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傑出的書畫大師和詩人李可染

李可染簡介李可染是中國近代傑出的中國畫家、國畫大師、詩人,著名的山水畫家之一,1907年3月26日生於江蘇徐州,原名李永順,曾用別號三企。擅中國畫、美術教育,是中國山水畫大家。13歲從師鄉賢錢食芝學習傳統山水畫,16歲入上海私立美專師範科學習。1929年以優異的成績入杭州西湖國立藝術院,破格錄取為研究生,師從林風眠、法國名畫家克羅多兩位教授,研習西畫。1943年應聘為重慶國立藝專講師,從事中國畫教學、創作。1946 年應徐悲鴻之聘,為國立北平藝專中國畫教授,同時師從齊白石、黃賓虹,潛心於民族傳統繪畫的研究與創作。1989年12月5日卒於北京寓所,享年82歲。李可染先生自成體系的教育思想,出現了活躍於畫壇的「李可染學派」。李可染 -繪畫特色李可染從1943年開始從事中國畫教學和創作工作,後來師從齊白石、黃賓虹,潛心於民族傳統繪畫的研究。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國畫界變革的呼聲日高,提倡新國畫。於是1954年後他以造化為師,屢下江南,探索「光」與「墨」的變幻,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可以以「黑」、「滿」、「崛」、「澀」來概括其藝術內涵,為水墨世界開創出新的格局。李可染的山水畫重視意象的凝聚。他強調作山水畫要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即從單純到豐富,再由豐富歸之於單純。他在40年代的山水作品還留有朱耷、董其昌的影子,清疏簡淡,是一種線性筆墨結構。50年代以後的作品,藉助於寫生塑造新的山水意象,由線性筆墨結構變為團塊性筆墨結構,以墨為主,整體單純而內中豐富,濃重渾厚,深邃茂密。 他從范寬、李唐、龔賢、黃賓虹等古今大師那裡汲取了創造朴茂深雄風格的營養,又迥然不同於他們。他多取材於江南與巴蜀名山大川,因而融鑄了他風格中的幽與秀。他的純樸、醇厚的北方素質又使他的風格溶入了朴茂深沉。他又將光引入畫面,尤其善於表現山林晨夕間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種朦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從總體看,李可染的山水畫比明清山水畫更靠近了對象的感性真實,從某種意義上看減弱了意與形式趣味的獨立性。這是對於明清以來山水畫愈益形式化、程式化傾向的一種補正和突破,且與五·四運動以來注重寫實的文藝思潮相一致。李可染對寫意人物畫曾下過很多功夫,下筆疾速,動態微妙,形象誇張但不醜化,樸質卻不古拙,富於詼諧、機智特色和生活情趣,齊白石曾給予很高的評價。李可染還是畫牛高手。他喜歡牛的強勁、勤勞和埋頭苦幹,畫室取名師牛堂。多年來畫了大量牧牛圖。李可染善書法,喜搜求書帖,尤愛北碑。他的書法,得益於黃道周,亦得益於他的繪畫修養。重結體的建築性與神韻,態靜而多姿致,剛勁、蒼秀又溫絢樸厚。他為許多著作題籤,布局構圖必經營再三,落筆即極具妙趣。李可染從1943年開始從事中國畫教學和創作工作,後來師從齊白石、黃賓虹,潛心於民族傳統繪畫的研究。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國畫界變革的呼聲日高,提倡新國畫。於是1954年後他以造化為師,屢下江南,探索「光」與「墨」的變幻,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可以以「黑」、「滿」、「崛」、「澀」來概括其藝術內涵,為水墨世界開創出新的格局。李可染有紮實的素描功底,他的作品讓人感受到了屹立千年的中國山水。一種范寬式的飽滿構圖,山勢迎面而來,瀑布濃縮為一條白色的裂隙,用沉澀的筆調一寸一寸地刻畫出來,綿綿密密地深入到畫面的每一個角落,在一張紙上,表現出最大最豐富的內容。李可染的水墨畫一掃逸筆優雅的文人積習,尤其是那以悲沉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調,深深地抓住了人們的視覺。而在這悲愴旋律的制約下,畫中即使偶有淡淡的幽雅,也會被這「黑色世界」造成的凄迷的基調所吸引。李可染山水畫的價值,主要是他創造性地探索出了一種新的圖式,並且表現出了渾厚博大的精神力量。李可染 -書法特色李可染擅畫山水、人物、牛,他勇於創新,為現代中國畫壇上倍受推崇的大家,在現代畫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同時,他也工書法,尤其是晚年書法受到人們追捧。沈鵬先生在《李可染書畫全集·書法卷·序》中說:「書法既是李可染的餘事,也是他的全部藝術活動的重要部分。說餘事,因為書法只佔用他從事繪畫以外的較少時間,並且與繪畫的數量比較佔據次位。但是,從書畫理法相同的意義來說,從筆法與結構的最抽象的原則來說,書法就不僅不是餘事,而是可染藝術十分重要的基礎工程了。」李可染先生擅書法,又喜搜書帖,尤愛魏碑,他書法早年學王羲之、趙孟頫、石濤諸帖,深得精髓,融會貫通,與早年繪畫一樣入古出新,脫化而出。其上世紀40年代的書法,獨幅作品已極少見,從大多題畫書法看,大都用筆靈活多變,氣韻生動,意趣酣暢,體勢跌宕,與晚年書法的沉重凝練不同。李可染先生曾說:「字體削瘦容易,豐厚難。就像人的肢體,要有骨力、有彈性、蒼而潤。瘦筆只見骨頭,比較容易,若在豐厚之中見出筋力就好了。豐厚比瘦削好,傳世多顏字是有道理的,顏字有廟堂之氣。」以後,他的書風有了突變。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輕靈優美變為沉實厚重了。從傳世的書法作品可以看出,他在70年代末期已達到高峰。代表作有《峰高無坦途》、《痴思長繩系日》等,明顯具有一種成熟的自我風格。到了上世紀80年代漸趨凝重厚拙,點畫圓渾與方斷兼之,線條極富立體感。其風格以《師牛堂》、《為祖國河山立傳》、《廢畫三千》、《東方既白》、《所要者魂》等為代表。其中一幅《東方既白》書軸,堪為楷范。該作品為紙本,縱103.2厘米,寬34.2厘米。其款為:「1989年歲次己已秋九月上浣(按:上旬)。李可染於師牛堂。」按「1989年」為作者83歲時所書。款右下方鈐有白文方印「白髮學童」、朱文圓印「李」、白文方印「可染」。這幅作品是畫家晚年典型書風之作,其中「東方既白」4個大字中的「既」字左正右斜,左平右險,「東」字左撇的墨韻干辣,右捺的墨味腴潤,均頗為適度而具有美感。「白」字「曰」的右下的開而不收,「既」字的「艮」部的左上部「開口」等,都十分微妙而別有意趣。這種筆法圓厚重實,既不顯得沉重呆板,又豐厚之中見筋力。其結體意方而用圓,字勢開張大氣。其點畫圓勁,用墨酣飽,時有飛白、顫筆,行筆如錐劃沙,具有動感,有篆隸之意。通篇給人以沉穩堅定、寬博大度、嚴肅雄健之感——是李氏晚年代表作品之一。李可染《延安頌》《延安頌》,1972年,李可染,紙本設色,鏡心,縱45厘米,橫92厘米,2015保利秋拍1667.5萬元成交

查看大圖李可染的山水風格具有強烈的個性特徵、時代氣息和民族精神,其藝術語言集中體現在渾厚深邃、靜默靈動的美學表現中。《延安頌》將諸多繪畫元素與藝術語言統一在盈盈畫面中,而其恢弘氣勢卻已溢出畫面,流淌在每一個華夏子嗣的心間。作者將各具象徵意義的寶塔山、黃河、長城、紅太陽、松林、山脈等融匯成一幅美好河山的勝景,傳達出作者對祖國山川的熱愛之情。東方紅,太陽升——祖國山川大地都披上了朝霞的紅色光暈,寶塔山在最為近景處的山頂屹立,似燈塔般指引著方向;母親河順著太陽升起的方向流淌,隱約傳出歷史的車輪聲;長城在蜿蜒中奮力前行,訴說著華夏民族五千年的歷史……縱觀李可染的山水作品,多以「黑」、「滿」、「崛」、「澀」為特色。此幅卻顯得如此與眾不同,不由得讓人想起令人過目難忘的《萬山紅遍》。同樣是謳歌祖國大好河山的紅色題材,《萬山紅遍》濃烈激昂、酣暢淋漓,《延安頌》則不緊不慢、娓娓道來,別有一番詩情畫意。

查看大圖李可染《延安頌》局部高清大圖一李可染《崑崙雪山圖》《崑崙雪山圖》,1965年,李可染,紙本設色,立軸,縱70.2厘米,橫46.5厘米,2015保利秋拍7015萬成交

查看大圖李可染的《崑崙雪山圖》是1965年第一次試寫毛主席《念奴嬌·崑崙》詞意的創作,雪山是李可染極其少有的題材,可染一生所作雪景,不會超過三件。圖中繪橫空出世的莽莽崑崙,以高超的逆光手法表現白雪飛舞,銀裝素裹,玉龍動天的浪漫雄渾氣勢,是李可染先生之精品。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李可染的山水藝術達到成熟期,在這一創作發瘋,他提出「采一煉十」的主張,意在強調錘鍊對於藝術創作的重要性。顯然,此前畫家深入生活是「采」,而此後的創作經營就更需要攻堅的「煉」了。題識(毛澤東《念奴嬌·崑崙》,毛澤東,一九三五年冬。):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而今我謂崑崙,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一九六五年第一次試寫毛主席念奴嬌·崑崙詞意。可染於北京。印文:在精微、可染、傳統今朝。李可染《寄暢園圖》《寄暢園圖》,1972年,李可染,紙本設色,立軸,縱69厘米,橫48厘米,2015保利春拍1150萬元成交

查看大圖《寄暢園圖》題識:寄暢園圖。園在無錫惠山腳下,為江南名園之一。聞說當年北京造諧趣園時,即以此園為藍本。一九七二,可染。印文:可染。畫面如攝影近鏡頭般撲人眉宇:遠景中的惠山,平地而起,山腳下,株株林木挺立;山巒、林木環抱中,便是屋舍、亭台、湖石錯落的園林中景;園林中的地面與湖石圍出的湖面,幾成兩個平行相套的「C」字型,而開口之處,正朝向右下角,將視線延伸至畫外……鮮活真切的現場感,顯然來自寫生,但又更強化畫家的意境創造,將寫生得來的豐富素材,內化為心靈的感受,並以傳統山水的筆墨形式,傳遞出來。寄暢園實際面積不大,築園之初借惠山為背景,畫家即採納同一手法為紙上造園的基礎,山頂齊整而略有起伏,墨沈淋漓的蓊鬱山林,佔據了三分之二的畫面空間,將整個園林環護在抱。畫面下方約三分之一處,白色的圍牆、屋舍、亭台,由左側進入畫面,錯落連續,略向右上延伸,最終消失在林木間。左側圍牆中的一扇拱門,將園內外空間,連成一氣,遊人由此進入園內,三三兩兩地悠然園林間,從色彩的烘托及人物衣著看,似為深秋時節或夕陽將墜。園中央的水池,由岸邊連綿的湖石,與草地分割開來,自右側進入畫面的山石,直直地半插湖中,打破了畫面的圓勢。石後的兩棵大樹,拔地而起,略向左傾,與左側地面上同樣聳立卻略向右傾的大樹,適成呼應,而樹冠相向而生,形成樹拱,與左下方圍牆中的拱門,既遙遙相對,又在對比中凸顯出空間的幽深。推敲構圖的同時,李可染強化了色彩關係:黑色的山巒與太湖石,白色的圍牆與屋舍,灰色的湖光倒影,構成強烈的黑白灰對比。山巒、屋舍、湖石、水光,淡染花青,構成畫面的外空間;草地與樹木,則染以黃綠,構成畫面的內空間,樹木更以他標誌性的逆光,層層罩染而出,與外空間的花青色,形成強烈的冷暖對比。環繞池水的山石孔洞,畫家以精心留出的數抹空白表示,提點了畫面神氣。作品強烈的現代構成意識和新鮮的生命感受,完美地融入中國畫的筆墨形式之中,一掃傳統山水陳陳相因的程式,筆墨、造意與境界的處理均達到新的高度。李可染《高岩飛瀑圖》《高岩飛瀑圖》,1986年,李可染,紙本水墨,鏡心,縱128厘米,橫68厘米,2015保利春拍2300萬元成交

查看大圖李可染在1986年前後曾經作過多幅《高岩飛瀑圖》,基本上是同一題材,同一構圖,表面上看似曾相識,但仔細觀之,筆墨又差別甚大。關於這類題材畫作的緣起,李可染在此作中稱:「吾作此圖,欲寫山川沉雄,用積墨法數十年,慣用此法。略識此中秘奧,門外人不能知也。」在另一幅作於1987年的畫作中稱:「吾國繪畫極重用墨,墨色千變萬化,包容天地。」可見畫家是在對於「積墨法」進行深入研究。題識:高岩飛瀑圖。虎躍龍騰,萬鈞雷霆,筆沉墨厚,雲氣蒸凝,吾作此圖,欲寫山川沉雄,用積墨法數十年,慣用此法。略識此中秘奧,門外人不能知也。一九八六年歲次丙寅可染並記。印文:老李、可染、日新、千難一易、可貴者膽。李可染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進行中國山水畫的創新,改革傳統舊格局,在寫生與創造,中西藝術之間找到一個契合點,創立了「李家山水」的基本樣式,在60年代達到創作高峰期。此幅作於1986年,其晚年的山水仍然致力於表現山川的深厚沉雄,但開始走向「詩化」之境,更加慨括凝練,不受客觀物象的羈絆,從寫生走向寫意,由具象轉向抽象,就墨法而言,「黑、亮」是李可染晚年山水的特點,層層積墨與逆光法的運用,使畫面滿而不窒、重而不濁、實而不澀,從此作中頗可見之。本副《高岩飛瀑圖》畫面為典型的李家山水構圖,以平行的視角觀之,山巒峻厚,林木蓊鬱,瀑布飛瀉。主體山川高大巍峨,頂天立地,置於畫面正中,山石的外輪廓呈幾何狀,層層推遠;山石左側沐浴於光照中,右側則處於陰影里,山下的樹木以重墨畫出,與山巒的陰影處連成一片,以此襯托瀑布;一道細長的流水從遠處的高原蜿蜒而至,彙集在山谷中形成瀑布,傾斜而下,在峽谷深處又被零落的山石分離成數道水流。整幅以積墨法畫出,山的背陰面和山谷是最濃重之處,山谷中的瀑布又是最亮之處,但並不突兀,而是通過水墨的層層烘托減輕了「黑與白」的強烈衝突,左側與右側山巒的受光面亦與瀑布相映襯,使濃墨與留白造成的刺激感最終統一在整體的色調中。從此圖可見,李可染晚年更加重視形式語言,既筆墨的抽象表現力,將其與西畫中的明暗處理法相結合,作品具有奇異突兀的美感和鮮明的時代氣息。李可染《洗桐圖》《洗桐圖》,1944年,李可染,紙本設色,立軸,縱65厘米,橫38厘米,私人收藏

查看大圖《洗桐圖》是中國近代藝術大師李可染難得的人物畫作品,創作於1944年,所表現的是元代大畫家倪瓚洗桐的故事,著錄於《李可染的世界》和《可染墨韻—之千岩競秀精品》。李可染以「靜」為核心,塑造了田園山林生活的純樸自然,營造出了一個世外桃源的生活氣息,構造了寧靜祥和的時代精神,令無數「可染迷」嘆為觀止。題識:倪迂洗桐圖。甲申春可染。靜庵兄正。可染。鈐印:可染。2011年11月11日到13日,北京榮寶2011秋季藝術品拍賣會在亞洲大酒店舉行,在12日下午進行的近現代名家書畫專場中,李可染的《洗桐圖》備受關注,不少藏家為「她」而來,這件藏品最終以694.4萬元的價格成交。《洗桐圖》整個畫面體現了畫家裁構景物環境和把握畫面氣息的匠心和功力。李可染在人物畫的揣摩上有他獨特的想法,在表現潔癖的倪瓚純潔高尚的一面時,用非常乾淨、爽快的長線條描畫人物,不勾畫衣紋的繁複,也減去多餘的線條,連面部的神情都是平平淡淡,好似神仙,盡顯倪瓚的清風潔韻。整幅畫面色清、神清、韻清,清香雅緻,清靜高逸,與心境澄澈、毫無俗氣的名士人格精神同構。關於倪瓚洗桐的故事元末四大家之一倪瓚,淡泊名利、孤高自許,一生不願為官。「屏慮釋蹯,黃冠野服,浮游湖山間」,人稱「倪高士」,加之個性迂癖,怪癖多,以「倪迂」的形象給後人留下了許多趣聞。潔癖,是倪瓚傳說較多的一癖,「洗桐」即其一。據明人王繠《寓圃雜記雲林遺事》記載:「倪雲林潔病,自古所無。晚年避地光福徐氏……雲林歸,徐往謁,慕其清嗤閣,懇之得入。偶出一睡,雲林命仆胄閣覓其睡處,不得,因自覓,得於桐樹之根,遽命扛水洗其樹不己。徐大慚而出。」是說一次有客人在倪瓚家留宿,夜裡聽到客人咳嗽,倪瓚很不放心,天一亮馬上叫僕人仔細搜查院落庭園,看看有沒有客人吐痰的痕迹。僕人找不到,他自己在桐樹根處找到了,於是讓僕人用水把桐樹洗了又洗。自此,洗桐成為文人潔身自好的象徵。這麼精彩的故事經由李可染的生花妙筆,變文字為圖像,更加栩栩如生。畫面布局疏朗卻境界高遠,碧桐高聳,樹下有一童僕在擦著大樹,看來不僅要清洗樹根,連整棵桐樹都要沐浴了。右下方的人物就是倪瓚,畫中他神態洒脫,落落脫俗地坐在椅子上,看著洗樹不止的童僕,有點不洗乾淨決不罷休的意思。小院中梧桐樹盡顯環境之清幽,表現了文人們高雅的情趣和閑逸超脫的生活情致。李可染《萬山紅遍》《萬山紅遍》,1964年,李可染,紙本重彩設色,立軸,縱75.5厘米,橫45.5厘米,榮寶齋舊藏

查看大圖《萬山紅遍》是李可染先生的代表之作,作品取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之詞意,氣質雄壯豪邁。1964年創作此畫時,正處於李可染大量寫生後的理性思索時期,逐漸擺脫寫生狀態,把寫實描繪變為抒情性的寫意表現,畫面物象經營布局具形式感,筆墨韻味也得到加強,既有嚴謹的刻意經營,又不失情感的自然流露。此畫以墨作底,紅為主調,強調「遍」字。以硃砂色鋪陳整個畫面,可謂大膽創新之舉,使畫面滋潤明亮富有層次變化。2015年11月15日,在嘉德秋拍「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拍賣中,李可染先生創作的《萬山紅遍》以5800萬元起拍,經多位買家數十輪的競奪,最終1.84億元成交。 40多年前,榮寶齋花了80元把李可染老先生這幅約3.1平尺的《萬山紅遍》收入囊中,不過當時的80元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已經很難承受了。本件拍品以5800萬元起拍後,輕鬆過億,價至1.27億時殺入一位新買家。經過20多分鐘的競奪後,最終由場外買家以1.84億元拿下,此為金秋內地秋拍首件過億的拍品。《萬山紅遍》是李可染以毛澤東《沁園春·長沙》的詞意為母題所作,堪稱其創作生涯中的巔峰之作,也是新中國美術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據專家考證,從1962年開始至1964年,李可染先後共創作了7幅《萬山紅遍》,其中4幅現存於國家美術機構,其餘3幅均曾有過上拍經歷。此次嘉德上拍的《萬山紅遍》是7幅中尺寸相對較小,原是北京榮寶齋的舊藏,在2000年由北京榮寶拍賣釋出,以501.6萬元的成交價創下當時李可染單幅作品拍賣紀錄。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江蘇徐州人。中國近代傑出的畫家、詩人,畫家齊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繪畫,13歲時學畫山水。43歲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49歲為變革山水畫,行程數萬里旅行寫生。72歲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晚年用筆趨於老辣。擅長畫山水、人物,尤其擅長畫牛。[1]

代表畫作有《灕江勝境圖》、《萬山紅遍》、《井岡山》等。代表畫集有《李可染水墨寫生畫集》、《李可染中國畫集》、《李可染畫牛》等

▲李可染1972年作《北國風光》46cm×91cm

▲李可染1984年作《清漓帆影圖》62cm×92cm

▲李可染《雄關漫道·蒼山如海》成交價:RMB-40,825,000北京保利2012秋季拍

▲李可染1963年作《陽朔一景》54cm×65cm

▲李可染1954年作《錢塘江》42cm×49.5cm

▲李可染1954年作《頤和園後湖》

▲李可染1962年作《江南寫生》37.5cm×44cm

▲李可染1965年作《蒼山如海殘陽如血》49cm×69cm

▲李可染1972年作《陽朔勝境圖》211cm×384cm

▲李可染1973年作《清漓帆影》

▲李可染1974年作《韶山革命聖地毛主席故居》141.5cm×243cm 1億2420萬元成交

▲李可染1977年作《清漓勝境圖》

▲李可染1978年作《杏花春雨江南》

▲李可染1980年作《灕江天下景》

▲李可染1982年作《百重泉》109.6cm×60.2cm

▲李可染1982年作《千岩萬壑》

▲李可染1986年作《峽江輕舟圖》

▲李可染1987年作《灕江山水》

▲李可染1987年作《秋色》

▲李可染1987年作《煙江夕照圖》33.6×103.3厘米

▲李可染1988年作《千岩競秀·萬壑藏雲》

▲李可染《革命搖籃井崗山》75cm×94cm

▲李可染《江南水鄉》

▲李可染《密林深處》41cm×36cm

▲李可染《漁村》

▲李可染《圓通寺》

▲李可染1942年作《觀瀑圖》127cm×55.5cm

▲李可染1956年作《魯迅故鄉紹興城》

▲李可染1959年作《灕江邊上》水墨設色紙本59.5cm×44cm

▲李可染1959年作《桂林鐵封山雨》

▲李可染1961年作《杏花春雨江南》64cm×45cm

▲李可染1962年作《春雨江南》68cm×44cm

▲李可染1962年作《陡壑夕陽》

▲李可染1962年作《納涼圖》

▲李可染1962年作《清漓漁船圖》

▲李可染1962年作《雁岩一景》

▲李可染1963年作《丹霞楓林》69.8cm×46cm

▲李可染1963年作《黃山煙霞》

▲李可染1963年作《灕江紀游》

▲李可染1963年作《萬山紅遍層林盡染②》

▲李可染1963年作《閑夏》50cm×45.5cm

▲李可染1963年作《月牙山圖》

▲李可染1964年作《萬山紅遍⑥》131cm×84cm

▲李可染1964年作《萬山紅遍⑤》紙本設色 135cm×85cm

▲李可染1965年作《灕江雨中泛舟圖》

▲李可染1972年作《井崗山》

▲李可染1972年作《陽朔碧蓮峰》66cm×43cm

▲李可染1973年作《花果山》

▲李可染1973年作《江山覽勝圖》

▲李可染1973年作《雁盪山圖》85cm×54cm

▲李可染1975年作《井崗山主峰圖》124cm×69cm

▲李可染1976年作《灕江勝境圖》

▲李可染1977年作《岩泉積翠》

▲李可染1977年作《雨中灕江》紙本設色 71.2cm×47.8cm

▲李可染1978年作《長征》180cm×95cm

▲李可染1978年作《黃山紀游圖》

▲李可染1979年作《九華煙雲圖》

▲李可染1979年作《灕江山水》

▲李可染1979年作《清漓漁歌》

▲李可染1982年作《賞心喜看雨余山》

▲李可染1983年作《蒼岩雙瀑圖》68cm×45.5cm

▲李可染1984年作《蒼茫煙江夕照中》紙本設色立軸82cm×50cm

▲李可染1984年作《雨勢驟晴瀑泉喧》67.5cm×45cm

▲李可染1985年作《家住崇山茂林》

▲李可染1986年作《翠溪人家》137cm×68cm

▲李可染1987年作《暮雨初收》

▲李可染1988年作《密林煙樹》

▲李可染1988年作《水邊人家》84.2cm×52.6cm

▲李可染1988年作《雨後圖》

▲李可染1988年作《欲雨欲晴》

▲李可染1989年作《山水》

▲李可染《橋亭聽瀑》

▲李可染《人在萬點梅花中》69cm×46cm

▲李可染《山村飛瀑圖》

▲李可染《山居圖》

▲李可染《山水》

▲李可染《蜀山春雨》

▲李可染《蜀山春雨圖》

▲李可染《巫山雲圖》

▲李可染《消夏圖》

▲李可染《杏花春雨江南》

推薦閱讀:

中國著名皇家書法家 任行
10月19日,火星終於在你突破宮與冥王星相合,你會獲得所需的全部能量和自信,轉而追尋一條獲益更豐厚的路。(農曆9月19日,觀音聖誕,18日晚候至十二點,與正白敘書畫)(周運)克里斯汀每周星座運勢10.
經典書畫永流傳!
書畫的"勁"

TAG:中國 | 近代 | 詩人 | 書畫 | 大師 | 傑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