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歷史學·鄭國簡史(之一)

姓氏歷史學·鄭國簡史

廣西興業縣 黎開文 編著

電子郵箱:gxxylkw@163.com

【2002年3月28日完成首稿,2011年5月修改並加入「鄭魯公世系表」,2011年6月21日星期二上午6:30開始列印,7月3日凌晨1:20完成列印稿。「鄭國史」部分主要採用《史記·鄭世家》及《左傳》相關資料,重在史實,且以血脈世係為主線。「譜者,傳史亦傳疑」,請鄭華強兄將此稿轉與鄭氏史學家審核。如引入《東周列國志》的相關資料,可改寫成歷史演義小說—《鄭國春秋》,進而改編成影視劇本。本人多年來已有這方面的構思。】(註:本文2011年上載於摯友鄭華強的「中華萬姓網·鄭貿網」上,2012年由鄭柏威【鄭子章】兄上載於「湖北鄭氏商貿網」。現筆者本人略作修改,發在博客上,喜歡的朋友請收藏、轉載。)

周厲王姬胡在位三十七年(公元前878年癸未至公元前842年己未),生太子姬靜,次子姬友。

厲王胡即位至三十年壬子(公元前849年),貪圖貨利,親近榮國夷公。大夫芮良夫勸諫厲王,說:「莫非王室將要衰敗了嗎?那榮夷公是個什麼人哪?專好財利而不知大禍臨頭!百物所生,天生地育,都有可利用的價值,一旦被人霸佔私有,獨斷其利,危害匪淺啊。天地百物,黎民平庶,誰都可以隨取隨用,憑什麼佔為私人所有?榮夷公霸天地百物為己有,激怒的人太多,又沒有防範大禍臨頭的措施。竟還洋洋得意把這種斂財手段教給大王。大王如果也像他那樣,還能長久安坐王位嗎?做天子的,應物盡其用,布施上下。就算上至神祗、下至黎民平庶,都一一布施恩惠了,還應日日警惕,免招怨言。故《頌》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非爾極。』《大雅》曰:『陳錫載周。』這不是布施惠利仍慎戒災難嗎?因此先祖才能成就偉大的周王朝基業,並且延續到今天。現在大王卻學榮夷公,獨專貨利,民心如何?王業如何?能夠這樣做嗎?村野匹夫,獨佔財物,尚且被貶稱為『盜賊』。大王這麼做,以後歸附的諸侯將會越來越少。榮夷公如被重用,周室必亡!」厲王不聽,反而任命榮夷公為周王朝卿士,主持國政。

周厲王行事粗暴、殘虐、奢侈而又傲慢獨斷。宗周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的人們經常因怨恨而誹謗他。召公進諫說:「人們無法忍受你苛暴的統治了。」厲王大怒,派衛巫暗中察看到底是誰造謠誹謗,報上一個就殺一個,敢誹謗的人漸漸減少。諸侯列國不再來朝進貢天子。

三十四年丙辰【公元前845年】,周厲王更加殘暴。鎬京居民怕得連話都不敢說,在路上對面相遇,只敢互相注視一下,點點頭而矣。厲王卻沾沾自喜,得意地向召公炫耀:「我能夠杜絕誹謗了,那些小民平庶都不敢說話了!」召公說:「杜人嘴巴罷了。防民之口,甚於防水。水壅塞太多,一旦決堤,浸死的人肯定極多。治理黎民平庶也是這個道理。所以啊,治理水利的,應疏通河水,使水流通暢無阻;治理人民的,應開放言論,使怨言能夠隨意渲泄。天子臨朝聽政,命公卿列士進獻諷詩,瞽者獻曲,史官獻書,師官獻箴言,瞍者口賦,蒙者誦言,百工進諫,庶民傳入他們的意見,近臣盡職規勸,親屬戚屬考察、補正天子的過失。瞽者、史官的教誨,耆艾老臣加以修改潤色,綜合整理成書面文字。然後天子再三斟酌,以免以後再犯同樣過失。如此施政才不致於違背常理。民眾擁有言論自由,好比士大夫擁有山林河澤,日常財用雜物才會源源不斷地生產岀來;民眾擁有言論自由,好比擁有廣褒的原野、肥沃的土地,才能勤懇勞作源源不地地提供衣食財用。民眾能自由地講說、議論朝政得失、渲泄心中的怨恨,國家才能興旺發達。大王應採納好的意見,正確對待怨言。人們心中憂慮的事情能夠放膽宣發於口,又被重視加以改進,才能安心生產衣食財用雜物。你如今竟塞住他們的嘴,不准他們說話。普天之下,相信你的,真正擁護你的,還有幾人?」厲王還是不聽勸。於是,鎬京朝廷上下,王宮內外,誰都不敢再說他了。三年後(公元前842年己未),鎬京官庶, 再也無法忍受周厲王的殘爆統治,相約反叛,襲擊周厲王,史稱「國人暴動」。周厲王逃到彘國(今山西省霍縣)避難。

「國人暴動」時,周厲王太子姬靜躲藏在召公府。鎬京造反的人們獲知這一消息,馬上圍攻召公府第。召公感嘆:「往年,我多次勸諫大王,大王一意孤行,招致今日之難。如今,太子避難到我家,如果太子慘遭不測,大王豈不是以我為仇,更加懟怒嗎?事奉諸侯君主的,身處險境,不應仇懟,被埋怨也不應怨怒,何況事奉天子!」於是,召公將他的一個兒子假扮成太子,交給圍攻的亂民斬殺消恨,太子靜才幸免於難。

公元前841年庚申,召公、周公兩位宰相共同主管朝政,史稱「周公召公共和行政元年」。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年癸酉),周厲王崩於彘國。太子姬靜在召公府已長大成人。召公、周公共同擁立太子靜為周宣王(公元前827年甲戌至公元前782年己未在位四十六年)。

鄭國

周宣王二十二年乙未(公元前806年),下詔冊封其胞弟姬友於鄭國,公爵(即鄭桓公)。

1、鄭桓公姬友,周厲王姬胡次子,周宣王姬靜之胞弟,公元前806年乙未至公元前771年庚午在三十五年。娶陳氏夫人,繼娶馬氏夫人。生三子:掘突、岌、淸。

公元前806年乙未,時年22歲的姬友初封於鄭邑,封地在周王朝西都宗周鎬京畿內(半徑500里範圍內,300步為1里)咸休之地(即華州鄭縣棫林,在今陝西省華縣東北),為畿內諸侯(與周王室血緣最親近的貴族居住采邑地),後遷居拾邑。*《詩經·鄭風》「鄭,邑名,本在西部畿內咸休之地。宣王以封其弟為采地,後為幽王司徒,而死於犬戎之難,是為桓公。其子武公掘突,定平王於東都,亦為司徒。又得虢、檜之地,乃徙其封而施舊號於新邑,是為新鄭。咸休,在今華州鄭縣。新鄭,即今之鄭州是也。其封域山川,詳見檜風。」《詩經·檜風》「檜,國名,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在《禹貢》豫州外方之北、滎波之南,居溱、洧之間,其君妘姓,祝融之後,周哀,為鄭桓公所滅而遷國焉。今之鄭州,即其地也。」

鄭桓公三十三年戊辰(周幽王九年、公元前773年),由於得到京畿諸多貴族的擁戴,周幽王任命他為周王朝司徒之官。鄭桓公努力使周王都京畿的士大夫貴族與平庶民眾和諧相處、精誠團結,士庶融洽,連黃河、洛水一帶的人民都很羨慕他。

鄭桓公任司徒一年後,到公元前772年己巳,因為周幽王寵愛褒姒,王室朝政敗壞,宮廷生活淫邪腐化,諸侯時常反叛周天子。鄭桓公問太史伯說:「王室變故頻繁,我如何才能逃避死難?」太史伯回答說:「只有南洛水東面,南臨黃河、濟水的地方可以安居。」鄭桓公問:「何故?」太史伯說:「那地方靠近虢國(今河南省滎陽市東北,周文王胞弟虢叔的封地,都城遺址在今河南省滎陽市廣武鎮南一華里南城村東)、鄶國(顓頊帝長子伯稱後代吳回玄孫陸終第四子會人的封地,國君姓妘氏,鄶都在今河南省新密市東南35公里曲梁鄉古城角寨村)。虢國、鄶國二國國君,生性貪婪,好佔便宜,士庶民眾都不想親附他們。現在,鄭公你貴為天子司徒,深受民眾愛戴。你如果誠心向天子懇求,到那裡去安身。虢、鄶二國國君見你正被天子重用,必定樂意分給你土地。你一旦定居下來,久而久之,虢國、鄶國的子民都會自願歸附,變成你的子民。」鄭桓公問:「我想南下到江水(長江)一帶居住,怎麼樣?」太史伯說:「以前祝融(顓頊帝長子伯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吳回,相繼任帝嚳時代火正之官)擔任帝嚳高辛氏(名夋,公元前2453年戊辰至公元前2392年己巳在位七十年)南方諸侯首領火正之官,平定共工氏之亂,功勛卓著。而他的後裔,進入我們周王朝以後,還沒有一個支系得到興旺發正。楚國是祝融吳回後裔中的一支。周王朝衰微,楚國必定興旺。如果你將鄭國遷到江水一帶,楚國興起時,對鄭國不利。」鄭桓公又問:「我想遷居到西方,如何?」太史伯說:「西方之民貪心多,好佔便宜,難與長久安居。」鄭桓公問:「周王室日漸衰弱,哪一諸侯國能夠興起?」太史伯說:「可能是齊國、秦國、晉國、楚國吧?那齊國,姜姓,炎帝神農後裔伯夷旳後代。伯夷輔佐聖帝堯(公元前2383年戊寅至公元前2283年戊午在位一百零一年),職司典禮之官。秦國,嬴姓,顓頊帝後裔伯翳的後代。伯翳輔佐舜帝(公元前2282年已未至公元前2233年戊申在位五十年),懷柔百物,安撫八方諸侯。楚國的祖先吳回,任帝嚳高辛氏火正之官,平定共工氏之亂,賜號祝融。其後裔鬻熊又當過周文王的老師,有大功於天下。周武王滅掉殷紂王,建立周王朝,周成王繼位封弟叔虞於唐國(在今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後改國號為晉。晉國地勢險要,可以阻隔外敵。憑此賢德子孫與周幽王的衰弱無道相比,晉國也肯定會興旺發達。」鄭桓公說:「好!」於是最終請求周幽王恩准,東遷鄭國民眾於洛水以東。而東虢國、鄶國果真獻給他十座城邑,桓公終於另建鄭國,國號新鄭。【參見《國語·鄭語》「鄭桓公東遷,克虢、鄶而並鄢(在今河南省鄢陵縣古鄢城)、蔽(在今河南省鄭州市東圃田西)、補(在今河南省新密市城西十八里處)、彤(在今河南省滎陽市東南)、依(今址未詳)、柔(此字加田字傍,在今河南省扶溝東)、歷(即櫪,在今河南省禹州市)、莘(即華,在今河南省新鄭市郭店北華陽寨)。前潁(潁水)後河(黃河),右洛(洛水)左濟(濟河),主苤(即大巫山、九曲山,在虢國西部,即今河南省滎陽市汜水鎮西北)、騩(即騩山,亦名大騩山或大隗山,在鄶國西南部,即今河南省新密縣東南)而食溱(溱水,源於鄶國西北部,今名溱水河,流向東南與洧水相匯)、洧(洧水,源於鄶國西部陽城山,今名雙洎河,向東流入潁水。按:溱水、洧水,均在今河南省新密縣、新鄭縣境內),修典刑以守之。」】

鄭桓公任周王朝司徒官旳第二年(公元前771年庚午),犬戎勾結申侯攻入鎬京,在驪山腳下殺死周幽王及鄭桓公。鄭太子掘突會合晉、衛、秦諸侯國君平難,共同擁立周幽王太子姬宜臼為周平王。鄭國人則擁立掘突為鄭武公。【鄭桓公墓在今陝西省華縣縣城西關螺釘廠院內,原有鄭桓公祠三間及一座旌功坊,坊上題刻「緇衣遺愛」四字。明朝萬曆年間(1573至1620年)改題為「周宗忠賢」。明朝末年,祠、坊俱毀,墓僅剩土冢。1957年5月,經陝西省人民政府勘察,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1972年5月,鄭桓公墓再遭破壞,經制止得以倖存。1985年,華縣文物管理委員會與螺釘廠將殘留土冢用磚砌封四周,頂部用水泥抹蓋。今鄭桓公墓周長10米,高2.1米,墓前立一塊水泥碑,正面刻「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桓公墓」,背面刻「公元前771年,周室貴族矛盾加劇,幽王又重褒姒,西戎乘機攻陷鎬京,周幽王被殺,鄭桓公援駕陣亡,戰馬馭屍,從驪山奔回鄭地,安葬於此。」】

2、鄭武公姬掘突,桓公太子,公元前770年辛未至公元前744年丁酉在位二十七年。娶姜氏夫人,生子:寤生、共叔段。

鄭武公元年(公元前770年辛未),輔佐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70年辛未至公元前720年辛酉在位五十一年)遷都於東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襲封父爵、官職,任周王朝司徒之官。好賢愛民,國人愛之,作詩《緇衣》歌頌。鄭武公亦東遷,建都於新鄭(今河南省新鄭老城),以滎陽為京邑。《緇衣》(參見《詩經》)全詩如下「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緇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緇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

鄭武公十年(公元前761年庚辰),娶申侯之女為夫人,尊稱"武姜"。同年,生太子寤生。寤生岀世時,因胎位不正,難產,武姜受盡痛苦,因此很不喜歡他。後來,武姜生次子叔段時很順利,且叔段相貌俊美,武姜極寵愛他。二十七年丁酉(公元前744年),鄭武公病危,夫人武姜請求改立叔段為太子,武公不準。同年,鄭武公薨,太子寤生繼位為鄭莊公。鄭武公墓據傳在今河南省滎陽市三皇山(亦名廣武山)王頂村北塬上。

3、鄭莊公姬寤生,武公太子,公元前743年戊戌至公元前701年庚辰在位四十三年。娶鄧氏夫人,繼娶殷氏夫人,生四子:子忽、子突、子亹、子儀。

鄭莊公元年戊戌(公元前743年),封弟叔段於河南京邑,號「京邑太叔」。祭足(周公姬旦後裔)說:「京邑大於鄭國都城滎陽,不可以封給庶弟。」鄭莊公說:「母親想要這樣,我不敢違逆她。」叔段到了京邑,修整武器,操練士兵,與母親武姜密謀偷襲滎陽。鄭莊公二十二年己未(公元前722年),叔段果然襲擊鄭國首都新鄭,武姜為內應。鄭莊公發兵征討叔段。段欲逃回京邑。京邑士庶背叛叔段,拒之。叔段岀走至鄢邑(今河南省鄢陵縣)。鄢邑兵敗,叔段又岀逃到共邑,史稱「共叔段」即源於此。

鄭莊公將武姜遷到城潁(今河南省臨潁縣),發誓說:「不到黃泉(死後),不再相見!」一年後,因思念母親,又後悔不該發岀這樣的誓言。住在潁谷的考叔,向鄭莊公敬獻禮物。鄭莊公命人準備豐富的酒食招待他。席間,考叔說:「臣有老母親,請讓臣挑些酒食帶回家孝敬她,給她嘗嘗。」鄭莊公感嘆:「我也有老母親,我想見她,又怕違背誓言。如何才能兩全其美?」考叔說:「選好地點,挖個地洞,見水即止。你母子在洞中相見,也不違背誓言。」鄭莊公果真採納考叔的計謀,方打破誓言,在地洞中與母親冰釋前嫌,接回宮中贍養天年。

鄭莊公二十四年辛酉(公元前720年),宋穆公薨,宋公子馮逃奔鄭國。鄭國人侵周朝天子之田,搶割禾稻。

鄭莊公二十五年壬戌(公元前719年),周桓王姬林登基。衛國公子州吁弒衛桓公而自立為衛君。同年,因為宋國公子馮岀逃在鄭國,宋國、衛國聯軍討伐鄭國。

二十七年甲子(公元前717年),鄭莊公首次到京師洛陽向周桓王朝貢。周桓王恨他鄭國人曾於大前年(公元前720年)偷搶天子田裡的禾稻,不以見諸侯之禮來招待鄭莊公。

二十九年丙寅(公元前715年),鄭莊公恨周桓王無禮,將天子的私田祊田、許田換給魯國。

三十三年庚午(公元前711年),宋國太宰華督殺死大司馬孔父嘉,奪其妻。

三十七年甲戌(公元前707年),鄭莊公不向周天子納貢,周桓王率領陳桓公、蔡桓侯、虢公、衛宣公聯軍討伐鄭國。鄭莊公與祭仲、高渠彌發兵自救,打敗周天子的軍隊。祝聸射中周桓王的手臂,還想追趕,鄭伯阻止他,說:「冒犯尊長,尚且不該,何況竟敢欺凌天子?」於是,鄭軍停止攻殺。當晚,鄭莊公派祭足慰問周桓王傷勢如何。

三十八年乙亥(公元前706年),北戎侵伐齊國,齊厘公派使者向鄭國求救。鄭莊公派太子姬忽領兵驅趕北戎,救了齊國。齊厘公感激他,想將女兒嫁給他。太子姬忽謝絕說:「我國弱小,與齊國不般配。」當時,祭足隨軍岀征,力勸太子忽娶齊公主,說:「鄭公寵妃太多。你身為太子,沒有強大的外援,將來恐怕不會被扶立為君。三位公子,都有可能繼位為鄭國君主。」所說的三公子,即太子忽、弟公子突、次弟公子子亹。

四十三年庚辰(公元前701年),鄭莊公薨。鄭莊公墓地在今河南省新密縣曲梁鄉王崗村東,高10米、周長125米。1974年,該墓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當初,祭足深受鄭莊公重用,被任為上卿。鄭莊公派他作代表出使鄧國迎娶鄧公主為夫人,生太子忽。故鄭莊公薨,祭足立即扶立太子忽為鄭昭公。而當年鄭莊公娶鄧氏夫人後不久,又娶回宋國大夫雍氏的女兒為妾,生後來被擁立為君的鄭厲公突。雍氏家族在宋國極得勢。宋庄公聽說祭足立鄭太子忽為鄭昭公,派人以欺騙的手段請祭足到宋國,囚禁他,威脅說:「不立鄭公子突為鄭國君主,你必死!」同時也拘押正在宋國的鄭子突,作為向鄭國索取財物的人質。祭足迫於壓力,答應宋庄公的要求,與他訂立盟約,送鄭公子突回國,立他為鄭君。鄭昭公姬忽聽說祭足因受宋國威脅,被迫改立他的弟弟公子突為君,遂於公元前701年庚辰九月丁亥日,岀奔衛國。鄭昭公岀奔第十三日己亥日,弟公子突回到鄭國首都滎陽,登位為鄭厲公。

4、鄭厲公姬突,鄭莊公次子,鄭昭公弟,公元前700年辛巳至公元前697年甲申在位四年。

鄭厲公四年甲申(公元前697年),祭足獨斷專權,把持朝政。鄭厲公憂心忡忡,暗遣女婿、鄭大夫雍糾刺殺祭足。雍糾的小老婆祭氏是祭足的女兒,窺知這個秘密,回娘家問母親:「父親與夫君,哪一個更親?」母親回答她:「父親只有一個。而天下男人,都可以隨便挑一個來做你的夫君。」女兒於是將鄭厲公與雍糾的陰謀告知父親祭足。祭足先下手為強,在新鄭大街上戮死雍糾。知女婿被殺,鄭厲公對祭足無可奈何,反過來怨恨雍糾,說:「計謀泄漏給小婦人聽,真抵死!」夏,鄭厲公被迫遷居邊城櫟邑。祭足派人到衛國迎接鄭昭公。六月乙亥日,鄭昭公姬忽回到滎陽,複位為鄭君。秋,鄭厲公依靠櫟邑人的幫助,殺掉駐守櫟邑的鄭大夫單伯,據占櫟邑。諸侯聽說鄭厲公岀奔,岀兵討伐鄭國,被打敗而回。宋國派了許多軍隊供鄭厲公調用,讓他有能力據守櫟邑。因此,鄭昭公也不敢討伐櫟邑。

5、鄭昭公姬忽,鄭莊公長子,鄭厲公之兄,公元前696年乙酉至公元前695年丙戌在位二年。生三子:踕、儒、頑。

鄭昭公姬忽做太子時,父親鄭莊公想重用高渠彌為國卿,太子忽討厭高渠彌,勸父親不要用他。鄭莊公不聽,最終還是起用高渠彌為國卿。公元前715年丙寅四月初六日,鄭太子忽到陳國迎娶陳桓公之女媯氏,十三日夫妻在陳緘子護送下動身回國,十六日回到鄭都,告祭祖廟。因鄭太子岀國未按禮告祭祖廟,陳緘子說:「這不算夫婦,欺騙祖先,不合於禮,子孫怎能興旺?」公元前701年庚辰九月丁亥日,剛繼位的鄭昭公姬忽避亂逃奔衛國。

公元前695年丙戌,高渠彌害怕鄭昭公殺他,於此年冬十月辛卯日,趁陪同岀獵的機會,在野外用箭射死鄭昭公。【鄭昭公墓在今河南省新密縣曲梁鄉五虎廟村東,高10米,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祭足與高渠彌不敢迎鄭厲公回國,另立鄭昭公幼弟子亹為鄭君。

6、鄭君子亹,鄭莊公第三子,鄭昭公、鄭厲公之弟,公元前694年丁亥在位一年,無謚號。

公元前694年丁亥七月,齊襄公在首止大會諸侯,鄭君子亹應邀前往參加,高渠彌相隨而行。祭足稱病不去。齊襄公做公子的時侯,與鄭公子亹見過面,互相鬥毆結下仇怨。當他大會諸侯時,祭足請求鄭君子亹不要參與。子亹說:「齊國強大,我哥突佔據櫟邑自守。如果不去,齊國會找借口率領諸侯聯軍來伐我,送突回國。我不如去參加會盟,去了,不一定會受到凌辱,也不一定像你說的那麼嚴重!」結果去了。祭足害怕連自己也丟了性命,故託病不去。子亹到了首止,不向齊襄公陪禮道歉。齊襄公為當年打架鬥毆之事怨恨在心,在帳下暗伏帶甲武士,召鄭君子亹前來,把他殺死。高渠彌從首止逃回滎陽,與祭足謀劃,派人到陳國召請子亹之弟公子嬰回國擁立為君,是為鄭子。同年,齊襄公派齊公子彭生裝醉拉斷來齊國訪問的魯桓公肋骨並殺死他。

7、鄭君子嬰,鄭莊公第四子,鄭昭公、鄭厲公、鄭君子亹之弟,公元前693年戊子至公元前680年辛丑在位十四年。

鄭子嬰八年乙未(公元前686年),齊國大夫管至父等人造反,弒齊襄公。

十二年己亥(公元前682年),宋國人長萬弒宋愍公。鄭國大夫祭仲死。

十四年辛丑(公元前680年),原來逃亡在櫟邑的鄭厲公姬突,誘捕鄭國大夫甫假,強迫他護送自己回滎陽。甫假說:「放了我,我替君侯殺鄭子嬰,迎君侯回都。」鄭厲公與他訂立盟約,才放了他。六月甲子日,甫假殺死鄭子嬰及其兩個兒子,派人迎接鄭厲公。公元前685年丙申,在鄭國首都新鄭南門中有兩條蛇相鬥,一條從城內爬岀,一條從城外爬入,爬出的蛇被爬入的蛇咬死。這件事發生的第六年,鄭厲公果然復入為君。鄭厲公姬突回到新鄭複位後,指責他的伯父、鄭莊公庶兄公子原,說:「我逃命在外,這麼多年,伯父連一點想迎我回來的意思都沒有,太無情了!」公子原說:「臣子侍奉君主不可有二心,這是作人臣的職責。我知罪了!」自殺而死。鄭厲公對甫假說:「先生侍奉君主不夠忠心如一。」殺了他。臨死,甫假說:「鄭子嬰對我有恩德,我恩將仇報。如今,輪到我被恩將仇報了,報應呀!」

*鄭厲公後元時期(公元前679年壬寅至公元前673年戊申)

鄭厲公後元元年壬寅(公元前679年),齊桓公開始稱霸諸侯。

後元五年丙午(公元前675年),燕庄公、衛惠公聯合周朝王子姬頹討伐周惠王。周惠王逃奔到溫國(今河南省溫縣)。六年丁未(公元前674年),周惠王向鄭國告急,鄭厲公發兵與周惠王攻伐王子頹,不勝而回。周惠王仍歸鄭國,住居櫟邑。

鄭厲公後元七年戊申(公元前673年)春,與虢叔(東虢侯,子虢公醜於公元前655年被晉獻公吞滅虢國,其地在今河南省滎陽縣)襲殺周王子頹,送周惠王回京師洛陽複位為周天子。同年秋天,鄭厲公薨,太子踕繼位。

*鄭厲公姬突,公元前700年辛巳被立為君,公元前697年甲申避難逃居櫟邑十七年,公元前679年壬寅複位,公元前673年戊申薨,連逃亡在外一起算,共在位二十八年。

8、鄭文公姬踕,鄭厲公太子,公元前672年己酉至公元前628年癸巳在位四十五年。生八子:子蘭、子臧、子瑕、子士、子般、子彌、子華、子成。

鄭文公十七年乙丑(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諸侯聯軍攻破蔡國,南伐楚國,打到召陵。

二十四年壬申(公元前649年),鄭文公的小妾燕姞(南燕國姞氏公主),夢見天帝送給她一株蘭花,並說:「我是伯鯈,是你的遠祖,現以蘭花送給你作兒子。蘭花有國色天香的美譽。」燕姞將這個夢告知鄭文公,鄭文公當晚寵幸她,送給她蘭花草作為計算懷孕日期的信物。後來,燕姞果真生下一個兒子,取名為蘭,封於蘭邑(今河南省蘭考縣,原名蘭封縣),後繼位為鄭穆公。【按:《唐書·宰相世系表》「吉,岀自姞姓,黃帝裔孫伯倏(即伯鯈)封於南燕,賜姓曰姞。其地亦即燕縣是也。後改為吉,望岀馮翊、洛陽。」南燕國故都,在今河南省鄭州市燕庄鎮。】

鄭文公三十六年甲申(公元前637年),晉國逃亡公子姬重耳經過鄭國,鄭文公不按禮接待他。鄭文公弟公子叔詹說:「重耳賢德,且是同姓宗親,窮困才來投靠主公,不可不禮待。」鄭文公說:「諸侯列國流亡公子經過我國的,多得很,我怎麼能一個個的都招呼他們?」叔詹說:「主公如果不能做到以禮相待重耳,乾脆趁機殺了他;不殺,假如他回晉國,將是鄭國的隱患。」鄭文公不聽。

三十七年乙酉(公元前636年)春天,晉公子重耳返回晉國,被擁立為晉文公。

此年秋天,鄭國入侵滑國(今河南省滑縣)。滑國弱小,不敢抵坑,被迫親附鄭國。鄭國剛撤兵,滑國馬上反叛,與衛國結盟。於是,鄭國再次討伐滑國。周襄王派大夫伯犕到鄭國,向鄭文公請求停止攻打滑國。鄭文公怨恨周惠王岀逃在鄭國櫟邑時,父親鄭厲公曾經護送周惠王回京師洛陽複位為周天子,而周惠王竟不賞賜爵祿給父親;又怨恨周襄王偏袒衛國、滑國,故不聽從周襄王的請求,反而囚禁他的使臣伯犕。周襄王大怒,聯絡戎翟,岀兵討伐鄭國,被打敗。冬天,戎翟之兵攻伐周襄王,虜掠洛陽。周襄王逃奔鄭國,鄭文公安排他住在汜城(今河南省滎陽市西北汜水鎮)。三十八年丙戌(公元前635年),晉文公護送周襄王回到京師洛陽。

四十一年己丑(公元前632年),鄭國幫助楚國攻打晉國。自從晉文當年出逃經過鄭國後,鄭文公即背叛晉國,援助楚國。

四十三年辛卯(公元前630年,晉文公七年),晉文公與秦穆公聯軍討伐鄭國,征討鄭文公助楚擊晉及晉文公經過鄭國時無禮之罪。當初,鄭文公有三位夫人,寵愛的兒子五人,都因為作亂被處死。鄭文公大怒,把所有的公子都驅趕出國。公子蘭投奔晉國,這一年也同晉文公重耳圍攻鄭國。這時,鄭國公子蘭很恩勤地侍奉晉文公,極受寵愛。鄭國公子蘭偷偷地請求晉文公,讓他幫助自己回國成為鄭文公太子。晉文公也不是真的要消滅鄭國,只因當年經過鄭國時,叔詹提議鄭文公殺死他,因此傳話給鄭文公,只要得到叔詹並親手戳死他,就撤兵。鄭文公害怕,不敢對叔詹說。叔詹聞到這樣的消息,親自對鄭文公說:「臣當年勸主公禮待重耳,主公不聽;主公旣不禮待重耳,已結怨於他,臣勸主公把他殺了,主公也不聽。結果,造成今日被晉君重耳圍攻的災難。當然,晉君圍攻鄭國,是因為詹所起。詹死,鄭國能赦免亡國之災,詹也願意!」自殺而死。鄭國人將叔詹的屍首送給晉文公。晉文公說:「一定要見一見鄭君,罵他一頓才撤兵。」鄭國人怕了,派人暗中拜見秦穆公,說:「消滅鄭國,晉國強大,對秦國沒有好處。」秦穆公撤兵。晉文公想送鄭公子蘭回國為太子,派人告知鄭文公。鄭國大夫石癸對鄭文公說:「我聽說,姞姓伯鯈的女兒是后稷姬棄(周王族遠祖)的原配妃子。她的後代應當有興旺發達的支系。子蘭的母親,是伯鯈姞氏的後裔,況且主公正妃所生的兒子全都不在了,庶岀的兒子沒有一個比得上公子蘭賢惠。晉軍圍攻鄭國急迫,晉君請求立公子蘭為太子,那是再好不過!」於是,答應晉文公,鄭、晉兩國訂立盟約,直到公子蘭被正式封為太子,晉文公才撤兵回晉國。

四十五年癸巳(公元前628年),鄭文公薨,太子蘭繼位為鄭穆公。同年,晉文公亦薨,晉襄公繼位。(待續)


推薦閱讀:

浮躁之世下史學該何去何從
觀與思·考古學與古史重建(上)
湯姆.漢克斯:好萊塢的美國歷史學「教授」
托克維爾,一個曾被遺忘的先驅者

TAG:歷史 | 歷史學 | 姓氏 | 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