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安筱鵬在中國智能製造發展推進大會上的講話
安筱鵬在中國智能製造發展推進大會上的講話
2016年4月8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信息化和軟體服務業司為指導單位,機械工業信息中心主辦、全國智能製造發展聯盟和廣東省智能製造產業聯盟承辦的中國智能製造發展推進大會在深圳成功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體服務業司副司長安筱鵬蒞臨現場,針對在推動兩化深度融合和智能製造發展過程中的三個方面體會發表重要講話。全文如下:
各位來賓:
大家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謝機械工業信息中心、全國智能製造發展聯盟舉辦第二屆中國智能製造發展推進大會,感謝主辦方為國內製造企業、軟體企業、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及科研院所的專家們搭建了一個智能製造交流平台。藉此機會,也向多年來一直關心和支持兩化融合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謝。
2009年以來,工信部圍繞兩化融合管理體系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建立了一個涵蓋5萬多家製造企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平台,基於這個平台,我們能夠系統了解國內企業研發、生產、管理、服務的信息化水平,了解企業橫向集成、縱向集成、端到端集成的水平。在推動這項工作的過程中,我們有三方面的體會,是企業界在推動兩化融合中需要關注的。
一、信息化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叫做買得來的信息化,一類叫做買不來的信息化在企業兩化融合評估過程中,我們根據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標準,把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劃分成四個階段,依次是基礎建設階段、單項應用階段、綜合集成階段和協同創新階段。在基礎建設和單項應用階段,企業可以買一套軟體、一台數控機床、甚至一個智能車間,但是當企業進入創新引領階段的時候,信息化是買不來的。企業信息化的創新引領階段意味著,企業信息化建設需要和企業的發展戰略、發展理念、組織流程、商業模式進行高度集成,並據此構建企業獨特的競爭優勢。從形而上的角度說,就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要相適應、相匹配,需要企業自身不斷地結合自身業務去優化、調整、創新戰略、管理、流程和業務模式,把企業多年積累的工業技術、知識、規範、經驗、方法嵌入到企業信息化資產、流程、體系中,是別人學不會、買不來、偷不走。一學就會、一買就來的信息化是1.0、2.0或者3.0,對於這一點,企業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要有充分的思想認識。
二、自動化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叫做看得見的自動化,一類叫做看不見的自動化前一段時間,有位企業董事長去青島紅領參觀,回來告訴我說,很多人講紅領作為一家個性定製服裝企業,代表了智能製造未來發展方向,但他參觀後感到非常失望,感覺紅領和富士康沒什麼區別,沒有他想看到的機器人、數控機床、無人工廠,看到的是一個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生產場景。這引發了我的思考,為什麼在信息時代一個具有行業示範引領作用的行業龍頭企業不能得到這個董事長的認可呢?我反覆思考後意識到,自動化有兩種,一種叫做看得見的自動化,一種叫做看不見的自動化。
自動化可以理解為機器、系統或過程在沒有人或少人的直接參与下,按照人的要求,能夠實現預期目標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看到了很多先進的自動化,如數控機床、機器人、自動供料機、物流AGV,這些設備在沒有人為干預的背景下去完成某個動作、某個工序、某個流程,提高了生產效率、提高了產品質量,過去幾百年的工業發展史,就是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的發展史,這種自動化是可以看見的。與此同時,隨著各種設計工具、模擬模型、管理軟體、工業數據的積累,隨著信息物理系統 (CPS)的在更廣範圍應用,在企業研發、測試、生產、物流、管理、服務的種環節,工作人員對數據流動的干預越來越少。所謂信息化水平高的企業,就是那些對信息自由流動干預少的企業。所謂的企業橫向集成、縱向集成、端到端集成,就是數據可以企業橫向、縱向和產品全命周期實現沒有人為干預下的互聯、互通、互操作。
對於紅領而言,重要的不是生產設備的自動,而是數據流動的自動化,它實現了對用戶需求——訂單信息——產品開發——工藝規劃——生產製造——使用維護過程中的人、原材料、機器的每個加工動作和行為的自動、在線、實時、全面的記錄,實現了生產全流程各環節數據的自動採集、自動傳輸、自動處理、自動執行,實現了把正確的數據、在正確的時間發送給正確的人和機器,從而解決了個性化定製帶來的生產不確定性、多樣性和複雜性問題。從數據的角度來看,智能製造至少有兩個方向需要我們去思考:一是智能製造是隱性數據顯性化的過程,即把生產加工、物流等各個環節的隱性信息通過感測器、設備、軟體去採集和加工的過程;二是智能製造是隱性知識顯性化的過程,軟體是人類對於物質變化和社會發展等各種規律認識的代碼化,數據智能化就是把大量隱性知識和信息裝在各種軟體里,不斷地優化生產組織流程,賦予人、機器、設備更多的能量和能力。
三、智能化有兩類基礎:「四基」和「新四基」在「中國製造2025」的五大工程里,強基工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程,包括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基礎部件和基礎技術,這是我們亟需補齊的短板的重要領域。從產業支撐的角度來說,智能製造不僅要有傳統的「四基」支撐,還要有「新四基」:一是智能的感知和處理,要有高性能、低成本、高可靠的感測器和處理器作為硬體支撐;二是工業軟體,既包括傳統的研發設計軟體、管理軟體、車間執行系統軟體,也包括智能製造的操作系統,如GE的Predix;三是工業雲和大數據服務平台,所有數據最終都會彙集到工業雲和大數據智能服務平台;四是工業互聯網,要建立一個高可靠的、低延時、安全的,連接物和物的互聯網。這四個基礎可概括為「一硬」(智能感知和控制)、「一軟」(工業軟體)、「一網」(工業互聯網)、「一平台」(工業雲和大數據平台),「新四基」與傳統強基工程相互配合,才能進一步構建起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的基礎。
以上是我在推動兩化融合過程中的一點體會。最後,希望聯盟能夠進一步為智能製造供給方和需求側搭建一個交流探討的平台,為中國的智能製造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第一章 教源 第四節 大乘發展期
※小時代2的幾位主演現在發展如何?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一江春水,連接六國發展夢
※一張圖帶你看文胸的發展史,和其中不得不提的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