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全息湯 各論內容講解--------消渴(糖尿病)治療,李氏全息湯課程學習!如此全面,不收藏是你的遺憾!一 概論:糖尿病是血中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導致血糖過高,進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臨床上可出現多尿、煩渴、多飲、多食,消瘦等表現,有些患者自身並無不適癥狀只有在體檢時才發現血糖升高,血糖升高嚴重者容易發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併發症或血管、神經等慢性併發症。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中醫之中並無糖尿病這一病名的記載,但根據其臨床表現,歸屬於「消渴」範疇。消渴一詞,語出《素問.奇病論》,後代醫家以三消立論,如《醫述.三消》云:「消病有三:曰消渴,曰消中,曰消腎。」劉河間 云:「若飲水多而小便多者,名曰消渴。若飲食多而不甚渴,小便數而消瘦者,名曰消中。若渴而飲水不絕,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名曰腎消。此三消者,其燥熱同也。故治疾者,補腎水陰寒之虛,而瀉心火陽熱之實,除腸胃燥熱之甚,濟一身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結,津液生而不枯,氣血利而不澀,則病日已矣。」《靈樞》中所論「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明確指出五臟虛弱是發生消渴的重要因素。所以從五臟著手論治,著重調理五臟之陰陽氣血,使五臟功能完好則達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之境,有利於疾病的康復。《難經。四十八難》指出:「脾重二斤三兩,扁廣三寸,長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溫五臟,主藏意。」所謂散膏者,相當於現代醫學的胰臟。任老認為:散膏,脾胃共居中焦,為後天之本,可以散發陽氣,溫煦五臟六腑,為人體氣化升降之軸。消渴的病機,是以散膏為核心,波及肝 脾 胃 腎 三焦等。長期高血糖狀態是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發生髮展的關鍵性因素。多元醇代謝異常,蛋白質非酶糖化,抗氧自由基物質減少等途徑的作用導致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發展。一些研究也表明,強化治療能有效延緩和阻止糖尿病病人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及神經病變的發生與發展。本虛標實是糖尿病併發症的共同病理基礎。正虛易致邪侵,嬌臟受累,肺失清肅則為咳喘;熱毒蘊結與皮膚則為癰疽;濕熱下注而發淋證,外陰瘙癢;濕停中焦,胃不受納則為嘔惡,納谷不馨;脾虛濕盛,清氣下陷則為便溏;陰虛火旺,肝鬱陽亢,肝用有餘,即葉天士謂「臟真日灑,陽化內風」,肝風入絡,痰擾清竅,為頭痛目眩,旁及四肢,則為麻木刺痛;痰淤阻滯臟腑經絡,阻於心脈則為胸部憋悶刺痛胸痹之證,瘀阻眼絡則發現瞻昏渺,甚則目盲不見,瘀阻肢絡則四肢麻木或壞疽,阻於腦絡而為偏癱失語;病虛心神失養則心悸失眠;腎虛而陽痿不舉;虛不攝納,精微漏泄,而現糖尿病腎病尿蛋白,陰陽兩虛,氣不化水,水停為腫。病之初,之漸常在厥陰少陰,肝腎陰虧是其本,肺胃燥熱乃其標。中焦脾胃是津液輸布的樞紐,因而也是消渴起病的關鍵。故張錫純云:「消渴一證,古有上中之分,謂其證皆起於中焦而及上下。」此外,病勢急暴者常初期既有傷及肝腎之兆,也應予以注意。總之,消渴之輕者,緩者,早期者,多在中上焦,重者,急者,晚期者多在下焦,如此辨別,治療方可得心應手。「夫水火得其平,氣血得養,何消之有?」現代醫學認為糖尿病是終身疾病,不能根治的觀點,中醫學博大精深,正確運用中醫藥理論是完全可以治癒糖尿病的。二 病因病機:五臟虛弱,三焦不通,陰虛燥熱,氣虛瘀血,六淫侵襲陰虛燥熱陰虛燥熱為糖尿病的主要病機,在治療的基礎上採取滋陰清熱的方法治療糖尿病,可以收到良好的療效。但是臨床上也常遇到一些患者素體陽虛,加之長期服用滋陰清熱劑,勢必更傷人體陽氣,濕濁內生,而變生叢證。肺,胃糖尿病病因病機不外兩端。一為燥熱陰虧,一為脾腎兩虛。如嗜食肥甘厚味,煙酒無度,可致脾胃積熱,灼傷陰津,或情志失調,五志過極,化火傷津。二者結合,致燥熱陰虧。熱灼於肺,則口渴多飲,熱灼於胃,胃火熾盛則易飢多食。若病延日久,精微下泄,或正氣本虛,房勞傷腎,皆可致陰精虧損。脾脾虛在糖尿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素問.奇病論》指出:「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運化精微物質是脾的主要功能。用現代醫學的理論來比較,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現為糖,蛋白質,脂肪三大物質的代謝紊亂,即為中醫所講的精微物質的主要組成。脾虛失其運化則可以導致各種表現:不能運化水濕,即脾不散精,精微物質上不能輸注於肺,而下注膀胱,則尿多尿甜而成消渴;津液趨下,從小便而走,則體內水液匱乏,飲水自救則多飲;精微物質隨尿大量外泄而不能被人體所利用故逐漸消瘦。《素問.經脈別論》指出:「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可見脾氣散精和胃行其精氣在水谷精微轉輸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果脾氣虛弱,運化失職,水谷精微不能正常疏布,則發為消渴。五臟六腑皆賴脾以奉養,脾虛津血虧損,臟腑失養,久則五臟皆受其累。腎腎主精為先天之本,腎虛不能溫養脾土,中焦虛弱,生化告竭,而致脾腎兩虛,陰陽俱損之候。脾虛肌膚失養,則消瘦乏力;腎虛封藏失職,則小便量多,或如膏脂。久病腎虛及肝,陰損及陽,脾腎衰敗,加之淤血阻絡,可致內障,雀盲,中風偏廢,壞疽,水腫,關格等種種變證。經過長期臨床實踐,將本病分為 陰,陽 兩大癥候。陽證者以燥熱陰虧為主,多見於本病的早期;陰證者以脾腎兩虛為主,多見於本病的中晚期。肝 ,情志七情對消渴的影響早在《靈樞.五變》中就有「怒則氣上逆,胸中蓄積,血氣逆流,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故為消癉」的記載。在《臨證指南醫案.三消》中也曾有「心境愁憂,內火自燃,乃消症大病」的論述。久病消渴者,病情纏綿,非朝夕可愈,需經常節制飲食,辛辣,房事,諸多煩惱,久之心情不悅,肝氣難舒;又久病消渴者,內生痰濕,瘀阻經絡臟腑,使肝失疏泄進一步加重。朱丹溪曰:「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黃帝內經》曰:「疏其氣血,令其和平,此為治也。」五臟之中,肝主疏泄,調節控制整個機體新陳代謝的動態變化。肝的經脈上行胃膈入肺,肝氣鬱結,易從火化,火性炎上,上灼於肺,肺陰耗傷,津液乾枯則多飲,肝木不能調達,脾胃失其疏泄,則升降失常,氣機不利,郁而化火,則消谷善飢。肝腎同源,肝火亢盛,腎陰耗傷,腎氣失其固攝,約束無權,故多尿。可見三消所見,都與肝失疏泄有密切的關係,從肝論治,靈活加減,可收到滿意療效。從肝論治糖尿病合乎自然之道 治理水患不外乎築提修壩植樹造林 西部高原乃水之發源 溪旁偶邊 培木固土 防止土地流失。 肝者通於木 內經有云治病法乎自然之道云云,從肝論治消渴病 法中之法也。清代醫師黃坤載認為:「消渴之病,獨責肝木」,肝主疏泄,調暢氣機的功能失調,與糖尿病的發病有著重要的內在聯繫。尤其是現代藥理研究的熱點問題---胰島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發病的重要作用為糖尿病從肝論治提供了有力的佐證。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長期的精神刺激,精神緊張,可以導致體內胰島素分泌的減少,從而誘發糖尿病或加重病情。心中醫認為「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總統一身之氣血」,心氣推動血的運行是心的一項重要生理功能,糖尿病病人體內物質代謝紊亂,阻礙氣血的運行,勢必引起各種臨床癥狀。三焦 消渴的發病與三焦的氣化功能息息相關。《靈樞.營衛生會》云:「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三焦(三消)為病 ,無以通行元氣,則氣化失權,上焦肺熱津傷,則無以「如霧」,宣發輸布津液;中焦胃熱津傷,脾陰虛衰,則無以「如漚」,轉輸水谷精微;下焦肝腎陰虧,元陽衰竭,則無以「如瀆」,蒸騰氣化。故消渴病的治療雖以養陰潤燥作為治本之法,但是若三焦氣化無權,則陰精無以輸布,而導致機體失潤,且若持續以滋腎養陰清熱進行治療,屢進寒涼滋潤之品,而不知知常達變,維護三焦氣化,輕則礙胃膩脾,阻礙中焦轉輸,重則陰盛陽竭,氣乃消亡。因此,在臨證時應以辛潤之品,因辛能散,能行,能潤,通過辛潤之品宣通三焦氣機。養陰辛潤既可以振奮陽氣,促進陰津化生,使之滋潤,又可以防止清潤甘滋之品過多而阻礙氣機。痰濕血糖乃飲食所化,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與脾失健運,甘濁內滯有關。《素問.奇病篇》曰:「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景岳全書》謂:「消渴病,其為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變,酒色勞傷之過,皆富貴人病之,而貧賤者少有也」。 甘味即可生濕又能助濕,濕邪既可作為新的致病因素而困遏脾胃,又可化熱傷津,進而累及五臟,致精血陰陽俱衰,變生多種兼證,以致遷延難愈。立法遣葯著眼健運脾土,斡旋中焦。脾胃強健,納運健旺,斡旋得利,自能化飲食中糖質為津液。瘀此外通過長期臨床觀察發現,糖尿病與血瘀的關係甚為密切。淤血既是糖尿病的病理產物,又是糖尿病發生及加重的重要因素,即所謂「因瘀致病,因病致瘀」 。其形成原因:1.氣虛血運無力為瘀;2.燥熱耗灼營陰,陰虛血少運行不暢而成瘀;3.醫者拘泥陰虛燥熱的病機在治療中偏於滋陰清熱,過用苦寒傷陽,寒甚血脈凝滯而致瘀;4.病久入絡,營衛之行澀而血脈失疏成瘀。不少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升高的同時,往往兼有血脂和膽固醇增高,所以此類患者存在著血液高凝,血流滯緩,甚至淤血阻滯等病理改變,此當屬於中醫學「血瘀」範疇,淤血的存在又可促使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正如《血證論.發渴》所指出的:「瘀血在里,則口渴,所以然者,血與氣本不相離,內有瘀血,故氣不得通,不能載水上行,是以發渴,瘀血去則不渴也。」六淫 素體正氣不足,腎氣不充,氣血兩虛,尤其是少年兒童,至陽之體,五臟柔弱,易受六淫之侵襲。六淫之邪犯肺化熱生燥,燥邪耗傷肺陰,陰液不能敷布,由肺燥,胃熱,腎虛傳變過程,發生一系列病理變化。臨床出現之消渴見證。《靈樞.五變》說:「余聞百疾之始期,必生於風雨寒暑,外循毫毛而入腠理......或為消癉。」現代醫學研究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病因,其中病毒感染啟動了自身免疫,導致胰島細胞的損毀為其主要病因之一。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在外感後血糖升高,病情加重,也是臨床常見的事實。這與中醫六淫致病的理論,可以說是兩種醫學體系從不同角度對糖尿病病因的基本相同認識。氣(陽)虛消渴病雖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而氣陰兩虛兼夾瘀血是臨床最常見的糖尿病症型。燥熱即灼傷津液,而且易克伐正氣(壯火食氣)。腎陰不足,影響藏精。陰精虧耗,氣失化生基礎,日久必虛;由於精微物質的丟失,濡養五臟之源減少,造成肺胃津虧,腎陰暗耗,陰虛無力以制陽,陽氣躁動而生內熱,糖尿病患者,長期陰虛陽亢,久而必衰,漸成氣虛或陽虛。《景岳全書.三消乾渴說》中載:「有陽不化氣,則水精不布,水不得火,則有降無升,所以直入膀胱,而飲一溲二,以致泉源不滋,天垠枯凅者,是皆真陽不足,水虧於下之消證也。」精微物質的化生輸布又賴氣的推動,氣虛化生無權則陰精更少,而津傷則氣耗,氣耗則陰液更傷,兩者互為因果,氣陰兩虛之證成矣。又「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今氣虛運血無力,血流緩慢而成瘀;且津血同源,津虧液少,勢必不能載血循經暢行可成瘀,故氣陰兩虛者常與瘀血癥狀並見。陰兩虛兼夾瘀血症型的臨床常見癥狀有:形體消瘦,神疲乏力,不耐勞煩,心慌氣短,懶言少動,頭暈目眩,心煩少寐,多汗口乾,肢體發麻疼痛,腰膝酸軟,脈多沉細或細弦,細澀,舌質暗淡,發紫,或有瘀斑。三 診斷:1.糖尿病典型癥狀如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等氣,血糖升高是診斷糖尿病的主要依據:空腹血糖≥7.0mmol/L,任何時候血糖≥11.1mmol/L可確診為糖尿病。2.空腹血糖不止一次≥7.0mmol/L。3.空腹血糖為臨界值時,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即餐後2小時內血糖≥≥11.1mmol/L。根據臨床觀察統計,與李氏全息體質論及李氏全息湯理論體系來分析。上述單純症型較為少見,由於疾病是處於時時變化之中,再加上現代人的共同體質等原因,臨床多見的是寒熱錯雜,多種證型相互影響共同存在。此病雖然癥狀多端,但都是整體疾病表現的諸多側面。治療需以李氏全息湯整體治療,方能達到最佳療效,改善體質,喚起機體自愈系統,使疾病療程縮短,療效增強,利於疾病康復。長期高血糖狀態是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發生和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常見併發症有高脂血症,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腎、視網膜、神經病變,腦梗塞及屢發泌尿道、肺臟、膽道感染等,多元醇代謝異常、蛋白質非酶糖化、抗氧自由基物質減少等多途徑的作用導致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發展。研究表明,強化治療能有效的延緩和阻止糖尿病人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及神經病變的發生和發展。本虛標實是糖尿病併發症的共同病理基礎。正虛則易致邪侵,嬌臟受累,肺失清肅則為咳喘,熱毒蘊結皮膚則為癰疽;濕熱下注而發淋證,外陰瘙癢,濕停中焦,胃不受納則為嘔惡、納谷不香;脾虛濕盛,清氣下陷則便溏;陰虛火旺,肝鬱陽亢,肝用有餘,肝風入絡,上擾清竅,為頭痛目眩,旁及四肢,則為麻木刺痛;痰淤阻滯經絡,阻於心脈,則為胸痹,瘀阻眼絡則視瞻昏渺,甚至失明不見,瘀阻肢絡則四肢麻木或壞疽,阻於腦絡則為偏癱失語;病虛心神失養則心悸失眠;腎虛則陽痿不舉;虛不受納,精微漏泄而為蛋白尿;陰陽兩虛,氣不化水,水停為腫。四 治療:一般血糖升高不明顯者,以李氏全息湯基礎方去甘草治療。口乾渴,加倍生地至20-30克;血糖升高明顯或確診為糖尿病者,合用李氏消渴湯(黃芪,黃連,黃精,仙鶴草,丹參,五倍子,蒼朮,玄參,葛根,枸杞,山藥,山萸肉,僵蠶,蠶繭);酮症酸中毒合黃連解毒湯;胰島素嚴重抵抗加人蔘10克,金銀花15克;高血壓去甘草陳皮加生山楂或鉤藤各15-30克;血脂高去甘草加生山楂,澤瀉各15克;瘡瘍者茯苓改為土茯苓,加白花蛇草各20克,重樓,白蘞各15克;心悸加龍骨、牡蠣各30克,心律不齊嚴重者加甘松3-10克;心絞痛加薤白10克,瓜蔞,丹參各20克;視瞻昏渺加夏枯草、澤蘭各15克,石決明30克;淋證,陰癢將茯苓改為土茯苓,加白花蛇草各20克,地膚子20克;尿蛋白加菝葜(bá-qiā)30克,蟬衣,桑螵蛸各10克;水腫去甘草,加倍茯苓,白朮易為蒼朮20克,加防己15-30克;肢端刺痛加地龍、烏梢蛇、僵蠶各10克、全蠍5克、蜈蚣2條或乳香、沒藥各10克、雞血藤30克;積液水停者再加澤蘭、澤瀉各15克;腹瀉去杏仁首烏,白朮易為蒼朮20克,嚴重者加赤石脂、禹餘糧各20-30克;便秘加大黃10-30克;體形肥胖明顯可合用梵靈減肥散一起服用;在應用李氏消渴湯的時候,對於其糖尿病之三多一少癥狀可不必再行其他加減。對於軀體癥狀不明顯,單純性血糖升高者,直接配用李氏消渴湯即可有效治療。五部分藥物解析:《世醫得效方》用五倍子治療消渴引飲,五倍子又稱文蛤,有明顯的降糖作用。《金匱要略》云:「渴欲飲水者,文蛤散主之。」全方既有明顯的降糖,降脂,降粘作用。《本草綱目》記載 僵蠶「為末飲服,止消渴」,臨床應用,確有降糖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僵蠶體內含有一種特有功能的蛋白質,對腎上腺皮質有刺激作用,通過其作用調整了患者內分泌及代謝方面的平衡,使體內的葡萄糖利用率增加至正常,不良反應小,可長期服用,療程越長,效果越好,且不易複發。蠶繭,性味甘溫和緩,溫而不燥,補而不膩,以血肉有情之身,善補至虛至損之精氣,以蟲葯善行之體,暢榮臟腑,寓補於通,培元本,益氣生津,於平淡中見神奇。《本草綱目》言其「煮湯治消渴,古方無他」。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蠶繭含 絲纖維蛋白,絲膠蛋白,煎湯能生津止渴。
《本草便讀》中曰:「黃精,味甘如飴,性平質潤,為補脾養陰之正品」。
黃精為補脾陰之要葯,配伍淮山藥,茯苓諸葯,既入脾經,能滋補脾陰,滋而不膩,補而不燥,又能健脾除濕,行而不滯。脾以升為健。黃精可對抗腎上腺引起的血糖升高。葛根 有生津化液之功,促進營津上升,精氣布散,鼓舞胃氣上行而生陰液。有擴張血管,又有降壓,降脂,降血黏度的作用。能有效增加冠狀動脈及腦部血液灌注,有效防治冠心病,及腦供血不足等。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蒼朮,葛根可使血糖下降,黃芪,淮山藥又可使尿糖下降黃芪,山藥健脾益氣,黃芪補氣力強又能升清,補氣即可生津,升清即可布液,山藥,黃精甘淡性平,既能補氣又能養陰,補脾潤肺固精。《本草經集注》指出:黃芪補丈夫虛損,五勞贏瘦,止渴,益氣,利陰氣。黃芪益氣健脾利水,治諸虛不足,是治療口渴引飲的要葯。用黃芪意義有二:其一是平衡升降。黃芪長於升舉清氣,腹瀉者可防止清氣下陷,便秘者可因為升清而降濁。其二是益氣化津。黃芪益氣功宏,氣旺則能生津。抑制血栓素合成,抑制血小板凝聚,可減輕胰島素抵抗,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千金方》黃芪湯就專治消渴,臨床可靈活使用,隨證配伍。黃芪配山藥,蒼朮配玄參這兩對對葯。黃芪甘溫,補脾益氣昇陽,山藥甘平,補脾腎之陰,兼有固澀腎精之功,可以減輕病人尿糖的程度;蒼朮辛苦溫,善於燥濕健脾,玄參甘苦咸微寒,清金補水,生津增液,善滋肝肺腎陰精而降火,蒼朮健脾燥濕又能防玄參之膩,從而從兩個方面照顧了脾腎,使脾氣得補,脾濕得燥,精微得以輸布,腎陰得養,腎氣得固,精微不致下泄,血糖自然而降,尿糖自然轉陰。二者相伍,制中有生,共復三焦之正常功能。
黃芪,丹參:認為其既能活血益氣,利濕行水,又有 強心,降脂,利尿,改善血液循環 和營養狀態的作用,能增加腎動脈灌流量,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腎臟微循環,保護腎功能,並有利於調整糖尿病腎病患者機體的 高凝,高脂的狀態。扶正達邪,可以防治酮症酸中毒等。
生黃芪配生地,取生黃芪的補中益氣、昇陽、緊腠理,配生地的滋陰涼血、補腎固精以防止飲食精微漏泄;蒼朮配元參降血糖系施今墨先生之經驗,施先生云:「用蒼朮治糖尿病是取其斂脾精的作用,蒼朮雖燥,但伍元參之潤,可展其長而制其短。」前兩對葯,黃芪益氣,生地養陰;黃芪、蒼朮補氣健脾,生地、元參滋陰固腎,總以脾腎為重點,從先後天二臟入手,扶正培本。黃芪配生地,蒼朮配元參,益氣養陰治其本,使氣陰得復,氣帥血行,陰津充足,氣血流通;又丹參配葛根活血化瘀以治標,去瘀生新和益氣養陰相輔相成,標本同治,收到了氣陰雙補、活血化瘀之功。黃連 苦寒清熱,專治消渴能飲水,小便甜,是治療糖尿病胃熱熾盛的首選藥物。糖尿病 尿酮體陽性,加黃連也有效。尚可改善胰島素抵抗作用。
雞內金為 治糖尿病之驗葯,臨床證明有降糖作用。雞內金養脾胃之氣,濟生化之源外,尚能攝約膀胱,減少水谷精微從下流出,配以蒼朮,尤善於治療尿中血糖增高。
根據現代藥理研究,仙鶴草有很好的降糖作用,治療運用中,取得較好的療效。
脾為太陰,乃三陰之長,故傷陰者,脾陰首當其衝,易致脾陰虧損。津血同源,津虧不足以載血,必澀難行,致瘀血阻滯。如朱丹溪《格致餘論》中云:「所謂血有如舟,津有如水,有血無津不能行,有津無血不能運。」但需強調不可單純養陰補液,要顧及陽虛的一面,只有調整機體陰陽,水火之平衡,才能使臟腑氣血調和,相互為用。在糖尿病的診治過程中,若用大隊涼潤葯中伍用肉桂,也寓反佐之意。臨床有時陽虛癥狀不明顯,但屢用滋陰葯無效時,往往加一味肉桂振奮陽氣,助膀胱氣化,則癥狀為之改善。肉桂,一為引火歸元,二為陽中求陰。桂枝與肉桂同出一物,桂枝乃桂樹之枝梢,肉桂乃桂樹之干皮,因桂枝通陽化氣,效果可靠且較肉桂藥性緩和,用量有更大的調整餘地。二者可以選用其一。
現代醫學認為,糖尿病的病理機制除了靶組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外,主要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的絕對和相對不足,從中醫理論來看,胰島素具有量小而效宏的特點,應該屬於「陰津」範疇,胰島素分泌不足的病及主要為腎精不足,陰虛燥熱和脾失健運 都與腎精不足有關,故改善糖代謝紊亂的治本之法應該是補腎填精法,正如張志聰在《侶山堂類辯》中云:「陰生於陽者,陰精生於陽化也。」《醫貫》之「治消之法,無份上中下,當先治腎為急」。腎為水臟,為陰之本,真水一虧,五臟失濡,易發為消渴。傳統三補的生地,枸杞,山萸,是腎臟陰陽平衡的關鍵用藥。山萸 補肺腎而澀精枸杞 滋腎潤肺而明目,補腎並能益肝陰肝血,肝腎同源,肝血足則腎之陰精必旺。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枸杞有較強的降血糖作用,並有抗組織老化,延年益壽之效,對糖尿病人很有益處。腎主骨生髓,髓能化精,精可生血,補腎填精亦是生血補血之法。《本草正》謂其「尤止消渴」在糖尿病的臨床治療上常以血糖降低至正常範圍,尿糖的消失作為臨床效果的評價,然而絕不能單純以血糖,尿糖的檢驗來完全取代中醫的四診八綱。在糖尿病治療的整個過程中必須貫徹始終的是治病求本與整體觀念的思想。
推薦閱讀:
※4,3丙辛合化的具體批斷---《八字大成》352頁內容
※通靈秘法內容
※原創《鐘錶茶館》內容豐富不斷更新,歡迎表友交流,聊表
※一人分飾244角的王路飛火了,但這是知乎的真正價值嗎?
※公開一例本用於講課的內容。【多種方法驗證局】
TAG:內容 | 全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