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盜秦陵遭伏弩射殺的詭異傳說

古今第一帝陵反盜墓首招揭秘

本文作者 倪方六

這一周都會在上海電視台做節目,與紀實頻道著名主持人今波先生一起在「文化中國」中侃盜墓。8月2號侃了項羽和武則天,3號侃始興王陳叔陵和不準。節目錄得還算順利,侃得最多的問題之一是秦陵反盜機關,這也是之前《博客天下》雜誌特約我寫過的內容。

圖:秦始皇嬴政像

大家都知道,秦陵是天下「帝王第一陵」,其實也是名副其實的「古今反盜第一陵」。多種傳統的令盜墓者望而生畏的反盜墓手法集於一身,至今沒有哪一座陵墓在反盜墓設計上,能超越秦陵。雖然秦陵尚沒有考古發掘,但根據司馬遷《史記》里的文字,至少存在三大厲害的絕殺盜墓賊秘招。

這裡,就來具體聊其中的第一招——「伏弩射殺」。

古代帝王陵,反盜墓機關重重,秦陵也不能例外。秦陵修建時,就特別考慮了反盜墓機關,是古今帝王陵中反盜墓機關最完善的一座。

《漢舊儀》稱,「將作營陵地,內方石,外沙演,戶交橫莫耶,設伏弩、伏火、弓矢與沙,蓋古制有其機也。」從中可見,古代常用的反盜墓機關有「積石」、「積沙」、「懸劍」、「伏弩」、「伏火」等。秦陵都採取了哪些反盜墓招術?最著名的當然就是「伏弩射殺」 。

《史記·秦始皇本紀》(卷六)記載, 秦二世胡亥在永遠封閉通往地宮的墓道前,「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

這段話的大概意思是,秦二世命令工匠在墓道內安設可以自動發射利箭的弓弩,一旦有靠近墓道的,或是進入,裝置立即啟動,射殺盜墓者。

這種裝置,就是神秘的「伏弩」。

圖:伏弩使用的箭

在中國古代帝王陵中,除了秦陵外,有明確記載的,還有漢武帝的茂陵內,亦置伏弩。

陵中所置的弩,一般是機弩。普通弩與機弩的區別,相當於現代步兵使用的半自動步槍和自動步槍,或機關槍的區別,相當厲害的。嬴政曾特許為他尋找長生「不老葯」的徐市,帶上這種最先進的武器和神射手,去蓬萊射殺海中的大鮫魚。

伏弩一般置於墓門之後,或是通往地宮的必經之處。一般在後世帝王陵寢中的金剛牆後面。很多時候,箭頭上還會抹上劇毒藥汁,中箭盜墓者即使不被射死,也會中毒身亡。

或許有人會說,置伏弩有什麼用,時間一長機關鏽蝕,發射裝置就失效了。這情況確實存在。我曾在多處王侯級陵墓中看過隨葬的弩箭,或鏽蝕,或腐朽,由引可以想見,墓道中用於射殺盜墓賊的伏弩時間長了,確無反盜墓作用。

既然如此,設置伏弩不是多此一舉?不是,伏弩要射殺的對象,主要考慮了當時或是當代的盜墓賊。

據我的簡單統計和其他考古專家的發現,80-90%陵墓被盜多發生在下葬後幾十間年,甚至幾天之間,被盜,最長的也不過三代人,即百年時間以內。在明代,蘇州便有一夥盜墓賊,都在新墳下葬兩三天內下手。據明人黃省曾《吳風錄》記載,這伙盜墓賊看中的是殮衣和棺材,有專門的銷臟渠道,盜晚了,便顯舊了,不好出售。

圖:項羽像

帝王陵同樣如此,項羽盜秦陵在嬴政下葬三年後;漢武帝是公元前87年下葬茂陵的,但在繼位的漢昭帝始元三年,即公元前84年,陵中隨葬的西胡康渠王所獻玉箱、瑤杖,便出現了扶風縣的「古玩市場」上了。

所以,陵中設置反盜墓裝置伏弩還是有必要有作用的,項羽派英而盜秦陵時,據說便遭遇了萬箭齊發。可見,有伏弩至少可以在心理上給盜墓賊以威脅。正因為這種考慮,伏弩成了早期陵墓中的必用機關。

相對於史書太過簡直的文字,項羽盜秦陵在民間的說法,則形象生動許多。

項羽進入關中地區後,派英布前去盜秦陵。英布是何人?初為項羽手下的「五大將」之一,封為九江王,後叛楚歸漢站到劉邦這一邊,被封為淮南王,又與韓信、彭越並稱漢初「三大將」。順便說一下,英布是前面孫權盜墓一章中提到的長沙王吳芮的女婿,反叛劉邦時被吳芮伏兵所殺,這種大義滅親行為,讓劉邦很感動。

英布根據項羽的命令,率幾十萬士兵前去掘陵。挖了老半天,終於挖開了墓道。但當要打開墓門前,裡面防盜機弩起了作用:」箭雨「一般,萬箭齊發,好多士兵因為沒有防備,遭亂箭射殺。

隨之而來的又是一陣怪異現象,墓道內飛出了無數怪鳥,見人就啄,不少士兵被啄傷啄瞎。接著又跑出好多怪獸,追吃士兵。英布本人根本不敢進入墓道,立即向項羽作了報告。

項羽不信邪,親率士兵進入,但到墓內他也驚呆了,原來墓內出現了關中軍事要塞圖——「函谷關」。項羽繼續往內走,裡面冷不丁又是射出一通亂箭,嚇得項羽也不敢再輕舉妄動,退出墓道。

上面這傳說,源於漢趙岐撰地理著作《三輔故事》。在《三輔故事》所記基礎上,又演繹出了一段「後項羽盜秦陵」故事。

圖:《氣英布》連環畫封面

英布把秦陵地宮掘開後,有無數怪鳥從中飛出,其中就有金鳧。金鳧就是金野鴨子。當時,野外有行人看到了,金野鴨向南方飛去,一直飛到了一個叫「淫泉」的地方。

到吳末帝孫皓的寶鼎元年(公元266年),張善做日南郡的太守。有郡民得到這隻金野鴨子,獻給了張善。張善見多識廣,考證後確認了它的年月,正是秦陵內的東西。

此故事見《太平廣記·伎巧一》(卷二百二十五),而《太平廣記》轉引自《拾遺錄》「淫淵浦」條的記載——「寶鼎元年,張善為日南太守。郡民有得金鳧,以獻太守張善。善博識多通,考其年月,既是秦始皇墓金鳧也。」

有人可能認為,《三輔故事》、《拾遺錄》、《太平廣記》所記荒誕不經,是筆記小說。但聯繫《史記》中有關秦陵記載,有些地方還是相當可信的。秦陵中,反盜第一招,就是「伏弩射殺」,英布盜陵遭遇「箭雨」是可信的。況且,前人的筆記小說,不像現代有盜墓小說,隨意胡編,一般都是「紀實小說」。

項羽盜墓遭暗冷器射殺,多是傳說。而古代有名有姓有明確記載遭遇墓中冷器襲擊的,是越王勾踐。他當年當年盜允常墓時,就差點被這玩意射殺。

允常是勾踐的父親,老越王,其出處見《酉陽雜俎》引《水經》上所記文字,「越王勾踐都琅琊,欲移允常冢,冢中風生,飛沙射人,人不得近,遂止。」勾踐要遷都琅琊(今山東境內),想把父親的墓也移走,想不到墓內竟然也有沙石飛射也來,這裡可以理解或看成,所謂的「飛沙」,其實應該是伏弩一類的冷兵器。

需要注意的是,伏弩常與「懸劍」反盜墓手法一起配合使用。盜墓賊進入墓道後,僥倖躲過伏弩,也難逃被懸劍斬殺。

圖:越王劍

所謂懸劍,顧名思義,就是懸掛在空中的利劍,當然也可設置在別的地方,一般會懸在盜墓者以為萬事大吉的地方。我以前曾在博客里講過的袁天罡巧設機關,絕殺盜墓賊的事情:民國年間,有盜墓賊盜了唐代風水大師袁天罡的墓,袁墓在一處崗嶺上,周長約五十九尺,墓垣以磚砌成,墓室內有一清水池,池深無底。水池底水中暗機關,設有鋒利鋼錐,而墓穴頂部則置「懸劍」。

當地傳言,附近有一個姓李的盜墓者與一同夥,在將袁墓打開後,盜走了墓內的陪葬物金冠金劍和二十餘件金具。而這人太貪,竟然想把懸劍也收走,便用利刃擊砍劍之繩,結果一不小心掉進深水池中。被撈出後發現,屍體已被利錐穿爛。後來,大家都知道袁墓中有寶物,但再也沒有人敢盜了。這大概是「懸劍」斬殺盜墓賊的經典傳說。(未完待續——秦陵反盜墓機關二)給作者留言 查看作者博客

作者私人律師聲明:本文僅供新浪博客免費閱讀,倪方六享有完全的著作權。使用博客內作品需經倪方六同意,並支付相應報酬(作者聯繫方式見本博客首頁)。未經授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刊用、出版上述作品。倪方六保留對非法使用者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推薦閱讀:

世間不可解釋之事
此皇陵是唯一被打開的帝王陵墓,但為啥挖墓人的結局都很詭異?
「終了死了,他的哥哥站在太平間的門口,詭異地勾起了笑」
47個 詭異 心理學
洛杉磯今晚十分詭異的月色 / 元宵前夜

TAG:詭異 | 項羽 | 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