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祭祖

清明節祭祖不久前國家隆重舉辦盛大的《祭奠黃帝的大典》,同時,國家頒布了清明節做為法定假日的規定,這些對我這個沒有宗教信仰的唯物主義者,對清明節祭祖背後的意義充滿探索慾望。公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為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被正式確立為法定節假日。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幾千年來,人們在這個「氣清景明」的節氣中,進行「祭之以禮」的追遠活動,為已逝的親人、祖先,莊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與敬意。一、清明節祭祖是文化的傳承這神聖的生命交流儀式,一年年輪迴、一代代傳承,構成了人們頑強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動力,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續展開新的有機構成,增進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二、祭祖由來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節日。據史書記載,秦漢時期,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漢書.嚴延年傳》記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隨著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越來越強固,遠古時代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了「五禮」中,之後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動更為盛行。古人有雲,國之大事,唯祀與戎。祭祀大地,報天地覆載之德;祭祀祖先,報先輩養育庇佑之恩。三、為什麼要祭祖1、冬去春來,草木萌生。人們到先人的墳墓,會親自察看墳墓是否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或被狐兔穿穴打洞。2、在祭掃時,給墳墓剷除雜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燒豬,燃香奠酒,焚燒紙錢及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示對祖先的懷念。  3、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敦親睦族、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愛國之情。  4、國家與文明的歷史,靠個人與家庭的傳續來完成;沒有個人與家庭的傳續,歷史將是蒼白、抽象而沒有人情味的;清明節的祭奠儀式是個體與歷史連接的精神臍帶,使今人的身份清晰而神聖。5、「追遠」不僅有「民德歸厚」的教化意義,還會讓我們獲得面向未來的力量,確定個體與時代的歷史位置。6、在崇拜「新」與「未來」的今天,這是必不可少的儀式。我們緬懷先人,祭祀先祖,因為他們是自己的來源,他們的辛勞和奮鬥乃是我們繼續前行的起點。這是尊重生命與敬畏歷史的不絕之流。7、孔子說,慎終追遠,明德歸厚矣。不忘先人,追念先人,是為了後人更加騰達,是為了宗族更加輝煌。四、清明祭祖與迷信的區別祭祖並非承認鬼神存在的迷信活動,祭祖傳統是對親人莊重的紀念。1、中國人對先人的祭祀是道德信仰,是表達情感的詩意之舉,是發自個體情感的感恩與緬懷。2、馮友蘭曾說,「行祭禮並不是因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於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禮的意義是詩的,不是宗教的」。3、誰都清楚,祭奠的酒饌「一滴何曾到九泉」,但我們卻相信親人、先祖能夠領受我們的情意與祭奠,這種莊重的儀式是一種情感的、詩意的、道德意義上的真實。  「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面對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達濃濃的思念和真誠的敬意,是我們生活在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動力。
推薦閱讀:

全民行騙時代,清明旅遊被扒三層皮!
這個清明節,為了忘卻的紀念!
清明時節踏青賞春好去處……
匆匆過了清明
刀魚的鼻子,河豚的皮,這兩樣奇葩的食物可是鮮中極品!

TAG:清明 | 祭祖 | 清明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