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與養生+五行本論與精氣神三寶+五色、五味、五臟、五官與五行與保健食品的關係+五行相生相剋解析+五行體質的區分+五行相生次序究竟是怎樣的?

中醫講究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在人體中分別對應肺、肝、腎、心、脾五臟。五行平衡、五臟調和,才能維持人體的健康和氣血旺盛。而「五行虛弱」在中醫里並不一定指五臟有重疾,還包括很多被忽略的「亞健康狀態」。金→肺金對應肺,與呼吸道疾病相關,如有呼吸急促、胸悶、咳嗽、喘息、語音低微等癥狀時,就需要養肺了。肺最強時間:7:00~9:00肺最弱時間:21:00~23:00強肺關鍵詞:潤●白色食物可讓肺強健起來。如百合,可潤肺止咳,對呼吸道的調養效果最好。此外,白蘿蔔、白木耳、白芝麻也有生津潤肺的功效。中醫養生法呼吸吐納:柏樹可清肺安神,每天上午8~10時或下午3~5時,在柏樹下用鼻子吸氣、嘴呼氣,共做12次,長期堅持具有補充肺氣不足的作用。兩款食療法羅漢果茶羅漢果1個,將其切碎,用沸水沖泡10分鐘,不拘時頻飲。秋梨膏秋鴨梨500克,紅棗200克,生薑50克,蜂蜜250克。將鴨梨去皮,切成小丁,加適量水燒開,用小火煮30分鐘;生薑切成片與紅棗用同樣的方法煮成湯,過濾去渣。然後把鴨梨湯,棗、薑湯,蜂蜜一起用小火煮5分鐘即可。因為羅漢果、秋梨的金氣最重,且有極強的藥性,可使肺功能迅速強壯。木→肝木對應肝,肝開竅於目,木資充盈才能眼睛明亮,如有情緒易激動、煩躁不寧、胸脅隱痛、視力急劇下降等癥狀時,就需要養肝了。肝最強時間:1:00~3:00肝最弱時間:13:00~17:00強肝關鍵詞:舒●肝怕勞累,肝氣最弱的這段時間一定要注意休息,如果必須工作,則至少每隔1小時讓眼睛休息5分鐘。中醫養生法按摩「阿是穴」:「阿是穴」即「哪裡疼痛哪裡就是穴位」。中醫認為,痛則不通,通過手指對疼痛部位快速而有節奏地輕輕點揉,可緩解肝部痙攣、疼痛和不適。食療法取靈芝、女貞子、黃芪、甘草、刺五加各適量,製成茶包,開水沖泡飲用。具有保肝、抗衰老的功效。水→腎水對應腎,如有腰膝酸軟、水腫、尿頻、記憶力減退、易感風寒、無故大量脫髮等癥狀時,就需要養腎了。腎最強時間:5:00~7:00腎最弱時間:23:00~1:00強腎關鍵詞:藏●調節不良情緒,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盡量做到含而不露,遇到不順心的事,儘快放開。此外,在腎臟最弱的時間,不要熬夜,以涵養精神。中醫養生法唾液滋養:將舌頭伸到上牙外側,上下左右攪動,讓唾液漸盈滿口,然後分3次咽下,每天早、晚各做1次。食療法醋泡黑豆補水療虛,是中醫治療腎陰虛的「黃金方」;吃魚最為助腎,因為魚肉不但可以健腎,還能穩定情緒、增強記憶力和判斷力。火→心火對應心,心主血脈,如有心悸、胸悶、失眠、健忘、煩躁,甚至心前區疼痛等癥狀時,就需要養心了。心最強時間:11:00~13:00心最弱時間:21:00~1:00強心關鍵詞:養●如有需要耗神思考的工作,可利用中午時間進行,此時心力最強;心臟先天較弱者宜早睡,睡前宜喝杯胡蘿蔔汁或西紅柿汁來養心。中醫養生法踏豆按摩:取綠豆500克,用鐵鍋以文火炒熱後倒入盆中,待溫度適宜時,將雙腳洗凈擦乾踩踏綠豆,可於每晚睡前1小時踩踏30分鐘左右,具有強心安神的功效。按壓肚臍:肚臍即神闕穴,每晚睡前用食指按壓5~7分鐘,可斂心靜氣、安然入睡。食療法取枸杞子30克,炒酸棗仁40克,五味子10克,開水沖泡,代茶飲,具有養心安神的功效。方中酸棗仁、枸杞子具有養心血的作用;五味子具有斂心氣的作用。土→脾土對應脾,暴食傷脾,如有腹脹、腹瀉、倦怠、氣短、韌帶和肌肉鬆弛、身體水腫等癥狀時,就需要養脾了。脾最強時間:9:00~11:00脾最弱時間:19:00~23:00強脾關鍵詞:補●脾弱者可把午飯的時間提前到11時,此時脾氣最旺,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最得力;晚飯1小時後吃1個甜性水果可健脾。中醫養生法腹部刮痧:腹部刮痧,可幫助蠕動亢進的腸胃恢復正常,讓臟腑陰陽得到平衡。隔姜艾灸:用薑片將艾炷和穴位隔開施灸,可以調順脾胃、溫胃止嘔、理氣止痛。食療法赤小豆鯽魚湯具有健脾去濕、利尿消腫的功效,為時下較合適的湯品,同時亦適用於濕熱症、消化不良、小便不暢等症。赤小豆約90克,洗凈、泡浸半小時左右,把鯽魚洗凈、去內臟,亦可放置鍋里加生油稍煎片刻。然後一起放入瓦煲里加清水煲煎。銀耳、白果、卿魚等可加醬油佐膳用。五行養生操三式中醫認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構成,而這相生相剋的五行又都有與之一一對應的顏色、動物、器官和內臟,並以其獨特的方式影響著人體內「氣」的運行。不妨試試這三種養生操。改善泌尿系統的猴式操作用:中醫認為猴與五行中的水以及身體里的腎、膀胱相對應。這套養生操使肢體時而舒展、時而收縮,調動起許多組肌肉,可以避免水在體內的滯留,並有助於尿液的排泄。做法:站立或坐下,深深吸氣,將自己想像成一隻猴子。甩掉鞋和外套,像猴子那樣蜷縮起身體蹲坐在地上或沙發上,一會兒跳到這,一會跳到那,一會兒又用雙臂將身體懸吊在空中……再學猴子那樣撓撓頭、撓撓腰。幫助消化的熊式操作用:在中國傳統觀念中,熊與五行中的土以及身體里的脾、胃相對應。這套養生操可以健脾養胃,放鬆橫膈膜,改善包括食道、胰腺在內的整個消化系統。做法:先靜立不動,深深吸氣,將自己想像成一隻熊。隨後將胃部向前挺,雙臂斜垂於身體前方,手心轉向里側。以這一姿勢緩慢前行,同時在意識中始終想著熊的形象。促進血液循環的龍式操作用: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與五行中的火和身體里的心臟、小腸相對應。這套靜止的養生操要求支撐身體的那條腿努力保持身體平衡,而這種腿部肌肉的細微收縮與擴張有利於靜脈血的迴流,可以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對消化系統也有好處。做法:靜立不動,深深吸氣,將自己想像成一條龍。曲膝提起一條腿,兩手擺出龍爪狀,雙臂抬起,使一隻手的手心轉向下,另一隻轉向上。這種高抬雙臂的姿勢會加重心臟的負擔,假如心臟有毛病的話,可以不必抬得太高。一、中醫經典上關於五行的論述《黃帝內經》是我國最古老的關於生命學的書,內容十分豐富,傳統中醫多有引用。因為記述的是實踐經驗的總結,有一定的道理,直到現在仍不失實用價值。與五行有關的如:「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陰陽應象大論)「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cou)理以密(皮膚紋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生命。」(生氣通天論)「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陰陽應象大論)「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或軟,四時五臟,病隨五味所宜也。」(藏氣法時論)二、五行列表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五位 東 南 中 西 北五時 春 夏 長(季)夏 秋 冬五氣 風 熱 濕 燥 寒五化 生 長 養 收 藏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五色 青 赤 黃 白 黑五性 曲直 炎上 稼穡se 從革 潤下五神 魂 神 (意)志 魄 精五志 怒 喜 思 憂、悲 恐、驚五官 目 舌 口 鼻 耳五臟 肝 心 脾 肺 腎五腑 膽 小腸 胃 大腸 膀胱五體 筋 氣、脈 肉 皮、毛 骨、血五華 爪 面 唇 毛 發五聲 噓 呵 呼 四 吹五音 角 征 宮 商 羽五常 仁 禮 信 義 智五志傷臟 怒傷肝 喜傷心 思傷脾 憂傷肺 恐傷腎五志勝志 悲勝怒 恐勝喜 怒勝思 喜勝憂 思勝恐五氣傷體 風傷筋 熱傷氣 濕傷肉 燥傷皮 寒傷血五氣勝氣 燥勝風 寒勝熱 風勝濕 熱勝燥 濕勝寒五惡 肝惡風 心惡熱 脾惡濕 肺惡燥 腎惡寒河洛數 三、八 二、七 五、十 四、九 一、六三、根據五行來進行四季養生1、春季自然特點:天氣變暖,生機萌發,推陳出新。養生要點:流暢生氣。起 居:夜卧早起。情 志:情懷舒暢。飯 食:忌冷、粘、肥僻之物,少飲酒,減酸增苦。進 補:宜服益氣升清之品。運 動:散步緩行,觀賞園林。衣 著:少去上衣,稍冷即加,老年人不可頓去棉衣。用 葯:性稍涼,落飲食,忌2、夏季自然特點:天氣炎熱,萬物生長。養生要點:益氣生津。起 居:夜卧早起。情 志:神清氣和。飯 食:清淡質軟,易於消化,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少吃油膩食物,減辛辣增咸。進 補:宜用清暑養陰生津的調補方法。運 動:散步快行,游森林公園。衣 著:短衣短褲,涼爽為宜。用 葯:不偏寒不偏溫。3、秋季自然特點:秋高氣爽,豐收季節。養生要點:氣血平和,神氣收斂。起 居:早卧早起。情 志:心情寧靜、平衡,不急不燥。飯 食:適當補充一些養陰防燥、滋陽潤肺之食品,減辛辣增甘。進 補:宜用清暑養陰生津的調補方法。運 動:氣候宜人,適當加強鍛煉,如慢跑,秋遊,爬山,登高望遠等。衣 著:「秋凍」,秋季日夜溫差大,應隨氣溫變化增減衣服為宜。用 葯:滋陽潤肺之葯補。4、冬季自然特點:天氣變冷,萬物收藏,固而不泄。養生要點:潛藏精氣。起 居: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情 志:便老若匿。飯 食:適當食補,減苦增酸。進 補:宜服滋補精血之劑。運 動:養生為主,注意適當的呼吸新鮮空氣。衣 著:暖足涼腦,溫背避寒,先加褲後加衣。用 葯:去寒就溫,忌用汗法,宜服藥酒,調理腎氣。1、根據病人的臉色望診脾胃不適的,臉色呈黃色。肺不適的,臉色呈白色,也就是說臉色蒼白沒有血色。腎不好的,臉色呈青色。肝臟不好的,臉發黑,你看喝酒過度的臉都發黑。心臟不好的,臉發紅。2、五種口味也能進行初步診斷脾胃不好,喜歡吃甜食。肺不好,喜歡吃腥辣的,象火鍋。腎不好,喜歡吃鹹的。肝不好的,喜歡吃酸的。心臟不好的,喜歡吃苦的,象苦瓜。3、根據五種表情判斷脾胃不好,表現出的是愁,你看他老皺著個眉頭,兩手抱著個肚子。肺不好的,給人的感覺是思,他那老在想著事情。腎不好的,給人的感覺是恐。肝不好的,表情是火,常言說肝火旺。心臟不好的,是喜,老是那麼高興。4、根據面容診斷腦門長小東西,紅點什麼的,心肺功能肯定不好。眉毛之間鼻子最低的地方長豆豆或脫毛什麼的,那是肺功能不好,兩個眼眉從中間分開,前半個用手按一按,覺得疼,那說明肝功能下降。鼻子上半部分是肝,兩側是膽,鼻子尖是脾,兩邊鼻豆是胃,嘴唇周圍是男女生殖系統。眼袋是小腸,往下是大腸。耳朵前面這塊臉,髮際往下這塊臉,如果有明顯發暗發青,那麼腎功能有問題。下巴有問題或長豆豆,或摸一摸疼,那是腰間盤突出,或腰肌勞損,腰酸背痛就反應在下巴這兒。心肺功能還管著手上六條經絡,心肺功能不好,兩條肩膀就發沉。腎臟管著腿上六條經絡,同時又管著腦袋管著頭部。中醫講了,腎走骨,骨走髓,髓走腦海。五、東方養生思想的精髓東方養生的重要指導思想,就是防患於未然。「防患於未然」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思想。如在政治上有「聖人不治已亂治未亂」的觀點,在傳統醫學上主張「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意思是最好的醫生是預防疾病的發生,防患於未然。即注意平時的養生,在疾病露出一點癥狀,病人還沒有感覺到的時候,就能及時發現處理,而不是等到疾病發作之後才去補救治療。任何疾病的發生都是從未病到已病,從輕到重。注意日常養生,防止各種致病因素引起疾病,就是治未病。等到病發、病重再去治療,顯然已經是下策了。傳說扁鵲第一次見蔡桓公,一眼就看出蔡桓公有隱患,而蔡桓公自己尚懵然不知,以為自己健康無恙,無視扁鵲的警告。最後病入膏肓,不治身亡。扁鵲可謂上工也。金木水火土,五行,分別代表人的五臟。土代表脾臟,金代表肺,水代表腎臟,木代表肝臟,火代表心臟。 中醫又講了,五臟又管著六腑。脾管著胃,肺管著大腸和皮毛,腎管著膀胱,肝管著膽,心管著小腸。中醫經常講脾胃不和,人們經常說肝膽相照,他們倆是經常連在一起。中醫講究一個輪迴,一年四季一個輪迴,一天24小時一個輪迴,陰陽五行也有一個輪迴。它有一個相生的作用,土生金,為什麼說呢,因為從土的表面往下挖,往下挖,就挖到金屬,金又生水,再往下挖就是地下水了,水又生木,因為地面上的花草沒有了水就活不了了,木又生火,從遠古時期到現在都是取木生火的,火又生土,所有的木經過火燒了之後,都變成灰又回到了土裡,所以火又生土,那麼五臟六腑也是相生的。你看脾胃舒適,那麼肺大腸也舒適,腎膀胱也舒適,肝膽也舒適,心小腸也舒適,這樣一個人就健健康康的,他都相生。中醫、五行理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東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五行與養生(3)——吃喝拉撒睡五行與養生(3)在中醫食療養生理論中:中醫食療將五行及人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來補充陰陽學說。「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運動方式。我國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係。中醫用五行來解釋生理病理上的種種現象。即五行(木、火、土、金、水),木養肝、火補心、土益脾胃、金潤肺,水補腎。據歷代文獻資料記載,中醫辨證施治平衡陰陽調理,在用藥上也十分講究,不經「炮製」只是草,不能稱為「中草藥」,而藥引更具有引經作用,增強療效作用、解毒作用、護胃作用、矯味作用,兩者是互相關聯的不容分離開來。食療也具同樣道理。五行相生的規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剋的規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例如,正常時土克水,若土氣虛弱,或水邪泛濫,水就反過來侮土。《尚書?洪範》記述的是周武王與箕子的對話,其中談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在中醫食療養生理論中,根據五行(木、火、土、金、水)學說,把自然界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綠、紅、黃、白、黑)與眾多的事物屬性聯繫起來。說明人與大自然的關聯。把自然界五味(酸、苦、甘、辛、咸),酸入肝、苦入心、甘(甜)入脾胃、辛(辣)入肺,咸入腎。把自然界五色(綠、紅、黃、白、黑),綠色入肝經、紅色入心經、黃色入脾經、白色入肺經、黑色入腎經。五種顏色各入不同的臟腑,《黃帝內經》中說:綠色養肝、紅色補心、黃色益脾胃、白色潤肺,黑色補腎。各有不同的作用。不同顏色的食物,它養生保健的功效是不盡相同的。不同顏色的食物,屬性也是不相同的,歸經也不同。五走:即酸走筋,辛走氣,咸走骨,苦走血,甘走肉。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五宜:五類谷、肉、果、菜適合於五臟病的,稱為五宜。語出《靈樞?五味篇》。五類谷、肉、果、菜適合於五臟病的,稱為五宜。如脾病宜食秔米飯、牛肉、棗、葵。心病宜食麥、羊肉、杏、薤。腎病宜食大豆黃卷、豬肉、粟、藿。肝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宜食黃麥、鵝肉、桃、蔥。五宜的說法遷就五行學說,其中可能有的有些道理,但多數是牽強附會的,就像中草藥不經「炮製」就是草,食物也是這樣,不同的烤制營養成分保留都不一樣,知道這些知識就可以了,千萬別進入「知識障」。人生活在天地之間,自然環境之中,是整個物質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應和大自然融為一體,自然界的植物五顏六色,接受陽光雨露的滋潤生長,為萬物之靈的人提供了食物來源。人體五臟與大自然的五色有著密切的關聯。白領流行"中醫五行養生說" 自製養生湯調節體質「冬天屬水,對應腎,就得多吃黑豆、芝麻這類黑色食物補腎,還要穿黑色衣服……」日前,白領張小姐聽了同事從網上現學現搬的建議,雖然半信半疑,卻仍然照辦了。 「中醫五行養生說應該是有道理的吧! 」她表示。隨著冬至將近,許多論壇上的「中醫五行養生帖」廣受白領歡迎,不少人的理由是「用五行理論判斷自己體質、再對應不同顏色的食物調養,這種方法簡單易行」。對此,專家表示,在中醫理論中,確有以五行的特性來分析研究機體的臟腑、經絡、生理功能的五行屬性和相互關係,但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白領冬季養生調理還須請專業中醫師把脈開方,切勿盲目根據網上養生帖照葫蘆畫瓢。網店自製養生湯劑調節體質建議:應由專業醫師作判斷[案例]蘇小姐昨天剛收到網店快遞來的養生湯劑食材。按照這家專售自製養生湯劑的網店賣家提供的調體質方子,蘇小姐這已經是立冬後第三次向其購貨,與男友每日一劑。「我和男友都是偏陰體質,按照網站上的『五行』理論,容易相剋,易招惹是非口舌,並且對互相的健康不利,容易招致寒痹、骨節冷痛等疾病,最好調『陽』一些。」蘇小姐表示,店主開給她的方子里有枸杞、沙參等物,服用後確實覺得不像以往那般心煩少眠、口乾咽燥了。[現象]進入冬季,不少出售養生食材的購物網站及網店賣家生意火爆。在某大型購物網站上輸入關鍵詞 「養生」,搜索結果多達405452條。不少網店將 「中醫五行說」作為一種簡單易操作的養生概念向買家大力推廣,在商品頁面上貼出諸如 《如何快速判斷自己的體質》、 《四類體質養生妙法》等介紹,同時提供 「有針對性」的滋補方案,並出售所需湯劑原料及食材,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專家點評]上海市中醫醫院主任醫師朱凌雲表示,五行在中醫理論中確實是治療的手段之一,也是調理體內環境的方法之一。中醫的靈魂是平衡論,按五行學說里的相生相剋原理,金木水火土也對應五大臟腑系統,人的內臟平衡,身體就會健康。不過,朱凌雲主任醫師建議,最好由專業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和望聞問切來判斷,給出專業的養生建議。如果根據網上軟體通過生日測算體質,或是僅在網上通過簡單的文字描述而讓人給自己開養生方,其準確度與安全性令人存疑。補心佳品反加重心火旺建議:常用食材也不能亂吃[案例]臨近年底,在一家公司擔任行政總監的朱女士最近工作特別忙碌,偏偏下屬經常忙中出錯,讓她疲於應付,還出現了口腔潰瘍、口乾、尿黃、心煩易怒等癥狀。經中醫診斷,她是典型的心火旺。朱女士想起紅色食品在五行中有養心入血一說,於是買了大量紅棗干吃、熬湯、泡茶等等。沒想到幾天下來,癥狀非但沒有減輕,反而有所加重。她很納悶,「紅棗是典型的紅色食物,應該對心臟有益,為什麼卻收到了反效果呢? 」[現象]在不少白領看來,「青入肝、赤入心、黃入脾、白入肺、黑入腎」,這種以食物顏色對應五髒的原理是最簡便安全的中醫五行養生法。比如肺色是白色,屬秋天,所以白色的食品有補肺作用,因此秋天應適當多吃白果、百合等白色食品。記者在一些購物網站看到,進入冬季後,因為五行中有「冬季主水」的說法,對應的人體器官則是腎,不少網店中對補腎養腎有益的黑芝麻、黑米、黑豆、何首烏、熟地等黑色食品格外熱銷。[專家點評]朱凌雲主任醫師表示,中醫大致把人的體質對應五行:脾虛的人往往臉色泛黃,可以多吃芡實、山藥等黃色食物;腎虛者往往臉色發黑,多補充黑芝麻、桑葚子、黑米、黑豆、黑木耳等黑色食物最佳;有肝病的人則常常臉色發青,需要多吃黃瓜、綠葉蔬菜;肺病者較多臉色發白,可以多吃百合、姜、梨子等白色食物;心臟不好的人可以適當補充紅棗、紅豆、桂圓等紅色系列食材。但他提醒市民,這些食物和藥物都不能一概而論,仍須按照自己體質及需求來「對症下料」。比如在中醫五味里,百合與生薑都歸於肺,但生薑性溫,常常被用來治療呼吸道疾病,而百合則屬涼性,養肺生津,兩者效果截然不同,如果使用不當,容易適得其反;同樣,紅棗是女性常用的補品,紅棗根據顏色分時入心,血虛、心神不寧者吃紅棗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如果心火旺的人吃了紅棗不僅不能改善病情,還會加重。「不清不潤不養」緣於不分體質建議:勿全盤拷貝網友建議[案例]在南京西路一家市場諮詢公司擔任前台的趙小姐,最近和同事們都迷上了某論壇里一名網友的養生帖。該網友稱,自己是理工科院校的畢業生,畢業後出於愛好而自學中醫,通過葯膳、按摩等多種方式將自己調理得「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小10歲」。趙小姐正苦於腰膝冷痛,舌苔白滑,向這名網友諮詢。對方非常熱情地表示,「我以前也有過這種情況,是典型的陽虛體質」,建議她多吃羊肉、韭菜等性質溫熱、補益腎陽之物。趙小姐參照後卻發現全無效果,身體反而更難受了。[現象]記者看到,在籬笆、ONLYLADY、天涯等著名論壇上,這類網友現身說法的養生帖由於簡單易懂、切中實際而經常會形成熱點。如天涯網上一則《我的體驗與經驗:草本養顏+普洱茶瘦身》的帖子就被網友瘋狂轉載,回帖數萬之眾。部分帖子還由此被出版社相中,結集成書,如大賣的《31歲小美女的養顏經》等。不少「自學成才」的發帖者更熱心地為網友提供養生建議,但其實部分建議也只是發帖者 「道聽途說」而來,讓不少盲目「依葫蘆畫瓢」的網友頻頻「吃藥」。[專家點評]日前一項白領生活形態報告顯示,目前白領中濕熱、陰虛、陽虛的體質特徵比例很高。其中,64%的白領時常感覺自己不夠清爽,總是覺得渾身很燥,容易上火和便秘;44%的白領認為自己不滋潤,容易疲勞,皮膚水分保持也不好;44%的白領認為自己一直無法達到過去的理想狀態,任憑吃再多補品也養不回去。但不少白領認為這種狀態不是疾病,不願諮詢醫生,而是熱衷在網上搜索各種過來人的養生經驗,然後「拷貝不走樣」。上海岳陽醫院中醫專家周德明表示,調查報告中這些不潤、不清、不養的問題歸根到底都與不分體質亂補有關。比如不少女性有手腳發冷的情況,自以為是陽虛,但其實相當一部分女性並非陽虛,而是陽氣鬱結在內,不能通達到四肢。如果隨便用補陽的膏方,就會越補越糟糕。他表示,只有先了解體質,才能在飲食和治療上做出正確的選擇。如針對陰虛該滋潤、陽虛要溫養、濕熱要清火,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飲食方案,而在傳統的漢方草本食材中幾乎都可以找到針對性的調理方法。「一身黑」以此補腎建議:心理暗示切勿過頭[案例]在漕河涇一家外企工作的張小姐是腎虛體質,入冬後更經常感覺手腳冰冷、腰酸乏力。她看到某五行養生類網站上說,腎主水、對應的色彩為黑色。於是,她把原先五彩繽紛的服飾全塞進衣櫃最深處,統統換成黑色系,認為這樣也可以 「間接補腎」。而本市某銀行放貸科科長Carol一貫是行里的明星員工,隨著指標越來越高、壓力過大而出現了亞健康狀態。她在網上查到自己五行缺木,就根據網上建議買了一打深綠、淺綠、灰綠的衣裙,每天輪換著穿,只吃綠色蔬菜,見體質毫無起色,便諮詢有中醫學術背景的心理師,該怎樣調整自己的日常生活從而符合五行平衡。[現象]「有些員工一旦生病,就歸咎於辦公室方位不佳或是團隊相衝」,在上周雙休日舉行的一場人力資源會議上,不少人事經理交流後發現這種現象並不鮮見。 「有些愛美女性冬天穿薄絲襪,凍感冒了卻非說是因為和同事五行相剋,還買來貔貅 『壓陣』」,某消費品企業人事經理朱小姐對此頗為頭疼。同時,部分白領通過個別網站推出的所謂 「五行測算軟體」,在服飾、器具甚至家居裝飾上選擇與自己體質相對應的色系,認為這樣也能起到養生保健的效果。[專家點評]上海市心理諮詢中心張醫生表示,此類情況臨床上也時有遇見。其實,這種做法也是一種心理暗示,類似心理安慰劑,希望通過改變一些習慣來讓自己的生活往更好的方向發展。但這種做法一旦過度反而會影響正常的工作和休息。對於類似Carol的這類就診者,張醫生就在為她進行心理諮詢的基礎上,開了養心安神的葯調理,而非一些網站上聲稱能增加 「木」性的藥物。「近年來,在白領中確實掀起了一股中醫五行陰陽熱」,上海岳陽醫院中醫專家周德明表示。最近一場中醫論壇上發布的有關 「中國白領文化歸屬」的調研報告顯示,一些高薪優職的海歸白領,更對中醫抱有濃厚興趣。做SPA時偏愛經絡按摩、減肥也要嘗試針灸療法;飲食起居注重傳統的養生之道……白領對了解中醫和傳統文化精髓感興趣是好事,但這種探索應適度,不應入迷到以此作為衣食起居等的通用標準。五行本論與精氣神三寶吳自然老師於2007.6.15講於民間中醫講堂今天和大家講一講《醫理真傳》裡邊的東西。先講一講五行吧,五行本來是什麼意思?「五行」----我們不是在講五運六氣嗎?五運六氣本來是天地自然界的,但是在我們的身上,我們的體內也存在著五運六氣,也就是說五臟六腑的氣機運化,產生的氣機運行規律,這個就是我們本體的五運六氣,我就講內在的五運六氣。本來這個六氣,也就是說六腑運行之氣,它原本於五行,本於五髒的水火合化之氣。寒乃水之氣,這個六氣首推寒氣,寒是水氣;熱,是火之氣;燥,屬於金之氣;濕,是土之氣,屬土,脾土;風,屬於厥陰木之氣;還有一個屬火的,火氣,但是這個火它本來是與這個熱同源的,所以說以少陽之木氣,少陽屬火嘛,它是從元火過化,元火就是前邊我給大家講過的真陽之火,真陽之氣,從元火合化,它是根於少陰的,源自少陰的水火合化,由陰起陽,水火合化的時候,少陽之火由陰起陽,由臟腑之下里,也就是說我們的元海之處,慢慢地由下到上面,然後再由心肺的氣輸功能,然後再疏布到我們的膚表,所以說「火熱同源」。我們每一個人,他是稟賦的天地正氣,正因為有了這個天地沖和之氣,我們才得以生,生生立命。我們每一個人居於天覆地載之中,而息息潛通,所以說我們的生理機能,我們身上的五運六氣,就與天地互相參合。但是,要怎樣去認識我們體內正常的氣化生理?當然了,這個就應該要效法自然,我們就得要求之於天地。所以<<內經>>上說:在天為氣,在地則成形。這個「氣」是用來充盈形體的----氣以充形,而這個形體這反過來囿氣,這個囿氣就是載氣,就相當於地載,天覆地載,形以囿氣,這個是形氣的相互作用。就在這個形氣的互載之中,我們的機體自然它就具備了天地氣機交合自然的氣化之理,原本這個天地攸分原本是一體的,所以說六氣本於五行。<<內經>>上說,寒暑燥濕風火,是天之陰陽也,所以說三陰三陽上以奉之,而木火土金水五行,是地之剛柔也,而生長化收藏下以應之。但是這個地五天六者,因火熱同源,所以說天之暑,就是火熱的意思。我們人的三焦,賴命門之火,熏蒸為氣,所以根於少陰,由里起表,而真陽之火,能融通內外,所以三焦疏行之水,在我們的體內,就得陰陽合化,得煎為油,所以天六地五而人亦應之。這個就是我們人體的五運六氣,也就是說人體效法天地,息息相關,在大自然它有五運六氣,而在我們每一個人的人體,也有這個根於氣化水火合化的氣化機理,在人身上也存在著五運六氣的變化。如果要知道五行六氣它的元氣,就應當知道我們人身臟腑的元氣,在這個時候我們的生理才能得知,我們才能感悟自身的真正的氣化機理。更要知道它的水火合化之妙,這個水火不單指心腎,我前天給大家講過,這個水是真陰之水,而這個火是真陽之火。也就是說,我們稟於父母的二五交媾,兩個五行的精氣交媾,陰精和陽氣,這個就是我們立命之根,也就是說真陰真陽相互合化的源頭。所以說,要知道合化的氣化之妙,這個病機的變狀,也就是說由水火合化產生的偏及,偏於脾臟就有脾陰脾陽,脾的運化它就會產生相應的變化,這個就是病機的變狀。而產生的這個邪氣,也就是說合化相偏產生的寒熱,隨著氣機的升降開闔,就會產生寒溫盛衰的傳變,當然了,還要結合外邪。所以說病機的變狀,氣機寒溫盛衰而相變,也盡可以推求。所以說,我們應當知道五行六氣它的元氣,而且更應當知道人身五臟六腑的元氣,這樣才能真正知道氣化的生理,知常達變。所以說這個五行為體,六氣為用,也就是說臟腑,以臟為體----臟是藏精的,但它所藏的精中含有真陽,當它的真陽合化真陰自然發動的時候,精就化氣,這個氣機就傳遞六腑,六腑的功能它就正常了,所以說六氣為用,五行為體,這個就是臟腑的體用關係,也就是五行六氣的體用關係。它承參天合地之道,也就是說它隨時和天地五行六氣變化是相適應的,所以說「效法天地之真」。我們正常人體的五運六氣和天地相參,我們真正能夠靜心體悟,就能感覺到,就能夠求出我們自身的五運六氣,但是它的氣機合化的妙處,還是根於真陰真陽的相互合化,如果真陰真陽它的合化一旦產生偏極,作用於每一個臟腑的時候,那麼所傳及的這個臟腑就會產生偏寒偏溫,它表現出來的這個元氣就是寒溫。隨著合化偏極它的程度不同,就反應出了寒溫變化的盛衰不同。它不斷的傳變,所以我們要把握真陰真陽的合化的變化,然後再按照臟腑功能,也就是說五行六氣它正常的氣機變化,這樣我們就可以去知常達變,把握住病機的變化,可以推及邪氣傳遞,產生寒溫盛衰,盡可以去推求。所以說我們講五行為體,六氣為用,也就是說臟腑的功能是我們人體中醫學的精要,最精華的部分。當然了,在<<內經>>里也是零散的,是分講了,如果能把裡面的臟腑功能串起來,用我們自身去體驗的話,我們就會感受到我們自身的臟腑功能,它這個氣化是一團活潑潑的生機,就是一團氣化之道,所以說這個是我們中醫原理的根本之處。西醫,它和中醫最大的區別,它就是沒有講臟腑功能,它也沒有辦法去講。所以說當今西醫的基礎,它所謂的生理學,我們都學過,它那個是在解剖屍體的基礎上求得的,所以說,它只是「但得其形,未得其氣」。我們可以這樣說,以解剖屍體來尋求人體真正的氣化生理的話,它只能求得有形的東西,只能在屍體上求得經脈的走向等這些有形的東西,但是把人體合起來而產生的精氣神的變化,產生的陰陽相互作用,產生的臟腑五行六氣它的運行規律,它是沒有辦法掌握的,這個就是西醫的不足之處。也可以說,它在解剖屍體上,只能但得其質,而未得其精。這個「質」和「形」是一體的,也就是說,就是後天有形的東西。而且這個「精」----我這裡講的「精」,也就是說氣化的元象,所以說人的生存啊,並不是說儘是有形的,真正應用產生生命根基的還是這個無形的,無形的什麼啊?----我們的元靈,如果沒有元靈之氣----元靈是什麼?也就是元精元氣,水火合化的沖和之氣。如果沒有這個在我們的體內,在我們有形的軀體上寄寓的話,那我們真正的氣化機理就沒有了,就談不上是什麼「生理」了,實際上他那個時候也就喪失了生機,也就是<<內經>>上說的,到了最後陰陽離絕的時候,「精氣乃絕」,就是講的這個。所以說,真正人體真正的生理,要貫穿於有形和無形之中,有形的它是基礎,而無形的則是根本。這個就是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五行的本論」。這個五行之本,在我們身上應該怎樣去認識?而不是現代醫學上只是講的金木水火土這個五行,我們研究中醫學,你們要記住,隨時要結合自己自身活潑的生理機能,要在自身上研究,不要去研究死的東西,但是研究自身,還得結合外在大自然的規律,怎樣做到真正的天人合一,我們自己可以靜心去感悟。這個是五行本論。既然要講<<醫理真傳>>,我們就挑重點的來跟大家分析,下面我跟大家講一講「三寶論」,「三寶」可能大家也都知道,「三寶」在中醫基礎上也經常提到,但是沒有發揮,也說就是精氣神吧,不管真陰真陽合化的作用,最後貫判五行,運行六氣,其實我們把它簡單歸納一點,它就是「三寶」,也就是「三寶」的氣化理論,也就是說精氣神的變化。這個是人體生理的精要部分,所以說跟大家講一講。在道書上,也就是說道家的仙經吧,在歷代的道書上,曾經講過<<心印經>>吧,<<心印經>>上講過:「上藥三品,神與炁精」。為什麼我們叫它上藥,而不是下藥?這個就是我們內在的真正的葯。所以說道家有一個字,也就是說我剛才打出來的----「自家水」,這個「自家」在上面,這個「水」在下面,這個字,在道門它就用「自家水」表示這個「葯」字,這個是道家的「葯」。為什麼講「自家水」?也就是說,我們看到這個東西,它既然叫葯,就是講我們這個體內的東西,「自家水」也就是說我們自家的真陰之水,這個真陰之水它就是含有真陽的東西,這個陰平陽秘,這個陽氣就混融在其中,而這個陽氣沒有顯象,如果顯象了,就會產生後世所謂的「炎症」,這個是上藥。為什麼叫上?也就是說源自我們體內這個精。這個「精」是什麼?「精」就是元精,這個元精最初來源於我們的父母,父母交給我們的一點元精,然後慢慢地壯大,慢慢地壯大,通過母腹息息地哺育,慢慢地氤氳,十月之後,我們就獨立了,這樣的時候我們的元精就充足了,所以說才能成形而立命,這個就是所以謂上品,元精。我們身上的這個三品,中醫就把它說成人的三寶,是我們人體生命的大葯,也就是說最關鍵的東西,其實它就是太極元靈之氣,含三為一的大用。怎樣是「含三為一」啊?也就是說太極元氣,它沒有分的時候,它是混沌的,但是這個混沌之中,它就自然含有動靜兩氣,這個動性就是真陽之氣,而靜性就是我們的真陰之氣,它是自然賦予的。正因為混沌的元靈之氣含有自靜自動的兩重性,所以說才有後天的生命的氣化原理。當天地沒有判分之前,----我們講這個自然吧,講一講自然,結合自然來闡述一下人體「神與炁精」的道理。天地沒有分判的時候,它就是一團元氣,混沌的元氣,這個時候就是無極而太極。也就是說,天地的化育之源,所以說我們稱它為天地之根,在天地沒有分判的時候,它就是一團元氣,就好比我們在母腹的時候,那個時候,剛剛成形受胎之初,也沒有分判,那個時候就是一團元氣。無極而太極,這個無極是指它的發源,而太極----為什麼叫「太」?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它就含有陰陽的兩重性。但是這個無極它並不是生太極,它們是並立的,無極它只是形容太極的一個原象,它是無形的,沒有極限的。無極它是用於闡述太極的形象的,也就是說它發源於無,無形的混沌之氣,而這個太極則是說明它的本體,本體是什麼?也就是說它具備這個「太」字----「太」是什麼?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為什麼大而無外?正因為它有氣化,有陰陽兩重性,所以氣化的時候,由里達表,你看在我們人體氣機發動的時候,由里達表,到達我們人體最外的膚表的時候,那個時候那個經脈就稱為「太陽經」。而小而無內是什麼?就是「太」字的一點,一點是什麼?也就是根於我們的少陰,根本之處就是一點元精,就是從那個地方慢慢地發育起來,隨著氣機的開合變化,它就由小到大,由大到小,也就是說有生長化收藏這個過程,也就是說我經常跟大家說的,我們人體效法自然,自然界有春夏秋冬氣機的變化,而我們人體也有固歸起達這個變化,是一致的。所以說,這個時候我們就效法自然,我們就可以這樣去考慮,這個時候就是天地化育萬物之源,所謂天地之根,這個就是無極而太極,在天地沒有分判的時候。也就是說我跟大家發揮吧,講一講這個精氣神。天地之間的精氣神,大家可以靜心去感悟,這個時候強名為「化育天地之精「,我們就可以這樣去認為,就好比老子說:「道不可說」。因為什麼?因為大道無形,大道無名,而大道無情,但是為了我們更好地去感悟大自然這個道,老子也沒有辦法,也就是說強名,勉強的給它取一個名,叫「道」吧,化育天地之根,我們這裡也只好效法這個,強名為「化育天地之精」。不是說太極裡面含有陰陽兩重性嗎?它是自然賦予它的一個動性與靜性,自靜自動,所以說它稱為「太極」。當它靜以生陰動以生陽的時候,陰性它重濁,所以說它是下降沉積,變為有形的大地,而陽氣清輕上浮,故而為天,這個就是太極一動產生了天地的原理。但是天行乾道,而地行坤道,輕清上浮為天,而重濁下凝為地,正因為劃分了天地,那麼這個天地就應該自然地進行天氣下降、地氣上浮,地天泰,進行氣化,才有萬物的發生,所以說「天行乾道,地行坤道」,你們可以去參照<<周易>>的乾卦和坤卦,周易基礎可以看看,它就是講這個大自然發生氣機變化的時候。當然了,天地氣交變化,乾坤互媾,也就是說乾陽坤陰,相互媾精,氤氳化育而產生六子。這個「六子」是什麼?也就是天地之間,通過天氣下降地氣上騰這個氣化原理,它就自然地在氤氳化育過程中,這個時候就產生風寒暑濕燥火六氣。而這個六子本於五行以相互變化,這個天地之間的五行也就是五方之氣,它相互變化,而六氣之間又相互的變化,而人輪輻應化,這樣的話世界大成,萬物就生了。所以說在這個五行六氣相互變化的過程中,日月星運行產生春夏秋冬四時變化,這個四時就是「太、少、明、厥」,也就是講這個地球隨著太陽陽光的照射,氣機的變化,陽氣的多少陰陽的變化,所以有「太、少、明、厥」,後來這個太少明厥結合到人體,就產生了六經。這個輪輻,其實它就講這個氣機變化好比一個輪子,輪就是輪機,也就是老子說的,天地之間就好像一個輪,機輪、輪軸。到了這個時候,乾之真陽,坤之真陰,它們相互互根氤氳,所以說那個時候氣化就變了,它就表現出來了,而氣化往來流行,也就是說相互變化,如果說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太過沒有不及,沒有偏於寒溫的話,這個時候就稱為五行之常了,這個就是常機。如果說產生了往來變化,當往來流行有太過或不及的時候,它就有寒溫,這個就是五行之偏。為什麼我們用中草藥可以調節我們身上五臟六腑之氣的升降開闔的偏差之病?就是因為我們利用中草藥它奪得天地氣化,往來流行,它就有太過不及。因為四時的變化,它就存在太過不及,它就具有偏性,我們就利用外在的中草藥的偏性,利用中草藥這個外丹就來調節我們人體五行的偏性,所以可以治療某一些疾病,而「病」是什麼?「病」就是病於陰陽合化之偏。這個萬物啊,萬物奪得天地氣交之正,而生生不息,所以這個時候,我們發現萬物奪得天地之一,這個「一」就是天地沖和之正氣,所以說「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就是講這個。所以說這個時候就是「神」,這個「神」實際上就是講它的生機。所以經曰,這個經是指道經,也就是說仙經裡邊,專門講人體氣機變化的,好象是<<胎息經>>裡邊的吧,它就講「神入身來謂之生」,這個「神」,也就是氣機變化沖和之正氣,「往來不測謂之神」,就是這個道理。我們這裡用上面的比喻,通過自己感悟自身和聯繫體會自然,就是講天地自然的三寶,實際上我們把它分看起來是三,其實合起來就是一團元氣,就是一元靈氣,所以說神就是萬化之主,萬物化生的主宰,這個是自然的三寶。所以說<<周易>>上就講了,<<易>>曰:「無極之真,二五之精」。這個「二」是什麼?也就是天地乾坤的陰陽,「五」就是五行,二五之精就是本於無極元靈之真,這個無極元靈也就是先天自然的元化之主,在我們人體的二五之精是什麼?這個二是什麼?你們知道是乾坤,但是我們的生命受身之初我們得的這個二五之精是什麼?這個「二」就是父母,這個「五」就是五髒的元精,所以說二五之精,我們的生身性命,我們受身之初,我們得的這個二五之精就是父母的陰精陽氣,五髒的元真之氣。譬如說是兩個五行,父親五髒的元精,和母親的五臟元精這樣媾精,這樣融合,我們才有真正的性命。外在的是大自然,而我們內在的是什麼?所以說我們人啊,就是一個小天地,如果說把這個天的真陽用父精來比喻的話,那麼地的真陰就可以用母血,也就是說我剛才講的父精母血,二五之精,我們這樣來比喻的話,當精施血受的時候,也就是二五交媾,成形之初,那個時候一點真靈就賦予,這個就是我們成形立命、生身授命的受身之精了,這個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真正的真精。為什麼要這樣說?在<<內經>>上我們也可以去理解,在<<靈樞·決氣篇>>就講過:「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這個時候真精它就是化育我們有形臟腑的東西,這個是講的我們自身的精。所以說這個精啊,它就是真陰含陽,而真陽遍陰,正因為這個精裡邊就混融了陰陽兩重性,它就是真陰真陽相互合化融合在一起的,所以稱為我們的命根。並不是說只有真陰而沒有真陽,也不是說只有真陽而沒有真陰,不是的,你們要理解人體正常的是「陰平陽秘」,它是陰陽都存在的,而這個陽氣只不過是遍於陰之中,而沒有顯形,但是沒有顯形不可以說它不存在,當我們身上的真陽一旦現形的時候,這個時候就考慮到什麼了?就要考慮到內臟出問題了,真陽都現形了,這個時候是什麼概念啊?一定就是大問題了。所以說這個精啊,就是真陰含陽,是陰陽相互合抱的,就是一個太極,存在於我們這個五臟,它就是倒顛互化,相互合化的的東西,它是實實在在的,所以說我今天把這個給大家推論,闡述清楚,讓你們能夠在自身的機理上有一個很明確的把握,不然的話,你都不知道它的來龍去脈,怎麼去闡述人體的氣化生理啊?所以說正因為這個精,這個真陰真陽它是顛倒合化,所以說它是我們人體臟腑經絡樞,以及各個形體的根,也就是氣化立命之本,根本的地方就在這裡。所以為什麼這裡我拋開了五行六氣,我就講精氣神?這個五行六氣還是本於氣化變化出來的,但這個一點元精它的氣化開始時,氣機運行到我們脾臟,就產生了脾的功能,自然就存在這個脾陰和脾陽的問題,當它運行到肺臟的時候,它就產生了肺的功能,所有我們有形的東西,沒有一個地方不是真陰真陽的氣化作用貫注的。也就是說,每一個地方它都在貫注,只不過這個我們講的是所謂的先天,而這個後天就是因為這個真陰真陽合化,產生了氣、血、津、液、精,以及有形的東西,但是是後天,但是它是本於先天而產生的。當我們成形立命之初,也就是說人之初的時候,最開始就是始成精,最開始它形成的就是一點元精,正因為精中含陽,它含有真陽,而這個所謂的真精,所以說為什麼我們很重視這個精,就是這個道理。精中含陽,它的真精才能氣化,正因為這樣,我們身體有形的生之初物,也就是剛才說的人身臟腑經絡樞就是這樣產生的。如果說它這個結合天地,我們不是在天地之間嗎?如果說它結合身外天地氣交之正氣,沖和之氣的話,那在我們自身,稟我們自身的真水真火,也就是說真陰真陽,互濟自身而氣化立命,這個是我們正常的生理氣化。所以鄭欽安老師他就說了這句話:「人活一口氣」。就是這口氣。但是這口氣,它在我們的身上,它就相互不斷地疏轉,也就是說隨著天地氣化的感應,從子時到巳時,由里起達,氣機變化就疏轉,由里起達,氣機走表,陽氣由我們的元海之處,慢慢氣化,然後腎氣傳肝,這樣慢慢地由臟腑,然後通過胸膈,少陽的樞紐啊,然後在心肺的作用下,宣達到我們人體的膚表,這是一個向外的出。從午時到亥時,根據天地氣化的感應,這個時候是陰氣下降,也就是說午時一陰生,也就是說人體的氣機到了我們頭部的頂端,這個時候就應該由任脈降下去,氣機就應該由人體的膚錶慢慢地固歸,應該慢慢地回歸到我們的臟腑,直到進入到我們的丹田,陰氣下降,由任脈往下去,進入臟腑,到丹田,這個就是氣化的疏轉原理。這個期間,從子時到巳時,是陽生的時候,其實陽生的同時它的陰也在降,並不是說氣機只有升沒有降,沒有隻升不降的事情。譬如說在這個卯時啊,一年四季之中不是有一個卯時嗎?也就是春分。為什麼叫春分?這個時候以陽升為主,陰降為輔,過了春分後就天氣漸熱,這個時候就可以感覺到陽氣在逐漸的生髮,直到達到午時,也就是直到夏至,而在我們體內這個陽氣也是一樣的,在卯時這個時候陽氣慢慢要出表了,它升發起達了,這個時候就以升為主,而以降為輔,到了午時,陽氣運行到我們的百會,也就是我們的巔頂,慢慢運行了,慢慢地又開始下去,再由錶慢慢地走胸貫膈,慢慢地進入我們六腑,直到我們的下丹田,這個時候我們的一呼一吸,我們的息息才能歸根,這個才是真正的氣機的原理。如果一旦升降開闔它出現偏差的話,就會干擾我們的呼吸,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感覺到我們的氣機變化有問題。這個是我剛才講的氣化的疏轉。為什麼我要說它以元靈為主,這個元靈是什麼?就是我們的「神」,這個「神」是我們的元靈的另一個名詞,而為什麼叫元靈?也就是說它基本上是沒有雜念的一個神,當然,我們心情寧靜舒暢的時候,這個時候氣化就能達到這個境界,靜定內觀的時候,這個時候當你完全放鬆了,沒有雜念的時候,那個時候的感覺,你自己去體悟,那個時候你身上的氣機是融合的,是清涼的,那個是最正常的生理氣機變化的時候。當然了,這個是正常的人他去內觀靜定體悟才有的感覺,你如果是身上的本來氣機有偏差有疾病的話,不一定能達到我剛才說的這個效果,不一定能夠印證到剛才我說的這個。所以說這個氣機疏轉,還得以元靈為主。而水火為之率,率是率領,這個水火也就是說真陰真陽,神是主宰,而真陽真陰它是做為率領,它首先就是真陰真陽的合化,正因為這樣它才能變化,融成魂魄意志神,也就是我們所謂的五臟所藏的神,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把它們統稱為神。當然了,這個神如果你去分的話,魂它就屬於肝,魄,它就屬於肺,意就屬於脾,它是慢慢地這樣按著五髒的神寓,神寓於五臟之中它變化出來的一個名詞,但是我們統稱的話就是一個神,如果說神用如若,「神用如若」是什麼?就是沒有雜念,自然而然的時候,到了神體內外合化氣機貫通這個時候,就是我剛才給大家講的由里達表,有表入里,固歸起達的時候,當然,這個時候我們感覺到的生機活潑,舒適自然,這個時候就是賓士之身了,這個時候就是內經裡面講的「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精氣神這三個東西,是人體氣化生理和病理分辨的樞機。為什麼要闡述這個三寶,也就是精氣神的變化?我們掌握了精化氣,氣化神的變化,就可以推及人體氣化的生理,三個氣化的變化,它就可以變出後天的五行、六氣、五臟六腑的氣機,以及相應的天地四時變化產生的五運六氣的相互作用,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清晰地去分判生理和病理,我們就可以去分判。所以說精氣神,氣機的變化,這個樞機是最重要的,我們一定要掌握,也就是說要好好地去體悟一下。中醫教材上稱人體的三寶,就是這個道理。為什麼叫三寶?很重要的。這三個,如果我們把它一分,就是精氣神,為什麼要分?實際上我們把它叫做精氣神,就是說由精化氣,由氣化神,這個就是說它氣化的步驟,它就是這樣的,它不是說由精化神,而神化氣,不是這樣的,你看我打出來了,它就是等於這個精化氣,氣化神,神御氣,而氣積精,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要做到什麼?要做到神要清虛,要沒有雜念,才能達到神御氣而氣亟精,這個就和我們內丹的原理相通了。如果不是按照這個機理循環的,如果只是精化氣,氣化神的話,我們就會消耗很多的東西,如果我們有了後面的過程,我們的身體就能達到補充。所以說它這個氣化,精氣神三寶氣化,樞機就是這樣,你看,精化氣,氣化神,神御氣,氣亟精,然後再是精化氣······,最後它就形成了一個如此的輪復,也就是說氣機就是這樣循環無端的,就正因為它這樣,氣機如一個車輪在往複,循環無端,這樣就推動我們的體液,我們的體液是什麼我們都知道,就是液,津,血,髓這些東西,它就可以推動它循環貫注我們整身的表裡,並且迎合,迎合什麼?迎合天時。也就是說能夠隨著這個天地變化,氣機跟著運行,以至於氣化的樞機穩定,並在我們這個動態之中調製平衡,為什麼叫動態?沒有絕對的靜態。當它這個循環於整身表裡,也就是說由里出表的時候,就說它也有個由里入表的過程,氣機由下達上的時候,還有由上貫下的過程,它是平衡的。所以說我們為什麼處方用藥,我們要考慮升降,要考慮開闔,不能開太過,也不能闔太過,不能升太過,也不能降太過,反正要做到它的平勻,不然的話,就會產生氣機的偏及,而導致另外的病情。所以說,以前有的老師,前賢啊,他們就這樣說:「若問壽命長短,當看精氣多少。」就是可以運用剛才我們講的這些東西,我們可以推看他的精氣消耗,就可以推知他的精氣多少,通過這個道理,就能教我們怎樣去養生,怎樣去迎合自然,符合天時,怎樣去把握住自己的氣機養生,並且調治,也就是調理和治療。不管是運用內丹還是外丹,都得按照這個規律,都得按照這個三寶,這三個也就是精氣神的氣化它的盛衰,都是以這個為根本。這個是講精氣神三寶。現在我再跟大家講一講三寶的氣化----「樞闔開」。為什麼要跟大家講樞闔開,而不是開闔樞?為什麼我要先講樞?因為陰陽貫判,那個時候,也就是說真陰真陽平勻合化的時候,當它偏於太過,就會從火而化,當它偏於不及,就會從水的寒性而化,所以說少陰為三陰之樞就是這個道理,它的氣化有太過不及啊,它可以從火化,而產生這個傷陰的熱氣,也可以從水化,而產生傷陽的寒氣,這個是整體的合化,這是以樞來講。而這個「闔」是什麼?闔,我們顧名思義,氣機由外在,也就是說由表入里的時候,它就是一個闔機。而氣機由里向外宣達的時候,稟於火性向外宣達的時候,也就是說陽氣升發的時候,它就是一個開機,所以我要講一講樞闔開就是這個道理。精氣神這三個啊,它是氣化的機要,剛才講了,本於我們本身這個真水真火降入升出,火降入水,水升出火,它是這樣的正常的東西,也就好比天氣下降,降入於地表裡,然後地氣再上來,這樣才產生了氣化,互貫互融,氤氳合化而來。這個是精氣神。它為什麼是氣化的機要?我們的元靈,也就是說混沌之初,這個元靈判一為二,也就是說由這個太極----無極而太極----太極一動,自動就升而上浮化為天,自靜就下凝化為地。在我們身上也是這樣的,真陽動的時候,精化氣,真陰作用的時候,就斂精為液,而且液體歸於藏,就變成精,它就是這樣的,陰陽貫判,一分為二,這個時候陰陽它融會貫通,貫注於五臟,這個時候就貫穿五行了,融合。然後清的由里達表,濁的由表入里,這個就分了表裡。所以說要講究一個表裡,還有清濁。清濁是什麼?就是清陽濁陰。攸分清濁,晰為表裡,融晰而判分為表裡,而五臟之氣如環無端的氣機,輪復遍布,它的五臟啊相互作用和合,攸分六部,六腑也得到精化氣,這個功能正常。這個氣機按照各自的循環路線貫注,所以這個時候就產生了三陰和三陽,而三三循環,也就是說三陰三陽氣機循環相互貫注,如環無端地循環,開闔運化,在我們的體內就是這樣的。這個時候,如環無端的循環,這個時候我們整機的生理就是以氣化而立命了。所以鄭欽安說,「傷寒一部書的真機,就是氣化二字」。我們看<<傷寒恆論>>的後面,講這個坎卦的時候,他又把這個道理也大概講述了一下,也就是說講這個坎卦,它可以推而廣之,由少陰氣化,也就是真陰真陽變化,直到推到我們人體的膚表,人體的太陽,這個時候,所以為什麼太陽一傷到了,就傷到我們的少陰之火?也就是說,少陰它氣化產生的陽氣,達到我們最外的時候就是衛氣,當傷寒的時候,它就傷了衛外之陽,所以太陽寒水的本性它就會表現出來。所以人體感受到寒氣的時候,傷寒的時候,它自然就產生了惡寒,而本於寒性斂凝,寒性它的性自然是斂凝的,閉阻了經脈的運行,所以說傷寒、惡寒的同時,還有人體膚表的身體疼痛。自然地,我們在這個時候摸脈的時候,就會感覺到寒氣很緊,寒氣收引的脈象就是緊脈,脈浮緊就是這個道理。當三陽主外時候,也就是說精化氣的時候,陽氣是由下升到上,再從里達表,這個時候它的氣機狀態就是開,對應開機,這個時候對應的應該是什麼?這個時候對應的應該是一年的春夏,我們把這個過程就稱為一歲之春夏。也就是說春夏的氣機它就是開機,在我們的人體就可以對應一年。還有就是說,我們如果把這個氣機用一天來歸納的話,我們就可以知道它應該對應的就是一日之上午,它的氣機是開機,以開為主,當然開的後面還有闔,開闔它基本上是相平和的,但是主要是開,表現在開。但這時候最根本的是我們一念之發端,也就是喜怒哀樂發的時候,由內而外發的時候,這個時候也是開機,所以為什麼我們要講修養,要靜定,不要有雜念,當你的雜念一念發的時候,你的身體的氣機由內而外發的時候,也是開機,經常處於開機狀態,就會很消耗多精氣,自然時間久了,你就會損耗你身體機能的喪失,也就是臟腑功能的偏及。所以現代人為什麼那麼多大病?為什麼那麼多內在的病?正因為他們的壓力,工作壓力社會壓力還有家庭,他們的壓力大,而且他們自身的修養,他的雜念不斷產生,這個是要消耗內在東西,所以說我把這個一念的發端對應開機給大家給發出來。在我們臨床看病的時候,還得要疏導病人要讓他放鬆,要讓他沒有心裡包袱,要他把握住一念之發端,要他不要去念念相續,太多的雜念,太多的牽掛,太多的憂思,太多的悲歡······,這個對身體都不好的。所以孔子教我們啊,他在<<中庸>>裡面對我們說:喜怒哀樂之未發,那個時候是中和的狀態。那個時候自身的臟氣是沖和之氣。當然了人嘛,他有七情六慾,但是你在發念的時候,還得要掌握一個度的問題,如果你怒太過了,就會傷肝,喜太過了,它自然會傷心,同樣,憂、思、悲、恐,都會傷害相應臟腑,而不僅是傷到臟腑,而是傷害到臟腑所儲藏的精氣,而不是臟腑器官本身,所以我在這裡跟大家說出來,你們就可以知道它的利害。所以讓大家潛心修心,實際上就是讓大家在修養的過程中,把自然的能量給保存下來。這個是講開機。如果是說我們以三陰主內,上面我們講的是三陽,三陽發用的時候,如果現在我們以三陰主內,這個時候,就應當是積氣生精的時候,如果我們靜心放鬆,自然氣機就會貫注下去,也就是說有個歸藏的過程,積氣生精的時候,這個真液啊,它就會由表及裡,由上到下,這個時候它對應的氣機就是闔。當然了,這個過程我們也把它對應一下,這個時候,它的氣機狀態就對應一歲的秋冬,也就是說歸藏的時候,如果是以一天來解釋的話,它就應該是一日之下午,午時一陰生嘛,陰自天降,也就是說它自上而降,由表歸里。當然了,如果我們每一個人當下靜定的話,一股清涼之氣由上而下,由表入里,我們都可以感悟到的,這個時候,當我們完全放鬆,我們放鬆到心情沒有雜念,回歸到自然的那一瞬間,就會感覺有一股清涼之氣由上而下貫注下去,那個時候就是一念的靜定。這個產生的好處是什麼?就是這個好處。所以說這個時候為什麼我教大家學醫首先要學會自身的修養?其實自身的修養它不是一句空的口號,它是真真切切可以享受到這個修養的好處的,我們修養,我們自然就會保全我們的精氣神,就可以維護我們正常的臟腑功能,讓它正常的運化,自然的,如果我們這樣長期保持的話,自然我們就可以身心健康,延年益壽。當然了,在這個過程中,還得要經過很多的磨難,也就是說心性的磨難,我們得放下很多,不要有太多的念頭。在這個三陰三陽的開闔當中,剛才我只是給大家講了開機和闔機,開機的危害,當然了,如果完全沒有開機也不對。所以說我們在上午的時候適當的做做太極,走一走,鍛煉鍛煉,推動我們自身的血液循環,也就是說讓我們的陽氣逐漸的由里升發,直到達表,不能出表,也就是說我們鍛煉的時候,不能出大汗。我們如果通過鍛煉,出了滿頭大汗,這個和吃麻黃桂枝湯有什麼區別啊?你本來是正常的,出了一身大汗,你就會丟失營衛的(精氣),自然地它就會造成你體內的陰精陽氣的偏差。所以說鍛煉,怎麼樣去鍛煉,還得講究一個度。不要出大汗,當微微發熱,感覺到有一點微微出汗的時候,就應該靜下來,不要再鍛煉了。有很多人打太極,做運動,他沒有掌握這個度,往往就是得不償失,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就是這個道理。這個是我講開機,怎樣掌握這個開機。同樣的道理,我們在解表和和解少陽,以及我們運用發表對治表證的時候,我們的處方用藥,我們還得掌握這個度,要根據病人的體質,水火元氣它的盛衰,我們通過脈象,通過他表現的神態,我們都要心中做到有數。如果我們不把握這個度,過度的運用這個開,過開,或者是開過及,比如說我們用麻黃湯,我們去解除寒邪實證傷表的時候,如果我們大劑量運用,這個病人的體質又不能相適應的時候,就會造成大汗亡陽。但是我們膽子小,這個病人體質很壯盛,他的寒邪作用在人體的時候邪氣也很盛,我們運用處方的時候,我們的量,如果處方的用量沒有達到那個量,也就是說處方用藥不及,這樣也不會出汗,邪氣也不會出表。也就是說,太過和不及,處方用藥,還得掌握一個度,怎樣達到讓他產生這個陽氣達表,慢慢地出微汗,把邪氣帶出去,這個是要掌握度的。並不是說每一個處方它的量你就按那個量,你就每個人都去運用那個量,那個就大錯特錯,你還得因人而異。具體是因人,當然了,還得要因時,還要因地,具體是因人,要結合到人的根本的氣機,他的具體狀況。所以鄭欽安在講在運用四逆湯的時候,這個陽虛的體質,如果他感受了外邪,當然這個時候就應該以扶陽為主,附帶去解表,麻黃桂枝幾分就行了,因為體質很虛的人,他一動就出虛汗,這個時候,如果你還用按麻黃桂枝那個處方的原劑量去用的話,你就會出大錯,就會造成體內陰精陽氣的離絕,就會產生危害。所以說學中醫啊,要隨時考慮一個「中」字,這個「中」就是:做什麼都要掌握一個度,要做到不傷及體內的平勻合化。既要不傷體內,又要祛邪氣,所以,處方用藥這個量是很關鍵的。當然了,我在臨床上處方用藥的時候,我的量是隨著病人的體質而變化的,並不是說以前的那個處方的量是多少我就用多少,那個不能那樣,因為現在我們都知道我們的環境都破壞了,而且我們正處於化學時代,現今很多的病人,很少有象我這樣,沒有住過醫院,沒打過一次針和輸液,我以前打預防針的時候,我就逃課,我就沒有打過所謂的預防針,到現在我也沒有去過醫院,我還是活下來了,還是成長了,但是現在象我現在這種情況的很少,很多都去過醫院,而且很多都吃過大量消炎的葯,都或多或少的消耗了我們體內的精氣,所以說我們在處方用藥的時候,還得考慮到具體的情況,不要去照本宣科,不然的話,會給你帶來終生的遺憾。這個話題就說遠了。剛才,我跟大家講了這個開和闔,我們現在繼續講這個,但是在三陰三陽它的開闔之中,在這個氣機由里出表,由表歸里這個開闔之中,這個「神」就為之斡旋樞轉,這個「神」其實是我們一身的主宰,所以說「心主神」。這個神啊,當我們神清明的時候,可以讓我們蓄養精氣,當它煩躁雜念不斷的時候,可以讓我們耗掉精氣,就看你這個人如何去把握自身的問題,今天我就把它的利害關係,還有它的好處講給你們大家聽,當然了,這是對每一個人都有好處的。如果你不把握自己,不能自主的話,煩躁,過多地追求身外的東西,那麼帶給你的,可能最終就是傷害你的精氣神吧,最終帶給你的就是不能達到身心健康,反面造成身心疲憊,這個也是病,那個病是最難治的。當然了,如果你能把握自我,能隨時靜定自己的話,它帶給你的好處是無盡的,你們大家自己都可以各自去體悟。這個身心可以達到一個清寧的世界,這個內悟,這個感覺大家是可以把握的,所以<<黃帝內經>>第一章道生篇,就是教會我們首先要做到如何「效法天地「,怎樣把握這個陰陽,但是最關鍵的,還是一句「獨立守神」,把握自我,做自己的主宰,這樣才是真正的修心、修身,才能達到這個目的。達到這個目的自然就是有好處的:身心健康,延年益壽。當然了,如果這個時候你的機緣好的話,你還會遇到有更高水平的老師來教會你怎樣去做進一步的功夫,當然了,這個是道門的功夫了。所以說,在三陰三陽氣機開闔的過程中,「神」它是最主要的,它可以讓你的氣機逆亂,也可以讓你的氣機運轉正常,就看你把握的程度。如果是神明舒適自如,你能夠把握自我,靜心呼吸,也就是說,如果你能做到呼吸精氣,獨立守神的話,那麼三陰三陽它就會隨著呼吸往來而開闔,由內在水火合化,而帶來生理機能的開闔之常,這個時候你整機的生理,它就是融合的,這個時候沒有所謂的五行,也沒有所謂的六氣,就是你的整機,你的身心啊,就是一片融合之氣。這個時候就沒有所謂的陰氣和陽氣,也沒有所謂的陰陽,所以說為什麼<<內經>>為什麼強調的是正氣,它沒有說陰氣和陽氣,為什麼強調的是正氣和邪氣?如果有了陰氣或陽氣之分,說明我們的內在的氣化已經出現了偏性,不管是偏於太過,也不管是偏於不及,總而言之,它有了偏及,它就是不平勻的時候,這個時候它就沒有達到陰平陽秘的境界,這個時候「精神乃治「它是不可能的,它就會產生偏。所以說我們在臨床上,都可以觀察到很多病人他們的生理、他們的心理,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那個病人他的憂思的情況是很多,就是正因為這樣,正因為他的氣機偏差,以致於他的神不自主。所以說「精氣神「這三個,分則為六步,什麼是六步?也就是三陰三陽氣化的開闔,而氣化立命。闔就是有這個水火,也就是說真陰真陽而率領。而這個我們所謂的神,是融貫於其中的,它可以馭精化氣,使氣亟精,成為生命之總樞。如果這個神不能融貫於其中,就不能達到後面的馭精化氣,使氣亟精,就會產生偏差。所以說生命的這個總樞,為什麼我們要強調這個精氣神?中醫就講究這個氣化。這個「中」字,你們可以去看看我講的那個「中」字----「中字河圖化解」,河圖化解就是本於河圖洛書的氣化原理,就產生了這個中字,古人發明這個文字他是有深義的,你們可以去看看,也可以進一步結合今天講的這些,再去體悟一下中醫。我們中醫為什麼幾千年來(茁壯成長),它是根於傳統文化,在這裡我們就可以找到它的根,它的原理。所以,經云:「神入身內謂之生,神離身去謂之死」,皆以神為樞之開闔,也就是說神主宰開闔。所以仲景說,「玄冥幽微」,這個是仲景說的,「夫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他的原序上可以去看看,所以說仲景啊,他不過是沒有把這些氣化的原理一步一步地給大家講述,但是在他的原序裡面我們可以去體悟,可以去看看張仲景的原序,你們可以去找到傷寒論的原序:「夫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有五臟……,玄冥幽微」,就是講的這個,可以去看看。所以做為我們醫啊,我們學醫的和行醫的,我們司的是仁術,我們操的是病人的生死之權,不以神樞開闔,迎天全人,那就錯了。所以說一定要以神樞開闔為主,而且要迎天全人,迎合天地四時的變化。「全人」是什麼?完全的把人體的臟腑功能,三陰三陽的開闔,完全地恢復。所以說一部歧黃啊,<<黃帝內經>>,它就叫「靈樞素問」,是有深義的,貫述於九九,九九八十一篇。靈樞素問中,貫述於九九八十一篇,所以它開篇就講道生,就講天地氤氳一元之氣化育萬物,這個一元之氣,它就含有自靜自動陰陽的兩重性,也就是說我們講的真陰真陽,自然的賦予,它是大自然賦予裡面的。這個「道生」就是這樣的,就是陰陽動靜產生的陰陽相感,動靜旋轉,所以說就是本於一元之靈,判一為二,合化而分司,怎樣去合化,怎樣去分別司職,怎樣成為神樞它的開合,而且並「迎天符,時適人」。所以我們學者,我們應該靜心去體悟,只要我們靜心,心靜下來,我們回歸到大自然,慢慢地通過我們的內觀和外造,我們去感悟,就能夠達到時空的三昧。所謂的「三昧」是什麼?也就是說天地自然,天人合一它的根本是什麼?它真正的原理是什麼?它就是一部氣化。更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修養,在於我們每一個人處方治療處置的時候。當然了,如果你完全的按照這個規律,自然地就能夠臻於神化,這個時候你的診斷處置,你的遣方用藥,自然它是神化的,它是圓貫圓通的,它是圓融的,就叫神用無方。而不是你們所謂的什麼方?就去用以前的什麼方什麼葯?不一定。自然你所處的方就應對這個病人,這個時候,我們就稱它為神方妙用。為什麼?因為你把握住了我們人體的臟腑機能,天地的氣機變化,還有人體發病的情況,還有這個外用----我們的中草藥它的藥性:升降開合,溫熱寒涼。我們能把握住這個,而且根據君臣佐使處方的原則,然後具體結合到病人的身體素質,根據他的邪勢,他的轉變規律,我們把它找准對應,所以說這個時候你的處方用藥是很精準的,就不一定開那麼多葯,去下什麼大包圍,完全用不著。這個是今天我跟大家講的精氣神三寶,前面講了「五行的本論」,後面是「精氣神三寶」。我送給大家一首詩,也是我當年跟隨師傅他教我的,就叫道明。道明歧黃九九天人通,傷寒金匱語總同。元靈育化三三理,妙藥三品是根宗。靜中觀取龍虎勢,動里察求鬼神樞。倒貫顛通法自然,迎天全人號神工。什麼叫道?這裡的「道」和平時所說的這個「道」它其實是一貫的,不過呢我們講醫,它就是一團活潑潑的氣化生理之道。「道明」就是要教會大家把握天地,把握自我,體悟自身內在的真陽真陰合化產生的五運六氣,表裡清濁,以及它的氣機開闔變化。只有把握住這個,你才能算一個明----「明」是什麼?也就是說洞悉,你能夠把握住這個,再把握住這個外在的中草藥它的藥性,它的升降浮沉,寒熱溫涼,它的四氣五味,你把這些給把握住了,然後把握住遣方用藥的規律和這個法則,具體結合病人的生理機能,能夠洞悉邪氣,根據這個三陰三陽開闔變化,傳遞人體,所以造成的寒熱盛衰,如果你把這些都給把握住了,你就是一個好的「明」醫了。這就叫「道明」,送給大家。「岐黃九九天人通」,就是黃帝內經講的九九八十一篇,它就講天人通,而真正貫通到這個<<傷寒>><<金匱>>其實是一樣的,<<傷寒>>它就講氣化,為什麼它要講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你看三陽經里有開闔樞,三陰裡邊它也有開闔樞,只不過它沒有發揮真陰真陽它的氣機,它根於少陰水火合化。到了後來,由我們的鄭欽安先生他發揮出來了。我這裡只不過是在他的基礎上,跟大家再進一步的闡述,這個元靈,我剛才也跟大家講過,它氤氳化育,產生氣化,循環貫注,產生了三陰三陽,它這個氣化的機理。但是它根於什麼?根於我剛才跟大家講的----精氣神。沒有精氣神,就沒有三陰三陽,沒有五運六氣,所以說「元靈育化三三理」,而妙藥啊就是我們自身的上品三葯。「妙藥三品是根宗」,就是這個。「靜中觀其龍虎勢」,是什麼?靜中,就是教我們每一個做為我們學醫的和行醫的,我們要通過修正我們的身心,能夠把我們自身的神清靈下來,這樣的話,你看病處方,才會隨時保持一個清靈的頭腦,這個時候你的遣方用藥,你的判斷才不會出現偏差。所以這個我們就稱呼它為「靜」,「靜中觀其龍虎勢」,「龍虎」是什麼?「龍虎」就是我們所感悟到的自身的水火合化的升降開闔的偏差之勢。所以說「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就是這個道理。其實啊,是講我們內在的氣機變化。當然啊,你內證有了,他的臟氣的偏差,你肯定也能把握住他的「龍虎勢」,什麼是「龍虎」啊?龍爭虎鬥是什麼?也就是他身上的這個氣機,水火,他的開闔樞,他的三陰三陽,他的變化,就是龍虎勢,也就是說在這個動里,在三陰三陽開闔裡邊觀察而尋求。這個「鬼神樞」----「鬼神」是什麼?「鬼神」它指開闔的一個狀態。並不是你們所認為的什麼鬼什麼陰靈啊,這個我們就不說我們就講中醫的理論,就講氣機的變化,這個鬼神,「鬼者,歸也」,是指氣機迎合自然,由表入里,它是氣機之闔。而這個神,是指陽氣的生髮,「神者,伸也」,它是氣機之開,所以說「鬼神樞」是開闔變化。最終它是倒貫顛通,取法於自然,在我們的身上肯定是倒貫顛通的,什麼叫倒貫顛通,你們可以自己去體悟,在這個時候如果你能夠做到迎天全人,這個時候你就是神工了。好了,今天的課就講到這裡吧,謝謝大家。五色、五味、五臟、五官與五行與保健食品的關係五行:金、水、木、火、土(順位生,意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 火生土,土生金,…)(隔位克,意即金克木,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五色:白、黑、綠、紅、黃(向上對應五行,下同)五味:辛、咸、酸、苦、甘五臟:肺、腎、肝、心、脾五官:鼻、耳、目、舌、口五色(注):以豆為例,綠豆具有清熱解毒之功,入肝經為木性;紅豆有補血、利尿、促進心臟活動的功效,入心經為火性;黃豆益氣補脾,入脾經為土性;白豆含有較多的鈣質,入肺經屬金性;黑豆治消脹,下氣,性寒,入腎經屬水性。再如:一個五行缺木的人,應多吃綠色的食物,多穿戴綠色的衣服飾品,甚至多些接近綠色的東西。五味與五臟(注):《黃帝內經》中有記載:食物的酸味與肝相應,有增強肝臟的功能;苦味與心相應,可增強心的功能;甘味與脾相應,可增強脾的功能;辛味與肺相應,可增強肺的功能;鹹味與腎相應,可增強腎的功能。但是,在選擇食物時,必須五味調和,這樣才有利於健康;若五味過偏,會引起疾病的發生。如:酸味太過容易造成肝氣太旺而剋制脾胃功能(木克土);苦味太過又很容易造成心火太旺而剋制肺氣(火克金);甘味太過很容易造成脾胃過旺而剋制腎氣(土克水);辛味太過容易造成肺氣過盛而剋制肝氣(金克木);鹹味過多很容易造成腎氣過盛而剋制心氣(水克火)。五臟與五官(注):人的五官與五臟也有直接聯繫:肝開竅於目,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肺開竅於鼻,腎開竅於耳。肝有病者,眼中必有病象,如眼黃,眼澀,畏光,流淚;脾有病者,必口中乏味,食而不化,唇乾裂;肺有病者,會出現鼻塞,流涕,打噴嚏,流鼻血,不辨香臭;心有病者,舌尖紅,或舌頭轉動不靈,吐字不清;腎有病者,耳中蟬鳴,或癢,或背,或聾。凡五官之病,中醫不僅治五官,更兼治五臟。附:各類食物與五臟滋補關係1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強消化功能和保護肝臟的作用,常吃不僅可以助消化,殺滅胃腸道內的病菌,還有防感冒、降血壓、軟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為主的烏梅、山萸肉、石榴、西紅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維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動脈硬化。2苦生心:古有良藥苦口之說,中醫認為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堅陰,具有除濕和利尿的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積累,治療各種瘡症。3甘入脾:性甘的食物可以補養氣血、補充熱量、解除疲勞,調胃解毒,還具有緩解痙攣等作用,如紅糖、桂圓肉、蜂蜜、米麵食品等都是補甘食物的不錯選擇。4辛入肺:中醫認為辛味食物有發汗、理氣之功效。人們常吃的蔥、蒜、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辛味為主的食物,這些食物既能保護血管、又可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經常食用,可預防風寒感冒。但患有痔瘡便秘、神經衰弱者不宜食用。5咸入腎:咸為五味之冠,百吃不厭。中醫認為鹹味食物有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滲透、保持正常代謝的功效。鹹味有瀉下、軟堅、散結和補益陰血等作用,如鹽、海帶、紫菜、海蜇等屬於優質的鹹味食物。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心主脈,【五臟於五體的關係】五臟與五官.五行 .五體.五志 .五色.五聲.五味的關係。五官:舌 目 口 鼻耳五行:火 木 土 金水五臟:心 肝 脾 肺腎五體:脈 筋 肉 皮骨五志:喜 怒 思 憂恐五色:紅 青 黃 白黑五聲:笑 呼 顏 呻哭五味:苦 酸 甘 辛咸五指與五髒的關係大足趾→金屬→肺→大腸(相表裡)秋調肺憂傷肺色為白二足趾→土屬→脾→胃(:::)思傷脾色為黃三足趾→火屬→心→小腸(:::)夏調心喜傷心色為紅四中趾→木屬→肝→膽(:::)春調肝怒傷肝色為青五足趾→水屬→腎→膀胱(:::)冬調腎恐傷腎色為黑人體彷彿是一部複雜精密的儀器,每時每刻都在不停地高速運轉。人體由10億億個細胞組成,細胞與細胞、器官與器官之間協調運作,因為,不能不說每個器官都是一個奇蹟。有耳朵聽音樂,有眼睛看風景,有嗅覺聞花香,有味蕾嘗佳肴……這架肉體機器最神奇的力量就是再生。傷口破了,可以自動癒合;骨折之後,可以自動長好。但這種再生能力會隨著機體的衰老而下降,要想不斷激發身體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主要還是要靠不同的食物提供均衡營養,以便不斷地清理滋養器官來達成。一、營養均衡是關鍵民以食為天,世界衛生組織營養專家公布:每人每天要吃30種以上不同食物才能達到身體需要。日本專家強調每人每天要吃至少50種甚至80種食物。因為飲食與健康有很大關係,所以這就是日本女性成為世界壽命冠軍的原因之一。西方營養專家將食物中的營養分為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和水七大類。其中纖維素人體不能吸收利用,但腸道的乳酸菌需要它,同時它還能促進腸蠕動,幫助消化和排泄。水是生命的載體,它占體重的60%以上。而其餘五種營養元素按其作用在人體內的需求比例分別是:63。5%的碳水化合物,23%的蛋白質和12%的脂肪,其餘兩種僅佔1。5%的比例。要使我們日常生活中按上述科學合理的比例攝取營養的話,也必須由多種食物來提供,才能使營養達到均衡。但呼哪些食物,吃多少呢?對於非專業人員真的很難掌握。中華五千年的食養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的祖先早在數千年前就發現,自然界是個大宇宙,有有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人體是個小宇宙,有心、肝、脾、肺、腎五大臟器,它們是相對應的。食物也有五種屬性,按照各自的屬性營養不同的臟器。脾胃屬土,對應消化系統,需要黃色微甜的食物來滋養;肺屬金,對應呼吸系統,需要白色,微辛辣的食物來滋養;腎屬水,對應循環系統,需要黑色,微鹹的食物來滋養;肝屬木,對應免疫系統,需要綠色,微酸的食物來滋養;心屬火,對應內分泌系統,需要紅色,微苦的食物來滋養;綜合前面的內容可以得出結論,我們每人每天要吃五色五味、五穀雜糧、高纖維、高碳水化合物、富含水分的食物,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飲暴食。還要保持清淡的口味,適量攝入肉食保持身體的熱量,每日食物至少要保證30種以上,才能做到均衡科學的營養。慈禧太后每餐吃108個菜,可對於普通人真是太難做到了。二、正確選擇保健品1、為什麼要吃保健品?像蔬菜、水果等富含水分的食物,能幫助滌清體內垃圾,且富含抗氧化物等極易被人體吸收的養分,這些生命力強的食物又稱悅性食物。美國提倡吃西蘭花,因為防癌,它屬綠色食物,能滋養免疫系統,但你知道吃多少能防癌嗎?專家指出每餐要吃4公斤。看來靠吃普通食物很能說會道達到人體每日足夠必須的營養量。但是,要使身體保持旺盛的精力,攝取均衡營養至關重要。同時現在的食物污染、空氣污染以及精神壓力我們更加沒有辦法擺脫。人類越來越迫切需要方便、快捷、高營養、低熱量易吸收的食品來滿足均衡營養的需求。(1)人的腸胃每天能承受的普通食物量(糧食、肉、蛋、蔬果等)提供的營養,不夠身體各大系統需要的營養量。(2)生活節奏快,很多項式選擇快餐,很多必須的養分十分缺乏。(3)農藥、化學添加劑和殺蟲劑的普遍使用,造成食物污染,營養萬分流失、變質。(4)不良的包含習慣——暴飲、暴食;過度節食、偏食、厭食;誤食有害物超標的垃圾食品;成年人過多食用咸、甜、油的三高食物等,造成身體營養失衡。(5)由種種原因導致亞健康人口比例佔70%,疾病人群佔15%--20%,健康人群僅佔5—10%。也就是說,有85%以上的人群體內垃圾堆積過多,處在酸性體質狀態。美國一位營養專家曾指出,完全靠食物改變人的體質需要6—8年的時間,我們提倡吃的鹼性食物均為水分含量很高,營養成分相對較少的食物,所以,適當配合悔棋的保健品可以幫助身體更快地達到健康。2、正確選擇保健品如果通過食物能攝取到足夠必須的營養,比如魚油、大蒜油等,我們就不主張吃保健品了,但吃魚、吃大蒜這些食物就可以了嗎?就能獲得均衡營養達到健康需要了嗎?雖然這些產品會列舉出種種的好處,炒概念罷了!人得病或健康是因為吃了太多的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如果你再繼續吃這些,營養失衡,豈不是更嚴重?現在吃花粉的人非常多,但有多少人知道,花粉外面有殼,現代技術無法粉碎破殼,人體根本不能吸收。可很多人感覺花粉養顏,這都是炒作概念的結果。面對林林總總的保健品,真正的專家可以鑒別真偽。我們消費者如何正確選擇保健品呢?我有以下建議供您參考:健康是一種觀念,每天堅持適量運動,充足睡眠,保持樂觀的心情,合理安排日常膳食,適當選擇保健品,健康是一種習慣,不靠專家,不靠醫生,也不要迷信保健品,健康只能靠自己。環境污染是工業革命後的產物,西方人以動物性脂肪、蛋白質為主要食物來源,這些食物不易吸收利用,大量在體內堆積。如果身體能把昨天、前天以前吃的所有食物都排出去的話,身體絕不會生病。但由於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全美有61%的人口超重,病態肥胖者高達27%。面對這些越來越嚴重的問題,世界各先進國家似乎還找不到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全面控制和解決。人的身體要保持健康狀態,應維持身體的進(陰)出(陽)平衡,即吸收足夠必需的營養,排除體內的糟粕人們每年花費龐大的金錢,吃下美味精緻的食物,卻招來營養失衡,過度肥胖甚至更為嚴重的疾患。而大多數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等得病之後再投大筆金錢買抗病葯、抗生素,甚至花重金住院治療來解決身體失衡的痛苦,卻發現健康已經遠離。自然界凡是具有生命的物質,均具有「再生」能力,小草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即顯再生能力。人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每天都有新生與死亡,這種吐故納新的過程就是人體的再生。當身體的再生能力受到障礙(一部分細胞組織處於休眠狀態喪失功能),人體就表現出疾病。使用藥物治病的原理就是「替代」原理。比如糖尿病人體內胰腺組織細胞受損,致使血糖濃度升高,並經由腎臟排泄出來。藥物治療糖尿病是替代胰腺細胞的功能,讓那些完好的胰腺細胞也休息。按「用進廢退」原理分析,胰腺自身功能越來越下降,最終離不開藥物。大多數糖尿病人終生服藥,幾乎都死於藥物帶來的合併症。遺憾的是,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的觀念就是:有病必須吃藥,吃藥才能治病。其實,生病就是人體的再生功能下降,身體的毒素以及死細胞不能及時排除,導致新生細胞分裂速度變慢。人的外貌、形體與五臟有直接的聯繫,而五髒的平衡協調依賴均衡的營養。在五官當中:肝氣上通於目,其華在爪;心氣關聯於舌,其華在面;脾氣上通於口,其華在唇;肺氣關聯於鼻,其華在膚;腎氣上聯於耳,其華在發。五行相生相剋解析古代人認為,天下萬物皆由五類元素組成,分別是金、木、水、火、土,彼此之間存在相生相剋的關係。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在我國,「五行」有悠久的歷史淵源,《歸藏易》、《連山易》中均有其記載。

一、五行簡介:木、火、土、金、水是指五行的五種運動的物質。而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研究它第一個要注意的,是「行」,假使算命先生算命,把行認為是走路,那就絕對錯了。我們翻《易經》,乾卦的「天行健」這句話,這個「行」是代表運動的意思,就是「動能」,宇宙間物質最大的互相關係,就在這個動能。這個「動能」有五金,以金、木、水、火、土作代表。也和卦一樣,是種傳統符號,不要看得太嚴重了。所謂「金」並不是黃金,「水」亦並不是和杯中喝的水一樣,千萬不要看成了五行就是五種物質。上古文化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就是現代的地球文化,地球外面的五星,對我們的關係很大。二、歷史記載:《歸藏易》關於五行相生記載五行相生:(1:瀛鴦2:鳩燭 代表金)金生(5:蠍夔6:介贔 代表水)水,(5:蠍夔6:介贔 代表水)水生(3:蠱羽4:犀嬰 代表木)木、(3:蠱羽4:犀嬰 代表木)木生(7:絲咫8:霧餮 代表火)火、(7:絲咫8:霧餮 代表火)火生(9:賚渫0:澞塬 代表土)土、(9:賚渫0:澞塬 代表土)土生(1:瀛鴦2:鳩燭 代表金)金。現代人對五行相生的理解金生水,因為地球上最原始的水就是從地球內部轉化而來的;水生木,因為水灌溉樹木,樹木便能欣欣向榮;木生火,因為火以木料作燃料的材料,木燒盡,則火會自動熄滅。火生土,因為火燃燒物體後,物體化為灰燼,而灰燼便是土;土生金,因為金蘊藏於泥土石塊之中,經冶煉後才提取金屬;在《連山易》關於五行相剋記載五行相剋:(1:紫嵇2:峚峞代表金)金克(3:攰攱4:翟氒代表木)木、(3:攰攱4:翟氒代表木)木克(9:斗饕0:螢觚代表木) 土、(9:斗饕0:螢觚代表土)土克(5:牂牃6:翰道代表水)水、(5:牂牃6:翰道代表水)水克(7:爜爝8:龏鴞代表火)火、(7:爜爝8:龏鴞代表火)火克(1:紫嵇2:峚峞代表金)金。現代人對五行相剋的理解金克木,因為金屬鑄造的割切工具可鋸毀樹木; (有礦的土地不長草)木克土,因為樹根吸收土中的營養,以補己用,樹木強壯了,土壤如果得不到補充,自然削弱;土克水,因為土能防水;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水克火,因為火遇水便熄滅。火克金,因為烈火能溶解金屬;五行的不足與過剩五行不足金水火土木補救顏色白色黑色、灰藍色赤色、咖啡色黃色、紫色、粉紅色青色、綠色佩戴水晶白水晶,白幽靈黑髮晶,虎眼石黑曜石石榴石,紅瑪瑙,茶晶,碧璽黃水晶,紫水晶,粉晶,紫黃晶綠水晶,綠幽靈,綠髮晶五行過盛金水火土木補救顏色黑色、灰藍色青色、綠色黃色、紫色、粉紅色白色黃色、紫色、粉色、紅色佩戴水晶黑髮晶,虎眼石,黑曜石綠水晶,綠幽靈,綠髮晶黃水晶,紫水晶,粉晶,紫黃晶白水晶,白幽靈黃水晶,紫水晶,粉晶,紫黃晶三、相生相剋 :

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五行相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五行相生含義:木生火, 是因為木性溫暖, 火隱伏其中, 鑽木而生火, 所以木生火.火生土, 是因為火灼熱, 所以能夠焚燒木, 木被焚燒後就變成灰燼, 灰即土,所以火生土.土生金, 因為金需要隱藏在石里, 依附著山, 津潤而生, 聚土成山, 有山必生石, 所以土生金.金生水, 因為少陰之氣(金氣)溫潤流澤, 金靠水生, 銷鍛金也可變為水, 所以金生水.水生木, 因為水溫潤而使樹木生長出來, 所以水生木.五行相剋含義: 是因為天地之性眾勝寡, 故水勝火.(水比火多,就能滅火)精勝堅, 故火勝金.(金雖然堅硬,但也能被精火融化)剛勝柔, 故金勝木.(金比木頭剛強)專勝散, 故木勝土.(木為專,土為散,聚在一起勝過分散)實勝虛, 故土勝水.(土為實,水為虛)五行生剋制化宜忌:金: 金旺得火, 方成器皿.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強金得水, 方挫其鋒.金能克木, 木多金缺; 木弱逢金, 必為砍折.金賴土生, 土多金埋; 土能生金, 金多土變.火: 火旺得水, 方成相濟.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強火得土, 方止其焰.火能克金, 金多火熄; 金弱遇火, 必見銷熔.火賴木生, 木多火熾;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水: 水旺得土, 方成池沼.水能生木, 木多水縮; 強水得木, 方泄其勢.水能克火, 火多水干; 火弱遇水, 必不熄滅.水賴金生, 金多水濁;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土: 土旺得水, 方能疏通.土能生金, 金多土變; 強土得金, 方制其壅.土能克水, 水多土流; 水弱逢土, 必為淤塞.土賴火生, 火多土焦;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木: 木旺得金, 方成棟樑.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強木得火, 方化其頑.木能克土, 土多木折; 土弱逢木, 必為傾陷.木賴水生, 水多木漂; 水能生木, 木多水縮.四、所主事物:五行數理金—— 一木—— 二水—— 三火—— 四土—— 五五行方向金——主西方木——主東方水——主北方火——主南方土——中央五行天氣金—— 燥木—— 風水—— 寒火—— 暑土—— 濕五行顏色金——白 色木——青 色水——黑 色火——赤 色土——黃 色五行身體金——皮、鼻孔、肺臟、大腸。木——筋、眼睛、肝、膽。水——骨、耳朵、腎臟、膀胱。火——脈、舌頭、心臟、小腸。土——肉、嘴巴、脾臟、胃。五行之性木主仁, 其性直, 其情和, 其味酸, 其色青。木盛的人長得丰姿秀麗, 骨骼修長, 手足細膩, 口尖發美, 面色青白。為人有博愛惻隱之心, 慈祥愷悌之意,清高慷慨, 質樸無偽。木衰之人則個子瘦長, 頭髮稀少, 性格偏狹, 嫉妒不仁.木氣死絕之人則眉眼不正, 項長喉結, 肌肉乾燥, 為人鄙下吝嗇。火主禮, 其性急, 其情恭, 其味苦, 其色赤。火盛之人頭小腳長, 上尖下闊,濃眉小耳, 精神閃爍, 為人謙和恭敬, 純樸急躁。火衰之人則黃瘦尖楞, 語言妄誕, 詭詐妒毒, 做事有始無終。土主信, 其性重, 其情厚, 其味甘, 其色黃。土盛之人圓腰廓鼻, 眉清目秀,口才聲重。為人忠孝至誠, 度量寬厚, 言必行, 行必果。土氣太過則頭腦僵化,愚拙不明, 內向好靜。不及之人面色憂滯, 面扁鼻低, 為人狠毒乖戾, 不講信用,不通情理。金主義, 其性剛, 其情烈, 其味辣, 其色白。金盛之人骨肉相稱, 面方白凈,眉高眼深, 體健神清。為人剛毅果斷, 疏財仗義, 深知廉恥。太過則有勇無謀,貪慾不仁。不及則身材瘦小, 為人刻薄內毒, 喜淫好殺, 吝嗇貪婪。水主智, 其性聰, 其情善, 其味咸, 其色黑。水旺之人面黑有采, 語言清和,為人深思熟慮, 足智多謀, 學識過人。太過則好說是非, 飄蕩貪淫。不及則人物短小, 性情無常, 膽小無略, 行事反覆。五行體質的區分傳統的中醫理論中,「五行」即指木、火、金、水、土。人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天人相應,也可以劃分為五種,也就是五行體質,你屬於哪一類呢?

木:兩肩廣闊,背部挺直,身體小弱,手足靈活,有才能,體力不強,多憂慮,做事勤勞。這種人大多能耐春夏,不能耐受秋冬,容易受秋冬寒氣的侵襲而生病。水:膚色偏黑,體型比較胖,偏矮,頭較大,腮部較寬,腹部較大,腰臀稍大,手指短,發密而黑,怕寒喜暖。機智,靈活,善變,富於靈感,喜自由,多疑嫉妒,心胸比較狹窄。這種人對於時令的適應,大多能耐秋冬,不能耐春夏。火:皮膚赤色,脊背肌肉寬厚,臉型瘦尖,頭小,體型勻稱,手足小,步履穩重,背部肌肉豐滿。其性格多氣,輕財,缺乏信心,認識事物清楚,愛漂亮,性情急。這種人對於時令的適應大多能耐寒,受秋冬寒冷之氣侵襲易生病。金:動作敏捷,心胸寬廣,有遠見,組織能力強,為人敦厚,做事認真。大多能耐秋冬,不耐春夏。土:皮膚黃,面圓,頭大、肩背豐厚,腹大,大腿生的壯實,手足不大,肌肉豐滿,全身上下勻稱,步履穩重,舉足輕,他們內心安定,主人為樂,不喜歡依附權勢愛結交人,這種人對於時令的適應大多能耐秋冬,不耐春夏。五行相生次序究竟是怎樣的?

何鋒/文五行者,大家都知道,不外金、木、水、火、土等五種元素。五行相生,你可能回答,這個誰不清楚啊?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一路流行衍變,水是初始和終點。但是,我要說,你的回答,可能是錯的。世界就是這樣,大家觀察到的,眾所周知的事情,往往並不是事物的生成衍變規則。五行相生的順序,也是這樣一個問題。其實,就這個問題,古人的回答也是不一樣的;可以說五花八門。有人做過統計,大體就有十一種之多。而且這些人,都是在《易經》和五行學說方面作出過重大貢獻的大家。具體羅列如下:1、《尚書》洪範篇則為:水-火-木-金-土;2、《呂氏春秋》月令篇則為:木-火-土-金-水;3、《管子》幼官篇則為:土-木-水-金-火;4、《周脾算經》則為:木-金-水-火-土;5、《墨子》則為:水-土-火-金-木;6、《京氏易傳》則為:土-金-水-木-火;7、《皇帝內經》則為:金-火-木-水-土;8、《抱朴子》則為:土-火-木-水-金;9、《太玄經》則為:水-土-金-木-火;10、《白虎通》則為:木-土-水-火-金;11、《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則為:金-木-水-火-土。這些都是易學《大家》,我想,他們之所以這樣產生這樣的認識,肯定有他們的道理。對於今天的我們,可能就會感到莫衷一是了。而這個問題,又是一些最基本的命題,不搞清楚和明白,恐怕對於我們認識世界,特別是對於命理的理解,就會導致偏差。到底誰的認識,更為準確呢?首先,就是五行生成的起源。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世界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上述學說,主張水為起源的觀點,大體有三種,即《洪範》、《墨子》和《太玄經》;主張土為起源的大概也有三種,他們是《管子》、《京氏易傳》、以及《抱朴子》;主張木為起源的也有三種,他們是《呂氏春秋》、《周脾算經》、以及《白虎通》;主張金為起源的有兩種,他們是《史記》和《皇帝內經》。唯獨沒有火為起源一說。仔細分析,這些學說,我們很快就可以發現,實際上與這些大家所處的時代背景聯繫最為緊密。以土為本源的人,大多強調土的重要性,與他們所處的農耕文明聯繫最大。比如管子就是主管土地和財富分配的宰相,對於土地的重要性當然理解最深;認為地球一切生命都來源於土地。主張木為起源的人,則主要從五行的流變與地球的運動規律來敘述和認識的。實際上不是五行生成次序的問題,而是五行衍變的規則。主張金為起源的人,則往往強調生產工具的重要性,因為金屬是從土地中提煉出來的,他們認為這個才是物質的精華,而且金屬對於醫療所用的針灸器械、推動科學文明,甚至戰爭都具有非凡的意義。實際上,現代科學證明,一切生命的起源是水,這是一個最為重要的立論基礎。這個世界如果沒有人類,沒有生命,一切物質元素都沒有意義。所以,需要排除其他的起源學說。其次,就是世界物質的生成條件的問題;大家知道,任何物質的生成,都離不開具體的條件。《易經》認為:世界初始歸於太一,所謂天一生水,也就是說,天地混沌未分之際,這個世界就只是水。而水為陽之濕氣,陰勝;水要生物,則離不開火,火為陰之燥氣,陽勝。只有水火相濟,相盪、相輔、相成才能衍生萬物。因此,水是五行生成次序的第一個環節是沒有問題的。火則是水的對立面,性質屬陽,實際上為水的異質化;也就是說,水的形質的變化而成為了火。現代科學更進一步證明,水是由氫氣和氧氣所組成,都是可以燃燒的。這就說明,水的確是火的本源,是可以生出火了的。故此,古人說:「水之聚而形質化,莫不備陰陽之氣在中而後成,故物之小而味苦者,火之兆也;物熟則甘,土之味也;甘極而反淡,淡,本(木)也。」也就是說,水因形質化而生火,水火出現後,因為陰陽合和,春木秋成,木和金就出現了。所以火為五行生成序列的第二位,而木和金則是分別產生的第三和第四位序列,二者相繼出現。最後就是土了,因為金、木、水、火均以土為依託,為載體,所以位列第五;也是水、火、木、金能夠組成物質的前提。也正因為這個道理,所以古人認為生數中,水為一,火為二,木為三,金為四,土居中間為五。土為五,也同樣說明了土中同時具有,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也絲毫沒有貶低土的重要性,反而是強化了土的重要性。看來,《尚書》洪範之中的論述,是最符合事物本質,也符合易理一貫的論述,應該是最為正確的。
推薦閱讀:

旭眾包子機
配方奶粉生產過程中有哪些重要的質量控制點?分別控制哪些風險?
北方收割的玉米棒子晒乾後的具體用途?
大白課|吃了那麼多蟹黃豆,你知道吃的到底是啥嗎?
作為一個生物盲,問一下轉基因食品到底有沒有危害或者潛在危害,為什麼大眾如此排斥?

TAG:食品 | 養生 | 保健 | 體質 | 區分 | 五行 | 關係 | 五官 | 保健食品 |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