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甌沉船瓷器
不久前正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辦的金甌沉船中國瓷器展,共展出450件金甌沉船中國瓷器,均由匈牙利收藏家澤爾尼克·伊什特萬收藏。澤爾尼克收藏有大約700件來自金甌沉船的瓷器,這些中國瓷器訴說著當年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衰變幻,也真實而完整地保留了這段文化記憶。 珍貴中國古瓷海底沉睡200多年 1998年初,越南當地漁民在越南金甌角外海捕魚時意外發現了一些瓷器碎片,繼而發現部分保存完好的瓷器。消息不脛而走,越南政府對沉船組織了全面打撈並追回漁民所得器物。至此,這艘船在南海海底沉睡了200多年。據考證,這是一艘中國商船,可能在開往巴達維亞(現稱雅加達)的途中因甲板起火而沉沒,上面裝有13萬件中國雍正年間的出口瓷器和青銅器、燈具及錢幣等。 資料顯示,該船沉沒於金甌角外海90海里處。船長23.3米,寬8米,船上裝有13萬件出口瓷器和一些雜物。打撈出水的瓷器總計33978件,以青花瓷為主,還有醬色釉青花瓷、釉下三彩瓷、醬色釉加彩瓷、五彩瓷等,也有一部分雕塑件。其中發現28件瓷器帶有「雍正年制」底款,6件帶有「大清雍正年制」底款,還有部分帶有「若深珍藏」或「裴溪若深珍藏」款、雙魚款等。專家們將這條沉船以及船上所運載的瓷器定為雍正時期,推算這艘船沉於1725年至1732年間。 據中國「南澳一號」水下考古隊領隊崔勇介紹,越南從1990年開始水下考古,先後打撈多艘古代沉船。越南國家歷史博物館組織考古隊,在金甌省沿海打撈出水題有「大清雍正年間制」款的青花瓷5萬餘件。除了金甌沉船,還有頭頓沉船,越南頭頓省曾在檳榔島打撈出水清代康熙年間瓷器6萬餘件。近年,越南還在占婆島打撈出水中國明代青花瓷一批。此外,在平順沿海和富國縣安泰都曾打撈出大量的中國瓷器。 儘管曾遭火燒,又在海底沉睡了幾百年,但很多浮出水面的瓷器保存狀況仍然出奇地好,船上還發現了一些青銅器、燈具及錢幣等,估計是船員的生活必需品。 據介紹,經對越南出水青花瓷研究比對,考古專家判斷產地在中國江西景德鎮和福建地區。胎體多為白色胎質,青花呈色藍中泛灰黑,多為芒口。器形為中國傳統陶瓷造型居多,並有一部分具有歐洲風格的盛用器、飲用器。 17世紀輸歐瓷器每年超300萬件 自唐代以來中國的瓷器就大量外銷,在波斯、中東、東南亞和歐洲到處都可以見到中國的瓷器。「南澳一號」水下考古隊領隊崔勇說,金甌沉船的位置就在歷史上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航線上,而且是以廣州為始發港的貿易船,清初,東南沿海因抗清勢力的存在,清朝政府實行海禁,但未能杜絕民間海外貿易。康熙二十二年,清朝政府肅清沿海抗清內患後,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開放海禁。崔勇說,當時的海禁實際上只是禁止了自己「片帆不得入海」,而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貿易船一直都與民間來往做生意,而且其規模之大無法抗衡。可以說,開海禁是不得不開,是被動的開禁。 中國瓷器通過海運再次大規模輸往海外。這些外銷瓷,主產地在江西景德鎮,廣東、福建沿海地區也因地利之便大量燒造。清代外銷瓷,大部分是根據國外經銷商的訂貨合同燒制的,其紋飾、器型也主要依外國人要求而制。其中,最著名的國外代理商,就是長駐廣州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和瑞典東印度公司。 據歐洲貿易公司的記錄,17世紀是中國陶瓷出口的鼎盛時期,每年輸往歐洲的中國瓷器至少有300萬件。在明末清初的低谷之後,清初又迎來一個輸出高峰。據佛爾克先生所著的《瓷器與荷蘭東印度公司》一書所載,「從1602年至1682年,在這短短的80年里,我國瓷器的輸出量竟達1600萬件以上。」 當然,進行中國陶瓷貿易的不只荷蘭東印度公司一家,如果再加上其他國家及中國商人直接運往歐洲的瓷器,其數量之巨是可想而知的。 乾隆以後,清朝統治日漸衰微,咸豐帝因外國列強入侵和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外銷瓷基本停止。同治、光緒時期因朝政腐敗,海外貿易更是無從談起。可以說,「清三代」是我國古代瓷器海外貿易的最後記憶。「金甌沉船不但見證了當時海上絲路的繁盛,也見證了它逐漸衰落的過程。」崔勇說。 「清三代」瓷器——中國瓷器的高峰 從瓷器的物質文化層面上講,瓷器自古就是中國人主要的飲食器具,然而在西方,瓷器的生產一直是個謎。 遲至1709年前後,歐洲才剛剛燒成硬質瓷,當時中國瓷器已有1500年以上的燒造歷史,是世界上生產規模最大、技術最成熟、品質最優秀的瓷器。這個時期的清代青花瓷在元、明青花瓷的基礎上,不但在材料、工藝、燒造技術上取得全面進步,裝飾題材也大大擴展,且畫工技藝高超、線條精細、分水色階豐富、發色艷麗、畫面生動傳神。正如英國著名的古陶瓷專家哈里·迦納在《東方的青花瓷》一書中所說,「它們被人們認為是青花瓷成就上的頂峰。」 民國陶瓷大家許之衡,在其著作《飲流齋說瓷》中,有精妙語言描述「清三代」瓷器:「至於康熙,殆如李杜,無美不臻,而波瀾老成,純乎天馬行空,不可羈勒矣。若雍正,頗似王龍標、岑嘉州,高華而清貴者也。若乾隆,則似元、白、溫、李,極妃青儷白之能事,所謂千人皆愛,雅俗共賞者矣。」由此,「無美不臻」、「高華清貴」、「妃青儷白」等雅句,廣為傳頌,已是青花瓷鑒賞的專業術語。 清代五彩瓷也在明代五彩的基礎上取得了新的成就,開創了從畫到填,全部在燒成的瓷器釉面上完成的新工藝,代表著景德鎮陶瓷五彩的最高水平和最高成就。而清代陶瓷劃時代的新成就則是發明了粉彩瓷。粉彩是受西洋琺琅彩及其製作工藝的影響,改進傳統的釉上彩料和畫風而形成的一種釉上彩瓷新品種。清代粉彩受到西洋繪畫技法的影響,在翎毛、花卉、人物、山水紋飾上出現了光線明暗變化和陰陽向背的立體感,表現對象無不栩栩如生。 清代瓷器為適應歐美市場的需要又誕生了廣彩。康熙年間解除海禁後,來華外國商船逐漸增多,當時清政府規定外國商船只能停靠廣州碼頭,於是大批外商紛紛在廣州訂貨或來樣加工,為了適應外銷市場需要,江西景德鎮部分釉上彩繪瓷器移至廣州加工生產。景德鎮釉上彩瓷在這裡與當地的銅胎畫琺琅藝術相結合,融匯中西,使得釉上彩瓷出現了廣彩這一新的裝飾形式。廣彩的特點是構圖豐滿、絢彩華麗、金碧輝煌。廣彩既有我國傳統彩繪藝術的風格,又吸收了歐美的藝術精華,可說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結晶。三百多年來,一直是我國外銷陶瓷的主要品種之一。
蘇富比於在2007年1月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拍賣了這批瓷器。 此次所拍賣的標的包括青花茶具、瓷盒和彩釉人像瓷塑等,品種繁多。部分瓷器上明確寫有「雍正年制」或「大清雍正年制」的款識。此次共上拍7.6萬件拍品,也是蘇富比規模頗大的一次沉船瓷器珍品拍賣會。因為拍品數量較多,除了一部分拍品存放於庫房之外,各個展廳之中都陳列了即將拍賣的拍品,其中在一個展廳的一面牆上,擺滿了同一種規格的拍品,看起來十分壯觀,很有氣勢。而那些存放於庫房的拍品,如果買家需要,均可以按照拍品的序號上手查驗。此次拍賣會的買家主要來自歐美地區,也有不少亞洲地區的人士,拍賣當天,到場的買家極多,拍賣場中座無虛席,還有大量實力雄厚的電話委託人(機構),拍賣現場十分火爆。其中可以看到前來捧場的眾多華人買家。為期3天的5場拍賣會取得了300萬歐元的總成交額,高出了之前200萬歐元的估價。蘇富比荷蘭分公司總經理馬克.格羅說:「我們對拍賣的結果相當滿意,它表明收藏界非常看好中國清代瓷器。」
推薦閱讀:
※瓷罐里裝著母親對女兒最美的寄託
※民窯也有春天!康熙棒槌瓶居然在蘇富比拍出一個天價!
※她的美,勝過最秀麗的江南女子?
※上海博物館明代瓷器 大圖細品
※瓷學堂 | 景德鎮瓷器「件」與「頭」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