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雄聊太極拳 42】練習115式大架的肩 腰 胯 膝 要點(中)

為了有助於初學者理解認識文中的練法,在此多說5點「小貼士」:

1、從《練習115式大架的肩、腰、胯要點(上)》文中可以看出,幾乎是開胯、扣胯、落胯、塌胯、轉胯等松胯動作的前面都有「松腰」兩字,為啥這麼有規律呢?因為腰胯是緊密相連的生理結構,胯松則腰松,胯沉則腰活。腰在胯上肋下的部位,是上身之根;胯在腰與大腿之間的部位,是下肢之根;只有腰胯鬆開既沉又活,才有利於氣沉丹田和勁達四肢,才能使下盤穩固、動作協調、周身靈活。所以在練松胯動作時別忘了松腰哦。

2、還從文中可以看出,每個拳式的練習步驟真不少啊,這是追求練拳到位的需要。太極拳名師馬虹說:「功夫源於細節的積累」,此言不虛,在練每一個動作都要合乎拳理拳法,確實需要細節的積累。比如「攬雀尾」這個拳式裡面含有「右掤」、「左掤」、「捋」、「擠」、「按」、「向前推」、「後坐推」七個拳勢,其中每個拳勢有著不少的虛實轉換、勁路變化等,所以講解拳式的練法時,盡量說細一點對初學者是有好處的。待練熟動作了,打出了拳的道理和勁路,拳架在初級階段的功夫練出來了,那個時候打拳就沒有那麼多步驟,姿勢自然又簡潔,可以進階到神、意、氣、勁的整合練習。

3、《練習115式大架的肩 腰 胯 膝 要點(上)》文中說了以松沉練出骨力根勁和借地力來行拳走架,比如「順著沉肩墜肘、含胸拔背的『按勢』而松腰塌胯、尾閭下墜的沉到左實腳跟」就是往下松沉入地的根勁,「順著上傳勁和地面反座力松腰松胯的向前推出去變為『向前推勢』」就是向上傳的根勁,往下沉的根勁與向上傳的根勁組成一對完整的根勁,這樣才能用根勁和借地力來打拳。再如「搬攔捶」的右捶與右腳貫通入地有根、「摟膝拗步」的左(右)手掌與右(左)腳貫通入地有根,也是體現了用根勁和借地力來打拳。

4、左腳或右腳「沉著蹬地往後」得注意別蹬出橫力或反彈浮力,因為會影響下盤的重心穩定。要以垂直方向的松沉勁為主,斜向的撐力為輔,斜撐是以膝為中點的大腿、小腿對拔鬆開伸直入地生根的。

5、打虎勢的「以松腰合胯(合胯重在把勁合住)的沉勢帶動左(右)手往左(右)上輪轉變拳置於頭之前方、右(左)手往左(右)下變拳沉於左(右)胯前」是體現了「下面帶動上面」的練法,松腰合胯往下沉到腳底地面一點,兩拳就分別往頭前、胯前相合近一點;再沉一點,又合近一點,如此節節貫串的練到位為止。「雙峰貫耳」的練法亦是同理。

115式大架第二段

十六、豹虎歸山(第18式):承上一式十字手。

1、由開立步腰胯向右轉,帶動左腳內扣大約60°,左腳為虛,右腳為實。

2、接著左腳逐漸由虛變實,右腳由實逐漸變虛;松腰塌胯的沉到左腳跟,同時沉勢推動右腳提起離地、松右肩平衡身體動作。

3、松腰松右胯帶動右虛腳往右後西北方走弧弧線的上前半步,腳跟著地。

4、身前松胯圓襠(以意引導身前胯襠部位開胯圓襠,胯根鬆開較為重要)、身後松腰塌胯(以意引導身後腰背臀部放鬆而腰沉胯塌)的坐下,同時放鬆右腳裸關節、腳跟、腳掌、腳趾貼地。

5、虛領頂勁順著松沉之身勢,一邊沉一邊松腰松胯的往右轉成右弓步,同時帶動右掌由胸間、左掌平臉部向右後西北方撲出。

6、右腿松腰內收胯根下沉、左腿松腰塌胯,以膝為中點的大腿、小腿對拔鬆開伸直入地生根,同時兩手隨勢更松沉,這是一個上下相隨的的整體松沉動作。

十七、斜攬雀尾(第19式):承上一式豹虎歸山。

1、右腿一邊松腰胯沉下一邊往右轉少許,成為右弓步的「右掤勢」。

2、繼續一邊松腰胯沉下一邊向右轉,成為右正弓步的「左掤勢」。

3、右腿一邊沉一邊向左轉,右腳逐漸變虛,左腳逐漸變實,稍扣左胯,變為右側身半馬步的「捋勢」。

4、松腰轉胯往右變成右正身半馬步,同時帶動兩手劃弧變成「擠勢」的初手,接著身後松腰塌胯、尾閭下墜的沉到左實腳跟。

5、身前松腰開胯圓襠、虛領頂勁順著沉勢向前「擠勁」出去,不要勁走陽面的弓膝蓋前去著意「擠勁」,而是要勁走陰面、沉肩墜肘的把「擠勁」向前松出去,成為右正弓步的「擠勢」,松腰的右腿內收胯根下沉、左腿塌胯,這是一個上下相隨的的整體松沉動作。

6、右腳沉著蹬地往後,後腿的髖骨沉著微向前挺,坐胯接應;身軀不能主動後坐,必須是被前腳推動後坐的,身軀不僅不主動後坐。而且後腳之胯還有維持原來位置的前撐,變為右半馬步的「按勢」,順著沉肩墜肘、含胸拔背的「按勢」而松腰塌胯、尾閭下墜的沉到左實腳跟。

7、順著上傳勁和地面反座力松腰松胯的向前推出去變為「向前推勢」,不要勁走陽面的弓膝蓋前去著意「推勁」,而是要勁走陰面、沉肩墜肘的把「推勁」向前松出去,成為右正弓步的「前推勢」,右腿松腰內收胯根下沉、左腿松腰塌胯,這是一個下沉中帶轉動的整體落胯、塌胯動作。

8、右腳沉著蹬地,由實變虛,此時前腳為虛意念鬆開貫穿前胯;左腳由虛變實接勁坐胯,後腳為實撐後胯;腰背往後松的同時兩手往前松,變為右半馬步的「後坐推勢」,接著松腰塌胯、尾閭下墜的沉到左實腳跟。

十八、斜單鞭掌(第20式):承上一式斜攬雀尾。

1、左腳為實,右腳為虛,腰胯向左轉帶動右腳內扣少許(大約35°);同時兩臂往上稍挑,以腰脊之勁往左正南方帶轉。

2、接著重心由左腳轉移到右腳,腰胯向右轉,稍扣右胯,帶動左腳內扣大約45°;同時兩手捋回後右掌變鉤手往右後東北方掛去,左掌隨勢護於右腋前。

3、一邊垂右臀、松左肩一邊腰胯向左轉,帶動左腳往左前西南方走弧線的上一步,腳跟著地。

4、身前開胯圓襠、身後松腰塌胯的坐下,同時放鬆左腳裸關節,腳跟、腳掌、腳趾貼地。

5、虛領頂勁順著松沉之身勢,一邊沉一邊松腰松胯往左轉成左側弓步,松腰的左腿內收胯根下沉,右腿塌胯的伸直腿,但不能僵直;同時帶動左撐掌經胸前亦往左前西南方以掌心向前伸去、右勾手稍向右後方松肩垂肘的掛出。

十九、肘底捶(第21式):承上一式斜單鞭掌。

1、一邊鬆開左胯沉下,一邊左腳向外碾(大約45度角)。

2、松腰扣左胯,用腰胯帶動右腳跟、腳掌提起離地。

3、垂左臀、松右肩的提起右腳往左前西南方上一步,右腳跟著地。

4、左腳為實,右腳為虛,腰胯向左轉,帶動右腳內碾大約90度角。

5、腰胯再向左後正東方轉,左腳逐漸變虛,往後收小半步於左腳前側,左腳尖點地;右腳逐漸變實,松腰塌胯的沉到右腳跟;右鉤手變拳收回於肋下旁,左手屈臂從下往上提於上前上方,左掌心向內。

6、松腰帶動提起左腳向前上小半步,腳跟著地。

7、身前開胯圓襠、身後松腰塌胯的坐下,同時放鬆左腳裸關節,左腳跟、腳掌、腳趾貼地,成為左半馬步;左手小臂隨著松沉身勢轉動大約90°後沉肩墜肘的往前松、右拳自右肋下旁向左手肘底松去。

二十、右倒攆猴(第22式):承上一式肘底捶。

1、松腰扣右胯帶動左腳跟、腳掌離地起來。

2、垂右臀、松左肩,松胯往左轉至身前向正東方。

3、松腰松左胯帶動左腳往後正西方走弧線的退一大步,腳尖點地,後腳跟斜45度角左右。

4、鬆開右腿腹股溝下沉,左腿隨著松沉之勢帶動左腳跟、腳掌、腳趾落下貼地,這種沉實腿之胯帶動虛腿落腳的練法是傳統太極拳的被動性練法,而不是左腳底脫離松腰沉胯的主動性落下貼地。

5、變換兩腳重心,右腳由實變虛,左腳由虛變實。

6、一邊松腰胯下沉一邊往左轉的帶動右腳內扣大約70—80°,成為原來正東方的不丁不八右半馬步,右腳尖朝前角度約為25—35°;身前開胯圓襠、身後松腰塌胯、尾閭下墜的帶動左手屈臂肘尖往後松、右手鬆肩垂手往前松,是一個藉助於沉勢的對拔鬆開勁。

二十一、左倒攆猴(第23式):

1、松腰的扣左胯帶動右腳跟、腳掌離地起來。

2、垂左臀、松右肩,松胯往左轉至身前向正東方。

3、松腰松右胯帶動右腳往後正西方走弧線的退一大步,腳尖點地,後腳跟斜45度角左右。

4、鬆開左腿腹股溝下沉,右腿隨著松沉之勢帶動右腳跟、腳掌、腳趾落下貼地。

5、變換兩腳重心,左腳由實變虛,右腳由虛變實。

6、一邊松腰胯下沉一邊往右轉的帶動左腳內扣大約70—80°,成為原來正東方的不丁不八左半馬步,左腳尖朝前角度約為25—35°;身前開胯圓襠、身後松腰塌胯、尾閭下墜的帶動右手屈臂肘尖往後松、左手鬆肩垂手往前松,是一個藉助於沉勢的對拔鬆開勁。

二十二、斜飛勢(第25式):承上一式右倒攆猴。

1、鬆開左胯的一邊下沉一邊左腳內碾(大約45度角)。

2、稍扣左胯的身體往後一點坐實坐穩。

3、松腰的沉勢帶動提起右腳離地。

4、松腰的轉胯往右帶動右腳走弧線的向右西南方向前上一大步(大約135度角),腳跟著地。

5、身前開胯圓襠、身後松腰塌胯的坐下,同時放鬆右腳裸關節,左腳跟、腳掌、腳趾貼地。

6、身體微向右轉,左腳順勢沉著蹬地,以膝為中點的大腿、小腿對拔鬆開入地生根,一邊內扣右腿胯根,一邊用腰胯帶動左腳內扣45度角成為右弓步;同時由右手掌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的抱球狀變為兩臂展開,右手掌心向上掤勁往右上約平頸中橫擊,左手掌心向下採勁往左下松去。

7、鬆開左、右胯,身勢下沉的由右弓步變成馬步。

8、松腰的髖骨盆稍往左轉,沉轉撐起變成右弓步;右手屈臂往左上方約平胸半擠半肘松出,掌心向內,同時左手掌心向下的往身後左側松去。

二十三、提手上勢(第26式):承上一式斜飛勢,這式斜飛勢之後的提手上勢與第6式單鞭掌之後的提手上勢比較,中間過渡動作有些不同。

1、順著斜飛式的沉胯之勢,扣右胯帶動左腳跟、腳掌提起離地。

2、垂左臀松右肩的帶動左腳尖離地上前少半步。

3、左虛腳逐漸變實,松腰塌胯、尾閭下墜的沉到腳底;同時帶動右實腳逐漸變虛,腳提起、膝弓出(動力源在尾椎命門處),腳尖點地。

4、右腳順著沉提勢松腰上前一小步,腳跟點地,成為面向正南方的右川字步。

5、以松腰塌胯、開胯圓襠的沉勢帶動右手由前往回收合、左手由後往前環抱,謂之「下面帶動上面」的練法。

二十四、海底針(第29式):承上一式右摟膝拗步掌,

1、扣左胯帶動左腳跟、腳掌提起離地,同時右推按掌松腕舒指的變成抱球狀的掤手。

2、垂右臀、松左肩的帶動右腳上前少半步。

3、右腳由虛逐漸變實,左腳由實逐漸變虛,松腰塌胯、尾閭下墜的沉到右腳底,接著腰胯向右轉、稍扣右胯的帶動兩手往回捋採,左腳順著右腳扣胯的沉實之勢收回少半步,以腳尖點地於右腳之前。

4、先松胯的身體下蹲。

5、再松腰、松尾閭、松膝的身體下蹲,虛領頂勁、沉到右腳底的形成上下兩面支撐;同時鬆開左右腹股溝的分別帶動左右膝蓋往外鬆開,形成下盤的左右兩面支撐;同時右掌指向前松、腰背向後松的形成前後兩面支撐,注意的是不能臀部後翹。

二十五、扇通臂(第30式):承上一式海底針。

1、松腰松胯的右腳順著沉到腳底地面的反座彈力蹬地而上起,兩手隨之提於腹前,右手掌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

2、松腰松左胯帶動左腳向前正東方上一步,腳跟著地;兩手隨之上提置於頭部右側。

3、身前開胯圓襠、身後松腰塌胯的坐下,同時放鬆左腳裸關節,左腳跟、腳掌、腳趾貼地。

4、虛領頂勁順著松沉之身勢,一邊沉一邊松腰松胯的往左轉成左側弓步,左腿松腰內收胯根下沉,右腿塌胯伸直,以膝為中點的大腿、小腿對拔鬆開入地生根;同時帶動右手上挑置於面之前上方、左手以掌心向前平胸部伸出。

二十六、翻身撇身捶(第31式):承上一式扇通臂。

1、鬆開左胯一邊下沉一邊左腳內碾大約100°至135°(視左踝關節的鬆柔度)。

2、稍扣左胯的身體往後一點坐實坐穩。

3、松腰的沉勢帶動提起右腳離地。

4、松腰轉胯往右帶動右腳走弧線的往右後西北方一步腳跟著地(轉動大約135度角)。

5、開胯圓襠、松腰塌胯的坐下,同時放鬆左腳裸關節,左腳跟、腳掌、腳趾貼地。

6、虛領頂勁順著松沉之身勢,一邊沉一邊松腰松胯的往右轉成似丁非八的右弓步,右腳尖朝前角度約為25—35°;如果初勢左腳內碾角度不夠大,可以邊沉邊轉邊扣腳(內扣成規範的弓步後腳角度);同時左掌由上往右環繞成老陰掌置於左耳前方、右拳背由右而上往右後西北方撇去。

7、右腿松腰內收胯根下沉,右腿松腰塌胯伸直腿,以膝為中點的大腿、小腿對拔鬆開入地生根;同時右拳即沉著抽回位於右肋下旁、左手鬆肩垂手以老陰掌指向右斜橫西北方伸去。

二十七、卸步搬攔捶(第32式):承上一式翻身撇身捶。

1、一邊松腰下沉一邊松胯往左轉,右腳由實逐漸變虛,左腳由虛逐漸變實,變實的過程左腿順勢開胯帶動左腳外碾大約45°成為右半馬步,左腿開胯的松沉之勢帶動右拳自肋下旁螺旋向右前稍下側伸去、左手往左後上挑護於頭上左側。

2、腰胯繼續向左轉,扣左胯帶動右腳跟、腳掌提起離地。

3、垂左臀、松右肩的腰胯向右轉,髖骨盆對應右側擺正後,用腰胯帶動右腳走弧線的向右側正西方上前半步;兩手相合成為「搬勢」,右拳心向上。

4、右腿松腰落胯下沉到腳跟;接著稍扣右胯帶動左腳跟、腳掌提起離地,同時以松腰扣右胯的松沉之勢帶動左手向前方伸出成為「攔勢」。

5、垂右臀、松左肩的腰胯向左轉正身體,接著松腰松左胯帶動左腳走弧線的向前正東方上前一大步,腳跟著地。

6、開胯圓襠、松腰塌胯的坐下,同時放鬆左腳裸關節,腳跟、腳掌、腳趾貼地。

7、虛領頂勁順著松沉之身勢,一邊沉一邊松腰松胯的往左轉成左弓步,同時帶動右拳螺旋的向前松去、左掌回至胸前護於右臂中節,以掌心對準右臂彎節處。

8、松腰的左腿內收胯根下沉、右腿塌胯,以膝為中點的大腿、小腿對拔鬆開入地生根,同時兩手合勁隨勢更松沉,右捶與右腳貫通入地有根。

二十八、上勢(第33式)承上一式卸步搬攔捶。

1、一邊松腰開左胯下沉、一邊轉胯往左帶動左腳外碾大約45°,身體亦左轉同樣角度。

2、扣左胯的帶動右腳跟、腳掌提起離地。

3、垂左臀、松右肩的腰胯稍向右轉(坐正一點身體),同時帶動右腳尖提起離地走弧線的上前一大步,腳跟著地。

4、身前開胯圓襠(以意引導身前胯襠部位開胯圓襠,胯根鬆開較為重要)、身後松腰塌胯(以意引導身後腰背臀部放鬆而腰沉胯塌)的坐下,同時放鬆右腳裸關節,腳跟、腳掌、腳趾貼地變成不丁不八的右半馬步,右腳尖朝前角度約為25—35°。

5、順著松腰塌胯下沉的坐勢而沉肩墜肘、含胸拔背帶動兩手置於身前,右手心向上成為掤格勢,左手心向下置於右肘旁。

二十九、右雲手(第36式):承上一式單鞭掌。

1、身體一邊松腰向右轉,一邊鬆開左胯沉著內碾左腳大約90度角。

2、扣左胯、垂左臀、松右肩、松腰的順勢把右腳收回(走後弧線)在左腳旁邊,變為半蹲的開立步。

3、右腳由虛變實,扣右胯、垂右臀、松左肩、松腰的帶動由實變虛的左腳橫邁出去,腳尖點地。

4、右腳蹬地撐起,轉移部分重心放在左腳,左腳順著地面反座力而開胯下沉,左腳掌、腳跟貼地後,氣沉丹田、開胯圓襠坐下、尾閭下墜,身勢沉於地面,成為馬步。

三十、左雲手(第37式):承上一式右雲手。

1、松腰扣左胯、垂左臀、松右肩的順沉勢把右腳收回在左腳旁邊,變為開立步。

2、右腳由虛變實,扣右胯松左肩的帶動左腳變虛的橫邁出去,腳尖點地。

3、右腳蹬地撐起,轉移部分重心放在左腳,左腳順著地面反座力而開胯下沉,左腳掌、腳跟貼地後,氣沉丹田、開胯圓襠坐下、尾閭下墜,身勢沉於地面,成為馬步。

三十一、單鞭掌(第39式):此式雲手之後的單鞭掌與第5式攬雀尾之後的單鞭掌比較,中間過渡動作有些不同。

1、左腳移至向左側橫向20—30厘米的位置,腳趾、腳掌、腳跟先後貼地,成為小一點的左半馬步。

2、松腰松右胯往左轉,帶動右腳內碾大約45°,同時右鉤手變掌和左手平肩高的往左帶轉。

3、松腰、稍扣右胯的上身往右轉,帶動左腳內碾大約45°,同時兩手隨之變捋。

4、接著腰胯稍往左轉,帶動左腳跟、腳掌提起離地,腳尖點地;同時右勾手向右後正西方掛去,左掌松肩垂肘的護於右腋前。

5、松腰塌胯、虛領頂勁的沉到右腳跟,松左胯往左轉帶動左腳往左前正東方一步腳跟落地。

6、松腰塌胯、開胯圓襠的坐下,同時放鬆左腳裸關節,腳跟、腳掌、腳趾貼地。

7、順著松沉的身勢,松腰松胯的一邊沉一邊往左轉成左側弓步,左掌順著沉勢向左前方松肩垂手的伸出。

8、接著左腿松腰落胯、右腿松腰塌胯,成為兩手、兩腳對拔鬆開、中間身體下沉的拳勢。

三十二、高探馬(第40式):承上一式單鞭掌。

1、松腰扣左胯,身體稍向左轉,帶動身後右腳掌、腳跟離地而起,同時右勾手變掌心向下往右外側帶轉上前、左手自上往下劃弧置於小腹前。

2、通過松腰、垂臀的帶動身後右腳上前小半步,同時右手屈臂掌心向下的護於胸前,與腹前左掌對應成抱球狀。

3、松腰塌胯、氣沉丹田沉到右腳跟的同時帶動左腳提起離地向前上小半步,腳尖點地的成為左虛步,同時兩手順著松沉之勢的左掌沉著收回置於左肋旁、右掌斜橫平胸的往正東方伸去。

三十三、右分腳(第41式):承上一式高探馬。

1、腰胯往右轉,左掤手掌心向內的似抱球狀於胸前,右手屈臂掌心向外的護於頭部右後側。

2、腰胯往左轉,左腳往左前外側上半步,兩臂各自往上稍挑,左掌往左後方、右掌往右前方分別伸出。

3、扣左胯帶動右腳跟、腳掌提起離地;含胸拔背的帶動兩手交叉抱於胸前,右手在外,左手在里。

4、垂左臀松右肩的沉到左腳跟。

5、左腳趾適當抓地,站立穩固的同時以胸部、頸部往上鬆開的虛領頂勁之勢帶動右膝提起於右腹前側。

6、左實腿之手在意念引導下先往左後鬆開伸去,手先往後鬆開伸去比腳分去或踢去早零點幾秒,接著右虛腿之腳背往右前東南方上分去,右手亦往右前鬆開伸出,同時眼神注視右分腳,這是神意不相處的練法。

三十四、左分腳(第42式):承上一式右分腳。

1、右分腳在右前東南方落地之後成右仆步,右掤手掌心向內的似抱球狀護於胸前。

2、腰胯往右轉,兩臂各自往上稍挑,左掌往左前方、右掌往右後方分別伸出。

3、扣右胯帶動左腳跟、腳掌提起離地;含胸拔背的帶動兩手交叉抱於胸前,左手在外,右手在里。

4、垂右臀松左肩的沉到右腳跟。

5、右腳趾適當抓地,站立穩固的同時以胸部、頸部往上鬆開的虛領頂勁之勢帶動左膝提起於左腹前側。

6、右實腿之手在意念引導下先往後鬆開伸去,手先往後鬆開伸去比腳分去或踢去早零點幾秒,接著左虛腿之腳背往左前上東北方分去,左手亦向前鬆開伸去。

三十五、轉身左蹬腳(第43式):承上一式左分腳。

1、左分腳在身後右腳之左側腳尖點地,接著左腳由虛變實,右腳由實變虛,腰胯經左往後正西方轉身,帶動右腳內扣大約90°。

2、右腳為實、左腳為虛的先松胯下蹲,接著松腰、松膝的下蹲,左腳尖點地於右腳之左側;含胸拔背的帶動兩手交叉抱於胸前,左手在外,右手在里。

3、右腳順著沉到腳底地面的反座彈力撐起站立,松腰塌胯、尾閭下墜的的沉實右腳。

4、右腳趾適當抓地,站立穩固的同時以胸椎、頸椎往上鬆開的虛領頂勁之勢帶動左膝提起於左腹前側。

5、右實腿之手在意念引導下先往後鬆開伸去,手先往後鬆開伸去比腳蹬去早零點幾秒,接著左腳跟向前正西方蹬去,左手亦向前鬆開伸出,同時眼神注視左蹬腳。

三十六、摟膝栽捶(第46式):承上一式左摟膝拗步掌。

1、松腰的一邊鬆開右胯下沉一邊身體右轉,同時帶動右腳外碾(大約45度角)。

2、扣右胯帶動左腳跟、腳掌提起離地。

3、垂右臀松左肩,腰胯向左轉(坐正身體)的帶動左腳走弧線的上前一大步,腳跟著地。

4、開胯圓襠、松腰塌胯的坐下,同時放鬆左腳裸關節,腳跟、腳掌、腳趾貼地。

5、虛領頂勁順著松沉之身勢,一邊沉一邊松腰松胯的往左轉成左弓步,同時左手經左膝前往左摟去,止於左膝之左側,同時右手由右後繞上變拳經胸前往下方伸去,意擊對方腹部。

6、左腿松腰內收胯根下沉、右腿松腰塌胯,以膝為中點的大腿、小腿對拔鬆開入地生根,這是一個下沉中帶轉動的整體動作,右拳與右腳貫通入地有根。

三十七、右蹬腳(第49式):承上一式卸步搬攔捶。

1、一邊鬆開左胯沉下一邊松腰身體向左轉,帶動左腳外碾大約45°;同時右拳稍屈臂往右前上方滾格擋、左掌稍屈臂往左後上方滾動格擋。

2、扣左胯帶動右腳跟、腳掌提起離地,含胸拔背的帶動兩手交叉抱於胸前,右拳手在外,左掌手在里。

3、垂左臀松右肩的沉實左腳。

4、左腳趾適當抓地,站立穩固的同時以胸椎、頸椎往上鬆開的虛領頂勁之勢帶動右膝提起於右腹前側。

5、左實腿之手在意念引導下先往左後鬆開伸去,手先往後鬆開伸去比腳蹬去早零點幾秒,接著右腳跟向前正東方蹬去,右手亦由拳變掌向前方鬆開伸出,同時眼神注視右蹬腳。

三十八、左打虎勢(第50式):承上一式右蹬腳。

1、右腳經左腳之後往後退落一步成左半馬步,右腳為實;兩手順著開胯圓襠、松腰塌胯的松沉之勢捋回,左掌心向下,右掌心向上。

2、左腳往後西北方撤退一步,腳跟著地;同時左掌心向下護於右腹前、右掌心向內往右後上繞於頭後右側。

3、開胯圓襠、松腰塌胯的坐下,同時放鬆左腳裸關節,左腳跟、腳掌、腳趾貼地。

4、虛領頂勁順著松沉之身勢,一邊沉一邊松腰松胯的往左轉成左弓步,右腳亦隨之內扣大約90°;同時以松腰合胯(合胯重在把勁合住)的沉勢帶動左手往左上輪轉變拳置於頭之前方、右手往左下變拳沉於左胯前,謂之「下面帶動上面」的練法。

三十九、右打虎勢(第51式):承上一式左打虎勢。

1、一邊鬆開左胯沉下一邊松腰身體向左轉,帶動左腳內碾大約60°。

2、松腰稍扣左胯的身體往後一點坐實坐穩。

3、松腰以沉勢帶動提起右腳離地。

4、松腰轉胯往右帶動右腳走弧線的往右正南方移開一步弓出,腳跟著地。

5、開胯圓襠、松腰塌胯的坐下,同時放鬆右腳裸關節,左腳跟、腳掌、腳趾貼地。

6、虛領頂勁順著松沉之身勢,一邊沉一邊松腰松胯的往右轉成右弓步,左腳亦隨之內扣大約30°;同時以松腰合胯的沉勢帶動右手往右上輪轉變拳置於頭之前方、左手往右下變拳沉於右胯前,謂之「下面帶動上面」的練法。

四十、回身右蹬腳(第52式):承上一式右打虎勢。

1、松腰松胯向左轉身成左半馬步,順勢帶動左手小臂自下往左上挑,拳心向外。

2、一邊松沉一邊往左轉成左弓步,含胸拔背帶動兩手交叉抱於胸前,右手在外,左手在里;接著稍扣左胯帶動右腳跟、腳掌提起離地。

3、垂左臀松右肩沉穩左腳,左腳趾適當抓地,胸椎、頸椎往上鬆開的頂勁之勢帶動右膝提起置於右腹前。

4、左實腿之手由拳變掌在意念引導下先往左後鬆開伸去,手先往後鬆開伸去比腳蹬去早零點幾秒,接著右腳跟向右前正東方蹬去,右手亦由拳變掌往右前鬆開伸出,同時眼神注視左蹬腳。

四十一、雙峰貫耳(第53式):承上一式回身右蹬腳。

1、身勢往右稍轉,右腳落於左腳之右前半尺許處,腳尖點地。

2、松腰塌胯、尾閭下墜的沉到左腳跟,順勢沉勢松腰松右胯帶動右腳提起往前東南方上一步,腳跟著地。

3、左腿松腰塌胯、開胯圓襠的坐下,同時放鬆右腳裸關節,腳跟、腳掌、腳趾貼地;勁走陰面的變成右弓步,兩手變拳隨身勢下沉而繞上環狀相合出擊,置於面部之前上方,兩拳合擊是松腰沉胯推動的,謂之「下面帶動上面」的練法。

四十二、披身左踢腳(第54式):承上一式雙峰貫耳。

1、一邊鬆開右胯沉下一邊松腰身體向右轉,帶動右腳外碾大約45°;同時右拳稍屈臂往右前上方滾格擋、左拳稍屈臂往左後上方滾動格擋。

2、扣右胯帶動左腳跟、腳掌提起離地,含胸拔背的帶動兩手交叉抱於胸前,左拳手在外,右拳手在里。

3、垂右臀松左肩的沉實右腳。

4、右腳趾適當抓地,站立穩固的同時以胸椎、頸椎往上鬆開的虛領頂勁之勢帶動左膝提起於左腹前側。

5、右實腿之手由拳變掌在意念引導下先往右後鬆開伸去,手先往後鬆開伸去比腳蹬去早零點幾秒,接著左腳尖往前正東方披身蹬去,左手亦由拳變掌往左前鬆開伸出,同時眼神注視左踢腳。

四十三、轉身右蹬腳(第55式):承上一式披身左踢腳。

1、以右腳尖為軸心,經右往後大轉身約200°,接著轉換重心,左腳為實、右腳為虛的先松胯下蹲,再松腰、松尾閭、松膝的下蹲,右腳尖點地於左腳之左側;含胸拔背的帶動兩手交叉抱於胸前,右手在外,左手在里。

2、左腳順著沉到腳底地面的反座彈力撐起站立,松腰塌胯、尾閭下墜的的沉實左腳。

3、左腳趾適當抓地,站立穩固的同時以胸部、頸部往上鬆開的虛領頂勁之勢帶動右膝提起於右腹前側。

4、左實腿之手由拳變掌在意念引導下先往後鬆開伸開,手先往後鬆開伸去比腳蹬去早零點幾秒,接著右腳跟向前正東方蹬去,左手由拳變掌亦往向前方鬆開伸出,同時眼神注視左蹬腳。

四十四、落步搬攔捶(第55式):承上一式轉身右蹬腳。

1、落右腳在左腳之前正東方,以腳尖外擺斜橫式落地;以腰胯帶動兩手相合成為「搬勢」,右拳心向上。

2、腰部、尾閭往下松沉,接著扣右胯帶動左腳跟、腳掌提起離地;,同時以松腰扣右胯的松沉之勢帶動左手向前方伸出成為「攔勢」。

3、垂右臀、松左肩的腰胯向左轉(坐正身體),帶動左腳走弧線的向前正東方進一步,腳跟著地。

4、開胯圓襠、松腰塌胯的坐下,同時放鬆左腳裸關節,腳跟、腳掌、腳趾貼地。

5、虛領頂勁順著松沉之身勢,一邊沉一邊松腰松胯的往左轉成左弓步,同時帶動右拳螺旋的向前松去、左掌回至胸前護於右臂中節,以掌心對準右臂彎節處。

6、左腿松腰內收胯根下沉、右腿松腰塌胯,以膝為中點的大腿、小腿對拔鬆開伸直入地生根,同時兩手合勁隨勢更松沉,右捶與右腳貫通入地有根。


推薦閱讀:

楊氏二十四式太極拳記憶口訣(4句28字)
陳氏太極拳長拳一百單八式拳譜
傅鍾文-《嫡傳楊式太極拳教練法》之第十七勢 左右倒攆猴
含萬樓樓主的【太極拳】
太極拳肢體練和心腦練

TAG:練習 | 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