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故新知】溯源:說文解字話圍棋

當今世界最流行的遊戲術語,大約非「博弈」莫屬。從來沒有哪一個閑詞能像「博弈」這樣,被賦予如此深厚的內涵,並受到如此廣泛的運用。上至國家與國家間的政治較量,下至企業與企業間的市場競爭,無不可以「博弈」二字概言之。

但其實博與弈本是兩種遊戲,博指六博,弈指圍棋,雖同屬棋類,卻大異其趣。

博的玩法是擲骰行棋,黑白雙方各有六枚棋子對陣,一梟五散,梟即帥,散即卒,依骰子所擲點數而定行棋步數,以殺梟先後決勝負。這可說是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的前身。

弈的玩法是圍空吃棋,黑白雙方交替落子,互相圍攻,一面擴展己方的領地,一面搶佔敵方的領地,以得地多少決勝負。這顯然要依靠戰略與戰術的精妙配合。

相較而論,博賭的是運氣,弈拼的是實力。這大抵也是為何博日漸衰落,隋唐以後便銷聲匿跡,而弈卻日漸興盛,至今猶熱度不減的原因。

「弈」是圍棋的古稱,西漢揚雄《方言》曰:「圍棋謂之弈,自關而東,齊魯之間,皆謂之弈。」關,即函谷關,戰國時秦置。齊魯,即戰國時的齊國和魯國,轄境在今山東一帶。所謂「自關而東,齊魯之間」,是指黃河流域的中原及其以東地區。

在先秦文獻里,只見「弈」而不見「圍棋」。最早提到「弈」的是《春秋左傳》,時在魯襄公二十五年,即公元前548年。

事件的起因還要從襄公十四年(前559)說起,衛國國君衛獻公驕奢殘暴,上卿孫林父和亞卿寧殖發動宮廷政變,推翻了衛獻公的統治,迎立衛殤公為君,衛獻公不得不逃奔齊國。

十二年後,寧殖的兒子寧喜當上了衛國的左相,與孫氏交惡;而衛獻公也在齊國幫助下佔據了夷儀,並圖謀複位。衛獻公派使者找寧喜談判,表示若寧喜廢除殤公而擁戴自己,待複位後便讓他獨掌朝政大權。寧喜猶豫再三,最終答應了使者的請求。

衛國大夫太叔文子得知此事,嘆道:「今寧子視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九世之卿族,一舉而滅之,可哀也哉!」後寧喜果為衛獻公所殺。

圍棋第一次登上歷史舞台,便是以弈論政,「舉棋不定」作為第一個圍棋成語,充滿了濃厚的訓戒意味,足見圍棋的不尋常。圍棋這種極端考驗智力的遊戲,確乎也應該先流行於上層貴族,然後才能逐漸普及於下層民眾。

「弈」是一個形聲字,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曰:「弈,圍棋也,從廾,亦聲。」「廾」意為竦兩手有所奉,篆文若執棋之狀。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弈」是一個會意字,上亦下廾。

「廾」同「丌」,《說文解字》曰:「丌,下基也,薦物之丌,象形。」段玉裁注云:「平而有足,可以薦物。」

「亦」篆文若一人垂兩臂,《說文解字》曰:「人之臂亦也,從大,象兩亦之形。」段玉裁注云:「人臂兩垂,臂與身之間則謂之臂亦。」說得更直白點,「亦」其實就是人的腋窩。

將「亦」和「廾」合起來看,很像一個人據案而坐,正欲張臂抬手著棋。

不管是哪一種觀點,弈跟手的關係總是確然無疑的。但問題在於,幾乎所有的棋類遊戲都離不開手的動作,為何偏偏是圍棋獨享了「弈」的名號?

我們有理由推測,圍棋乃是各種棋類遊戲的祖宗,是最早出現的棋類遊戲。明代學者謝肇淛在《五雜俎》中便說:「古今之戲,流傳最久遠者,莫如圍棋。」

遠古時代,先民們往往將造物之功歸於偉大的聖人,從盤古開天地,伏羲畫八卦,神農嘗百草,到黃帝制舟車、弓矢、屋宇、衣裳等等,似乎惟有與聖人結緣,才能獲得合法認證,正所謂「聖人作之,後人則之」。

圍棋也不例外,其發明者相傳為堯舜。戰國史官所撰《世本·作篇》載:「堯作圍棋。」又載:「堯造圍棋,丹朱善之。」

東晉張華《博物志》則透露了發明的動機:「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

南宋羅泌《路史·後紀》鋪衍更甚:「帝堯陶唐氏,初娶富宜氏曰女皇,生朱驁很媢克,兄弟為鬩嚚訟,嫚游而朋淫。帝悲之,為制弈棋,以閑其情。」

「堯舜創始說」流傳極廣,影響至深,在世界上已成共識。日本享保十二年(1727)正月二十九日,當時的日本圍棋四大家族掌門人——本因坊道知、井上因碩、安井仙角、林門,共同簽署了一張承諾書,信誓旦旦:「圍棋創自堯舜,由吉備公傳來。」韓國圍棋界也歷來把堯舜奉為圍棋的始祖。就連196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書》也將圍棋的創始之年定在公元前2356年,算來那正是堯帝在位的時間。

除了「堯舜創始說」,當然也不乏其他的說法。

一種是「烏曹創始說」。烏曹相傳是夏桀的臣子,《世本·作篇》中有「烏曹作博」的記載。到了明代,陳仁錫在《潛確類書》中又提出「烏曹作賭博、圍棋」,大有附會之嫌。董斯張《廣博物志》、張英《淵鑒類函》皆踵其說,益增其誤。

一種是「戰國創始說」。唐代皮日休《原弈》曰:「弈之始作,必起自戰國,有害詐爭偽之道,當縱橫者流之作矣。豈曰堯哉!豈曰堯哉!」意謂圍棋講究權謀,而堯則是以仁義為本,故圍棋只能是戰國時那些鼓吹合縱連橫的縱橫家們所造,不可能是堯所造。

一種是「容成公創始說」。明代林應龍《適情錄》引《易統》云:「圍棋作於容成公。」據西漢劉向《列仙傳》載:「容成公者,自稱黃帝師,見於周穆王,能善輔導之事。」

以上三種創始說,從文獻來看,記載少之又少,幾乎可以說是孤例,遠不及「堯舜創始說」記載豐沛,從古至今,史不絕書。

堯舜時代距今有四千多年,相當於原始社會末期,父系氏族制居支配地位,部落聯盟內部仍實行軍事民主。而圍棋的所有棋子一律平等,沒有軍銜,沒有軍階,更沒有「帝」、「後」、「將」、「帥」、「兵」、「卒」之間的等級差別。每一枚棋子都可以將自己的效用發揮到極致,而無須受限於「馬走日,象飛田,車行直路,炮打隔山」之類的既定規則。這與原始社會的戰爭形態若合符契,取勝靠的是集體主義,而非英雄主義。

堯舜之前的炎黃時代曾發生過阪泉之戰和涿鹿之戰,堯舜時代亦曾南伐三苗,北逐共工。這些傳說中的大戰,本質上都是為了爭奪生存空間而進行的部落兼并,一旦兼并完成,則人口、資源、土地均得以迅速擴張。兼并越多,力量越強,才能在殘酷的戰爭中立足不倒。土地尤為重要,人口和資源都附著於土地之上,沒有土地,一切皆空。圍棋的理念同樣遵循了這一點,其宗旨不在於殺氣吃子,而在於圈地求活。高明的棋手往往不屑於斬虎屠龍,而著眼的是全局之勢,為保實地,寧願與敵方共活,也是常有的事。

由此可見,圍棋極有可能是模仿原始戰爭而發明的遊戲,正如東漢馬融《圍棋賦》所云:「略觀圍棋兮法於用兵,三尺之局兮為戰鬥場。」至於圍棋的一些術語,如沖、打、征、劫、刺、持等,更是直接來源於軍事術語,再清楚不過地表明了它和戰爭的淵源。

圍棋形制獨特,棋局縱橫交錯,棋子黑白分明,布局落子,章法井然,宛如天上的星辰和地下的道路,故有「星位」和「路數」之稱,開局先佔星位,運子皆有路數。星位劃棋局為九大板塊,儼然一幅《禹貢九州圖》;路數則將棋子走出的每一步,都賦予了精確的坐標。星位和路數相配,不啻於一套以天文地理為模型的測量系統,極大地方便了圍棋的計算。

圍棋星點陣圖

眾所周知,圍棋重在計算,也難在計算。前不久李世石之所以會敗給AlphaGo,並非當真技藝遜色,實在是人腦不及電腦計算效率高之故。而計算的特質,也反過來印證了圍棋與天文地理的聯繫。

四季流轉,日月輪迴,開疆拓土,墾田建屋,數學的誕生是基於原始社會生產活動測天量地的需要,那麼圍棋的誕生又焉知不是基於原始社會信仰活動占天卜地的需要?因此,除了「軍事起源說」之外,「占卜起源說」也得到了圍棋界相當的認可。

「棋」之一字,又有「棊」和「碁」兩種寫法,這是由於棋子起初多為木製或石制。揚雄《法言·吾子》曰:「斷木為棊,梡革為鞠,亦皆有法焉。」指得便是木製棋子。今天我們所見到則大都是石制棋子,嚴格說來當寫作「碁」才是。

「棊」和「碁」只是材質不同,字根都是「其」。「其」的本義指簸箕,甲骨文正如簸箕之狀。簸箕以竹篾編織而成,經緯縱橫,確也形似棋盤。

值得注意的是,民間有一種古老的「占方」遊戲,流行幾乎遍及全國。各地叫法不一,有稱「褲襠棋」者,有稱「憋死牛」者,有稱「堵茅坑」者。「占方」是晉東南陵川一帶的叫法,顯然更為原始,也更接近於遊戲的本質。

占方的棋枰圖案與甲骨文的「其」字竟如出一轍,不由得不懷疑甲骨卜辭中屢屢現身的「其」字,實則指的就是用占方進行卜問。《詩經·衛風·伯兮》雲「其雨其雨,杲杲出日」,其釋曰將,猶透著一絲占卜的氣息。後世的扶乩,系以丁字架豎於沙箕之上降神寫字,很可能也是占方的孑遺。

其實圍棋形制本身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河圖洛書,而黑白爭鋒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易》之陰陽變化。

南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中便載有一則陸九淵少年觀棋悟河圖的故事:

陸象山少年時,常坐臨安市肆觀棋,如是者累日。棋工曰:「官人日日來看,必是高手,願求教一局。」象山曰:「未也,三日後卻來。」乃買棋局一副,歸而懸之室中,卧而仰視之者兩日,忽悟曰:「此河圖數也。」遂往與棋工對,棋工連負二局。乃起謝曰:「某是臨安第一手棋,凡來著者,皆饒一先。今官人之棋,反饒得某一先,天下無敵手矣。」象山笑而去。

無獨有偶,稍早於陸九淵的邵雍也曾寫過一首長詩《觀棋大吟》,寓易理於棋理,借棋理以喻易理,「算余知造化,著外見幾微」,謂通過圍棋可以反觀世事興衰。

起源於軍事也好,起源於占卜也罷,圍棋都是原始社會的產物,天生自帶一種包藏宇宙的磅礴之氣,就像那個時代的所有造物一樣,恢宏而廣大,渾樸而圓融,至巧至繁,至拙至簡。圍棋神矣哉!

文 | 悠然 圖 | 度君

【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

戌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五穀豐登
怎樣查《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字藏玄機
說文解字「情」

TAG:圍棋 | 說文解字 | 溯源 | 新知 |