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澤以溫—南京博物院館藏高古玉器

南京博物院是中國第二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中國最早創建的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綜合性的省級歷史與藝術類博物館,全國綜合性歷史藝術博物館,全國重點博物館。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1950年更名為南京博物院,位於南京城東中山門內中山東路321號,佔地約13萬平方米。

1933年,由我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時任國立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蔡元培先生倡議創建的國主中央博物院籌備處落成。蔡先生親自兼任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在中山門半山園征地12.9公頃,原擬建「人文」、「工藝」、「自然」三大館,後因時局關係,僅建「人文館」,即南京博物院大殿。該建築為仿遼代宮殿式,由民國著名建築師徐敬直設計,經建築大師梁思成修改,1936年6月開始興建,1947年告竣,為博物院主樓。整個大殿雄偉壯觀,是近代建築史上的傑作,其結構部分按《營造法式》設計建造,某些細部和裝飾兼采唐宋遺風。

中國玉器,漫漫八千年的歷史,

在人類文明史河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上古玉器,琮璧成套,斧鉞馳騁;

中古玉器,變化中求統一,推陳出新;

近代玉器,發揚傳統,與世界文化融合。

「玉」被取用,源於人類對「美石」的孜孜追求。伴隨著文明的進程,玉器也從偏向裝飾性且造型單一的玉玦、玉璜和管珠的小飾品類,逐漸演變出蘊含著複雜宗教性和禮儀性的玉禮器。

與此同時,透閃石、陽起石類的「軟玉」,逐漸成為玉器的主要選料;琢玉技法在切割與鑽孔的基礎上,出現以淺浮雕、鏤空與線狀刻畫結合的技藝革新。

南京博物院的玉器陳列館以時代為線,

展出了總共六百餘件精美玉器,

為了解豐富多採的玉文化提供了平台。

在這裡,

可以欣賞到出土的古代玉飾,

宮廷傳世的奢華用品等等。

中國玉器以她獨特的魅力,

吸引著世界人民的目光,

更逐步成為人類共同的財富。

玉玦 新石器時期

蘇州草鞋山、南京北陰陽營、常州圩墩、溧陽市神墩遺址出土。

玉玦 新石器時期

玉璜 新石器時期

璜是一種弧形片狀玉器。《說文》稱:「半璧為璜。」實際上古代的玉璜不僅限於規整的半璧(半圓)形。璜在「六器」中被作為禮器,《周禮·春官·大宗伯》載:「以玄璜禮北方。」

但在考古發掘中,多發現於人的胸腹部,掛系一種佩飾,並往往是組玉佩飾中的佩件。資料表明,各個時代的玉璜除具有圓弧形的特徵外,其形制的變化非常大,只有少數是規整的半璧形。

玉璜 新石器時期

玉璜 新石器時期

玉璜 新石器時期

玉璜 新石器時期

玉鐲環 新石器時期

無錫新區邱承墩遺址出土

玉鐲環 新石器時期

蘇州張陵山、蘇州草鞋山、常州寺墩、邳州大墩子遺址出土。

玉鐲環 新石器時期

玉鐲環 新石器時期

玉鐲環 新石器時期

玉鐲環 新石器時期

新沂市花廳遺址出土

玉璧 新石器時期

常州寺墩、無錫新區邱承墩、蘇州草鞋山遺址出土。

玉璧 新石器時期

常州寺墩、無錫新區邱承墩、蘇州草鞋山遺址出土。

玉璧 新石器時期

常州寺墩、無錫新區邱承墩、蘇州草鞋山遺址出土。

玉璧 新石器時期

常州寺墩、無錫新區邱承墩、蘇州草鞋山遺址出土。

玉鉞 新石器時期

蘇州張陵山、蘇州草鞋山、邳州大墩子、邳州劉林遺址出土。

玉墜飾 新石器時期

南京北陰陽營出土

「豬」形飾件 新石器時期

新沂市花廳遺址出土

鐲式玉琮

新石器時代 良渚文化早期

高:3.5厘米,直徑:10.2厘米,孔徑8.2厘米1977年江蘇省吳縣張陵山遺址M4出土

陽起石軟玉,黃綠色褐紅斑,玉質晶瑩。其形作圓筒狀,有對鑽大圓孔,孔壁有一周台階痕。外表有四塊大小相同、間隔相等的長方形凸面,各有一組陰線琢刻的獸面紋,為中國至今發現年代最早的獸面紋。

簡化獸面紋玉琮

新石器時期 良渚文化

典型良渚文化玉琮,上大下小,外方內圓,中間對鑽圓孔,四角為中心,琢磨簡化獸面花紋,從上至下共飾八組簡化獸面紋。

玉琮

新石器時期 良渚文化

高5.4厘米射徑上端6.5厘米射徑下端6.1厘米孔徑4.6厘米1978年江蘇省武進縣寺墩遺址M1出土

透閃石軟玉,呈碧綠色。器呈矮方柱體,外方內圓,上大下小,中有對鑽圓孔,外表分兩節,每節以四角為中線,飾簡化的帶冠人面紋,共八組。用兩道凸橫棱,兩個圓圈,一短凸檔組成表示羽冠,眼睛,鼻子組成的圖案。

玉琮

新石器時期 良渚文化

高7.2厘米 射徑上端8.5-8.6厘米 射徑下端8.3厘米 孔徑上端6.8-6.9厘米 孔徑下端6.7-6.8厘米

1982年江蘇省武進縣寺墩遺址M4出土

透閃石軟玉,呈乳白色,帶翠綠褐紅斑紋。器呈扁方柱體筒形,外方內圓。孔為對鑽而成,孔壁微弧,磋磨光滑。外表四面各由豎槽分為四塊凸面,中部有橫槽分為上下兩節。每節以四角為軸,精琢細刻繁縟面紋,上節為帶冠人面,下節為獸面,兩側曲尺形邊框表示人上肢,獸前肢。這是微雕工藝的傑作。

玉琮

新石器時期 良渚文化

玉琮

新石器時期 良渚文化

玉錐形器 新石器時期

新沂市花廳、鎮江煙袋山遺址出土

玉錐形器 新石器時期

玉錐形器 新石器時期

組合項飾 新石器時期

新沂市花廳遺址出土

銀縷玉衣 東漢

徐州市彭城王劉恭後裔劉和墓出土

玉衣又叫玉匣,是古代皇帝和貴族死後穿的衣服,分金縷、銀縷、銅縷三種。漢代規定只有皇帝死後才能穿用金縷玉衣;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死後穿銀縷玉衣;大貴人、長公主死後只能穿銅縷玉衣。

銀縷玉衣在我國僅發現一件,1970年出土於徐州市東漢彭城王劉恭後裔的墓中。玉衣全長1.70米,玉片2600餘塊,銀絲約800克,形狀與金縷玉衣相似。

玉璜 西漢

徐州獅子山、小龜山、盱眙大雲山出土

玉環 西漢

絞繩形玉環 春秋戰國

安徽省壽縣小孤堆集出土

上等白玉雕琢,透明晶瑩。器呈雙股絞繩狀,中間打成三個猶如繩索的結,形象生動,具有較高的雕琢水平。

玉璧 漢

雲紋玉環秦漢

江蘇省阜寧縣新溝出土

青白玉雕琢,局部沁蝕。扁平圓形,中間厚兩邊薄,環正反兩面雕刻圖案化的雲紋,花紋精細優美。

玉觿、玉韘形佩 西漢

徐州小龜山出土

玉韘形佩 西漢

徐州小龜山出土

玉韘形佩 西漢

徐州小龜山出土

玉蟬 漢

玉蟬 漢

玉蟬 漢

玉劍璏 西漢

儀征、盱眙大雲山出土

玉劍璏 西漢

玉魚 西漢

盱眙大雲山出土

玉瑟枘 西漢

盱眙大雲山出土

銀鷹座帶蓋玉琮

春秋戰國

通高7.5厘米琮射徑6.3厘米孔徑5.5厘米1965年江蘇省漣水縣三里墩西漢墓出土

琮系西周製品,黃玉受沁,形呈扁方柱體,外方內圓,光素無紋,有矮短的圓口的射。上覆圓形銀蓋,頂心粘嵌扁圓弧凸水晶一枚,蓋沿一周透穿四組八個小孔;下配四鷹足鎏金銀座,鷹作張口、展翅、站立壯,遍飾精刻紋飾。蓋、座系戰國製品,出土於西漢墓中。器內有煙熏殘跡,系作香熏用。

玉帶鉤 漢


推薦閱讀:

小花與小青的秘密
一隻神奇手鐲竟讓女漢子變成軟妹子。
玉器三族,用管窺天——上古玉器族、中古夏商周觀天玉器總論
南京博物館收藏的珍品玉器欣賞
青籽話珠寶——玉器清賞·如是我聞(三)

TAG:南京 | 玉器 | 高古玉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