,並先後與唐中宗、韋後、安樂公主、太平公主等不同的利益集團相結合,其權勢所至,甚至釀成多次宮廷政變,左右皇帝的廢立。710年,在韋後與安樂公主的弒君政變之後,上官婉兒亦被誅。其詩文集22卷不存,僅余見於《全唐詩》中。那個最先說「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先人真乃神人也。小有才華的女人向來壓抑,沒有什麼好命,黛玉、寶釵就是明證;極有才華的女人一旦混出頭來了,就根本不能指望她們過良家婦女的生活,「不瘋魔,不成活」就是此意。很抱歉,我要打擊一批讓人高山仰止的女人了。比如被愛因斯坦讚揚「人格高尚」的居里夫人,在丈夫死後就做了破壞別人家庭的第三者,那些憤憤不平的抗議者在她樓下扔石頭示威,差點讓她領不了第二次諾貝爾獎。著名女詩人喬治桑,嫁給杜德望男爵後,就沒有停止過一次又一次的外遇,還和肖邦、繆塞、巴爾扎克、李斯特、福樓拜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波伏瓦儘管和薩特有著為人稱羨的終生愛情伴侶關係,可她不僅有自己的情夫,還和丈夫共同分享一個女人;美國20世紀最出色的女詩人之一的伊麗莎白·畢曉普也是雙性戀,而且五個戀人里就有兩個為她而自殺了……男人成功千姿百態,女人成功勢必是拼了老命闖出來的,一旦登陸,前面才能撈到一個情慾放縱的大好山河,風流不讓鬚眉。很難評價其是是非非,反正這些女人的身體也就是她們的理論,她們就不怕別人罵了。在中國歷代也不乏這樣的女人,只不過往往她們的光輝事迹更多地和宮闈爭鬥掛上鉤。最早聽說這個上官婉兒的名字,是在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女帝奇英傳》里。那時年幼,一部爛書就讓我愛上這個玉潔冰清、美麗多情、才華橫溢的奇女子。多少年後,才知道,此姝固是有才華,卻是奸詐陰險,人盡可夫,玩弄權術於股掌之上。上官婉兒的祖父是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廢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后所殺,剛剛出生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一同當了奴隸。十四歲的上官婉兒曾被武則天召見宮中,當場命題,她文不加點,須臾而成,且詞藻華麗,語言優美,武則天看後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讓其掌管宮中詔命。十九歲的時候,這個小女孩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慢說文武百官,就是武后的兒子唐中宗也得看她幾分面子。雖身為唐中宗的昭儀(妃子的封號之一),但上官婉兒與大權在握的武三思私通,也是公開的秘密。而且,她又迷上了美少年崔湜,不時把崔湜召進宮中。這就激起了她和太平公主的愛恨情仇。上官婉兒投入到韋後的勢力地圖中,並把武三思也拉了過來。太子李重俊實在看不過他們權勢熏天了,派兵殺了武三思父子。上官婉兒設計讓皇帝殺了太子,不久,韋後母女就毒殺了唐中宗,把持朝政。事還沒完。太平公主的勢力大了,上官婉兒又悄悄倒戈到她那邊,也忘了奪愛之恨,兩個「同情」的女人還合寫了立帝王的遺詔呢。在這錯綜複雜的關係里,如果知道唐中宗迷戀婉兒,而韋皇后也和武三思關係曖昧,這種換妻俱樂部的4P關係就更讓人覺得迷糊。上官婉兒在宮外買了豪宅,經常同一些不三不四的紈絝子弟和巿井無賴鬼混其間,繡花枕頭崔湜就是因為與上官婉兒在外宅私通,被推薦為相的。如果再算上傳說中的宗室李逸、長孫泰,那上官婉兒的情史就更多姿多彩了。而且,上官婉兒和武則天兩個絕頂聰明的女人,既相互仇恨,又惺惺相惜。這種情感,除了她們是Lesbian之外,沒有更好的解釋。況且,中國歷史向來有龍陽之癖、斷袖之好,孌童相公數不勝數,同性戀有如此豐厚的土壤,宮廷里美女如斯,未必就培養不出幾對出色的女同性戀。上官婉兒和武則天很有可能是「後現代激情版」的忘年之戀,那麼,兩人更有內心戲可挖掘了。上官婉兒被新上任的唐玄宗兵變殺死了。她的才華之高,「與其說韓愈、柳宗元開古文復興氣運,無寧說是上官婉兒已經早為盛唐的文學面貌繪出了清晰的藍圖。」不過,縱然貌美如花、才高八斗又如何呢?一旦太有思想,曾因為無知和無力被蒙蔽的慾望就洶湧而出了。路只有三條:要麼任意放縱不加節制,要麼苦苦壓抑而不得超生,要麼成為神。因為社會的期待值不同,男人走哪一條路都不至於太觸目驚心,而女人就不行了。上官婉兒又何嘗不知道太高人慾妒,過潔世同嫌?可是,太多的權欲、物慾、情慾,她管不住自己啊。武則天:嬌滴滴地傷天害理武則天(武曌),中華帝國唯一的女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初工部尚書武士鑊的女兒。性巧慧,多權術。經過長期的苦心孤詣她當上了皇后,開始參預朝政,與高宗並稱「二聖」。683 年高宗死, 690 年自立為則天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史稱「武周」。武則天稱帝後,大開科舉,破格用人;獎勵農桑,發展經濟;知人善任,容人納諫。她掌理朝政近半個世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為後來「開元盛世」打下基礎。在通往NB的路上,武則天是一個罕見地沒有性別焦慮的女人。作為中華帝國唯一的女皇帝,她既是傑出的政治家,又是心狠手辣的女人;她既是整個唐朝的祖母在太廟裡千秋享配,又是一個篡位而顛倒朝代的人物,修撰國史真夠為難的。連黃仁宇都說了:這段史實,不易置評。年輕的時候,這個女人荊釵布裙、緇衣光頭,依舊不掩國色。一個皇帝,放著滿屋子的絕色美女不要,偏要去尼姑庵和老爸的小妾偷情,算算他付出的機會成本和道德風險,痴情可動天。武媚娘的傑出成就還不在美貌,而在她的不屈意志:在別的女尼早就自暴自棄,開始以自慰和做Les了此殘生的時候,她每天早起,收拾庭園,挑水養花,生機盎然。野心,讓她的面孔熠熠生輝。缺什麼愛什麼。同樣強悍的唐太宗,對這種美能理解,但不能接受,所以十四歲入宮的武媚娘十二年都沒有生育;而懦弱的唐高宗,對此就景仰而且傾慕,尋找母愛和依賴。時值王皇后正與蕭淑妃爭寵,王皇后決計把武則天獻給高宗,轉移高宗對蕭氏的厚寵。漁翁得利的武則天步步高升,轉手便把二人打入冷宮,直至弄死。野史還說,武則天是親手把親生女兒扼死嫁禍於王皇后,才得以廢后而立的。如果歷史僅寫到她當上皇后為止,那將不是正史,而是一部宮闈秘史。只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當上皇后難免死個把人。況且,在內宮不是你吃了我,便是我吃了你,誰不是一雙素手,嬌滴滴地干著傷天害理的事呢。武氏做了二十八年的皇后,參預朝政,與高宗並稱「二聖」。高宗死後,她對兒子李顯和李旦幾度廢立後,乾脆自立為則天皇帝,改國號為周,時年六十六歲。周伯通也說了,高手比武,最後就比長壽,誰活得長誰就贏了。權力使人年輕,女人也不例外。在她手上,大唐帝國順利從「貞觀之治」進入「開元盛世」,全國的戶口從貞觀時的三百八十萬戶增至她統治後期的六百一十五萬戶,社會的繁榮景象,可見一斑。十三、中國歷史上十大無名英雄1.先軫公元前632年,晉楚城濮之戰爆發。戰爭開始前不久,晉軍統帥郤缺病故,先軫被破格提拔為三軍統帥。先軫在城濮之戰中創造了謀略戰爭。在此之前的戰爭,包括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戰爭雙方都講究「以戰為禮」,是用一種類似體育比賽的風格去打仗的。而先軫毫不客氣的使用了戰術和謀略來對付楚國人。退避三舍,將敵人誘入口袋陣;三軍合兵一處,猛攻敵人側翼;馬背上蒙上虎皮,震懾敵軍;這些現在看來很簡單的計謀,在那個時代都是驚天動地的創舉(想想宋襄公是怎麼打仗的)。從此,士兵終於與儀仗隊有了區別。兵不厭詐,也開創了兵法的先河,為之後的孫武、吳起創造了豐富的想像空間。城濮之戰大勝楚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謀略戰,崤山之戰大勝秦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殲滅戰,晉北大勝狄軍是中國第一次成功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敢於唾君之面的老先軫不知敗為何物,於是孤身卸甲沖入敵陣,對自己冒犯國君的行為進行了懲罰。無論是歷史影響力,軍事能力,還是人格魅力,先軫的成就都無比輝煌。但,他的名聲……2.司馬錯公元前316年,司馬錯力排眾議,使用了令兩千年後的人都不可思議的一種挖心戰術,在「使人聽此調朱顏」的蜀道上一縱千里,滅掉蜀國。從此秦國擁有了最充足的後勤補給。然後司馬錯又使用挖心戰術,從蜀地沿長江順流而下,直取楚國黔中。這種神奇的孤軍深入,就地補給,橫掃敵人腹地的神話可以與西方的迦太基統帥漢尼拔交相輝映。在這之後,才有了李冰治水,才有了王翦滅楚。3.婁敬漢朝、隋唐、清朝,都是中國歷史上比較強盛的時代。但這些強盛的時代,也都分別有他們嚴重的外患。如漢朝的匈奴,唐的突厥、吐蕃,清朝的準噶爾等等。當不願意進行戰爭,又很難避免戰爭的時候,和親就是最好的辦法。和親這一項措施,造就了中原地區的繁華,試看堅決不和親的宋王朝和明王朝有多麼孱弱,就能感覺到和親的巨大作用了。和親的發明者就是這位婁敬。公元前200年,劉邦在白登遭遇匈奴包圍,差點死掉。婁敬事先已經預見到白登之圍,並向劉邦提出警告,遺憾的是劉邦使用監獄來對待他。偉大的政治家和戰略家……名聲難道真得有那麼難?4.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和說出這句話的陳湯,最近已經開始在各大BBS上流行起來了。但是陳湯、甘延壽他們的功勛業績究竟是什麼呢?東漢時期,匈奴郅支單于稱霸西域,最後自大到無端殺害我外交使節的地步。郅支單于自以為漢朝西域都護兵馬不足,又沒有聖旨來調動兵力,他有足夠的時間逃走。但是甘延壽和陳湯當機立斷,假傳聖旨,令西域各國聚集聯軍四萬多人,一路過沙漠,將郅支單于擊斬。他們用行動來告訴世人,漢朝是大國,如有冒犯就是死路一條!但是腐朽的漢朝統治者卻要治二人假傳聖旨之罪,陳湯在申辯之時,喊出了那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千古之下,仍然擲地有聲。5.劉曄三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人才最集中,謀略最發達的一個時期,但在這一段精彩絕倫的歷史中,關係天下局勢的大戰略也並不多,一共只有7次。其中,四次成功使用的謀略是:曹操平定河北;周瑜決戰赤壁;鄧艾偷渡陰平;王濬直搗建業。三次放棄使用的謀略是:曹操放棄攻打劉璋;曹丕放棄攻打孫權;諸葛亮放棄突襲長安。三次被放棄的大戰略之中,有兩次是大謀略家劉曄提出的。曹操如果能聽劉曄之言,得隴望蜀,天下就沒有劉備;曹丕如果能聽劉曄之言,趁劉備一心報仇之際攻打孫權,天下就沒有孫權;可惜,大謀略被糊塗一時的曹操和糊塗一世的曹丕輕易忽視。令人痛心的是,劉曄在三國遊戲中智力設定一般只有80多,還不如彌衡這個痞子。大家知道他的大名,也許更多的是因為他發明了霹靂車的原因……6.鄧艾比較岳飛和鄧艾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二人出身相似,成長經歷相似,志向相似,治軍方法相似,謀略相似,千古奇冤相似,不同之處,也就是岳飛沒有直搗黃龍府,而艾卻順利拿下錦官城。而鄧艾偷渡陰平,繞過劍閣直抵綿竹城下的驚險戰術,更是岳飛不能比擬的。二戰中古德里安奇襲繞過馬奇諾防線的戰術,勉強可以與之相媲美。綿竹守將,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大義凜然,開城應敵,迅速戰死沙場(他居然不知道這個時候應該防守,不知諸葛亮為什麼不教給他一些簡單的軍事常識)。成都在劉禪的領導下不費刀槍,舉城而降。可是,功成名就的鄧艾卻被鍾會借故逮捕。後來,鍾會被殺,鄧艾被自己的舊部放出,卻被趁亂報仇的衛瓘害死。鄧艾的功勛大於岳飛,謀略勝過岳飛,冤屈苦過岳飛,名聲雖有,卻太小了……7.陳慶之南梁大通年間,北魏北海王元顥投降南梁。梁武帝派將軍陳慶之率兵七千,護送元顥回北魏當皇帝。(七千人太少了吧?這件事充分體現出梁武帝腦子裡有水,就像他當年用四十萬民工造豆腐渣水壩一樣)。但是陳慶之用自己的行動幫助人們改變對梁武帝的認識。就是這七千白袍梁兵,在睢陽破敵七萬,在屯考破敵兩萬,在滎陽破敵四十萬,北魏皇帝和洛陽守敵不戰而逃。一年零兩個月之內,陳慶之就用七千兵力,攻佔三十二座城,勝利四十七場,把一個白痴愣是扶上了北魏皇帝的寶座。可是元顥還在努力證明自己的白痴,主動把陳慶之的糧草切斷,援兵切斷。這七千白袍勇士在和爾朱榮百萬大軍激戰三天之後終於失敗,全軍覆沒。陳慶之化裝逃回南梁。不必再說什麼了,戰神!我為你的事業和名聲而哭泣!8.王琳王琳是梁元帝蕭繹的手下王僧辨的手下,在侯景之亂中他一人召集了一隻山賊部隊參戰,立下大功,從此躋身政治舞台。侯景派他的哥哥來勸降他,他不為所動;他的上司王僧辨和蕭繹猜忌他,將他投入監獄,殺了他的副將,他也不為所動;但老部下陸納叛變,攻佔豫章,政府無力圍剿時,他身披鐐銬,孤身勸降,陸納立刻投降。但梁朝很快崩潰,蕭繹被北齊部隊殺害,陳霸先殺掉王僧辨自立。王琳拒絕陳霸先的招降,靠著自己強大的人格魅力,孤身組織軍隊攻打陳國。以後身風雨飄,為祖國故主復仇之心卻不變。最後他終於戰敗,被陳軍抓獲,抓他的人有意將他放走,幾萬人為他提供資助;陳軍大將吳明徹見到他的影響力仍然這樣巨大,怕他繼續造反作亂,派人追上去將他殺害。王琳去世之後,當時天下男女老少,無不痛哭流涕。可是現在史上的芸芸眾生,又有誰還記得他的名字?9.馬植馬植的祖先是漢民族燕雲十六州的居民。燕雲十六州自公元937年被石敬塘割讓給遼。趁著宋朝使節童貫訪問遼國的機會,馬植秘密晉見童貫,提出收復燕雲十六州的計劃。這個計劃的震撼力,絕不亞於三分下的隆中對。這個計劃就是:培植飽受契丹貴族欺壓的女真部落。馬植帶領著部下,不斷秘密訪問女真部落,想盡辦法挑起女真與契丹間的矛盾。終於,完顏阿骨打起兵滅掉遼國。但遠交近攻的策略,要有強大的力量作後盾。馬植遠離故國,沒有想到故國的軍事力量竟是如此的不堪一擊。燕京之戰,潰散的遼兵仍然將宋軍打得潰不成軍。女真部隊因此繼續南侵,最終導致了北宋的滅亡。雖然拯救祖國的計劃反而加速了祖國的滅亡,但馬植的愛國熱情和雄才大略,仍然應該在歷史上留下大名,可惜……10.大策零大策零是準噶爾人。提到準噶爾大家一般會想到噶爾丹王子,1697年,葛爾丹自殺,策妄阿卜拉坦繼位。策妄阿卜拉坦是西藏軍事領導人拉藏的姐夫,也是親家,他的女兒嫁給了拉藏的兒子丹衷。拉藏為了討好清朝,將達賴六世送往北京,引起了策妄阿卜拉坦的不快(準噶爾和清朝的關係地球人都知道),再加上他對西藏領土的垂涎,所以1716年,他終於秘密出兵去攻打他的親家。策妄阿卜拉坦派大將大策零攻打西藏,大策零率領八千子弟兵十月出發,白天潛伏,晚上行軍,一路經過天山、塔里木盆地、昆崙山、青藏高原等世界上最難走的高山(直線距離兩千公里,現在的大學登山隊應該汗顏),第二年七月神兵天降於拉薩,殺死拉藏。這一次行軍是世界戰爭史上最艱難的行軍,也是最成功的。當大策零到達拉薩的時候,拉薩人民還以為是送丹衷省親的部隊,大策零也就這樣承認,拉藏遂在毫無準備的狀態下被殺。相比之下,韓信突出陳倉故道的行軍、蘇沃洛夫突出高加索山脈的行軍和織田信長突出桶狹間的行軍可謂是象度假一樣悠閑……十四、中國歷史上十大全才中國漫漫歷史長河中,人才輩出又何止千萬。然專而不全者眾,全而皆精者少,能做到內外兼修、全面發展的人才又有多少?在這裡,先給這次「全能」的評選標準下一個籠統的定義——「內」當修身養性,學富五車;「外」當治國安邦,出將入相……一、姜尚,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其先祖佐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呂,故從其封姓,也稱呂望,又作呂尚,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謀略家,被譽為「兵家始祖」、「武聖」。相傳有一次,他垂釣於渭濱,周文王出獵相遇,兩人一見如故,話語投機,周文王聽了姜尚侃侃而談治國安邦之策,讚賞不已,遂同載而歸,說:「吾太公望子久矣。」遂尊號「太公望」,俗稱「姜太公」。公元前1066年,武王以姜尚為國師,率部伐紂,大戰於牧野,大勝紂軍。姜尚因輔佐武王滅商有功,被封於齊,為齊國始祖,亦稱「齊太公」。姜子牙學問淵博,「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五行術數奇門遁甲,無一不精無一不通。」相傳著有不朽兵書《三略》、《六韜》,是中國歷史上被神化了的一代奇人。二、 范蠡,字少伯,又稱范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謀略家,被尊稱為「商祖」、「商聖」。公元前494年,勾踐伐吳,范蠡諫阻,不聽,遂遭失敗。後獻「卑身厚賂,乞成於吳」之計,訂城下之盟,隨勾踐質吳三年,含垢忍辱,卑辭厚賂,終於使勾踐化險為夷,平安返越。及歸國,與文種鼎力輔佐越王,奮發圖強,築城立廓,發展生產,以俟時機。范蠡倡「道」、「氣」,主「恆」、「常」,重「持盈」、「定傾」、「節事」,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變化,時勢必有盛衰,順其自然,待機而動,才能取勝。經「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興越滅吳,完成勾踐稱霸大業。其後,范蠡深知勾踐為人可與之共患難而難與同安樂,遂與西施一起泛舟齊國,操計然之術以治產,因成巨富,自號陶朱公,被後人奉為「文財神」。三、班超,字仲升,東漢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是著名史學家班彪的幼子,其長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學家。班超少有大志,不拘小節,內心孝敬恭謹,居家常親事勤苦之役,不恥勞辱。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能夠權衡輕重,審察事理。常欲效張騫立功異域,效命疆場,遂「投筆從戎」。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來到鄯善,國王先恭而後倨,班超推斷匈奴也派使者來了。情勢危急,班超當機立斷:「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決定先下手為強,斬殺匈奴使者百餘人。鄯善舉國震恐,隨即歸漢。班超駐守西域32年,陸續平定了莎車等國的叛亂,擊退了大月氏王朝7萬人的進攻,保護了西域南道各國的安全及「絲綢之路」的暢通,西域大小50國全部歸屬,西域從此安定,匈奴不敢南下。縱橫捭闔,使西域與內地聯為一體,為大漢民族的基業立下了豐功四、曹操,字孟德,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和詩人。一名吉利,小字阿瞞,「少機警,有權數」,自幼博覽群書,武藝過人,善詩詞,通古學。曹操身長七尺,細眼長須,自幼放蕩不羈,但卻足智多謀,善於隨機應變,被許劭評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20歲舉孝廉而入仕途,十數年間,先後擊敗呂布、袁術、袁紹等豪強集團,征服烏恆,統一北方。曹操不僅是一位傑出的軍政領袖,還是一位慷慨的詩人和憂患的哲人。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韻沉雄,清峻通脫,慷慨悲涼。偉績。五、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和發明家,人稱「卧龍」。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於襄陽隆中,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三分」。公元223年,後主劉禪即位,諸葛亮受封武鄉侯,勤勉謹慎,事必親躬,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加強戰備。公元227年,上疏《出師表》於劉禪,率軍出駐漢中,前後6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公元234年,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嫻熟韜略,學識淵博,兼通天文地理,奇門遁甲。多謀略,善巧思,曾革新「連弩」,造「木牛」、「流馬」,推演兵法,作「八陣圖」。千百年來,諸葛亮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其傳奇性的故事亦為世人所歌誦。六、周瑜,字公瑾,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長壯有姿貌」,精音律,多謀略,人稱「美周郎」。公元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欲并吞江東,大都督周瑜揚長避短,火燒赤壁,「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名震華夏。後圖進中原,不幸早逝,年僅36歲。周瑜文采超群,性情寬宏,雍然大度:「與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文武雙全,雅量高致,精於音樂,時有謠諺道:「曲有誤,周郎顧」。七、李世民,即唐太宗,李淵次子,以「濟世安民」為名。雄才大略,智勇兼備,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書法家,被譽為「千古一帝」。李世民精於戰法,善於運用騎兵,出奇制勝。臨戰身先士卒,統軍馭將,恩威並用。對降將和少數民族將領,能竭誠相待,委以重任,被夷狄蠻羌尊為「天可汗」。在位期間,選賢任能,兼聽納諫,視民如子,不分華夷,海納百川,文治武功均有傑出的建樹,世譽「貞觀之治」,亦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強盛的時期之一。李世民不僅將封建社會推向鼎盛高峰,而且身體力行地倡導書法,他亦是我國書法史上以行書刻碑的首創人物。八、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名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也是—位傑出的文學家、改革思想家和教育家。公元1038-1043年,范仲淹以龍圖閣直學士身份經略西線邊防,改善軍事制度和戰略措施,號令嚴明,夷狄不敢犯,被敬稱為「龍圖老子」、「小范老子」。公元1043年,范仲淹對當時的朝政弊病極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張建立嚴密的仕官制度,注意農桑,整頓武備,推行法制,減輕傜役。宋仁宗採納他的建議,陸續推行,史稱「慶曆新政」。可惜不久因為保守派的反對而被貶,後病死,卒謚文正。范仲淹工於詩詞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內容,文辭秀美,氣度豁達;且其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經他薦拔的一大批學者,為宋代學術鼎盛奠定了基礎;他倡導的「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後天下人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范仲淹亦被朱熹譽為是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九、王陽明,原名雲,後改名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世稱陽明先生,明代著名的軍事家、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和教育家。他是明代心學泰斗,中國古代主觀唯心主義之集大成者,其學發展為姚江學派,對明代及後世儒學影響甚巨。作為一介書生,從未上過戰場的王陽明通過自己傑出的軍事才能,很短時間內就消滅了盤據數十年的叛軍勢力。後寧王叛亂,王陽明成功的運用宣傳戰和反間計,然後趁敵不備先攻南昌,反客為主,使寧王陷於被動。決戰中火攻南康,全面平息寧王之亂,前後只用了35天。王陽明晚年奉旨南巡時,途徑大余青龍赤江古碼頭,病故於船上,後人在此建亭以示紀念。亭中是一座大理石碑,碑西面陰刻「王陽明先生落星處」、「日本九州大學名譽教授岡田武彥手書」。每年都有大批日本及東南亞國家的學者前來憑弔。「一生伏首拜陽明」。十、曾國藩,號滌生,原名子城,謚文正,中興名臣,清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理學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曾國藩奉行「立言、立功、立德」。立言,他著述、家書、日記,廣為流傳;立功,他建立湘軍,為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立下赫赫戰功,挽救了清政府;立德,他事事以身作則。因此,他除了「一品侯」頭銜之外,還有「中興第一名臣」、「洋務運動領袖」、「聖賢」、「近代史之父」諸等稱謂,毛澤東亦言「獨服曾文正」。文膽武略,曾國藩當為官場楷模。十五、中國歷史上的十大病號皇帝NO.1 花柳病——同治上次聽到明清粉們討論說,正德乾隆都是下江南,但一個成大昏君一個稱大明主。大家都是出來嫖,怎麼你是風流我成下流。許多人為明朝皇帝喊冤。說到這個話題,其實最冤的還是清朝,風流也好下流也好,罵也好捧也好,都是些身後是非,怎冤得過同治皇帝沒嫖幾次就身染花柳,一命嗚呼呢?

皇帝出去嫖的多了去,最有名的是宋徽宗,宋徽宗臨幸的是頭牌李師師,嫖到金兵南下國破家亡,也沒有見他龍體出了什麼毛病,甚至常帶著蔡京等一乾重臣齊往,頗得同嫖之雅。而同治出去,光顧的是最差最臟最低等的窯子,據說是因怕遇見熟人。有個民謠這麼說:皇帝胡搞是游龍戲鳳, .......草民胡搞是流氓活動。顯然,同治爺沒有找到做皇帝的感覺,對於自己的胡搞行為的意義認識不夠,他不知道自己此行是高雅的游龍戲鳳,甚至把自己混同草民,以為在搞流氓活動,要偷偷摸摸進行,只能去下等衚衕,深入最底層體驗民情。思想如此糊塗,免疫力更是差勁,最終送了卿卿性命。評論:嫖娼的還有著名道學皇帝南宋理宗,嫖的是唐安安女士,可見此行為沒有什麼道德評判的價值。同治的教訓只是說明了安全套的重要性。

NO.2魏武帝曹操——頭風民間曾盛傳曹操得非典,但只有一句「非典,吾命休矣」的孤證,不足採信。不過,他的頭風倒是貨真價實。雖說頭風也不是那麼嚴重的病,不過扯上奸雄曹操和神醫華佗,毫無疑問不能不上榜。曹操的頭風癥狀比較特別,最大的特色就是欠罵。官渡大戰,敵強我弱,曹操愁得頭風大發作,這時候,陳琳為袁紹做的檄文送到,裡面罵了曹操祖宗三代,這一頓臭罵罵得曹操頭風立刻痊癒。但罵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後來曹操請來了神醫華佗,華佗起初治療得不錯,後來不知怎麼就被曹操殺掉了。華佗在《三國演義》裡面醫術神奇,醫德高尚,可是到了翻案成風的現在,諸葛亮成了飯桶兼奸臣,也有人說華佗是以治病要挾曹操給他高官厚祿,所謂「挾病自重」,故意不醫好曹操。不過曹操是什麼人,只有他拿皇帝要挾天下,哪有別人要挾他的道理,於是曹操就把華佗砍了。還有個說法是華佗要對曹操施行砍頭治頭風的方法,這個方法絕對是死路一條。所以,若華佗是別有用心,那麼是死有餘辜,因為你侮辱了丞相的智慧還可以原諒,怎麼可以如此小看丞相的猜疑心?若華佗是真心相信砍頭療法,曹操砍他,等於是功德一件,免得有人淪為砍頭療法的試驗品,送了性命。評論:斯人而有斯疾的曹操是曹家最高壽的,多病多壽啊。

NO.3 口吃——北齊後主高緯口吃不是大毛病,但是想像下,作為一國最高的軍事統帥視察軍隊,期期艾艾地說出:「同同….志….們們…..辛辛辛……苦了。」還是蠻好玩的。在太平盛世,這是不錯的笑料,但若這一幕發生在亡國危機中,恐怕誰也笑不出來,除了這一位口吃的無愁天子--高緯。說句實話,比起伯伯和父親,高緯本質並不殘暴,他就是沒有本事。一個沒有本事的人當老大,為了營造安全感,自然要除掉有本事的人,於是他殺掉了名將斛律光和高長恭。沒本事的老大,也管不住手下,於是貪污的貪污,造反的造反,這下子老大慌了,掄起大刀搞起流血恐怖,色厲內荏地想震懾手下。這一來,人心流失殆盡。沒有幾年,西邊的敵國北周打到了城下,情勢危急。高緯是個口吃,他也一直很自卑,除了內侍外不和別人講話,還不愛見大臣。現在是生死存亡的關頭,斛律孝卿給高緯準備演講稿,要他對軍隊將士痛哭流涕,慷慨陳詞,這樣,就能感動將士為他奮勇殺敵,以濟國難。高緯生於後宮之中,養在婦人之手,過慣了歌舞昇平的日子,哪裡會和鮮卑武士這些頭上長角的猙獰之輩打交道?他到了軍隊中就口吃大發作,一句話也講不出來,也許是為了救自己的冷場,高緯本能地大笑起來。鮮卑武士們終於明白自己效忠的皇帝是怎麼一個素質。何必陪這種人去死?軍隊毫無鬥志,北齊亡國,高緯身死。高緯雖然口吃,不過能邊彈琵琶邊唱無愁曲,正是俗語說的,口吃能唱歌,跛子能跳舞。有口吃病的皇帝還有幾個,不過沒有趕上亡國破家這種溫情場面,無視。評論:高緯父母是標準的姦夫淫婦,從資質、教養和經歷來說,都是典型亡國君,死不足惜。可憐了小帥小胖為他陪葬。

NO.4 便秘——病入膏肓的晉景公這一位不是皇帝,不過「病入膏肓」的典故正是出自他——晉景公。關於晉景公的死,史書很簡略,說他上廁所,「陷而卒」。算命的說他說不上新麥,但景公偏自恃以科學立國,不迷信,拎起筷子要吃新麥以證明算命者的荒謬,但肚子一痛去趟廁所就掛了。讀中國史書多了,你就會找到一條潛規則:算命的是不會出錯的。有人說是先秦的廁所太簡陋,景公上廁所的時候,正好廁所塌了,景公就掉落糞坑,淹死了。不過,個人覺得此說法太匪夷所思了。晉國可是當時最強大的國家,怎麼可能泱泱大國的元首的廁所是個豆腐渣工程?如果晉景公這種貴族中的貴族都只能用破廁所,小民怎麼辦?豈不是要隨地拉撒了?另一個說法是,晉景公本就「病入膏肓」,加上便秘嚴重,所以大便時候,用力過猛,血管崩裂,突然昏迷而掉入糞坑而死。或者更單純,廁所還是安全的,只是景公發病猝死,這種死法還是有不少案例的。新聞里聽說馬季大師如廁猝死,可見廁所還是挺危險的一個地方。評論:因另類的死亡地點而被人記住的人。

NO.5 眇目——梁元帝蕭繹蕭繹一定想不到他費盡心思得到帝王之位,又寫了無數文學作品和評論,到頭來名氣還比不上他放蕩的妻子——隨成語半老徐娘留名青史的徐昭佩;而且後人提到蕭繹大多沒有好話,無非是這麼三件事情。第一,見死不救,借叛賊侯景之手殺死父兄,等父親兄弟都死完了,自己當皇帝;第二,自傷讀書萬卷仍不免身死國亡,就把海量藏書燒個乾淨,來一場文化浩劫。典型的拉不出屎怨茅坑,還把茅坑一把火燒了。最後一件就是眇目,瞎了一隻眼,佛教傳說他是獨眼神僧轉世。沒有當皇帝前獨眼龍蕭繹是湘東王,那時他常常受人嘲笑。兄弟笑話他。六哥蕭綸賦詩--湘東有一病,非啞復非聾。相思下只淚,望直有全功。老婆笑話他。如果兄弟用的是詩歌這種傳統藝術,那麼,蕭繹老婆徐昭佩用的就是新潮的行為藝術。蕭繹去老婆房間,徐昭佩化妝就化了半面,奇酷無比,蕭繹見了,知道這是取笑自己一隻眼,大怒而出。這就是「徐妃半面妝」的典故。大臣笑話他。有一次他游江濱,一個臣下說:「今天真是"帝子降於北渚"」。這是楚辭里的一句,下一句就是「目眇眇而愁予」。才子蕭繹當然知道什麼意思,於是懷恨在心。敵人也笑他。王偉是侯景的軍師,侯景失敗後,蕭繹賞識他的才華,想任用他。有人把王偉以前為侯景做的檄文給蕭繹看,裡面有這麼一句:「項羽重瞳,尤有烏江之敗;湘東眇目,寧為赤縣所歸?」蕭繹大怒,把王偉的舌頭拔出來,再亂刀剁死。只怪王偉太敬業了。所謂檄文,你罵他禍國殃民,淫蕩濫殺,連帶祖宗十八代全罵翻身,他也不見得記恨,比如陳琳罵曹操,駱賓王罵武則天。就是王偉早前罵高澄,高澄被罵了,也只是苦笑著對左右說:「王偉這麼有才華,你們怎麼都不讓我知道?」但這一次王偉玩過火了。蕭繹的眼睛可是阿Q的癩頭,說不得。王偉居然還做成四六駢文,琅琅上口,如此藝術地揭人瘡疤,也難怪不得好死。評論:以蕭繹的器量四隻眼也難逃滅亡,何況才一隻眼。

NO.6北齊文宣帝高洋——神經病高洋從頭到腳一身里外是病,皮膚病,骨骼畸形,酒精中毒,加十級神經病。據說自從這個兒子後,高歡才時來運轉。當時,高歡家徒四壁,一家子坐下來擔心會不會饑寒交迫而人間蒸發,這時候,旁邊本還不會說話的小高洋突然冒出一句:「得活。」此後,高歡飛黃騰達,位極人臣。別認為通靈能力是小孩子專屬,成年後的高洋還準確算出自己的死期,精確到年月日。和古今中外所有通靈人一樣,高洋很是神經兮兮。一般人神經病破壞力有限,但高洋是皇帝,發起神經來的殺傷力可想而知。高洋小時候相貌難看,性格懦弱,臉上掛著兩條招牌大鼻涕,別人當他是傻子。他哥哥遇刺,高洋瞬間被推到了權力的頂端。但高洋作了老大之後,氣象一新,建立新王朝,並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官知道他聰明得鬼一樣,嚴厲得比鬼還可怕,都不敢貪贓枉法為非作歹。高洋老老實實當了五年好皇帝,印證了自己的能力,也殘忍地發現了自己的局限。守業的話,他放任自流也能守住,但一統天下,他卧薪嘗膽,也只是奢望。當一個克勤克儉兢兢業業的明君然後如同眾多合格但不突出的皇帝們一樣被大家遺忘,不符合高洋的性格,一統天下又太難太渺茫,所以他只有利用手裡的權力滿足自己的淫蕩邪惡的奇思妙想。他愛好裸奔,更愛好別人瞻仰自己裸奔,無論寒冬臘月還是夏日炎炎。他喜歡爬上危險的高度,看著所有人都被自己踩在腳下。他愛玩sm藝術,當然,他最愛的是殺人,一天不殺人就吃不好睡不好,這種愛好連累北齊的劊子手都失業了。因為宰相把犯人送到皇宮滿足皇帝的殺欲,免得皇帝殺無辜。最難得的是,瘋瘋癲癲的高洋能牢牢地抓住權力,帝國鐵桶一片。當然,總有人要為他的瘋狂暴虐買單,那就是他的兒子和老婆,還有短命的北齊王朝。也許他的瘋狂和帝國興衰其實沒有多大關係,可是人們總愛在歷史裡總結什麼因果,無疑,他們不會忽略高洋的瘋癲--畢竟這是北齊王朝最鮮明的顏色。評論:高洋的瘋病是很致命的,我指的是別人的命。

NO.7 心疾——南宋光宗高洋如此瘋癲殘暴,但是屁股在龍椅上坐著穩得很,而有「瘋皇」之名南宋光宗就不同,他似乎也沒有做過比不給父親請安以及遲遲不臨父喪更惡劣的事情,居然就給大臣們廢了?讀這位被臣子以及後宮廢掉的皇帝的傳記,總感覺象看《三國志》里曹芳被廢的那一幕。同樣以孝為名剝奪了他們當皇帝的資格。在皇宮的重重帷幕遮蔽的刀光劍影之下,懦弱就是原罪。區別在於,裴松之的註解讓讀者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而《宋史》卻沒有人註解。當然,光宗比曹芳幸運,他的被廢有個好聽的名詞「內禪」,就是禪讓給自己的兒子,自己去當太上皇。光宗當皇帝的時候,是個傀儡,因為有太上皇在;而當太上皇的時候,他還是傀儡,實權在皇帝兒子手中,更在宰相手裡。南宋光宗趙惇是宋孝宗的太子,當了十多年的太子,可能太子是世界上壓力最大的職業,發心理疾病的太子大有人在。光宗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父親宋孝宗,人如其廟號,對非親生的太上皇宋高宗孝敬有加,宋高宗這個太上皇對皇帝的重大決策也多方掣肘。現在孝宗辛苦媳婦熬成婆,他覺得兒子也該像自己對高宗那麼孝順聽話,光宗本無所謂,但光宗的李皇后和孝宗衝突連連。光宗夾在父親和妻子之間,苦悶不堪,一怕老婆奇妒,二怕父親奪權,身體也越來越差。他曾經渴望身登帝位,一展雄圖,但他痛苦地發現自己的滿懷的希望都註定落空--那個時候,李皇后殺害了他心愛的黃妃,他無能為力,除了被嚇得一病不起。後來,宋孝宗死了,人心惶惶,大臣們無法容忍被皇后玩弄股掌之上的光宗,他們聯合起來,擁立光宗的兒子,就是寧宗,逼光宗退位當太上皇。內禪挽救了南宋,卻徹底摧毀了光宗的精神。他一直害怕的事情終於成真,他卻無法接受這個現實,他拒絕新皇帝的拜見,終日以酒澆愁。後來,李皇后生病,無人照顧,病重而死。中官拒絕拿出皇后的冠服,屍體只用席子裹著抬出去,傳說抬在中途,聽到一句「瘋皇(光宗)來了」,大家四散而逃。正值酷暑,屍體發出惡臭。不久,瘋皇光宗在孤獨和人們的猜忌恐懼中去世了。評論:神經病會遺傳,白痴會遺傳,孝順不會遺傳。

NO.8 中風——唐順宗李誦同樣是一個因病而喪失權力的皇帝。他有一個失敗的皇帝父親,有一個成功的皇帝兒子,再八卦點,他還有個相貌醜陋而且一口土話的同性愛人。這就是唐順宗李誦。他曾經是一個志向高遠謹慎自愛的太子,但等到坐上皇帝之位的那一天,他卻已經形同廢人。中風,令他癱瘓而且不能說話。即位大典上,他是在眾人扶持下,勉強露面。李誦即位後,東宮親信王叔文主政,推行改革,但很快激發眾怒,宦官和朝臣聯合起來,逼李誦退位當太上皇,擁立太子李純登基,也就是憲宗,也揭開元和中興的序幕。王叔文被貶死,改革失敗,改革派遭受迫害,這就是文學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馬」事件。劉禹錫柳宗元政治上的不幸,倒成全了他們的文學成就。王叔文在傳統史書里被當成姦邪小人,而解放後「改革進步論」盛行,他又成了進步分子。但無論如何,那位卧床失語的皇帝李誦,千年來寂寞如斯無人問津。評論:期望中的中興之主,最終成了中風之主。

NO.9 懶惰症——萬曆皇帝朱翊鈞前面兩個皇帝,都是因病不能臨朝而失去群臣的信任而被廢為太上皇。有一位皇帝,裝病裝了30年,不見大臣,但江山坐得很穩。萬曆皇帝就算擱在大出怪癖皇帝的明朝,也是個異類。因為,別的皇帝再怎麼胡來,也不敢如他,幾十年如一日地--罷工,而且不請任何人代班。罷工的皇帝不少,但他們至少都會請太監或奸臣代理自己,獨萬曆皇帝不然。萬曆皇帝罷工,一罷就是三十年,三十年來他窩在深宮,不早朝,不見大臣,不出遊,也不主持祭祀大典,群臣求他,他不聽,群臣罵他,他也不理。皇帝是終身制,連辭職不幹的自由也沒有,因為一旦擁有這至高無上的權力,權力就是他唯一的保護神,失去權力,就意味著災難。所以萬曆再意志消沉也不能拍拍屁股辭職走人,也就只能這樣和大臣乾耗著。朱翊鈞最寵愛鄭貴妃,想立為皇后,大臣不肯;朱翊鈞最喜歡鄭貴妃生的福王朱常洵,想立為太子,大臣也不肯。朱翊鈞全都讓步了,不過既然大臣們不許朱翊鈞立朱常洵,沒有關係,朱翊鈞就把天下搜刮個乾乾淨淨,送給朱常洵,然後留個爛攤子給他根本不喜歡的太子。值得一提的,眾臣據理力爭立的太子明光宗,即位才一個月就吃春藥送了命。兩兒子相繼,先是寵信閹人魏忠賢的木工天才天啟,後是被一窩「亡國之臣」簇擁的「非亡國之君」--崇禎。當然朱常洵一系也不好,常洵因太胖被李自成一夥和鹿肉下酒,名曰「福祿酒」。常洵的兒子由崧當了南明的皇帝,就是蛤蟆天子弘光帝。如果能讓當初極力擁戴太子的群臣看看歷史萬曆這些不肖子孫的所做所為,估計他們也會和萬曆一樣棄權--萬曆不樂意立太子,但也沒有強推福王,實在因這兩個寶貝都不值。朱翊鈞名聲不好,但文治武功了得。「萬曆三大征」全部旗開得勝,清朝修《明史》的人總因「勞民傷財」四個字來否定萬曆的勝利,但乾隆的十全武功難道都是無本生意?人說萬曆皇帝昏庸,萬曆不昏,相當精明;他更不庸,相當另類。明朝的皇帝總是很有個性的,何況是享國最長的萬曆呢?萬曆不過責任心不夠,人太懶,但責任心強勤勤懇懇如他的孫子崇禎皇帝,難道不更慘?評論:罷工三十年而不被炒掉是一門藝術。

NO.10 性無能——宋高宗趙構得這病的是真不少,只能挑一個典型來說事,就挑一個形象頗符合此病的一位——宋高宗。趙構早年是滿拽的「帶種男孩」,曾經願意為國家社稷犧牲自己,可惜金國人嫌他庶出,身份不夠高貴,不要他當人質,送了回來。欽宗送弟弟北去當人質,希望保住自己,但是否曾想到最終是兩人調了個,自己被囚北國,弟弟稱帝南方?在國破家亡顛沛流離中,趙構終於領悟到:亂世之中,窩囊是保全自我的成功率最高的方法。促成他思想轉變的估計是苗傅之變。那場兵荒馬亂中,趙構失去了兒子,自己也「廢」掉了。人人都說高宗無能,但把南宋比照東晉和南明,東晉門閥政治,權臣凌君,南明軍閥林立,內亂不已,而南宋中央集權政局穩定,高宗自然有自己的一套帝王之術。其實,議和對於高宗自己是最明智的選擇,繼續打下去,敗自然是不堪設想,勝利的話也會製造軍閥,迎回哥哥帶來皇位爭議,都是和諧中國的敵人。當然,雄才大略之君是可以恢復中原,但趙構知道主觀上客觀上自己不是,他選擇議和,換取自己以及很多人能安穩睡覺。生年不滿百,得偏安且偏安。更難得的是議和成功了。相比南明蹩腳的外交,高宗也是蠻有手段的。高宗非常長壽,對權臣秦檜既安撫又戒備,這也是南宋政局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大家都說高宗混蛋,其實是因為大家對他要求太高了。東遷南渡之主有周平王、晉元帝、宋高宗,南明諸帝,就算極勉強地扯上康德皇帝(東漢那個大學生皇帝和蜀漢那個草鞋販子皇帝明顯是自主創業),毫無疑問,宋高宗第一。而且就算沒有親生兒子,宋高宗還是培養出孝順而稱職的繼承人,並沒有給國民帶來麻煩。評論:有人說宋徽宗差一點是完美的帝王,這未免差太遠。我說,宋徽宗他家九娃差一點是完美的偏安之主,他在外交內政養生教養子方面堪稱偏安時代的完美君主,所差的那一點就是「無能」,所以無子。中國歷史上的十大軍師前面我寫了一篇《中國最傑出的百位名將》一文,可能很多人有不同意見,其中最主要的,可能就是漏了許多位史上有名的軍事奇才。確實如此,因為按照我的觀點,是把他們歸入軍師行列的,當然也是軍事家了。史上最早的軍師應是姜尚(姜子牙),而我以為姜太公的故事更多的是傳說。正史記載最早的優秀軍師,個人觀點是越國大夫范蠡,協助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獻出美人西施消磨吳王夫差意志,終於滅了強盛的吳國,還深明「兔死狗烹」之理,建功立業後即循世遠走高飛。史上以兵法傳世的軍師當屬孫臏,「知彼知已,百戰不殆;不知彼知已,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已,每戰必殆」的名言就出自他之口,另外「田忌賽馬」「圍魏救趙」的故事皆聞名中外。他協助指揮的馬陵之戰,是戰國期間有名的戰役。史上最為傑出的軍師是「漢初三傑」之首的張良,有勇有謀,慧眼識主,知人善任,最善於謀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即是對他的最高讚賞。史上最出名的軍師毫無疑問就是諸葛亮了,自不必多言。而同時期的曹操軍師郭嘉其實也不遜色,正是他的多謀善斷,助曹操實現了統一北方的大業。王猛比起同時代的謝安名氣小了很多,其實他倆都是東晉十六國時期最出彩的人物。王猛為北方前秦的名臣賢相,在十六國紛爭、南北對峙的舞台上大顯身手,協助苻堅基本統一了北方,如果不是王猛已逝,可能後來苻堅也不會失意於淝水之戰。民間傳說中,唐朝最出名的軍師人物是徐茂公,其實多為誤傳,而道士李泌才真乃傑出軍師也,在「安史之亂」時,他的謀略顯露無疑,還寫有《議復府兵制》一書。史上最神化的軍師是劉伯溫(劉基)了,民間流傳著許多他的傳說都是附會之說,不過他確是朱元璋的優秀軍師。明朝還有一位優秀軍師是和尚姚廣孝,協助朱棣成為永樂大帝,他雖為太子之師,卻不改和尚的樸素生活深居簡出,故而相比這下名氣差了一點。十六、中國歷史上十大太上皇太上皇又稱上皇,是古代一種特殊的尊號,通常授予皇帝的生父或退位的皇帝。自秦始皇追尊其父秦莊襄王為太上皇起,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過二十三位太上皇,其中著名的有以下十位:劉太公:草根出身的太上皇

公元前202年,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朝。雖已貴為一國之君,他仍一如既往地孝順父親劉太公,五天探望他老人家一次,「如家人父子禮」。劉太公的管家覺得不妥,便對劉太公說:「天無二日,土無二主。皇帝雖是您的兒子,卻是天下萬民之主;您雖是皇帝的父親,卻不過是普通的臣子,怎麼能讓皇帝拜見臣子呢?長此下去,皇帝的威嚴將不復存在。」劉太公雖沒讀過什麼書,可是也明白其中的道理。等劉邦再來時,他便拿著掃帚在門口恭候,如奴僕迎接主人。劉邦大驚,問明原委後便尊劉太公為太上皇。劉太公因此成為歷史上唯一草根出身的太上皇,也是第一個活著坐上此位的人。司馬衷:被長輩尊奉的太上皇

西晉末年,晉惠帝司馬衷昏庸無能,皇后賈南風專權跋扈,激起司馬皇族的強烈不滿。公元300年,趙王司馬倫發動政變,剷除賈南風及其大小黨羽。次年,司馬倫篡位自立,尊司馬衷為太上皇。然而論輩分,司馬衷是司馬倫的侄孫;論名分,太上皇是專為皇帝父親而設的尊號,為了當皇帝而不惜尊自己的後輩為太上皇,這個司馬倫的皇帝癮真不是一般的大。司馬衷因此成為歷史上唯一被長輩尊奉的太上皇。司馬倫稱帝後,馬上遭到宗室諸王的圍攻,不久敗亡。司馬衷隨後複位,他也因此成為歷史上第一位成功復辟的太上皇。拓跋弘:最年輕的太上皇

北魏獻文帝拓跋弘是南北朝一位年輕有為的皇帝。他十二歲繼位,崇文重教,興學輕賦,顯示出非凡的政治才幹和魄力。但他喜玄好佛,對權位富貴非常淡泊,一直想放棄皇位去過清閑自在的生活。公元471年,拓跋弘傳位年僅五歲的太子,自稱太上皇,時年只有十八歲,他因此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太上皇由於新皇年幼,無法親政,拓跋弘便在幕後打點一切。公元476年,由於殺害了太皇太后馮氏的情夫,被後者毒死,終年二十三歲。李淵:唯一的開國太上皇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李淵乘時而起,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公元626年7月,為爭奪皇位繼承權,李淵的三個寶貝兒子在玄武門火併。最後老二李世民幹掉老大李建成和老四李元吉,逼老子立己為太子。李淵見大勢已去,只得應允。一個月後,李淵傳位李世民,被尊為太上皇。歷朝的開國皇帝一般壯年時打江山,晚年時坐江山,誰肯放棄來之不易的皇位,去過清閑的日子?而以開國皇帝的身份做太上皇,歷史上只有李淵一個。武則天:唯一的女太上皇

公元690年,武則天改唐為周,君臨天下,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晚年武則天病重,其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專權跋扈,激起朝中眾臣的不滿。公元705年,張柬之等大臣發動政變,誅殺張氏兄弟,逼武則天退位。武則天無可奈何,次日傳位太子李顯,是為唐中宗。李唐王朝復辟後,武則天被尊為「則天大聖皇帝」,她因此成為歷史上唯一一位女太上皇。李隆基:報應不爽的太上皇

公元710年,臨淄王李隆基發動宮廷政變,剷除獨攬朝政的韋皇后,擁其父李旦為帝。三年後,李旦傳位李隆基,被尊為太上皇。李隆基讓父親做了太上皇,他的兒子也依葫蘆畫瓢,讓他做了好幾年的太上皇。公元755年,李隆基的寵臣安祿山興兵作亂,次年攻陷長安,迫使李隆基逃亡蜀中。太子李亨隨後赴靈武即位,遙尊其父為太上皇。儘管心有不甘,但因失盡人心,李隆基不得不接受這個既成事實。趙佶:客死異國的太上皇

公元1125年,金國挾滅遼之餘威,南下攻宋,很快兵臨汴京城下。國難當頭,只懂舞文弄墨的宋徽宗趙佶選擇了逃避,禪位太子趙桓,被尊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第二年,金軍攻陷汴京,包括趙佶在內的皇室成員被擄到東北苦寒之地,至死也未能回到魂牽夢縈的故國。他因此成為歷史上唯一客死異國的太上皇。趙構:當得最久的太上皇

北宋滅亡後,趙佶碩果僅存的兒子趙構在南京即位,是為宋高宗。後來,趙構殺害岳飛父子,向金俯首稱臣,偏安東南半壁,不思進取中原,朝野上下一直怨聲載道。公元1162年,趙構以「久在其位,厭倦政事」為由,禪位太子,自居太上皇。太上皇是一項干不長的職位,可趙構一干就是二十六年,他也由此成為歷史上當得最久的太上皇。朱祈鎮:殺害民族英雄的太上皇

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祈鎮御駕親征瓦剌,結果兵敗被俘。國不可一日無君,很快在群臣的擁護下,鋮王朱祁鈺繼位,遙尊朱祈鎮為太上皇。次年,明軍取得京城保衛戰的勝利,朱祈鎮被釋放歸國,繼續他的太上皇生涯,可日子過得比囚犯還慘。囚犯好歹還有外出放風的機會,朱祈鎮卻連這點奢望也沒有,朱祁鈺完全隔絕他與外界的聯繫。直到七年後,大臣石亨乘朱祁鈺病危之際發動兵變,迎朱祈鎮複位,他才得以重見天日。朱祈鎮復辟後,馬上殺害了民族英雄于謙,使他為後世所唾罵。乾隆:權力最大的太上皇

乾隆初登帝位時,曾焚香告天:「若蒙昊蒼垂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聖祖康熙紀元六十一年之數。」到了公元1795年,乾隆已在位六十年,唯有兌現昔日承諾,禪位太子永琰,改元嘉慶,自稱太上皇帝。儘管退位讓賢,乾隆仍過問軍國大事,置嘉慶於傀儡的尷尬境地。四年後,乾隆病逝,享年八十九歲。他因此成為歷史上年紀最大,同時權力也最大的太上皇十七、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冤案從比干剖心到清朝文字獄,中國歷史上的冤獄何其多。羅織罪名,鍛煉冤獄,酷刑逼供,陷害忠良,歷朝歷代,薪火相傳,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傳統。雖然並非是什麼好的傳統,可是流傳了幾千年,總該有一部專著冤獄史,記錄其事。不過,單是看古代名目繁多的各種刑法及五花八門的刑具,記錄下來,已是洋洋大觀。若是要著一部完全的冤獄史,怕是比蜀道還要難。所以,我先揀其最精彩的部分,從中評選出最著名的十大冤獄。第一案,名為「浮屍案」中國歷史上最為剛烈的大丈夫當數伍子胥。楚平王要殺伍奢,又擔心他的兩個兒子回來報仇,派使者假借伍奢之名招其二子。哥哥伍尚說,父親召我,若求生不往,為天下恥笑。弟弟伍員說,俱死無益,不如奔他國,借力雪恥。伍奢和伍尚俱被殺,伍員四處逃亡。民間對伍子胥多有好感和同情,因此有了「伍子胥過韶關,一夜白了頭」的傳說。伍子胥後來逃到吳國,他胸中始終回蕩一股憤懣之氣。與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相比,吳國是個默默無聞的小國,《戰國策》的作者甚至不屑於提到他。伍子胥來到吳國,掀開了吳國歷史最輝煌的一頁,一個弱國,因為一個人的到來而振興。吳王闔閭,重用伍子胥,國家日趨富強。「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楚國是七國中綜合國力強盛的大國,吳楚交兵,吳兵攻入楚國國都,幾乎滅了楚國,這是楚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吳國向南制服了越國,向北伐齊,大敗齊兵,威震天下。

吳國攻破楚國國都,伍子胥掘開楚平王的墓,出其屍,鞭之三百。「倒行逆施」,完全不顧君臣父子之倫理,毅然逃亡,歷盡艱險,最終掘墓鞭屍,報仇雪恥。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伍子胥是真真正正的大丈夫。吳國的輝煌,僅是曇花一現。闔閭的兒子夫差當政後,重用奸臣伯嚭,疏遠伍子胥。其時越王勾踐正在卧薪嘗膽,一心滅吳,吳國亡在旦夕。伍子胥敏銳地察覺到即將發生的亡國之禍,數次進諫,「越王為人能辛苦,今王不滅,後必悔之。」夫差不聽,偏信奸臣伯嚭的讒言,竟然賜刀令伍子胥自剄。剛烈的伍子胥,刎頸之前,對其舍人說,把我的眼睛挖出來懸在吳東門之上,我要看一看越寇是如何經此門滅吳的。夫差得知此話大怒,令人用馬革裹伍子胥之屍,浮屍江上。卧薪嘗膽的勾踐果然滅了吳國。夫差臨死時「掩其面」說:「吾無面以見子胥也」。吳國人可憐伍子胥之剛烈,為他立祠於太湖邊的一個山上,命此山為胥山。一個人的到來可以興國,一個人之死可以亡國,這就是伍子胥的故事。直言賈禍,真話說不得,犯顏極諫,龍顏就要大怒,要殺頭。幾千年來,一直都是這樣。還是伯嚭這樣的人好,花言巧語,哄得君王高興,有多少榮華富貴。人為什麼不追求榮華富貴而要自尋死路?中國的歷史上,伯嚭這類人,如荒原上當野草,葳葳蕤蕤,十分繁茂。偶爾也會生出一個伍子胥一樣的人,說話行事總是愛惹麻煩,大家都不喜歡。這種不管不顧的人,總是難得長命。惟其如此,這樣的人越來越少,而像伯嚭一類的人越來越多。第二案,名為「兔死狗烹案」我以為天下第一智者當屬范蠡。人皆以為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我以為諸葛亮之智與范蠡之智相比,略見遜色。一篇《出師表》,千年傳頌。諸葛丞相的忠信與睿智,世代相傳。但諸葛一生也有幾處敗筆。一是痛失荊州,接著又有「火燒連營」,打了兩個大敗仗,死了關羽和劉備,難道丞相一點責任也沒有?二是兵出岐山,耗費多少人力和財貨,一無所獲,豈是智者所為?最主要的是,諸葛亮不能像曹操那樣,在自己身邊聚集大量人才,這是蜀國很快敗亡的主要原因。「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終於沒能成功。但范蠡卻成功了。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的故事為人們所熟知。弱小的越國要想打敗強大的吳國,沒有這種非凡的、艱苦卓絕的精神是不行的。但僅有這樣的精神還不夠,還需要大智慧。非凡的精神更兼非凡的智慧,勾踐與范蠡、文種,君臣戳力同心,成就了大事業。勿以成敗論英雄,歷史上成功的不知幾多。范蠡的非凡之處不僅在於他的成功,他的更高人之處在於他成功之後所說的一段話。越過滅了吳國,范蠡隨即離開了越國,並給文種寫了一封信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共享樂。子何不去?」執迷不悟的文種不肯離開越國。越王賜文種一劍,說:「你教我滅吳七種方法,我用了其中三種就滅了吳國,你那裡還有四種,把他帶到先王那裡去吧。」文種只好自殺。「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患難易共,富貴難同。」我將其稱為範式定律。範式定律歷千年而不衰。患難的時候,大家齊心合力,互相扶持。一旦有了一點蠅頭小利,立刻就會撕破臉面。尤其是帝王,最是自私,因為江山是搶奪來的,所以心心念念要護著它,怕被別個搶去,越是身邊的功臣越是危險,一律要趕盡殺絕。古今多少英雄,來去匆匆,有誰能打破範式定律?範式定律的過人之處在於他對人性的深刻的理解。范蠡的智慧,尚不止於此。離開越國後,來到齊國,苦耕於海邊,居然「致產數十萬」。將這些財產分與眾鄉鄰,又到陶地經商,成為巨富,天下稱陶朱公。舊時談論致富生財,都推稱陶朱公。善始而善終,天下有幾個人比得了陶朱公?善始而惡終,可憐文種。一到登上寶座便大開殺戒,你看那個放牛出身的朱元璋,把身邊的功臣殺個精光。歷代多少功臣,得了功名,丟了腦袋。所以我說范蠡是古今第一智者。第三案,名為「車裂案」中國歷史上曾有過多次「變革新法」,最成功的要數「商鞅變法」。「戊戌變法」是失敗了,它使我們中國丟失了一次最好的富國強民的歷史機遇。究其失敗的原因,是保守派的勢力過於強大。在這個保守的國度,要變更祖宗之法,談何容易。但商鞅卻成功了。商鞅成功,因為他不僅有超人的膽略,還有超人的政治智慧。

一開始,他就做了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懸賞五金,募一人將一根木頭從國都南門搬到北門,「民怪之,莫敢徙」。於是將賞金提到五十金,有人做到了,立刻兌付了賞金。「民怪之」,是因為政府缺乏公信力。商鞅用這樣一個小故事確立了他「言必信,行必果」的形象。於是推行新政。在各種政令中有一條頗有意思,「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就是說不準吃「大鍋飯」。新法很難執行,因為大家都反對。碰到太子犯了法,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太歲頭上動土,商鞅之膽略可見。「明日,秦人皆趨令」。我們今天的改革,碰到最大的難題是「執行難」。法令如果不能執行,就是一張廢紙。「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如果我們今天也有一個鐵面無私的商鞅,改革或許順利得多。正因為有了這個大智大勇的商鞅,「行之十年,秦民大說」,變法最終取得成功。商鞅變法之前,「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雍州位於陝西西部,所處環境,十分偏僻、閉塞。被中原各國視為戎狄。「諸侯卑秦」。變法之後,秦一躍成為西部之強國,諸侯懼之,稱為「虎狼之國」。到後來,秦始皇掃滅六國,完成統一大業。若論統一大業,商鞅變法應是第一功,因為他為秦國以後的富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商鞅後來的結局十分悲慘,秦孝公死後,他四處逃亡,走投無路,終被秦惠王捉住,受了車裂之刑。歷來的改革者,少有好結果。戰國時的吳起,漢代的桑弘羊,唐代的王叔文、柳宗元、劉禹錫,宋代的王安石,清代的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都不得好下場。西方人喜歡標新立異,花樣翻新,所以不斷地有新東西發明出來。但我們中國人尊崇老的,喜歡舊的,凡是祖宗傳下來的東西,都是極為珍貴的,若有標新立異,一律視作異端,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這是東西方觀念的差異。再者,千年大樹,盤根錯節,既得利益者,各據要津,要把他們挪動挪動,無異於要他們的命。改革者與既得利益者最終是魚死網破。第四案,名為「聰明誤案」世上什麼最有力量?當然是權,蒯大富說,有了權就有了一切。最大的權是皇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其次有力量的是錢,老百姓說,有錢使得鬼推磨。現在的說法是,「利益驅動」。還有一種力量,可以獨立於權錢之外,那就是「勢」。有關「勢」的研究和學說,可以追溯到戰國時代的韓非子那裡。韓非子說,「故善任勢者安國,不知因其勢者國危。」國語中有關「勢」的詞很多。權勢、威勢、氣勢、勢力、造勢、火勢、水勢、風勢、勢能、勢焰、勢必、泰山壓頂之勢、勢不可當、大勢所趨、因勢利導、蓄勢待發、人多勢眾、勢均力敵、兵無常勢等等。細細考究這些詞,可以從中體味「勢」為何物。

韓非子將「勢」與法、術並列為王者經世治國必諳之道。在其《難勢》等篇章中對「任勢」之理作了精闢的闡述。近人有郭沫若的《十批判書》也曾論及韓非子之「勢」。春秋戰國,諸子蜂起,百家爭鳴,是我國歷史文化最為輝煌壯觀的一個時期。韓非子是其中一朵奇葩。細讀韓非子,你會為他的氣勢磅礴,視野之開闊、立論之縝密、引喻之精博而嘆服。秦始皇讀了韓非子之書,說:「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也!」韓非子到了秦國,李斯自以為不如韓非子,向秦王進了讒言,將韓非子害死獄中。第五案,名為「無兵造反案」漢代韓信之死,最令人同情。楚漢相爭,劉邦與項羽對陣,常吃敗仗,劉邦可說是「常敗將軍」。高祖二年,劉邦率五十餘萬人伐楚,至彭城。項羽率三萬精兵擊漢軍,大破之,漢兵死者十餘萬人。劉邦帶著數十人倉皇逃遁,一路上幾次要將女兒推下車。這一仗,劉邦的父親和皇后也被項羽捉去。高祖三年,劉邦被項羽包圍在滎陽,彈盡糧絕,將軍紀信假扮高祖模樣詐降,劉邦率數十騎狼狽而逃。劉邦收兵守成皋,又被項羽包圍,復遁,逃入韓信軍中,收韓信之軍。高祖四年,劉邦在廣武被項羽伏弩射中胸部,假意摸著腳說,射中我指頭了。逢羽必敗,我斷定劉邦患有嚴重的「恐羽症」。多虧有韓信在。漢軍出陳倉,就是「用韓信之計」。以後井陘之戰,充分顯示了韓信的謀略和軍事指揮天才。收趙定齊,韓信立了大功。殺死龍且,斬斷項羽臂膀。劉邦幾次大敗,末了從韓信那裡收精兵,方能再戰。高祖五年,楚漢決戰垓下。開始韓信、彭越不到,劉邦大敗,「深塹而守之」。後來用了張良的妙計,願與韓信、彭越「共天下」,把兩人哄了來。垓下之戰,據《史記》記載「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整個戰役,全由韓信指揮。垓下之戰實乃韓信之戰。呼風喚雨,波瀾壯闊,四面楚歌,英姿颯爽的韓將軍與拔山蓋世的楚霸王在垓下譜寫了一篇壯麗凄絕的英雄史詩。

剛剛葬了項羽,劉邦就「馳入齊王壁,奪其軍。」突如其來,奪了韓信的兵權。好一個「共天下」,原是如此。司馬遷在寫《韓信傳》的時候,用了很大一段文字描寫蒯通勸韓信自立為王:楚、漢相爭三年,在京、索之間相持不下,兵疲民困,劉邦與項羽雙方都無力「息天下之禍」。惟有韓信接連打勝仗,兵強馬壯,且「據強齊,從燕、趙」,正好「三分天下,鼎足而居」。這一段文字,十分精彩,恰似諸葛亮《隆中對》的最早版本。這一段文字以後又被司馬光引用。何以司馬遷要用大段文字記這件事?我猜太史公對韓信暗存同情之心。蒯通又引了「兔死狗烹」,文種被害的故事告誡韓信,但韓信深信劉邦,執迷不悟。結果韓信沒有逃脫「兔死狗烹」的結局。都說韓信是死於呂后和蕭何之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我對此十分懷疑。猜忌——削權——殺頭,是功臣枉死的三部曲。韓信功高,有奇謀,善用兵,劉邦豈能容他?韓信之後,彭越、英布也為劉邦所害。聰明的張良,深知「兔死狗烹」之理,託言辟穀,跑到深山裡去避禍。辟穀原是聰明人用自殘的方式以達避禍之目的的方法,後人不知就裡,引張良的例子學而習之,自殘其身,實在是謬以千里。可以說,韓信被殺是必然的。謀殺韓信,劉邦不在現場,但他可以用囑言或錦囊的方式,把這件事做的巧妙一些。在許多罪案中,主謀不親自出面是常有的事。說韓信謀反,不但奇怪,也不合邏輯。做齊王時,實力強大,蒯通一勸再勸,堅決不反;當了楚王,仍有一定實力,也不反;只待一個兵都沒有的時候才反。無兵造反,自取滅亡,韓信莫非有病?況且,韓信與陳豨的對話,應是兩個人之間的密謀,泄漏出去,定有殺身之禍。卻記錄於史書之中,而且繪聲繪色。那是一個精心編造的謊言。如果要編一本中國的《帝王術》,一定要有一章,如何用謊言鍛煉冤獄。經見過多少冤假錯案,離奇的造假手法令人嘆為觀止。我們中國的這種技術,乃是一種國術,不斷流傳,發揚光大,至臻完美。臨死,韓信才覺悟,「吾悔不用蒯通之計」。這個天才的軍事家,原來是個獃子。第六案,名為「憂憤悲歌案」北宋朝廷著名的抗戰派領袖李綱,死時年僅五十七歲,有人說是活活氣死的。一生坎坷,就像綁在井繩上的水桶,一忽兒上,一忽兒下,上上下下何其多也。政和二年中進士,監察御史,「以言事忤權貴」"被遷為起居郎。生性剛直,容易得罪人,初入仕途就遭當頭一棒。宣和元年,上書力陳國事,「朝廷惡其言」』被貶為南劍州沙縣當一個監稅小官。脾氣不改,又得罪人,再給一棒。宣和七年,被任命太常少卿。金兵南下,宋徽宗膽怯。李綱「刺臂血上書」,請徽宗禪位太子。如此大膽,實在少見。欽宗即位。靖康元年,金兵過黃河,局勢危機,徽宗南逃,欽宗也想跟著跑。滿朝文武,哥哥畏敵如虎。太宰白時中等主張棄城而去。李綱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主張堅守抗戰,並且臨危請命:「陛下不以臣庸儒,倘使治兵,願以死報!」欽宗為其感動,任命李綱為尚書右丞。李綱甫上任,下令,主張棄城逃跑者一律處死。李綱厲兵秣馬,調配軍隊,修整軍械。金兵攻城不下,只好退兵。這就是著名的「李綱守東京」的故事。李綱運籌帷幄,準備大舉反擊。有姚平仲急於邀功,受了小挫,宰相李邦彥乘機中傷李綱,欽宗罷了李綱的官。消息傳開,京城軍民「不期而集者數十萬,呼聲動地」,為李綱請命。欽宗無奈,命李綱復為尚書右丞,重負守城之責。不久,以「專主戰議,喪師費時」之罪,貶為毫州明道宮提舉。金兵再來的時候,欽宗覺悟「和議之非」,又想起李綱來了,人民李綱為資政殿大學士、領開封府事。高宗即位。任李綱為宰相(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李綱銳意革新,改革弊政,充實國庫,整頓軍備,準備北伐。其堅決抗戰的主張,遭到黃潛善、王伯彥等投降派的反對,被視為眼中釘。在相位僅七十五天即被免職,放逐鄂州。十幾年來,李綱就是這樣上上下下,屢遭貶謫。三個皇帝,徽宗、欽宗、高宗,一個比一個昏庸。每個皇帝身邊都有一大堆漢奸、投降派,蔡京、童貫、梁師成、李彥、朱勛、李邦彥、蔡懋、唐恪、耿南仲、張邦昌、汪伯彥、黃潛善等,把持朝政,迫害忠良。大廈將傾,獨木難支。紹興十年,李綱在悲憤與憂鬱中病逝。為什麼,忠與奸的鬥爭,如此艱難,且常以忠良枉死為結局?第七案,名為「莫須有案」岳飛這個名字,在國人心目中是愛國者的別名。現在有人否定岳飛是民族英雄,引了外國權威的話為證,大談「民族」一詞的含義。我國歷史上的英雄,深深植根於億萬人民的心中,像參天大樹,要想撼動他,決非易事。在俄羅斯,無論走到哪裡,總是可以看到一些巨大的戰爭紀念碑,英雄雕像以及被戰火摧毀的坦克、大炮、機車車廂等,整個俄羅斯可以說是一個戰爭博物館、英雄紀念堂,這個強悍的民族隨時都在向你展示他們驕人的戰績,謳歌他們偉大的民族英雄。他們擊敗了拿破崙,他們戰勝了希特勒。一種驕傲,一種不屈的精神,在俄羅斯人的血液中流淌,表現為他們特有的民族氣質。而在我們這裡,無有那種強悍,沒有那種顯露無遺的驕傲。二戰的遺迹,與邊界那邊的俄羅斯相比,刻意保留的很少。我們的民族英雄,岳飛、林則徐,任由一些文人肆意貶低。兩個民族,如此不同。有關岳飛「愚忠」的討論,一直是個有趣的話題。讀孔孟的經典,讀賈誼的《過秦論》,讀杜牧的《阿房宮賦》,讀黃宗羲的《原君》,讀馬基雅維利《君王論》,讀盧梭的《社會契約論》,總是搞不明白,為什麼我們需要皇帝?像秦始皇,殺人如麻。這樣的混世魔王,也是必不可少的嗎?君王的權力,來自於人民。由於我們訂立了「契約」,將全力委託給他,他的職責,是為人民服務。像徽宗、欽宗、高宗這樣的皇帝,金兵一來,嚇得魂不附體,兔子一般,只想逃命,罔顧其職責。有時我想,請一個猴子來,戴上皇冠,恭奉於皇座上,也比徽、欽、高三宗強。至少,猴子不會下令,迫害忠良。如此,則李綱、宗澤、岳飛可以領導人民抗敵,豈不是好?「契約」一說,對於我們中國人,是西方的毒藥。我們中國人只相信孔孟之道。西風東漸,鬧過幾回批孔,不痛不癢,大成至聖文宣王,巍然屹立。「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乃是天經地義。豈止是殺害了一個岳飛,那些昏君、暴君製造了多少劫難,到頭來,百姓們仍要俯伏塵埃,叩首歡呼,萬壽無疆。第八案,名為「謀逆案」明朝的太監,時常在朝廷中作祟,把軍國大事攪的一塌糊塗。英宗時鬧出「土木之變」就是如此。蒙古人犯大同,太監王振鼓動英宗親征。並不侍郎于謙力諫,不聽。第二天就出發,「事出倉卒,舉朝震駭」。五十萬大軍未至大同,糧草不繼,餓死者不計其數。進至大同,無法作戰,只得回師。王振是河北蔚州人,挾持英宗朝蔚州去,走了不遠,又恐大軍踏壞自己莊稼,改道向東去。到了土木堡,距懷來城已不遠,大軍欲入保懷來城,被王振所阻,因王振私人輜重千餘輛未至。蒙軍追及,英宗被俘,王振被殺。

一個渾王,昏聵如此;一個佞臣,跋扈如此。國家大事,如何不壞?「土木之變」,「勁甲精騎」死傷數十萬,北京城只剩數萬疲卒。人心驚恐,軍無鬥志,一幫投降派大臣驚慌失措,主張放棄北京南遷。危難之際,兵部侍郎于謙挺身而出,嚴厲斥責投降派,堅決主張抗戰,在亂作一團的朝廷上力主誅殺王振餘黨馬順。一面調集各路軍馬,部署北京保衛戰,軍民抗戰情緒空前高漲。蒙軍圍城,激戰五天,終被擊退。一個即將崩潰的國家,賴于謙之力,力挽狂瀾。此後,于謙等擁立朱祁鈺為代宗皇帝,君臣一心,革除弊政,建立新軍,加強邊防,國力稍振,敵寇不敢入侵。世事無常,禍生不測。本是大好局面,突然急轉直下。景泰八年,發生了「奪門之變」。先前,于謙等將被俘的英宗迎回,奉為太上皇。景泰八年,代宗病重,權臣石亨等與太監曹吉祥密謀,「謂立太子不如復上皇可邀功賞」。幾個陰謀家擁英宗奪宮門而入,宣布太上皇複位。以「意欲迎外藩入大統」為罪名,作《謀逆律》,斬于謙於市。抄家的時候,發現於謙家「無餘資」,沒有錢。只有正室鎖的很牢固,打開一看,都是皇帝所賜蟒衣劍器。當官多年,家中居然抄不出錢來,如此清官,實在罕見。于謙一死,蒙軍再來犯,皇帝就後悔了。旁侍的官說:「使于謙在,當不令寇至此。」帝為默然。《明史》說于謙「當國家之多難,保社稷以無虞,為公道之獨恃,為權奸所並嫉」。這是成化初為于謙平反冤獄時皇誥上的話。說得非常貼切,天下廣為傳頌。我尊敬于謙,不僅是因為他家中抄不出錢來,不僅是因為他抗敵救國,力挽狂瀾,還因為他是一個偉大的詩人。讀于謙的詩,就會有一股清風,一股天地之間浩然之氣,令人激動不已。詩如其人,浩氣凌雲,是于謙的本性。于謙的《北風吹》、《詠煤炭》,還有那首極為膾炙人口的《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只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詩品、人品,輝映千古。于謙之冤較之竇娥之冤更令人撕心裂肺。第九案,名為「反間計」袁崇煥這個名字,因為金庸的緣故,廣為人知。袁崇煥像磐石,橫亘在金兵入關的路上,堅不可摧。金兵幾次撞擊,如以卵擊石,頭破血流。開創滿清大業的努爾哈赤,可謂是一代天驕。可是這位天驕,撞到袁崇煥這塊石頭上,一命嗚呼。明天啟六年,雄才大略的努爾哈赤領十萬精兵圍攻寧遠。經略高地、總兵楊麒傭兵不救。一座孤城,很少的兵力,由袁崇煥率領,英勇抗敵。這是戰爭史上一個經典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結果金兵被擊退,努爾哈赤負重傷,並於是年死在瀋陽。

這一仗充分顯示了袁崇煥的軍事指揮天才。自此,金兵聞其名而膽寒。袁崇煥升任遼東巡撫,崇禎時,再升為兵部尚書、薊遼總督。經過袁崇煥的苦心經營,寧遠、錦州一帶成為銅牆鐵壁。天啟七年,皇太極親率大兵圍錦州,被袁崇煥擊退,損失慘重。雄心勃勃的皇太極,一心要攻明,又過不了袁崇煥這一關,大傷腦筋。最終幫皇太極解開這道難題的是鼎鼎大名的漢奸范文程。歷史上,每逢國家危亡之際,就有漢奸應運而生。外來之敵,常常是懵懵懂懂摸不著路徑。一些漢奸,絕頂聰明,運籌帷幄,幫著敵國來滅自己的國家。就是這個漢奸范文程,深謀遠慮,為皇太極獻計,繞過袁崇煥,取道蒙古,以趨直隸之背。皇太極親率大軍,一路暢通,包圍北京。袁崇煥率兵入援。皇太極不敢與之正面交鋒,用范文程反間之計,四兩撥千斤,大獲全勝。現在看來,這是一個十分簡單的計謀,不知當年怎麼就瞞過了明朝皇帝和滿朝文武?金兵在被俘的楊太監面前「悄悄耳語」,說今日撤兵,與袁崇煥有密約,裡應外合,成就大事。楊太監「仰卧」,「竊聞」其言,回去報告崇禎。崇禎深信不疑,下袁崇煥於錦衣衛獄。十二月下獄,次年八月殺袁崇煥。籍其家,無餘資,是一個清官。袁崇煥不死,清兵很難入關。他是明朝的一根頂樑柱,這根頂樑柱一倒,再無人可以代替。讀中國歷史,越讀越糊塗。萬曆六年,明朝人口達六千零六十九萬人。滿清人口男女老幼統共不過百萬人。一個六千萬人的大國,經濟發達,科技先進,被一個不足一百萬人口的落後小國打得落花流水,是何原因?是因為有一大批漢奸,諸如范文程、吳三桂、洪承疇、孔有德、尚可喜之流,為其出謀劃策,統兵作戰。滅亡明朝的主力其實是漢人。他們後來雖然都升官發財,但始終是奴才,不是主子。貪生怕死,貪圖富貴,出賣自己的祖國和人民,他們是一批可恥的敗類,應當把范文程之流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可是我們現在卻在為其大唱頌歌,將其與張良、諸葛亮、劉伯溫並列為傑出歷史人物。第十案,名為「百日維新」案百日維新,轟轟烈烈一百零三天,結果慈禧發動政變,光緒被囚於瀛台,維新黨如鳥獸散,六君子被斬於菜市口。一段十分慘痛的歷史。這段歷史究竟引出了什麼教訓?其一,依照牛頓第一定律,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中國這個國家,最大特點,是質量太大。五千年歷史,積澱太厚,如泰山,更兼數億人口,決定了中國巨大的質量。如此巨大的質量,其慣性超乎想像。像一個質量巨大的星球,沿著自己固有的軌道運行,要改變其運行方向和軌道,談何容易。有一本《趣味物理學》講到如果地球突然停止運轉會怎樣,那將是一場災難,所有地球表面上東西都會被以極高的速度拋出去。因此,要想改變中國,首先必須充分認識和了解它巨大的質量所生成的慣性力。一個並無實權的皇帝,一群毫無政治鬥爭經驗的書生,二者結合,就要旋轉乾坤。康有為說:「守舊不可,必當變法;緩變不可,必當速變;小變不可,必當全變。」就是這個「速」字,導致其最終失敗。在菜市口慷慨就義的康有仁,批評其兄:「伯兄規模太廣,志氣太銳,包攬太多,同志太孤,舉行太大,……而上又無權,安能有成?」恰是一語中的。在中國,任何激烈的變革,都是不適宜的。你不可能用很短時間,猛烈地改變中國,因為它的質量太大。牛頓已經用他的科學告訴我們,這是不可能的。辛亥革命不是成功了么?採用暴力的方式,徹底推翻了滿清的封建統治。辛亥革命是否真的成功,可以討論。事實是,辛亥革命並沒有給中國人帶來福祉,它帶來的是軍閥混戰。表面上看,革命是成功了,皇帝被打倒了。蔣總統取代了清皇帝。皇帝變為總統,不過是變更了一個名詞,但專制依舊,腐敗依舊,中國人民的痛苦依舊。像是鐘擺,擺過去,再擺回來。又像只蒼蠅,飛了一個大圈,終又回到原點。「百日維新」也是一個舞台,各種精英人物,紛紛上台亮相。其中我最欽佩的是譚嗣同。比較俄羅斯人的強悍,日本人的強悍,中國人的民族性里,缺少一點剛性。有一個帖子里說到世界上挨打最多的十個國家,中國位列其中。在中國歷史上,像岳飛、譚嗣同這樣的英雄,歷代都有,但他們的下場都不大好。中國的統治者向來不大喜歡這類人,使用的方法是「槍打出頭鳥」。魯迅說:「別國的硬漢比中國多,也因為別國的淫刑不及中國的緣故。」譚嗣同說:「各國變法無不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中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引頸已對屠刀,全無怯色,何等慷慨。我們中國最需要的,就是這樣的慷慨男兒。「請自嗣同始」,五個字,如砧上鍛鋼,鏗鏘作響。十八、中國歷史上的十大黃金時代一、周朝時期「周公吐脯,天下歸心」,問後世君王,有哪個能做到周公這樣?也只有劉玄德三顧茅廬和曹阿瞞倒履相迎許諸能勉強與之相提並論了。正是在周朝,中華民族的基本禮儀規範才得以確立,並一直沿用至今,並經孔夫子整理,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二、春秋時期說春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黃金時代,更多的是從文化和思想的角度來說的,畢竟「諸子百家,坐而論道」「百家爭辯」的景觀自從春秋後,是再也看不到了,更有孔子這個萬世聖師,讓我們民族有了精神核心和道德規範。那個時代真的是中國帝國思想最為活躍的時代,那是中華民族思想上的黃金時代。三、漢武帝時代漢武帝時代也是中國帝國的強盛時代,雖然比起開元盛世是遜色了一些,可同樣值得我們懷念,擊敗匈奴交通西域夜郎,天下混於一統,再加上名臣良將輩出,法紀肅然,能不是黃金時代乎?四、三國時代三國時代同樣是一個精彩的時代,三國鼎立是這個時代的基調,一切故事都是圍繞著這個基調而展開的,曹阿瞞的雄才,劉備的堅忍,諸葛亮的智慧,關羽的忠義,孫權的老謀,周瑜的小氣,陸遜的沉穩……,都是這個時代的最好寫照。五、兩晉南北朝休閑閱讀網http://www.xxyd365.南北朝是一個混亂的時代,也是一個胡漢融合的時代,這個時代的主調是鐵與血。在這個時代里,人性一展無餘,各式各樣的人都出現在歷史的舞台上,而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活命!也正因為這樣,才有了「六州胡者敢言兵杖斬」的冉閔,有「關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蒼生望謝安」的一段傳奇,同樣也有苻堅、劉裕、跋拔跬這樣的一代天驕,當然同樣不能忘了高歡、宇文泰這對天生冤家,至於良將名士自然更不必說了,甚至還有那樣的美男子也是那樣的獨一無二,衛階居然被人看死……六、貞觀之治「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候」成為初唐時期人們的普遍追求,能登上凌煙閣,成為後人銘記的名臣,無疑是一種普遍的理想,而凌煙閣二十四相也果然為後世所傳誦,這一切當然不能忘了唐太宗這個雄才大略之主,正是他一手奠定了大唐將近三百年基業,更一手成就了大唐天可汗的威名。七、開元盛世休閑閱讀網http://www.xxyd365.毫無疑問,唐玄宗時代的開元盛世無疑是中國歷史發展的頂峰期,文治武功都很完美,民族尊嚴也是這個時候最高,中國的天可汗地位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達到頂峰的,整個亞州被中國和大食這兩大帝王國所佔據,中華帝國的聲勢也是空前絕後的,前人沒有做到,後人也沒有做到,只有唐朝做到了。那個時代的人們是鮮活的,是尚武崇文的,身上都有著戰士的血液。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這個時代,這是一個光輝時代,一個民族的光輝時代。八、宋真宗至仁宗時期之所以說這段歷史是黃金時代,和春秋一樣,同樣是基於文化基礎上說的,這個時代主要是天才太多,群英輩出,燦若星空,成為中國文化的柱石,歐陽修、王安石、三蘇、司馬光、曾鞏等後來都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不朽的傳奇。九、戰國時期休閑閱讀網http://www.xxyd365.如果說春秋時期是思想家的黃金時代,那戰國就是武將與謀士的黃金時代,求賢若渴恐怕是後世永遠也無法做到的,註定只能存在於士子們的夢想中了。十、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過去教科書告訴我們:中國在1949年以前是一個黑暗社會。可事實並不是這樣,至少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是一個黃金時期,至少在1937年以前是這樣,大師比比皆是,各方面的人才相繼湧現,形成人才群體,光是大學校長就有蔡元培、梅貽琦、張伯苓等,試問當今大學校長,有誰能像以上諸公受到學子的普遍尊重?更不用說其他教授。特別是梅貽琦的「大學者,非新建大樓之謂者,乃大師之謂也」,我敢說,現在的大學校長沒有一個能說出這番話來,因為沒有一個人能達到梅貽琦校長這樣的境界。那個時代,現代民主憲政框架已基本建立起來,經濟也開始飛速發展,民眾享有充分的自由,新聞界也沒受到控制,基本上能發出自己的聲音。中國古代十大忠臣:中國歷代名將忠臣實在是太多了,不論皇帝如何,在他們身邊總是有一些忠心耿耿的臣子,不怕觸怒聖心,一心為民,這裡就有幾位我們最為熟識的忠臣:諸葛亮、魏徵、寇準、包拯、文天祥、于謙、海瑞、史可法、鄭成功。。。中國古代十大名將1、 孫武世界第一兵書《孫子兵法》的作者,中國乃至東亞軍事學之父,率三萬卒入郢(ying,楚國的都城,今湖北江陵縣北),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蹟。2、 吳起亞聖,其治軍思想對後世產生重大影響,戰國第一名將。軍政兩道奇才,戰國早期改革家之一。3、 李靖唐初第一名將,《李衛公兵法》與《唐太宗李靖問對》的作者。騎兵戰天才,其對突厥的決定性勝利,間接導致了阿拉伯帝國的瓦解與羅馬帝國的滅亡。4、 孫臏5、 韓信6、 李世民7、 岳飛8、 曹操9、 陳慶之南北朝第一名將。帶七千騎兵殺入洛陽,期間陷城四十七,北魏數十萬大軍皆潰。晚節不保,但考慮到純屬不可抗拒力(發洪水),且回到粱朝便以一萬兵全殲侯景七萬大軍,只剩他老哥一個,列為第九當之無愧(小陳和岳聖一樣攤上這麼個主子,功業不濟,命也)。10、 項羽中國古籍十次厄運(1) 秦始皇焚書坑儒(2) 項羽縱火攻秦宮(3) 漢王莽焚典籍(4) 董卓發亂燔盪洛陽(5) 劉石亂華洛陽再燔(6) 梁元帝悉焚天府書(7) 安史叛亂掠長安(8) 靖康之亂,金人劫典籍(9) 清帝(10) 八國聯軍洗劫北京城中國古代十大美女簡介一、西施二、楊玉環三、王昭君四、貂蟬五、陳圓圓六、花蕊夫人七、蕭皇后八、卓文君九、趙飛燕十、香妃中國歷史上十大王朝:周秦 漢 晉 隋 唐 宋 元 明 清中國十大影響世界的歷史名人:1.孔子 2.秦始皇 3.成吉思汗 4.毛澤東 5.孟子 6.隋文帝7.老子 8.岳飛 9.祖沖之 10.蔡倫中國十大美男:潘安衛玠蘭陵王子都嵇康呂布韓子高宋文公宋玉鄒忌中國古代十大兵法(1)《孫子兵法》(2)《孫臏兵法》(3)《吳子》(4)《六韜》(5)《尉繚子》(6)《司馬法》(7)《太白陰經》(8)《虎鈴經》(9)《紀效新書》(10)《練兵實紀》十大賢君漢高祖劉幫、漢光武帝劉秀、魏孝文帝元宏、唐太宗李世民、周世宗柴榮、宋太宗趙匡胤、成吉思汗鐵木真、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爾哈赤、清聖祖玄燁。大昏君蜀後主劉禪、吳末帝孫皓、宋前廢帝劉子業、北齊文宣帝高洋、陳後主陳元秀、隋煬帝楊廣、宋徽宗趙佶、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元順帝妥歡貼睦爾、明熹宗朱由校十大忠臣諸葛亮、魏徵、寇準、包拯、文天祥、于謙、海瑞、史可法、鄭成功、林則徐十大奸臣呂不韋、董卓、司馬昭、侯景、李林脯、安祿山、蔡京、秦會、嚴嵩、吳三貴十大名將孫武、吳起、孫臏、項羽、韓信、李廣、郭子儀、岳飛、戚繼光、袁崇煥十大太監姥曖、趙高、蔡倫、高力士、李輔國、童貫、鄭和、劉瑾、魏忠賢、李連英十大美人妲己、褒姒、西施、卓文君、王昭君、趙飛燕、張麗華、楊貴妃、花蕊夫人、香妃十大名妓綠珠、關盼盼、薛濤、李師師、蘇三(玉堂春)、李香君、陳圓圓、董小宛、傅彩雲(賽金花)、小鳳仙十大俠客專諸、豫讓、聶政、魯仲連、侯贏、荊軻、朱家、郭解、王著、王五十大辯士晏嬰、鄒忌、淳于髡、張儀、蘇秦、酈食其、蒯通、陸賈、紀曉嵐、曾紀澤中國十大文豪是:莊子、屈原、司馬遷、曹操、杜甫、韓愈、蘇軾、關漢卿、曹雪芹與魯迅。十大古代名曲:分別為《高山流水》、《廣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和《陽春白雪》。
推薦閱讀:

楊鈺瑩46歲,至今無人娶,這個男人可能是最大的罪人!
民族英雄還是千古罪人,歷史上的張學良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高情商人士所具備的11條人際關係準則,不懂第7條常得罪人
吳三桂是歷史的罪人,還是歷史的功臣? 【貓眼看人】
什麼樣的命理容易得罪人

TAG:中國 | 歷史 | 中國歷史 | 聖人 | 冤案 | 十大 | 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