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皇帝簡介

上一篇:金國 下一篇:元朝(公元1127---1279年,共153年)南宋是北宋王朝的繼續,它著力經營長江流域,使我國南方社會經濟持續向前發展,呈現出高度繁榮。但在軍事上卻一直屈服於北方強敵,最終為元所滅。南宋共九帝,其中病死的6帝,國亡跳海而死的1帝,在元軍追擊下驚嚇而死的1帝,被俘後又被冤殺的1帝。宋高宗(趙構)高宗,名趙構(公元1107-1187年),字德基。徽宗第九子,欽宗弟。北宋滅亡後,他逃至南京即帝位。在位36年,被迫讓位後病死,終年81歲,葬於永思陵(今浙江省紹興縣東南35里處寶山)。宋高宗趙構,先後被封為廣平王、康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他於金兵大舉南侵時,奉欽宗之命,與張邦昌一起出使金國求和。經過磁州(今河北省磁 縣)時,州官宗澤勸阻他說:「金朝要你去議和,這是騙人的把戲,他們已經兵臨城下了,求和還有什麼用,你此去豈不是自投羅網!」百姓也攔住了他的馬,不讓 他北去。趙構害怕自己被金國扣留,便駐留相州(今河南省安陽縣),稱河北兵馬大元帥。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滅亡。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縣南)即位,改年號為「建炎」。    趙構即位後,在金兵追擊下不斷南逃,據說,趙構有一次在黃河北岸被金兵追逼,只剩下了他單身匹馬,後有忠臣之子李馬捨生忘死地背著他逃至河邊,又駕船過 河,才幸免於難。事後,趙構為了標榜自己是真命天子,有天神相助,捏造出了「泥馬渡康王」的故事。他擔心李馬會揭穿真相,便將李馬葯啞,不久殺死了李馬。高宗在位初期,起用抗戰派李綱為相,以宗澤為東京留守,發動軍民抗金。但高宗與其父、兄(徽、欽二帝)一樣,畏敵如虎,為保皇位而一味求和苟安。不久, 他罷免了李綱,啟用投降派黃潛善、汪伯彥,把宋軍防線由黃河一線南移至淮、漢、長江一線,從而使抗戰形勢逆轉。使得金兵分兵三路輕易即渡過黃河,並在不到 三個月之內即佔領了西自秦州、東至青州一線之廣大地區。從建炎元年(1127年)到紹興八年(1138年)的十餘年間,高宗一直輾轉在東南沿海各地,躲避金軍。他否定了張浚「權都建康,漸圖恢復」的建議,南逃至臨安(今杭州市)定都。東京留守宗澤欲渡河北伐,力勸高宗回汴京坐鎮,高宗置之不理,沉迷於偏安一隅。在他逃抵臨安後,又為形勢所逼,任用岳飛,韓世忠等主戰派將領抗金,後卻又任用投降派秦檜為宰相,對金以求和為主,一味地屈膝妥協。紹興十年(1140 年),金軍大舉入侵,宋軍在反擊金軍的南下中,取得了順昌、郾城等役的勝利,岳飛軍收復西京(即洛陽),前鋒直抵朱仙鎮,離汴京僅45里之遙。然而宋高宗 卻惟恐有礙對金的和議,他與秦檜迫令張俊、楊沂中、岳飛等撤軍,完顏宗弼(金兀朮)則乘機率重兵進軍淮南,形成大軍壓境之勢。為了徹底求和,高宗召韓世 忠、張俊、岳飛三大將入朝,明陞官職,實解兵權。同時還撤銷了專為對金作戰而設置的三個宣撫司。不久,更誣陷、冤殺了岳飛,以割地、納貢、稱臣的屈辱條 件,與金朝訂立了「紹興和議」。高宗對內還全力鎮壓 了洞庭湖地區的鐘相、楊么農民起義。紹興和議後則全力排斥打擊抗戰派,朝政完全被議和派所把持。至使大批主戰派官員被貶謫被迫害。高宗還嚴禁對議和不滿的 呼聲,太學生張伯麟在壁上題詞:「夫差,你忘記越王殺害你的父親嗎?」結果被打幾十大板刺配吉陽充軍。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9月,金廢帝完顏亮撕毀和議,再次大舉南侵。在采石磯(今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南)為虞允文統帥的宋軍所擊敗,使南宋再次轉 危為安。不過高宗屈辱求苟安的國策遭到了軍民的強烈反對。而使他的統治難以繼續維持,高宗和宰相陳康伯等商議後,以年老厭煩政務和想以「淡泊為心,頤神養 志」為借口,在次年6月宣布退位,禪位於太子趙慎,自稱太上皇,退居德奪宮。趙構退位後,自稱不再問朝政,其實也干預些政事。有一天,他去靈隱寺冷泉亭喝茶,有個行者對他照料得很殷勤,他打量了一番行者說:「我看你的樣子不象個 行者。」行者哭著訴說道:「我本是一個郡守,因為得罪了監司,被誣陷降罪,罰為庶人。為了糊口,得來此處投親,干此賤活。」趙構當即說:「我明天替你去向 皇帝說明。」回宮後果真對皇帝講了,要復他的職。幾天後他再去冷泉亭,見行者還在,他回宮後在宴飲時便怒容滿面。孝宗小心翼翼地問趙構為何生氣,趙構說: 「我老了,沒人聽話了,那行者的事,我幾天前就同你講了,為何不辦理?」孝宗回答說:「我昨日已向宰相講起,宰相一查,說此人是貪贓枉法,免他一死已經寬 大,再要復職實在不行。」趙構卻不顧這些,說:「那叫我今後怎麼再見人,我已經答應他向你求情。」孝宗無奈,只得去對宰相說:「太上皇大發脾氣了,那人即 使犯了謀殺罪,你也得給他復職。」宰相只得照辦。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10月,趙構病死於臨安宮中的德壽殿。死後的廟號為高宗。宋孝宗(趙昚)孝宗,名趙昚(公元1127-1194年),初名伯琮,後改名瑋,賜名無,字元永。高宗養子,受高宗內禪而繼位。在位27年,病死,終年68歲。葬於永阜陵(今浙江省紹興縣東南35里處寶山)。宋孝宗趙昚,太祖趙匡胤七世孫,壽王趙德芳六世孫,秀王趙子偁子,封為建安郡王,生於秀州(今浙江省嘉興市)。高宗無子,將他收為養子。他曾上書高宗反對與金國議和。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受高宗內禪而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隆興」。

孝宗繼位後,決心改變高宗屈辱求和的國策,試圖出兵恢復中原,光復河山。他首先為岳飛平反,追封岳飛為鄂國公,溢號為「武穆」,並削去秦檜官號,大快 了人心。隨後起用抗戰派將領張俊,發動抗金戰爭。但出兵不久,卻在符離(今安徽省宿縣北)被金軍擊敗。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金兵大舉南下,宋軍損失 慘重。孝宗的決心又告動搖,便罷免了張俊,起用了秦檜餘黨湯思退等人,並以割地納貢,自稱侄皇帝為條件同金國簽訂了「隆興和議」 。以後,宋金處於休戰狀態,他又任用王淮理財備戰。   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10月高宗病死,孝宗為了服喪,讓太子趙惇參預政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2月又禪位於太子,自稱太上皇,閑居重華宮,繼續為高宗服喪。趙惇與孝宗不和,長期不去探望孝宗。為此,孝宗悶悶不樂而起病。紹熙五年(公元1194年)6月,孝宗病死於臨安宮中的重華殿。孝宗也算是個頗有作為之人,有志恢復,可惜此時的南宋已經今非昔比。經過高宗秦檜二十餘年對抗金勢力的折騰摧殘,抗金名將和主戰派大臣殺的殺、罷的罷、老的老、亡的亡,軍心民氣早已衰竭。宋光宗(趙惇)宋光宗,名趙惇(公元1147-1200年),孝宗第三子。受孝宗內禪而繼位。在位5年,又退位,後病死,終年54歲,葬於永崇陵(今浙江省紹興縣東南35里處寶山)。光宗長期生活於深宮,不達世務。即位時,他年43歲,卻頭髮已白。臣下獻上一種能使準確性轉黑的葯(可能是何首烏),他不服用,說:「我頭髮已白,可教 天下人知道我是老成的。」即位後,光宗為李皇后所左右,罷免周必大、辛棄疾等主戰派大臣,起用留正為宰相,朝政為主和派所操縱。光宗和太上皇孝宗的關係長期不和。紹熙五年(公元1194年)6月孝宗病重時,他拒絕前去探望。孝宗死後,他又不去服喪,致使喪禮無法進行,並使滿朝大 為騷動。知樞密院事趙汝愚和知門事韓侂胄上奏,建議太皇太后下詔令光宗退位,傳位於其子趙擴,由趙擴主持孝宗喪禮。太皇太后同意,光宗禪位,稱太上皇,閑 居壽康宮。他每回憶起在位時的事情,總要自言自語地咒罵,有時還會痛哭。慶元六年(公元1200年)春,皇帝趙擴(即宋寧宗)從郊外祭祀回來,鼓樂之聲傳入深宮。光宗問是什麼事,左右回答說是街上百姓在奏樂遊戲。光宗大怒說:「你們這些奴才也如此欺騙我們的」一拳揮去,因收制不住而跌倒在地,從此不起。8月,病死於臨安壽康宮。宋寧宗(趙擴)寧宗,名趙擴(公元1168-1224年),光宗次子。光宗退位後繼位。在位30年,病死,終年57歲,葬於永茂陵(今浙江省紹興縣東南35里處寶山)。宋寧宗趙擴,曾封為嘉王,平陽王。光宗在位時,被立為太子。紹熙五年(公元1194年)光宗退位後,由他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慶元」。當太皇太后宣布 讓他即位時,他連說:「做不得,做不得。」太皇太后命令左右說:「拿皇袍來,由我親自替他穿上。」他又急忙拉住韓侂胄的手臂求助,又繞著殿柱躲避。太皇太 後呵令他站住,併流著淚說大宋王朝延續到今天的不易,韓侂胄也在一旁百般勸說。他見太皇太后的決定已經不可改變,才穿上皇袍,叩太皇太后,嘴裡還喃喃自 語:「使不得,使不得。」經韓侂胄拖拉,他才走出內宮,登朝堂即位。

寧宗即位後,重用趙汝愚和韓侂胄二臣。後趙,韓鬥爭激烈,寧宗便罷免趙汝愚,重用韓侂胄,由韓侂胄專擅朝政。寧宗又下令禁止道學;定理學為偽學,罷斥朱熹等理學家。史稱「慶元黨禁」。    南宋開禧元年(1205年)4月,寧宗採納韓侂胄的建議,崇岳貶秦,追封岳飛為鄂王,削去秦檜死後所封的申王,改謚「謬丑」,有力的打擊了主和派,大快 了人心。同年5月,寧宗下詔北伐金朝,史稱「開禧北伐」。開戰初期宋軍收復了一些地方,後因韓侂胄用人不當,於第二年被戰敗。楊皇后與主和派禮部侍郎史彌 遠趁機殺死韓侂胄,將其首送往金朝。朝政被史彌遠、錢象祖把持,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與金訂定了屈辱了「嘉定和議」。寧宗比較能夠顧及民間的疾苦。有一年元宵節,他獨自對著蠟燭清坐著。太監勸他設宴過節,熱鬧一番,他說:「宮外百姓沒有飯吃,我能安心宴飲嗎!」寧宗平 時在後宮走動,總命令兩個太監背著兩架小屏風作為前導。到了哪裡,就將它們堅起,上面寫著「少吃酒,怕吐」。「少食生冷,怕痛」。遇到妃子勸他吃生冷食物 和飲酒時,他就指著屏風拒絕。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閏8月,寧宗病死於臨安宮中的福寧殿。宋理宗(趙昀)理宗,名趙昀(公元1205-1264年),初名與莒,又名貴誠。寧宗養子。寧宗病死後繼位。在位40年,病死,終年60歲。葬於永穆陵(今浙江省紹興縣東南35里處寶山)。宋理宗趙昀,太祖10世孫,山陰尉趙希盧子。寧宗原立趙詢為太子,後趙詢夭折,另立宗室子趙宏為太子。趙宏因與權臣史彌遠不和,又被史彌遠廢黜。史彌遠 從浙東訪得趙昀,便將他接回臨安,由寧宗收為養子,在宮中受教育,後封為沂王,立為太子。寧宗於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閏8月病死,他於同月即位, 第二年改年號為「寶慶。」理宗即位後,仍由史彌遠專權,他只顧沉湎於酒色,享樂於後宮。紹定六年(公元1233年)史彌遠死後,他才親政。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正月,南宋聯合蒙古攻滅了金朝。又乘蒙古軍主力北還之際,向蒙古人發起了進攻,幾乎沒有經過戰鬥就重新佔領了原北宋的西京、

東京、南京(今河南洛陽、開封、商丘)。不過很快就被蒙古軍所驅逐,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蒙古大汗窩闊台決定南下征服宋朝,從此拉開了蒙宋戰爭序幕。   理宗初期任用孟珙、余階等人抗蒙,尚能維持局面。後來,他信用丁大全,內侍董宋臣,晚年更是將朝政委託給奸相賈似道,自己則尊崇理學,縱情聲色,以致政治黑暗,忠臣受屈,蒙古軍不斷攻逼,境土日蹙,南宋王朝日益衰落。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蒙古蒙哥汗弟忽必烈進圍鄂州(今湖北省武漢市),並準備進攻南宋都城臨安。理宗萬分慌張,派賈似道以右丞相兼樞密使的身分 屯兵漢陽(今湖北漢陽)以援鄂州。正逢蒙哥病死,忽必烈急忙去爭位,就與賈似道和談。賈似道擅自以宋理宗向蒙古稱臣和賠款的屈辱條件求和。昏潰的理宗對前 線戰況毫無所知,賈似道回朝後還被晉官加爵。自從所 謂鄂州大捷之後,理宗很快忘了掉了國難,又沉緬於醉生夢死的荒淫生活中。宦官董宋臣之流就在宮中興建芙蓉閣,香蘭亭,供理宗離享樂。有一次,理宗召了一群 娼妓進皇宮。侍郎牟子才上奏摺進諫,並說:「這都是董宋臣在引誘陛下。」理宗不聽,牟子才又畫了一張《高力士脫靴圖》獻上。董宋臣見大怒,哭著對理宗挑撥 說:「牟某把陛下比作唐明皇,閻妃為楊貴妃,臣為高力士,他自己以李白自居」理宗從此就排斥了牟子才。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10月,理宗因嗜欲過度而得病,下詔徵求名醫進宮,有能為他治好病的,賜給良田,金銀財帛,授以高官厚祿,但是,無一人來應徵。不久,理宗死於臨安。宋度宗(趙禥)度宗,名趙禥(公元1240-1274年),初名孟啟,又名孜、長源。理宗養子。理宗病死後繼位,在位10年,病死,終年35歲,葬於永紹陵(今浙江省紹興縣東南35里處寶山)。宋度宗趙禥,太祖11世孫,榮王趙與丙子,被理宗收為養子,先後封為建安王,永嘉王,忠王。公元1260年理宗在位時,被為太子。理宗於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10月病死,他於同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咸淳」。度宗即位後,孱弱無能,其荒淫甚於理宗,整天宴坐後宮,與妃嬪們飲酒作樂。封賈似道為太師,倍加寵信,將朝政統統委託給他。賈似道見度宗比理宗還要昏 庸,就更專橫跋扈,目無天子,稍不加意,就以辭官相要挾,度宗唯恐他不辭而別,總是卑躬屈膝地跪拜,流著眼淚挽留他。特授賈似道平章軍國重事,許他三日一 朝。後來放寬到十日一朝,而且每次

退朝,度宗總要離座目送他走出大殿,才敢坐下。又為他在西湖葛嶺建築了絕精美的住宅。賈似道大肆淫亂,至使朝政昏暗。    而忽必烈奪得蒙古汗位,穩定內部之後,即派兵侵犯南宋四川地區,並沿漢江南下。於度宗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包圍襄陽,次年又圍攻樊城。賈似道卻隱 匿不報,也不派兵增援。以至襄樊被圍攻了三年,形勢十分危急。後來,度宗知道了,追問賈似道。賈似道仍然隱瞞真相,說:「北兵已經退去,這是誰造的謠?」 度宗回答是一個宮女告訴他的,賈似道就將那宮女殺了。如此腐朽的統治,使宋朝處於滅亡的前夜。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正月,樊城被元軍攻破,同年二月,襄陽守將呂文煥在糧盡援絕的情況下獻城投降。消息傳來,賈似道假裝率軍出征,膽小無能的度宗偏死死拖住賈似道,不讓他出征。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七月,度宗因酒色過度,死於臨安宮中的福寧殿,遺詔由太子趙顯繼位。南宋謝太后(謝道清)謝太后,名謝道清(公元1210-1283年),度宗生母。主持朝政2年,被元軍俘住北方,病死,終年74歲,葬處不明。謝道清,天台(今浙江省天台縣)人。她的祖父親謝深甫,曾經當過宰相。由於父親謝渠伯早逝,家道敗落,幼小的謝道清不得不洗衣作飯幹家務。當朝的楊太后 為報謝深甫當年的保薦之恩,將謝道清召入宮中,紹定三年(公元1230年)12月,由楊太后作主,謝道清被理宗冊封為皇后。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元軍大舉進犯南宋,包圍鄂州(今湖北武昌),大有順長東下,

消滅南宋之勢。南宋朝廷一片慌恐,宦官董宋臣向宋理宗建議從臨安遷都到四明(今浙江寧波),以避元軍鋒芒。謝道清堅決反對遷都,對宋理宗說:「如果遷都,軍心,民心必然動搖,後果不堪設想。」 宋理宗這才沒有遷都。   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宋理宗病逝,16歲的宋度宗即位,尊謝道清為皇太后。由蟋蟀宰相賈似道專政。賈似道聲色犬馬,使得朝政昏暗。襄陽受到元軍圍攻了2年,形勢危急,他卻隱匿不報,也不派兵增援。謝太后眼看南宋氣息奄奄,憂忿於心,卻無能為力。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七月,宋度宗病逝,年僅3歲的宋恭帝即位,尊謝道清為太皇太后。因恭帝年幼,由謝道清垂簾聽政。時蒙古軍已經佔據襄陽,又於 12月攻佔鄂州,正沿長東下。謝道清命賈似道率軍13萬迎敵。次年二月,結果賈似道在丁家州(今安徽蕪湖)被元軍擊潰,南宋主力盡喪,蒙古軍乘勢長驅東 下。賈似道兵敗誤國,朝野震動,群情激憤。宰相陳宜中奏請誅殺賈似道,謝道清沒有答應,只是將賈似道罷官放用逐。在途中,賈似道被監送人鄭虎臣所殺。賈似道死後,由謝太后主持朝政。時丞相王越,陳宜中,留夢炎中,有的老邁多病,有的庸俗懦弱,因此,前線屢告失利,元軍長驅直入。謝道清急忙一方面下令 緊縮國家開支,減少冗官,以助軍費,一方面下哀痛詔,號召各路軍民起兵勤王。不過各地文武將官都心存觀望,奉詔起兵勤王的只有文天祥,張世傑兩人。文天 祥、張世傑等主張與元軍決一死戰,但時任南宋宰相的陳宜中卻要向元納貢求和。謝道清同意走議和的路,她先派柳岳等三人前往伯顏營中,主動提出稱侄或稱孫並 納幣的屈辱條件。請求元朝罷兵議和,當即遭到伯顏拒絕,向元請求「奉表求封為小國」,也遭伯顏所拒。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元丞相伯顏率領的元軍雲集臨安城下,陳宜中請謝太后逃出臨安。謝太后不同意,陳宜中再三請求,謝太后才同意,但到整裝 待走之時,陳宜中、留夢炎等人又不知去向。謝太后忿怒之極,她所下的最後一道任命,是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要他與元軍接洽。不過文天祥前往元營和 談時卻被伯顏扣留。謝太后無奈,只得向伯顏奉上傳國寶璽和降表,開城投降,並按照伯顏的命令下詔要堅守揚州的李庭芝等將領投降,為李庭芝所拒。同年二月,元軍進入臨安,三月,擄走恭帝等南宋君臣押往大都,謝道清正患病在床,由元兵監視,暫時留在臨安。八月,元軍將她從宮中抬出,押送到大都(今北京市),降封為壽春郡夫人。七年後,即公元1283年,南宋亡國太后謝道清,默默地病死於異國他鄉。宋恭帝(趙顯)恭帝,名趙顯(公元1271-1323年),度宗子。度宗病死後繼位,在位2年,被元軍桴後送西藏為僧,又被冤殺。終年53歲,葬處不明。宋恭帝趙顯,曾封為嘉國公。度宗病重時,賈似道反對立楊妃所生度宗長子趙是繼位,度宗只得按賈似道的意思立趙顯為皇太子。度宗於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7月病死後,他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德祐」。恭帝即位時,年僅4歲,由謝太皇太后主持國政,初年實際上仍由賈似道專權。

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12月攻下鄂州後,沿漢水長驅直入,沿途宋將紛紛降元。太學生和群臣上表,一致要賈似道親自督師抗元,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賈似道又被大敗於丁家州(今安徽蕪湖),宋軍主力盡喪,元軍勢如破竹,進逼臨安。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恭帝隨謝太皇太后投降。2月,他和母親全太后及隨從被押離臨安北上,5月到達大都,被元世祖忽必烈降封為瀛國公、開府 議同三司檢校大司徒。公元1282年12月,恭帝又被遷居上都(今內蒙古多倫縣西北石別蘇克),度過了自己的少年時代。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漸漸了解了自己 過去至尊的地位和眼下屈辱的處境,心情凄傷,抑鬱不開。當南宋舊臣汪水雲被釋放回江南時,他曾作詩相送:詩云: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黃金台下客,應是不歸來。表露了他懷念故國故土,而以無法歸去的悲苦思緒。公元1288年,恭帝已經18歲,元世祖擔心留著他將成為後患,準備除掉他。他得知這消息後,請求脫離塵世,永生為僧,以絕元世祖的疑慮。元世祖應允, 於同年12月遣送他入吐蕃,習學佛法。從此,他長期居住於西藏薩迦大寺,更名為合尊法師,號木波講師,過著清苦孤寂的廟宇生活,終日以青燈黃卷為伴,潛心 於學習藏文,研究佛法。多年的苦讀,使他通曉了藏文,貫通了佛學,成為佛門學問僧,一度擔任過薩迦大寺的總主持。他進而從事佛經的翻譯,譯成《因明入正理 論》、《百法明門論》等經文問世,被藏史學家列入翻譯大師之列。據說,恭帝在西藏為僧時,一次,元朝皇族趙王經過寺院,見他年老孤單,頗為同情,留下一回族女子與他作陪,公元1320年,回女生下一子,正巧元明宗經 過,十分喜愛這剛生下的嬰兒,便要了去作為養子,取名為妥歡貼睦爾,就是日後的元順帝。又說明成祖朱棣在觀看歷代帝王像時,見到元順帝畫像時驚異地說: 「他怎麼不象元朝列帝而象宋朝列帝?」不過,不少學者認為此說不可靠。公元1323年,恭帝因詩文而遭受文字獄之災,被屈殺。藏史學家都對他的冤死而深表同情。縱觀恭帝一生,就地位而論,他從南宋的皇帝被降為元朝的臣子,最後成為吐蕃的佛門高僧,不可為不奇特;就居住的地方而論,他從景色如畫的江南遷居北方的 幽燕,又遷居於天高雲淡的蒙古高原,最後長期定居於西藏境內,不可謂不罕見;從相處的民族而論,他出身漢族,後和蒙古族相處,最後與藏人生活在一起,不可 謂不富於傳奇性。恭帝一生的經歷,在中國列代帝王中是絕無僅有的。但是,就他本身而言,坎坷的經歷給他帶來了不幸,然而,就歷史作用而言,他卻為增進漢、 蒙、藏等族人民的文化交流作出了一定的貢獻。恭帝又史稱少帝、幼帝。端宗(趙昰)端宗,名趙昰(公元1268-1278年),度宗長子,恭帝兄。恭帝被元擄往北方,陸秀夫等擁立他為帝。在位3年,在元軍追擊中受驚而死,終年11歲,葬於永福陵(今廣東省新會縣南)。趙昰,曾先後被封為吉王、益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元軍進逼臨安時,他由駙馬都尉楊鎮等護衛,出逃福建。欲對宋室斬草除根的伯顏派兵追趕,未果 而還。3月,趙昰等人到達福州,得知臨安滄陷,恭帝被擄往北方。5月,陸秀夫、陳宜中、張世傑等人在福州擁立他為帝,改年號為「景炎」。端宗在位時,年僅8歲,朝臣陸秀夫等堅持抗元,力圖恢復宋朝,但在元軍的緊緊追擊下,他只得由大將張世傑護衛著登船入海,東逃西避,疲於奔命。左丞相陳宜中對大局絕望,遠走占城(今越南境內)。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3月,端宗為躲避元將劉深的追逐,上船避入廣州灣,一天夜間,坐船不慎被顛覆,端宗落入海中,後被左右救起,已經喝了一肚子 的水,而且就此起病,嚇得好幾天都講不出話來。因元軍追兵逼近,他又不得不浮海逃往岡州(今廣東省雷州灣),經此顛簸,又驚病交加,於4月病死。帝昺(趙昺)帝昺,名趙昺(公元1271-1279年),度宗子,端宗弟。端宗死後繼位。在位2年,在元軍追擊下,由大臣陸秀夫背著投海而亡,終年9年。墓在今廣東深圳赤灣村。

趙昺,曾先後封為信王、廣王、衛王。臨安危急時,他在母親楊淑妃帶領下,暗暗出城,逃到泉州(今福建省泉州市)。端宗於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4月病死,他被陸秀夫,張世傑於同月岡州擁立為帝,5月,改年號為「祥興」,6月,遷到崖山(今廣東省新會縣南)。與此同時,南宋右丞相文天祥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被元軍統帥張弘范的弟弟張弘正所俘,其統領的督軍府從此瓦解。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正月,元將張弘范率水陸兩路元軍直趨崖山。崖山背山面海,地勢險要,張世傑下令焚燒島上行宮軍屋,人馬全部登船,然後依山面 海,將1千多條戰船排成長蛇陣,用繩束連接在一起,船的四周築起城樓,船上塗上一層厚厚的濕泥,縛上一根根長木。將帝昺的座船安置在中間,詔示將士與艦船 共存亡。張弘范見宋軍戰船集結,行動不便,就先用小 船裝滿柴草,澆上油,點火後乘風攻擊宋水軍。宋軍船上的濕泥阻止了火勢蔓延,長木又頂住了火船,使元軍的火攻歸於失敗。張弘范又阻斷了宋軍的水源,封鎖了 海口。宋兵饑渴交加,處境日益困難。張弘范派人勸降,被張世傑拒絕。2月6日,雙方進行了最後的決戰,張弘范分兵四路,發動猛攻。宋軍正在拚命抵抗時,忽 聽得張弘范所在的指揮船上奏起了音樂。宋軍以為這是元軍將領在舉行宴會,戰鬥就鬆懈了一下。不料此樂聲是元軍總攻的訊號,張弘范的指揮船直撲而來,箭如暴 雨。元軍在亂箭掩護下,奪走了宋軍的戰船七艘。各路元軍又一齊猛撲過來,從中午到傍晚,海戰進行得異常激烈。忽然,張世傑見到一條宋船降下了旗幟,停止了 抵抗,其他戰船也降下旗幟,知道大勢已去,急忙一面將精兵集中到中軍,一面派出一隻小船和十多名士兵去接帝昺前來,準備突圍。帝昺這時正由左丞相陸秀夫守護著,待在一艘大船上。小船來接帝昺,陸秀夫不知這是真是假,又擔心帝昺如突圍不成而被元軍截獲,堅決拒絕。他知道君臣都難 以脫身了,就連忙跨上自己的座船,仗劍驅使自己的妻子投海自盡。然後,換上朝服,回到大船禮拜帝昺,哭著說:「陛下,國事至今一敗塗地,陛下理應為國殉 身。德祐皇帝(恭帝)當年被擄北上,已經使國家遭受了極大的恥辱,今日陛下萬萬不能再重蹈覆轍了!」 帝昺則給嚇得哭作一團。陸秀夫說完,將黃金國璽系在腰間,背起九歲的帝昺奮身躍入大海,以身殉國。頃刻間君臣二人就沉沒得無影無蹤。其他船上的大臣,宮 眷,將士聽到這個噩耗,頓時哭聲震天,幾萬人紛紛投海殉國。張世傑率領水軍余部突圍而出來到海陵山腳下,不久,有人帶來了陸秀夫背負帝昺共同殉國的噩耗。 張世傑悲痛不已,此時,颶風再來,部下勸他上岸暫避。張世傑俯視著在風糧中飄搖的宋軍殘船,拒絕暫避。絕望地回答:「無濟於事了,還是與諸君共甘苦吧」又 說道:「我為趙氏,也算竭力了,一君身亡,復立一君,如今又亡,我在崖山沒有殉身,是望元軍退後,再立新君,然而,國事發展到如此地步,難道這是天意。」 說完墮身入海。南宋滅亡,不過又有學者認為南宋滅亡時間應該為公元1276年。帝昺屍體的下落如何,後人眾說紛紜。傳說帝昺入海後數天,屍體漂到海邊的赤灣村,面目已經腐爛,但是身穿著龍袍。當日,附近天后廟的棟樑突然塌倒掉地, 廟祝及當地父老慌忙問卜。回答說是:「漂來之屍乃帝昺之骸,天后娘娘特獻棟樑為棺。」父老即以倒地的棟樑制棺裝殮帝昺屍,葬於天后廟西山腳處。這天后娘娘 靈之說自然純屬迷信,但這傳說中帝昺的葬處近年來已得到證實。1963年年8、9月間,我國在這一帶駐軍的一位炊事員上西山砍柴,偶然發現了掩映在荊叢中 的帝昺陵。上一篇:金國回目錄下一篇:元朝
推薦閱讀:

《清代皇帝傳略》之攝政王多爾袞(3)
奴皇帝崇禎
唐太宗李世民附體視頻,好皇帝為什麼墮地獄?
順治皇帝到底是當了和尚還是死了 順治之謎

TAG:南宋 | 皇帝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