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明代十六皇帝列表資料大全
[轉載]明代十六皇帝列表資料大全 2017-02-21 01:08閱讀: 原文地址:明代十六皇帝列表資料大全 原文作者:北京後海玩家 明代十六皇帝列表資料大全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說亡於1683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元朝、下啟清朝的朝代,是以漢族為主推翻蒙古族統治者而建立起來的漢族復興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1368年朱元璋滅元稱帝,國號大明,共經歷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276年。因為明朝的皇帝姓朱,所以又稱朱明。明朝是中國繼周朝、漢朝和唐朝之後的盛世(黃金時代),史稱「治隆唐宋」、「遠邁漢唐」。大明,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御國門,君主死社稷。當為後世子孫所敬仰。
明朝皇帝簡介 公元1368年至1644年為我國歷史上的明朝時期,這也是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政權,歷經二百七十六年風霜,共有16位皇帝。明朝皇室姓朱,故稱「朱明」,除了開國皇帝是朱元璋,頗有名氣的還有明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熾、朱瞻基等。明朝前期的幾位皇帝都不錯,開創了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中後期由盛轉衰,宦官專權、政治腐敗、農名起義、內憂外患,最終於1644年崇禎皇帝朱由檢自縊
,清兵入關明朝滅亡。之後的南明、明鄭政權也相繼覆滅,清朝取代明朝登上歷史舞台。
第一任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安徽鳳陽人,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漢族,濠州(今安徽鳳陽縣東)鍾離太平鄉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暴政,龍鳳七年(1361)受封吳國公,十年自稱吳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由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在大將徐達、常遇春等人的指揮下一舉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滅亡。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明王朝,朱元璋是為明太祖。朱元璋統治時期被稱為「洪武之治」。死於1398年,在位31年,時年71歲,葬於明孝陵。
馬皇后
明孝陵第二任明惠帝朱允炆(1377-1402)明惠帝朱允炆(1377-1402),太祖孫,皇太子朱標的次子,是明朝第二位皇帝,1398年即位,377年十二月五日出生,生母是呂妃,父親懿文太子朱標。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改年號建文,稱建文帝。在位5年,年號「建文」。朱元璋在世時,大封王室,20多個兒子均封為親王,分駐各地,惠帝登基後,進行削藩,以統一軍事,惹惱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在靖難之變後下落不明,惠帝一說被燒死,一說外逃。時駙馬都尉梅殷在軍中,從黃彥清之議,為發喪,追謚孝愍皇帝,廟號神宗,壬午以後謚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與顯皇帝廟號復,改上廟號惠宗,謚號為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上謚號為恭閔惠皇帝,後世有人以其年號而稱建文帝。
第三任明成祖朱棣(1360-1424)朱棣(1360年6月1日—1424年8月12日),安徽鳳陽人,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燕王。曾居老家鳳陽,對民情頗有所知。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參預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先後死去,朱棣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為諸王之首。朱元璋去世後,繼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實行削藩,朱棣遂於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發動靖難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殺方孝孺等人,奪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樂(1403~1424年)。1421年遷都北京,並下令編纂了《永樂大典》。
他統治期間社會安定、國家富強,由於成祖年號為「永樂」,後世稱這一時期為「永樂盛世」。死於1424年,時年65歲。在位23年。謚號「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原廟號為「太宗」,百多年後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為「成祖」。
第四任明仁宗朱高熾(1378-1425)朱高熾(1378-1425),中國明代第四位皇帝,廟號仁宗,謚號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為明成祖朱棣長子。永樂二十二年(1424)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於洪熙元年(1425)五月暴死,在位僅十月,終年47歲。在位期間,立皇后皇后張氏。共有子十人,女七人。死後葬於北京昌平天壽山獻陵。在位期間發展生產、與民休息,為仁宣之治的繁榮打下基礎。明仁宗朱高熾
朱高熾(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洪武二十八年(1395)立為燕王世子。他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由於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朱元璋的喜愛。不過由於朱高熾喜靜惡動,體態肥胖,行動不便。總要兩個內侍攙扶才能行動,而且也總是跌跌撞撞,因此對於一生嗜武的明成祖朱棣來講,他並不喜歡這個兒子。成祖起兵靖難,命朱高熾留守北京。朱高熾團結部下,以萬人之軍成功地阻擋了建文帝的大將李景隆的50萬大軍,保住了北京城。這一戰役對整個靖難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也是朱高熾在靖難中最耀眼的一筆。在此期間,建文帝遣書信給朱高熾,許以封王,爭取朱高熾歸順朝廷。朱高熾接到書信之後看也沒看,原封未動地送到成祖面前,使建文帝的反間計失敗。
北京明朝十三陵此後由於他身體肥胖,不便隨軍作戰,因此成祖將他留在後方,這樣皇二子朱高煦就走上了前台。朱高煦與成祖頗有幾分相像,而且作戰勇猛,在武將中威信很高,在戰鬥中他曾多次救成祖與危難之際,成祖也曾許願說「你大哥多病,將來皇位必將是你的」聽了這話,朱高煦的熱情更加高漲,在整個靖難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勞。明仁宗朱高熾
靖難成功之後,朱棣登上了皇位,但就立皇太子的問題上又出現了猶豫,朱高熾由於仁愛、儒雅,深得文臣們的擁戴,而且他是太祖皇帝親自為朱棣選擇的燕世子,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在封建社會,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而朱高煦性格頗似成祖,武勇英俊,在靖難中立下大功,而且成祖也曾親自許願將皇位傳給他,就成祖本人來講,他是希望立朱高煦的,他覺得朱高熾過於仁弱,將來會遭人脅迫。但是最終成祖還是立了朱高熾為太子,因為明朝的內閣制度和漢族的封建社會長幼有序制度在某種程度制約著帝王。而且朱高熾作為世子的時候確實沒有什麼重大的錯誤,因此廢之無名,很重要的一點是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敏慧異常,深得朱棣的喜愛,著名的文臣解縉曾經以「好聖孫」來說服成祖,成祖終於下定了決心,於公元1404年立朱高熾為太子。
次子朱高煦並沒有這樣屈服,他遲遲不肯就藩,留在京城伺機行動,他先是進讒言使得立儲的第一功臣解縉遭到貶黜,幾年之後慘遭殺害,然後私養了許多武士圖謀不軌,好在楊士奇、徐皇后說服了朱棣削奪了朱高煦的部分護衛,強令他就藩樂安。高煦與高熾之爭才算暫時告一段落。誰知半路又殺出個程咬金,皇三子朱高燧在成祖得病期間曾密謀殺死成祖,然後矯詔即位,幸得有人告密,一場災難才沒有降臨,事後,由於朱高熾為朱高燧求情,成祖總算沒有再追究。永樂二十二年(1424)七月十八日,65歲的永樂皇帝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國公張輔、閣臣楊榮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機作亂,因此秘不發喪,將軍中的漆器融成一口大棺材,將成祖的遺體裝入棺材中,每日還是照例進餐、請安,只是皇帝的車簾再也沒有掀開、皇帝也再沒有說話,軍中一切如常,同時,派楊榮與太監海壽進京密報,朱高熾得知後立即派兒子朱瞻基出京迎喪,由於大臣們的精心安排,總算沒有爆發什麼叛亂,政權得以平穩過渡。
朱高熾即位後,改年號洪熙,開始了一系列改革,首先赦免了建文帝舊臣和永樂時遭連坐流放邊境的官員家屬,並允許他們返回原處,又平反冤獄,使得許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朝忠臣方孝孺的冤案,永樂朝解縉的冤案都在這一時期得到平反。並恢復一些大臣的官爵,從而緩和了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其次朱高熾選用賢臣,削汰冗官,任命楊榮、楊士奇、楊溥三人(史稱三楊)輔政。廢除了古代的宮刑,停止寶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家的採辦珠寶;處處以唐太宗為楷模,修明綱紀,愛民如子,他下令減免賦稅,對於受災的地區無償給以賑濟,開放一些山澤,供農民漁獵,對於流民一改往常的刑罰,採取妥善安置的做法,這一切都使得洪熙朝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養生息,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明朝進入了一個穩定、強盛的時期,也是史稱「仁宣之治」的開端。明仁宗朱高熾
在思想上,他崇尚儒學,褒獎忠孝,他統治期間儒家思想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仁宗還在京城思善門外建弘文館,常與儒臣終日談論經史。仁宗非常善於納諫,曾經給楊士奇等人一枚小印,鼓勵他們進諫,因此洪熙朝政治非常清明,朝臣可以各抒己見,皇帝可以擇善而行。朱高熾在後宮之中也不戀女色,除皇后張氏之外,僅譚妃一人。張皇后非常賢惠,與朱高熾相敬相愛;譚妃也是一位賢內助。在朱高熾死後自縊殉節,被謚為昭容恭禧順妃。朱高熾對科舉制度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當時由於南方人聰明而且刻苦,進士之中多為南方人,但北方人天性純樸,忠貞,也是皇家不可或缺的支柱,但北方人文采出眾的較少,為了保證北方人可以考中進士,朱高熾規定了取中比例「南六十、北四十」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洪熙元年(1425)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熾猝死於宮內欽安殿。死後被謚為孝昭皇帝,廟號仁宗。
明宣宗朱瞻基第五任明宣宗朱瞻基(1398-1435)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漢族,建文元年年(1399年)二月初九[1]生於燕王府。明仁宗朱高熾長子,永樂九年(1411年)立為皇太孫,數度隨成祖征討。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年號宣德,成為明朝第五位皇帝。
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漢王朱高煦叛亂,他和其父一樣,比較能傾聽臣下的意見,聽從閣臣楊士奇、楊榮等建議,停止對交阯用兵,與明仁宗並稱「仁宣之治」,宣宗時君臣關係融洽,經濟也穩步發展。宣德十年(1435)正月初三日,逝於乾清宮,享年38歲。謚「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六月二十一日葬於明十三陵之景陵。
第六任英宗朱祁鎮(1427-1464) 朱祁鎮,明英宗,明朝第六位皇帝。明宣宗長子。9歲即位。初大事權歸皇太后張氏,以累朝元老楊士奇、楊榮、楊溥主持政務,繼續推行仁宣朝的各項政策,社會經濟也有所發展。張氏死後,三楊去位,寵信太監王振,振遂廣植朋黨,啟明代宦官專權之端。十四年,瓦剌入犯,聽從王振之言親征,抵土木堡兵敗被俘。成王朱祁鈺被擁立為帝,改元景泰。元年(1451年),英宗被釋回京,被尊為太上皇,軟禁於南宮。八年,武清侯石亨等乘景帝病重發動兵變,迎英宗複位,改元天順。
第七任明景帝朱祁鈺(1428-1457)明景帝朱祁鈺(1428-1457),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後被擁立為帝(1449年),年號「景泰」,即位後,用于謙為兵部尚書,粉碎了瓦喇對北京的進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後,景帝將其軟禁,直到1457年,景帝病危時,英宗才又被擁為帝。景帝死於1457年,在位9年時,年30歲。
第八任明憲宗朱見深(1447-1487) 明憲宗朱見深(1447-1487)或作成化帝,明英宗長子,明朝第八代皇帝。初名朱見浚。土木之變,英宗被瓦剌擄去。景泰三年(1452)明代宗即位後,被廢為沂王,天順元年(1457)英宗復辟,又被立為皇太子,改名朱見深。憲宗於天順八年(1464)登基,年號「成化」,初年為于謙平冤昭雪,恢復景帝帝號,又能體諒民情,勵精圖治。在位末年,好方術,終日沉溺於後宮與比他大19歲的宮女萬貴妃享樂,並寵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以至奸佞當權,西廠橫恣,朝綱敗壞。成化二十三年(1487),萬貴妃去世,八月,憲宗過於悲痛而駕崩,時年41歲。葬於北京昌平明茂陵。
第九任明孝宗朱佑樘(1470-1505)明孝宗朱祐樘(1470-1505)明朝第九位皇帝,年號「弘治」,憲宗皇帝第三子,生母孝穆紀太后。1487年即位,在位期間,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開」,勤於政事,勵精圖治,驅除宮內奸臣,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賢臣,使英宗朝以來奸佞當道的局面,得以改觀,明朝再度中興盛世。史稱「弘治中興」,被譽為「中興之令主」。因病英年早逝,死於1505年,在位19年,享年36歲。死後葬於泰陵謚號達天明道純誠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孝宗去世後傳位太子朱厚照,即明武宗。
第十任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公元1521年),明朝第十位皇帝,年號「正德」,父親明孝宗朱祐樘,母親張皇后,公元1505年—公元1521年在位,死後葬於北京十三陵之康陵,廟號「武宗」,謚號「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明武宗是歷史上很有爭議的一位皇帝。以往很多人認為他荒淫暴戾,怪誕無恥,是少見的無道昏君。然而通過近些年來歷史學界的研究,人們對武宗的認識有所改變,有人認為他追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為人卻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極具個性色彩的一個人。
第十一任明世宗朱厚璁(1507-1566)世宗,憲宗孫,父興獻王。1521年即位,年號「嘉靖」,世宗前期頗有一些作為,誅殺宦官,節用寬民,但後期荒淫無度,政治腐敗,多次爆發農民起義世宗因服丹藥中毒死,1521年--1566年年在位,在位46年,時年60歲。
第十二任明穆宗朱載垕(1537-1572)明穆宗,世宗第三子,1566年即位,年號「隆慶」。在位7年,死於1572年,時年36歲。葬於昭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第十三任明神宗朱翊鈞(1563-1620)神宗朱翊鈞(1563-1620),穆宗第三子。1572年即位,即位時才10歲,年號「萬曆」,由皇太后陳氏及李貴妃主持政務。神宗親政後,深居宮中,荒淫享樂,政治腐敗,神宗時,北方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窺視中原。神宗在位48年,死於1620年,時年58歲,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第十四任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 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漢族,年號泰昌,明代第14位皇帝,1620年即位,在位一個月。明神宗萬曆帝長子,母王恭妃。朱常洛是明代傳奇色彩最濃的一位皇帝,明宮三大疑案都與他有關,萬曆皇帝並不喜愛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後,他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但是光宗是一個貪財好色的皇帝,由於淫慾過度,即位當天就病倒了,後因服用丹砂過度,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這位剛要展翅高飛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時年39歲。死後謚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葬於慶陵。《謚法》云:「能紹前業曰光」。
第十五任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 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05-1627年),明末皇帝,光宗長子,年號「天啟」。1620年陰曆九月—1627年陰曆八月在位,年號天啟(1621—1627年),故又稱天啟帝。明光宗朱常洛長子,父親光宗在位僅29天便因「紅丸案」而暴斃,朱由校經過「移宮案」的風波,為群臣擁立繼位。在位7年,因嬉樂過度成病(一說曾落水,留下病根),於1627年服用「仙藥」而死,終年23歲,謚熹宗,葬於德陵(今北京市十三陵),是明朝營建的最後一座皇陵。在位時任用宦官魏忠賢,致使政治腐敗。努爾哈赤乘機攻佔瀋陽。天啟帝有三男二女,無一長成。終無子,遺詔立五弟信王朱由檢為皇帝,即後來的明思宗(崇禎帝)。
第十六任明思宗朱由檢(1610-1644)思宗朱由檢(1610-1644),光宗第五子,1627年即位,年號「崇禎」。即位後,誅殺魏忠賢,頗為勤政,勉力振作,無奈積重難反,各地農民起義不斷爆發,北方皇太極又不斷騷擾入侵,又崇禎性多疑,剛愎自用。終於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在景山自縊身亡。時年35歲,葬于思陵。死前於蘭色袍服上大書「勿傷百姓一人」。
明十六帝畫像
五代十國皇帝列表 南北朝皇帝列表 北周皇帝列表 西夏皇帝列表 北齊皇帝列表 南北朝之西魏皇帝列表 五胡十六國皇帝列表 十六國之成漢皇帝列表 十六國之夏國皇帝列表 北燕皇帝列表 十六國之南燕皇帝列表 十六國之後燕皇帝列表 十六國之前燕皇帝列表 十六國之西秦皇帝列表 十六國之後秦皇帝列表 南北朝之東魏皇帝列表 前秦皇帝列表 北魏皇帝列表 南北朝之南陳皇帝列表 十六國之後趙皇帝列表 南梁皇帝列表 十六國之前趙皇帝列表 南北朝之南齊皇帝列表 十六國之北涼皇帝列表 十六國之西涼皇帝列表 南北朝之劉宋皇帝列表 十六國之南涼皇帝列表 十六國之後涼皇帝列表 十六國之前涼皇帝列表 清朝皇帝列表 明朝皇帝列表 金朝皇帝列表 遼朝皇帝列表 隋朝皇帝列表 晉朝皇帝列表 三國皇帝列表 漢朝皇帝列表 秦朝皇帝列表 周朝皇帝列表 商朝皇帝列表 夏朝皇帝列表 元朝皇帝列表 宋朝皇帝列表 唐朝皇帝列表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功臣?朱元璋殺功臣的原因http://www.83133.com/doc/38817_6.html
歷代皇帝故事 明朝皇帝
分享
1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查理五世為什麼沒有統一整個歐洲?
※各朝代皇帝的陵墓都啥樣?(上)
※中醫養生諮詢 皇帝卧室很小,背後風水理論知識探究:屋大人少,不吉_婦幼課堂_論壇_民間中醫...
※他說:我祖先是皇帝,還拿出一尊傳國王璽加以證明
※五代:後梁皇帝列表,哪個最厲害?哪個最差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